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生命诗意(主题解读+素材)-2024-2025初升高衔接资料(新高一暑假学习提升)_第1页
专题03 生命诗意(主题解读+素材)-2024-2025初升高衔接资料(新高一暑假学习提升)_第2页
专题03 生命诗意(主题解读+素材)-2024-2025初升高衔接资料(新高一暑假学习提升)_第3页
专题03 生命诗意(主题解读+素材)-2024-2025初升高衔接资料(新高一暑假学习提升)_第4页
专题03 生命诗意(主题解读+素材)-2024-2025初升高衔接资料(新高一暑假学习提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生命诗意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单元任务关键点关键点一知人论世,要探讨诗人所在历史现场的时间节点的确定;依据的资料是否可靠、是否真实,并对此探究;运用资料理解作品,作出合理判断的路径;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结合在一起,深入体察、理解诗人的精神世界。关键点二要真正走进古代诗人的诗词里、内心世界里,还需要再知人论世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出诗中场景,进入历史现场,与诗人感同身受,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通过朗读“因声求气”“以声传情”,再现作品的意境,展示诗人的生命情怀。关键点三再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基础上,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鉴赏,感受生命的不同形态;提高鉴赏艺术和审美的能力,丰富内心世界,从而形成读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题阅读生命的诗意花儿开在我们眼里,我们便把它深深镌刻在心中,也许这就是诗意。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喜欢的音乐,感动的故事,都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可以轻到被遗留在脑海深处,可一旦被那似曾相识的情景所牵动,却总不会彻底忘记。还记得第一次读完《红楼梦》时,记得那年夏天沙滩上飘着的那支风筝和我们的脚印,还记得孩时那摇来摇去的跷跷板,还记得小学毕业照上大伙天真的表情,还记得……逝去的日子是美丽的诗行,而我正是诗里也许这一切早已烟消云散,也许只是回忆,但诗意却永远地留在心里。也许有人认为只有轰轰烈烈的生命才会值得回忆,只有诗人才会懂得所谓诗意。其实不然,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平凡而美好的,任何个体生命都有权力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诗意。我是一个缅怀古典的人,渴望在唐诗、宋词、《三国》、《红楼》中寻找我那已残缺的诗意天堂,感受遥远带给我们令人窒息的美感。喜欢一个人在静谧的气氛中翻开已泛黄的书卷,任目光轻盈地抚过书页,一股古典的幽香在流溢,心灵也在温暖的空气中感悟、升华。向往庄子,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喜欢宝玉,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有着“扫将新雪及时烹”的脱俗闲适;欣赏苏轼,是他“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超然旷达。在心烦意乱之际,吟上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或“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还魂爱情,或细味岳飞“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忧患感伤,或去感受“一箫一剑平生意”的放荡不羁。也许,我们无法再过故人采薇而食,采菊悠然的生活,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选择诗意地生活。当看到人们与古典文化越走越远时,我不禁悲叹,这决不是一两句诗词的遗忘,而是心灵诗意与深刻隽永的人文天堂的破灭。记得海德格尔曾说过,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人们也许不明白,因为自己置身于这个世界,未曾远观过它的美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丘一壑也”。我只想做大自然中一名卑微的旁观者,告别忙碌的生活,淡然处之,看太阳东升西落,静观风起云涌,宛如一隐士,诗意地栖居。原以为生活的滋味,无非在于书、诗、哲学、爱情,才明白生活如水,本无需什么特点。无论盛水的杯子是丑是美,真正带来快乐的是水的甘甜、清洌。寻找诗意,寻找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等待花开的声音……唐诗如瓷,宋词如纱王婷婷打开一本唐诗集,仿佛走进了一座瓷器馆。高贵的瓷器穿越时空,静静展示它们的美。它们带着岁月的味道,什么都不能掩饰它们的光辉。无论典雅,活泼,庄重,灵动,都动人心弦;无论长短,都精致细腻。只有那样伟大的时代,才能造就那样伟大的美。瓷器讲究好料,上好的泥料是千百年地质变迁土质沉积的结果。有了好料,想做什么,信手拈来,再细细地塑形,上彩,描花,精打细磨,直至烧出成品。唐诗也是文化沉积的结果,是反复推敲凝练的文学结晶。唐诗和瓷器都讲究韵味,火候不足,意犹未尽;火候太过,犹显不及。只有炼成“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才是最佳状态。诗和瓷的灵感之作,是用料,手法,火候都恰到好处,仿佛无意之间,却又浑然天成。唐诗和瓷器,是中国人的哲学。无论长短大小,悲喜情仇,都不能失去分寸方圆。