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开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个载人飞行任务,计划于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下图示意进入预定轨道后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画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天体类型来看,进入预定轨道后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属于()A.卫星B.行星C.彗星D.恒星2.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所属的天体系统不包括()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答案〗1.A2.B〖解析〗【1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预定轨道后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围绕地球公转,因此判断其属于卫星,A正确;接近球形的天体,绕着恒星公转的为行星;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恒星是宇宙中能观察到的最多的天体,因为它们自己是发光体;BCD错误;故选A。【2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大到小为;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所属的天体系统属于地月系,而河外星系不包括地月系,B正确,ACD错误;故选B。北京时间2021年11月24日14时21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一个航天器(如下图),该航天器的任务是以每小时约24140千米的速度撞向一颗小行星,测试将航天器撞向小行星是否能改变其轨道。如果未来某一天人类需要改变小行星轨道以拯救地球,那么测试的结果将派上用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该小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其他行星一样绕太阳公转B.所属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地月系C.与月球的天体类型相同D.在宇宙中位于土星和天王星之间4.该项任务反映出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是()A.质量体积适中B.有可供呼吸的大气C.有液态水存在D.安全的宇宙环境〖答案〗3.A4.D〖解析〗【3题详析】该小行星同其他行星一样绕太阳公转,A正确;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不位于地月系,BD错误;因其围绕太阳公转,是行星,并非围绕地球公转,与月球(卫星)天体类型不同,C错误。故选A。【4题详析】结合材料可知,该项任务主要是测试将航天器撞向小行星是否改变其轨道,以保证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安全,故反映出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是安全的宇宙环境,D正确;该项任务并没有反映出质量体积适中、有可供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存在,ABC错误。故选D。2021年4月27日,“超级月亮”首次现身夜空,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更圆(下图),完成下面小题。5.比“超级月亮”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高一个级别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6.与月球相比,地球更不容易遭受陨石袭击的原因是()A.离小行星带更远B.自转周期适中C.有大气层的保护D.地壳厚度较大〖答案〗5.B6.C〖解析〗【5题详析】月球属于地月系,比其高一级的为太阳系,比太阳高一级的为银河系,比银河系高一级的为总星系,B正确,ACD错误。选B。【6题详析】地球和月球距离小行星带基本相同,A错误;自转周期与是否遭受陨石袭击没有关系,B错误;陨石穿过大气层,会与大气摩擦,燃烧,陨石体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由于地球有大气层而月球没有,所以地球更不易遭受陨石撞击,C正确;地壳与是否遭受陨石袭击无关,D错误;故本题选C。下图为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城市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是()A.苏州B.南京C.徐州D.淮安8.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点的成因最可能是()A.北部地区降水更多B.南部地区日照时数较短C.南部地区海拔更高D.北部地区距离海洋更近9.太阳辐射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庐山瀑布一泻千里B.大兴安岭树木郁郁葱葱C.洞庭湖边凉爽的风D.沿海地区利用潮汐发电〖答案〗7.C8.B9.D〖解析〗【7题详析】本题需要准确识别图中的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的数值,读图可知,苏州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约为4500兆焦耳/平方米;南京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约为4500—4700兆焦耳/平方米;徐州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约为4700—4900兆焦耳/平方米;淮安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约为4500—4700兆焦耳/平方米。故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是徐州。故选C。【8题详析】读图可知,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致自南向北递增,主要是因为江苏南部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地区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故北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日照时数较南部地区长,故A错误,B正确;南部和北部地区都以平原地形为主,各城市距离海洋远近差别不大,故C、D错误。故本题应选B。