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河南省豫西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大联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史书。它集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伦理观念、科学技术等为一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木构架建筑蕴含着生态环境保护观。中国人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造化之首,而建筑为人所居,乃天地阴阳相聚之处,即阴阳之枢纽.建筑应获取天地之气,因此多选用木头为建筑材料。而作为西方主要建筑材料的石头,大都产自环境优美的名山。在中国人眼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有灵,破坏它就意味着对人类不利,可能带来灾难,如认为山脉即龙脉,开山采石头就会切断龙脉,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表面上看是带有迷信色彩,无科学依据,但实际上到处乱开乱采就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贻害无穷。石头开采后不会再生,而木头砍伐之后则可以再生,可以说中国木构架的建筑风格,不但具有工程技术的意义,其机智而巧妙的组合所显现的结构美和装饰美,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更反映了中国人朴素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群体建筑组合体现了和谐观。中国传统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但有些园林、山林寺观和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组合。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这与欧洲建筑体系突出建筑个体的放射外向性格、体形体量等有明显差别。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表明中华民族有包容性。中国的传统建筑包含了种类繁多的民间公共建筑如宗祠、先贤祠、神祠、会馆、书院和景观楼阁等,特别是地方民居,更是各有特色。如北方围栏式建筑,它既是“划地为吾”的自我张扬,又是“自我护卫”意识的立体体现。江南小舍类建筑的碧瓦青砖,秀丽庭院,拾级石阶,翘檐雕画,无不是那种闲适的淡雅和诗情的抒发。西南连毗类建筑,以房屋的相连寓意人心的团结,蕴含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生活理想。此外,各少数民族建筑也都各具特色,大大丰富了中国建筑的整体风貌。藏族建筑深植于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土壤之中,虽吸收了汉族建筑的一些形象和手法,但自成体系,非常富于特色,规模宏大,色彩鲜明,性格粗犷。维吾尔族以伊斯兰教建筑成就最大,属于世界伊斯兰建筑体系,造型浑朴含韵,性格静穆沉思,其民居也与汉族民居有显著不同。傣族信奉上座部佛教,建筑受同为上座部佛教流行地区的泰、缅等国影响较大,除富于特色的干阑式民居外,妩媚玲珑的佛寺佛塔更具风韵。侗族建筑虽受汉族影响较大,仍以其特有的鼓楼和风雨桥闻名中外,艺术性格质朴古拙。此外,如回族伊斯兰教建筑,纳西族、白族、土家族和朝鲜族民居,也都各具异彩。这些民族的建筑艺术作品,像闪现在天空的点点明星,与汉族建筑一起,共同组成中华建筑的灿烂瑰宝。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着中华民族先辈的文化精神。通过对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建筑技艺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会创造更多的辉煌。(摘编自仰勇岗《在建筑中传承中华文化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B.西方建筑的材料都选用石头,而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都选用木头,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态观。C.中国传统建筑既包括体现地域特色的汉族传统民居,也包括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D.中国建筑技艺在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会取得进步,会创造更多的辉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把中国传统建筑比作凝固的史书,指出其内涵丰富,进而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B.文章将中国传统群体建筑与欧洲建筑体系进行对比,阐述二者所体现的审美有明显差别。C.文章举北方围栏式,江南小舍类建筑和少数民族建筑等例子,论证了中华民族有包容性。D.文章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而中间的分说部分则层层递进,深入阐述了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A.中国人认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有灵,破坏它就意味着对人类不利,这种观念带有迷信色彩,对我们没有好处。B.中国传统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习惯。C.