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以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交互网络正联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平面纸质阅读到手机阅读、社交阅读等网络阅读,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入学习任务群,使之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首先应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而非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从本质上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而是语文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反思并适应媒介技术对母语习得的影响,在不断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彰显语文学科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如何抵御多元媒体对教学的干扰问题。新媒介的引入可以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拓宽学生的阅读与交流空间,但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丰富,追求声、光、电的交响,而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则得不偿失。“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虽然还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广大师生能积极面对时代发展给语文的“教”与“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拓宽跨媒介视野,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实践,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摘编自任明满、郑国名、王彤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材料二:2018年的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VR诵经典”古诗词虚拟现实体验等数字阅读的多媒介互动展示,而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了解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像这样的“VR+书”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正逐渐泛在化,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姿势”。首先发生改变的是阅读习惯。读者开始习惯于多种媒介同时呈现在一个页面上,与阅读传统文字印刷的文本相比,阅读时读者眼球的转动速度是不一样的。另外,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协同化。所谓协同化,实质上就是个体阅读逐步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过去我们说阅读是很个体化的,一个人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在一个地方读。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在阅读之前,总会先上网翻看网友的评价。那么如果某一个平台不推送某本书的相关信息,你还会不会关注它?这是不是影响了你的阅读习惯?当阅读入口开始发生改变,只要你愿意开放自己的“书架”,别人就可以看到你对这本书的批注,同理,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人的批注、圈阅,这会不会影响你的阅读认知呢?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跨媒介阅读不能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形态改变。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在跨媒介阅读中,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然而,“跨”之后如何成功地阅读才是关键,要知道,语文课中基于影视作品的跨媒介阅读和一些地区开展的影视教育活动是截然不同的。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跨媒介里面有很多元素,戏剧有戏剧表现语言,绘画有绘画表现元素,数字艺术更是元素众多,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的。这种分拆和关联背后,实际上是分类思想,先分类再建立关联,然后重新将关联以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跨媒介阅读不止于阅读浏览不同媒介信息,更要聚合思维和思想,形成新的跨媒介阅读知识图谱。(摘编自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什么》)材料三:经典名著具有多重教育价值,应列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面对新媒介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及我们被逐渐改变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想要继续发掘经典名著的多重教育价值,就应该借助互联网、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力量。传统媒介下的经典名著通常以印刷文字为载体,印刷文字有一定优势,如阅读印刷文字能够赋予人们想象力,能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但在自媒体和互联网信息时代,经典名著想要经久不衰就要不断寻求新的理解媒介。我们应该了解新媒介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介。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而是会将传统媒介纳入自己的内容体系。传统媒介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所以经典阅读在新时代下寻求新的理解媒介并不是要完全抛开传统媒介。另一方面,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被演绎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方便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到不同形式的经典名著。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将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跨媒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发挥两者优势。以《水浒传》为例,随着广播、影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兴起,《水浒传》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范围,拓宽了受众范围,增添了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借助无线广播,《水浒传》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播达到鼎盛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影视媒介对《水浒传》的影响,自从电视普及后,电视剧就超越了无线广播对《水浒传》的影响,随着拍摄技术的提高和对《水浒传》的解读越来越深刻,199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自制剧《水浒传》,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的热潮。而在网络方面,有专以讨论《水浒传》及其相关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贴吧,将解读的权力真正放到了大众手中。各类媒介对《水浒传》的解读与《水浒传》原著文本之间达到了“互文互读”,跨媒介阅读给经典名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摘编自张砚妮《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被联结起来,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B.“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要注重“整合”,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联系。C.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多元媒介会对教学造成干扰,可见开展跨媒介阅读活动面临严峻挑战。D.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就能实现读懂思维之美。2.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跨媒介阅读让阅读者身份多样化,人人都可能成为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B.跨媒介阅读应培养学生辨别信息及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C.在跨媒介阅读中文学阅读常与影视阅读结合,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VR+书”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泛在化,将利于激活经典名著的生命力、挖掘其多重教育价值。3.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跨媒介学习的一项是(

