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学习目标学科素养通过了解近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1.通过史料实证,探究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历程,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明确资本主义发展对人类移民的重大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观察本课教材中的插图,立足于时空观念,掌握近代不同人种迁徙的各自特征和影响。(时空观念)3.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认识近代殖民扩张对人口迁徙的双重影响。通过理解人口迁徙带来的文化挑战与认同,培养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课前精梳理自学教材梳理知识知识点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殖民扩张(1)概况: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_________、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2)结果:屠杀、奴役以及传染病造成____________大量死亡。在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西班牙印第安人2.族群变化(1)背景①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______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三四百年间,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②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______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③很多______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非洲美洲欧洲(2)概况①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的激增,迅速改变了______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②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美洲(3)影响①北美:美国、加拿大的______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②西印度群岛: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______人口占多数。③拉丁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____________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只有在秘鲁等少数国家____________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④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白人黑人混血人种印第安人知识点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1.英国殖民活动(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____________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____________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2.人口结构变动(1)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_________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2)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______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原住民白人知识点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背景(1)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____________的法令。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2)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____________。(3)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奴隶贸易苦力贸易2.概况地域概况开发美洲在美国,华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开发大洋洲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华工在大洋洲一些岛屿上的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加利福尼亚金矿3.影响:留在国外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深度点拨]印第安人几近灭绝的原因(1)欧洲列强的殖民掠夺。(2)殖民地医疗设施落后、防疫知识匮乏。(3)印第安人已同外界隔绝了上万年,对天花、麻疹、白喉、伤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机能。[思维拓展]三角贸易(黑奴贸易)的影响(1)对非洲:带来灾难,人口锐减,经济受到破坏。(2)对美洲:带去大量的劳动力,促进开发。(3)对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4)对世界: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人类联系进一步加强。[思维突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1)地理大发现,欧洲殖民扩张。(2)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急剧减少。(3)贩卖黑奴,非洲黑人数量激增。(4)大量欧洲人来到美洲,美洲的白人数量大大增加。[情境再现]挖教材1.阅读教材P38“学习聚焦”:美洲的人口结构为什么会发生改变?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为屠杀、奴役、传染病,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二是大量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三是欧洲白人因为种种原因进入美洲。2.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文化遗址、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化的建筑。(摘自教材P39)这体现了美洲文化的什么特点?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融合多种文化因素。想一想: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提示:(1)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后大肆屠杀印第安人,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被中断。(2)美国成为典型的移民国家,白人占据了美国人口的大多数,其吸收亚洲、非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3)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使拉美成为世界不同种族和不同民族的人群相互杂居的地区,广大移民把自身文化带到拉美,这些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经过长期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拉美文化。•见教材第39页•英国的殖民活动对大洋洲人口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原住民大量减少,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大洋洲的人口构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欧洲移民英格兰人、苏格兰人以及爱尔兰人融合发展而来的盎格鲁—澳大利亚人和盎格鲁—新西兰人;另一部分是巴布亚人、美拉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和波利尼西亚人等原住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见教材第40页•[情境再现]挖教材3.阅读教材P40图片“特鲁加尼尼(?—1876)”及文字说明。其悲惨命运见证了什么历史?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特鲁加尼尼的悲惨命运见证了西方殖民者在塔斯马尼亚岛的殖民扩张,驱赶和屠杀当地原住民,最终使当地原住民被灭绝的历史。[精要点拨]英美等国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1)黑人奴隶不断起义,打击了黑人奴隶制度。(2)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废奴运动兴起。(3)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美等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英美等国一些政治家的长期努力。[情境再现]挖教材4.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修建太平洋铁路,其中最难修的西段主要由华工承担。1869年,太平洋铁路完工,它使美国东西部终于连成一体。(摘自教材P41)华工来到美洲有怎样的贡献?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充当了劳动力,促进了当地开发。课堂强研习合作学习精研重难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迁移材料一南北美洲的移民分布(单位:百万)