西南连毗类建筑蕴含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生活理想,相比较而言,江南小舍类建筑抒发的闲适的淡雅显得消极。D.藏族建筑中妩媚玲珑的佛寺佛塔更具风韵;而傣族建筑吸收了汉族建筑的一些形象和手法,规模宏大,色彩鲜明。【答案】1.B2.D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扩大范围,“西方建筑的材料都选用石头,而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都选用木头”错误,原文是“……因此多选用木头为建筑材料,而作为西方主要建筑材料的石头……”。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D.“而中间的分说部分则层层递进”错误,分说部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不是递进式结构。故选D。3.本题学生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种观念带有迷信色彩,对我们没有好处”错误,原文是“表面上看是带有迷信色彩,无科学依据.但实际上到处乱开乱采就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贻害无穷……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更反映了中国人朴素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C.“江南小舍类建筑抒发的闲适的淡雅显得消极”错误,这里讲的是建筑的特点。D.张冠李戴,“藏族建筑”与“傣族建筑”互换位置。故选B。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戏曲表演既注重体验,也强调表现。有人以为戏曲不讲求体验只注重表现,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是对戏曲的误解,事实上戏曲史上有众多演员深入体验生活的生动例子。明代颜容扮演《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开始观众看了不感动,他怀抱木雕婴儿,对着镜子反复体会练习,重新登台时,成百上千的观众痛哭失声。颜容就是用了“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体验法来创作的。清代戏曲表演理论家黄幡绰也说,装什么人就要学什么人,要达到情感替代的程度,这也就是戏谚常说的“假戏真唱”,要设身处地揣摩和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性格与心情。所以,体验是戏曲的传统。但是,戏曲体验的结果不是把生活原样搬上舞台,而是要运用恰当的舞台程式来付诸表现。中国戏曲的体验与表现方法不同于西方写实戏剧。戏曲大师俞振飞曾谈过体会,他认为西方写实戏剧的体验是从内到外的,过程上比较简单,只要使真情实感在内心产生,然后通过身体自然呈现出来就可以了。而中国戏曲的这个过程则比较曲折,首先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大量的程式,然后通过深入生活,体验角色来酝酿内心感情和发掘内心表演的素材,最后还要有一个外与内结合、程式与体验结合的过程。这就形成一个从外到内、从内到外、内外交织的复杂过程,需要花费许多转化功夫,虽更加困难,但转化成功之后也表现力更强。可以说,中国戏曲是写意戏曲。有着不同表现方法的写实戏剧与写意戏曲,在与观众建立起默契关系之后,都能够产生幻觉。例如两者都有观众看戏时义愤填膺,刺杀装扮坏人演员的事情发生。王元化先生曾讲过西方的例子:1909年芝加哥一家剧院演出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观众席里一声枪响,把扮演伊阿古的演员威廉·巴茨当场击毙。正当大家惊魂未定时,又一声枪响,清醒过来的开枪者也自杀身亡。人们把两人合葬,墓志铭上写着:“哀悼理想的演员和理想的观众。”清人焦循《剧说》卷六中搜集了中国的例子。江浙边界的枫泾镇三月三日赛神演戏,演到秦桧杀害岳飞时,忽然一人持刀跃上戏台,把装扮秦桧的演员刺得血流满地。大家把他绑了见官,他说我和这位演员从未见过面,只是看戏一时激愤,愿和秦桧同死,顾不上考虑真假。而相对来说,中国戏曲因为是表现性艺术,使用非生活化的唱腔和虚拟表演,对于观众的感觉有一定的间离作用,使之产生幻觉更难,但它仍然发生了,说明写意的戏曲确实具备与写实戏剧相同的现场激发功能,这种功能建立在与观众更高的默契点之上。(摘编门廖奔《中华戏曲重美精神》)材料二:中国古典戏曲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舞台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完整的表演体系。在长期的表演过程中,古典戏曲弘扬正气,褒奖忠义,鞭挞丑恶,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因此中国古典戏曲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与教化功能。古典戏曲的曲词优美典雅,善于营造优美的意境。古典戏曲的曲词文字华美,整齐押韵,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的曲词堪称经典。其【正宫·端正好】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段曲词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中的词句,语言清丽,创造出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氛。古典戏曲的舞台表演优美动人。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以“歌舞演故事”对戏曲的概念进行界定,可见歌舞是戏曲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舞之美亦是戏曲之美的重要体现.戏曲以“唱”抒情,讲求表情达意的韵味。