中国人讲究心有城府。城府,无论里面多么五光十色,表面永远整整齐齐;一首诗看来几十个字平淡无奇,意味却一延千里,像中国的象棋,尺寸之间的棋盘,承载着金戈铁马,平淡间,是杀气腾腾,气象万千。宋词是袅袅轻烟,是细语碎花吟,是一段闲愁,剪不断,理还乱,直触灵魂。无论远看近看,都是艺术品。红楼里面将纱窗的上品叫做软烟罗,因为用它们“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地看着,就似烟雾一样”。宋词深沉活泼,激昂伤感,大江东去,晓风残月,美丽的词牌名,在缥缈流动间。宋词最初触动我们的,正是以它的柔软和伤感,及淡淡的情怀。宋词似乎更容易上口,更随意,虽然词牌名规定了它的形式。它是中国的散文诗,是繁华之后的繁华,梦境之上的梦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宋朝这样雍容华贵的朝代,才能产生这样直逼心灵的作品。很庆幸生在中国,继承了这样的文化。唐诗宋词的美丽,足以让我们驻足观赏,至少值得每一个国人由衷的尊重。【点评】一千多年的泥石流,推倒了多少高山,却不曾改变一首诗一个韵脚一个意象。再强大的王朝,也活不过一首诗。诗歌是摇曳于晨曦的垂柳落花,是悠扬于春日的风轻云淡,当诗歌和春天相携相恋,是诗歌因春天而生机勃发?还是春天因诗韵而沉醉痴迷?想必大家心中已有了或浪漫豪放或温馨婉约的解答!本文构思独特,作者巧妙地把唐诗宋词类比中国的瓷和纱。以瓷和纱讲究用料和意蕴,写出了诗词的底蕴和美感,将唐诗宋词的创作过程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本文语言清新自然,比喻形象贴切。另外,文中还引用了一些名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前文的描写使得结尾感情的抒发真挚朴实。泊一直喜欢泊的意境。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粼粼波光,倒映出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韵致。总忘不了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这种小船形如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促狭修长的船身,半弧形的雨篷,显得格外娇小玲珑。不过,溪船一般不用来载客悠游,“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用于捕鱼捉蟹。溪船最大的用途是运货,运载着沉甸甸的山珍土布或日用百货,欸乃一声山水绿,穿梭在幽深的断崖溪谷之间。对于山里人来说,溪船运载过他们的企盼与悲欢,因而每当木船出现在古镇的清溪上,好事的山里人总是争相奔向水边。最是夜幕垂落,木船如一只只鱼鹰栖息在岸边桥下,或溪心岩渚,劳累了一天的船工们常常是点亮一盏风灯,拥坐在船头上谈天说地,吹拉弹唱,任琴声、笑声伴随着水声、蛙鸣、灯火流了一溪,让溪边浣衣担水的村姑、小孩听醉了,久久不肯睡去。尽管那时我并不谙诗情画意,那摇拂晃荡的船影灯火,却如一粒凄美的种子,飘落在心田上,让我恍惚迷离,浮想联翩。我常想,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吧。风平浪静的溪岸湖畔、河洲烟渚,最好是僻远的荒村野水,花坞柳岸,千尺断崖之下,茫茫芦荡之中,才是泊的最佳去处。这时,把舟楫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烟波浩浩,雨雾迷茫,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这一瞬间,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而去。在这样澄静寥廓的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种心境。你看,当谢灵运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时,正值一轮秋月当空,烟波浩浩的湖面上,归帆点点,岛影幢幢,而湖边却是蒹葭苍苍,野菊灿灿,时有阵阵猿声鸟啼随风飘来。于是,诗人独立船头,昂首仰望,“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感受到的正是大自然的静美,天籁的亲切,以及天地间一时无从知晓的玄机奥秘。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就不仅仅把一叶渔舟,更把自己淡怀逸致的襟抱,闲适脱俗的意趣,永远泊在了鹭飞鱼跃、桃花流水的西塞山前。如此看来,泊,正是巧妙而充分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人置身其间,既可暂时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故此,“移舟泊烟渚”,往往成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选择。最美的泊自然在江南。水光潋滟的西子湖,二十四桥的“瘦西湖”,以及苏州众多的园林水榭,何处不有画舫轻系、渔舟唱晚?在那湖光水色里,真不知泊过多少柔情蜜意、离愁别绪。当然,也泊过富贾豪绅、腐朽君臣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那六朝金粉古都的秦淮河畔,更有数不清的歌楼舞榭、画舫游艇。在那桨声灯影里,晃荡过孔尚任的南明遗恨,晃荡过朱自清、俞平伯的文采风流,更有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那靡靡之音,以及“秦淮八艳”、“金陵十二钗”的悲愁哀怨和脂粉血泪。不妨说,秦淮风月里泊的正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条繁绮香艳的画舫吧。