)A.在观看话剧视频《雷雨》后,学生们分角色饰演课本剧情,体会课文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B.学习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后给屠呦呦写一段颁奖词。C.在学习《鸿门宴》时观看电影《鸿门宴》片段,学生按事件发展顺序编写电影剧本的大纲。D.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与妻书》作者林觉民烈士的事迹,并组织写诗祭奠活动。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目前,各学校正在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围绕这一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该如何进行?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提出你的建议。【答案】1.D2.C3.B4.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跨媒介阅读场景正泛在化,并改变人们的阅读“姿势”;②接着阐释“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形式;③最后论述“跨媒介阅读实质是思维的表达”,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的转化过程,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5.①要注重经典名著阅读,在印刷文字的阅读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审美能力,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②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借助电视剧、电子听书、网络主题贴吧或相关播客等新媒介获取信息,参与大众解读,与原著文本达成“互文互读”。③既要“跨越”更要“整合”。基于语言的构建与运用,展开丰富的语言活动,结合不同媒介信息,整合丰富的语料,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就能实现读懂思维之美”说法绝对。原文“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只是条件之一。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结合是常态,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文无据。原文“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说的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的形态比较容易形成。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学习课文”和“写一段颁奖词”均属印刷文字媒介,没有跨媒介。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二首先由“2018年的世界读书日,……,而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了解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引入,提出“像这样的‘VR+书’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正逐渐泛在化,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姿势’”这一中心论点。然后写“首先发生改变的是阅读习惯”,接下来写“另外,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协同化”,向人们阐释“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形式。接着论述“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即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的转化过程,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三第二段说“传统媒介下的经典名著通常以印刷文字为载体,印刷文字有一定优势,如阅读印刷文字能够赋予人们想象力,能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由此可知,《红楼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要注重经典名著阅读,在印刷文字的阅读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审美能力,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材料三说“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被演绎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方便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到不同形式的经典名著”“各类媒介对《水浒传》的解读与《水浒传》原著文本之间达到了‘互文互读’,跨媒介阅读给经典名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由此可知,《红楼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借助电视剧、电子听书、网络主题贴吧或相关播客等新媒介获取信息,参与大众解读,与原著文本达成“互文互读”。