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如东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南通市如东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南通市如东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南通市如东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南通市如东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东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一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余杭 B.涿郡 C.洛阳 D.长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581年,杨坚定都长安,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D项正确;隋朝的都城是长安,不是余杭、涿郡、洛阳,排除ABC项。故选D项。2.“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有效地防止了政权被颠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隋朝创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可以看出材料要反映的是科举制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3.敢于进谏,被唐太宗李世民称为“镜子”的历史人物是()A.寇准 B.安禄山 C.姚崇 D.魏征【答案】D【解析】【详解】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D项正确;寇准是北宋宰相,排除A项;安禄山生活在唐玄宗时期,发动安史之乱,排除B项;姚崇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排除C项。故选D项。4.央视《国宝档案》曾介绍过山东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赵秉忠状元卷。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创立殿试制度的是A.武则天 B.唐玄宗 C.唐太宗 D.隋炀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发展了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唐玄宗设立明经科,排除C项;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排除D项。故选A项。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唐太宗在位时任用姚崇、宋璟 B.颜真卿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C.唐玄宗时期,派文成公主下嫁吐蕃 D.黄巢起义标志着唐王朝覆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人称“颜体”,传世作品有《颜世家庙碑》、《颜勤礼碑》、《多宝塔碑》等,B项正确;唐玄宗在位时任用姚崇、宋璟,排除A项;唐太宗时派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排除A项;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但没有灭亡唐朝,排除D项。故选B项。

6.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经济发达 B.社会风气开放 C.对外交流频繁 D.政治清明【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材料可知,《弈棋仕女图》、《女子吹排箫图》、《女子骑马图》以及《辣国夫人游春图》体现了唐朝女子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社会比较开放,充满活力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图示与经济、对外交流无关,排除AC项;材料不能体现唐朝的政治清明,排除D项。故选B项。7.居唐朝进口货物首位的是()A.天竺 B.新罗 C.日本 D.越南【答案】B【解析】【详解】新罗的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与中国唐朝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新罗来唐商人很多,北起登州、莱州(今山东掖县),南至楚州、扬州,都有新罗人的足迹。当时往来于中朝日本的船只多达数十艘。新罗商人运至唐朝牛黄、人参、海豹皮、金、银等物,占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新罗人也贩回丝绸、瓷器、茶叶、书籍等,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8.诗圣杜甫《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诗中的“世乱”指的是A.隋末农民起义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中的“世乱”指的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C符合题意;隋末农民起义诗句中没有涉及,A排除;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开创的盛世局面,B排除;黄巢起义发生唐末,诗句没有涉及,D排除。故选择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安史之乱的影响。9.“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有关。A.朱温 B.赵匡胤 C.赵构 D.忽必烈【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大将们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B项正确;朱温是后梁开国皇帝,与材料的典故无关,排除A项;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忽必烈是大蒙古国可汗,元朝开国皇帝,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辽907年至1125年,在东北方;西夏1038年到1227,在西北方;北宋,960年到1127年,在南方;A项正确。辽在东北方,排除B项;蒙古没有和北宋并存,排除C项;西夏在西北方,排除D项。故选A项。11.北宋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教育领域,下列措施属于经济方面的是①方田均税法②募役法③保甲法④农田水利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北宋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①②④符合题意;保甲法是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排除③。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12.《清明上河图》中有个有趣的现象,画上似乎只有一个正在运输货物的胡人,除此之外,再难找到胡人的身影,可谓“千汉一胡”。这与唐代胡人满京城,贩卖各种物品的情况完全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政局状况 B.经济水平 C.文化影响 D.社会习俗【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清明上河图》中有……可谓‘千汉一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宋朝以后,由于西边受到西夏、吐蕃的阻隔,来自中亚的胡人要比唐朝时期少得多,而从海路来的高丽、东南亚、印度、大食(阿拉伯)的外国人主要是使者,他们携带着珍贵的香料、药材等等,入贡于朝廷,宋朝以回赐的方式与之进行贸易,贡赐形式下的贸易,使外来的商人很难在市场上自由地买卖,故胡人日益减少。而唐代由于政治稳定,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社会风气包容,京城的胡人较多。由此可知,造成唐宋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政局状况,A项正确;影响胡人数量的因素并非经济水平,宋代商品经济在唐代之后,继续发展,排除B项;文化影响并非主要因素,排除C项;社会风俗并不能左右胡人的数量,排除D项。故选A项。13.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发生在哪一事件后()A.宋夏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金和议 D.蒙古西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此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B项正确;宋夏和议是北宋与西夏签订的和约,与宋辽边境无关,排除A项;宋金和议是南宋和金的和约,与宋辽边境无关,排除C项;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与宋辽边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中国文人山水画强调意境,表达作者情感。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而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作者的主观意识 B.市民的阶层壮大 C.南宋偏安一隅 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艺术是现实的体现,南宋时期,山河破碎,北方大片土地被金人占据,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山水画中的“残山剩水”即是这一现实的写照,C项正确;作者的主观意识不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宋山水画“残山剩水”变化与市民的阶层壮大无关,排除B项;南宋山水画“残山剩水”变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经济作物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宋代在南方种植的经济作物包括A.水稻、棉花B.茶树、水稻C.小麦、棉花D.茶树、棉花【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粮食生产的增加,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推广。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16.《宋史》记载:“蜀用铁钱,民苦转贸重,故设法书纸代钱,以便市易。”据此推断,宋代纸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宋辽盟约的订立 B.商贸流通的需要 C.海外贸易的繁荣 D.造纸技术的改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材料表达的意思是蜀地使用铁质钱,人民苦于带着很重的铁钱辗转贸易,所以设想出个书写纸条代替铁钱的办法,以方便经商贸易,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7.毛泽东《沁园春·雪》里的“一代天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A.成吉思汗 B.阿骨打 C.阿保机 D.忽必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A项正确;阿骨打、阿保机、忽必烈都不是毛泽东《沁园春·雪》里的“一代天骄”,排除BCD项。