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手册_第1页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手册_第2页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手册_第3页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手册_第4页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手册

前言

一、编制说明

1、为了逐步消除房建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和工程实体质量,减少交工后的质

量整改和返修,编制本手册;

2、产生质量问题的因素包括施工环境、建设程序、设

计计算、材料及施工管理方法等方面,本手册主要是针对施

工工艺方面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防治;(人机料法环)

3、本手册以工程交工后经常反映的问题作为编制重点,

对土石方、基础(桩基)、模板等工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未

列入(涉及的除外);

4、本手册对分项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均以“产

生原因”、“预防措施”和“问题处理”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描

述,部分采用了节点图表示(施工中遇到与设计不符时,按

设计执行);未对造成质量问题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相关

的质量奖罚措施根据集团公司的有关文件规定和项目的

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5、本手册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技术人员和施工班

组管理人员,其他人员可参照使用;

6、本手册内容收纳不全,暂定为试用版,请广大工程技

术人员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于今后修订.

二、编制依据

1、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

2、施工现场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和处理结果;

3、相关技术资料及同类企业的工艺标准等.

目次

1主体结构工程.....................................1

1.1钢筋闪光对焊未焊透.......................1

1.2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偏心、咬边、夹渣......2

1.3钢筋锥螺纹连接套丝缺陷...................3

1.4钢筋移位、漏绑...........................4

1.5钢筋保护层不准...........................5

1.6楼板裂缝..................................6

1.7结构尺寸偏差............................12

1.8蜂窝、麻面、孔洞.......................16

2围护结构工程...................................18

2.1墙体裂缝................................18

2.2外墙渗漏................................20

3防水工程.......................................22

3.1平屋面渗漏.............................22

3.2坡屋面渗漏,瓦屋面渗漏、瓦屋面脱落....25

3.3地下室渗漏.............................27

4门窗工程.......................................29

4.1窗洞口渗漏.............................29

4.2门窗安装...............................31

5楼地面工程.....................................33

5.1楼地面空鼓、开裂........................33

5.2地面下沉.................................35

5.3楼地面起砂...............................37

5.4楼地面渗漏..............................41

6装饰工程.......................................44

6.1外墙饰面砖脱落..........................44

6.2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47

6.3石材饰面脱落...........................47

7给排水安装工程.................................49

7.1给水管道渗漏水.........................49

7.2室内消火栓箱安装及配管不规范............50

7.3排水管渗漏...............................51

7.4穿越楼板或墙的管道设置套管后仍渗漏水..53

8电气安装工程...................................54

8.1预埋线管堵塞不通........................54

8.2零线、地线不通...........................57

8.3关、敏彳悌要求…58

8.4开关、插座面板污染严重..................59

1主体结构工程

1.1钢筋闪光对焊未焊透

1.1.1产生原因

1焊接工艺方法应用不当,例如,对断面较大的钢

筋应采用预热闪光焊工艺,却采用了连续闪光焊工艺;

2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特别是烧化留量太小,变压

器级数过高以及烧化速度太快等,造成焊件端面加热不足、

不均匀,未能形成比较均匀的熔化金属层,导致顶锻过程生

硬,焊合面不完整.

1.1.2预防措施

1钢筋的对接焊接宜采用闪光对焊;其焊接工艺方法

按下列规定选择:

1)当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牌号较低,在本规程表

1.1.2的规定范围内,可采用连续闪光焊”;

2)当超过表中规定,且钢筋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

闪光焊”;

3)当超过表中规定,且钢筋端面不平整,应采用“闪

光一预热闪光焊”.

表1.1.2连续闪光焊钢筋上限直径

钢筋钢筋钢筋

酬焊机

钢筋钢筋“彳令钢筋

容量容量

(米牌号(米牌号(米牌号

(KVA)(KVA)(KVA)

米)米)

16020HPB23510020HPB2358016HPB235

(150)22HRB33518HRB335(75)14HRB335

20HRB40016HRB40012HRM00

20RRB40016RRB40012RRM00

2重视预热作用,掌握预热要领,扩大沿焊件纵向的

加热区域,减少温度梯度,预热时宜采用电阻预热法;

3采用正常的烧化过程,使焊件获得符合要求的温

度分布;

4避免采用过高的变压器级数施焊,以提高加热效

果.

1.1.3问题处理

将不合格的钢筋焊接接头切断后重新焊接.

1.2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偏心'咬边'夹渣

1.2.1产生原因

1钢筋端部不直,夹具上下不同心,钢筋在夹具中夹

持倾斜;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钢筋晃动和移位,导致接头

偏心;

2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上钢筋端头没有

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造

成咬边;

3通电时间短,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面即

进行顶压,熔渣无法排出;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焊剂熔化

后形成的熔渣粘度大,不易流动;预顶力太小;上钢筋在

熔化过程中有气体渗入熔池;钢筋锈蚀或表面不清洁导致夹

渣.

