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学案_第1页
第7课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学案_第2页
第7课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学案_第3页
第7课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学案_第4页
第7课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K12学习教育

第7课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学案

第7课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学案

【特别提示】

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

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

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单元分析】

(一)第二单元的特点

时段:从公元前2070—前221年

特点: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说明由夏朝开

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

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

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

荣。

(二)第二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单元是以社会发展的阶

段性与社会重要活动的侧面相统一的方式来呈现主题的,其

中含括从夏到战国的历史时段的史实和铁器、牛耕、甲骨文

和青铜器、分封、百家争鸣等重要历史内容。下设八课: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正文有“家天下”的夏朝、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三个子目,重点是国家的产生与更迭。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正文有西周的分封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制、贵族平民与奴隶、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三个子目,重点

和难点都是分封制。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正文有齐桓公称霸、

问鼎中原、合纵连横三个子目,重点是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

大国争霸(齐桓公称霸)。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正文有从千耦其

耘到个体农耕、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三个子目,重点是商鞅变法,难点是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

家争鸣”,第n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三课都是两个子

目,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化的概貌,其中甲骨文、青

铜器、孔子、百家争鸣、都江堰和编钟都是每课的重点。

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也是一堂探究课。

(三)第二单元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如何理解国家的产生?

(1)国家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以某个历史

事件作为标志。以往我们把禹传启、“父传子”作为国家建

立的标志,这只是历史的一个“巧合”,而不是历史的必然。

(2)为了叙述的方便,本课中,我们把“禹传子”只

作为“家天下”的出现,作为“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的标志。本课按国家最新公布的“夏商周工程年表”的推断,

明确提出把“公元前2070年”“禹”建国作为中国最早国家

K12学习教育

的开始,作为我国历史跨入文明时代的开始。

(3)“禅让制”的存或废不应以父子相传作为依据。因

为实行“禅让”时有国家,如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禹先按传统办法推举伯益为继承

人,说明要用禅让的办法来更换继承人;但是,伯益的威望

和权力不如启,使启能轻易地继承了王位。同样,国家建立

后也有禅让。如曹丕取代汉献帝及宋太祖陈桥兵变也都应视

为是“禅让”。这就说明,不要把“禅让”看得太理想、太

简单、太天真了。

(4)夏朝历史至今仍旧是传说,因为尚未发现文字可

靠的材料。但从二里头文化的发掘来看像夏文化,而且夏商

周三代紧密相连;又从甲骨文的成熟与发达来看,似应有一

个衔接点更好。因此,夏朝的存在为多数学者所接受。但不

宜过分夸大,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为什么只讲奴隶制和封建制,而不讲奴隶社会与封

建社会?

(1)教材在国家社会形态上避免了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等的表述,而是采取了“夏朝在基本保留氏族血缘纽带的

情况下进入奴隶制阶段”“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将血缘关

系融入国家统治,对凝聚宗族、稳定等级秩序、维系国家统

一,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说法;更没有强化社会形态,把“夏

K12学习教育

商”看成是“奴隶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把“西周”说成

是“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而是把夏商西周说成是“创造了

光辉的古代文明”;也没有把“春秋”作为“奴隶制的解体”,

把“战国”作为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而是表述为“与希腊、

罗马一样,是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这是有别于阶级斗争

史的文明史的表述方式。

(2)课文中介绍了“贵族、平民与奴隶”,对当时的阶

级结构和社会地位进行定位,反映了当时存在奴隶制的社会

现状,但未肯定它是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

(3)课文中也说到“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说明它

们都是维护统治的工具,起了“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

序的作用”,也未给予定性。

(4)另外一方面,我们对于历史上有争议的封建社会

源于何时的问题,不表示支持或反对哪一种说法,如西周”封

建论”,或是战国“封建论”等。同时这也说明初中学生没

有必要知道中国封建论定于何时。

(5)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于社会阶段划分有自己的

看法,反映了史学观念的更新。比如,五种社会形态的说法

并不是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曾经说过:“大体说来,亚细

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

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几个时代。”这就是说,他并不认为人

类社会都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还

K12学习教育

按照劳动资料和生产力类型将人类的历史从宏观上划分为

采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时代;同时,从中

国古代看,由于中国社会带有明显的血缘纽带关系,阻碍了

把本族人全部变成奴隶的趋势,因此,中国的中原王朝不存

在一个完全的奴隶制形态和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阶段。所

以,新教材在社会分期上不使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概

念,而只说是“奴隶”和“封建”“奴役”和“剥削”等的

表现。

3.为什么只讲“分封制”?

