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学习目标学科素养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1.把握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概况,掌握《世界遗产公约》制定的背景及其意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通过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尤其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认识世界不同民族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尤其是中华文明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课前精梳理自学教材梳理知识知识点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1.背景(1)文化遗产一直受到严重威胁。(2)针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各国采取了不少举措,留下了宝贵的经验。(3)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有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①国外:在古代世界,收藏文物,往往是从艺术珍品开始;在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______遗物之风颇为盛行。②中国: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宗教2.措施大约从19世纪开始,通过立法保护。世界①1834年,______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③1964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的意义希腊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中国①始于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_______________》。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④1961年3月,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到2019年,国务院已公布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⑤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致力于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核定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保存古物推广办法古物保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知识点二《世界遗产公约》1.制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______和自然遗产公约》,这一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2.宗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______遗产实施有效保护。文化自然3.主要内容(1)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____________”,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2)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3)确定了文化遗产、____________、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普遍价值自然遗产4.发展世界①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_____________”的概念②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_______________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中国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________________》,成为缔约国②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③2006年,审议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2011年,中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世界遗产公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5.影响(1)1978年,确定的首批12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截至2017年1月,共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这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3)截至2019年7月,列入的遗产数量达到1121处,分布在167个国家。(4)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5)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知识点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1.古代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遗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_________等。2.近代时期: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____________的重要文化遗产,这里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堪称包罗万象的艺术之城。雅典卫城金字塔文艺复兴3.中国遗迹(1)代表①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______。②截至2020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2个。泰山③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4年共有1372项。(2)意义: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史论生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4)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5)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情境再现]挖教材1.阅读教材P88“史料阅读”:《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的拟定有何意义?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它是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下制定的,说明人们对文物价值逐渐有了正确认识,意识到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易错提醒]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示:(1)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诸如严重缺乏科学管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传承难等问题。(2)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举措。见教材第90页·故宫博物院为什么把养心殿的修复定位为“研究性保护项目”?提示:(1)养心殿是故宫博物院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群,也是观众参观的集中地带,因此养心殿必将是故宫古建筑修缮的重中之重。(2)把养心殿的修复定位为“研究性保护项目”,就是希望其能够脱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将完善延续其价值、全面恢复其健康、有效改善其环境、科学展现其魅力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成为中国古建筑修缮的典范性工程,向世界展示中国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理念。见教材第90页·[情境再现]挖教材2.昆曲,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约在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2001年5月昆曲成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摘自教材P9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课堂强研习合作学习精研重难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材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联盟的有关工作”。当时的国际联盟提出并倡导一种思想,即应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人类共有的遗产。直到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不能移动”的文化遗产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现代化进程发展迅速,给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促使《公约》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源自国际社会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文化保护行动。正是由于这一次保护行动的影响,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已经成熟。——摘编自甘露、卢天玲、石应平《世界遗产旅游开发与管理》[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出现的原因。答案:原因:国际联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世界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文化保护行动的实践。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摘编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何差异?答案:差异: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的同时,还需要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对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1.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1)价值①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无比珍贵的教科书。②世界文化遗产是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③世界文化遗产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2)保护原则①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实施、利用与影响、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等。②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一方面,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另一方面,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①人文性: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并且融入生活。②传承性: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是口传心授的活文化,包括内容和方法,由人代代相传。③独特性:来自特定的民族、族群或个人,或来自特定的区域,甚至是村落,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④历时性:随时代的前进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同时又有相对不变的稳定性。⑤共时性:是历史的、传统的,但不同程度地活在不同人群的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与时代共存。⑥整体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行整体性的活态保护。(2)价值①历史价值:可以对正史(文字)起拾遗补阙以及更正历史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②精神价值:与生活紧密结合,是民族精神的载体。③审美价值:是历代艺人心血的结晶,是传统艺术的宝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④科技价值:是历代人们传统知识和实践的积累,具有科学或潜科学的价值。3.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1)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有限的,而且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也无法替代。(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能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进步。(3)对于当今社会而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仅是自然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因此,保护环境应该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文化遗产对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长城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长城保护条例》和《长城保护总体规划》。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上正式审议通过了《长城、长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根据这一方案,长城将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依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保护长城的意义。答案:意义:长城保存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延续了中华文明;长城所代表的坚强不屈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支持;长城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依托。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1)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2)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全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3)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4)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文物对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文化遗产在扩大对外交流、保护旅游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有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真实性为第一要义。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致力于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并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2.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3.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所留下的辉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古代文明的遗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遗迹主要包括雅典卫城、古罗马城等,近代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现代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课后提素养深刻剖析提升能力1.我国致力于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以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继承的法律是(