2

1.2.2预防措施

1焊接前将钢筋端部矫正;夹具应上下同心,焊接过

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钢筋下压时顶压力应适当;

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松开夹具,以免钢筋发生倾斜;

2钢筋端部熔化到一定程度后,将上钢筋迅速下送,

使钢筋端头在熔池中压入一定深度,保持上下钢筋有良好

的结合;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不同直径钢筋

焊接时,应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时通电时间可适

当延长;

3应根据钢筋直径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

在焊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萤石,增加熔渣的流动性;焊接

前将钢筋端部120米米范围内铁锈和油污清除干净.

1.2.3问题处理

将不合格的钢筋焊接接头切断后重新焊接.

1.3钢筋锥螺纹连接套丝缺陷

1.3.1产生原因

1操作工人未经培训或责任心不强;

2工人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3.2预防措施

1套丝时必须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不得用机油

润滑或不加润滑油进行套丝;

2套丝质量须用牙形规与卡规检查,牙形须与牙形规

相吻合,其小端直径须在卡规上标示的允许误差之内,锥

3

螺纹丝扣完整牙数应符合表1.3.2中的规定;

表L3.2锥螺纹丝扣最小完整牙数规定值

钢筋直径完整牙数不小钢筋直径完整牙数不小于

(米米)于(米米)(个)

(个)

16〜1853210

20〜2273611

25〜2884012

3应采用砂轮片切割机下料以保证断面与钢筋轴线

垂直,不宜用气割切断钢筋;必须用牙形规与卡规逐个检查

钢筋套丝质量,经检查合格后,应立即拧上塑料保护帽,另一

端按规定的力矩数,用扳手拧紧连接套.

1.3.3问题处理

1对操作工人进行培训I,持证上岗并加强其责任心教

育;

2对丝扣有损坏的,将其切除一部分或全部重新套

丝.

1.4钢筋移位'漏绑

1.4.1产生原因

1事先没有考虑施工条件,对钢筋安装顺序的策划

不到位或者顺序错误;

2没有向操作人员交底;

3钢筋安装人员未接受过培训.

1.4.2预防措施

钢筋安装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I;工程技术人员事先应

4

进行策划,确定钢筋的绑扎顺序,将钢筋编号并对操作人员

进行详细的交底.

1.4.3问题处理

将己经绑扎的钢筋拆除后按策划的顺序重新绑扎.

1.5钢筋保护层不准

1.5.1产生原因

1保护层垫块厚度不准或数量不够;

2钢筋制作或安装不准确,导致无法放置垫块;

3垫块放置不稳或浇筑混凝土时垫块发生移位.

1.5.2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钢筋加工尺寸,浇筑混凝土前检查垫块的放

置部位是否准确、牢靠,厚度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

题及时纠正.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米米)按表1.2.2.

表1.2.2混凝土保护层表

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杆

一1520

二a2025

二b2535

三a3040

三b4050

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数值增加5米米;

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

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米米.

5

1.5.3问题处理

构件成型后经过仪器探测发现保护层不准,应根据构件

的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护层厚度的实际偏

差采取补救措施,严重的则应推倒重做.

1.6楼板裂缝

混凝土楼板裂缝是指楼板在施工或使用中出现的开裂

现象,是工程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混凝土表层细小

裂缝经过及时修复后,对结构的危害不大,但贯穿裂缝则

会影响结构寿命和使用功能,即使进行了表层处理,裂缝

也会在荷载、温度等作用下反复出现,因此,避免出现贯穿

的楼板裂缝是预防的重点.裂缝因其产生的原因不同,类

型很多.如下表:

表1.6裂缝恃征与表象

主要裂缝

主要特征与表象

类型

施工不当引裂缝多出现在结构受力较大处,拆模较早处或加

起的裂缝载过早、过大处,埋管线处,裂缝常贯穿.

塑性收缩出现在新浇结构表面,形状短,互不连贯,缝浅而

裂缝细,多在初凝后,气温高、干燥环境时出现.

主要沿钢筋、预埋件周围出现,深度、宽度不一,

沉降收缩

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凝结后即停止,往

裂缝

往在拆模后发现.

干缩裂缝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表面,宽度细小、纵横交

错,无规律,分布不均,梁板结构多沿短向分布.