【9题详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庐山瀑布为水体运动的一种形式、大兴安岭树木的生长属于生命活动、洞庭湖的风属于大气运动,都与太阳辐射有关;而潮汐发电,主要是利用日、地、月间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潮汐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故选D。2020年6月21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共同目睹了“日环食”这一奇观,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中间部分呈现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因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并距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月球遮住的是太阳的()A.日冕层B.色球层C.光球层D.大气层11.若太阳表面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体现的太阳活动现象是()A.太阳黑子B.太阳耀斑C.日珥D.日冕抛射物质12.日环食奇观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干扰居民正常睡眠B.太阳能发电量增加C.火山喷发变得活跃D.交通安全隐患增加〖答案〗10.C11.B12.D〖解析〗〖祥解〗【10题详析】在平时人类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但是日环食发生时,亮度最大的光球被月球遮住,此时,可以观测到的是日冕层和色球层,AB项错误,C项正确。太阳大气层太笼统,D项错误。故选C。【11题详析】太阳表面出现的一些深暗色的斑点是太阳黑子,A项错误;太阳表面出现的大而亮的斑点是太阳耀斑,B项正确;日珥是在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C项错误;日冕抛射物质是飞向宇宙空间的带电粒子,形成太阳风,D项错误。故选B。【12题详析】日环食奇观会使得地球上太阳能发电量减少,不会干扰居民正常休息,AB错误;火山喷发主要是地壳运动,受地球的内力影响,C项错误。日环食会使天空变黑,会造成交通安全隐患,D正确。故本题选D。近期,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这种植物此前被认为是裸子植物,名为美丽镰鳞果。最新研究中,科研团队运用一定技术,发现了化石内部可以判断其作为被子植物的关键特征,因此,重新将其归为被子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美丽镰鳞果生存的地质年代是()A.寒武纪B.二叠纪C.侏罗纪D.新近纪14.美丽镰鳞果此类植被繁盛时期()A.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B.发生了生物大灭绝事件C.爬行动物快速发展D.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答案〗13.C14.D〖解析〗【13题详析】结合材料可得,化石位于1.7亿年前,处于中生代,因此符合侏罗纪,侏罗纪裸子植被统治全球,该植物开始被误认为裸子植物。后通过技术得以纠正为被子植物,因此C正确;寒武纪海洋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但陆地相对贫瘠,缺乏植被。故A排除;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9亿年,延至2.5亿年,蕨类植物繁盛。故不符合年代,故B排除;新近纪生物界的总面貌与现代更为接近,开始于距今2300万年,一直延续至258.8万年。故D排除;故C正确。【14题详析】结合上题可知,美丽镰鳞果为被子植物,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在这个时期地壳运动强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基本面貌,故D正确;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故其A排除;该时期并未发生生物灭绝事件,故B排除;在三叠纪,在二叠纪大灭绝之后,爬行动物快速进化,创造了爬行动物多样性的爆炸式增长。故C排除;故选择D。《冰河世纪1》动画电影讲述在冰河期猛犸象、巨型树懒以及剑齿虎这三只史前动物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人类孩子回家的故事。下图为该动画电影剧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其生存的气候条件最可能是()A.寒冷B.炎热C.多雨D.干旱16.推测该故事可能发生在()A.白垩纪B.古近纪C.新近纪D.第四纪17.以下符合该时期动物迁移路线的是()A.向两极迁移B.向高山迁移C.向低纬度迁移D.向海洋迁移〖答案〗15.A16.D17.C〖解析〗【15题详析】生物对地理环境具有适应性,由材料猛犸象有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是为了适应极其寒冷的冰河世纪环境。由此推测生存条件寒冷,BCD选项错误,A正确。故选A。【16题详析】由材料三只史前动物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人类孩子回家的故事可知,此时已有人类,而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由此推测该故事发生在第四纪,ABC选项错误,D正确。故选D。【17题详析】由分析可知,该时期为冰河时期,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温暖的较低纬度和低海拔地区迁移,AB错误,C正确;该时期进行迁移的大部分是陆生动物,向海洋迁移不符合其生活特点,且向海洋迁移不符合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C。北京时间2021年10月9日18时58分,澳大利亚东部瓦努阿图群岛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50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A.H圈层底部B.G圈层C.F圈层上部D.E圈层19.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D表示的是莫霍界面B.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H圈层C.F圈层物质状态为固态D.岩石圈的范围包括G圈层上部20.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传播速度发生的变化是()A.A波波速加快,B波波速下降B.A波完全消失,B波波速突然下降C.A波、B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B波完全消失,A波波速突然下降〖答案〗18.B19.D20.C〖解析〗【18题详析】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9-41千米,震源深度500千米说明震源位置已经不在地壳部分,应在古登堡面之上的地幔部分G,B正确;H是地壳,F是外核,E是内核,此次地震的震源不在这些圈层,ACD错误。故选B。