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孩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游叙弗伦》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时天道的传承。(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材料三:“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但其实在传述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东西,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B.“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取代。C.从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中关于孝的定义和孔子《述而》中关于“述”的自我描述看,孔子对天道的“述”是一种践行德性的活动。D.“述而不作”的信条,成为孔子以后儒学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第一位教师,孔子期望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认为从事“孝”的活动是对天道的传承。B.孔子认为,儿子出生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的时长服丧以表感恩,于是孔子对“三年之丧”的礼制是认同的。C.“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孝”不仅限于父母,也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D.孔子、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做哲学的方法不同,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上帝为每个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拥有真理,或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B.“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是割断了精神命脉。”C.“倘若没有天地,哪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敬意。”D.“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优,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李扬认为“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但是在《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却认同曾皙沂水春风、乐游舞雩的说法。但是两者并不矛盾,谢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大宅门》(节选)郭宝昌人们悲伤地看着,不少人落下了眼泪。景琦轻轻抱起颖宇向外走,人们让开了一条路。外面传来警车的叫声。王喜光和汉奸们向门外跑去。景琦抱着颖宇慢慢下了台阶,人们跟在后面走着。日本宪兵冲进大门,分开站住了。景琦抱着颖宇,从日本宪兵的刺刀面前走过。后面跟着长长的人群。景琦抱着颖宇向大门口走,轻轻说着:“三叔,咱们回家去,三叔!”新宅上房院北屋。供桌上摆着三老太爷的照片,桌前摆着三老太爷未喝完的半瓶洋酒,桌边放着一把鬼头刀。景琦站在桌旁,脸上呈现出从未有过的严肃。堂屋里黑压压地坐满了白家全族的人,谁也闹不清这位七老爷又想干什么。静静地坐着没有一点声音。景琦声音低沉地开口了:“我,白景琦,光绪六年生。五十七岁,身板儿硬朗,什么毛病都没有,一顿能吃一只烤鸭,喝一坛绍兴黄,离死还早着呢!可今儿……我要立遗嘱!”全族的人都是一惊,嗡地一声议论起来。景琦的声音盖住了大家:“三老太爷走了,他走得惊天动地!他没向日本鬼子弯腰,他没有卖祖求荣,他为了我,为了咱白家大宅门的全族顶天立地地走了……”屋里又鸦雀无声了,人们目不转睛地望着白七爷。“他给咱全族增了光,给咱们全北平的药行增了光!谁心里都明白,下一个该轮到我了,日本鬼子不会放过我,也就这三五天的事,不就是个死嘛!死我不怕,可死了以后的事我不放心,我得立个遗嘱!敬业——”坐在人堆儿里的敬业吓了一跳,忙站了起来,怯怯地:“我在这儿呐!”“站到前边儿来。”景琦不动声色,敬业战战兢兢地走到了屋子中间。景琦从供桌上拿起刀,噌地将刀拔出了鞘。刀出鞘,寒光闪闪。景琦一声断喝:“跪下!”敬业吓得“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下,惊恐而又茫然。全屋的人都紧张地望着。白景琦用刀尖指着敬业“说!做了什么对不起祖宗的事?”敬业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景琦凶狠地望着。敬业大叫:“真没有!”景琦厉声地喝:“你今儿要敢说一句瞎话,我就用你脑袋祭奠三老太爷的在天之灵!”敬业心虚胆怯地:“爸!我到底做错什么了?”“秘方!”景琦狠狠地,“你把祖传的秘方给了日本人田木青一!”敬业大叫:“我没有!天地良心呐!”景琦大喝一声:“小胡总管!”站在门外的小胡忙走进门,惊慌地望着,走上前怯怯地说:“大爷把秘方交给田木,是我……亲眼所见!”景琦举起刀杀气腾腾地缓缓走向敬业。全屋的人都吓得站了起来,只有杨九红坐在角落里没动,闭着眼默默地数着念珠。敬业惊恐地趴到地上向后退:“爸!……爸!……别……您听我说,我是拿了几张方子给田木,可后来我一想,万一叫您知道了,我就没命了,我……我又要回来了……”景琦站住了:“胡说!他就乖乖儿地还给你了?”敬业急忙说道:“我说那方子是假的,试试他给多高的价儿,既然价钱合适,我明儿再给他送真方子过去,他上过一次当,所以还给我了,不信您问香秀!”景琦把眼一瞪:“嗯……香秀是谁?这也是你能叫的吗?”敬业忙抽了自己一个嘴巴:“瞧我这张臭嘴,不信您问我妈!”一直站在景琦身后已经是太太打扮的香秀忙走上前,说:“敬业说的是实话,是我叫他编个瞎话要回来的!”