白人黑人

1835年1935年1835年1935年北美洲13.8124.32.612.4中美洲1.96.92.78.4南美洲2.940.94.518.7——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近代以来,美洲人口变化有何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特点:印第安人大幅减少;移民总数增长迅速;美洲人种走向多样化。成因:新航路开辟后,黑奴贸易与殖民扩张使人口迁移规模扩大;屠杀、奴役和疾病等多种因素使印第安人人口锐减;北美相对稳定的环境吸引大量外来移民。材料二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已占领美洲大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后来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发轫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包括志愿移民和强迫移民,深刻地改变了美洲、澳洲、北亚、南非的人种、民族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世界,客观上推进了全世界的物质和人文大交流,导致了新的民族和文化融合。——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到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答案:特点:迁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迁移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人口密集地区迁移到人口稀疏地区;由发达国家主导;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相结合。影响: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种和民族结构;推进了世界的物质和人文交流,促进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融。1.近代北美和拉美人口结构的异同(1)相同点①北美和拉美都因为近代殖民活动发生了人口的置换,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剧减。②都出现了人口众多的新族群。(2)不同点①在拉丁美洲,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这是因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殖民于印第安人人口较稠密的地区,欧洲移居者不再需要从事劳动,前往西班牙和葡萄牙美洲殖民地的移民大多是士兵、牧师、政府官员和少数必需的工匠,白人人口数量少,而且允许不同族群间的婚配。②北美人口以白人为主。这是因为当地印第安人较少,不能提供劳动力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北美需要大量移居者,为此,英属北美殖民地向所有种族、各种语言、不同信仰的移民开放,北美白人人口数量更多,而且长期禁止不同族群间的婚配。2.近代人口迁移的原因(1)全球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兴起,殖民者对美洲当地居民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当地土著居民锐减,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需要大量劳动力,殖民者通过黑奴贸易,从非洲贩卖大量黑奴到美洲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2)工业化时代,工厂需要吸纳大量劳动力,这就带动了劳动力的迁移。(3)西方列强侵华时期,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获取华工输出的特权。(4)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为国际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条件。3.近代人口迁移的特点(1)迁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开发,资本主义的兴起及交通工具的进步,世界人口迁移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并使全球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2)由人口密集地区迁移到人口稀疏地区。近代人口的迁移主要由人口较密集的欧亚地区向人口较稀疏的美洲、大洋洲输入。(3)由发达国家主导。近代的人口迁移主要是随着欧洲发达国家的殖民扩张进行的。(4)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相结合。自愿移民主要是指欧洲殖民国家的殖民者、探险者;强迫移民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奴隶贸易。华工出现的原因、特点及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材料一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显然缩小了的数字,在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人数,1845年一百八十人,1849年二百八十人,1851年二千零六十六人。香港总督包令(1854—1859年在任)在亲眼看见厦门掠卖华工的情况后,不得不承认:“几百个苦力……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即夏威夷群岛)等印记。”——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三版)[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出现的时代背景。答案:背景:19世纪中叶,厦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成为外国殖民者掠卖华工的据点之一;美洲等地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材料二近代华工,无论是被拐贩出国的契约华工,还是为生计所迫而沦落海外的华工,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中国主权的丧失和传统经济的崩溃而产生的。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兴起、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潮的苦力贸易,历时三十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有大量华工被西方殖民者贩往美洲、澳洲和东南亚。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仍有大批华工被西方殖民者募往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破产的农民、手工业工人被迫出洋,与被拐骗出国的契约华工一同,沦为西方资本的奴隶或雇佣劳动力。——摘编自《鸦片战争与近代华工》[探究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华工出洋的特点。答案:特点:主要包含契约华工和因生计所迫出国的两类华工;始于19世纪中叶,延续时间长;华工流至的地域广。材料三1939年出版的《加州志》在提到中国人开发萨克拉门托三角洲地区时说:今天位于南部的肥沃三角洲地区……在来开垦前,1850年,一些失意的淘金者集居此地,种植糊口。及1870年,中国工人于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后,又接受了低工资担任开垦三角洲地区的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堤防。全部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逐渐被开拓了。——转引自朱杰勤主编《美国华侨史》[探究3]阅读材料三,联系相关史实,谈谈华人对美国西部开发作岀的贡献。答案:贡献:为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西部土地的开垦、金矿开采作出了重要贡献。华工出现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历史上移民海外传统的影响。②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③国内人口压力大。④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生活困窘。⑤美国西部开发和铁路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⑥19世纪初,黑奴贸易废止,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2)影响①下南洋:促进了南洋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②赴美华工:促进美国西部开发、太平洋铁路交通发展。③赴澳华工:促进了大洋洲的开发。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华工为英法两国在西线战场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发展了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2.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主流。3.19世纪初,由于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开始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出国。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课后提素养深刻剖析提升能力1.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海船的英国殖民者最初登陆上岸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想象中的野蛮人并没有过来阻挡自己,当地虽然有农田和耕种的迹象却没有发现任何一个活着的印第安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人多地少养活不了更多的印第安人B.印第安人的自相残杀C.瘟疫让印第安人数量锐减D.欧洲的殖民侵略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印第安人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欧洲的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故选D项;A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印第安人的自相残杀及瘟疫是影响因素,非主要原因,排除B、C两项。2.如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构成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B.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C.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D.交通运输领域取得了突破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属美洲和巴西人口构成中有混血种人,有非洲奴隶,且土著印第安人占比小于非洲奴隶、欧洲人和混血种人占比之和,这说明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促进族群融合,以及对土著进行屠杀,进行黑奴贸易,故选C项;殖民扩张时期,非洲奴隶是被贩卖去的,不是主动移入,排除A项;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排除B项;交通运输发展促进人口迁移,但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3.欧洲文化能整个地迁移到南北美洲,是因为原住民或者被消灭,或者已被撵走。但印第安文化的影响依旧存在,例如披在肩上的塞拉普毛毯起源于印第安部落,日常菜肴中的玉米粽子、玉米粉圆饼和各种辣菜都是以印第安两大名产蚕豆和玉米为基本原料。据此可知美洲文化(

