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儿科护理学讲义0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1页
石大儿科护理学讲义0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2页
石大儿科护理学讲义0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3页
石大儿科护理学讲义0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4页
石大儿科护理学讲义0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本章主要包括:概述、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溶血、新生

儿HIE、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

首先我们要了解有关定义

1、新生儿:从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2、凡胎龄在28周至生后一周的胎儿和新生儿,统称围产儿。

新生儿为适应分娩后生活环境的骤然改变,各系统特别是呼吸及循环系统均发生了显著

的变化。由于生活和免疫能力薄弱,新生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其他各年龄组为高,围产

儿又是新生儿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阶段,为此一般把围产儿死亡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妇幼

卫生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加强和开展围产医学和新生儿疾病的防治工作,必

须由产科和儿科医生合作,建立母子统一管理的围产医学系统进一步发展围产监护工作,作

好胎儿和新生儿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以期获得优质后代。

由于新生儿的成熟程度与胎龄及出生体重有关,故对新生儿有如下各种命名方法。

一、根据胎龄命名

早产儿(full-termbaby):又称未成熟儿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周(196-259天)者。

足月儿(Per-termbaby):胎龄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即259-293天)者。

过期产儿(Post—termbaby):胎龄满42周(293天)以上者。

二、根据出生体重不同命名

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小时内测量,体重不足2500克者。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者。

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者。

三、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关系命名

小于胎龄儿(SGA):出生体重小于同胎龄体重第10百分位者。

适于胎龄儿(A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体重第10个至第90个百分位之间者。

大于胎龄儿(L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体重第90个百分位以上者。

第二节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新生儿的外观的特点

早产儿足月儿

皮肤发亮、水肿、香毛多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囊毛少

头发乱如绒毛头头发分条清楚

耳廓软,缺乏软骨,可折叠,耳舟不清楚软骨发育良好,耳舟成形,直挺

指甲未达指尖达到或超过指尖

乳腺无结节或结节〈4mm结节〉4mm,平均7mm

跖纹足底纹理少足纹遍及整个足底

外生殖器男婴睾丸未降,阴囊少皱裂男婴睾丸已降,阴囊皱裂形成;女婴

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阴唇发育,可覆盖小阴唇及阴蒂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一)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新生儿的脑相对地较大,其重量占体重的10~12%(成人仅占2%)。脑沟和脑回未完全形

成,而脑干及脊髓的发育较完善,所以新生儿有不自主和不协调的动作。大脑皮层兴奋性低,

易疲劳,觉醒时间一昼夜仅2〜3小时,除吃奶、大小便外,都处于睡眠状况。

新生儿有特殊的神经反射,如觅食、吸吮、拥抱、握持等反射。新生儿期这些反射的消失,

常提示严重疾病或颅内病变(如颅脑损伤、出血、水肿等)。此外,新生儿巴彬斯基(Babinski)

氏征、克尼格(Kernnig)氏征、踝阵挛、面神经反射为阳性,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在生后

头几个月不稳定。

新生儿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觅食反射(rootingreflex)触及新生儿的一侧面颊,其头即反射地转向该侧,若轻触其

上唇,则出现觅食状配嘴动作。

吸吮反射(suckingreflex)将手指伸入口中2~3cm或用物轻触婴儿唇部,即可引起口部

有节奏的吸吮动作。

拥抱反射(Moro'sreflex)婴儿仰卧于检查台上,重击其头端任何一侧的台面,或让婴

儿头颈伸在台外,由检查者双手托稳,然后突然放低儿头10〜15度,婴儿的两臂突然外展、

伸直,继而屈曲、内收呈拥抱状。

握持反射(graspingreflex)用手指或木棍由尺侧触及婴儿手心时,引起手指屈曲抓握

动作,握住不放。

交叉伸腿反射(crossedextensionreflex)新生儿仰卧位,检查者按住婴儿一个膝关

节,使该下肢伸直,此时如刺激该侧足底,则对侧下肢屈曲,然后伸直,内收。

正常情况下,以上反射约在生后3〜4个月随着神经系统发育逐渐成熟而消失。

新生儿的感觉器官和行为表现在五个方面:

视觉出生后不久,当运动的物体(如人脸或红球)在新生儿眼前20cm左右处移动时,即

能引起眼球和(或)头部的转动,目光追随物体时,眼有共观功能。

听觉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而且对声音有定向能力。

嗅觉、味觉和触觉均较敏感,生后几天就能区别出自己母亲与其他乳母奶垫的气味:对奶、

糖水、清水有不同的吸吮力或不同的表情;哭闹的新生儿,如果你握住他的双手,或将他抱

起,即可使他平静。

习惯形成当新生儿接受一系列间隔几秒钟的刺激时,他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这也是他对环境过多刺激的防御反应。

和成人相互作用新生儿哭是引起成人反应的主要方式,大多数母亲能在2〜3周后理解哭

的原因,并给以适当的处理。

这些说明围产新生儿并不是只会吃和睡,在清醒期间他对周围环境刺激,特别是母亲给

予的注视、抚爱和哺乳等很敏感,除能看、会听外,并有一定的选择能力的心理活动。了解

围产儿神经、行为的发育,对于早期开发智力,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早发现轻微脑损伤

所致的神经行为异常,早期干预和防治,对小儿智能的发育均会起重要促进作用。

(二)循环系统胎儿血循环:胎儿在母体内靠胎盘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的交换。来自母

体氧合血经济静脉进入胎儿体内,到肝脏下缘分成二支:一支入肝与门静脉吻合;另一支经

静脉导管入下腔静脉,与来自下半身的静脉混合,其同流入右心房。这部份混合血(以动脉

血为主)大部份经卵园孔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流入升主动脉,主要供应心脏、脑及上肢。

来自上半身的上腔静脉还原血,入右心房后绝大部份流入右心室,再转向肺动脉。由于胎儿

肺脏尚未膨胀,故肺动脉的血只有少量流入肺脏,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大部份血则经动脉

导管与来自升主动脉的血汇合,进入降主动脉(以静脉血为主),供应腹腔脏器及下肢,同

时经过脐动脉回至胎盘,换取营养物质及氧气,可见胎儿期供应脑、心、肝及上肢的血,血

氧含量远较下半身为高。胎儿娩出后,肺部膨胀,脐循环中断,血循环发生了重大变化。肺

血管阻力降低,左心房的进血量增多,压力增高,致使卵园孔功能性关闭;同时由于肺动脉

血氧含量升高,动脉导管收缩而功能性关闭,促使体循环与肺循环分开。一般脐血管在血流

停止后6~8周完全闭合,动脉导管大多于生后3个月左右解剖上闭合。

新生儿的心率较快,一般为90〜160次/分,熟睡时可减至70次/分,哭闹时可达180

次/分,均属正常范围。新生儿的血压,收缩压约6.1~10.7kPa(46~80mmHg)。(70/50mmHg)

(三)呼吸系统:新生儿鼻腔发育尚未成熟,几乎无下鼻道。鼻粘膜富于血管及淋巴管,故

轻微炎症时便使原已狭窄的鼻腔更狭窄,而引起呼吸困难、拒哺及烦躁。

胎儿娩出时,由于产道的挤压、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环境温度的改变等多种刺激,兴奋了

呼吸中枢,引出呼吸动作。娩出后两肺逐渐膨胀,血氧饱和度在3小时内达到90%以上。由

于新生儿胸廓几乎呈园桶形,肋间肌较薄弱,呼吸运动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所以呈腹膈式呼

吸。加以呼吸中枢调节机能不够完善,新生儿的呼吸较表浅,节律不匀,频率较快(40〜45

次/分)。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肌发育更不完善,常出现呼吸暂停或吮奶后有暂时性青紫。

咳嗽及吞咽反射差,呕吐时胃内容物易及入气管内而引起呼吸道梗阻或肺不张。新生儿肺的

顺应性与肺泡的成熟度主要与II型肺泡细胞所产生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关,早产儿肺泡表

面活性物质少,肺泡壁粘着力大,有促使肺泡萎陷的倾向,易患呼吸窘迫综合征。

1、在26周的胎儿大多数可能在宫外存活。

2、肺表面活性物质28周时出现,至35周时迅速增加。

3、早产儿因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呼吸常不规则,甚至呼吸暂停(呼吸暂停在20秒以上,

