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A.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C.基因突变是不能遗传的,染色体变异是可以遗传的D.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而染色体变异可见〖答案〗D〖祥解〗(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多,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二)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两种。【详析】A、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都是不定向的,A错误;B、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都是可遗传变异,B错误;C、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以遗传,C错误;D、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正确。2.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答案〗A〖祥解〗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析】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但所含的糖主要为淀粉,属于非还原性糖,所以不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与苏丹Ⅲ染液反应呈橘黄色,B正确;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C正确;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正确。故选A。3.DNA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A.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C.DNA具有碱基互补配对的特点 D.DNA的碱基对有很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答案〗D〖祥解〗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种)。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详析】A、DNA分子都由四种碱基组成,这不是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A错误;B、双链DNA分子都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体现了DNA分子的稳定性,不是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B错误;C、双链DNA分子都具有碱基互补配对的特点,这不是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C错误;D、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D正确。故选D4.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得的F1同时表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称为完全显性B.所得的F1表现为中间类型的现象,称为不完全显性C.所得的F1与隐性亲本的性状完全一致,称为完全显性D.显、隐性关系是绝对的,环境的改变不会影响性状的表现〖答案〗B〖祥解〗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叫并显性。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即外显率为100%。【详析】A、根据题意可知,两个亲本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所得的F1同时表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称为共显性,A错误;B、所得的F1表现为中间类型的现象,称为不完全显性,B正确;C、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性状完全一致,称为完全显性,C错误;D、显、隐性关系是相对的,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性状的表现,因为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D错误。故选B。5.玉米性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控制,雌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_T_的植株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基因型bbT_的植株上只开雄花,表现型为雄株;基因型B_tt和bbtt的植株只开雌花,表现型为雌株。有两个亲本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雌雄同株:雌株:雄株=3:4: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两亲本的基因型为BbTt和BbttC.子代中的雌雄同株个体中纯合子占1/3D.子代中的雌株个体有3种基因型〖答案〗C〖祥解〗根据题干信息,玉米性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控制,故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B_T_的植株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基因型bbT_的植株上只开雄花,表现型为雄株;基因型B_tt和bbtt的植株只开雌花,表现型为雌株。【详析】A、玉米性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控制,所以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雌雄同株∶雌株∶雄株=3∶4∶1,后代比例相加等于8,所以亲本基因型为BbTt和Bbtt,B正确;C、亲本基因型为BbTt和Bbtt,产生的子代雌雄同株B-Tt,没有纯合子,C错误;D、亲本基因型为BbTt和Bbtt,产生的后代雌株基因型为BBtt、Bbtt、bbtt,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都在核糖体中合成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既能在细胞内起作用也能在细胞外起作用D.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答案〗C【详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不能合成RNA,A错误;酶是生物催化剂,反应前后数量不变,B错误;酶在细胞内外都可以起到催化作用,C错误;酶只能通过降低活化能的方式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错误。7.在生物体内,控制tRNA合成的基因经过转录生成tRNA前体,tRNA前体经过核糖核酸酶P的剪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tRNA。据此分析,核糖核酸酶P()A.能够催化tRNA基因的转录 B.通过破坏氢键剪切前体RNAC.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 D.可对双链DNA分子进行剪切和加工〖答案〗C〖祥解〗转录:(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3)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酶:RNA聚合酶;能量:ATP。(4)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详析】A、核糖核酸酶P能对tRNA前体进行剪切加工,不能催化转录过程,催化转录过程中的酶是RNA聚合,A错误;B、核糖核酸酶P能对tRNA前体进行剪切加工,其破坏的是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B错误;C、t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形成,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形成,因此对tRNA前体进行加工的核糖核酸酶P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C正确;D、酶具有专一性,核糖核酸酶能对RNA进行剪切和加工,D错误。故选C。8.一对夫妇均为褐眼,生了一个蓝眼女孩,则这对夫妇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含有两个蓝眼基因的是()A.精原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C.第一极体 D.卵细胞〖答案〗B〖祥解〗分析试题:一对夫妇均为褐眼,生了一个蓝眼女孩,说明蓝眼为隐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详析】A、精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只含一个蓝眼基因,A错误;B、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因此含有2个蓝眼基因,B正确;C、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因此不一定含有两个蓝眼基因,C错误;D、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或a,因此一定不会含有两个蓝眼基因,D错误。