景琦垂下了刀:“你还算有一怕,可你动了这个念头这个宅门儿就不能容你,从今儿起,把你赶出家门,不混出个人样儿来,永远不许进家门儿!”敬业傻了:“爸!我以后……”景琦不容分说:“来人!把他赶出去!”小胡和几个仆人生拉硬扯地把敬业架了出去,敬业杀猪般地嚎叫着,全族的人都目瞪口呆地望着,没人敢动。景琦回身将刀放到条案上:“言归正传。”他看了一眼香秀,香秀忙从条案上拿起写好的遗书递给景琦。景琦慢慢将遗书展开,一张黄桂纸上整整齐齐地写着楷书,响起了景琦低沉的声音:“我,白景琦,生于光绪六年,自幼顽劣,不服管教。闹私塾,打兄弟,毁老师,无恶不作。长大成人更肆无忌惮,与私家女私订终身,杀德国兵,交日本朋友,终被慈母大人赶出家门;从此闯荡江湖,独创家业。骗了两千银子,收了沿河二十八坊,独创‘泷胶’‘保生’‘九宝’‘七秀’三十二张秘方,济世救民,兴家旺族;为九红,我坐过督军的大牢,为槐花,坐过民国的监狱,为香秀,得罪过全家老少,越不叫我干什么,我偏要干什么!除了我妈,我没向谁低过头,没向谁弯过腰!”全族的人都屏声静气地听着。景琦念着,越来越激动:“如今,日本鬼子打到了咱们家门口,逼死了三老太爷,我立誓,宁死不当亡国奴!我死以后,本族老少如有与日本鬼子通同一气者,人人可骂之!我死以后,如有与日本鬼子通同一气者,人人可诛之!我死以后……如有与日本鬼子通同一气者……”他举起了鬼头刀:“照着我这口刀说话!”景琦将刀狠狠地劈了下去,条案上的花盆被劈得粉碎,庄严地:“立遗嘱人,白景琦!”白七爷目光炯炯地望着前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白景琦立遗嘱展开情节,刻画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白七爷形象。B.白家新宅供桌上的那把鬼头刀,意蕴丰富,即是道具,也是中心思想的体现。C.白景琦提前立遗嘱的宁死不做亡国奴行为让所有人佩服得五体投地。D.“秘方”是情节的冲突焦点,白家人、汉奸、日本人等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用四个相同的段落,反复强调白景琦抱着三叔从人们面前走过,走向白家的过程,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设置了悬念。B.文章大量使用省略号,表现人物复杂的情绪。如白景琦的慷慨悲壮,白敬业的紧张害怕,这些省略号的使用使文章更具艺术张力。C.文章擅长运用渲染与烘托的手法。屋里的“鸦雀无声”、刀鞘的闪闪“寒光”等,都为白景琦“立遗嘱”的行为蓄足了声势。D.文中首尾两次写到白景琦“立遗嘱”的情节,形成首尾照应;而末尾的情节更具体、详细,具有反复和递进的艺术效果。8.曹禺认为,文学作品主要是写“人”,刻画人物要尽量避免脸谱化、扁平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白七爷的人物形象。9.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其越激烈,作品的艺术张力越大。试分析选文部分的矛盾冲突。二、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史记·鸿门宴》)材料二: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始A臣起B下邳C与上会D留E此F天G以臣授陛下H陛下用臣计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父,叔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年龄最小的叔父称为季父。B.亡、逃亡,与《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词义不同。C.活,使活下来,与《师说》“则耻师焉”中的“耻”用法不同。D.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低一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危情,刘邦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B.张良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C.得知项羽计划,为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项伯私见张良并劝他离开。D.张良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面对“三万户”的封赏,他谦虚拒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14.文中,张良为刘邦击破秦峣下军提出了哪些建议?请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岑参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病马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岑诗首联用“晓笛”,“秋冰”等景象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形、有动有静、有景有情的塞外秋晓行旅图。B.杜诗中的马毛骨出众,即使驯良有素的它现在又老又病,还依旧为诗人尽心尽力,这不能不让诗人感动。C.岑诗和杜诗情感丰富而含蓄,岑诗的“怀”,杜诗的“沉吟”,都书写了诗人对统治者愤懑不满的情绪。D.岑诗长于描写边塞富有特色的景物,善于寓情于景,杜诗长于选取典型意义的事物,语言凝练,风格沉郁。16.这两首诗中,“马”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文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3)洞庭湖是澄澈的,词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念奴娇·过洞庭》表达物境与词人心境相会,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句子是: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材料,完成各题。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电影电视等新媒体形式的普及以及电子化时代的到来,戏剧自然面临着