【19题详析】D表示的是古登堡面,A错误;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G圈层的软流层,B错误;F圈层是外核,物质状态为液态或熔融态,C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上地幔底部属于G圈层上部,D正确。故选D。【20题详析】地震波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无论是横波A还是纵波B传播速度都会突然减慢,出现明显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关于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南部地壳厚度高于北部B.北部地壳厚度的变化最大C.中部莫霍界面埋深最浅D.北部莫霍界面埋深大于南部22.若图中等值线表示岩石圈厚度,则0千米处为()A.海平面B.莫霍界面C.软流层顶部D.下地幔上部〖答案〗21.D22.C〖解析〗【21题详析】图中北部地壳厚度数值比南部大,可知北部莫霍界面埋深大于南部,大致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变厚的特征,中部地区地壳的厚度变化最大,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2题详析】岩石圈由地壳及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共同构成,若图中等值线表示的是岩石圈厚度,则0千米处表示的是软流层顶部,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人熟知,名扬天下。读庐山瀑布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3.庐山瀑布景观图反映出的地球圈层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24.“飞流”所在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是最活跃的外部圈层B.由坚硬的岩石组成C.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D.圈层连续而不规则〖答案〗23.C24.D〖解析〗【23题详析】图中大气体现的是大气圈,瀑布体现的是水圈,植被等体现了生物圈,岩石体现的是岩石圈,一共体现了四个地球圈层。C正确,排除A、B、D。故选C。【24题详析】“飞流”属于水圈,水圈的特点是连续而不规则,D正确。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外部圈层,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ABC错误。故选D。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下面小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氢(N2)78.0875.52氧(O2)20.9423.15氢(Ar)0.931.28二氧化碳(CO2)0.03(变动)0.0525.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B.占大气成分的99%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26.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因素是()①植树造林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25.A26.B〖解析〗【25题详析】氮和氧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分中,氮和氧两者约占99%,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A正确。大气主要成分除了干洁空气外还有水汽和固体杂质,氮和氧在干洁空气成分中约占99%,而不是在大气成分中占99%,B错误。氧气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C错误。氮和氧也存在于其他天体,例如火星,D错误。故选A。【26题详析】植物呼吸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植树造林可以减小二氧化碳浓度,①错。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②对。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少,新能源公交车普及会替换大量传统能源公交车,会使二氧化碳浓度降低,③错。森林、草原的植被数量大于农田,森林、草原吸收二氧化碳多,农田吸收的少,大量开垦成农田,会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④对。B正确,ACD错误。故选B。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很少,但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关于大气中水汽和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水汽含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②海洋上的水汽含量高于陆地③杂质增多对能见度没有影响④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8.大气中固体杂质含量最多的地区是()A.海洋上空B.公园绿地C.建筑工地D.水田耕地〖答案〗27.D28.C〖解析〗【27题详析】对流层中含有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但它们在大气层中的分层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因时因地而不同。从垂直方向而言,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故①错误;水汽含量分布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故②正确;杂质增多会影响大气的能见度,故③排除;固体尘埃物质可以作为成云致雨的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④正确;故②④正确;故选D。【28题详析】建筑工地灰尘多,大气中固体杂质最多;海洋、公园绿地和水田耕地对大气具有净化作用,固体杂质少。故C正确,故排除ABD。故选C。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9.臭氧空洞主要出现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30.图中X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大气的()A.温度B.密度C.压强D.水汽含量〖答案〗29.B30.A〖解析〗【29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图中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题详析】由图可知,X为对流层顶的高度,纬度低,气温较高,空气对流旺盛,对层流的高度较高,对流层越厚,地球上的对流层厚度自低纬向高纬变薄,因此X的大小取决于大气的温度。