故选B。9.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从事农业生产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其中蕴含着很多生物学原理。下列关于农谚的分析正确的是()A.“锄头出肥”指的是松土有利于植物生长。土壤板结后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B.“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讲的是套种的好处。农业生产上的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均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来提高农作物产量C.“谷甜必须岁易”是关于轮作的俗语,轮作会导致专一性侵害某作物的害虫和病菌大量繁殖D.“无水肥无力”,施肥的同时往往适当浇水是因为矿质元素溶解在水中容易被植物吸收〖答案〗D〖祥解〗1、土壤板结后,空气不足,会影响根系生长,需要及时松土透气2、间作: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合理的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内水分和养分,两种植物高矮结合,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阳光。【详析】A、土壤板结后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对无机盐的吸收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A错误;B、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而非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来增产的方式有适当增强光照、提高CO2浓度等,B错误;C、轮作可避免专一性侵害某作物的害虫和病菌大量繁殖,C错误;D、矿质元素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被植物吸收的,所以施肥的同时往往适当浇水是因为矿质元素溶解在水中容易被植物吸收,D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B.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母细胞中的DNA平均分配给子细胞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答案〗A〖祥解〗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均含有该生物全部的染色体,因此此时细胞每一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B、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C、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质DNA的分配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而细胞核中的DNA是均等的分配,C错误;D、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消失(后期),D错误。故选A。11.当你连续嗑带盐的瓜子,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干涩的感觉。其原因是()A.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失水B.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失水C.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吸水D.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吸水〖答案〗B〖祥解〗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当动物细胞质的浓度大于环境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则失水。【详析】连续嗑带盐的瓜子,口腔中溶液的浓度大于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因此会有干涩的感觉.故选B。12.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加倍B.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最佳时期C.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与中心体有关D.后期细胞中DNA和染色体数量相等〖答案〗B〖祥解〗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A错误;B、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最佳时期,B正确;C、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与纺锤体有关,C错误;D、后期细胞中DNA数量相等,染色体数量加倍,D错误。故选B。13.对DNA分子的碱基进行数量分析,可以通过检测其中某种碱基的数目及其比例来推断其他碱基数目及其比例。假如检测某DNA分子得知碱基A的数目为x,其所占比例为y,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碱基总数量为x/yB.碱基C的数目为C.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为x/(1-y)D.碱基G的比例为(1-y)/2〖答案〗A〖祥解〗检测得知一个DNA分子中碱基A的数目为x,其占碱基总数量比例为y,则与该碱基互补配对的碱基T数目也为x,占碱基数量比例为y,另外两种碱基(G、C)的数目均(x/y−2x)÷2。据此答题。【详析】根据题意知,A=x,则T=x,他们所占比例均为y,则碱基总数量为,,则;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为1;碱基G的比例为。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将来与一个父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一个正常的孩子,问这个孩子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A.5/8 B.11/18 C.3/5 D.4/9〖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女孩,则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女儿患病,其父亲必定患病,而题干中女儿患病而父母正常,所以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析】由题意可知:其父母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假设该病的基因用A和a来表示,该正常男孩的基因型为1/3AA和2/3Aa,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2/3,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3;和一父亲患病的正常女子婚配,该正常女子的基因型为Aa,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2,a配子的概率为1/2,因此,他们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该孩子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1/2+1/3×1/2)÷(1-1/3×1/2)=3/5,故选C。15.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理过程甲乙丙……丁染色体组数2→1→2→11→22→4→2?相关描述性激素作用细胞膜功能体现遗传信息不变功能趋向专门化A.甲和丙过程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mRNA不同决定细胞功能不同C.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异常有关D.丙过程的子细胞核中最多有46个DNA分子来自卵原细胞〖答案〗B〖祥解〗分析表格:经过甲过程染色体组数减半,且该过程需要性激素的作用,说明甲是减数分裂过程;经过乙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加倍,说明乙表示受精作用;经过丙过程染色体组数不变,且该过程不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说明丙是有丝分裂过程;经过丁过程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说明丁是细胞分化过程。【详析】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统称。