续表

6

1因混凝土凝结过程中释放大量水化热,使混凝

土结构内外温差大,而出现的裂缝.主要出现在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

2因受自然环境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如:①靠

近热源工作的混凝土结构②因结构体形较长,受

温度裂缝

自然环境温度变化使结构发生胀缩,此时,梁柱

杆件结构消化了部分变形,但在房屋的端部或

结构转角处存在较大累计变形,迫使处于结构

“薄弱处”的楼板裂开,有时也出现在梁柱接头

处.

结构沉降多出现在基础不均匀沉降、建筑高低跨交接处及

裂缝后浇带处,裂缝常贯穿.

1.6.1产生原因

表1.6.1裂缝产生原因表

裂缝类型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

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

而此时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

塑性收缩力;

裂缝2使用了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

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水灰比过大;

3混凝土流动度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

大.

1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

气,表面呈现泌水,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受到

钢筋、预埋件、模板、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

沉降收缩

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约束,或混凝土内部相互

裂缝

沉降量过大;

2混凝土保护层不足,混凝土沉降受到钢筋的阻

碍.

干缩裂缝1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覆盖养护,受到风吹日

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

7

续表

1混凝土结构构件(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后,在硬化时水泥释放大量的水化热,表面和内

部温差大,当表面非均匀降温时,受到内部混凝

温度裂缝土的约束,产生很大的拉应力;

2混凝土内部温度高,降温收缩时受到外部的

约束,内部产生很大的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

缝.

1局部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

结构沉降2结构各部分荷载悬殊,造成应力集中,产生裂缝;

裂缝3模板刚度不足,支撑不牢,支撑间距过大或支

座沉降,拆模过早,导致结构开裂.

1.6.2预防措施

1管理措施

1)做好混凝土工程施工前的各项技术准备;

2)注意对施工操作过程的监控,组织好混凝土模板、

钢筋、预埋件(管线)、混凝土浇捣、收光、成形及养护的检

查、验收,并做好相关记录,严禁过早拆模、过早加载和集中

堆载;

3)配备适合的人员、机具、设备和检测仪器,楼板浇

捣混凝土板时应采用平板或梁式振动器;

4)浇捣混凝土时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2工艺措施

1)模板及其支撑

(1)一般规定

模板及其支撑应根据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施工设备

8

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工

程进行验收;模板及其支撑的搭拆应按施工方案进行.

(2)安装要求

模板拼缝应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

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

清理干净,模板应提前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3)支撑要求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楼面模板及支撑时,下层楼板应

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否则应加设支撑;上下层支撑的立

杆要对齐,并铺设垫板;后浇带悬臂结构处支撑需加强.

2)钢筋位置与保护层

楼板钢筋安装前要向操作人员进行专门交底,避免钢筋

网主、副筋位置放反;浇筑混凝土时,采用专用的马凳和铁

脚手板,加强板面负筋保护;板底可采用厚度不同的花岗

岩垫块控制钢筋保护层.

3混凝土要求

1)严格控制配合比,按试验数据拌制混凝土,楼板混凝

土坍落度一般为30〜50米米;当需要配置大坍落度混

凝土时,应掺外加剂并严格掺用量;采用泵送混凝土(包括商

品混凝土)时,坍落度宜控制在90米米〜160米米范围内,

夏天取110米米〜160米米,冬季取90米米〜H0米米;

2)混凝土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在梁、板、墙、柱结

构中,浇筑厚度不得超过200米米;

9

3)混凝土下料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米,大

于2米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

4)加强二次振捣.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有很多优点,不

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节约水

泥的用量,而且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防渗性,

消除混凝土由于沉陷产生的裂缝;

5)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和成品保护.

4后浇带的处置

与后浇带相关的混凝土裂缝主要有两类,一是楼板在

后浇带未浇捣或后浇带强度不够时,板底的支撑不牢或被

拆除,梁板处于悬臂状态,造成板面出现负弯矩裂缝;二是后

浇带本身出现的裂缝.对前者的预防关键是支撑必须牢固,

并控制好支撑拆除时间.对后浇带本身出现的裂缝,则应做

好以下工作:

1)浇筑前,对锈蚀的钢筋必须进行除绣处理,除绣时

使用钢丝刷、砂纸将铁锈打磨掉.同时调整好钢筋并补齐保护

层垫块,保证钢筋间距及位置正确;

2)将模板内浮浆、铁锈清理干净,特别是接缝处要凿毛

并清理干净,防止出现隔离层.在施工缝一侧塞好海绵条防止

漏浆,必要时对原有后浇带模板支撑进行加固处理,确保接

槎的平整度;

3)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理干净并

凿毛,弹线后用切割机将施工缝切进10米米深并剃凿平整,

10

提前将原结构混凝土浇水湿润,再铺30〜50米米厚与所浇

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4)施工缝处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但也不可过振,振捣

时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距老混凝土边80~100米米.用

大杠刮平时使施工缝处新浇混凝土面高于老混凝土2米米

以便在搓毛后能保证两侧混凝土没有高差.