材料一说“‘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由此可知,《红楼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既要“跨越”更要“整合”。基于语言的构建与运用,展开丰富的语言活动,结合不同媒介信息,整合丰富的语料,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将军的小板凳石朋庆我到部队参军时,只有十八岁,年纪小,个头儿也不高,在班里老是被战友们说成是小兵蛋子。高炮团训练很严格,一般的身体还真吃不消,一天下来,累得像害场病似的。有战友私下问我:“你这个头儿怎么想到要当兵啊?”我倔强地回应了一句:“我自幼就立志当兵,个头儿小也会慢慢长高的。”一天,我们班长对我说:“你真有福!老将军听说你与他是同乡,要见见你。”我一时不知所措。我想这可能是我改变命运的一个契机,战友们也以为我会离开连队去师部机关。果真,第二天师部通讯员小范就打电话来了,要连部派车速送我到师部。我在训练营累得满头大汗,没顾得擦洗一把就搭乘连部的吉普往师部赶。到了师部,通讯员小范热情地接待了我,他说:“老将军是我们的老首长,对我们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兵一卒都怀有深厚的感情。离休后,老将军主动要求回到这里。今天时间紧,以后有空,我带你去师部荣誉室参观参观。现在,我们一起去老将军家吧!”我原以为老将军会像电影里的将军一样气派,他的家也有和电影里一样的摆设,但眼前这个腿脚已经不太方便的老人却不是我想象中的老将军。老将军看到我后,就示意小范退出了房间。我一时不知该坐着还是站着,他伸出了双手,我也下意识地伸出了双手。他握我的手时很是有力。然后,老将军问我:“你是南山头的?”我说:“是。”老将军一口的乡音,让我感到亲切。“哪个村?”“楚家坳。”“真是同乡。你说说,当年,我们楚家坳有多少红军牺性在南山头上?”“我知道的不是很多,我只听说您当年是最勇敢的小战士。但我不知道,您还是这个部队的老将军。”“你坐,你坐,我去倒茶。论辈分,我和你爷爷是一个辈分的,那时你爷爷没有跟着大部队走,现在还健在吧?”老将军一边说,一边倒茶。我看到老将军家除了彩电是新的,其他的家具都很旧。特别是那个小板凳,三块小木板拼成的,矮矮小小的,是普通人家都有的那种。我坐了下去。我之所以没有坐到沙发上,主要是心里对老将军很敬畏,有点儿诚惶诚恐。虽然沙发也很旧。老将军见了,笑了笑说:“有山里人的质朴!”老将军把茶杯递到我手里时,我发现老将军看我的眼神很慈祥,使我想起了我的爷爷。我们谈了一个上午,主要是老将军问,我答。问的都是家乡的人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了,家乡有哪些变化,家乡的党员和干部在干什么之类的。我把知道的都向老将军说了。我说:“不知道的,我写信回去问问,再来向您汇报。”老将军说:“不了,我老了,我要回楚家坳去,叶落归根。”他说这话时很伤感。中午,师部安排我和老将军一起吃了午餐。从那以后,我回到班里总想听到老将军给我带来的好消息,班里的战友也以为我很快会被调到师部或者送到军校去学习。等了好长时间。一天,师部通讯员小范又打来电话,点名要我到老将军家搬家。我以为有戏,一定是老将军在师部领导面前提到了我。为老将军搬家,我很是兴奋。我认为,应该给老将军这样的功臣安排一个像样的家。结果出乎我想象,老将军是告老还乡。我帮老将军把一些旧家具搬到车上。老将军说:“搬家具是私事,所以,我只有让你来。”老将军说:“我没什么东西留给你,只有你第一次到我家做客时坐的那个小板凳。”我感到诧异。一只小板凳,为什么要留给我?老将军被师部的小车送回了楚家坳。我望着远去的老将军,眼里一片潮湿,心中五味杂陈。第二年春,老将军中风了,病在床上,总是念叨着我和那只小板凳。到了初夏,老将军已经病危。师部领导通知我一起回去看望老将军,我带着那只小板凳回家了。老将军在弥留之际,让我把小板凳拿给他看。看到小板凳,老将军笑了。他说,在延安大生产运动时,这只小板凳是中央一位首长纺纱时坐过的。他当年到抗大学习时,那位首长送给了他。他还说,当年,他就坐在前排,听过很多中央领导讲课。我默默听完老将军讲的小板凳的故事,低着头,任泪水直流。《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8月第1期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将军中风了,仍然念叨着小板凳,说明小板凳在他心目中分量很重,而老将军将小板凳送给我,也说明了对我的看重。B.在和老将军刚开始交往时,“我”对老将军有所希冀,认为与老将军交往可能是“我”改变命运的契机,体现了我的狭隘自私的性格特点。C.老将军知道我是同乡后接见我,向我咨询家乡的情况、离休后想要落叶归根,这些细节表现出他对家乡深厚的感情。D.文章善于从细微之处写人,当老将军点名要我搬家时,将我想像中的家与现实中的家的情况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老将军的品质。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介绍了老将军询问我关于家乡的事,为老将军最终告老还乡作出了铺垫。B.“我”初次到老将军家里,就坐到那个小板龚上,既照应了小说题目,更为下文老将军把小板凳留给我埋下了伏笔。C.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较多,鲜明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我和老将军的形象。D.小说以“我低着头,任泪水直流”为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体现了微型小说的特点。8.小说中老将军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小说以“小板凳”为题,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6.B7.C8.①慈祥、待人热情。从知晓我是同乡后,老将军热情的接见了我,看见我伸出手,握我手时很用力,主动的为我“倒茶”,这些细节都可以体现。②质朴、节俭。将军家中与“我”想象的气派氛围截然不同,家中摆设除了彩电是新的,其他家具都很旧,并且从对旧小板凳的珍爱也可以看出老将军的性格。③重情重义、念旧。