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关于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科举制确立 B.隋炀帝的暴政 C.隋末农民起义 D.隋文帝的篡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灭亡。B项正确;科举制的确立有利于社会稳定,排除A项;隋末农民起义不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隋文帝在位时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隋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唐太宗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这体现了他()A.虚心纳谏 B.勤于政事 C.裁减冗官 D.选贤任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如其有才,虽仇不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内容体现了唐太宗重视贤才,选贤任能,知人善任,爱护贤才,在位时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D项正确;虚心纳谏在材料中都没表达出来,排除A项;勤于政事在材料中都没表达出来,排除B项;裁减冗官在材料中都没表达出来,排除C项。故选D项。3.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有效工具。与下方时间轴上①②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文景之治、开皇之治 B.文景之治、“贞观之治”C.“贞观之治”、康乾盛世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时间轴结合所学可知618年唐朝建立,“627—649年”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当时社会安定,被称为“贞观之治”;“713—741年”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选D;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AB错误;康乾盛世是康熙、雍正、乾隆年间,C错误。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新灌溉工具是()A.耧车 B.筒车 C.水排 D.翻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发明新的灌溉工具筒车,用于灌溉田地。故B符合题意;耧车是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故C不符合题意;翻车是三国时期的灌溉工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的易混点是翻车。翻车和筒车都是灌溉工具,注意区分时间。翻车是三国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筒车是唐朝出现的灌溉工具。5.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面唐诗创作风格的描述属于“诗仙”的是()A.飘逸洒脱 B.淳朴厚重 C.通俗易懂 D.委婉细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诗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称号,李白的诗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风格,飘逸洒脱,A项正确;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而不是淳朴厚重、通俗易懂和委婉细腻,排除BCD项。故选A项。6.杜甫《无家别》诗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应是()A.五代十国分立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答案】D【解析】【详解】“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的《无家别》描述的是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项正确;五代十国分立是安史之乱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A项;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造成的政治上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B项;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的打击,排除C项。故选D项。7.小明同学上网搜索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据此可知,他想了解的历史人物是()A.杨坚 B.赵匡胤 C.李世民 D.赵构【答案】B【解析】【详解】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历史上称之为“陈桥兵变。”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根据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8.北宋统治者加强对军队调动的控制,造成了军队出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该做法的出发点是A.加强禁军管理B.防止武将专权C.提高军队战斗力D.提高文人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出发点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9.在《栾城三集》中,苏辙评述王安石“为了满足贫民的要求,特意损害富人的利益,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这样是行不通的……等到他掌握了权力,专门就干这事”。据此,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A.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B.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C.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 D.触犯了官僚地主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了满足贫民的要求,特意损害富人的利益,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这样是行不通的……等到他掌握了权力,专门就干这事”可知,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特意损害富人的利益”即触犯了官僚地主利益,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国家军事力量,排除A项;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与材料中“为了满足贫民的要求”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国家赋税收入,排除C项。故选D项。10.“自从契丹夺取幽云十六州,党项族占领宁夏一带后,他们重用所有的人才。他们得到中原土地,役使中原百姓,称中原位号,仿中原官属,用中原人才,读中原书籍,用中原车服,行中原法令,契丹、党项两个民族的作为,都和中原一样。以上材料表明()A.契丹族变成了汉族 B.民族之间一直和睦相处C.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 D.岳飞抗金取得重大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契丹、党项族,他们重用所有的人才。他们得到中原土地,役使中原百姓,称中原位号,仿中原官属,用中原人才,读中原书籍,用中原车服,行中原法令”,可知契丹、党项族学习中原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C项正确;契丹族变成了汉族,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民族之间一直和睦相处,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岳飞抗金取得重大胜利,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1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同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南宋占据长江以南地区,西夏位于西北地区,金位于东北地区,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12.《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A.商业突破时间上的限制 B.元朝的商业贸易繁荣C.交子等纸币的广泛使用 D.加强了城市治安管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可知,北宋茶坊营业很早,东京已经有了夜市,酒肆、瓦市不管风雨寒暑,昼夜营业,商业突破时间上的限制,故A正确;茶坊,瓦市,白昼通夜,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纸币的使用和城市治安管理,故CD错误。综上故选A。13.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相关的人物分别是()A.岳飞和文天祥 B.寇准和文天祥 C.寇准和陆秀夫 D.岳飞和陆秀夫【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南宋名将岳飞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的名句。A项正确;这两句名句与寇准、陆秀夫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4.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他想为这本书写一句作品简介。以下可以入选的是()A.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 B.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C.统契丹,建政权,澶渊之盟结和平 D.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答案】A【解析】【详解】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他想为这本书写一句作品简介。可以入选的是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统一。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A项正确;“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是成吉思汗,排除B项;“统契丹,建政权,澶渊之盟结和平”与辽国有关,排除C项;“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与金朝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秦朝②西晋③隋朝④元朝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按照朝代顺序可以,先后为秦朝、晋朝、隋朝、元朝,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16题15分,17题10分,18题分,19题16分,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摘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并概括科举制产生的积极影响。