(1)西周社会有很多重要的制度,如井田制、分封制

和宗法制。分封制是国家制度,它的实行是受宗法制原则制

约的。宗法制是社会的一种变革,带有浓厚的血缘关系影响,

且有浓重的政治因素。因此,社会变革与国家制度变革这两

个变革是紧密相关、互为表里的。但是,为了降低难度,只

能讲其中的一个,分封制容易理解一些,因而不讲宗法制,

或者把它叫做宗法分封制。

(2)课文从分封制的原因、主要内容和作用三个方面

来介绍,说明分封制是通过血缘关系,以“授民授疆土”的

形式,用分封的义务、权利和承诺,把政权与族权紧密地结

合起来,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维护了周

朝的统治,密切了与边地区的关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肯

K12学习教育

定了分封制的作用。

(3)讲分封制的另一个目的还是为了说明它向“郡县

制”过渡,说明地域关系逐步取代血缘关系是国家进步、发

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4.“春秋”“战国”中的社会变革。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争霸斗

争是当时各国政治的主要内容。新兴势力不断取代原有的旧

势力,是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主要趋势。

(2)争霸战争体现了各国的政治和军事特点,而且,

各国都是通过变革实现富国强兵才取得胜利的。讲清改革与

强国的关系,明白政治与军事的互动影响,对于理解和把握

这一时代的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3)春秋的社会变革,主要讲“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

称霸”,一是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军制,发展生产,

富国强兵,有争霸实力;二是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三

是拥有山海渔盐之利,奠定了物质基础。齐桓公于公元前651

年葵丘会盟,称霸中原。

(4)战国时期的争霸,首先应讲清背景,必须明确铁

器与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原有集体强迫耕作

方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也使个体农民从事农耕成为可能。

这就是“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的反映,新的生产方

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在这里,教材避开了“井田制”

K12学习教育

是因为其太难,也说不清,也没有必要为此费笔墨。教材在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也只说“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形式来保

护土地私有制”,而没有说“废井田,开阡陌”。这是必须把

握的。

(5)商鞅变法成为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巨大推动力,

也是最典型、最大的成功的一次变革。课文分析了变法的背

景、内容和作用,由此说明变革中有进步,有成功,也有失

败和反复,也说明社会就是在复杂的矛盾中不断前进的。全

面了解变法过程就能全面展现社会变革的全貌。

5.孔子与百家争鸣都是重点内容,两者又有必然的因

果联系。讲解孔子时主要围绕他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来讲,

并说明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儒墨道

法各派思想,新教材尤其点明了各派争论的焦点:例如在治

理国家的问题上,墨家以“兼爱”、儒家以礼、法家以法、

道家以“无为而治”等主张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

化的发展。

(四)第二单元的教学方法建议

.这一时期的很多故事或成语体现了变革的精神和过

程,它又为学生了解当时社会情况提供了条件,应成为教学

的切入点。

2.分封制与西周社会关系的问题是本单元较难理解的

K12学习教育

问题,可用“西周分封示意图”和“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

(教师教学用书第59页和62页)来帮助理解,由此理解社

会等级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3.本单元的某些内容为教师的教学留有一定的空间,

如商鞅变法、孔子、百家争鸣。

4.本单元的教学既可以常规课进行讲述,也可采用探

索课讲法。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方式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西周为了巩固辽阔的疆域,

实行什么制度?有什么作用?能否永远起到这样的作用?

让学生到黑板上去写。然后由此导入。

方式二:从西周初年的分封图导入,先让学生到黑板上

填图,然后,问:这些封国会不会永远听从周王的号令,保

卫周王室?

【参考答案】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主备人:定陶实验中学李风云

参与者:定陶实验中学游潘英

【认定目标】

K12学习教育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2.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齐桓公称霸及

其条件,晋楚争霸,晋分三家,

合纵连横等历史事实。

3.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自主学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齐桓公称霸”一目的内

容,回答1一4题:

.春秋时期指的是前770年到前476年。“春秋”的名称

因何而来?