从接见同乡战士“我”,询问我家乡的变化,退休后渴望“叶落归根”可以看出。9.①作为行文线索,将我首次拜访老将军家坐板凳,给老将军搬家时送板凳和最后我带着小板凳看望老将军的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②老将军对小板凳的珍视,可以衬托出老将军质朴、重情重义的品格。③寄寓着革命老一代人对年轻一辈的期许,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传承,深化文章主旨。【解析】【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体现了我的狭隘自私的性格特点”错误,此处反映了我的年轻、渴望被重用的形象。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赏析的能力。C.“对比的手法”错。小说刻画了我和老将军的形象,展现人物的形象时使用了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但没有使用对比手法。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老将军看到我后,就示意小范退出了房间。我一时不知该坐着还是站着,他伸出了双手,我也下意识地伸出了双手。他握我的手时很是有力”“你坐,你坐,我去倒茶……”,从知晓我是同乡后,老将军热情的接见了我,看见我伸出手,握我手时很用力,主动的为我“倒茶”,这些细节可以体现出老将军慈祥、待人热情。“我看到老将军家除了彩电是新的,其他的家具都很旧。特别是那个小板凳,三块小木板拼成的,矮矮小小的,是普通人家都有的那种”“他说,在延安大生产运动时,这只小板凳是中央一位首长纺纱时坐过的”,将军家中与“我”想象的气派氛围截然不同,家中摆设除了彩电是新的,其他家具都很旧,并且从对旧小板凳的珍爱也可以看出老将军质朴、节俭。“你真有福!老将军听说你与他是同乡,要见见你”“问的都是家乡的人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了,家乡有哪些变化,家乡的党员和干部在干什么之类的”“不了,我老了,我要回楚家坳去,叶落归根”,从接见同乡战士“我”,询问我家乡的变化,退休后渴望“叶落归根”可以看出老将军重情重义、念旧。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人物、情节、主旨三方面作答。从情节上来看,“小板凳”作为文章的行文线索,全文围绕“小板凳”展开叙述,将我首次拜访老将军家坐板凳,给老将军搬家时送板凳,最后我带着小板凳看望老将军的情节串联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形象上来看,小说以“小板凳”为题,文中写老将军中风了,仍然念叨着小板凳,说明小板凳在他心目中分量很重,老将军对小板凳的珍视,可以衬托出老将军质朴、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从主题思想方面来看,老将军将小板凳送给我,说明了对我的看重。“小板凳”寄寓着革命老一代人对年轻一辈的期望,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传承,深化了文章主旨,引人深思。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十年丙申,六月,侍中魏征屡以目疾求为散官,上不得已,以征为特进,仍知门下事,参议得失。长孙皇后崩,十一月葬于昭陵。上念后不已,于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尝引魏征同登,使视之。征熟视之曰:“臣昏眊,不能见。”上指示之,征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注],若昭陵,则臣固见之矣。”上泣,为之毁观。魏王泰有宠于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轻魏王。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让之。房玄龄等皆惶惧流汗拜谢,魏征独正色曰:“臣窃计当今群臣,心无敢轻魏王者。在礼,臣、子一也。《春秋》曰,‘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三品以上皆公卿,陛下所尊礼;若纪纲大坏,固所不论;圣明在上,魏王必无顿辱群臣之理。隋文帝骄其诸子,使多行无礼,卒皆夷灭,又足法乎?”上说,曰:“理到之语,不得不服。朕以私爱忘公义,向者之忿,自谓不疑,及闻征言,方知理屈。人主发言何得容易乎!”十一年,上作飞山宫。魏征上疏,以为:“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穷奢极欲,使百姓困穷,以至身死人手,社稷为墟。陛下拨乱返正,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若因基而增广,袭旧而加饰,此则以乱易乱,殃咎必至。难得易失,可不念战!”二月甲子,上至显仁宫,有官吏以缺储偫被遣者。魏征谏曰陛下以储谴官吏臣恐承风相扇异日民不聊生殆非行幸之本意也昔炀帝讽郡县献食视其丰俭以为赏罚故海内叛之此隆下所亲见,奈何欲效之手!”上惊曰:“非公不闻此言。”因谓长孙无忌等曰:“朕昔过此,买饭而食,僦舍而宿;今供顿如此,岂得犹嫌不足乎!”(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注]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谏曰/陛下以储谴官吏/臣恐承风相扇/异日民不聊生/殆非行幸之本意也/昔炀帝讽郡县/献食视其丰俭以为赏罚/故海内叛之/B.魏征谏曰/陛下以储谴官吏/臣恐承风相扇异日/民不聊生/殆非行幸之本意也/昔炀帝讽郡县献食/视其丰俭以为赏罚/故海内叛之/C.魏征谏日/陛下以储谴官吏/臣恐承风/相扇异日/民不聊生/殆非行幸之本意也/昔炀帝讽郡县/献食视其丰俭以为赏罚故海内叛之/D.魏征谏曰/陛下以储谴官吏/臣恐承风相扇/异日民不聊生/殆非行幸之本意也/昔炀帝讽郡县献食/视其丰俭以为赏罚/故海内叛之/1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当神器之重(掌握)