材料二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中期年度财政收支什么样的状况?为此,王安石采取了哪些举措?材料三元朝领土空前辽阔,各地交通极为不便,再加上中原地区情况复杂,蒙古人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旧有的深刻矛盾尚未缓和,而新的民族矛盾又十分尖锐,元朝中央政府只有加大地方政府的权力,才可能及时有效地镇压与控制,以确保政权统治的稳定。——摘编自陆化亮《从民族融合看元代行省制的形成》(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统治者创立了什么制度对地方进行管理?分析这种制度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答案】(1)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积极影响: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等等。(2)状况:财政入不敷出。举措:募役法(或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3)行省制度。借鉴价值:注重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管理;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注重处理好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等等。【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时期,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根据材料一“科举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等等。【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表格中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可知,北宋中期年度财政入不敷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此,王安石实行变法,采取的举措有:募役法(或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实行的统治制度是建立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如:注重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管理;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注重处理好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所示图一图二占城稻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所示生产工具的名称及其作用。图二所示农作物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期?(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名称:秧马作用:提高劳动效率。特点:成熟早,抗旱力强。(2)经济重心南移(或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宋。(3)主要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江南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解析】小问1详解】名称:据图一,结合所学可知。可知,图中的生产工具是插秧的秧马。作用:据所学可知,秧马的使用,提高劳动效率,有利于农业发展。特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具有成熟早,抗旱力强的特点。【小问2详解】变化:据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时期:根据所学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小问3详解】主要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从劳动力和技术、社会环境、自然条件、政府重视等角度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即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江南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摘编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相应机构加以管理。当时出现了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所示人物的名称及他们的事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所示内容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政策原因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朝和宋朝对外关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答案】(1)图一:玄奘西行天竺,取回佛经。图二: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2)开放的对外政策。影响: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3)现象:海外贸易繁荣。政策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4)国家强盛是对外关系的基石,要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要以开放与交流的心态融入世界,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等等。【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一中反映的是玄奘。他的事迹是西行天竺,取回佛经。图二反映的是鉴真。他的事迹是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2)根据“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带来的影响则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3)现象根据“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可知是海外贸易繁荣。政策原因根据“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可知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强盛是对外关系的基石,要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要以开放与交流的心态融入世界,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等等。19.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和同一家】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政权并立】材料二:如图所示。【民族纷争】材料三: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对峙,势均力敌,辽军没有取胜的希望,有意议和。宋真宗同意议和,答应每年送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材料四: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写怀》【民族交融】材料五: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交融的新高潮。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汉族同化,称为汉人;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2)指出材料二图中政权①②的名称。最终哪一朝代完成了全国的统一?(3)材料三中的“辽”是哪一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宋与辽签订了什么协定?材料四中“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代指的是当时哪个民族?两宋军民顽强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有什么重大意义?(4)材料五中“新的民族”是指哪一民族?它形成于哪一朝代?(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答案】(1)事件:文成公主入藏。影响: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政权:①北宋。②金。朝代:元朝(3)民族:契丹族。协定:澶渊之盟。民族:女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6人股东合作协议书模板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8)-北师大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丨苏教版
- 8-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 《木兰诗》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4年)
- Unit Six《 Lesson 17 Happy Chinese New Year to Our Family!》(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京版(2024)英语一年级上册
- 2024年磁粉离合器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个人与环保科技公司环保项目提成合同
- 2025年度便利店加盟店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离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保密协议书及保密承诺书
- 新能源客车安全应急处理指南
- (正式版)JTT 421-2024 港口固定式起重机安全要求
- 地连墙施工MJS工法桩施工方案
-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 5190.2
- 教案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 (正式版)JBT 14682-2024 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
- 《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学习笔记
- 信访维稳工作培训
- 品牌社群视角下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影响研究-基于小米社群运营案例分析
- 《银行保险理财沙龙》课件
-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怎么做-怎么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