“春秋”的名称于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这部史

书记载了公元前8世纪一前5世纪的历史。因此,人们把这

段历史成为春秋时期。春秋与战国合称东周。

注意:春秋、战国、西周、东周,以及后来的西汉、东

汉都是后人的称呼,在当时是没有这样的名称的。西周的都

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东周的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

阳),洛阳在东,西安在西,所以分称东、西周。

2.在图中填出春秋五霸的名称。(略)

3.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①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富强起来.

②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K12学习教育

4.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举行

诸侯会盟。

请认真听“退避三舍和问鼎中原”的故事,回答5题:

5.每个故事涉及到哪几个国家?那几个重要人物?什

么重要战役?结果如何?

退避三舍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

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

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

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

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

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

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

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

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

“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

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

K12学习教育

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

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

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

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

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

之战的胜利。

问鼎中原

相传禹铸九鼎,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

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

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

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

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

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

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

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

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

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

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

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

K12学习教育

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

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

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注意:学生或者老师可以边讲边在黑上板书上面的问

题。

请认真阅读教材P37—P38“合纵连横”一目的内容,回

答7—8题:

6.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战国”的名

称因何而来?

因为当时各大诸侯国连年交战,战国的名称由此而来。

7.在图中填出战国七雄。(略)

8.指图说出什么是合纵、连横?

什么是合纵?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这种联合从

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二

(南北为纵)

什么是连横?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他各

国。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

叫做连横。(东西为横)

【共同探究】

.管仲相桓公,成就桓公霸业。你认为谁的作用更大?

说出你的理由。

①齐恒公的作用更大,因他有雄才大略,重用管仲等人

K12学习教育

才;②管仲作用更大,因为他辅佐齐恒公,制定正确的策略,

进行改革。

2.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战乱不断。有人说,“春秋

无义战”即春秋时期没有没有正义的战争,因为残酷的战争

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你如何看待春秋战

国时期的战争呢?

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和财富,

相互争战,故有“春秋无义战”之说。争霸战争给广大人民

带来深重的苦难,人民怨恨战争,渴望统一。争霸战争的客

观后果是大国拓展了疆域,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加强了集

权的趋势,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同时又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旧

贵族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战争又客观

上促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加强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应兼

顾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地观察分析争霸战争。

【归纳整理】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通过学习本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拓展练习】

.(XX•江苏连云港)“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

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

历史人物应是(

K12学习教育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2.(XX•山西)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①韩

②赵

③楚

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XX•山西太原)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

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4.(XX•湖北黄冈)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

K12学习教育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

楚庄王参与争霸有关的是

A.退避三舍

B.卧薪尝胆

c.问鼎中原

D.朝秦暮楚

5.(XX•湖南中考)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

霸有关的是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

6.(XX•甘肃中考)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

“朝秦暮楚”有关的是

A.围魏救赵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D.

“合纵”“连横”

7.材料解析题: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主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

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右衽矣。"(意思是:管仲辅佐齐桓

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姓至今仍受其恩惠。若没有管

仲,我们大概要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夷狄统治下的老

K12学习教育

百姓了。)一一《论语》

请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8.比一比:看谁知道的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的成语故事

多?

【教学案例】

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探究预习提纲: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K教学目标2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

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

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

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

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K12学习教育

过程与方法

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培养收集资料、

处理资料的能力。

本课采用自学汇报式和质疑问题式相结合的方法,小组

有选择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质疑的

能力。

根据史实,总结出此时的社会主题,并采用辩论的方式,

进一步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明白国家强大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更离不开

人才的使用。

K教学重点难点U

重点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

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难点从史实中体会、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特点。

K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

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K12学习教育

制做本课。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

查阅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每人收集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

K板书设计2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K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公元前21世纪一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

朝代?

2.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

政策?

在学生回答出“采取了分封制”后进一步引发其思考,

是不是采取分封制,西周的统治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呢?

讲授新课

西周末年,镐京被犬戎攻破后,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阳,

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王室东迁后,王畿缩小,财源、兵源

大大的减少,而且一天天的趋于枯竭,再没有力量支持原有

的威风与尊严。各封国于是产生自行扩张领土的野心。从此,

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霸权,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K12学习教育

于是,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板书课题)

教师交待: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与

“战国”名称的由来。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完成如下内容,并请一同学用电

脑把文字编辑在屏幕上:

春秋春秋五霸:

战国战国七雄:

教师与同学们一起确定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春秋齐桓公称霸及其他四霸战国

三家分晋

问鼎中原合纵连横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选

择感兴趣的主题,一起研究学习后,进行汇报。

教师提出如下要求:

(1)列出本组的汇报提纲;

(2)组长组织本组汇报;

(3)组员根据提纲进行汇报的分工;

(4)汇报形式自行选择,如成语故事、历史短剧等;

(5)根据本组选择的内容设计一组问题,测试一下其

他组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

(6)其他组可就此内容向该组同学质疑。

K12学习教育

给大家时间分头学习、研究、准备。

汇报开始:

(老师为之提供“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实物展

台)

(1)小组自告奋勇进行汇报,并把汇报提纲编辑在大

屏幕上;

(2)小组汇报完后,研究相同主题的小组给以补充,

并介绍本组设计的汇报思路;

(3)结合老师提的要求,大家对该组的汇报情况进行

点评;

(4)其他组质疑;

(5)展示本组设计的问题,其他组成员回答。

教师事先设计一组问题,参与大家的质疑活动。如果学

生在质疑活动中涉及到以下问题,教师可不予考虑,如没有

涉及,教师再结合此环节进行补充。(此过程旨在对学生的

质疑活动给以补充)

设计问题如下:

一、关于齐桓公称霸

1.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

能力)

(第一,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提倡节俭,发展生

产,还改革军事,这些措施,使齐国很快国富兵强,具有争

K12学习教育

霸的雄厚实力;第二,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

对外活动,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第三,齐国在山

东北部,负山面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经济富裕,这为其

争霸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

丘举行会盟,连周天子也派人参加,齐桓公正式成为中原霸

主)

2.请同学们看以下的史料: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主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

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右衽矣。”

——《论语》

阅后请回答: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旨在培养学生

对史料的分析能力)

(意思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

姓至今仍受其恩惠。若没有管仲,我们大概要披散头发,左

开衣襟,成为夷狄统治下的老百姓了。于此可见,齐桓公的

霸业对华夏文明的继续发展,有特殊意义)

3.可不可以说齐桓公的霸业就是管仲的霸业?

他们俩个谁的作用更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的深刻

分析,体会欲成就大业,需重用人才,及一代霸主的胸襟)

可以有两种观点:①齐恒公的作用更大,因他有雄才大

略,重用管仲等人才;②管仲作用更大,因为他辅佐齐恒公,

K12学习教育

制定正确的策略,进行改革。

4.你对齐桓公称霸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旨在使学生对历史产生认同感,学以致用)

(教师可小结:经济建设才是根本,军事力量的强大是

必由之路,“尊王攘夷”一一讲究策略,重用人才等)二、

关于问鼎中原

1.楚国是不是周初的分封国?(旨在联系旧知识点)

(不是。当周朝已有政府组织数百年之久时,楚部落还

只是一个部落,它是一个新兴的力量)

2.还记得九鼎吗?你能从问鼎事件中读出何意?(旨

在联系旧知识点,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夏、

商、西周三代传国的宝物。周王朝掌有它,是作为中国最高

统治者的凭证。楚国问鼎,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3.其他诸侯国能否去“问鼎”?(旨在培养学生的推

断能力)

(其他诸侯国在理论上还是周王室的分封国,因此不能

去“问鼎”)

4.你知道“九鼎”的去向吗?(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

(300年后的纪元3世纪,周王国最后一任王姬延在位,

那时国土更小,政府更穷,姬延靠着借债度日,负债累累,

无法支持。他就悄悄地把九鼎熔化,陆续出卖还账。等周王

K12学习教育

国被秦国灭掉时,九鼎已卖了个精光)

5.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教师可酌情补充宋襄公争霸

失败、秦穆公西霸及南方吴越争霸等基本情况。

三、关于合纵连横

1.战国时代,除了使用武力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各国还不断展开政治、外交上的攻势)

2.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

间利益不一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旨在培

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小国林立;大国争霸;

政变不断发生;不断有旧国灭亡,新国兴起;一次大战调整

一次霸权;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总之,此时的社会主题

是:动荡、变革、争霸。

课堂辩论

(旨在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

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在

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

(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两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要

K12学习教育

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

各国诸侯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

实力,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

时,各诸侯国在战争中增进了民族融合。大国争霸、兼并的

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一的过程。

轻松五分钟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小组的顺序,每组说出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

典故,不许重复、不许间断,如间断重复,即被淘汰。看哪

些组获胜。

如学生说的不全,教师可补充:老马识途、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朝秦暮楚、一鸣惊人、负荆请罪、退避三舍、完

