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1页
第09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2页
第09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3页
第09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4页
第09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0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目录TOC\o"1-3"\h\u模拟·基础演练 1重难·创新演练 9真题·实战演练 151.【明代手工业】明末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松江府“所由供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臬苎,嘉湖之丝纺,皆恃此女红末业,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这说明(

)A.专业市镇得到发展 B.纺织业经济地位突出C.经济结构明显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中国)。据题干中徐光启所说内容,强调松江府以及苏杭常镇等地主要依靠纺织业“一机一杼”来承担赋税和维持生计,若依靠田亩之收则无法做到,这突出体现了纺织业在这些地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的是纺织业的经济地位,而非专业市镇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仅从纺织业的重要地位不能直接得出经济结构有明显变化,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松动,排除D项。故选B项。2.【明代商业发展】明代,合伙经营的契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经济活动中,以至于在应用样文书中也提供这类合同范本,如崇祯年间刊行的熊寅几编的《尺牍双鱼》,便载有《同本合约》。这一现象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 B.经济纠纷激化了社会矛盾C.政府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D.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材料讲述了在明代为规范合伙经营,出现了合同的范本,而合同正是一种契约的表现,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出现及发展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合伙经营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制定合同不一定是为了解决纠纷,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合同范本的制定是出于政府管理的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3.【明清商业发展】下表是明清时期运河诸关关税收入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明清时期()时间万历年间天启年间康熙二十五年雍正三年乾隆十八年嘉庆十七年运河诸关关税收入(万两)31.8742.2467.1062.00151.90141.10占全国关税总额的比重(%)92.788.050.640.933.129.3数据来源:《续文献通考》《大清会典》关税项。A.南北贩运贸易逐渐衰弱 B.对外贸易关税比重上升C.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关税成为财政主要来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由材料数据看,明清时期运河诸关关税收入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其占全国关税总额的比重却在持续下降,这说明全国关税总额总体上大量增长,关税收入主要来自对国内跨地区贸易和对外进出口贸易征收的商税,反映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C项正确;大运河是南北贩运贸易的重要通道,运河诸关关税收入总体上增长,表明南北贩运贸易继续发展而非逐渐衰弱,排除A项;明清时期关税收入除了运河诸关关税收入,还有长江各关税收、沿海各关税收,仅凭运河诸关关税收入占比下降并不能断定对外贸易关税比重上升,排除B项;材料仅能看出关税总额上升,但没有同时期财政总收入和关税占财政比重的数据,不能断定关税成为财政主要来源,排除D项。故选C项。4.【明代农业】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这说明当时(

)A.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B.私营手工业发达C.自然经济趋于解体 D.南北经济差距拉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题干可知,明朝时期,江南和华北地区大量植棉,长江三角洲蚕桑业发达,福建、广东地区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由此可知明朝时期经济作物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的目的以出售为主,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发展,这对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农业商品化趋势,和私营手工业发达无关,排除B项;自然经济解体是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把南北经济做对比,无法得知南北经济差距拉大,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清之际的思想】明朝中后期,科举的壅塞、官场的黑暗与斗争使一些文人失去入仕兴致,转而投身于文艺创作,“为四民立教”与“致民尧舜”成为一种士林风尚。该现象()A.折射出文人的政治理想 B.根植于统治思想的嬗变C.导致人才选拔机制僵化 D.适应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为四民立教”与“致民尧舜”可知,明中后期文人希望以自己的文艺作品影响民众的行为,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这凸显了文人的政治理想,A项正确;明朝统治思想是程朱理学,没有变化,排除B项;该现象是科举制僵化的结果,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对民众进行儒家的道德教化,是对儒家思想的推行,市民阶层需求的是世俗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6.【明清家训】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重修身守礼,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除此之外,家法惩戒、婚丧嫁娶规范等内容愈见增多。明清时期家训变化主要基于(