泊,或许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在那幽幽水边,淡淡烟波里,栖息着高蹈文人的高情远意,他们用清风明月,溪声乌韵,柳浪荷香祛除尘廛,清心滤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之后,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他不以落第为意,伫立船头,把耳濡目染的秋月、红枫、渔火、江桥以及乌啼、寒山寺的钟声,熔铸成寥廓的胸臆,熔铸成一帧“枫桥夜泊”的不朽画卷,道出了泊的深刻内涵。其实,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迸发,航程的目标还在遥遥的远方啊,岂能松懈自己,坐视观望?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是深谙“泊”的意蕴的,他常常停棹湖山,息帆远岸,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风明月磨砺心曲,壮阔襟怀,然后,以昂然无畏的风姿去迎接人生航道上的湍流险滩,惊涛骇浪。“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孤傲不屈、落拓旷达的精神写照。【点评】“泊”是一种心境,置身其间,既可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泊”是一种文化,江南的许多河流湖泊往往作为背景被写进文学作品中,使它平添了一分文化气韵。“泊”更是一种精神,它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迸发,是一种寥廓的胸臆。本文的语言优美明艳,骈散互用,长句与短句结合,且引用、化用了许多前人的诗文,使文章富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诗情画意,让读者产生古今相通的感觉,扩大了“泊”的意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课本素材《短歌行》《归园田居》素材素材淘金课文适用的话题:尊重人才人生选择生命价值胸怀大志有为与可为传统文化运用片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曹操视野广阔、气魄宏大,堪称一代枭雄。曹操曾三下“求贤令”,创造性地提出“唯才是举”的方针,以广纳人才,实现一统天下的宏图大业。他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披肝沥胆真情相待,恢廓大度善于容人,克制感情不计私仇。许攸弃袁绍前来投奔曹操,“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陈琳起草檄文讨伐曹操,曹操俘获陈琳后怜其才,赦他不死并命为从事。“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愿以“周公吐哺”之心诚待天下贤才,他求贤之心“明明如月”,呼唤贤士择枝而栖,与他携手共谋大业。曹操胸襟博大,气魄宏伟,才使得帐下猛将谋臣无数。这种群贤毕至的盛况古今少有,至今仍传为美谈。诗文咀华乞食陶渊明〔魏晋〕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译文】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鉴赏】这首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起二句直写出为饥饿所逼迫,不得不去乞食的痛苦情形和惶遽心态,诗人自己也不知该往何处去才是。“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诗情至此,由痛苦惶遽转变、提升为欣慰感激。“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主人不仅急人之难,而且善体人情。“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诗人为有这位新交而真心欢喜,谈得高兴,于是赋诗相赠。下面四句,正面表达感激之情,是全诗的主要意旨。全幅诗篇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主人急人之难,诗人感恩图报,皆至性真情,自然呈露,光彩照人。这是两种高尚人格的对面与相照。时文选粹从三国故事中品人才“用情”之道用才要有“用人不疑”的真情。“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对孙权最高的评价了。孙权年纪轻轻就能够继承父兄基业,举贤任能,确保江东稳定,我想这离不开他用人不疑的真性情。孙权用人不疑,臣下对他也忠心耿耿。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孙权经常派他出使蜀国,和刘备商谈联合事宜。诸葛瑾每次出使蜀国,和诸葛亮只在“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刘备失去荆州后,欲亲自率兵攻打东吴。诸葛瑾写信给刘备,劝他和孙权和好。当时有人告诸葛瑾暗中派家人和刘备来往,孙权不信,他说:“孤与子瑜(诸葛瑾字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有这样的胸襟,臣下怎能不死心塌地?当前各地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有的地方满足于人才引进了、上级考核任务完成了,但对人才怎么使用却不去研究。有的党政机关“作秀式”聘请科技副职担任政府班子成员,但对他们的合理建议却很少认真考虑,觉得他们没有机关工作经验,想当然的认为他们“纸上谈兵”,习惯把科技副职作为“花瓶”摆着,就像是一项“政绩工程”。人才引进是手段,合理使用才是目的。在人才使用中,要用一颗真心对待,做到“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留才要有“赠袍赐马”的温情。三国中对曹操的评价多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自私、多疑之人,其实曹操也有温情的一面。关羽为了保全甘、糜二位夫人,在与曹操约法三章后,归降曹操。进入曹营后,曹操对关羽可谓是无微不至,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为了留下关羽不惜把自己心爱的赤兔马慷慨相赠。