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一鼓作气、管鲍之交、东施

效颦……

给你-•个挑战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请一同学在大屏幕上填充完成“战国七雄”方位图。

我们一起来接受一个挑战:设计战国七雄方位歌谣,看

谁设计的歌谣既准确,又方便记忆。老师也参与设计。

设计完的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老师的作品也参与展

示,并一起进行点评。对优秀的作品,给以鼓励。

K12学习教育

(教师的设计如下:齐、楚、秦、燕,东南西北分四方,

赵、魏、韩,从北到南居中央)

精彩回放

(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并充分发挥互评的作用)

教师对同学们的回放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可引导补充。例

如发言最积极的是谁,问题提得最多最好的是谁,哪个小组

组织的汇报最精彩,谁的“战国七雄歌谣”设计得最有创意,

寺寺O

布置作业

把收集到的成语故事或改写成剧本、或画成图画,贴到

“历史学习留言板”上。教师对作业情况进行打分,计入个

人档案。

K教案说明』

1.本教学设计重在学生活动,教师作为他们中的一员,

参与其中。

2.注重学习兴趣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3.在评价方面做进一步探索,设计了“精彩回放”这

一环节。

4.本课亮点:教师设计问题,参与学生的质疑过程;

课堂辩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设计战国七雄歌谣,培养创

新能力。

K12学习教育

K教案点评』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有三个:

1.教师在注意“知识与能力”目标实现的同时,重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学汇报”“质疑”“课堂辩论”

“给你一个挑战”等环节的设置,在学生活动中强调“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三者实现了比较好

的整合。

2.课堂始终体现了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始

终把自己融入学生当中,参与他们的活动,学生能在教师的

引导下,主动、平等、有兴趣的学习。

3.难能可贵的是,在课堂评价上,做了很有益的探索,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精彩回放”环节的设置,为学生互评提

供了舞台。这里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到之处。总之,这节课作

为常规课的教学,较之我所看到的教学设计,更具特色,更

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鉴性,符合历史课改理念。

4.你对齐桓公称霸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旨在使学生对历史产生认同感,学以致用)

(教师可小结:经济建设才是根本,军事力量的强大是

必由之路,“尊王攘夷”一一讲究策略,重用人才等)二、

关于问鼎中原

1.楚国是不是周初的分封国?(旨在联系旧知识点)

(不是。当周朝已有政府组织数百年之久时,楚部落还

K12学习教育

只是一个部落,它是一个新兴的力量)

2.还记得九鼎吗?你能从问鼎事件中读出何意?(旨

在联系旧知识点,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夏、

商、西周三代传国的宝物。周王朝掌有它,是作为中国最高

统治者的凭证。楚国问鼎,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3.其他诸侯国能否去“问鼎”?(旨在培养学生的推

断能力)

(其他诸侯国在理论上还是周王室的分封国,因此不能

去“问鼎”)

4.你知道“九鼎”的去向吗?(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

(300年后的纪元3世纪,周王国最后一任王姬延在位,

那时国土更小,政府更穷,姬延靠着借债度日,负债累累,

无法支持。他就悄悄地把九鼎熔化,陆续出卖还账。等周王

国被秦国灭掉时,九鼎已卖了个精光)

5.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教师可酌情补充宋襄公争霸

失败、秦穆公西霸及南方吴越争霸等基本情况。

三、关于合纵连横

1.战国时代,除了使用武力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各国还不断展开政治、外交上的攻势)

2.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K12学习教育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

间利益不一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旨在培

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小国林立;大国争霸;

政变不断发生;不断有旧国灭亡,新国兴起;一次大战调整

一次霸权;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总之,此时的社会主题

是:动荡、变革、争霸。

课堂辩论

(旨在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

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在

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

(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两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要

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

各国诸侯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

实力,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

时,各诸侯国在战争中增进了民族融合。大国争霸、兼并的

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一的过程。

轻松五分钟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K12学习教育

按照小组的顺序,每组说出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

典故,不许重复、不许间断,如间断重复,即被淘汰。看哪

些组获胜。

如学生说的不全,教师可补充:老马识途、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朝秦暮楚、一鸣惊人、负荆请罪、退避三舍、完

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一鼓作气、管鲍之交、东施

效颦……

给你-•个挑战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请一同学在大屏幕上填充完成“战国七雄”方位图。