)A.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B.传统信仰面临新危机C.人口数量不断增多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意可知,唐宋时期的家训以忠君报国为主,而明清的家训则重视个人贞烈观,这是因为宋明以来理学的发展对个人的伦理道德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在家训方面也产生了影响,A项正确;明清时期传统儒家思想没有出现信仰危机,排除B项;人口数量的增多不是家训主要内容变化的重要原因,排除C项;闭关锁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外交往上,与家训的变化没有太多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7.【明清之际的思想】徐光启指出“方今造就人才,务求实用”,东林党人“不贵空谈,而贵实行”,复社领袖张溥“兵刑钱谷之数,典礼制作之大,无不博览极群书,涉口成诵”。这些主张(

)A.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B.受到西学东渐思潮影响C.蕴含着经世致用的理念 D.巩固了阳明心学的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徐光启明确指出“方今造就人才,务求实用”,这体现了对实用人才的渴求和对空谈学问的否定;东林党人“不贵空谈,而贵实行”的主张,也进一步强调了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而张溥则通过博览群书,掌握各种实用知识,表明了他对实用学问的追求。这些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强调学问和知识的实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C项正确;三者的观点集中在对实用学问的追求,未涉及到肯定人私欲的正当性,排除A项;三者的主张并没有受到西方的影响,“受到西学东渐思潮影响”不符合实际情况,排除B项;三者强调实学的重要性,与阳明心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陆王心学】明代大儒王阳明认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这体现了王阳明思想(

)A.具有一定的平等色彩 B.否定传统的伦理道德C.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D.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可知,在王阳明看来,四民的差别仅仅只是职业的不同,四民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即体现了王阳明“士农工商同道”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平等色彩,A项正确;王阳明的心学还是主张传统的伦理道德,排除B项;王阳明的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排除C项;据材料“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可知,强调“四民异业而同道”,士农工商各安其业,而其最终的目的则是殊途同归,皆是为了“有益于生人之道”的致良知,没有提出社会阶层流动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9.【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拇战通行南北,花样繁多,粗犷豪放。结合如表可知,明清拇战(

)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拇战”“哑拳令”,两家不出手,不须口叫,有言者罚,拳数多寡,或通关,听人临时酌定。明《六砚笔记》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红楼梦》第六十二回A.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B.映射了世俗文化的发展C.彰显文人的价值追求 D.推动南北生活习俗趋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哑拳令”“划起拳来”及所学可知,拇战是在饮酒时两个人同时伸出手指猜合计数,以决胜负的一种游戏,能增添饮酒兴致、烘托气氛,这折射出了明清时期世俗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封建等级观念被冲击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拇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酒令文化的一部分,并不是文人的价值追求,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拇战通行南北的相关信息,无法据此得出南北生活习俗趋同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10.【明清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称“做大事业要以仁为本”;《水浒传》所塑造的主人公表现出一种舒张、自在的人性特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蔑视权威、追求平等;《红楼梦》中的女子既有智慧,也有独立的情感追求。这反映明清小说(

)A.突破了礼教束缚 B.具有现实主义特色C.蕴含了人文情怀 D.引领主流价值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小说突出“仁”、自在个性、平等、独立情感,这凸显了人文情怀,C项正确;“以仁为本”并未突破礼教束缚,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明清小说反映现实,排除B项;明清小说并未引领主流价值观念,排除D项。故选C项。11.【明清小说】明末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可以“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其创作小说的意图是(

)A.传播理学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顺应商业发展满足市民需求C.塑造典型人物推动文学发展 D.借助传统思想推行社会教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中国)。根据题干信息“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妇,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可知,冯梦龙注重小说的社会教化功用,借助传统思想推行社会教化,D项正确;理学强调天理即人伦,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题干信息无法看出小说涉及理学的内容,排除A项;小说的发展虽然是顺应商业发展满足市民的需求,但是冯梦龙强调的是小说的教化功能,排除B项;小说中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彰显作者的价值观,排除C项。故选D项。12.【明清小说】《警世通言》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金因一表人才、手脚勤快被商人刘有才招为女婿,后宋金一病不起被刘有才抛弃荒野。宋金后来偶然发财,成为家资万贯的富商,又化身钱员外向刘家求婚,刘有才求之不得,宋金终于与妻子团圆。这反映了(