记得看《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处细节,曹操在用膳时,有一道菜是鹿肉,曹操吃了一口后觉得非常鲜美,随即想送给关羽,但怕路上鹿肉凉了影响口感,就命人连同炉子一起送去了,可谓仁至义尽;甚至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要回到刘备身边时,曹操不仅没有怪罪,还送关羽锦袍,让人不得不佩服曹操的胸襟。曹操虽然没有留下关羽为己所用,但为了留下关羽而付出的温情却值得我们借鉴。要想留住人才,就需要为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才感受到“家”的温情。陶渊明的另一面鲁迅先生说陶渊明飘逸得很久了,又说他并非整日整夜飘飘然,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也有“猛志固常在”的一面,倘若有取舍,便非全人。陶渊明宛如一汪深泓的碧波,让人无法领略它的深邃,骤然间的一阵微风波澜,也只能掠起它的冰山一角。陶渊明给人的印象是深邃、神秘。他的辞官归隐、他的饮酒乞食,其人、其诗,都耐人咀嚼而又永远咀嚼不透。苏东坡青壮年时期不喜欢陶渊明诗歌,老年尤其是在被贬谪海南岛的漫长岁月中,却日益酷爱陶诗。晚年的苏东坡,陶诗几乎成了他唯一的精神食粮。他每天读陶诗,还给自己规定,每天只能读一首,害怕读完再无可读了。他将每一首陶诗都唱和一遍,留下了和陶诗109首之多。苏东坡说陶诗“外枯而中膏”“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份神奇经历,几乎成了所有嗜陶者的共同体会。陶渊明的诗文,语言表面平淡朴实、浅显直白、质朴无华,有时甚至感觉味同嚼蜡,但是当你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时,却分明有洌洌甘泉、缕缕清香、丝丝惬意。在东晋时代,陶渊明人微言轻。虽然他的祖辈陶侃军功盖世,但在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在世家大族的眼里,仍不过是“奚狗”而已。几世几辈后的陶渊明,就更沾不上那份荣耀了。陶渊明的园圃里,六朝人看重他的隐士风度、他的名士风流,唐朝人看重他的酒、他的官。在唐人的视野里,陶渊明是个酒鬼、狂徒兼县太爷,引来不少著名诗人的青睐与倾心。“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是王维的情愫;“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是李白的仰慕。宋朝人就开始看好他的诗文了。读点陶诗,似乎成了宋朝有身份文人的标志。北宋杨万里品出了平淡,南宋朱熹读出了豪放。到了明清,陶渊明似乎被装进了多棱镜里。宁静的时代看他,他是个飘逸的田园隐士;国家多灾多难的岁月再看他,那简直就是忠臣烈士了。龚自珍就曾经把陶渊明比作诸葛亮和屈原。他说:“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或许出于其祖乃晋室忠臣的家风,也或许出于“空负头上巾”的愧疚,陶渊明在他的晚年,始终都坚守着一颗东晋遗民的忠贞之心。他在刘宋王朝生活了八年,但他写诗文,不愿意使用新朝的年号。他拒绝了刘宋新朝廷的几次征辟,而朋友们都欢呼雀跃地离他远去了。他痛感子期已死,伯牙绝弦,在知音不遇的时代孤寂与哀伤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这或许是明清忠勇之士屡屡提及他的原因吧。《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素材素材淘金课文适用的话题:传统文化风骨气节家国情怀现实与理想文化自信小我与大我运用片段:想到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你满脸的皱纹,紧锁的眉头,还有那天地之间孤独的背影。你也曾有着无比的雄心壮志和浪漫激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豪情满怀,自信满满,认定能登上人生的高峰。那时的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等待你的,是落榜,穷困,丧子,流离失所,寄人篱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你驾一叶生命的扁舟,颠簸在时代暗流涌动的江流。你曾经多么爱喝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那么的张扬豪爽,而今“潦倒新停浊酒怀”,所有的愁苦化作一滴枯泪。空有报国志,难有用武地,只能在江边踽踽独行,在山顶吞声悲泣。你用一行行诗句细数黎民的苦难,蘸着浓于墨的仁爱与悲悯书写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诗文咀华月圆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译文】一轮圆月当空高悬,皎洁的月光洒满小楼,也照射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之上,而江面上的光又反射到了屋门上,相映成辉。绵延起伏的水波上不停地跳动着金光,这金光映射到华丽的绮席上,使席子的光彩显得更加柔美。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幽深的山林,显得格外宁静,仰望星空,在高悬明月的映衬下,群星稀廖。不禁想起遥远的家乡,此时应当是松柏正茂,桂花吐发清香之际,在这宁静的夜晚,惟愿远隔万里的亲人也能共同沐浴这美好的月光。【鉴赏】这首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的秋天流落到夔州时所作。全诗意境宏大、清冷寂静,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上写到屋里,从眼前写到山林,从身边写到万里之外。