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南阳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南阳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南阳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南阳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秋期期末测试题卷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据测定,活动在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一带的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年代距今约70至20万年。学者研究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主要依靠()A.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 B.有关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C.远古历史文献的有关记载 D.获取和保存天然火的遗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古人类我国主要依靠的是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A项正确;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作为主要的依据,排除B项;文献的可靠性不如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排除C项;天然火的遗存仅能研究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无法研究北京人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2.下列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A.农作物种植B.铁制农具和农耕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C.聚落及磨制石器的发展D.家畜饲养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即铁制农具和农耕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要到春秋以后,此期并非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时期,B项说法错误,但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即ACD项说法正确,但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3.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推行了禅让制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主持治水有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后来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至今,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故选A;尧舜禹推行禅让制,B错误;C是炎帝,排除;D是禹的功绩,排除。4.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这里的“他”运用了什么方法治理水患()A.兴修水利工程 B.堵塞洪水口 C.修建大坝 D.疏导【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部落联盟首领和夏王朝的开创者禹,曾经接替其父亲鲧的工作来主持治理黄河水患。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并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他”指的是禹,其治理水患的方式是疏导。D项正确;兴修水利工程、堵塞洪水口、修建大坝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5.在中国,一些大臣总是以古代贤明君主做榜样,激励当朝国君(皇帝),要勤政爱民;以暴君、昏君的典型为戒,劝谏当朝国君(皇帝),莫做亡国之君。下列人物,被用来做榜样的是()A.商汤王 B.商纣王 C.周平王 D.周幽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一些大臣总是以古代贤明君主做榜样,激励当朝国君(皇帝),要勤政爱民;以暴君、昏君的典型为戒,劝谏当朝国君(皇帝),莫做亡国之君。”可知,能够用来做榜样的是贤明的君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汤建立了商朝,是一位善于治理国家的国君,A项正确;商纣王、周幽王都因暴政导致亡国,排除BD项;周平王时期,王室衰微,周天子依靠强大的诸侯,排除C项。故选A项。6.汉字“鲜”和“月”分别运用什么造字方法?()A.象形、形声 B.会意、象形 C.形声、假借 D.假借、会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宇方法。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汉字“鲜”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鱼从羊,羊肉和鱼肉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物,本义为新鲜味美。所以说“鲜”是会意字。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月”是象形字,甲骨文像半月之形,因为月亮缺时多圆时少,所以表示“月亮”之意。B项正确;形声字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是形声字。假借字是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与汉字“鲜”和“月”的造字方法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7.为了防范蛮夷入侵,周王将三个最得力的辅臣召公、周公、太公分封在山戎、东夷、淮夷三个最大威胁的附近。材料表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促进经济发展 B.推动民族交融 C.传播中原文化 D.巩固西周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为了防范蛮夷入侵”材料表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统治。周王将三个最得力的辅臣召公、周公、太公分封在山戎、东夷、淮夷三个最大威胁的附近,是为了防范蛮夷入侵,D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民族交融和传播中原文化的意图,排除ABC项。故选D项。8.在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父子的主持下,历经五年的努力,都江堰建成,发挥效益。这项工程的建设为了()A.加强成都城市的防御 B.积累继续升官的政绩C.探索工程建设的经验 D.防洪灌溉,改善水运【答案】D【解析】【详解】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D项正确;都江堰是水利工程,与防御无关,排除A项;李冰父子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是为了个人名利,排除B项;此工程不是为了探索积累工程建设经验,排除C项。故选D项。9.曹操曾参加和指挥过战役有()①官渡之战②巨鹿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曹操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200年,在官渡之战中,他以少胜多,打败袁超,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在赤壁交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淝水之战发生在383年,①③符合题意。在故答案为B。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秦朝、三国 B.隋朝、唐朝、元朝C.商朝、唐朝、明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亡商朝,建立西周。故①处是商朝。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秦朝。故②处是秦朝。东汉灭亡后,历史进入魏蜀吴三国时期,西晋结束了三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全国。故③处是三国。故A符合题意;①处是商朝,故BD不符合题意;②处是秦朝,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关键是熟悉夏朝到南北朝的更替顺序,识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顺序。11.“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一观点出自于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创立了墨家学说,他提出了“兼爱”、“非攻”,C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12.2016年11月,中央开展监察制度的试点改革。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负责行政的是()A.丞相 B.太尉 C.总督 D.御史大夫【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其中,负责行政事务的是丞相。A项正确;太尉主管军事事务,排除B项;总督一职在秦朝并未设置,排除C项;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事务,排除D项。故选A项。13.汉高祖和后来的汉文帝、汉景帝都减轻了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 B.追求名留青史 C.改善农民生活 D.稳固西汉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到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因此,题干中他们的根本目的是稳固西汉政权,D项正确;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是汉初稳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排除AC项;使自己名留青史是汉初统治者的主观愿望,排除B项。故选D项。14.《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事包括()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张骞出使西域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时间跨度是,自传说中的黄帝至西汉武帝时期,在此时段范围内的史事均可在《史记》中查阅到。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④张骞出使西域符合题意,D项正确;蔡伦改进造纸术要到东汉时期,即③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③的选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15.为书法艺术提供物质条件的是()A.造纸术 B.甲骨文 C.圆周率 D.印刷术【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且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因此,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为其提供物质条件的是造纸术。A项正确;甲骨文是商朝出现的一种古老文字,题干意在强调书写载体的革新,排除B项;南朝的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其涉及科学成就,与书法无关,排除C项;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使书籍和资料得到流传,但是印刷术也需要配合纸张来使用并印刷,其也不是书写载体。排除D项。故选A项。16.