故选A项。18.“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这描述的是哪一王朝的疆域?A.宋 B.元 C.明 D.清【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9.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是()①元朝建立②南宋灭亡③蒙古灭金④西夏灭亡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③①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元朝建立是1271年,定都大都;②南宋灭亡是1276年;③蒙古灭金是1234年;④西夏灭亡是1227年。所以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③①②,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0.《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他们走到的地方当时被称作()A.坊 B.市 C.瓦子 D.夜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街上有人说书、唱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在宋代,城市中出现综合游乐场所,叫做瓦子,瓦子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宋代,有些瓦子的规模很大,里面有说书、卖艺、杂耍等娱乐节目。C项正确;坊是居住的地方,排除A项;市主要是买卖东西的地方,排除B项;夜市是夜间做买卖的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2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节日的欢乐气氛?()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元宵节【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意是说: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人们过春节时的情景,C项正确;端午节的习俗有吃棕子、赛龙舟,排除A项;中秋节的习俗有吃月饼、赏月等,排除B项;元宵节的习俗有挂彩灯、滑旱船,排除D项。故选C项。22.人们常用“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的悲惨遭遇。成功塑造窦娥这一艺术形象的作者是()A.关汉卿 B.马致远 C.郑光祖 D.白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成功塑造了窦娥被诬陷,无处申冤的悲惨境遇,A项正确;BCD项与关汉卿并称“元曲四大家”,不符题意,排除。故选A项。2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该发明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知,材料出自《梦溪笔谈》,是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的效率。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制作泥模,刻反体字,然后将泥模烧硬,排版即码字,然后涂墨,上纸,印刷,装订成书,提高了印刷速度,B项正确;造纸术与印刷无关,排除A项;火药和指南针都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24.《马可·波罗行记》在介绍中国时说:大汉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告价,竟与纯金无则。这一记载佐证了A.宋明南方商业的繁荣B.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代繁华的都市生活D.宋元海外贸易的发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75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回到意大利。他口述了自己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材料内容“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告价,竟与纯金无则”是《马可•波罗行记》中对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的描述。A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涉及的角度不同;D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是在元朝时期,由此可以排除AD项;然后根据材料《马可·波罗行记》中对中国的介绍分析其佐证的角度是商业品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排除C项,即可做出正确选择。25.今天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特快专递、菜鸟驿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古代就出现与此类似的雏形。下列文物能证明的是()A.西夏符牌 B.开元通宝 C.急递铺令牌 D.交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而急递铺令牌正是当时急递铺传递公文所用,C项正确;西夏符牌是用以证明持牌者身分和所负使命的金属牌,与元朝的物流方式没有任何关系,排除A项;开元通宝是唐代铸造的一种铜质货币,排除B项;交子是宋朝时期出现纸币,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26.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图1现藏于拉萨市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图2模型展示于国家博物馆图3青花缠枝牡丹花卉纹眉瓶(1)图1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图2模型的名称是?图3现为我国著名“瓷都”的镇馆之宝,如果你想去近距离欣赏,应前往江西省哪里?【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材料一: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日本佛教天台宗第二代祖师圆仁法师随日本遣唐使从日本博多漂流到现今的如东,在海面遇险,被当地百姓救起,并在国清寺停留17天,以后又北上长安求学,在大唐历时9年7个月。回日本后,其将自己多年的日记整理成《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新浪·新闻中心(2002.2.27)国清寺(2)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写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一位唐朝僧人。列举一例唐朝以兼容并包的胸怀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的史实。研究唐朝时期中亚、南亚地区中外交流的历史文献是什么?【书写在诗歌谚语里的价值观】材料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初唐·杨炯《从军行》材料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代谚语(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唐蕃和亲(或者文成公主入藏)。筒车。景德镇。(2)鉴真。玄奘西行天竺(写玄奘西行也行)。《大唐西域记》。(3)从唐初的尚武到宋代的重文。北宋推行重文轻武政策。【解析】【小问1详解】事件:由图1现藏于拉萨市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雕像可知,图1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唐蕃和亲(或者文成公主入藏);名称:结合所学可知,图2模型展示的是筒车;地点:江西景德镇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小问2详解】僧人:结合所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史实: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国佛经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文献: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唐朝时期中亚、南亚地区中外交流的历史文献。【小问3详解】变化:由材料“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知,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从唐初的尚武到宋代的重文;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27.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平衡与协调中央与地方,困扰着统治者们。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自元代始,行政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线,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行省制度的研究》(1)在材料一中找出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北宋为消除地方藩镇割据形成的经济根源,设置哪一官职?并写出北宋管理地方的其他措施。(3)在材料二中指出元朝行政区域划界依据的原则及作用。(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元朝为治理台湾、西藏所设置的管理机构。(5)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所采取的策略是什么?【答案】(1)唐朝设节度使,重外轻内。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2)转运使。派文臣担任各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通判分化知州权力。(3)打破自然地理界线(或者犬牙交错)。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军事控制。(4)台湾:设澎湖巡检司。西藏:设宣政院。(5)平衡和协调(或者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解析】【小问1详解】不同:根据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设节度使,重外轻内。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小问2详解】官职:根据材料一“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为消除地方藩镇割据形成的经济根源,设置转运使。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派文臣担任各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通判分化知州权力。【小问3详解】原则及作用:根据材料三“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打破自然地理界线(或者犬牙交错),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军事控制。【小问4详解】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