伴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青紫)

4、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出现肺透明膜病。

(四)消化系统

口腔:新生儿的口腔粘膜柔嫩,唾液腺分泌量较少(一般要生后4个月才达成人水平),

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甚微。因此生后头3个月婴儿的口腔粘膜相当干燥,容易发

生口腔炎与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在齿龈切缘的粘膜上,有时可见到米粒样黄白色突

起,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潴留肿胀所致,俗称“马牙”。可自行消失,切忌擦拭、挑

割,以防糜烂,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

新生儿颊部皮下脂肪较面部其它部位发达,在颊肌表面和颊、嚼肌之间,有一团脂肪块,

张大口时在颊粘膜处可见此颊脂垫,俗称“螳螂子”是正常现象。同样切忌挑刺,以免引起

面部感染等。

胃肠新生儿胃呈横位,肌层发育差,贲门较松弛,而幽门括约肌相对较发达,加之

胃容量小(初生时30〜35ml,2周时60〜70m1,1个月时为90〜105ml),故易发生溢乳或

呕吐。新生儿胃解脂酶含量较低,但母乳含有解脂酶;胃酸酸度较低,与酪蛋白宜在低酸度

中消化相适应,故新生儿对乳类特别是人乳消化良好。新生儿肠道的蠕动较快,下部尤甚。

出生时咽下的空气2小时内就能在回肠见到,3~4小时到达直肠。其肠道相对地较成人长,

与身长之比约为1:6(成人为1:4),肠系膜相对地也较长,肠壁肌层薄,易有蠕动功能紊

乱而引起呕吐、腹胀,甚或发生肠扭转、肠套叠。

粪便新生儿绝大多数在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粘稠、黑色或墨绿色的胎便,系胎儿

肠粘液腺的分泌物、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吞入的羊水或产道的血液等的混合物。生后3〜

4天转为黄色粪便。若生后24小时未排便,应检查有无消化道先天畸形。

(五)泌尿系统

新生儿肾脏在出生时已具有与成人数量相同的肾单位,但组织学上还未成熟。肾小球立

方上皮细胞较多,而血管较少,滤过面积不足,按体表面积计算仅为成人的1/4〜1/2。肾

小管短而发育不良,回吸收及分泌功能有限,一般仅能维持正常的代谢。由于尿浓缩功能差,

排出同样溶质所需水分,新生儿比成人多2〜3倍。

正常足月新生儿93%于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生后头数日,因液体摄入量少,每日

排尿仅4〜5次,1周以后,进水量增多,而膀胱容量小,每日排尿可达20次之多。

(六)皮肤、粘膜的屏障功能

初生婴儿的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胎脂覆盖,它是由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所组

成,有保护皮肤的作用,生后逐渐自行吸收,不应强行擦洗。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粘膜柔

嫩、富于血管,易于擦伤而招致细菌感染。严重者易扩散为败血症。

(七)体温调节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够完善,出生后环境温度低于宫内温度,其体温可因热量

的丧失而下降。一般1小时内可下降2〜3℃,然后逐渐回升并波动在36〜37.2℃之间。

新生儿对寒冷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受冷时不发生颤抖反应,而依赖棕色脂肪产热。棕色脂肪

分布在中心动脉(主动脉弓、颈动脉)附近、两肩胛间、眼眶后及周围等•受冷时,通过去

甲肾上腺素的调节,棕色脂肪细胞发挥直接产热的功能。

新生儿皮下脂肪薄弱,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新生儿体重为成人的1/20,体表面积为1/6),

容易散热;另方面新生儿汗腺发育不完善,体内水分不足时容易发热,因而宜给新生儿一合

适的环境温度(即所谓中性温度)。在此环境温度中,机体只需最低的新陈代谢率,耗氧最

少,蒸发散热量最小,而能维持正常的核心温度。不同出生体重、不同日龄的新生儿,其所

需的中性温度是不同的(见表2-1)。

三、新生儿护理要点

(~)消毒隔离

儿科病房宜专门设立新生儿病室,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清洁整齐、工作人员进

入新生儿室必须戴口罩、帽子,护理或检查病儿应穿隔离衣、洗手,如患传染病应暂时调离,

待康复后再返回科室。如患一般感冒,需戴双层口罩工作。室内宜用湿揩法进行日常清洁,

建立定期大扫除及消毒制度。一旦新生儿室发生流行性腹泻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必须

