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标要求】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辩证认识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理解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和进步性;能够通过文献资料和合作探究,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重点难点】1.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与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与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2.难点:客观评价苏联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借鉴意义)。知识梳理1.十月革命前的社会形势/革命背景/原因:客观:经济:19c末20c初,废除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发展;但仍是小农占主导地位的落后农业国政治:改革不彻底加之沙皇专制统治的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际:一战激化矛盾,并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加速了革命到来主观:阶级:无产阶级壮大组织:布尔什维克党成熟,开始组织工人运动思想: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诞生群众:工农联盟直接: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加之一战的破坏,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2.列宁主义的确立:1903年社会民主工党二大3.列宁主义的影响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4.革命过程: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破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二月革命时间:1917.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沙皇的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四月提纲时间:1917.5背景:掌握政治主导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内容: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8日事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内容:1918年春全国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5.十月革命的影响:对俄国:结束了剥削阶级对俄国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和俄国强国之路的进程。对世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为他们的民族独立提供样板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价值观念,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的局面,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6.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内战中列宁用军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内容:重点:农业:余粮收集制。影响:积极:粉碎武装进攻,巩固了政权;缓解了城市饥荒消极:国家垄断全部经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引发严重战后政治和经济危机7.新经济政策:1921-1927背景: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导致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失败实质:在无产阶级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评价: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意义:社会主义阵营壮大,在国际社会地位和话语权提高,作用日益重要。8.斯大林模式:1927——(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模式固定下来,此后的改革都无实质性调整,日益僵化确立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内容: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运动政治:权力高度集中。评价:积极:较短时间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与此时西方经济大危机形成鲜明对比;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经济发展失去活力,体制日益僵化。9.苏联工业化的成就: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主要工业部门产量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从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10.苏联建设的教训: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农、轻、重工业按比例均衡发展考虑人民利益,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达标检测1.有学者指出,“只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集合点,在既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又拥有客观的革命形势和成熟的革命领导力量,多种因素构成一种合力的地方,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这一论述可用于说明()A.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甚微 B.无产阶级政党关注时代潮流C.十月革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D.巴黎公社难以完成历史使命2.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胜利论”,列宁在一战爆发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的观点A.阐述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 B.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基本条件C.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导理论 D.具有强烈的革命理想化的色彩3.1917年12月1日,苏俄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发布指示,要求降低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私人机构和企业中的高级职员和官员的薪金。无子女的人民委员最高月薪不得超过500卢布,有未成年子女的另增100卢布。这些举措()A.符合社会主义政权的民主性 B.体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先进性C.保障了公职人员的纯洁性 D.增加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4.“11月3日,莫斯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欧洲部分的工业城市,布尔什维克通过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权,且速度相当快。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凯歌行进,在84个省市中只15个遇到武装抵抗。”上述材料表明A.沙皇政府的残余势力已不堪一击B.十月革命以和平手段取得了胜利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人民拥护D.一战导致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5.1919年7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表示:“俄罗斯打倒贵族,驱逐富人,劳农两界合立了委办政府,红旗军东驰西突,扫荡了多少敌人,协约国为之改容,全世界为之震动。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意味着()A.十月革命具有较大世界影响力 B.中国共产党主动承担时代责任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开始形成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6.有学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