5)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连续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米米2

前,不得在混凝土面踩踏、安装模板及支架及堆载.

5拆模要求

表1.6.2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

构件类型构件跨度(米)

级值的百分率(船

W2250

板>2,W8>75

>82100

W8275

梁、拱、壳

282100

悬臂结构2100

1.6.3问题处理

1表面涂抹砂浆法

适用于稳定的表面及深进裂缝的处理.处理时将裂缝

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或沿裂缝凿成深15米米〜20米

米、宽100米米〜150米米的凹槽,扫净并洒水湿润,先刷

水泥净浆一遍,然后用1:1水泥砂浆涂抹.有渗漏水时,应用

II

水泥净浆(厚2米米)和1:2水泥砂浆(厚4米米〜5米米)

交替抹压4~5层,3〜4h后,进行覆盖洒水养护.

2表面涂抹环氧胶法

适用于稳定的、干燥的表面及深进裂缝的处理.涂抹

环氧胶前,将裂缝附近表面清洁、洗净并干燥.如表面潮湿,

应用喷灯烘烤干燥,以保证胶与基层粘结良好.较宽裂缝先

用刮刀填塞环氧胶,再用硬毛刷或刮板蘸胶均匀涂刮在裂缝

表面,宽80米米〜100米米,涂刷二遍.

3内部修补法

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无影响或有防水要求的裂缝修补.

用医用注射器压入低稠度、不掺加粉料的环氧树脂胶粘剂,

注射应在裂缝干燥或烘烤使缝内无湿气的条件下进行,注

射顺序为从裂缝较低一端开始,针头尽量插入缝内,缓慢注

入,使环氧胶粘剂在缝内向另一端流动填充,便于缝内空气

排出,注射完毕后在缝表面涂刷环氧胶二遍.

1.7结构尺寸偏差

结构超差不仅会给后续的建筑施工带来不便和浪费,

严重时可能影响使用功能和改变结构的受力状态,影响结

构安全.因此,结构尺寸准确是建筑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结构尺寸偏差包括:结构整体位移、不平、不正、构件超厚、

超簿、倾斜、变形、层高偏差等.

1.7.1产生原因

1测量定位不准,包括原始基准点被破坏、投测方式

12

不当、仪器误差大等原因;

2未落实测量基准点、导线检查和复核制度;

3对施工图要求不熟悉、技术交底不清;

4模板支撑不牢,加固不好,导致构件跑模、位移、倾

斜和变形;

5放坡、起拱计算错误或模板搭设不当;

6检查、验收不规范、不到位.

1.7.2预防措施

1熟悉施工图、搞清结构与建筑的关系,结构施工时

应注意扣除建筑层(当设计不明确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

解决);

2注重测量控制,使用校验合格的仪器,投测方法应

有利于减少累积误差,注意测量、放坡、模板起拱的复核,

保护好测量标志、标线等;

3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

不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

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

且不少于3面.

预埋件和预留洞口的允许偏差、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

许偏差及检验方法、混凝土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

法详见表L4.2-1-3.

13

表L7.2-1预埋件和预留洞口的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米米)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

预埋管、预留中心线位置3

中心线位置2

插筋

外露长度+10,0

中心线位置2

预埋螺栓

外露长度+10,0

中心线位置10

预留洞

尺寸+10,0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表1.7.2-2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允许偏差(米米)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

水准仪或拉线、钢

底模上表面标高±5

尺检查

基础±10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柱、墙、梁+4,-5钢尺检查

不大于5经纬仪或吊线、钢

6

米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经纬仪或吊线、钢

大于5米8

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

2米靠尺和塞尺检

表面平整度5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14

表1.7.2-3混凝土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米

项目检查方法

米)

基础15

独立基础10

轴线位置钢尺检查

墙、柱、梁8

剪力墙5

W5

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层身

垂直度>5

10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全高(H)H/1000且W30经纬仪、钢尺检查

层高±10

标高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全高±30

截面尺寸+8,—5钢尺检查

井筒长、宽对定

+25,0钢尺检查

位中心线

电梯井

井筒全高(H)垂

H/1000且W30经纬仪、钢尺检查

直度

表面平整度82米靠尺额塞尺检查

预埋设预埋件10

施中心预埋螺栓5钢尺检查

线位置预埋管5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5钢尺检查

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1.7.3问题处理

1结构尺寸超出规范允许误差范围,分为轻微超差和

15

严重超差,处理时应区别对待;

2对轻微的结构尺寸超差,可采取局部凿除、修补,

调整建筑层厚度或通过建筑装修进行修正;

3当出现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或建筑物观感效果的结

构尺寸超差时,可采取拆除重做,凿除、修补、加固等方法处

理;对于影响结构安全的,如楼板超簿、柱梁严重偏位,必须

会同建设方与设计单位,经结构验算后提出处理方案,按批

准的方案进行处理,不得自行处理.