立即隔离,以免疾病蔓延。

(二)环境温度、湿度与保暖

新生儿室的室温以20〜22℃为宜,尚应有适当湿度(55〜65%)。早产儿室温应保持24〜26℃,

相对湿度为60〜70%新生儿出生后就应注意保暖,应用温暖的消毒巾擦干身上的羊水,并

放入暖包。对体温过低者宜用热水袋保暖,有条件时可置于暖箱中。用暖箱时要注意。

1.按婴儿出生体重及日龄大小决定暖箱温度。体重愈轻、日龄愈小,箱温愈高。

2.暖箱应事前预热到需要温度,并逐渐调节,不能在短时间内使箱温急剧升降。

3.作用温度才是真正的环境温度。所谓“作用温度”是指暖箱内空气温度和箱壁内表面温

度(约为箱内空气温度和室内温度的中间值)两者作用的大小(按40:60估计)所得的平

均值。例如箱温为32℃,室温为20℃时,箱壁温度约为26℃,作用温度则为33X40%+26

X60%=28.4c若裸体婴儿皮温高于箱壁的温度,婴儿将通过辐射传热而丧失热量。

4.箱内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0〜55%之间。

5.出箱前宜逐步降低箱温,过度到穿衣并在身旁加暖瓶。如能保持体温36.5℃,则可出箱。

(三)合理喂养

目前国内外均提倡及早喂养,以防止低血糖和低体温。足月新生儿生后4〜6小时内即

可喂母乳。若母乳分泌不足,不要过分强调定时,按婴儿需要吸吮可以刺激乳汁分泌。如母

乳确实不足可于每次喂乳后初授适量牛乳。喂哺后婴儿宜向右侧卧,注意观察有无溢奶或呕

吐,防止吸入窒息。

早产一般于生后4〜12小时开始喂糖水,试喂2次无呕吐者,即可改喂奶液。吸吮力弱

者,可吸出母乳用奶瓶喂养。奶头应柔软,开孔要适宜。不能吸吮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奶量

计算公式:最初10日内一昼夜总奶量=(出生后实足天数+10)X体重(克)/100。10天后

每日喂奶量=1/6〜1/5体重(克)。喂奶间隔时间见表2-2。

表2-2早产儿喂奶间隔时间体重(克)间隔时间(小时)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A、C、D及钙、铁等矿物质需要量相对地较年长

儿及成人多,应及时补充以预防营养缺乏症。

(四)皮肤、粘膜的保护

新生儿头、颈、腋窝、会阴及其他皮肤皱折处应勤洗,保持清洁、干燥以免糜烂。每

次换尿布后,特别在大便后应用温水洗臀部,并用软毛巾蘸干。以防尿布疹。脐带脱落后可

用盆浴洗澡,宜用刺激性小的肥皂。新生儿的衣服、尿布应柔软而宽适,衣带不宜过紧。

为保持新生儿口腔清洁可于奶间喂水,不必擦洗以免损伤。若发现鹅口疮,可及时涂

1%龙胆紫,每日1〜2次。一般不必洗眼睛,若有分泌物,可用消毒棉花蘸生理盐水或温开

水轻轻消除。如有结合膜炎,可滴0.25%氯霉素或0.5%新霉素溶液,每日3〜4次。

脐带未脱落前应保持干燥,勿受污染;脱落后(生后4〜10天)脐容潮湿,用75%酒精

清洗即可。若有分泌物可涂1〜2%龙胆紫后撒些消炎粉。若有脓性分泌物可涂四环素或金霉

素软膏。若有肉芽形成,可用5〜10%硝酸银溶液烧灼,促其愈合。

(五)认真细致的观察病情

每天要及时了解婴儿吃奶、大小便及睡眠情况。注意体温、呼吸、心音、心率、体重等

的变化。注意面容、面色、手足颜色和温度,皮肤有无化脓灶或出血点。有无呕吐,卤门及

肌张力有无异常等,都应密切观察。

四、几种特殊的生理状态

(-)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生后2〜4天,由于进入量少、不显性失水及大小便排出,体重可下降6〜9%。

