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时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一、选择题1.757年,李白作诗《永王东巡歌》,在永王割据失败后被捕入狱。因郭子仪等人以天下动荡、不宜大动干戈为由为他求情,免于一死,流放夜郎。两年后,朝廷因旱灾大赦天下,李白得以重获自由身,从长江一路疾驰而下,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这体现了唐朝()A.法律理念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纲常伦理道德得到强化C.盛唐时期边塞诗人英武豪放D.司法审判深受佛道影响2.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的商定,去繁减重,编成《大明律》,又为简化公文起见,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由此可见,明初()A.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B.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C.以法治国成为上下共识D.有利于老百姓明晓律令3.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4.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成为一名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服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王进喜的事迹表明()A.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B.劳动模范人物铸就时代精神C.新中国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D.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5.《晋律》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制度,即九族以内的亲属之间的相互侵害行为,依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定罪量刑;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这一规定体现了()A.律令儒家化的特点 B.礼法融合的开始C.法律与教化的冲突 D.宗法观念的淡化6.(2022·佛山)下表为秦朝部分律法,这些选段内容主要反映了秦朝()律法部分选段《仓律》隶臣每月发粮二石,隶妾一石半。小城旦或隶臣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半,不能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小城旦、隶妾或舂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二斗半,不能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没有母亲的婴儿每人发粮半石……《厩苑律》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满一年,在正月举行大考核,成绩优秀的,赏赐。成绩低劣的,申斥田啬夫,罚饲牛者资劳两个月,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一寸要笞打主事者十下《田律》有旱灾、暴风雨、涝灾、蝗虫及其他虫害等损伤了禾稼,要报告受灾顷数A.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B.法律体系十分完备C.经济管理的法制化 D.农户制度规划细致7.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临事制刑,不豫设法”的传统。到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如郑国子产“铸刑书”、郑国邓析“作竹刑”、晋国赵鞅“铸刑鼎”。这一转变()A.反映等级秩序走向瓦解B.说明法家思想更适应现实需要C.适应阶级关系变动需要D.表明郑国和晋国率先走向法治8.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9.《晋律》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者,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这反映出当时()A.律令儒家化B.伦理是定罪的唯一依据C.儒学法律化D.以礼入法的特点开始出现10.宋朝,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11.据《尚书》记载,西周的刑罚制度已很完备,墨、劓、剕、宫、大辟五刑的惩罚极其残酷;而《周礼》中明确规定贵族犯法一般能通过缴纳罚金免刑。由此可知当时()A.礼乐制度并不完备B.宗族治理建立起来C.出现礼法并用思想D.社会等级色彩明显12.《唐律疏议》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C.刑罚是德礼的体现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乡约是宋朝地主阶级士大夫在社会变迁面前提出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基本建制,其途径就是通过士大夫自觉地义务地在乡村建立起开展思想教化的组织或机构,向全体民众宣传传统政治统治的合理性。陕西蓝田的吕大钧兄弟撰写了《吕氏乡约》。该乡约规定:“在地方上推举年高德劭者一人为都约正,另外推举两位有学行者为约副。每月另选一人为直月。”年高有德、堪身体力行之人是可能被推举为乡约正副的基本条件,即声望和学识是乡约凝聚力之形成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扬善惩恶,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在乡里社会提倡互敬互爱、患难与共的淳朴社会风气。这本是过去历朝乡里制度所一贯坚持的宗旨,汉朝至唐朝的三老教化属于官方控制,但到了宋朝,这一任务却日渐转由吕氏乡约这样的民间组织加以执行。——摘编自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材料二下面是清朝时期某地《刘氏族规》的节选内容:一、敦孝悌:孝悌为人之本,人惟孝悌为先。孝在养其身而顺其心,悌在不藏怒而不宿怨。……四、严家教: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妇女声音不闻于外,性情正而品节明。五、笃宗族:族中我果有余,多方设法,分润族人,将见祖宗,默佑其衷。……七、务本业:读书明理,自是有用,农工商贾亦自成一家。人必有业,务业须正。……十、重名节:族中如有贞女节妇,孝父母、立节操,请旨旌奖,以培风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乡约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氏族规》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一、选择题1.757年,李白作诗《永王东巡歌》,在永王割据失败后被捕入狱。因郭子仪等人以天下动荡、不宜大动干戈为由为他求情,免于一死,流放夜郎。两年后,朝廷因旱灾大赦天下,李白得以重获自由身,从长江一路疾驰而下,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这体现了唐朝()A.法律理念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纲常伦理道德得到强化C.盛唐时期边塞诗人英武豪放D.司法审判深受佛道影响[解析]据材料“郭子仪等人以天下动荡、不宜大动干戈为由为他求情”“朝廷因旱灾大赦天下,李白得以重获自由身”可知,这体现了儒家的人本思想(或民本思想),说明唐朝的法律理念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永王割据、以下叛上严重违背纲常伦理道德,B项错误;李白并不属于边塞诗人,C项错误;人本思想属于儒家思想,而非佛道思想,D项错误。2.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的商定,去繁减重,编成《大明律》,又为简化公文起见,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由此可见,明初()A.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B.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C.以法治国成为上下共识D.有利于老百姓明晓律令[解析]据材料可知,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的商定,去繁减重,又为简化公文起见,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这说明其“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B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朱元璋编订律令及简化公文等措施,而没体现法律体系完备,A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上下共识,仅体现朱元璋的措施,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故D项错误。