依题意并分析表中信息可知:甲和丙过程分别表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均可发生突变,但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B、乙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即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mRNA不同,进而决定了细胞功能不同,B正确;C、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是由于YY精子的产生,因此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无关,而是与甲过程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C错误;D、丙过程的子细胞核中最多有23个DNA分子来自于卵原细胞,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16.如图是几种生物或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3)图中甲、乙在结构上不同于丁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4)甲、乙、丁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结构上均有核糖体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1)丙(2)乙(3)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无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4)①.细胞膜②.细胞质〖祥解〗据图分析可知,甲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乙是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丙是病毒,只含有DNA和蛋白质外壳,丁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小问1详析】病毒无细胞结构,结构比较简单,只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据分析可知,丙只含DNA和蛋白质,最有可能是病毒。【小问2详析】图中乙是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小问3详析】据分析可知,甲和乙都是原核生物,丁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结构上最显著的特点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丁有细胞核,甲和乙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小问4详析】甲、乙、丁细胞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它们在结构上都有核糖体、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17.下图是大白鼠细胞内某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图下的方框内应填___________(填“→”或“←”)来表示该过程进行的方向。(2)图中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合成图中物质甲时需要的转运工具是__________,该转运工具上一端用来与丁进行碱基配对的三个碱基叫__________。〖答案〗①.转录②.←③.RNA聚合酶④.tRNA⑤.反密码子〖祥解〗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转录过程,其中甲为RNA聚合酶、乙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丙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丁是转录形成的RNA链。【详析】(1)据图可知,图示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故表示的是转录;根据甲(RNA聚合酶)的位置可知转录的方向为从右向左(←)。(2)图中甲能催化转录过程,应该为RNA聚合酶;物质甲为RNA聚合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是氨基酸,转运氨基酸的工具为tRNA;tRNA上一端用来与丁(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配对的三个碱基为反密码子。18.舞蹈症由等位基因H、h控制,苯丙酮尿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下面是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1)H、h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性遗传病,II5和II6结婚后,生下舞蹈症男性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2)III2的基因型为_______;III1为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_;III3同时患两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3)研究发现,苯丙酮尿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下面是基因突变前转录mRNA的模板琏的部分序列(含唯一的起始密码序列信息)。(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①请写出该基因片段转录出来的mRNA序列中的第三个密码子:_______。突变前该基因片段表达的肽链共有_______个肽键。②模板链的“↓”所指处的碱基“A”变成“G”后,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发生,推测导致苯丙酮尿症发生的原因是蛋白质的合成______。〖答案〗①.常②.显③.1/4④.hhRr或hhRR⑤.2/3⑥.3/16⑦.ACU⑧.6⑨.不能启动〖祥解〗分析题图:Ⅱ3和Ⅱ4都患舞蹈症,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说明舞蹈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Ⅱ3和Ⅱ4都不患苯丙酮尿症,但他们有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说明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析】根据Ⅱ3、Ⅱ4都患舞蹈症,而Ⅲ2号为正常女性,可推出控制舞蹈症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显性遗传病。若II5(Hh)和II6(hh)结婚后,生下舞蹈症男性患者的概率为1/2×1/2=1/4。【小问2详析】根据Ⅱ3、Ⅱ4生出Ⅲ1号为苯丙酮尿症女性,可推出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III2的双亲表现型,可推出III2的基因型为hhRr或hhRR。由于Ⅱ3、Ⅱ4的基因型为HhRr、HhRr,所以III1为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的概率为2/3;III3同时患两遗传病(H_rr)的概率为3/4×1/4=3/16。【小问3详析】①根据转录mRNA的模板链中碱基序列,可得出mRNA中碱基序列为AUGUCCACUGCGGUCCUGGAA,在结合起始密码子为AUG,则mRNA序列中的第三个密码子为ACU;突变前该基因片段表达的肽链共有7个氨基酸组成,所以形成的肽键有6个。②模板链的“↓”所指处的碱基“A”变成“G”后,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发生,推测导致苯丙酮尿症发生的原因是起始密码改变,蛋白质的合成不能启动。19.请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回答以下问题:(1)探究课题:探究洋葱根尖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2)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用具:新鲜洋葱根尖、_________________、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显微镜、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等。(4)方法步骤:①选取新鲜的洋葱根尖并做徒手切片,选取2~3片最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的中央。②用滴管吸取苏丹Ⅲ染液对根尖切片进行染色3min。③用吸水纸吸取染液,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是为了________。④用吸水纸吸取根尖切片周围的酒精溶液滴上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5)预期结果与相应结论:①若在切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假设成立(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②若在切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假设不成立(洋葱根尖细胞中不含有脂肪)〖答案〗①.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②.苏丹Ⅲ染液③.洗去浮色④.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⑤.