京剧唱腔中的西皮腔,曲调跌宕起伏,节奏多样;昆曲的唱腔则以细腻婉转著称,“启口轻圆,收音纯细”,使用不同风格的声腔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情境。最后,中国古典戏曲可教化、陶冶人的品性。古典戏曲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戏曲通过演员扮演角色现场表演的形式,直观地把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优美的唱词、精彩的表演是其显著的外在特征,赞美崇高的道德理想则是其内在的主题意蕴。戏曲在传统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戏曲能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民众心声,表现戏曲作者对社会的反思。观众通过戏曲观照现实生活中的忠与奸、美与丑、善与恶,达到明辨是非、通情达理的效果。(摘编自人民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颜容怀抱木雕婴儿,对着镜子反复体会练习,最终让很多观众痛哭失声,这表明戏曲表演要注重体验。B.中国写意戏曲的体验与表现方法不同于西方写实戏剧,有一个从外到内、从内到外、内外交织的复杂过程。C.装扮秦桧的演员被刺得血流满地,行刺者说他只是看戏一时激愤才行凶的,可见中国戏曲更容易使人产生幻觉。D.中国古典戏曲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元素,在表演中弘扬正气,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不完全认同戏曲不讲求体验只注重表现的看法,他为此还引用了“装什么人就要学什么人,要达到情感替代的程度”的说法。B.戏曲大师俞振飞认为西方写实戏剧的体验是从内到外的,让内心产生的真情实感通过身体自然呈现出来就可以了。C.《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的曲词有浓郁的抒情气氛,令人伤感,如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中词句的【正宫·端正好】。D.中国古典戏曲能使观众明辨是非的主要原因是演员通过扮演角色进行现场表演,直观地把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6.请分别简要概括两则材料的内容要点。【答案】4.C5.B6.①材料一:戏曲表演既注重体验,也强调表现。中国戏曲是写意戏曲,戏曲体验的结果是要运用恰当的舞台程式来表现生活。西方的写实戏剧与中国的写意戏曲,都能使观众产生幻觉。②材料二:中国古典戏曲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舞台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完整的表演体系。中国古典戏曲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与教化功能。【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可见中国戏曲更容易使人产生幻觉”错误。原文是“而相对来说,中国戏曲因为是表现性艺术,使用非生活化的唱腔和虚拟表演,对于观众的感觉有一定的间离作用,使之产生幻觉更难……”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不完全认同”错,材料一“有人以为戏曲不讲求体验只注重表现,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是“不认同”,不是“不完全认同”。C.以偏概全,“《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的曲词有浓郁的抒情气氛”错误,原文是“其【正宫·端正好】云……这段曲词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中的词句……创造出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氛”;“令人伤感”于文无据。D.“……主要原因是演员通过扮演角色进行现场表演,直观地把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错误,这些都是表演的形式,不是主要原因,原文是“优美的唱词、精彩的表演是其显著的外在特征,赞美崇高的道德理想则是其内在的主题意蕴。戏曲在传统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戏曲能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民众心声,表现戏曲作者对社会的反思……”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一共有3段。第1段段首句“戏曲表演既注重体验,也强调表现”具有概括性;第2段结合“首先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大量的程式……这就形成一个从外到内、从内到外、内外交织的复杂过程,需要花费许多转化功夫,虽更加困难,但转化成功之后也表现力更强。可以说,中国戏曲是写意戏曲”概括出“中国戏曲是写意戏曲,戏曲体验的结果是要运用恰当的舞台程式来表现生活”;第3段“有着不同表现方法的写实戏剧与写意戏曲,在与观众建立起默契关系之后,都能够产生幻觉”概括出“西方的写实戏剧与中国的写意戏曲,都能使观众产生幻觉”。材料二共有3段。第1段段首句“中国古典戏曲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舞台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完整的表演体系”概括出“中国古典戏曲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舞台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完整的表演体系”,第2段“古典戏曲的舞台表演优美动人”第3段“中国古典戏曲可教化、陶冶人的品性”概括出“中国古典戏曲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与教化功能”。