1.8蜂窝、麻面、孔洞

1.8.1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失控,粗骨料过大;

2混凝土离析;

3振捣不到位;

4模板未清理干净、未涂刷脱模剂、模板漏浆;

5拆模过早.

1.8.2预防措施

针对混凝土配合比失控,粗骨料过大、混凝土离析、振

捣不到位、模板未清理干净、未涂刷脱模剂、模板漏浆、拆

模过早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8.3问题处理

混凝土出现烂根、露筋、狗洞,是相对较大的问题,

严重时应返工重做,要重点预防.对混凝土表层的蜂窝、麻

面,也不能轻视,要进行检查、分析,看混凝土内部是否有空

16

洞和不密实现象,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1水泥砂浆抹面法

如果蜂窝、麻面不深,基层处理后,可用水泥素浆打

底,1:2.5水泥砂浆找平,抹压密实;如果蜂窝、孔洞面积大而

稍深,基层处理后,用水泥素灰和1:2.5水泥砂浆交替抹至与

表面相平;

2水泥砂浆捻实法

对于面积不大而较深的蜂窝、孔洞,基层处理后,可

先抹一层水泥素浆,然后用1:2干硬性水泥砂浆(手握成团,

落地就散的砂浆)边填边用木棍和锤子捣捻严实,至稍低于

表面时,再抹水泥素浆和用1:2.5水泥砂浆找平;

3混凝土捣实法

当蜂窝、孔洞较深时,基层处理后,周围先刷一层水泥素

浆,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补偿收缩混

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养护后,将表面清洗干净,刷一层水泥

素浆后再抹一层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4水泥压浆法

对于较严重的蜂窝、孔洞,由于清理剔凿会加大其尺

寸,使结构受力遭到削弱,宜采用水泥压浆法补强压浆孔的位

置、数量及深度,应根据蜂窝、孔洞的实际情况和浆液扩散范

围而定,压浆孔一般不少于两个,即一个排水(气)孔,一个压

浆孔.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一般为0.7〜1.1,必要时可在水

泥浆液中掺入一定量的水玻璃,水玻璃溶液波美度为

17

30〜40,掺量为水泥重量的1%〜3%.如果露筋,则先用钢

丝刷除锈,再用环氧砂浆封闭;

5蜂窝、麻面和孔洞的剔凿部位,应先浇水湿润后再

进行处理.处理后应及时用湿草袋(麻片)覆盖,水泥砂浆凝

固后,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

2围护结构工程

2.1墙体裂缝

墙体裂缝主要有荷载引起的裂缝和结构变形引起的

裂缝两类.

2.1.1产生原因

1设计原因

1)地基不均匀沉降、未按要求设置变形缝;

2)抵抗温度变化的构造措施不到位;

3)结构局部承载能力不够.

2施工原因

1)组砌方法不对,砂浆强度不够,砂浆不饱满;

2)砌块强度不够;

3)干砖上墙;

4)未按要求设置拉接筋;

5)加气混凝土砌块龄期未到;

6)未实行分步砌筑或技术间歇时间不够;

7)填充墙梁底顶砖未顶紧;

18

8)在墙体不同材料的交接处,抹灰层内未采用钢丝网

或耐碱玻璃网布和聚合物砂浆进行加强处理.

2.1.2预防措施

1外墙不宜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2严格控制砂浆饱满度、外墙应沟缝;

3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砂;

4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凝土小

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上墙时含水率宜为

5%〜8%;

5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或、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

间隔15d以后,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一级

强度的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6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30d;

7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砌体模数要求,不得

折弯压入砖缝;

8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专用

砌筑砂浆砌筑;

9采用粉煤灰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填

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15米米X15米米木条留缝,在加

贴网片前浇水湿润,用1:3水泥砂浆嵌实.

2.1.3问题处理

1墙体裂缝处理前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因结构承载

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必须先进行承载力验算,加固方案

19

应由设计单位提出;

2对一般裂缝应在结构相对稳定后进行处理,避免裂

缝的反复出现,将裂缝处凿出深20米米的槽,再用1:2

水泥砂浆封严处理.