看不到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祥解〗脂肪鉴定实验:(1)原理: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2)采用的试剂: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3)采用的仪器:观察子叶切片时需要借助显微镜。【详析】(1)由于实验要探究根尖细胞中是否也含有脂肪,故做出假设,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故可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3)吸水纸吸取染液后会有残留影响观察,染色完毕后用酒精洗去浮色。(4)①若在切片中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则说明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②若在切片中看不到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则说明洋葱根尖细胞中不含有脂肪。20.实验者在北方夏季晴朗的下午研究高温干旱和灌水两种处理方式对某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分析回答:(1)灌水组植物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原因是灌水处理能增加空气________和降低叶面________。15点~17点,两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都逐渐下降,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2)研究发现,高温干旱组植物15点时胞间CO2浓度最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2点)。(3)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细胞质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物质的含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答案〗①.湿度②.温度③.光照强度④.高温干旱环境下,植物气孔导度降低,进入细胞间隙的CO2少;15点时,净光合速率最高,叶肉细胞从细胞间隙吸收的CO2最多⑤.增大细胞质渗透压,增强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防止细胞脱水〖祥解〗据图可知,高温干旱环境下,14时前后植物净光合速率相对降低,而灌水组在14时前后净光合速率不降低。【详析】(1)高温干旱环境下空气湿度相对较小,叶片失水导致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叶面温度较高。灌水处理能增加空气湿度,气孔开放,有利于叶片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叶面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所以14时前后净光合速率不下降;15点~17点,光照逐渐下降,所以两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都逐渐下降。(2)高温干旱组植物由于空气湿度相对较小,叶片失水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此时净光合速率较高,叶肉细胞从细胞间隙吸收二氧化碳较多,所以15点时胞间CO2浓度最低。(3)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细胞质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物质的含量增加,可增加细胞质浓度,从而提高细胞质吸水能力,防止细胞过度失水。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A.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C.基因突变是不能遗传的,染色体变异是可以遗传的D.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而染色体变异可见〖答案〗D〖祥解〗(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多,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二)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两种。【详析】A、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都是不定向的,A错误;B、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都是可遗传变异,B错误;C、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以遗传,C错误;D、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正确。2.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答案〗A〖祥解〗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析】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但所含的糖主要为淀粉,属于非还原性糖,所以不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与苏丹Ⅲ染液反应呈橘黄色,B正确;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C正确;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正确。故选A。3.DNA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A.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C.DNA具有碱基互补配对的特点 D.DNA的碱基对有很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答案〗D〖祥解〗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种)。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详析】A、DNA分子都由四种碱基组成,这不是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A错误;B、双链DNA分子都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体现了DNA分子的稳定性,不是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B错误;C、双链DNA分子都具有碱基互补配对的特点,这不是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C错误;D、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D正确。故选D4.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得的F1同时表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称为完全显性B.所得的F1表现为中间类型的现象,称为不完全显性C.所得的F1与隐性亲本的性状完全一致,称为完全显性D.显、隐性关系是绝对的,环境的改变不会影响性状的表现〖答案〗B〖祥解〗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叫并显性。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即外显率为100%。【详析】A、根据题意可知,两个亲本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所得的F1同时表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称为共显性,A错误;B、所得的F1表现为中间类型的现象,称为不完全显性,B正确;C、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性状完全一致,称为完全显性,C错误;D、显、隐性关系是相对的,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性状的表现,因为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D错误。故选B。5.玉米性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控制,雌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_T_的植株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基因型bbT_的植株上只开雄花,表现型为雄株;基因型B_tt和bbtt的植株只开雌花,表现型为雌株。有两个亲本植株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雌雄同株:雌株:雄株=3:4: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两亲本的基因型为BbTt和BbttC.子代中的雌雄同株个体中纯合子占1/3D.子代中的雌株个体有3种基因型〖答案〗C〖祥解〗根据题干信息,玉米性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控制,故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B_T_的植株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基因型bbT_的植株上只开雄花,表现型为雄株;基因型B_tt和bbtt的植株只开雌花,表现型为雌株。