三、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奔月(节选)鲁迅过了一夜就是第二天。羿忽然睁开眼睛,只见一道阳光斜射在西壁上,知道时候不早了;看看嫦娥,兀自摊开了四肢沉睡着。他悄悄地披上衣服,爬下豹皮榻,躄出堂前,一面洗脸,一面叫女庚去吩咐王升备马。他因为事情忙,是早就废止了朝食的;女乙将五个炊饼、五株葱和一包辣酱都放在网兜里,并弓箭一齐替他系在腰间。他将腰带紧了一紧,轻轻地跨出堂外面,一面告诉那正从对面进来的女庚道——“我今天打算到远地方去寻食物去,回来也许晚一些。看太太醒后,用过早点心,有些高兴的时候,你便去禀告,说晚饭请她等一等,对不起得很。记得么?你说:对不起得很。”他快步出门,跨上马,将站班的家将们扔在脑后,不一会便跑出村庄了。前面是天天走熟的高粱田,他毫不注意,早知道什么也没有的。加上两鞭,一径飞奔前去,一气就跑了六十里上下,望见前面有一簇很茂盛的树林,马也喘气不迭,浑身流汗,自然慢下去了。大约又走了十多里,这才接近树林,然而满眼是胡蜂、粉蝶、蚂蚁、蚱蜢,那里有一点禽兽的踪迹。他望见这一块新地方时,本以为至少总可以有一两匹狐儿兔儿的,现在才知道又是梦想。他只得绕出树林,看那后面却又是碧绿的高粱田,远处散点着几间小小的土屋。风和日暖,鸦雀无声。“倒楣!”他尽量地大叫了一声,出出闷气。但再前行了十多步,他即刻心花怒放了,远远地望见一间土屋外面的平地上,的确停着一匹飞禽,一步一啄,像是很大的鸽子。他慌忙拈弓搭箭,引满弦,将手一放,那箭便流星般出去了。这是无须迟疑的,向来有发必中;他只要策马跟着箭路飞跑前去,便可以拾得猎物。谁知道他将要临近,却已有一个老婆子捧着带箭的大鸽子,大声嚷着,正对着他的马头抢过来。“你是谁哪?怎么把我家的顶好的黑母鸡射死了?你的手怎的有这么闲哪?……”羿的心不觉跳了一跳,赶紧勒住马。“阿呀!鸡么?我只道是一只鹁鸪”他惶恐地说。“瞎了你的眼睛!看你也有四十多岁了罢。”“是的,老太太。我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你真是枉长白大!连母鸡也不认识,会当作鹁鸪!你究竟是谁哪?”“我就是羿。”他说着,看看自己所射的箭,是正贯了母鸡的心,当然死了,末后的两个字便说得不大响亮;一面从马上跨下来。“羿……谁呢?我不知道。”她看着他的脸,说。“有些人是一听就知道的。尧爷的时候,我曾经射死过几匹野猪,几条蛇……”“哈哈,骗子!那是逢蒙老爷和别人合伙射死的。也许有你在内罢;但你倒说是你自己了,好不识羞!”“阿阿,老太太。逢蒙那人,不过近几年时常到我那里来走走,我并没有和他合伙,全不相干的。”“说诳。近来常有人说,我一月就听到四五回。”“那也好,我们且谈正经事罢。这鸡怎么办呢?”“赔。这是我家最好的母鸡,天天生蛋,你得赔我两柄锄头,三个纺锤。”“老太太,你瞧我这模样,是不耕不织的,那里来的锄头和纺锤。我身边又没有钱,只有五个炊饼,倒是白面做的,就拿来赔了你的鸡,还添上五株葱和一包甜辣酱。你以为怎样?……”他一只手去网兜里掏炊饼,伸出那一只手去取鸡。老婆子看见白面的炊饼,定要十五个。磋商的结果,好容易才定为十个,约好至迟明天正午送到,就用那射鸡的箭作抵押,羿这时才放了心。将死鸡塞进网兜里、跨上鞍鞒,回马就走,虽然肚饿,心里却很喜欢,他们不喝鸡汤实在已经有一年多了。他绕出树林时,还是下午,于是赶紧加鞭向家里走;但是马力乏了,刚到走惯的高粱田近旁,已是黄昏时候,只见对面远处有人影子一闪,接着就有一枝箭忽地向他飞来。羿并不勒住马,任它跑着,一面却也拈弓搭箭,只一发,只听得铮的一声,箭尖正触着箭尖,在空中发出几点火花,两枝箭便向上挤成一个“人”字,又翻身落在地上了。第一箭刚刚相融,两面立刻又来了第二箭,还是铮的一声,相触在半空中。那样地射了九箭,羿的箭都用尽了;但他这时已经看清逢蒙得意地站在对面,却还有一枝箭搭在弦上正在瞄准他的咽喉。那时快,对面是弓如满月,箭似流星。飕的一声,径向羿的咽喉飞过来。也许是瞄准差了一点了,却正中了他的嘴;一个筋斗,他带箭掉下马去了,马也就站住。逢蒙见羿已死,便慢慢地躄过来,微笑着去看他的死脸,当作喝一杯胜利的白干。刚在定睛看时,只见羿张开眼,忽然直坐起来。“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即以其人之道,反诸其人之身……”胜者低声说。“哈哈哈!”他一面大笑,一面站了起来,“又是引经据典,但这些话你只可以哄哄老婆子,本人面前捣什么鬼?俺向来就只是打猎,没有弄过你似的剪径的玩艺儿……”他说着,又看看网兜里的母鸡,倒并没有压坏,便跨上马,径自走了。“……你打了丧钟!……”远远地还送来叫骂。“真不料有这样没出息。青青年纪,倒学会了诅咒,怪不得那老婆子会那么相信他。”羿想着,不觉在马上绝望地摇了摇头。(有删改)[注]①羿,即后羿,擅长射箭,在民间流传着“后羿射日”的故事。羿为太阳神的臣子,嫦娥的丈夫。羿为了成仙,从西王母之处得到不死灵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藏药时,被逢蒙(即逢蒙)看见了。一天,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在危急之时将药一口吞了下去,而飞上了天。嫦娥牵挂着文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逢蒙杀羿”的传说见于《孟子·离娄》:“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②剪径,拦路抢劫。文本二:《奔月》选自鲁迅的《故事新编》,《奔月》与鲁迅亲历的一场人事纠葛有关,这场纠葛由“狂飙社”的高长虹挑起。这位曾经与鲁迅过从甚密的青年,在《给鲁迅先生》《给韦素园先生》两封公开信和《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请大家认清界限》《公理与正义的谈话》《时代的命运》等文章中多次公开挑衅,指责鲁迅为“世故的老人”“已不着言语而敲了旧时代的丧钟”等。面对高长虹的造谣生事,诋毁攻击,鲁迅刚开始置之不理,但后来愈演愈烈,甚至流言波及许广平,鲁迅终于怒不可遏,予以反击,写下了《奔月》。(摘编自瑞文网)7.