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下面左图示意某天文台卫星捕捉到的一张太阳的照片,照片中太阳看起来像一张歪着脑袋的“笑脸”,右图示意某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关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分别说出图中白色“眼睛”和黑色“鼻子”代表的太阳活动及各自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的位置。(2)根据右图说出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强弱的关系。(3)除了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产生影响,指出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其他表现。〖答案〗(1)太阳活动:太阳耀斑、太阳黑子;位置:色球层、光球层。(2)太阳活动强烈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高,太阳活动较弱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低,二者总体呈正相关性。(3)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无法使用,信鸽迷航;可能导致气候异常等。〖解析〗本题以卫星图示、太阳活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耀斑是太阳大气层大而亮的斑块,黑子是太阳大气层中偏暗的部分,因此白色“眼睛”代表的是耀斑,出现在色球层;黑色“鼻子”代表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小问2详析】由图可知,太阳活动强烈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高,太阳活动较弱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低,因此二者总体呈正相关性。【小问3详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32.下面图1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图1中三叶虫化石、恐龙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2)下列关于甲处化石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描述符合的是____(填序号)。①可能是鱼类化石②被子植物繁盛③可能是鸟类化石④阿尔卑斯山脉形成⑤是重要的成煤期(3)结合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指出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4)指出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答案〗(1)三叶虫化石:古生代。恐龙化石:中生代。(2)①⑤(3)全球平均降水不断增多,气候变得湿润;全球平均气温下降,气候变冷。(4)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解析〗本题以地层剖面图为背景,涉及地球的历史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小问1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是古生代的生物,恐龙是中生代的生物。【小问2详析】化石出现时间在古生代和中生代之间。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①对;被子植物是新生代,②错;鸟类是出现在恐龙以后,中生代后期,③错;阿尔卑斯山形成于新生代,④错;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⑤对。【小问3详析】由图2可知,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平均气温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气候变冷。而全球平均降水不断增多,变化幅度很大,气候变得很湿润。【小问4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分别是古生代末期的二叠纪大灭绝和中生代的白垩纪大灭绝。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3年5月2日23时27分,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面左图示意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右图示意地球图层结构,其中①、②虚线表示不连续界面。(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圈层中的________,在图中由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共同构成。(2)分别说出①、②所表示的不连续界面及各自上下相邻的圈层。(3)说出地震发生时,隆阳区人们经历的震感变化,并说明成因。〖答案〗(1)岩石圈DE(2)①:莫霍界面;上下相邻的圈层分别是地壳、地幔(上地幔)。②:古登堡界面;上下相邻的圈层分别是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3)地表人们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成因:地震波中的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使得人们感受到上下颠簸,横波后到达,到达后地表感受表现为左右摇晃。〖解析〗本题以地球图层结构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地球的圈层分布、岩石圈的组成、地震波传播特征、地球内部构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析】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位于地壳,地球圈层中的岩石圈在图中由D地壳、E上地幔顶部共同构成。【小问2详析】①是莫霍界面,上下相邻的圈层分别是地壳、地幔(上地幔)地震波向下经过莫霍面时速度会突然加快。②是古登堡界面,上下相邻的圈层分别是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横波向下传播经过古登堡面会突然消失。【小问3详析】由于地震波中的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地面,纵波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使得人们感受到上下颠簸,横波后到达,横波到达后,地表感受表现为左右摇晃,所以当地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之后左右摇晃。