而议事每不合(每天)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B.永保无疆之休:(喜庆)

固前知其如此也(预先)

族秦者秦也(灭族)C.乐盘游:(游览)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求)

蜀山兀(光秃)D.慎始而敬终:(慎)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

洎牧以谗诛(等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魏征深得唐太宗信任,魏征因为眼睛有疾病而请求改任为散官,唐太宗不得已便答应了魏征,任命他为特进,仍负责之前的事务,议论朝政得失。B.唐太宗十分怀念长孙皇后,为了能够望见长孙皇后所葬的昭陵,专门在宫中修筑高台,还邀请魏征一同观望,魏征因为目昏,把昭陵看成了献陵。C.唐太宗宠爱魏王李泰,有人进言说很多三品以上的大臣轻侮魏王,太宗一怒之下,便召来三品以上的大臣责骂,此时,只有魏征义正言辞地进谏。D.唐太宗到显仁宫,有的官员因为缺乏储备而被责罚,魏征对此进行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首肯,并引发唐太宗的感叹,同是到这里为何今昔有别。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2)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答司马谏议书》)14.唐太宗为了魏王而责备三品以上的官员,魏征是如何劝谏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0.D11.C12.B13.(1)应当深思隋朝灭亡和我大唐得天下的原因,撤掉高大的殿宇,安居低矮的宫殿。(2)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14.①引用《春秋》的话,从理论上说明大臣不会轻辱魏王;②当前陛下圣明,纲纪严明,魏王也不会被大臣羞辱;③引用隋文帝骄纵儿子的反面事例,劝谏唐太宗不要溺爱儿子。【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劝谏道:“陛下因为储备的事就责罚官吏,我担心此风气盛行,以后会造成民不聊生,这并非陛下巡幸各地的本意。从前隋炀帝暗示各地郡县进献食品,视其进献多少作为赏罚的根据,所以天下百姓叛离。“异日民不聊生”中的“异日”,是“民不聊生”的状语,应与“民不聊生”连贯在一起,据此排除BC。“昔炀帝讽郡县献食”中,“讽”之后的宾语是“郡县献食”,而不是“郡县”,所以在“献食”后断开,据此排除A。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A.“而议事每不合”的意思是: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每,常常。B.“永保无疆之休”的意思是: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D.“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意思是:(这是)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是,动词,认为对。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魏征因为目昏,把昭陵看成了献陵”错,根据原文“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则臣固见之矣”可知,魏征不是真的看不到昭陵,而是巧妙地进行劝谏。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所以”,……的原因;“峻宇”,高大的殿宇;“安”,安居;“卑宫”,低矮的宫殿。(2)得分点:“苟且”,苟且偷安、得过且过;“恤”,关心、顾惜;“善”,好事;“以……为……”,把……当做……。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在礼,臣、子一也。《春秋》曰,‘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意思是:依照礼仪,大臣与皇子都是一样的。《春秋》说:周王的人即使微贱,也要位列诸侯之上。魏征先引用《春秋》的话,从理论上说明大臣不会轻辱魏王,有说服力。根据“三品以上皆公卿,陛下所尊礼;若纪纲大坏,固所不论;圣明在上,魏王必无顿辱群臣之理”,意思是:三品以上都是公卿大臣,陛下素所尊崇礼待;假如纲纪败坏,固然不必说它;如今圣明在上,魏王必无被大臣羞辱之理。魏征接着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认为当前陛下圣明,纲纪严明,魏王也不会被大臣羞辱。根据“隋文帝骄其诸子,使多行无礼,卒皆夷灭,又足法乎?”,意思是:隋文帝骄纵溺爱他的儿子们,使得他们举止无礼,最后全被杀掉,又值得后人效法吗?最后魏征引用隋文帝骄纵儿子的反面事例,劝谏唐太宗不要溺爱儿子,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唐太宗心服口服。参考译文:贞观十年丙申六月,侍中魏征屡次以眼病请求改任散官,太宗不得已改任他为特进,仍让他管理门下省的事务,参与议论朝政得失。长孙皇后驾崩,十一月,葬于昭陵,太宗常常念及皇后,于后苑中设立了一个观望台,用以瞭望昭陵,曾带引魏征一同登上观望台,让他观望。魏征看了很久说:“我老眼昏花,看不见。”太宗指给他看,魏征说:“我还以为陛下瞭望献陵,如果是昭陵,我早就看见了。”太宗悲泣,为此毁掉了观望台。魏王李泰深得太宗宠爱,有人禀奏称三品以上大臣多轻薄魏王。太宗大怒,召见三品以上大臣,严厉地责备他们。房玄龄等人都惶恐得汗流满面,磕头谢罪。惟独魏征正颜厉色地说:“我考虑当今的大臣们,必不敢轻薄魏王。依照礼仪,大臣与皇子都是一样的。《春秋》说:周王的人即使微贱,也要位列诸侯之上。三品以上都是公卿大臣,陛下素所尊崇礼待。假如纲纪败坏,固然不必说它;如今圣明在上,魏王必无被大臣羞辱之理。隋文帝骄纵溺爱他的儿子们,使得他们举止无礼,最后全被杀掉,又值得后人效法吗?”太宗高兴地说:“说得很在理,朕不得不佩服。朕因私情而忘记公义,刚才恼怒的时候,自己觉得有道理,等听到魏征的一番话,才知理亏。身为君主讲话哪能那么轻率呢?”贞观十一年,太宗命人营造洛阳的飞山宫。魏征上疏,认为:“隋炀帝依仗着国库富足,不担心后患,穷奢极欲,使老百姓穷困,以致于被人杀掉,社稷江山变为废墟。陛下拨乱反正,应当深思隋朝灭亡和我大唐得天下的原因,撤掉高大的殿宇,安居低矮的宫殿。