结合两则文本,下列对小说《奔月》(节选)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老太太的形象鲜明,小说叙写老太太谩骂羿,细致描绘她的心理、神态,形象地勾勒出老太太的泼辣和喜好算计。B.“五个炊饼”“五株葱和一包辣酱”在文中出现两次,且将数目写得如此详细准确、看似闲笔,实际上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C.“躄过来”“微笑着去看他的死脸,当作喝―杯胜利的白干”,作者运用戏谑的语言讽刺了逢蒙的小人得志、冷酷绝情。D.《奔月》取材于神话传说,但其创作与现实有关,面对高长虹的造谣生事、诋毁攻击,鲁迅最终怒不可遏,写下了《奔月》。8.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羿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9.《奔月》选自鲁迅的《故事新编》。有评论认为,《奔月》讲述的故事由历史、新编、自我三个层面构成,内容丰富。请结合两则文本任选两个层面简要分析。【答案】7.A8.①处处碰壁,落魄无依。被老太太嘲笑,被弟子中伤,为民除害的射日英雄羿在回归日常生活后,却为生计疲于奔命。②坦诚忠厚,心地善良。羿承认射杀了老太太的母鸡,并赔上一天口粮,展示了羿的坦诚忠厚;羿让剪径未成的逢蒙飘然而去,表现了他的大度和心地善良。③坚定自信,光明磊落。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羿对逢蒙在人格、本领等方面的蔑视,羿对自己能够战胜邪恶很自信。④武艺高强。羿擅长射箭,有发必中;他还有绝招“啮镞法”。9.①历史层面:小说取材于“后羿射日”“逢蒙杀羿”的历史传说。②新编层面:情节上,写羿出猎误杀母鸡,遭老太太谩骂,并搭上了一天的口粮,属于新编;语言上,“一包辣酱”“甜辣酱”等,明显带有现代气息。③自我:羿用啮镞法与逢蒙开玩笑,嘲弄逢蒙,表示出他对忘恩负义之徒的卑劣人格的痛恨,寄寓着作者与高长虹交往中的一些切身感受和思想情绪。【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细致描绘她的心理、神态”错误。小说主要描写了老太太的语言,没有细致描绘她的心理和神态。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章,梳理与羿有关的内容,然后通过人物描写和情节内容分析羿的形象特点,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由“我今天打算到远地方去寻食物去”“‘羿?……谁呢?我不知道。’她看着他的脸,说”“哈哈,骗子!那是逢蒙老爷和别人合伙射死的。也许有你在内罢;但你倒说是你自己了,好不识羞!”分析可知,羿被老太太嘲笑,被弟子中伤,为民除害的射日英雄羿在回归日常生活后,却为生计疲于奔命。可知他处处碰壁,落魄无依。由“那也好。我们且谈正经事罢。这鸡怎么办呢?”“老婆子看见白面的炊饼,定要十五个。磋商的结果,好容易才定为十个,约好至迟明天正午送到”“他说着,又看看网兜里的母鸡,倒并没有压坏,便跨上马,径自走了”分析可知,羿承认射杀了老太太的母鸡,并赔上一天口粮,展示了羿的坦诚忠厚;羿让剪径未成的逢蒙飘然而去,表现了他的大度和心地善良。可知他坦诚忠厚,心地善良。由“‘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真不料有这样没出息。青青年纪,倒学会了诅咒,怪不得那老婆子会那么相信他”分析可知,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羿对逢蒙在人格、本领等方面的蔑视,对自己能够战胜邪恶很自信。可知他坚定自信,光明磊落。由“这是无须迟疑的,向来有发必中;他只要策马跟着箭路飞跑前去,便可以拾得猎物”“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可知,羿擅长射箭,有发必中,武艺高强。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小说内容和文体特色的能力。首先要理解鲁迅历史小说故事新编的文体的特色,“故事”即历史传说等,“新编”即大胆创新的内容,“自我”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映射。然后结合文本,梳理与“历史”“新编”“自我”对应的内容,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历史层面:羿是作家重点刻画的人物。鲁迅依据《淮南子·览冥训》里的一段关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的记载,生发开来。作者把取材于“后羿射日”“逢蒙杀羿”的历史传说,别出新裁地将这位神话传说中为民除害的英雄置于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里,集中表现他完成了历史功绩后的悲剧性遭遇和心态。新编层面:鲁迅笔下的羿不再是上射九日、下除百兽的英雄,而是一个处处倒霉的凡人。他门庭冷落,昔日的壮举和英名渐渐为人们淡漠遗忘。为了生计,他从早到晚奔波忙碌,但野兽飞禽几乎全被他射尽,其高妙的箭术只能射一射乌鸦和麻雀。羿出猎误杀母鸡,遭老太太谩骂,并搭上了一天的口粮,这些都属于新编。语言上,“一包辣酱”“甜辣酱”等,明显带有现代气息。自我层面:羿毕竟是射日的英雄,作家在渲染他的寂寞、悲凉和徒叛亲离的难堪处境之时,也着力刻划了他的正直豪爽,豁达大度,对人朴质热诚和憎爱分明。羿用啮镞法与逢蒙开玩笑“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尖刻、轻蔑地嘲笑了对手的卑下和低能。表示出他对忘恩负义之徒的卑劣人格的痛恨,寄寓着作者与高长虹交往中的一些切身感受和思想情绪。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①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候,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还定三秦,别击西丞白水北,雍轻车骑于雍南,破之。从攻雍、漦城,先登。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首十一级、虏二十人,迁郎中骑将。