2.2外墙渗漏

2.2.1产生原因

1设计原因:外墙保温设计不合理;外墙涂料未选用

吸附力强、耐候性好、耐洗刷的弹性涂料.

2使用原因

1)用户在墙面安装空调、雨蓬时,固定螺栓未密封;

2)上层地面漏水通过预埋线管渗漏到下层墙面.

3施工原因

1)砖墙灰缝不饱满;

2)墙面出现空鼓、裂缝或施工孔洞未封严实;

3)墙面抹灰或外装饰面层开裂;

4)窗洞口密封不严;

5)穿墙预埋管密封不严或倒坡;

6)剪力墙模板拉杆套管管口封堵不严;

7)外墙雨蓬泛水设置不当;

8)水落管固定支座密封不严等.

2.2.2预防措施

1保证砌筑质量,砂浆的饱满度、外墙沟缝、墙体

孔洞密封是预防墙体渗漏的关键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应严

20

格控制和把关;

2避免不适当的外墙保温设计.保温层一般为轻质

材料,而保温层外的砂浆与饰面层强度较高,容易形成“空

壳”,导致空鼓开裂,造成渗漏和外墙饰面脱落.

3无论外墙采用何种装饰方式,外墙都应先抹一层1:

2水泥砂浆层,以防止外墙渗漏;

4外墙雨篷、高低跨相交处应做好泛水,泛水做法符

合设计要求;

5对剪力墙模板拉杆套进行凿除,深度不小于30米

米,采用1:2水泥砂浆(掺微膨胀剂)封严;

6防止南篷倒坡并做好泛水,水落管、空调支架、防盗

窗的固定螺栓孔应密封,避免管道穿墙孔倒坡并进行封堵;

7外墙面砖应避免采用“密缝”粘贴,防止印勾缝不

实而出现渗漏;

8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

于2.5的中粗砂,抹灰时不得使用过期水泥;

9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Id浇水湿润;

10外墙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

2.2.3问题处理

1不得采用外涂防水材料进行简单处理,或采用不同

颜色的外墙砖修复而影响外墙观感;

2先将裂缝周边外墙瓷砖缝切开,沿裂缝凿槽至墙面,

宽度为100米米至200米米,用1:2水泥砂浆分两次抹平,

21

干燥后用同规格型号、同颜色的瓷板修复,勾缝砂浆与原配

比应一致;

3因泛水、倒坡、孔洞封堵不严而造成的渗漏,可将

泛水、倒坡重做或调整,用耐候硅胶或优质胶泥将孔洞封堵

严实,颜色应与墙面一致.

3防水工程

3.1平屋面渗漏

3.1.1产生原因

1防水层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或防水层被破坏;

2结构层有裂缝,没有自防水能力;

3泛水、天沟、排水口、排气管等屋面设施的防水

细部施工不到位;

4屋面刚性层未设置伸缩缝,将立面防水层挤坏.

3.1.2预防措施

原则:重视结构防水,选好防水材料,控制细部工艺,做

好相关试验,保护施工成果.

1对有结构自防水要求的屋面,应确保其具有自防

水能力,混凝土不得出现裂缝、松散等问题;

2处理好防水层与保温隔热层的关系,采用先防水

再保温的倒置工艺,在防水层做好后做蓄水或淋水试验;

3找坡时,策划好坡度、泛水、天沟、排水口、排气

管等屋面设施的细部做法,防水层施工前先将基层处理好,

22

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防水施工;

4防水层施工应按照“先细部、后大面”和“先低

后高”的顺序进行施工.防水卷材的铺贴应确保粘贴牢固,

特别是四周搭接处.铺贴时基层必须干燥并选择好天气,冷

底子油涂刷应均匀并保证其渗透到基层内;

5刚性层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的混

凝土并摊平,放置钢筋网片后再铺三分之一厚度的混凝土,

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

6刚性层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

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清理干净并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

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粉刷,干燥后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

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贴不小于200米米宽的

卷材保护层.

3.1.3问题处理

1当发现涂膜防水层有渗漏时,应先有查明原因,并

根据渗漏程度和范围,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

2制订修补方案时,应考虑屋面结构的安全性和屋

面的分水与排水走向,修补后不应造成屋面积水;

3屋面结构出现裂缝时,应先对裂缝进行处理,待结

构稳定后,再治理防水层;

4治理屋面渗漏时,宜采取多道设防、多种防水材料

复合使用的技术方案;对于新旧搭接缝部位,还应采取密

封处理和增设保护层.修复范围应比原有渗漏面(点)的周

23

边扩大150米米,修复用的防水材料及防水层的厚度,

应与原设计相当,并加铺胎体增强材料,适当增加涂刷次数.