34.读对流层和平流层臭氧浓度随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描述臭氧浓度随海拔变化的特点。(2)指出平流层和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并从大气成分角度分析其原因。(3)近年来,臭氧层中臭氧含量有所降低,说明其带来的主要危害。〖答案〗(1)15千米以下,臭氧浓度整体较低;15~23千米,臭氧浓度急剧增加;在23千米左右臭氧浓度达到最大值;23~35千米臭氧浓度急剧减少。(2)气温变化特点: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原因:对流层水汽、杂质等含量较高,吸收地面辐射较多,使近地面气温较高,较高海拔处气温较低:平流层水汽、杂质等含量较低,但臭氧含量高,多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3)臭氧含量降低,吸收紫外线减少,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强,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过强紫外线危害生物健康,影响生物多样性;过强的紫外线会加速人工材料老化,如建筑物、道路等,缩短使用寿命等。〖解析〗本题以对流层和平流层臭氧浓度随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到臭氧浓度随海拔变化的特点、平流层和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臭氧层含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图中对流层在15千米以下,臭氧浓度整体较低;15-35千米都位于平流层,其中15~23千米,臭氧浓度急剧增加;在23千米左右臭氧浓度达到最大值;23~35千米臭氧浓度急剧减少,减少到比对流层浓度稍高水平。【小问2详析】据所学可知,对流层平流层气温变化特点表现为: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原因分析: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水汽、二氧化碳、杂质等含量较高,这些气体和物质基本不吸收以短波辐射为主的太阳辐射,但是却大量吸收属于长波辐射的地面辐射,使近地面吸收地面辐射较多,气温较高,较高海拔处气温较低;平流层水汽、杂质等含量较低,但臭氧含量高,臭氧多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平流层高处吸收紫外线升温更显著,因此使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小问3详析】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命免受过量太阳辐射的危害,起到了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作用,因此,臭氧含量降低,大气吸收紫外线减少,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强,首先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其次过强紫外线危害生物健康,影响生物多样性;另外过强的紫外线会加速人工材料老化,如使建筑物、道路等使用寿命缩短等,影响人类生活。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开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个载人飞行任务,计划于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下图示意进入预定轨道后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画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天体类型来看,进入预定轨道后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属于()A.卫星B.行星C.彗星D.恒星2.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所属的天体系统不包括()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答案〗1.A2.B〖解析〗【1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预定轨道后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围绕地球公转,因此判断其属于卫星,A正确;接近球形的天体,绕着恒星公转的为行星;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恒星是宇宙中能观察到的最多的天体,因为它们自己是发光体;BCD错误;故选A。【2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大到小为;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所属的天体系统属于地月系,而河外星系不包括地月系,B正确,ACD错误;故选B。北京时间2021年11月24日14时21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一个航天器(如下图),该航天器的任务是以每小时约24140千米的速度撞向一颗小行星,测试将航天器撞向小行星是否能改变其轨道。如果未来某一天人类需要改变小行星轨道以拯救地球,那么测试的结果将派上用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该小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其他行星一样绕太阳公转B.所属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地月系C.与月球的天体类型相同D.在宇宙中位于土星和天王星之间4.该项任务反映出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是()A.质量体积适中B.有可供呼吸的大气C.有液态水存在D.安全的宇宙环境〖答案〗3.A4.D〖解析〗【3题详析】该小行星同其他行星一样绕太阳公转,A正确;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不位于地月系,BD错误;因其围绕太阳公转,是行星,并非围绕地球公转,与月球(卫星)天体类型不同,C错误。故选A。【4题详析】结合材料可知,该项任务主要是测试将航天器撞向小行星是否改变其轨道,以保证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安全,故反映出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是安全的宇宙环境,D正确;该项任务并没有反映出质量体积适中、有可供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存在,ABC错误。故选D。