)A.融合多种文化具有多元性

B.完全来自欧洲文化的迁移C.依旧是印第安文化占主导D.不受干扰自成体系地发展A解析:由材料可知,美洲文化融合了欧洲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具有多元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4.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C解析:从题干中的“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可知,清政府注重维护华工的各种权益,这是近代维权意识的具体体现,故选C项;1866年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因战败而明显下降,排除A项;题干中未涉及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维护华工权益,而不是提倡华工出国,排除D项。5.中英《北京条约》规定: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规定导致的后果是(

)A.清政府维护了国人的利益B.饱含血泪的苦力贸易形成C.华人获得海外发展的自由D.英国信守条约规定的承诺B解析:条约的内容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排除A项;该条款导致大量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B项正确;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课时作业(七)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选择题1.16世纪初期,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曾公开宣称:“我是凭刀剑和盾牌取得黄金的,不是像农夫一样跟着犁跑的。”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列强殖民扩张的特点是(

)A.血腥屠杀,输出资本B.贩卖黑奴,积累资本C.野蛮侵略,掠夺财富D.海外贸易,输出商品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我是凭刀剑和盾牌取得黄金的”可知,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是通过武力手段来取得财富的,由此可知,这一时期(16世纪初期)列强殖民扩张的特点是野蛮侵略,掠夺财富,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A项;题干内容与“黑奴贸易”无关,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商品输出为主,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2.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千克,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甘蔗种植需要大量劳动力且劳动条件苛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美洲之后建立众多甘蔗园,通过黑奴贸易将非洲黑人贩卖至美洲从事种植园甘蔗生产工作,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种植产量,故到19世纪初蔗糖不再是奢侈品,故选B项;工业革命提高工业资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工人阶级仍十分贫困,排除A项;蔗糖普及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下降,产量提高,这与新航路开辟促进东西方贸易无关,排除C项;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提高与蔗糖价格降低无关,排除D项。3.1774年在一次会议上,白人建议印第安人把子女送到威廉斯堡接受欧洲型的教育,但是遭到印第安人反对,甚至提出了相反的建议:要求英国绅士送一二百名孩子到印第安人那里接受教育,并且相信印第安人会把他们教育成懂礼貌的人。材料反映了(