)A.文学世俗化日益明显 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婚姻观念C.社会价值观念的颠覆 D.市民阶层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明朝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了当时婚姻观念,说明婚姻观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当时人们婚姻观念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但作为个例不能体现文学世俗化日益明显,排除A项;这一时期社会价值观念并没有被颠覆,且材料并不能体现社会价值观念的颠覆,排除C项;市民阶层在这一时期崛起但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束缚,且材料并不能体现市民阶层摆脱封建礼教束缚,排除D项。故选B项。13.【明清科技】【地图绘制的发展与演进】材料一康熙初年“疆域错纷,幅员辽阔……方舆地理,详略既殊,又今昔互异”,统治者因此迫切需要一份准确、详细的全国地图,为治国理政提供参考。对西学有浓厚兴趣的康熙皇帝决定任用传教士采用西方测绘方法,绘制全国地图。1708年全国性实地测量正式开始,测绘人员分赴全国各省,举凡天下山水城郭,均采用经纬度测量及三角测量法。到1717年,除新疆及西藏部分地区外,全部测量工作结束,朝廷将实测资料编绘成总图,即《皇舆全览图》。这是我国最早根据广泛测量绘制的大型地图,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摘编自姜倩倩《西法中用为舆图》材料二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帮助他们发展海外贸易。世界的边界被重新清晰界定,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一一进行了标注。阿姆斯特丹的地图制作,从木刻转到铜版雕刻,印刷机器的诞生使得地图市场价格出现下降趋势。制图业是阿姆斯特丹的一大特色,大量的印刷机构都专注于地图信息的收集、整理、制作、印刷、出售。一批制图家和制图家族脱颖而出,他们多才多艺,既是勘测员、制图员,也是风景画家,将艺术、知识和地图很好地结合起来。——摘编自徐永清《地图简史》材料三近代中国绘制地图(部分)地图出版、编著者时间备注《海国图志》魏源1842年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新的世界史地观《钦定大清会典图》清政府1886-1899年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大清邮政公署务用舆图》清政府1903年绘制了送递快信邮路,以及电报局的分布等,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申报》1912年呈现了中国各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基本分布状况——摘编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熙时期中国与17世纪荷兰地图测绘的差异。(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地图绘制的新发展。【答案】(1)差异:荷兰地图测绘由私人主持;满足市场需求,侧重于为海外贸易、殖民活动服务。清代康熙时期地图测绘由官方主持;服务于国家管理,政治统治的需要。(2)新发展:地图绘制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功能不断拓展(由侧重于政治统治需要到服务政治和经济等的需要);形成了新的世界史地观;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各类要素均采用符号化表示;专题化。【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二“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可归纳出荷兰地图测绘由私人主持;根据材料二“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一进行了标注”可归纳出满足市场需求,侧重于为海外贸易、殖民活动服务。根据材料一“康熙皇帝决定任用传教士采用西方测绘方法,绘制全国地图”可归纳出清代康熙时期地图测绘由官方主持;根据材料一“统治者因此迫切需要一份准确、详细的全国地图,为治国理政提供参考”可归纳出服务于国家管理,政治统治的需要。(2)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可知,清朝时期的地图是由清政府主导绘制的。根据材料三中地图的出版、编著者可知,地图绘制的主体日益多元化;从地图绘制的备注上来说,功能不断拓展,由侧重于政治统治需要到服务政治和经济等的需要;由“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可知,形成了新的世界史地观;由“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可知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由“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可知各类要素均采用符号化表示;由“呈现了中国各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基本分布状况”可知出现专题化地图。14.【明清科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史亦然,须从波澜壮阔处着眼。浩浩长江,波涛万里,须能把握住它的几个大转折处,就能把长江说个大概;读史也须能把握历史的变化处,才能把历史发展说个大概。——摘自蒙文通《蒙文通学记》材料二如图是根据从公元前650年到公元1800年的618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并进行逐项评分,以每50年为一个计时单位,将每一计时单位的科学技术成果总分取对数,制作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曲线图(见图),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计时单位时间总分对数值。——摘编自张涛光《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任选材料二中一个或几个“变化处”进行分析,提炼一个认识并予以阐述。(要求:认识明确,史实准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认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高峰低潮相间、波浪形持续发展态势。阐述:每个封建王朝前期,科技发展往往会出现高峰段。以北宋前期为例,当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财富投入到科技研究中。同时,政府注重文治,不断完善科举制度,社会文化素质整体有所提升,知识分子在总结传统中不断创新,加之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中西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系列的科技成就,如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等。当然,根据曲线图,也会发现明代前期和中期科学技术都处于低潮,而末期却出现高潮。