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时作业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总复习_第1页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时作业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总复习_第2页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时作业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总复习_第3页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时作业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总复习_第4页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课时作业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一、选择题1.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2.近日河南洛阳发现2600多年前戎人王级大墓。墓葬具有西北地区戎人的典型特征,同时受到中原礼乐文化的强烈影响。据此判断,该墓葬可用于研究()A.殷商青铜制作工艺B.春秋时期民族交融C.西周礼乐文化嬗变D.秦汉时期文化交流3.[2023·福建省宁德市期末考试]西周至春秋时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但到了战国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变化反映当时()A.世袭制瓦解B.社会的转型C.士阶层崛起D.律法的严苛4.[2023·山东金太阳联盟联考]孔子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据此可知,孔子()A.革新了传统民本思想B.倡导君主仁政爱民C.肯定了人合理的欲望D.主张以礼教化平民5.[2023·青岛黄岛区期中]许倬云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国家权力与家庭关系结合B.未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王权与神权高度结合D.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6.[2023·黑龙江省龙西北地区八校联考]甲骨文在记载商王世系继承中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祭祀的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等诸神,且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他神。这说明了商代()A.宗法制的雏形出现B.原始宗教意识淡化C.嫡长子继承制度确立D.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7.[2023·山东烟台期末]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期C.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发达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8.[2023·山东省菏泽市期中]《礼记·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古今贤文》说“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二者皆可用以强调尊重()A.文化的互补性B.文化的同一性C.文化的排他性D.文化的多样性9.平民祭祀祖先的荐新之礼是: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秋天荐黍,冬天荐稻;荐韭菜配以蛋,荐麦配以鱼,荐黍配以小猪,荐稻配以鹅。这说明商周时期()A.重农抑商意识严重B.小农经济的盛行C.对农耕经济的重视D.注意农牧业协调发展10.著名学者白寿彝指出:以往人们称三家分晋是晋国政权封建化的标志。但是出土的《孙子》一书记载了此前六卿分晋及其田制与税制的封建化改革。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六卿分晋导致分封制瓦解B.三家分晋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争权斗争C.封建制度最早确立于晋国D.《孙子》的出土否定了晋国社会历史11.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这些措施()A.实现了秦国的国富民强B.提高了秦国的土地生产率C.促使自耕农的大量增加D.导致秦国劳动力严重过剩12.春秋末期的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先秦()A.对自然界已有朴素的科学认识B.封建迷信思想逐渐泛滥成灾C.重视严密逻辑推理的唯物史观D.沉迷于思辨的主观唯心主义二、非选择题13.(12分)图1、图2、图3分别为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列国形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根据图1、图2、图3的信息,从两个角度得出历史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阐释。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一、选择题1.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解析:由材料可知,商代墓葬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大、集中性强,由此可知当时农业生产应是规模较大的集体劳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的生产方式是奴隶集体劳作,故B项正确;石刀、石镰、蚌器属于生产工具,题目信息重在突出一个“量”,无法得出是否精耕细作或者水平、产量的高低,故A、C、D三项排除。2.近日河南洛阳发现2600多年前戎人王级大墓。墓葬具有西北地区戎人的典型特征,同时受到中原礼乐文化的强烈影响。据此判断,该墓葬可用于研究()A.殷商青铜制作工艺B.春秋时期民族交融C.西周礼乐文化嬗变D.秦汉时期文化交流解析:据材料“墓葬具有西北地区戎人的典型特征,同时受到中原礼乐文化的强烈影响”,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西北地区中原文化与戎人相互影响,说明两者交流相对频繁,故选B项;礼乐文化主要是周代,与殷商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文化的相互影响,并不能说明礼乐文化发生了变化,排除C项;距今2600多年前属于春秋时期,并非秦汉,排除D项。3.[2023·福建省宁德市期末考试]西周至春秋时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但到了战国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变化反映当时()A.世袭制瓦解B.社会的转型C.士阶层崛起D.律法的严苛解析:“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反映了贵族与平民的不平等,是等级的体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奖赏和惩罚应该一视同仁,反映了分封制的崩溃。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故选B项;封建社会皇位依然是世袭的,直到1912年清政府灭亡,排除A项;分封制的崩溃,贵族政治下的等级秩序受到冲击,因此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与士阶层的崛起无关,排除C项;律法覆盖的对象有所变化,而非律法的严苛,排除D项。4.[2023·山东金太阳联盟联考]孔子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据此可知,孔子()A.革新了传统民本思想B.倡导君主仁政爱民C.肯定了人合理的欲望D.