假如在旧基上又加扩修营建,承袭旧殿加以华丽的装饰,这便是以乱代乱,必然遭致殃祸。江山难得易失,能不好好考虑吗?”二月甲子日这天,太宗到达显仁宫,当地官员因缺乏储备,有被责罚的。魏征劝谏道:“陛下因为储备的事就责罚官吏,我担心此风气盛行,以后会造成民不聊生,这并非陛下巡幸各地的本意。从前隋炀帝暗示各地郡县进献食品,视其进献多少作为赏罚的根据,所以天下百姓叛离。这是陛下亲眼所见,为什么又要效法呢!”太宗惊叹地说:“没有你,我便听不到这类话。”进而对长孙无忌等人说:“朕从前经过这里,买饭而食,租房舍而宿,如今供奉如此,怎么就能嫌其做得不够呢!”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司马光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萧相③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注】①诗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退居洛阳。后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也因反对新法入洛定居。君贶(kuàng),即宣徽使王拱辰。东庄,文彦博在洛阳的宅第。②丕构:大厦。③萧相:汉代名相萧何,曾辅佐汉高祖,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在严密的章法中写出诗人的不尽之意。B.第二句写伊浦水天相连、浑然一色,与王勃“秋水共长天色”意境相近。C.第五句运用借代手法,暗指国家这座大厦需要依靠辅弼大臣来支撑。D.第七句第八句用典,萧何尚且需要玷污自己的名声以打消皇帝的疑心。16.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使用萧何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答案】15.C16.①作者把潞公比作萧何,既含蓄地赞扬了潞公(也包括君贶、作者自己)如萧何一般有辅君治国之才。②又同时委婉讽刺了当今皇帝如同猜忌功臣的汉高祖,在“国须柱石”之际,却将辅弼大臣放置于朝廷之外。③对朋友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愤懑不平。④表达了对朋友的安慰、劝勉之意。【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C.“第五句运用借代手法”错,“国须柱石扶丕构”是比喻,国家必须有像柱石一样的臣子才能辅佐国家这一架构,本体是“臣子”“国家”,喻体是“柱石”“丕构”。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意思是“潞公像萧相国一样曾是左右臂膀,如今却在荒僻的村野造屋买田”。诗句中提到“萧何”,使用典故,结合注释中“汉代名相萧何,曾辅佐汉高祖,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可知,当年的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经别人指点,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用这种方式来消除汉高祖的猜疑,“且”字点出了昔日的萧何、后来的潞国公并包括作者本人在内,买田建馆,投闲置散,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此自娱消遣,此处流露出无奈之情。结合诗歌标题中“题潞公东庄”和注释“后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也因反对新法入洛定居”“东庄,文彦博在洛阳的宅第”可知,这是一首和诗,是和君贶题潞公东庄,所以尾联提到萧何,其实是把潞国公比作萧何,同时也是自况,既含蓄地赞扬了潞国公(也包括他自己)的辅君治国才干,又隐隐讽喻了宋神宗如当年猜忌功臣的汉高祖,在“国须柱石”之际,却将得力大臣排斥于朝廷之外,含有一种愤懑不平和委婉的劝慰、自我安慰之情。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兼用夸张、比喻及对比的修辞手法,批判了秦朝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为。(2)《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词人怀念故国、感慨今昔巨变之情。【答案】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锱铢”“寡”“雕栏”“砌”“犹”。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____________,虽不乏有价值的内容,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虚假化、空洞化、观点偏颇等诸多问题,而且信息过量导致甄选的时间成本过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提倡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创作,如腾讯提出的“知识官计划”,其实就是对标优质内容的创作,进行内容生产者的发掘和培育,这和传统出版领域对具有畅销潜质的作者进行开发____________。可见,无论阅读的形态如何发展演变,优质内容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正可谓内容为王。在碎片化时代,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如知识付费的____________,本身解决的就是内容的获取和效率问题。在这个“知识越来越多而思考越来越少”的时代,如何利用不断更新的新阅读媒介,实现自身知识的内化与输出,是碎片化阅读时代读者必须注意的问题。因为即使能辨别和筛选出优质的内容,碎片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信息点,____________无法系统化,难以构建起提升自我的知识体系。所以,除了提高自身对优质内容的筛选和鉴别能力,还须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从而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信手拈来