在新旧防水层的交接处,须用密封材料封严;

5修补部位的基层和新旧搭接缝部位,均应做到干

净、干燥和平整,个别部位达不到干燥要求时,可用喷灯进行

烘烤.

屋面泛水、水落管口的防水、女儿墙排水口、伸出屋

面管道的防水可参照以下做法:

压项

装饰面层(设计无要求可不做)

r细石钢筋混凝土干性防水层

(设计无要求可不做)

防水处理L保温隔热层(设计无要求可不做)

卷材防水层

冷底子油

做弧形转角细石混凝土找坡层

屋面板

屋面泛水

不240上“6。

1Aff

防水涂料「r=i

20厚水泥砂浆一4

1株缝材料(20«石湖凝土

-J。油膏眼缝

/-r

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

(防水丫在保温房b)(防水层在保温乂上)

3.2坡屋面渗漏,瓦屋面渗漏、瓦屋面脱落

3.2.1产生原因

1保温层含水量过大造成防水层起鼓、开裂而渗漏;

2屋面坡度较大,而节点细部采用的防水卷材太

小、搭接面多,无法保证粘贴质量;

25

3屋面瓦的材质不佳,存在砂眼、裂缝、孔洞现象,

或瓦片在日晒雨淋下产生微细裂纹,使瓦片本身的防水能

力下降甚至丧失.止匕外,屋面瓦块体铺设时接缝太多,施工中

没有保证瓦屋面的整体性,导致渗漏;

4屋面瓦上下搭接尺寸不足,造成雨水渗入基层;贴瓦

砂浆未挤满瓦缝,砂浆和板面基层结合不密实,使瓦片出现

空鼓、松动现象,导致瓦屋面脱落.

3.2.2预防措施

1结构层混凝土中掺加防水剂,可大大提高结构层

自身防水功能;

2选用抗渗性好、粘结力强、延伸率大的防水材料•;

3选择材质好、尺寸规整的屋面瓦;

4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时,坡度小于30°的屋面,可

采用单面支模,当坡度大于30°时,应采用双面支模;

5坡屋面浇筑混凝土时,以屋檐为起点,每次1500米

米(单面支模)或1000米米(双面支模)宽自下而上逐层浇筑,

并设500米米宽的挡板以免浇筑时骨料滑落,浇筑施工段

以屋脊为界,两边同时向中间浇筑;

6绑扎屋面瓦前,应先做一层内敷钢筋网的细石混凝

土保护层,屋面瓦应采用坐浆挤压法贴实,要求砂浆挤满瓦

缝,以防瓦片空鼓.

3.2.3问题处理

26

将出现屋面渗漏、瓦屋面脱落的部位剔凿,清理干净并

干燥后用同样的材料分层施工,在防水层的接缝处做加强

处理.

沥青瓦的施工可参照以下做法:

沿星边切齐

I

钉钉子的方法

沥青瓦的施工方法

3.3地下室渗漏

3.3.1产生原因

1结构自防水性能不好;

1)结构混凝土出现裂缝、蜂窝、狗洞;

2)施工缝未设止水带、模板对拉螺栓穿墙套管未设止

水环;

3)后浇带未处理好,止水带施工质量不好.

27

2防水层施工质量不好或防水层被破坏.

3.3.2预防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的

成型质量;

2选择适合的止水带,对施工缝、后浇带、伸缩缝等

部位精心施工;

3立面防水层的保护层应与防水层隔开;

4穿过地下室结构的管道应设置防水套管.地下室立

面防水层要伸入套管内与防水套闭合,套管内要设止水环,

套管的间隙填好防水材料,填料内外用密封膏封闭.

3.3.3问题处理

1通过剔凿找到漏水点、漏水线,有针对性地进行堵

漏;

2采取刚柔结合、膨胀增强结合,外刚内柔的方法对

漏水点、漏水线堵漏;

3采取四道堵漏防线方法,即由里向外依次为柔、刚、

柔、刚防线;

4预埋件周围漏水,在剔凿混凝土一定深度后,采用

注浆法进行堵漏;

5对线管内部渗漏水,堵漏时必须塞实.

28

4门窗工程

4.1窗洞口渗漏

4.1.1产生原因

1管理原因:多家单位施工,未有效协调工序;

2设计原因:空心砖外墙在窗台处未设钢筋混凝土窗

台板;

3施工原因:工序不对或工艺方法不正确,安装调整用

的木契未取出或窗下框未设排水孔.