)A.殖民者的文化殖民B.印第安人盲目文化自信C.文化的交流与隔阂D.松散的体制缺乏权威性C解析:题干反映的现象表明白人与印第安人在文明相遇的背景下相互之间不认同,两者文化交流存在隔阂,故选C项;材料中提到印第安人要求英国送孩子到印第安人那里接受教育,这不是殖民者的文化殖民,排除A项;印第安人文化相对落后,材料强调的是教育,和盲目文化自信没有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政治体制的松散,排除D项。4.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A.病菌是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第一“杀手”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C解析:从材料“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中可以看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给当地原住民带来了灾难,而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开端,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故选C项。5.万圣节本是欧洲撒克逊人的古老节日,新航路开辟后,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广泛传播。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由南瓜(原产于中美洲)雕刻而成的南瓜灯(如图所示),被西方世界视为该节日的象征。材料可用于说明(

)A.食物物种交流具有渐进性特征B.英国对北美洲地区的开发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文化交流D.南瓜种植在全球得到推广C解析:根据材料“万圣节本是欧洲撒克逊人的古老节日,新航路开辟后,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广泛传播”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和美洲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6.下图是美国的人种构成(2010年)。非洲是黑人的故乡,当年黑人的祖先来到美国主要是通过(

)A.大西洋三角贸易 B.正常的人口流动C.美国的对外扩张 D.工业革命的推动A解析:三角贸易主要指从16世纪开始欧美商人将商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因此当年黑人的祖先来到美国主要是通过大西洋三角贸易,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黑人来到美洲是因为奴隶贸易,而非正常的人口流动,故B项错误;黑人通过奴隶贸易到达美洲是从16世纪开始,而此时北美地区还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美国还没有建立,故C项错误;黑人通过奴隶贸易到达美洲是从16世纪开始,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期,故D项错误。7.1820—1850年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1823年,英国议会通过相关司法条例,规定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地区分别建立起5—7人的立法会议。此后,英国被迫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革,变换统治方式。这说明英国对澳大利亚的统治(

)A.顺应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变化B.削弱了当地资产阶级对议会的控制C.根据澳大利亚的实际主动进行调整D.遏止了自由移民大批涌入澳大利亚A解析:材料“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反映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由移民数量超过了流放犯人的数量,进而出现了阶级差别,为此英国政府改变了对澳大利亚的统治方式,故A项正确。8.有学者认为,“澳洲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这意味着澳洲淘金华工(

)A.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B.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现象的出现C.奉行独立自主和闭关锁国政策D.深受济世安民思想的影响A解析:据材料“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可知,澳洲淘金华工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促进了中西文化融合,故选A项;B项所述与“中西文化融合现象已出现”不符,排除;材料不能反映“独立自主”的政策,更体现不出“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题干主旨是澳洲淘金华工深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但不能体现其受“济世安民”的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9.下表为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中国劳工数据(单位:人)。据此推知(

)A.导致了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B.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问题C.华工为美国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贡献D.通商口岸开放直接导致劳工输出激增年份1849185018521854输出人数3234471843425063C解析:题干中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劳工数量并不能反映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大量的中国劳工输往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未反映出是否能解决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排除B项;大量华工输入美国,促进美国的开发,这是毫无疑问的,故选C项;1850—1852年劳工输出激增,但这期间并未开放通商口岸,且《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不包括香港,排除D项。10.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B解析:由材料“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可知,郭嵩焘主张通过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国际法的规定,来处理保护本国公民在外权利等相关事宜,说明郭嵩焘的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通过这种方式保障华工权益的结果,排除A项;郭嵩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并不能表明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利益,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