主张以礼教化平民解析:材料中孔子认为吃饭是人基本的需求,喜富贵恶贫贱也是人之常情,说明其肯定了人合理的欲望,故选C项;民本思想指的是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张,而非孔子,排除B项;以礼教化平民强调的是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5.[2023·青岛黄岛区期中]许倬云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国家权力与家庭关系结合B.未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王权与神权高度结合D.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解析:据材料“依仗宗族纽带……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体现国家权力与家庭关系结合,故选A项;未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指的是分封制,排除B项;占卜反映王权和神权结合,排除C项;儒家思想是春秋时期产生,排除D项。6.[2023·黑龙江省龙西北地区八校联考]甲骨文在记载商王世系继承中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祭祀的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等诸神,且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他神。这说明了商代()A.宗法制的雏形出现B.原始宗教意识淡化C.嫡长子继承制度确立D.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解析:据材料“商王世系继承中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他神”可知,商代已经出现了尊祖敬宗和嫡庶的观念,体现了宗法制的萌芽,故选A项;据材料“祭祀的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等诸神”,可知商代的原始宗教意识依然浓厚,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商代王位传承依然以兄终弟及为主,排除C项;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管理是郡县制,排除D项。7.[2023·山东烟台期末]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期C.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发达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解析:“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说明部落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具备了成立国家的条件,故选D项;“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仅是一处地方,无法判断其他地方的文化形态,不能说明多元,排除A项;“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说明此时龙山文化有这种情况,但不能说明其他地方没有更早的祭祀,排除B项;“龙山文化时期,……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只能说明龙山文化中有天文学的知识,不能代表古代的全部,也不能看出其发达程度,排除C项。8.[2023·山东省菏泽市期中]《礼记·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古今贤文》说“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二者皆可用以强调尊重()A.文化的互补性B.文化的同一性C.文化的排他性D.文化的多样性解析:据材料“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百花齐放春满园”体现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繁荣,故选D项;互补性指不同系统之间互相补充,排除A项;同一性指趋向一致,排除B项;排他性指排斥其他观点,与材料“百花齐放春满园”不符,排除C项。9.平民祭祀祖先的荐新之礼是: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秋天荐黍,冬天荐稻;荐韭菜配以蛋,荐麦配以鱼,荐黍配以小猪,荐稻配以鹅。这说明商周时期()A.重农抑商意识严重B.小农经济的盛行C.对农耕经济的重视D.注意农牧业协调发展材料“政务官、宗教官的地位最高,权力很大”说明神权在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即巫政合一的发展特征,故选C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中央集权指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题干没有涉及,排除B项;题干中反映的是中央官员的职权,不是商王的权力,排除D项。10.著名学者白寿彝指出:以往人们称三家分晋是晋国政权封建化的标志。但是出土的《孙子》一书记载了此前六卿分晋及其田制与税制的封建化改革。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六卿分晋导致分封制瓦解B.三家分晋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争权斗争C.封建制度最早确立于晋国D.《孙子》的出土否定了晋国社会历史平民祭祀祖先是希望祖先保佑、赐福,根据平民在四季祭祀祖先的献礼包括韭菜与鸡蛋、麦与鱼等可知,这体现了古代先民对农作物和家畜的需求,对农耕经济的重视,故选C项;重农抑商意识的出现是在商鞅变法之后,排除A项;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荐韭菜配以蛋,荐麦配以鱼”等只是祭祀时的一种搭配,并非强调农业与畜牧业的协调发展,排除D项。11.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这些措施()A.实现了秦国的国富民强B.提高了秦国的土地生产率C.促使自耕农的大量增加D.导致秦国劳动力严重过剩据材料可知田制和税制的封建化改革后,六卿成为新兴地主阶级,而之后的三家分晋则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争权斗争,故选B项;六卿分晋是分封制瓦解的表现,并不是原因,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晋国,无法与其他诸侯比较,排除C项;《孙子》的出土只是在晋国研究方面更进一步,并不是否定晋国社会历史,排除D项。12.春秋末期的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先秦()A.对自然界已有朴素的科学认识B.封建迷信思想逐渐泛滥成灾C.重视严密逻辑推理的唯物史观D.沉迷于思辨的主观唯心主义根据材料可知,老子“道法自然”和阴阳家“相生相胜”理论都是对自然宇宙进行的思考和探究,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故选A项;老子和阴阳家的观点是对客观世界的思考,不是封建迷信,排除B项;老子和阴阳家只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还没有严密逻辑推理,排除C项;阴阳家的“五行学说”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是主观唯心,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12分)图1、图2、图3分别为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列国形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根据图1、图2、图3的信息,从两个角度得出历史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阐释。答案:认识1:春秋战国,中国历史呈现统一的趋势。(2分)(答出“统一趋势”即可得分)阐释: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周王实行分封制,出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