其原因在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逐渐产生,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不少劳动力已从农业分离到其他行业中,各行业技术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与此同时,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中国传统科技在思想和方法方面也有了大的发展,这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大总结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时期产生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一大批科学著作。综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这种特点,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同中国古代社会整体发展相联系的。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等发展状况会影响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提出认识,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呈高低起伏态势,可以就整体发展态势提炼认识,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高峰低潮相间、波浪形持续发展态势。其次,展开阐释,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具体史实展开阐释,如总体趋势方面,每个封建王朝前期,科技发展往往会出现高峰段;具体史实方面尽量从多个史实出发进行阐述,如以宋初为例,结合所学宋代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当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财富投入到科技研究中,同时,政府注重文治,不断完善科举制度,社会文化素质整体有所提升,知识分子在总结传统中不断创新,加之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中西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系列的科技成就,如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等;以明朝为例,根据曲线图,会发现明代前期和中期科学技术都处于低潮,而末期却出现高潮,结合所学明朝时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可知,其原因在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逐渐产生,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不少劳动力已从农业分离到其他行业中,各行业技术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与此同时,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中国传统科技在思想和方法方面也有了大的发展,这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大总结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时期产生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一大批科学著作。最后总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这种特点,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同中国古代社会整体发展相联系的。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等发展状况会影响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15.【明清科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角度内涵实用性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具有“经世致用”的实践性或实用性,是以兼顾满足国家政治需要和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为特征的交融性特征明显中国古代科技的交融性,是指科技、理工、文理的交融,中国古代的格致学、博物学、物理学、天文历法算术,都是综合性的科学具有开放性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开放性,表现在中外科技和科学文化的交流上多元化发展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农业、工程、医药、冶金等。这些领域都得到了长期持续的研究和发展发挥独特作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丰富的气象、气候、物候、地理等资料,对于5000年气候史重建、500年旱涝史重建及其隐含周期的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摘编自王渝生《解码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优秀“基因”》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答案】角度:具有开放性。分期: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外传的重要时期,明末清初是西方科技传入中国、中西方科技交流的时期。阐述:隋唐宋元时期,印刷术实现从雕版到活字的飞跃,火药被发明且火药武器逐渐广泛运用于军事,指南针普遍运用于航海事业,造纸术传入西亚。这一时期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交通相对便捷,中国科技发明又具有强大吸引力,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传到欧洲。明末清初,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他们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与中国一些开明的士大夫如徐光启等人合作翻译西方科技书籍,传播了一些西方的天文、历法、地理、数学、水利等领域的近代科学知识,为中国科技注入了新的活力。【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以选取具有开放性的角度。首先,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确定角度和分期。如分期可以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外传的重要时期,明末清初是西方科技传入中国、中西方科技交流的时期为节点进行划分。其次,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阐述,阐述可围绕隋唐宋元时期,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交通相对便捷,中国科技发明又具有强大吸引力,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传到欧洲。明末清初,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传播了一些西方的天文、历法、地理、数学、水利等领域的近代科学知识,为中国科技注入了新的活力等史实进行说明。1.明代民歌《时尚劈破玉歌》唱道:“做生涯委实直堪羡,走燕齐经楚粤,天涯海角都游遍。江湖随游荡,万金腰系缠。四海为家,四海为家,到处随消遣。”这反映了当时(