)A.《古物保存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C.《保存古物推广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解析: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致力于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以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继承,故选D项。D2.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应属于(

)A.文化遗产B.自然遗产C.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D.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B解析: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来积极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活动。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第17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景观应属于自然遗产,故选B项。3.小鲁同学在寒假随家人游览了某处世界文化遗产。在他的回忆中,寺庙第一层回廊的浮雕题材主要取自《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大史诗;从第二层回廊走向第三层回廊的中庭则展现了高棉(中南半岛南部民族之一)历史上的人物浮雕,他对浮雕上反复出现的高棉舞蹈女神受斯帕拉斯颇有兴趣。据此可知,这处遗产最可能属于(

)A.非物质文化遗产B.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C.近代历史建筑群D.古代文明的遗迹D解析:“在他的回忆中,寺庙第一层回廊的浮雕题材主要取自《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大史诗;从第二层回廊走向第三层回廊的中庭则展现了高棉(中南半岛南部民族之一)历史上的人物浮雕”体现了当地古代文明的痕迹,因此属于古代文明的遗迹,故选D项;“寺庙第一层回廊的浮雕题材主要取自《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大史诗”说明这些古代遗迹本身也是物质文化遗产,排除A项;“寺庙第一层回廊的浮雕题材主要取自《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大史诗”说明这些内容应该属于古代文明留下的文化遗产,不是自然形成的,排除B项;从“某处世界文化遗产”可知是一个遗迹,而不是近代历史建筑群,排除C项。4.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60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时期,但到民国初年几乎成为“绝唱”。新中国成立后才又焕发新生,中国改革开放后被列为世界遗产,它属于(

)A.自然遗产B.文化遗产C.文化景观D.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析: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昆曲不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符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故选D项。D5.“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特性在于遗产的‘无形性’和‘活态性’,所有遗产均通过口、手、肢体、行为和技能来表达,因此不具备实物特性;由于它的完成过程和传承系统完全依赖于人,这就决定它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活态化’性质。”这说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A.必须关注其传承方式的保护B.完全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C.长期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D.可以不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A解析:材料的主旨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要注意对文化传承者的保护,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错误,排除。课时作业(十五)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一、选择题1.1906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物保护专章——《保存古迹推广办法》,其中规定“盗卖碑版于外人者,科以重罚,并予州县官以失察之罪”。这主要体现当时(

)A.排外势力开始抬头B.新政措施初见成效C.中央集权意识加强D.文化主权观念兴起D解析:题干反映了1906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物保护专章——《保存古迹推广办法》,规定盗卖文物于外人者予以重罚,这有利于防止文物外流,体现了文化主权观念,故选D项;题干主旨是关于清政府的文化主权观念,并非盲目排外,排除A项;题干与清末新政、中央集权意识无关,排除B、C两项。2.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青铜大立人、青铜纵目面具、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2021年的新发掘中又出土重要文物一千余件。为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三星堆遗址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星堆遗址属于(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B.自然遗产,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C.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是早期的城邦文明D.早期文化遗址,彰显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故选D项。3.1909年,清政府拟定的《保存古物推广办法章程》重点说明:“周秦以来碑碣、石幢、石磬、造像及石刻、古画、摩崖字迹之类,现存何县、何地,及某县某种物共有若干,某物字迹现存若干,有无断折残缺情形,拟令督抚饬属详查咨部存案备核。”据此说明清政府(