我们一起来接受一个挑战:设计战国七雄方位歌谣,看

谁设计的歌谣既准确,又方便记忆。老师也参与设计。

设计完的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老师的作品也参与展

示,并一起进行点评。对优秀的作品,给以鼓励。

(教师的设计如下:齐、楚、秦、燕,东南西北分四方,

赵、魏、韩,从北到南居中央)

精彩回放

(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并充分发挥互评的作用)

教师对同学们的回放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可引导补充。例

如发言最积极的是谁,问题提得最多最好的是谁,哪个小组

组织的汇报最精彩,谁的“战国七雄歌谣”设计得最有创意,

K12学习教育

寺寺O

布置作业

把收集到的成语故事或改写成剧本、或画成图画,贴到

“历史学习留言板”上。教师对作业情况进行打分,计入个

人档案。

K教案说明』

1.本教学设计重在学生活动,教师作为他们中的一员,

参与其中。

2.注重学习兴趣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3.在评价方面做进一步探索,设计了“精彩回放”这

一环节。

4.本课亮点:教师设计问题,参与学生的质疑过程;

课堂辩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设计战国七雄歌谣,培养创

新能力。

K教案点评U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有三个:

1.教师在注意“知识与能力”目标实现的同时,重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学汇报”“质疑”“课堂辩论”

“给你一个挑战”等环节的设置,在学生活动中强调“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三者实现了比较好

的整合。

2.课堂始终体现了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始

K12学习教育

终把自己融入学生当中,参与他们的活动,学生能在教师的

引导下,主动、平等、有兴趣的学习。

3.难能可贵的是,在课堂评价上,做了很有益的探索,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精彩回放”环节的设置,为学生互评提

供了舞台。这里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到之处。总之,这节课作

为常规课的教学,较之我所看到的教学设计,更具特色,更

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鉴性,符合历史课改理念。

第7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掌握齐

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斗争史实。引

导学生识别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培养学生识读

历史地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成

语典故,培养学生收集、阅读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

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技能,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

K12学习教育

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成语典故,讲述成语故

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

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的

道理。要求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的目标,学习勤奋努

力、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了解春秋战国的分

期、基本线索和史实。

难点:分析争霸的胜负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图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些制度的弊端有

哪些?

【生】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师】归纳:世袭制使无能的人为天子,周王室的实力

越来越弱;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势力越来越大,想取代周天子,

他们之间战争连绵不断,国家陷入分裂之中。

讲授新课:

【师】西周灭亡后,东周开始。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时期。

K12学习教育

K屏幕显示』

春秋——五霸(前770——前476年)

东周

战国----b雄(前475——前221年)

【师】有谁知道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称作“春秋时期”和

“战国时期”?

【生】答略。(可互相讨论)

一、春秋五霸一一五霸相继

、著名霸主:

【师】同学们,关于春秋五霸,你知道些什么?

【生】(踊跃发言)

【师】归纳: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宋、

晋、秦、楚;另一种是指齐、宋、晋、越王勾践、吴王夫差。

2、齐桓公首霸原因

影响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

霸?

【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归纳:K屏幕显示H

①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原因②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前651年,

K12学习教育

葵丘会盟

③优越条件------山海渔盐,经济富裕

【师】何谓“尊王攘夷”?“尊王攘夷”有什么高明之

处?

【生】答略

【师】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

【师】关于管仲,同学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生】老马识途、管鲍之交等

【师】引导学生认识:齐桓公重视人才,知人善任。齐

桓公重用了人才,国家日益走向强盛。

K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

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3、晋楚争霸——问鼎中原

【师】在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

【生】城濮之战

【师】对!这场战役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有谁能

讲述一下?

【生】退避之舍!(讲述故事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退避之舍这种策略在当时有

什么作用?

【生】答略

【师】K屏幕显示》

K12学习教育

作用①诚信:实现诺言、报答谢恩

②战术:避其锋芒、诱敌深入

归纳:晋文公“退避之舍”可谓是一箭双雕,诚信、歼

敌两不误。“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的时代,晋楚争

霸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楚庄王

取而代之,做了中原霸主。

【师】关于楚庄王,同学们最熟悉的一个成语故事是什

么?

【生】一鸣惊人!

【师】能否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生】讲述故事略。

【师】春秋未年,江南吴越两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在

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

K过渡力从刚才的学习和思考中,同学们了解了齐桓公、

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等霸业的过程和不同方式。现在

请同学们谈一谈,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

事业成功的秘诀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