)A.拜金逐利观念盛行 B.中国融入世界市场C.传统思想受到冲击 D.长途贩运贸易兴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朝。根据材料“走燕齐经楚粤,天涯海角都游遍。江湖随游荡,万金腰系缠”可知当时长途贩运贸易兴起,商人跨区域经商,D项正确;材料没体现拜金逐利观念,排除A项;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跨区域经商,没涉及传统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2.据史书记载,嘉靖二年(1523年),御史黎贯言:“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二百五十馀万。……请核祖宗赋额及经费多寡之数,一一区画,则知赋入有限,而浮费不容不节矣。”于是户部议:“令天下官吏考满迁秩,必严核任内租税,徵解足数,方许给由交代……。”帝纳之。由此可知(

)A.明朝对外地官员的考察转移至户部 B.考满的对象是外地官员C.自然灾害使明朝赋税收入大大减少 D.明初赋税征收米麦实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令天下官吏考满迁秩,必严核任内租税,徵解足数,方许给由交代”可知,为了保证赋税,明朝时期,户部主张对于官吏的考满要核对其任期内的地方租税,租税符合规定的才能通过考满。所以由此推知考满的对象是外地官员,因为只有外地官员才涉及地方租税,B项正确;明朝对外地官员的考察并没有转移到户部,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明朝赋税收入减少的原因,无法体现是自然灾害使明朝赋税减少,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明朝征收的赋税的内容,不能说明明初赋税征收米麦实物,排除D项。故选B项。3.明代民歌《时尚劈破玉歌》唱道:“做生涯委实直堪羡,走燕齐经楚粤,天涯海角都游遍,江湖随游荡,万金腰系缠。四海为家,四海为家,到处随消遣。”这反映了当时(

)A.拜金逐利观念盛行 B.世界市场影响扩大C.传统思想受到冲击 D.长途贩运贸易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做生涯委实直堪羡,走燕齐经楚粤,天涯海角都游遍,江湖随游荡,万金腰系缠。四海为家,四海为家,到处随消遣。”可知,当时跨区域商业繁荣,人们认为腰缠万贯、随处消遣值得称颂,体现了拜金逐利的观念,对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是一种冲击,C项正确。明代依然重农抑商,拜金逐利观念不可能盛行,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世界市场的影响,排除B项;长途贩运并不是这一时期才兴起的,汉朝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我国的长途贩运就兴盛起来,排除D项。故选C项。4.清初,王夫之将“辟异端”归结为“学者之任,治道之本”。至于“异端”所论治国之术,诸如“黄老”“申韩”之类,王夫之均持否定的态度,认定它们“与王者之道相背戾”。这表明王夫之(

)A.期盼着重建文化秩序 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要求C.背离了儒家思想理论 D.引领了早期的启蒙思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王夫之主张“辟异端”,即维护正统的儒家思想,将道家、法家等斥之为“异端”,从而迎合了专制统治的要求,B项正确;王夫之维护儒家正统思想,迎合了专制统治的要求,并非是要重建文化秩序,排除A项;王夫之的思想没有背离儒家思想理论,但也不是早期的启蒙思想,排除CD项。故选B项。5.明末思想家何心隐曾在家乡创办名为“聚合堂”的理想社区,他接纳一切士农工商人士,“冠婚、丧祭、赋役,一切通其有无”,会首是“师”也是“君”,君臣平等,相师相友。何心隐这一实践(