3.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解析]由材料可知,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习近平都强调了法律制定及执行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说明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的源泉,B项正确;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法治而非民主政治,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排除D项。4.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成为一名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服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王进喜的事迹表明()A.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B.劳动模范人物铸就时代精神C.新中国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D.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等人的事迹表明劳动模范人物铸就时代精神,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中国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排除C项;“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5.《晋律》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制度,即九族以内的亲属之间的相互侵害行为,依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定罪量刑;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这一规定体现了()A.律令儒家化的特点 B.礼法融合的开始C.法律与教化的冲突 D.宗法观念的淡化[解析]材料“依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定罪量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体现了法律对家族等级制的维护,使得儒家的礼仪制度与法律的适用完全结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晋律“礼律并重”的特点,也是儒家思想在封建法律制度中的集中表现,故A项正确;礼法融合早在汉代便已开始,排除B项;C、D两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明显相悖,排除。6.(2022·佛山)下表为秦朝部分律法,这些选段内容主要反映了秦朝()律法部分选段《仓律》隶臣每月发粮二石,隶妾一石半。小城旦或隶臣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半,不能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小城旦、隶妾或舂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二斗半,不能劳作的,每月发粮一石。没有母亲的婴儿每人发粮半石……《厩苑律》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满一年,在正月举行大考核,成绩优秀的,赏赐。成绩低劣的,申斥田啬夫,罚饲牛者资劳两个月,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一寸要笞打主事者十下《田律》有旱灾、暴风雨、涝灾、蝗虫及其他虫害等损伤了禾稼,要报告受灾顷数A.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B.法律体系十分完备C.经济管理的法制化 D.农户制度规划细致[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颁布《仓律》等法律,具体规定仓库管理者、家属及无母婴儿的发粮数,定期评比耕牛并据此奖惩饲养人员,要求地方具体汇报受灾田地情况等,反映了秦朝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法制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秦朝通过律法规范经济活动,不是农业生产中的精耕细作,A项错误;几部法律中的部分内容不能说明秦朝法律“体系十分完备”,B项错误;“农户制度规划细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7.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临事制刑,不豫设法”的传统。到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如郑国子产“铸刑书”、郑国邓析“作竹刑”、晋国赵鞅“铸刑鼎”。这一转变()A.反映等级秩序走向瓦解B.说明法家思想更适应现实需要C.适应阶级关系变动需要D.表明郑国和晋国率先走向法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法律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法律由秘密变为公开,体现奴隶主贵族意志的奴隶制法逐步被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封建制法所取代。新兴地主阶级坚决要求将成文法公布于世,以保障他们的私有财产和种种权利,摆脱旧贵族的压制和宗法等级制度的束缚,C项正确;等级秩序并未瓦解,排除A项;制定成文法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与法家思想关系不大,排除B项;“率先”一说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8.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解析]由材料及所学可知,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要体现,A项正确;B项强调的是政策,材料体现的是实践,排除;“艰苦奋斗”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疫情防治中“小人物”的表现更多体现出来的是责任心,但这种责任心是否由爱国主义教育所得,无法确定,排除D项。9.《晋律》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者,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这反映出当时()A.律令儒家化B.伦理是定罪的唯一依据C.儒学法律化D.以礼入法的特点开始出现解析:题干材料表明西晋时期将儒家伦理引入法律,即儒家思想被加以改造和利用成为统治工具,故选A项;题干材料仅表明伦理是定罪的重要依据,并没有体现出其是唯一依据,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以礼入法自汉朝就已经开始,排除D项。10.宋朝,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的乡约更多地体现士人教化乡民的目的,宣扬儒学是主要目的。明清时期的乡约更多地体现为宣讲“圣谕”,实际是皇权扩张的表现,A项正确。11.据《尚书》记载,西周的刑罚制度已很完备,墨、劓、剕、宫、大辟五刑的惩罚极其残酷;而《周礼》中明确规定贵族犯法一般能通过缴纳罚金免刑。由此可知当时()A.礼乐制度并不完备B.宗族治理建立起来C.出现礼法并用思想D.社会等级色彩明显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西周平民和贵族在法律的适用性方面的差异,这说明西周社会等级色彩明显,D项正确。西周时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礼乐制度,且题干材料并不涉及西周的礼乐制度,排除A、C两项;西周的宗族治理与题干材料中的刑罚制度无关,排除B项。12.《唐律疏议》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C.刑罚是德礼的体现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乡约是宋朝地主阶级士大夫在社会变迁面前提出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基本建制,其途径就是通过士大夫自觉地义务地在乡村建立起开展思想教化的组织或机构,向全体民众宣传传统政治统治的合理性。陕西蓝田的吕大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