“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原因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童谣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外戚与宝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A项正确;“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表述不准确,其原因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而不是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排除B项;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结果,排除C项;东汉王朝并非短暂而亡,排除D项。故选A项。17.下列图片是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画像砖,它反映的是()A.民族交流 B.民族礼仪 C.民族交融 D.牛耕使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魏晋画像砖即体现了当时民族交融的成果。C项正确;民族交流是一种较高阶段、较深层次的民族交往。这种交往的频率较高、领域广泛,交往内容比较丰富。民族交融是指在交往交流的基础上,不同民族之间通过频繁接近、了解、学习、认同,民族特征不断趋同、民族边界日益模糊,逐渐形成一个更大的相互包容的民族共同体的过程。题干强调的即是民族交融,而非民族交流,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民族礼仪的内容,排除B项;牛耕使用只对应题干中的第二幅图片,过于片面,排除D项。故选C项。18.秦汉时期的主要特点是()A.文明的起源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然而,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中国社会危机严重。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即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C项正确;文明的起源指的是史前时期,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指的是夏商周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9.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是()A.华佗 B.祖冲之 C.张仲景 D.王羲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B项正确;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能实施外科手术,创编出了“五禽戏”。排除A项;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排除C项;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排除D项。故选B项。20.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有位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是()A.张旭 B.王羲之 C.柳公权 D.颜真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是东晋的王羲之。他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当时的人就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B项正确;张旭是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排除A项;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其书法以楷书著称,后又集各家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排除C项;颜真卿书法精妙,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材料一:秦朝地方行政结构示意图——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古时代·秦汉时期》(1)根指材料一,简述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并概括其影响。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法令所产生的影响。(3)用一句话简要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答案】(1)郡县制;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2)“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评价: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是由皇帝任命产生;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汉武帝促进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有,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上,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可知汉武帝期间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因此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22.阅读材料和“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材料三:西周某制度示意图(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制度?(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制度?(3)材料三西周某制度示意图说明西周实行了一种什么制度?推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制度:禅让制。(2)制度:王位世袭制。(3)制度: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西周统治;作用: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解析】【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即题干反映的是禅让制,即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2)制度: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题干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家”的局面形成。(3)制度、目的: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建立后,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作用:根据所学知识,西周分封制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3.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寻梦丝绸之路”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区,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展区一:地理篇(1)请你将图中的A和F补充完整。展区二:人物篇(2)你认为谁最有资格获得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为什么?展区三:交融篇《博物志》记载:“汉通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3)丝绸之路有着怎样的作用?展区四:时代篇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4)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答案】(1)A:长安;F:大秦。(2)人物:张骞;原因: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3)作用: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感想: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今天建设“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有利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和区域共同合作,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使欧亚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言之有理即可,但不能出现史实错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交流主要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至大秦等欧洲地区。A是长安;F是大秦(罗马帝国)。(2)人物、原因: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3)作用:根据所学知识,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感想:此题可从古今丝绸之路的对比入手来回答,例如,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今天建设“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有利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和区域共同合作,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使欧亚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言之有理即可,但不能出现史实错误)2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图释改革】材料一: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邱穆陵穆独孤刘步六狐陆贺楼楼(1)材料一中左图涉及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改革,请写出改革者名称。上表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事件有关?表格涉及事件中的哪一项措施。【探究改革】材料二: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2)请你分析材料二中改革的哪项措施使得“民勇于公战”(3)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感知改革】(4)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答案】(1)名称:商鞅、秦孝公;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2)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认识: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言之有理皆可)【解析】【详解】(1)名称:根据材料一中的铜方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改革指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事件、措施:根据图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他把鲜卑姓氏改为了汉姓,即对应了表格信息。(2)措施:商鞅变法中,实行的军事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大大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即使得“民勇于公战”。(3)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认识: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对比得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由此得知,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言之有理皆可)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