)A.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 B.是对程朱理学的反叛C.体现工商皆本的时代要求 D.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何心隐的“聚合堂”会首是“师”也是“君”,体现了君臣平等,这是对程朱理学强调纲常礼教的反叛,B项正确;聚合堂是何心隐个人的一种实验,不是官方或者宗族组织,起不到完善社会治理的作用,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看不出何心隐的做法具有发展工商业和工商皆本的倾向,排除C项;何心隐这一实践是对程朱理学的反叛,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明朝末年,出版商伪造《琅嬛记》《缉柳编》《女红余志》《黑旋风录》《顾氏诗史》等种小说。不仅坊刻如此,官刻亦倚此牟利,这些伪书畅销各地。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逐利风气日益盛行 B.商品的艺术化趋势明显C.官营手工业的地位下降 D.政府思想控制逐渐松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末年(中国)。出版商伪造多种小说是为了牟利,官方出版商亦是如此,体现社会逐利风气的盛行,A项正确。材料中所述的小说尚达不到艺术的层次,且商品艺术化也不符合明末史实,排除B项;官营手工业参与商业活动不代表地位下降,通常以产品质量下降,产量减少为表现,排除C项;明朝君主专制走向空前强化,“政府思想控制逐渐松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7.如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

)A.活字印刷技术已成为主流 B.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C.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 D.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从材料中明代的刻本书籍来看,作者通过刻本来宣传自身的作品,体现了文化产品的商业化发展,说明当时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B项正确;材料中的明代刻本为雕版印刷,不能体现活体字印刷术成为主流,排除A项;明清时期专制思想仍旧束缚士人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刊刻书籍中常见的封面形式能够体现文化产品的商业化,不能说明小说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四库全书》之命运流转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涵括了先秦至清中叶各时期的重要典籍,还收录了多部欧洲人的著作,初步介绍了近代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四库全书》编纂时,曾有传教士将一些版本传回欧洲,至今保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成之后,乾隆皇帝下令抄写七部,分藏文渊阁、文澜阁等处。文源阁《四库全书》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焚火,文澜阁《四库全书》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大半被毁,幸得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倾力抢救,后经清末直至民国的三次大规模补抄,基本恢复了原貌。1937年,浙江省立图书馆组织抢运馆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内迁工作,至1946年回到杭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文化典籍的保存,2003年文津阁《四库全书》入藏国家图书馆。2013年原大原样影印《四库全书》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告竣,最终成书不仅富有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四库全书》的“命运流转”。(2)以《四库全书》为例,概述大型文化典籍编纂的历史意义。【答案】(1)《四库全书》的“命运流转”反映社会历史变迁。《四库全书》纂修于清乾隆年间,该书内容丰富,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大一统国家的总结性巨著,同时也体现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其波折起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抗日战争时期,《四库全书》内迁于西南地区,使其避免遭到战争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四库全书》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得到有限保存,发挥了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2)意义:有利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了先进科学技术,利于技术的传播;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四库全书》之命运流转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涵括了先秦至清中叶各时期的重要典籍,还收录了多部欧洲人的著作,初步介绍了近代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文源阁《四库全书)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焚火,文澜阁《四库全书》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大半被毁”、“1937年,浙江省立图书馆组织抢运馆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内迁工作,至1946年回到杭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文化典籍的保存,2003年文津阁《四库全书》入藏国家图书馆”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四库全书》的“命运流转”反映社会历史变迁。《四库全书》纂修于清乾隆年间,该书内容丰富,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大一统国家的总结性巨著,同时也体现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其波折起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抗日战争时期,《四库全书》内迁于西南地区,使其避免遭到战争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四库全书》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得到有限保存,发挥了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四库全书》之命运流转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涵括了先秦至清中叶各时期的重要典籍,还收录了多部欧洲人的著作,初步介绍了近代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可得出有利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和吸收了先进科学技术,利于技术的传播;根据材料“《四库全书》编纂时,曾有传教士将一些版本传回欧洲,至今保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可得出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根据材料“2013年原大原样影印《四库全书》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告竣,最终成书不仅富有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可得出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本草纲目》的欧洲接受史,一般分为“传入与翻译期”“研究与评价期”“文化印象构建期”三个时期。在17—18世纪,欧洲的《本草纲目》接受者主要为来华传教士,他们在中国收集此书的文本、图像与相关药物标本,并将部分文本内容译成西文传到欧洲;至19世纪,《本草纲目》的接受者以药理学家、化学家、植物学家、生物学家等学者为主,他们对《本草纲目》所载药物标本进行化验分析,从化学、药理学角度解释这些中药物,并与欧洲当地的植物进行对照研究;20世纪以来,西方对《本草纲目》的接受形式趋于多样化,如通过雕塑、动画等形式向国际展示李时珍及中草药文化形象,特别是《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草纲目>在欧洲的流传研究》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以《<本草纲目>在欧洲的流传研究》为核心,自拟题目并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列出题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题目:《本草纲目》在欧洲流传的过程及其影响论述:在《本草纲目》初入欧洲以后,经历了“传入与翻译期”“研究与评价期”“文化印象构建期”三个逐渐深入的流传时期。