的挑战和危机。但新媒体形式的挑战和竞争只会改变和丰富戏剧,而不会取代戏剧。来自外部的挑战固然使戏剧面临危机,但事实证明,戏剧并没有因此遭遇人们早就预言的

。戏剧的危机更主要的还是来自戏剧自身。当代戏剧观念的偏狭、戏剧精神的萎缩、戏剧文学性的衰微、对戏剧物质层面的片面追求以及戏剧管理体制的僵化、营运机制的缺陷等,这些已被有识之士论及的方面正是当代戏剧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所在。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当代戏剧从理论到实践对戏剧体裁的

,也是一大缺失。具体地说,当代戏剧之贫弱,关键在于我们既没有悲剧也缺少喜剧,当代的悲剧精神和喜剧精神都严重失落,这也是戏剧的危机之所在。当代戏剧虽然面临着危机,但并不是

,更没有走向终结。“虽然当今时代还不是一个产生了伟大戏剧的时代,但却是一个在创作和演出方面、在先锋实验戏剧方面和在重演经典名著方面活动频繁且取得了巨大成绩的一个时期。”两位美国学者在总结当代戏剧现状时写下的这几句话,我以为借用来评估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也是大体合适的。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史无前例

厄运

忽略

一无可取B.前所未有

噩运

忽略

一无是处C.史无前例

噩运

忽视

一无是处D.前所未有

厄运

忽视

一无可取19.为激励同学们精读原著,某校文学社拟组织有奖竞答活动,要求为其中的一道竞答题目拟定答案。请任选一小题根据提示信息写出原著的名称,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或理由。①寄人篱下的敏感导致的悲剧--《

》②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

》③因果报应导致的伦理悲剧--《

》我选择

(填序号和原著名称),依据或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绘画史上,

,便很快成为主流。这是西方所没有的。正为此,中国画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体系与文化体系。过去我们常用南北朝谢赫的“六法论”来表述中国画的特征,这其实是很荒谬的。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画尚处在雏形阶段;(

),因为,文人画使中国画文人化。文人化是中国画的本质。在绘画之中,文人化致使文学与绘画结合;

,则是写作人与画家身份的合二而一。西方的写作人作画,被看做一种跨专业的全才;

,则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中国人常把那种技术高而文化浅的画家贬为画匠。这是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传统。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文人画成为主流之后,中国画真正成熟B.中国画的真正成熟,是在文人画成为主流之后C.中国画是在文人画成为主流之后真正成熟的D.文人画成为主流之后,才使中国画真正成熟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支付宝是一种网上支付工具,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下图所示的支付宝交易流程。

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望远镜——放眼远方,放大镜——放大细节,太阳镜——抵挡强光,哈哈镜——开怀一笑……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三面必需的“镜子”,那么,你怎么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D

3.B

4.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主要以孔子的言行为论据;②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严密;③论证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类比论证等。

5.曾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天人和谐的美好图景,点出了自己的理想与志趣,暗含着儒家以“礼”治国的政治理想,符合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既然是治国,那就是从政,所以两者并不矛盾。【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错,由原文“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可知,并非“都”“发展”,选项以偏概全,表述绝对。B.“……‘述’……,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含义所取代”错,材料二开头一段原文表述是“‘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把《说文解字》换成“古代辞书”,扩大范围;把文中“可以理解为”偷换成了“被……所取代”。D.“成为孔子以后儒学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错,由原文“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可知,原文说的是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选项范围扩大。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因而做哲学的方法不同,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错,由材料二最后一段“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可知,原文说的是每一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选项与原文表述有出入。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原文“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可知,材料二前三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对“孝”的理解,认为对天尽孝,“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后文综合分析了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做哲学的方法不同,对“孝”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材料二的主要观点主要讲述了孔子对“孝”的理解,认为对天尽孝,“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A.讲“真理”和“安宁”的关系,根据原文“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可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关联,不符合题意。B.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C.“敬天祈福”表达的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原文“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符合苏格拉底的观点,不符合题意。D.讲孝子事亲的五个条件,根据原文“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可知,与子贡的做法相接近,不符合题意。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论点、依据:原文第一段“‘述’的内涵非常丰富”,先提出“‘述’的内涵非常丰富”;第二段选取《中庸》《论语》中的话,第三段借用了孔子将子贡对经典的传承的类比事例,材料二以孔子的言行为论据,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论证结构:原文第一段“‘述’的内涵非常丰富”、第二段“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述’表达了‘孝’的德性”,先从“孝”“述”的基本含义入手;第二段“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第三段“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然后是有关孔子践履“孝”的言行;最后一段“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尽管每一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扩而广之,从哲学活动进一步分析不同人对“孝”的不同理解,加深论证,逻辑清晰,层层深入。论证方法:引证法:大量引用古典书籍中相关的信息以及孔子的言论,丰富文本内容,增强说服力可信度。类比论证法:“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传承天道的内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举例论证:后两段列举了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事例,论据新颖典型,论证充分有力。对比论证:“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孝’的理解不同……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观点。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孔子赞成曾皙的观点,曾皙的话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民风趋淳,民德归厚,天下太平——这才是曾皙的社会理想,只不过他是用暗示的方法表达出来罢了。这与孔子的“仁政”“礼乐”治国的思想完全合拍,加上曾皙的话说得那么雍容委婉,所以孔子会不由自主地赞赏起来。曾皙描绘的图景暗含儒家以“礼”治国的政治理想,既然是治国,那就是从政,所以两者并不矛盾。6.C7.C