2021年4月27日,“超级月亮”首次现身夜空,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更圆(下图),完成下面小题。5.比“超级月亮”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高一个级别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6.与月球相比,地球更不容易遭受陨石袭击的原因是()A.离小行星带更远B.自转周期适中C.有大气层的保护D.地壳厚度较大〖答案〗5.B6.C〖解析〗【5题详析】月球属于地月系,比其高一级的为太阳系,比太阳高一级的为银河系,比银河系高一级的为总星系,B正确,ACD错误。选B。【6题详析】地球和月球距离小行星带基本相同,A错误;自转周期与是否遭受陨石袭击没有关系,B错误;陨石穿过大气层,会与大气摩擦,燃烧,陨石体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由于地球有大气层而月球没有,所以地球更不易遭受陨石撞击,C正确;地壳与是否遭受陨石袭击无关,D错误;故本题选C。下图为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城市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是()A.苏州B.南京C.徐州D.淮安8.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点的成因最可能是()A.北部地区降水更多B.南部地区日照时数较短C.南部地区海拔更高D.北部地区距离海洋更近9.太阳辐射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庐山瀑布一泻千里B.大兴安岭树木郁郁葱葱C.洞庭湖边凉爽的风D.沿海地区利用潮汐发电〖答案〗7.C8.B9.D〖解析〗【7题详析】本题需要准确识别图中的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的数值,读图可知,苏州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约为4500兆焦耳/平方米;南京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约为4500—4700兆焦耳/平方米;徐州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约为4700—4900兆焦耳/平方米;淮安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约为4500—4700兆焦耳/平方米。故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是徐州。故选C。【8题详析】读图可知,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致自南向北递增,主要是因为江苏南部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地区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故北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日照时数较南部地区长,故A错误,B正确;南部和北部地区都以平原地形为主,各城市距离海洋远近差别不大,故C、D错误。故本题应选B。【9题详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庐山瀑布为水体运动的一种形式、大兴安岭树木的生长属于生命活动、洞庭湖的风属于大气运动,都与太阳辐射有关;而潮汐发电,主要是利用日、地、月间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潮汐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故选D。2020年6月21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共同目睹了“日环食”这一奇观,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中间部分呈现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因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并距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月球遮住的是太阳的()A.日冕层B.色球层C.光球层D.大气层11.若太阳表面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体现的太阳活动现象是()A.太阳黑子B.太阳耀斑C.日珥D.日冕抛射物质12.日环食奇观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干扰居民正常睡眠B.太阳能发电量增加C.火山喷发变得活跃D.交通安全隐患增加〖答案〗10.C11.B12.D〖解析〗〖祥解〗【10题详析】在平时人类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但是日环食发生时,亮度最大的光球被月球遮住,此时,可以观测到的是日冕层和色球层,AB项错误,C项正确。太阳大气层太笼统,D项错误。故选C。【11题详析】太阳表面出现的一些深暗色的斑点是太阳黑子,A项错误;太阳表面出现的大而亮的斑点是太阳耀斑,B项正确;日珥是在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C项错误;日冕抛射物质是飞向宇宙空间的带电粒子,形成太阳风,D项错误。故选B。【12题详析】日环食奇观会使得地球上太阳能发电量减少,不会干扰居民正常休息,AB错误;火山喷发主要是地壳运动,受地球的内力影响,C项错误。日环食会使天空变黑,会造成交通安全隐患,D正确。故本题选D。近期,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这种植物此前被认为是裸子植物,名为美丽镰鳞果。最新研究中,科研团队运用一定技术,发现了化石内部可以判断其作为被子植物的关键特征,因此,重新将其归为被子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美丽镰鳞果生存的地质年代是()A.寒武纪B.二叠纪C.侏罗纪D.新近纪14.美丽镰鳞果此类植被繁盛时期()A.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B.发生了生物大灭绝事件C.爬行动物快速发展D.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答案〗13.C14.D〖解析〗【13题详析】结合材料可得,化石位于1.7亿年前,处于中生代,因此符合侏罗纪,侏罗纪裸子植被统治全球,该植物开始被误认为裸子植物。后通过技术得以纠正为被子植物,因此C正确;寒武纪海洋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但陆地相对贫瘠,缺乏植被。故A排除;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9亿年,延至2.5亿年,蕨类植物繁盛。故不符合年代,故B排除;新近纪生物界的总面貌与现代更为接近,开始于距今2300万年,一直延续至258.8万年。故D排除;故C正确。