4.1.2预防措施

1避免将墙体砌筑、外装修、窗户制安分包给多个单

位施工.当为多家单位时,应明确各方责任范围,在施工前进

行联合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协调;

2窗洞口砌筑尺寸应与窗框安装位置、尺寸、外墙装

饰做法相协调;

3窗台处应以实心砖砌筑,并不少于三层,或设厚度

不小于60厚的混凝土窗台板并向外放坡;

4铝合金或塑钢窗的制作应在窗洞口抹1:2或1:2.5

水泥砂浆粉刷层后,根据窗洞口尺寸进行,洞口尺寸偏差过

大时应返工.窗洞口尺寸与窗框外边尺寸间按留8米米缝

来控制(当外窗套为贴面砖时为15米米),以保证发泡密封

胶封堵均匀、严实;

5窗台装修面层不得出现倒坡或窗下框被埋入窗台,

应在窗下框与窗台面留15至20米米高做成弧形“泛水”;

29

6用于窗框安装调整的木契在窗洞周边缝隙封堵前

应及时取出,窗下框排水孔位置应准确;

7外墙装饰后,窗框与窗洞间的缝隙需用耐候硅胶进

行勾缝处理.

4.1.3问题处理

窗洞口渗漏问题应根据产生渗漏的原因采用不同的

处理方法:

1窗框周边密封不到位或有空洞、裂缝时,应在窗框外

侧进行修补,使其密封,空洞应首先采用发泡胶填充,裂缝可

采用质量较好的耐候硅胶或专用防水涂料涂抹密封,涂抹

应均匀整洁、美观;

2若发现外墙贴面勾缝不到位(如窗套阳角的面砖拼

缝)应采用加胶水泥补缝,窗洞上口的滴水损坏的,应修

复;

3窗洞口外墙上当安装有雨篷,空调支架,则应检查其

设置膨胀螺栓时否造成外墙饰面外裂或螺栓处来做防水密

封,若是,应采用防水胶密封;

4对窗台倒坡积水、开裂,则应将装饰层凿除重做,养

护并干燥后,窗框与窗台接缝处应用耐候硅胶密封.

窗洞口与窗框的关系可参照以下节点图:

4.2门窗安装

4.2门窗安装

门窗安装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开启不灵活、不合缝、

表层污染、中空玻璃内结露等.

4.2.1产生原因

1加工精度控制不好,窗框与窗扇加工尺寸不相配;

2安装时未调整好或调整后被撞动变形;

3中空玻璃密封不好;

4对成果未很好地保护.

4.2.2预防措施

1管理措施

门窗制作、安装时应明确相关技术要求及制作、安装、

成品保护等责任范围、验收标准与程序,施工中严格按技术

31

交底操作,加强过程检查和工序间协调;重视运输、半成品堆

放及安装后的成品保护.

2工艺措施

1)门窗半成品运输、堆放时不得裸露.安装门窗时应先

撕掉框外沿与墙体接触处的保护膜,以使门框与墙体更好

连接或窗框外沿发泡胶能封堵严密,其他部位的保护膜则

保留至整体交工前撕掉,以起到保护作用;

2)窗框与洞口墙体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弹性材料要

填塞严实,但不宜过紧;

3)门窗与墙体间的缝隙外侧应用嵌缝膏密封;

4)门窗宜在室内外抹灰后再安装和抹口,待抹口的水

泥砂浆强度达到70%后,方可将面膜撕掉,以免受到污染;

5)中空玻璃可通过控制封胶宽度达到所需的密封和

强度性能要求,并使中空玻璃内气体层长期保持干燥以避

免结露或结霜,国家标准要求当试验温度达到W-40℃时,

中空玻璃内部不能有结露或结霜.

4.2.3问题处理

1按照门窗扇开关不灵的情况,适当调整合页槽的

深浅或合页进出位置;

2选用质量优良,与窗扇配套的滑轮;

3更换已经结露的中空玻璃.

32

5楼地面工程

5.1楼地面空鼓'开裂

5.1.1产生原因

1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浮灰、浆膜或其他污

物,特别是室内粉刷的灰砂浆粘污在楼板上,不易清理干净,

影响基层与面层的结合,形成空鼓、开裂;

2面层施工时,垫层或基层表面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

够,过于干燥,铺设砂浆后,由于垫层吸收水分,致使砂浆失

水过快而导致强度不够、面层与垫层粘结不牢;垫层或基层

未清扫干净,对面层砂浆起了隔离作用,形成空鼓、开裂;

3垫层或基层表面有积水,在铺设面层后,积水部分

水灰比突然增大,影响面层与垫层之间的粘结,使面层空

鼓、开裂;

4在涂刷水泥浆结合层时操作不当,如刷浆过早,铺

设面层时,所刷的水泥浆已风干硬化,不但没有粘结力,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