8.①大义凛然,家国情怀。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宁死也不能当亡国奴。②爱憎分明,对待坏人,绝不姑息。③敢作敢当,个性洒脱,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

9.①外部矛盾:家国矛盾,以白景琦为代表的白家人宁死不作亡国奴,白家人誓死保护药方的坚决态度。②内部矛盾:父子矛盾,白敬业不顾民族大义,卖药方求私利,终被白景琦赶出家门。【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让所有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错误。原文只说“全族的人都屏声静气地听着”,并未说所有人都对白七爷佩服得五体投地。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刀鞘的闪闪‘寒光’等,都为白景琦‘立遗嘱’的行为蓄足了声势”错误。原文“景琦从供桌上拿起刀,噌地将刀拔出了鞘。刀出鞘,寒光闪闪。景琦一声断喝:‘跪下!’敬业吓得‘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下,惊恐而又茫然”可知,刀出鞘,寒光闪闪,是白景琦教子,因民族大义教训不孝子,并非为白景琦“立遗嘱”的行为蓄势。故选C。8.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原文写“如今,日本鬼子打到了咱们家门口,逼死了三老太爷,我立誓,宁死不当亡国奴!我死以后,本族老少如有与日本鬼子通同一气者,人人可骂之!我死以后,如有与日本鬼子通同一气者,人人可诛之”,面对日本人的巧取豪夺,誓死保护药方,大义凛然。并立遗嘱,宁死也不能当亡国奴。可概括为:大义凛然,家国情怀。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宁死也不能当亡国奴。原文写“白景琦用刀尖指着敬业‘说!做了什么对不起祖宗的事’”“景琦不容分说:‘来人!把他赶出去’”,白敬业不顾民族大义,卖药方给日本人求私利。白景琦,爱憎分明,对此绝不姑息,把他赶出家门。可概括为:爱憎分明,对待坏人,绝不姑息。原文写“为九红,我坐过督军的大牢,为槐花,坐过民国的监狱,为香秀,得罪过全家老少,越不叫我干什么,我偏要干什么!除了我妈,我没向谁低过头,没向谁弯过腰”,白景琦个性张扬,越不让也要做的反叛精神,为爱奋不顾身,敢作敢当。可概括为:敢作敢当,个性洒脱,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主要矛盾的能力。外部矛盾:原文写“如今,日本鬼子打到了咱们家门口,逼死了三老太爷,我立誓,宁死不当亡国奴!我死以后,本族老少如有与日本鬼子通同一气者,人人可骂之!我死以后,如有与日本鬼子通同一气者,人人可诛之”,可见面对民族大义,在大是大非面前,以白景琦为代表的白家人宁死不作亡国奴。对日本的掠夺药方的恶行,誓死抗争。可概括为:家国矛盾,以白景琦为代表的白家人宁死不作亡国奴,白家人誓死保护药方的坚决态度。内部矛盾:原文写“白景琦用刀尖指着敬业‘说!做了什么对不起祖宗的事’”“景琦不容分说:‘来人!把他赶出去’”,可见父子之间矛盾冲突,白敬业不顾民族大义,卖药方给日本人求私利,白景琦爱憎分明,把他赶出家门。可概括为:父子矛盾,白敬业不顾民族大义,卖药方求私利,终被白景琦赶出家门。10.CEH11.D