从去秦车骑城东,却敌,迁为将军。至栎阳,赐食邑杜之樊乡。项羽败汉王于彭城,尽复取鲁、梁地。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②、灌③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选自《史记·樊哙传》,有删改)[注]①高祖,汉高祖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刘邦出身农家,早年不事生产。在秦朝时曾出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因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②绛,绛侯周勃。③灌,灌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B.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C.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D.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礼记》上说,爵位有王、侯、伯、子、男五等。B.项羽,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破釜沉舟的典故与其有关。C.咸阳,秦朝都城,有说法认为因其位于山之南、水之北,故称咸阳。D.陛下,宫殿的台阶下,也指对帝主的尊称,这里是对汉高祖的尊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在与项羽相见的过程中,有杀身之祸,樊哙闯进营帐谴责项羽,最终沛公从山间小路回到霸上军营,留下张良向项羽辞谢,化解了危险。B.项羽在彭城打败汉王,后来樊哙跟从汉王攻打项羽,攻占了阳夏,俘虏了楚国周将军的士兵四千人,又把项羽围困在陈县,大败楚军。C.在刘邦起兵后,樊哙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得到重用和封赏。沛公被立为汉王,汉王封樊哙为舞阳侯;后来,樊哙升任将军,被封为临武侯。D.汉高祖曾躺在宫禁之中,群臣无法入宫进谏。后来樊哙推门闯入宫中,其他大臣随之而入。樊哙等人还劝谏皇上不能因宠信宦官而误国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2)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答案】10.D11.A12.C13.(1)(樊哙)最初跟从汉高祖在丰邑起兵,攻下了沛县。汉高祖做沛公,让樊哙担任舍人。(2)樊哙回到荥阳,被增封平阴两千户作为食邑,凭借将军身份守卫广武。【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还守丰”省略了主语,“丰”为“守”的宾语,句子完整,后面断开;“击泗水监丰下”为省略句,应为“击泗水监(于)丰下”,“泗水监”为名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中“因项伯”为状语,修饰“面见项羽”,二者关系紧密,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A.“王、侯、伯、子、男五等”错误。《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沛公被立为汉王,汉王封樊哙为舞阳侯;后来,樊哙升任将军,被封为临武侯”错误。由“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从击秦车骑壤东,却敌,迁为将军。至栎阳,赐食邑杜之樊乡”可知,樊哙先被封为“临武侯”后升为将军。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初从高祖起丰”为省略句,补充完整为“初从高祖起(于)丰”,调整语序为“初从高祖(于)丰起”;“起”,起兵;“以……为”,让……担任。(2)“益”,增加;“食”,食邑;“以”,凭借……身份。参考译文: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让樊哙做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沛公假装上厕所,挥手叫樊哙一同出去。已经出营之后,沛公把随从车马留下,独自骑一匹马,让樊哙等四个人步行跟随,抄一条山间小路跑回霸上的军营,而命令张良代替自己向项羽辞谢。项羽因为已经顺心遂意,也就没有诛杀沛公的念头了。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第二天,项羽带领军队进入咸阳,大肆屠戮,立沛公为汉王。汉王封樊哙为列侯,号临武君。后又升任郎中,跟随汉王进入汉中。当汉王回军平定三秦的时候,樊哙单独带兵在白水以北攻打西城县丞的军队,又在雍县之南攻打雍王章邯的轻车骑兵,都打败了他们。跟从汉王攻打雍县、漦城,率先登城。在好畤攻打章平的军队,攻城时樊哙又先登城,带头冲锋陷阵,杀死县令一人,县丞一人,斩首十一级,俘虏二十人,升先郎中骑将。跟随汉王在壤东攻打秦军的车骑部队,击退敌人的进攻,升任将军。到了栎阳,汉王把杜陵的樊乡赐给樊哙当作食邑。项羽在彭城把汉王打得大败,全部收复了鲁、梁一带的地盘。樊哙回军到荥阳,汉王又给他增加了平阴两千户作为他的食邑,以将军之职守卫广武。一年之后,项羽带兵东去。樊哙又跟从汉王攻打项羽,攻取了阳夏,俘虏了楚国周将军的士卒四千人。把项羽围困在陈县,把他打得大败。樊哙血洗了胡陵。项羽死后,汉王立为皇帝,因樊哙坚守城池和出击作战有功,又加封食邑八百户。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天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梦李白二首•其二(节选)杜甫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①,将老身反累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注]①网恢恢,天网宽疏。