【14题详析】结合上题可知,美丽镰鳞果为被子植物,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在这个时期地壳运动强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基本面貌,故D正确;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故其A排除;该时期并未发生生物灭绝事件,故B排除;在三叠纪,在二叠纪大灭绝之后,爬行动物快速进化,创造了爬行动物多样性的爆炸式增长。故C排除;故选择D。《冰河世纪1》动画电影讲述在冰河期猛犸象、巨型树懒以及剑齿虎这三只史前动物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人类孩子回家的故事。下图为该动画电影剧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其生存的气候条件最可能是()A.寒冷B.炎热C.多雨D.干旱16.推测该故事可能发生在()A.白垩纪B.古近纪C.新近纪D.第四纪17.以下符合该时期动物迁移路线的是()A.向两极迁移B.向高山迁移C.向低纬度迁移D.向海洋迁移〖答案〗15.A16.D17.C〖解析〗【15题详析】生物对地理环境具有适应性,由材料猛犸象有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是为了适应极其寒冷的冰河世纪环境。由此推测生存条件寒冷,BCD选项错误,A正确。故选A。【16题详析】由材料三只史前动物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人类孩子回家的故事可知,此时已有人类,而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由此推测该故事发生在第四纪,ABC选项错误,D正确。故选D。【17题详析】由分析可知,该时期为冰河时期,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温暖的较低纬度和低海拔地区迁移,AB错误,C正确;该时期进行迁移的大部分是陆生动物,向海洋迁移不符合其生活特点,且向海洋迁移不符合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C。北京时间2021年10月9日18时58分,澳大利亚东部瓦努阿图群岛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50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A.H圈层底部B.G圈层C.F圈层上部D.E圈层19.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D表示的是莫霍界面B.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H圈层C.F圈层物质状态为固态D.岩石圈的范围包括G圈层上部20.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传播速度发生的变化是()A.A波波速加快,B波波速下降B.A波完全消失,B波波速突然下降C.A波、B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B波完全消失,A波波速突然下降〖答案〗18.B19.D20.C〖解析〗【18题详析】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9-41千米,震源深度500千米说明震源位置已经不在地壳部分,应在古登堡面之上的地幔部分G,B正确;H是地壳,F是外核,E是内核,此次地震的震源不在这些圈层,ACD错误。故选B。【19题详析】D表示的是古登堡面,A错误;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G圈层的软流层,B错误;F圈层是外核,物质状态为液态或熔融态,C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上地幔底部属于G圈层上部,D正确。故选D。【20题详析】地震波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无论是横波A还是纵波B传播速度都会突然减慢,出现明显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关于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南部地壳厚度高于北部B.北部地壳厚度的变化最大C.中部莫霍界面埋深最浅D.北部莫霍界面埋深大于南部22.若图中等值线表示岩石圈厚度,则0千米处为()A.海平面B.莫霍界面C.软流层顶部D.下地幔上部〖答案〗21.D22.C〖解析〗【21题详析】图中北部地壳厚度数值比南部大,可知北部莫霍界面埋深大于南部,大致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变厚的特征,中部地区地壳的厚度变化最大,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2题详析】岩石圈由地壳及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共同构成,若图中等值线表示的是岩石圈厚度,则0千米处表示的是软流层顶部,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人熟知,名扬天下。读庐山瀑布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3.庐山瀑布景观图反映出的地球圈层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24.“飞流”所在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是最活跃的外部圈层B.由坚硬的岩石组成C.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D.圈层连续而不规则〖答案〗23.C24.D〖解析〗【23题详析】图中大气体现的是大气圈,瀑布体现的是水圈,植被等体现了生物圈,岩石体现的是岩石圈,一共体现了四个地球圈层。C正确,排除A、B、D。故选C。【24题详析】“飞流”属于水圈,水圈的特点是连续而不规则,D正确。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外部圈层,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ABC错误。故选D。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下面小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氢(N2)78.0875.52氧(O2)20.9423.15氢(Ar)0.931.28二氧化碳(CO2)0.03(变动)0.0525.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B.占大气成分的99%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26.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因素是()①植树造林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25.A26.B〖解析〗【25题详析】氮和氧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分中,氮和氧两者约占99%,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A正确。