但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时文选粹评说诗圣前不妨研读几首杜诗杜甫的诗歌成就,先以一个“量”化的标准来看:他一生作诗近1500首,传诵千古的名篇至少有百余首之多,数量和“优质率”恐怕只有李白可以匹敌。再看作品内容,人生的所有况味在他的笔下都有极其准确生动的描述,沉痛莫过“国破山河在”,愤懑莫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豪情莫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壮阔莫过“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欢喜莫过“漫卷诗书喜欲狂”……更不要说那著名的“三吏三别”。但杜甫频频上热搜,还不仅仅是因为他“最伟大”的头衔。所谓“热搜体质”,其实就是话题性与贴近性,是能让今天的人获得共鸣的笑点、泪点、痛点甚至还有“槽”点。这些“点”,杜甫身上实在太多。笔者在中年以后最爱杜诗,越读越觉得他如同一个老朋友,1200年前的他虽与我们异代不同时,却总能说到我们的心坎上。想来,这既源于他的天才,也源于他的敏感多思。网友吐槽他“碎碎念”,写了太多生活琐事,在笔者看来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曾经对杜诗做过一个分类整理,一个“节令”的专题中,从“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到上元节、寒食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光是一个冬至就写了《小至》和《冬至》《至后》三篇,足见他是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一个真诚的诗人。纯一无伪赤子心纯一无伪赤子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情怀。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组织了疏浚六井和钱塘门外石涵桥附近堤防等民生工程,既解决了杭州百姓饮水问题,又起到防止水患和缓解旱情的功效。无独有偶,苏轼任杭州知州时,见西湖草长水涸,葑田已占西湖之半,于是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后人称之为“苏堤”。“苏堤”不仅造福了当地群众,也为后世留下了“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的诗句。纯一无伪赤子心,是“至诚之道,知行合一”的无悔坚守。白居易致仕居洛阳时,发现洛阳龙门潭以南的伊河“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白居易不顾体弱多病,“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毅然施舍家财,疏浚八节滩,终使险滩变通途。面对小舟如飞的欢悦景象,作诗明志:“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明代名臣魏骥告老还乡后,看到家乡的湘湖年久失修,湖堤坍塌,湖滩淤积,认为“是湖为邑无穷之惠也”,不能如此毁废。于是,向当地官吏陈情,动议修复湘湖,使湘湖蓄水增多,从而保住了沿湖农田防旱防涝之利,再一次造福萧山百姓。临终之时,魏骥遗言是丧事从简,勿扰乡里,朝廷礼金可救济饥民。成语:①国色天香(雍容华贵)②鸟语花香③挥毫泼墨《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素材素材淘金课文适用的话题:豁达人生治学精神爱国报国崇敬英雄苦难成才悲剧之美运用片段:梁衡说,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以武起事,由文而武,他本想持钢刀利剑,驰骋疆场浴血奋战,痛痛快快地杀敌报国,收回失去的那大片的土地,洗雪国耻。怎料忠心遭到猜忌冷落,一闲置就是二十年。忆当年,单人独马追杀偷印之贼,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带了上万人渡江投奔朝廷,何等英勇的英雄少年郎!而如今,白发如雪,英雄无用武之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声悲叹,几许苍凉,冷不了一腔报国的热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跃马横刀是他一生的追求。辛弃疾为国而生,为国而战,为国而死,临终前仍大呼“杀贼!杀贼”。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成为辛弃疾一生一碰就会疼痛的心病。诗文咀华鹧鸪天苏轼〔宋代〕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译文】远处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围绕在屋舍旁。院落旁有一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上下翻飞,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徐徐漫步,转瞬已是太阳西落。昨天夜里三更时分,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好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鉴赏】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开头两句,作者用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三、四两句的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隐隐约约看出词人百无聊懒、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时文选粹苏轼的魅力也是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