②李白因受牵连被判罪而流放夜郎,时年五十八岁。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梦”字,表明了诗人对好友李白的深切思念,可见二人友情深厚。B.第一、二句写李白“出门”时的动作,生动展现了他壮志未酬的悠悠心绪。C.第三、四句,京城长安达官权贵的高冠华盖与李白的困顿不堪形成鲜明对比。D.第五、六句,诗人感慨:天网宽疏,而李白却在迟暮之年受牵连而被流放。1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答案】14.D15.(1)含意:李白生前遭受冷落,寂寞困顿,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盛名,也是“身后”之事。(2)思想感情:诗人在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饱含着惺惺相惜之情,诗人也是在感慨自己的坎坷遭遇。【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天网宽疏”分析错误,谁说天网宽疏?李白在迟暮之年受牵连而被流放,反问句表达的是对“天网宽疏”的质疑。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1)含意: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也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生前有这样的遭遇,即使死后流芳千秋,自己已无法知晓,又有什么用呢?(2)思想感情:是诗人发出的沉重叹息,李白这个杰出的人却报国无门,困窘不堪,临近晚年却被流放绝域,丧失了自由,既寄托了诗人对李白的至高评价与无限同情,体现了两人行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也蕴含着诗人对自己的万千心事,感慨自己的坎坷遭遇和李白有相似之处。六、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一句选用“猿”等意象来描写夔州的秋天,“____________”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远离故乡而长期漂泊在外的悲愁。(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各言其志”,而是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孔子不认可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而认为公西华能做大事。【答案】
风急天高猿啸哀
万里悲秋常作客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啸、作、毋、孰。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北京冬奥盛会是一场文明的盛会。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_________,中华文明与奥运精神和合共生,彰显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开放包容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北京冬奥会成就了“一届真正___________的冬奥会”。“两个奥运”的成功举办,(
),展现了大国气度、大国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面临的风险挑战_________。冬奥7年艰辛,奋斗铸就辉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我们无所畏惧;奋勇前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相映成趣
雍容尔雅
无与伦比
空前绝后B.相映成趣
雍容尔雅
独一无二
前所未有C.交相辉映
雍容尔雅
独一无二
空前绝后D.交相辉映
雍容大度
无与伦比
前所未有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贡献B.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C.为奥林匹克运动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D.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做出了贡献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我们无所畏惧,奋勇前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解努力。B.在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上,我们无所畏惧,奋勇前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C.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我们无所畏惧,奋勇前行,咬定青山不放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D.在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上,我们无所畏惧,奋勇前行,咬定青山不放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答案】17.D18.C19.B【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根据语境,说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互相映衬,第一空选用“交相辉映”。雍容大度:文雅大方,有气量,有风度。雍容尔雅:形容态度大方,举止不俗。