属正常范围。多于一周内恢复。体重下降程度及恢复速度,与开始喂奶时间及进入量是否充

足有关。若体重下降超过10%或恢复过晚(超过7〜10天),应考虑有母乳不足或其他病理

因素。

(­)脱水热

有的新生儿于生后2〜3天,由于母乳不足、进入液量又少,或因包裹过暧、用热水袋

保暖过度,体温可突然上升达39〜40℃。但一般情况尚好,去除热水袋,松解包裹,口服

或静脉补液,体温立即下降,即为脱水热。

(三)生理性黄疸见后

(四)乳腺肿大

无论男婴或女婴,有的于生后数日内(多在生后3〜5天)出生蚕豆大到鸽蛋大小的乳腺

肿大,不红、不痛,按压时可有少量乳汁样分泌物。为生前受母体雌性激素的影响所致,可

在2〜3周内自行消退,勿需治疗。切忌挤压以免感染。

(五)阴道出血(假月经)

部分女婴于生后第5〜7天,阴道有少量血样分泌物流出,无全身症状,持续1〜2天可

自止。这是妊娠后期母体雌性激素进入胎儿体内所致,一般不必处理。若与新生儿出血症同

时存在,出血量可以增多,应按新生儿出血症立即静注或肌注维生素K1治疗。

高危儿(highriskinfant)

指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定为高危新生儿的有:①异常妊娠史,如母亲

有糖尿病病史,孕期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吸烟、吸毒、酗酒史及母亲为Rh阴性血型。②

异常分娩史,如母亲有奸高征、先兆子痫、子痫、异常分娩被胎粪污染、各种难产,手术产

如高位产钳、臀位抽出、胎头吸引,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或)止痛药物史及过去有死胎、

死产史。③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如出生时Apgar评分低于7分者,脐带绕颈、早产儿、小

于胎龄儿、巨大儿、各种先天性畸形及疾病。

【常见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riskforsuffocation)与易溢奶和呕吐有关。

2.有体温改变的危险(riskforalteredbodytemperature)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

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riskforinfection)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riskforinjury)与没有自我防卫能力有关。

【护理措施】

(-)新生儿室条件

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立新生儿病区或在病区中设立新生儿病室。并应安置在阳光充足、

空气流通的朝南区域。病室内最好备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温在22〜24℃、相

对湿度在55%〜65%。每张病床占地面积为2.5m2,床间距离为60cm以上。规模较大的

病区应设入院观察室、危重监护室、足月儿室及早产儿室,另配1〜2间空房间,供临时

隔离或空气消毒时轮换使用。条件许可还应设置血气分析等检查室。

(-)保持呼吸道通畅

1.在新生儿娩出后,开始呼吸前,应迅速清除口、鼻部的粘液及羊水,保持呼吸道

通畅,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

2.经常检查鼻孔是否通畅,清除鼻孔内的分泌物。

3.保持新生儿适宜的体位,一般取右侧卧位,如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给

予俯卧时,专人看护防止窒息。

4.避免随意将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腔或按压其胸部。

(三)维持体温稳定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因此应有足够的保暖措施,保暖方法有头戴帽、母

体胸前怀抱、母亲“袋鼠”怀抱、热水袋、婴儿培养箱和远红外辐射床等。使用时因人

而异,最好使婴儿处于适中温度的环境,“适中温度”系指能维持正常体温及皮肤温度的

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此

外,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接触婴儿的手、仪器、物品等均应预热,以免导致传导散热。

(四)预防感染

1.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和完善的清洗设施要求人人严格遵守,入室更衣换鞋,接触