启蒙运动时期,《本草纲目》主要靠来华的传教士进行传播,通过在中国收集该书的文本、图像与相关药物标本,并将其译成西文传到欧洲;随着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药理学家、化学家、植物学家、生物学家等学者对《本草纲目》所载药物标本进行化验分析,从化学、药理学角度解释释这些中国药物,并与欧洲当地的植物进行对照研究;20世纪以来,《本草纲目》在西方通过雕塑、动画等形式向国际展示李时珍及中草药文化形象,特别是《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通过这些传播过程,西方对《本草纲目》的接受程度越来越深,《本草纲目》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总之,《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集大成性质的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医药学的最高成就。《本草纲目》走向欧洲和世界的过程,就是中医药学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贡献的过程。示例二题目:《本草纲目》在欧洲传播的动力及其作用论述:《本草纲目》作为中国药物学巨著,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能够被欧洲乃至世界所认同,其内在的驱动力和外部世界对其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认同是分不开的。通过《本草纲目》在欧洲传播的三个阶段,可知欧洲对其认识的程度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本草纲目》的实用价值和国际地位逐步被发掘和凸显出来,这一过程是该著作的内驱力和外在需求相互融合的结果。总之,《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集大成性质的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医药学的最高成就。《本草纲目》走向欧洲和世界的过程,就是中医药学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贡献的过程。【解析】示例一: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题目,如《本草纲目》在欧洲流传的过程及其影响。其次,结合所学,围绕材料中“传入与翻译期”“研究与评价期”“文化印象构建期”三个时期展开论述。如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来华传教士通过在华收集该书的文本、图像等,并将其译成西文传到欧洲;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药理学家、化学家等对该书所载药物标本进行化验分析;20世纪以来,在西方通过雕塑、动画等形式向国际展示李时珍及中草药文化形象。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如《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集大成的著作,其走向欧洲和世界的过程,就是中医药学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贡献的过程。示例二: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题目,如《本草纲目》在欧洲传播的动力及其作用。其次,结合所学,分析《本草纲目》的传播动力和具体作用。如作为中国重要的药物学巨著,能够被欧洲乃至世界所认同。其在欧洲传播的三阶段说明欧洲对其认识的程度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本草纲目》的实用价值和国际地位逐步被发掘和凸显出来。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如《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集大成的著作,其走向欧洲和世界的过程,就是中医药学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贡献的过程。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文化不仅在内部各族文化的相互融汇、相互渗透中得到发展,而且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先后受容了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补充,或以外来文化作复壮剂,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外域文化系统也在与中国文化的广泛接触中汲取营养,滋润自身的肌体。——摘编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以“明清时期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为主题,自拟标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论题:明清时期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有利于中西社会的发展。论述:明清时期,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对中国和欧洲的近代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从16世纪中叶开始,以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为代表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士为媒介的西方异质文明的传入,为中国士大夫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促使他们去了解西学,认识西方文化,推动了经世致用的思潮兴起。一些学者接受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天文数学、农学水利等书籍,伴随着西方科技的传入,促进了中国数学、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发展,为中国科技注入的生机。17、18世纪西方的启蒙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国古代儒家文明为其思想前提的。如启蒙思潮中的泰斗伏尔泰,他的政治理想是清除现存的“神示宗教”,建立一个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在伏尔泰心中,中国儒教就是这是这种理性宗教的楷模。他推崇孔子,称赞中国哲学“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此外,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圣君成为他们心中理想的社会楷模。儒学外传一一被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用以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启蒙运动。总之,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的接触碰撞,互摄互融,对中国和欧洲社会的发展进步无疑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和世界。首先,以“明清时期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为主题,拟定一个合适的论题;据材料“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补充,或以外来文化作复壮剂,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外域文化系统也在与中国文化的广泛接触中汲取营养,滋润自身的肌体。”和所学的明清时期的史实可得出,明清时期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有利于中西社会的发展。然后,从中国和欧洲两个空间角度分别组织史实进行论述,主要联系到中国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欧洲启蒙运动等历史事件。最后,升华小结为: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的接触碰撞,互摄互融,对中国和欧洲社会的发展进步无疑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1.(2023·天津卷)以更宽广的视角解读图中信息,可以认识到(