根据语境,修饰对象是冬奥会,第二空选用“雍容大度”。无与伦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多用于好的事物)。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根据语境,指北京冬奥会没有能够比得上,第三空选用“无与伦比”。前所未有:以前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根据语境,指风险挑战之前没有过,第四空选用“前所未有”。故选D。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放在后面,与后文“展现了大国气度、大国担当”句式一致,衔接更紧密,排除AD;再比较BC两项,B项中“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与前文衔接不好,排除B。故选C。19.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结构混乱,改为“在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上”;二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在“不放松”后面添加“的执着”;三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将“对”改为“为实现”。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八、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杨慎因政治斗争被罚戍云南三十余年,他所著《南诏野史》记载:“汉武帝元狩元年,彩云见南中,在今大理府赵州之白崖。云南之名始此。”人们将云南诗意地描绘成“彩云之南”“七彩云南”,①,而是有事实和科学依据的。七彩云的出现与天气有关,是太阳光照射到云彩中的冰晶结构产生的光学现象,在②,太阳光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形成七彩光谱,这和彩虹是一样的道理。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彩云高频出现,不但康熙、乾隆、光绪时期三部《云南县志》中的“祥异”条目均有记载,近年来也经常被摄影爱好者拍到。云南还是一个③,人口五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就达25个,创造了色彩斑斓、百花齐放的民族文化。七彩云南是中华大地上一座令人向往的花园,五彩缤纷,美丽神奇。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20.①不是凭空想象的②合适的天气条件下③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21.比喻句由本体“七彩云南”、喻体“花园”和比喻词“是”构成。使用比喻的修辞,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写出了七彩云南的五彩缤纷和美丽神奇。【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前文杨慎所著《南诏野史》的记载,可以看出人们将云南描绘成“彩云之南”“七彩云南”是有依据的,并非主观臆断凭空想象,再结合后文“而是有事实和科学依据的”分析,空处要有“不是”来与“而是”照应,与“有事实和科学依据”相对的内容便是主观想象,于是得出答案,可填“不是凭空想象的”。第二处,前文说到七彩云的出现和天气有关,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才出现的,所以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才能在天空形成七彩光谱,可填“合适的天气条件下”。第三处,后文说到人口五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就达25个,所以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可填“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21.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本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气回收系统管理制度样本
- 优化橡胶产品成型技术操作流程
- 企业培训员工的课件
- 沉井施工劳务合作及质量检测服务合同
- 智能化个人信用贷款服务合同样本
- 跨境电商采购合同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 年度销售计划方案
- 楼盘垃圾清理方案
- 餐饮业品牌授权入股合作框架协议
- 离婚协议书范本: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协议细则
- 2025河南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模拟卷(含答案)
- 车辆挂名使用权转让与免责保障协议
- 2025年华侨港澳台学生联招考试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DL-T5706-2014火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
- JT-T 1495-2024 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规程
- 机场FOD防范管理课件
- 机电安装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中外音乐史》自学考试大纲(共6页)
- 气体灭火打压方案-七氟丙烷FM200
- 医学生物化学课件PPT
- 浅谈核电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