12.B

13.(1)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要怎么办呢?”(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14.①以利相诱;②设疑兵;③攻其懈怠。【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始臣起下邳”是“始臣起(于)下邳”的省略,也为状语后置句,其后C处断开;“与上会留”是“与上会(于)留”的省略,也为状语后置句,且“此”是下句主语,E处断开;两个“陛下”连用,中间H处断开。故选CEH。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逃亡;同“无”,没有。句意:逃走是不守信义的。/河曲智叟无话可答。C.正确。使动用法,使活下来,救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我救了他。/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D.“比‘伯’低一等”错误。应为比“公”低一等。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没费一兵一卒”错误,由原文“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可知,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不可能不死人。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默”,沉默;“固”,当然,本来;“且”,将,要。(2)“畔”,通“叛”,叛变;“因”,趁着;“解”,通“懈”,懈怠、松懈。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依据“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可概括两点:①以利相诱,②设疑兵。依据“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可概括为:③攻其懈怠。参考译文:材料一: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替韩王扈从沛公,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把情况)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的这条计策?”刘邦说:“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以此)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要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去告诉项伯,说您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造册登记官吏、百姓,封闭了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等待将军到来。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详细地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告诉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机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材料二: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轘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着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结果)大败秦军。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告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后来)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15.C16.(1)岑诗:马意味着边塞上数不尽的战争,与“晓笛”,“秋冰”,“马蹄”共同构成一个塞外秋晓行旅图,营造寂寥苍凉意境,诗人借以表达对战争的厌倦之情。(2)杜诗:诗中所咏之马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令人如见到一个年老诗人的艰难落魄的憔悴形象。病弱的老马,尚且驯良,还在为主人尽力。自己虽已年迈衰老,也依旧想为君主效力。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都书写了诗人对统治者愤懑不满的情绪”错误,属于过度解读。岑诗“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上句从所见,下句从所闻写边塞上单调而又连续不断的征战生活。当诗人置身于这种生活之中的时候,他就发现,这种生活与作者自己原来的想象有一定的距离,并不是那样浪漫的。马上颠簸,飘忽无定,乡路迢迢,归家无期,诗人是不可能不时而生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征战生活的厌倦情绪的。从某一方面说,这也反映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的厌倦及对和平安定的眷恋。杜诗颔联“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是承接首联两句,在句法上一句变作三折,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在当岁晚天寒的时候,况且又生病,不能不让人为它伤心。作者是以“病马”喻自己晚年落魄。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岑诗:首联“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破晓的笛声催下我思乡的泪滴,秋日的冰水响过了奔驰的马蹄。边地的拂晓,深秋的塞外,天气寒凉,诗人又跨上战马,踏着秋日的冰水出发了。晨风送来笛声,这笛声不由引起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两行热泪滚滚流下。“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营造了寂寥苍凉的意境。马意味着边塞上数不尽的战争,“终日见……,连年闻……”,诗人借以表达对战争的厌倦,对故乡的怀念。杜诗: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怀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病马的身上有着作者的影子。首联是说自己和这匹马共渡患难,相处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颔联是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岁晚天寒,况且又生病,不能不让人为它伤心。颈联两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说病马虽然毛骨一般,但驯良的品性始终如一、忠诚可感,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尾联说马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物微”,既是说病马,又在诉说诗人自身:“沉吟”,既是为马,又是为人。因此,整首诗表达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晚境落寞与无奈的感慨,自己虽已年迈衰老,也依旧想为君主效力,令人仿佛见到一位老诗人艰难落魄的憔悴形象。17.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竭、傲、悠。18.A19.

①《红楼梦》

②《哈姆雷特》

③《雷雨》

②《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作为一个深受民众爱戴的王子,他胸怀大志,坚强勇敢,勇于斗争。他不畏惧奸恶的叔叔所代表的邪恶封建势力,在复仇的路上,一步步逼近杀害他父亲的凶手。但哈姆雷特生性优柔寡断,做事犹豫不决。他一面急于复仇,一面又为生命价值的束缚而难做决断,因而他多次失去杀死仇人的良好时机,最终他虽然为父亲报了仇,但还是被奸人所害,让人感到非常惋惜。【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偏重在“史”和“例”。“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语气较轻,适用范围比“史无前例”广泛。此处强调面临从未有过的“挑战和危机”,使用“史无前例”更恰当。第二空,“厄运”:形容困苦的遭遇,通常指苦难的时运。“噩运”:不幸(凄惨)的命运,一般伴随着人的伤亡和疾病。此处是说戏剧并没有遭遇不好的时运,使用“厄运”更恰当。第三空,“忽略”:由于疏忽或不重视而没能够注意到。“忽视”:不重视。“忽视”的程度要大于“忽略”。此处是说对戏剧体裁不够重视,使用“忽略”更恰当。第四空,“一无可取”:没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的地方。“一无是处”: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比喻一个人或物没有一点用处。联系后文“取得了巨大成绩”,此处使用“一无可取”更恰当。故选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