大同小异

应运而生

七零八落B.信手拈来

别无二致

水到渠成

支离破碎C.唾手可得

大同小异

水到渠成

七零八落D.唾手可得

别无二致

应运而生

支离破碎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B.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C.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D.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答案】18.D19.B【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第一处语境强调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极容易得到,故选“唾手可得”更合适。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大同小异:强调大体相同,略有差异。第二处语境强调腾讯提出的“知识官计划”,和传统出版领域对具有畅销潜质的作者进行开发没有区别,故选“别无二致”更合适。应运而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第三处语境强调知识付费适应时机而产生,故选“应运而生”更合适。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残缺不全:残破、缺少,很不完整。第四处语境强调碎片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信息点不完整,无法系统化,故选“支离破碎”。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句子有三处语病:①关联词位置不当,分句共用一个主语,“不仅”应放在主语“优质内容的后面”,排除AD;②语序不当,“认知价值”应放在“教育价值”的前面,排除C;③用词不当,“进而”表递进关系,“从而”表因果关系,而本句是因果关系。故选B。七、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研究表明,孔蛛会侵入至少五种类型的蜘蛛网,而面对不同的蜘蛛网,它会谋划出不同的捕食策略,简直让人惊叹。它会记住曾经对不同猎物所使用过的不同绝招,如果是陌生者,①;如果是老熟客,那就按过往经验直接使出相应的杀手锏,争取一击致命。孔蛛所呈现的这一系列行为,②。过去,科学家认为只有像猩猩那样的哺乳动物才具有认知能力,所以发现孔蛛这种小小的节肢动物居然也有令人惊讶的认知能力后,科学家很是困惑。澳大利亚的白尾蛛虽然也会入侵并晃动蜘蛛网,但其具备的仅仅是一种老套而机械的捕食模式,不会随机应变。而孔蛛则更加高明,③。例如,它在对猎物发起攻击之前,会先停下来思考,甚至花长达几个小时去规划最佳的行动路线,(