【详析】A、玉米性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控制,所以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雌雄同株∶雌株∶雄株=3∶4∶1,后代比例相加等于8,所以亲本基因型为BbTt和Bbtt,B正确;C、亲本基因型为BbTt和Bbtt,产生的子代雌雄同株B-Tt,没有纯合子,C错误;D、亲本基因型为BbTt和Bbtt,产生的后代雌株基因型为BBtt、Bbtt、bbtt,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都在核糖体中合成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既能在细胞内起作用也能在细胞外起作用D.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答案〗C【详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不能合成RNA,A错误;酶是生物催化剂,反应前后数量不变,B错误;酶在细胞内外都可以起到催化作用,C错误;酶只能通过降低活化能的方式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错误。7.在生物体内,控制tRNA合成的基因经过转录生成tRNA前体,tRNA前体经过核糖核酸酶P的剪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tRNA。据此分析,核糖核酸酶P()A.能够催化tRNA基因的转录 B.通过破坏氢键剪切前体RNAC.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 D.可对双链DNA分子进行剪切和加工〖答案〗C〖祥解〗转录:(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3)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酶:RNA聚合酶;能量:ATP。(4)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详析】A、核糖核酸酶P能对tRNA前体进行剪切加工,不能催化转录过程,催化转录过程中的酶是RNA聚合,A错误;B、核糖核酸酶P能对tRNA前体进行剪切加工,其破坏的是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B错误;C、t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形成,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形成,因此对tRNA前体进行加工的核糖核酸酶P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C正确;D、酶具有专一性,核糖核酸酶能对RNA进行剪切和加工,D错误。故选C。8.一对夫妇均为褐眼,生了一个蓝眼女孩,则这对夫妇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含有两个蓝眼基因的是()A.精原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C.第一极体 D.卵细胞〖答案〗B〖祥解〗分析试题:一对夫妇均为褐眼,生了一个蓝眼女孩,说明蓝眼为隐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详析】A、精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只含一个蓝眼基因,A错误;B、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因此含有2个蓝眼基因,B正确;C、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因此不一定含有两个蓝眼基因,C错误;D、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或a,因此一定不会含有两个蓝眼基因,D错误。故选B。9.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从事农业生产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其中蕴含着很多生物学原理。下列关于农谚的分析正确的是()A.“锄头出肥”指的是松土有利于植物生长。土壤板结后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B.“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讲的是套种的好处。农业生产上的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均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来提高农作物产量C.“谷甜必须岁易”是关于轮作的俗语,轮作会导致专一性侵害某作物的害虫和病菌大量繁殖D.“无水肥无力”,施肥的同时往往适当浇水是因为矿质元素溶解在水中容易被植物吸收〖答案〗D〖祥解〗1、土壤板结后,空气不足,会影响根系生长,需要及时松土透气2、间作: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合理的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内水分和养分,两种植物高矮结合,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阳光。【详析】A、土壤板结后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对无机盐的吸收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A错误;B、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而非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来增产的方式有适当增强光照、提高CO2浓度等,B错误;C、轮作可避免专一性侵害某作物的害虫和病菌大量繁殖,C错误;D、矿质元素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被植物吸收的,所以施肥的同时往往适当浇水是因为矿质元素溶解在水中容易被植物吸收,D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B.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母细胞中的DNA平均分配给子细胞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答案〗A〖祥解〗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每一极均含有该生物全部的染色体,因此此时细胞每一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B、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C、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质DNA的分配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而细胞核中的DNA是均等的分配,C错误;D、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消失(后期),D错误。故选A。11.当你连续嗑带盐的瓜子,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干涩的感觉。其原因是()A.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失水B.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失水C.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吸水D.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吸水〖答案〗B〖祥解〗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当动物细胞质的浓度大于环境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则失水。【详析】连续嗑带盐的瓜子,口腔中溶液的浓度大于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因此会有干涩的感觉.故选B。12.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加倍B.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最佳时期C.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与中心体有关D.后期细胞中DNA和染色体数量相等〖答案〗B〖祥解〗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A错误;B、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最佳时期,B正确;C、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与纺锤体有关,C错误;D、后期细胞中DNA数量相等,染色体数量加倍,D错误。故选B。13.对DNA分子的碱基进行数量分析,可以通过检测其中某种碱基的数目及其比例来推断其他碱基数目及其比例。假如检测某DNA分子得知碱基A的数目为x,其所占比例为y,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碱基总数量为x/yB.碱基C的数目为C.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为x/(1-y)D.