大气主要成分除了干洁空气外还有水汽和固体杂质,氮和氧在干洁空气成分中约占99%,而不是在大气成分中占99%,B错误。氧气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C错误。氮和氧也存在于其他天体,例如火星,D错误。故选A。【26题详析】植物呼吸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植树造林可以减小二氧化碳浓度,①错。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②对。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少,新能源公交车普及会替换大量传统能源公交车,会使二氧化碳浓度降低,③错。森林、草原的植被数量大于农田,森林、草原吸收二氧化碳多,农田吸收的少,大量开垦成农田,会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④对。B正确,ACD错误。故选B。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很少,但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关于大气中水汽和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水汽含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②海洋上的水汽含量高于陆地③杂质增多对能见度没有影响④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8.大气中固体杂质含量最多的地区是()A.海洋上空B.公园绿地C.建筑工地D.水田耕地〖答案〗27.D28.C〖解析〗【27题详析】对流层中含有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但它们在大气层中的分层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因时因地而不同。从垂直方向而言,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故①错误;水汽含量分布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故②正确;杂质增多会影响大气的能见度,故③排除;固体尘埃物质可以作为成云致雨的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④正确;故②④正确;故选D。【28题详析】建筑工地灰尘多,大气中固体杂质最多;海洋、公园绿地和水田耕地对大气具有净化作用,固体杂质少。故C正确,故排除ABD。故选C。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9.臭氧空洞主要出现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30.图中X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大气的()A.温度B.密度C.压强D.水汽含量〖答案〗29.B30.A〖解析〗【29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图中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题详析】由图可知,X为对流层顶的高度,纬度低,气温较高,空气对流旺盛,对层流的高度较高,对流层越厚,地球上的对流层厚度自低纬向高纬变薄,因此X的大小取决于大气的温度。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下面左图示意某天文台卫星捕捉到的一张太阳的照片,照片中太阳看起来像一张歪着脑袋的“笑脸”,右图示意某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关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分别说出图中白色“眼睛”和黑色“鼻子”代表的太阳活动及各自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的位置。(2)根据右图说出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强弱的关系。(3)除了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产生影响,指出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其他表现。〖答案〗(1)太阳活动:太阳耀斑、太阳黑子;位置:色球层、光球层。(2)太阳活动强烈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高,太阳活动较弱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低,二者总体呈正相关性。(3)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无法使用,信鸽迷航;可能导致气候异常等。〖解析〗本题以卫星图示、太阳活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耀斑是太阳大气层大而亮的斑块,黑子是太阳大气层中偏暗的部分,因此白色“眼睛”代表的是耀斑,出现在色球层;黑色“鼻子”代表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小问2详析】由图可知,太阳活动强烈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高,太阳活动较弱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低,因此二者总体呈正相关性。【小问3详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32.下面图1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图1中三叶虫化石、恐龙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2)下列关于甲处化石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描述符合的是____(填序号)。①可能是鱼类化石②被子植物繁盛③可能是鸟类化石④阿尔卑斯山脉形成⑤是重要的成煤期(3)结合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指出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4)指出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答案〗(1)三叶虫化石:古生代。恐龙化石:中生代。(2)①⑤(3)全球平均降水不断增多,气候变得湿润;全球平均气温下降,气候变冷。(4)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解析〗本题以地层剖面图为背景,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