)才确定出最佳的战术。20.下列填入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观察地形,审视目标的弱点,考虑怎么跨过障碍物,怎样迂回才不会被猎物发现B.观察目标的弱点,审视地形,考虑怎么跨过障碍物,怎样迂回才不会被猎物发现C.考虑怎么跨过障碍物,怎样迂回才不会被猎物发现,观察地形,审视目标的弱点D.考虑怎么跨过障碍物,怎样迂回才不会被猎物发现,观察目标的弱点,审视地形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0.B21.①它就会试探摸索出有效的招数②充分表明它们拥有认知能力③它会精心制定自己的袭击计划【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该段落的中心:孔蛛精心制定自己的袭击计划,所以“观察”“审视”“考虑”是个合理的顺序,故可以排除C、D;而“审视地形”“跨过障碍物”衔接紧密,故排除A。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句“如果是陌生者”和后句“如果是老熟客,那就按过往经验直接使出相应的杀手锏,争取一击致命”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孔蛛面对陌生者,会采用试探的方式,故补写内容“它就会试探摸索出有效的招数”。第二空,根据后句“发现孔蛛这种小小的节肢动物居然也有令人惊讶的认知能力”,可知此处是说孔蛛具有认知能力,所以补写内容是“充分表明它们拥有认知能力”。第三空,由后句“它在对猎物发起攻击之前,会先停下来思考,甚至花长达几个小时去规划最佳的行动路线,它会精心制定自己的袭击计划,才确定出最佳的战术”可知,此处是说孔蛛在捕猎前会制定自己的周密计划,故补写内容应是“它会精心制定自己的袭击计划”。八、名著阅读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22.下面有关《红楼梦》的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醉眠芍药裀”是小说的精彩之笔。这里,不但用落红散乱、蜂蝶闹嚷等环境描绘为画面作生动的艺术烘染,更以“睡语说酒令”的细节来写湘云的情态,突出了她性格中不同于宝钗的狂放不羁的一面。这一切,都充满着很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B.黛玉在歌咏明妃的诗里,表达了对昭君的同情,以及对其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愤慨。即使是绝艳惊人的明妃,其命运也操纵在一个小小画工手里。这首诗其实也表示了黛玉对自己命运不能自主的抗议。C.尤氏,贾珍之妻。虽为宁国府当家奶奶,但并无实权,素日只是顺从贾珍。她帮助贾珍,促成尤二姐的婚事。所以当王熙凤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后,大闹宁国府,尤氏束手无策,随王熙凤作践,把她揉搓成一个面团儿。贾珍在家中聚赌,她也毫无办法。D.王夫人持家严正,固为正理,但未免性急偏听,金钏之投井、晴雯之屈死、司棋之殒命,及芳官等之出家,皆王夫人所作之孽,是故一味严峻,亦非和气致祥之道。23.请简述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后,宝玉为她做了哪几件事?表现了宝玉怎样的性格?【答案】22.C23.和袭人商量悄悄打发人给晴雯送东西和养病钱;亲自到晴雯家探病;前往晴雯灵前祭拜却扑了个空;作《芙蓉女儿诔》祭吊;因再穿雀金裘赶上人亡物在,填词点香祭吊。性格:多情善良。【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经典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能力。C.“她帮助贾珍,促成尤二姐的婚事”错误,她极力阻止过尤二姐的婚事,但无奈贾珍主意已决。故选C。23.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把握经典名著内容的能力。大观园的山石上发现了绣春囊,有损风化,王夫人和王熙凤一番商量后,决定暗中探访,并找来周瑞家的、吴兴家的、郑华家的、来旺家的、来喜家的这五家陪房,正要安排工作,王善保家的奉邢夫人之命前来探听信息,王夫人正好觉得暗中探访的人数不够,就让王善保家的也跟着一起去,就在这样的契机下,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跟前进谗言,称“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骂人,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别的都还好说,唯独对贾宝玉的事情格外在乎,一听王善保家的这么一说,便认为晴雯是怡红院里的“狐狸精”,若是此刻不将她撵出去,难道还等她把宝玉带坏?于是王夫人悍然发动了抄检大观园行动,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查抄怡红院中除了晴雯,是否还有其他狐狸精?结果是,晴雯是清白的,并没搜出什么赃物,但王夫人还是忌惮晴雯会对宝玉产生不好的影响,最终于第七十七回,借由莫须有的“晴雯得了女儿痨”为由,强行将晴雯撵出了怡红院。王夫人离开之后,宝玉于心不忍,主动跟袭人商议,将晴雯的衣服送还。“……把她的东西,作瞒上不瞒下,悄悄的打发人送出去与了她。再或有咱们常时积攒下的钱,拿几吊出去给她养病,也是你姊妹好了一场。”此外宝玉还偷偷前去探望,见到晴雯骨瘦如柴,病情沉重也只有哽咽之分。晴雯既感动又安慰,且不平自己如何担了个虚名,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交给宝玉,脱去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当夜,睛雯悲惨死去。晴雯死后,宝玉问小丫头袭人打发人瞧晴雯了没有,一个丫头哄骗他说,晴雯去做了芙蓉花的花神了,他信以为真。宝玉去悲生喜,遂一人前往晴雯灵前一拜,结果扑了个空。当晚,宝玉看着池中芙蓉嗟叹一会,然后整顿衣冠,作《芙蓉女儿诔》,泣涕念出,依依不舍。第八十九回写官府来报黄河决堤,于是贾政因公差长久不在家,宝玉的功课便松懈下来,但又担心父亲回来责怪,便又去上学去。天冷了,袭人替贾宝玉拿了一件衣服穿上,没想到这件衣服竟然是晴雯的针线,病中所补的雀金裘,睹物生情,贾宝玉想到晴雯的死,连晚饭都没有吃。第二天告了假,在晴雯睡的房间里烧香写词悼念晴雯,词道:随身伴,独自意绸缪。谁料风波平地起,顿教躯命即时休,孰与话轻柔。东逝水,无复向西流。想像更无怀梦草,添衣还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