)A.修复保护历史文化名城B.建立古物保护专门机构C.重视古物的调查与保护D.重视保护各地自然遗产C解析:据材料“拟令督抚饬属详查咨部存案备核”可知,政府重视古物的调查与保护,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重视古物保护,并非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排除A项;据材料“拟令督抚饬属详查咨部存案备核”可知,清政府并未建立专门机构,排除B项;据“周秦以来碑碣、石幢、石磬、造像及石刻、古画、摩崖字迹之类”可知是文化遗产,并非自然遗产,排除D项。4.下表所示为《世界遗产公约》的部分规定。由此可见,《世界遗产公约》(

)条目规定第六条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第七条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第十八条本公约缔约国应对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赞助下为世界遗产基金所组织的国际募款运动给予援助BA.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真实价值”B.旨在集各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C.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D.制定了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解析:根据表中信息“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世界遗产基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故选B项;世界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排除A项;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排除C项;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以本国保护为主、国际援助为辅,排除D项。5.2018年9月启动的“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强调“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这体现了对文物古迹保护要遵循的原则是(

)A.完整性

B.合理利用C.原真性

D.慎重重建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原真性指坚持真实和完整,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作任何改动,符合材料的观点,故选C项;完整性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具有片面性,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现状,体现原真性,不是对其开发和利用,排除B项;慎重重建不是文物古籍保护的原则,排除D项。6.对于现今人们而言,长城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它又有着巨大的价值。前后两个价值分别是指长城的(

)A.军事防御功能历史文化价值B.建筑艺术风格历史文化价值C.建筑艺术风格劳动群众结晶D.军事防御功能民族交融价值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防御工程,起着防备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作用;就今天而言,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凸显,所以两个价值分别是指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故选A项。7.西递村、宏村、平遥古城是我国南北方民居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选项描述的内容与三个文化遗产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中国画里的乡村”

“中华一绝”中轴对称B.“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

“中华一绝”

“桃花源里人家”C.“中国画里的乡村”

“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

“神人共治”D.“桃花源里人家”

“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儒佛道“三教合一”D解析:西递村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加之山水形胜、民风民俗极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故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宏村枕山、环水、面屏,被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的古村落。平遥古城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故选D项;宏村被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它背山面水,村民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人工水系,排除A项;“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指宏村,“中华一绝”也指宏村,“桃花源里人家”指西递村,排除B项;“中国画里的乡村”指宏村,宏村被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平遥古城体现了“神人共治”,排除C项。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会上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有关“端午”的解释正确的是(

)A.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农历以地支纪月,称五月为午月,又称重午节B.“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字端午,故称“端午节”C.公历5月5日俗称“端午节”,是我国各民族及海外华人,华侨,甚至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普遍认同和世代遵循的纪念性节日D.“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端午节,端为初的意思,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等,故A项正确。9.“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对文物的保护,我们应该(

)A.使文物“世界共有”,实现全球保护B.盘活文物资源,开展研究性保护C.让文物“躲进小楼”“深藏深宫”D.强化市场经营机制,推动文化工作产业化B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当把保护放在首位,开展研究性保护,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故选B项;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所体现的文化和科学成果作为精神财富是属于全世界的,但具体到每件文物本身则只能属于它的国家甚至个人,必须将精神财富与物质所有权分开,排除A项;文物可以反映一定的历史事实,不能将其“藏”起来,排除C项;文物保护工作不是经济活动,而是文化活动,是不以追求营利为目标的社会公益事业,排除D项。10.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A.可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C解析:据材料“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两个基本要素,排除A项;“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不符合世界文物保护的原则,排除B项;“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1.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金字塔建造运用了坡道技术。坡道在塔的一侧,其余三个侧面分别堆起具有脚手功能的墙,以便挪动石块。工匠们先把巨石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