)A.各地商帮长途贸易活跃 B.国际垄断资本日益扩张C.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最佳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京师”“直隶”“乌里雅苏台”等信息可知,此时处于清朝时期,从国际大背景的视角看,正是欧洲国家开辟了新航路,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促进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图中商帮的贸易线纵横交错,反映了各地商帮长途贸易活跃,A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排除A项;材料为主要商帮的发展和长途贸易线路图,未涉及国际垄断资本,排除B项;清朝时期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封建经济继续发展,D项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北京卷)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帮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南方居多,①与题意不符;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力(亩产斤数)较其他地区高,说明此地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②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此时的海外贸易线路较多,说明明代海外贸易没有阻断,③不符合题意;根据示意图信息,广州、泉州、福州、宁波等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项和D项。故选B项。3.(2022·河北卷)明代的《水程图》共84帖,是目前稀见的展现大运河全线实景的写生画稿,不同于当时套用流行图式在画室内创作的绘画作品。该作品(

)A.反映了山水画创作的新发展 B.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C.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 D.利用工笔技法呈现了大运河风貌【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代的《水程图》共84帖,是目前稀见的展现大运河全线实景的写生画稿,不同于当时套用流行图式在画室内创作的绘画作品。”可知,《水程图》是较为罕见的大运河全线实景画稿,与当时流行图式在画室内创作不同,说明《水程图》在绘画时,其创作方式有了新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绘画的发展,没有体现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融为一体,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市民阶层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用全线实景,没有体现工笔技法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4.(2022·湖南卷)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可知,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墨学的复兴,C项正确;“科技转型”表述错误,排除A项;“一脉相承”表述错误,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技是以经验为主,排除D项。故选C项。5.(2022·北京卷)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

)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答案】C【解析】明代刻本书籍的作者将自己刊刻于书中,带有广告效应,说明当时的文化产品商业化程度加深,C项正确;唐代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戏曲艺术无关,而且元曲出现就意味着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当时士人的思想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6.(2022·江苏卷)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明朝中后期“耕渔之外,男妇并工”“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和“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可知,此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程度发展,进而在社会风气上产生影响,故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经济社会多元发展,A项正确;明朝中后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出现明显松弛,排除B项;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与朝廷放松社会控制关系不大,排除C项;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反而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7.(2022·全国乙卷)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镇普遍兴起,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当地风俗产生冲击,形成了“好名喜夸”之风,D项正确;“颠覆”表述过于绝对,士大夫传统观念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排除A项;宋朝时期甚至更早以前就已有世俗化审美趣味,“初现”表述错误,排除B项;明清时期社会结构总体稳定,“解体”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8.(2022·广东卷)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明代财政收入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摘《明实录》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摘《醒世姻缘传》等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