碱基G的比例为(1-y)/2〖答案〗A〖祥解〗检测得知一个DNA分子中碱基A的数目为x,其占碱基总数量比例为y,则与该碱基互补配对的碱基T数目也为x,占碱基数量比例为y,另外两种碱基(G、C)的数目均(x/y−2x)÷2。据此答题。【详析】根据题意知,A=x,则T=x,他们所占比例均为y,则碱基总数量为,,则;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为1;碱基G的比例为。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将来与一个父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一个正常的孩子,问这个孩子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A.5/8 B.11/18 C.3/5 D.4/9〖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女孩,则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女儿患病,其父亲必定患病,而题干中女儿患病而父母正常,所以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析】由题意可知:其父母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假设该病的基因用A和a来表示,该正常男孩的基因型为1/3AA和2/3Aa,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2/3,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3;和一父亲患病的正常女子婚配,该正常女子的基因型为Aa,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2,a配子的概率为1/2,因此,他们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该孩子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1/2+1/3×1/2)÷(1-1/3×1/2)=3/5,故选C。15.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理过程甲乙丙……丁染色体组数2→1→2→11→22→4→2?相关描述性激素作用细胞膜功能体现遗传信息不变功能趋向专门化A.甲和丙过程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mRNA不同决定细胞功能不同C.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异常有关D.丙过程的子细胞核中最多有46个DNA分子来自卵原细胞〖答案〗B〖祥解〗分析表格:经过甲过程染色体组数减半,且该过程需要性激素的作用,说明甲是减数分裂过程;经过乙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加倍,说明乙表示受精作用;经过丙过程染色体组数不变,且该过程不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说明丙是有丝分裂过程;经过丁过程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说明丁是细胞分化过程。【详析】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统称。依题意并分析表中信息可知:甲和丙过程分别表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均可发生突变,但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B、乙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即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mRNA不同,进而决定了细胞功能不同,B正确;C、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是由于YY精子的产生,因此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无关,而是与甲过程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C错误;D、丙过程的子细胞核中最多有23个DNA分子来自于卵原细胞,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16.如图是几种生物或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3)图中甲、乙在结构上不同于丁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4)甲、乙、丁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结构上均有核糖体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1)丙(2)乙(3)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无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4)①.细胞膜②.细胞质〖祥解〗据图分析可知,甲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乙是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丙是病毒,只含有DNA和蛋白质外壳,丁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小问1详析】病毒无细胞结构,结构比较简单,只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据分析可知,丙只含DNA和蛋白质,最有可能是病毒。【小问2详析】图中乙是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小问3详析】据分析可知,甲和乙都是原核生物,丁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结构上最显著的特点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丁有细胞核,甲和乙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小问4详析】甲、乙、丁细胞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它们在结构上都有核糖体、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17.下图是大白鼠细胞内某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图下的方框内应填___________(填“→”或“←”)来表示该过程进行的方向。(2)图中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合成图中物质甲时需要的转运工具是__________,该转运工具上一端用来与丁进行碱基配对的三个碱基叫__________。〖答案〗①.转录②.←③.RNA聚合酶④.tRNA⑤.反密码子〖祥解〗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转录过程,其中甲为RNA聚合酶、乙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丙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丁是转录形成的RNA链。【详析】(1)据图可知,图示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故表示的是转录;根据甲(RNA聚合酶)的位置可知转录的方向为从右向左(←)。(2)图中甲能催化转录过程,应该为RNA聚合酶;物质甲为RNA聚合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是氨基酸,转运氨基酸的工具为tRNA;tRNA上一端用来与丁(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配对的三个碱基为反密码子。18.舞蹈症由等位基因H、h控制,苯丙酮尿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下面是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1)H、h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性遗传病,II5和II6结婚后,生下舞蹈症男性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2)III2的基因型为_______;III1为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_;III3同时患两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3)研究发现,苯丙酮尿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下面是基因突变前转录mRNA的模板琏的部分序列(含唯一的起始密码序列信息)。(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①请写出该基因片段转录出来的mRNA序列中的第三个密码子:_______。突变前该基因片段表达的肽链共有_______个肽键。②模板链的“↓”所指处的碱基“A”变成“G”后,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发生,推测导致苯丙酮尿症发生的原因是蛋白质的合成______。〖答案〗①.常②.显③.1/4④.hhRr或hhRR⑤.2/3⑥.3/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