新生儿前后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每季度对工作人员做1次咽拭子培养,对带菌者及

患感染性疾病者应暂时调离新生儿室。病室应该使用湿式法进行日常清洁,每天用紫外

线行空气消毒30分钟以上,并要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

2.脐部的处理一般在新生儿分娩后1〜2分钟内结扎,遵守无菌操作,消毒处理好

脐残端。同时应每天检查脐部,涂以95%乙醇,使其干燥。如有感染可用3%过氧化氢

洗净后,再用3%碘现消毒,或局部使用抗生素。

3.皮肤的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初步处理皮肤皱格处的血迹,擦干皮肤后给予包裹。

每天沐浴1次,达到清洁皮肤和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同时检查皮肤粘膜完整性及有无

肛旁脓肿等情况。

(五)供给营养

1.喂养正常足月儿提倡早哺乳,一般生后半小时左右即可给予母亲哺乳,鼓励接

需喂奶。确实无法母乳喂养者先试喂5%—10%葡萄糖水,无消化道畸形及吸吮吞咽功

能良好者可给予配方乳。人工喂养者,奶具专用并消毒,奶流速以能连续滴出为宜。

2.磅体重定时、定磅秤,每次测定前均要调节磅秤零位点,确保测得体重的精确

度。为了解营养状况提供可靠依据。

(六)确保新生儿安全

避免新生儿处于危险的环境,如高空台面,可能触及到的热源、电源及尖锐物品,工

作人员的指甲要短而钝。

(七)健康教育

1.促进母婴感情建立目前国内外均大力提倡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因此,在母婴

的情况允许下,婴儿出生后,应尽早(30分钟内)将新生儿安放在母亲身旁,进行皮肤

接触、鼓励早吸吮,促进感情交流,有利于婴儿身心发育。

2.宣传育儿保健常识向家长介绍喂养(包括添加辅食)、保暖、防感染、预防接种

等有关知识。

3.新生儿筛查护理人员应了解有条件对新生儿进行筛查的单位及项目,如先天性甲状腺

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和半乳糖症等,以便对可疑者建议去进行筛查。

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

【早产儿特点】

1.外表早产儿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

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来降或未全

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2.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

(apnea)指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V100次/

分)和出现紫绢。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

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3.消化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

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增加蛋白质。早产儿易发生坏死性小肠

炎,要注意乳汁的渗透压不可超过460mmol/L。早产儿肝不成熟,葡萄糖醛酸转换酶不足,

生理性黄疽较重,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因肝功能不完善,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

子合成少,易发生出血症。

4.神经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

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

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

5.体温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

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发抖反应。因此,早产儿的体温

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6.其他早产儿酸碱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早产儿糖原储

存少,又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低下),此外,早产儿还易发生高血糖、贫血和

严重感染。

【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hypothermia)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alterednutrition,lessthanbodyrequireme­

nts)与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

3.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inabilitytosustainspontaneousventilation)与呼吸

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护理措施】

1.早产儿室条件应与足月儿分开,除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

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

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

2.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

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oC,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C,相对湿度55%〜

65%。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

日2〜4次。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体重大于2000g在箱外保

暖者,还应给予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

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则因地制宜,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

操作时间。

3.合理喂养早产儿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

多。因此早产儿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喂乳量根据早产

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原则表6-1»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胃管喂

养和补充静脉高营养液。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磅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

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1,预防出血症。除此

之外,还应补充维生素A、C.I)、E和铁剂等物质。

表6—1早产儿喂乳量

出生体重(g)<10001000-14991500-19992000-2499

开始量(ml)1-23-45-1010-15

每天隔次增加量(ml)125-1010-15

母乳间隔时间(h)122-33

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

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

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

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5.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

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

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

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6.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护理人员应

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以下情况,

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查找原因,迅速处理: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呻吟;③

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④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⑤惊厥;。早期或重度黄值;p食

欲差、呕吐、腹泻、腹胀、出生3天后仍有黑便;q硬肿症;r出血症状;S24小时仍

无大小便。

第二节新生儿窒息

一、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asphyxiaofthenewborn)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

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需争分夺秒抢救护理。我国一般医院发生率约5%。严重时呼吸功能障碍,氧和二

氧化碳交换能力丧失,导致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集聚及酸中毒,是围生期小儿死亡和导

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凡能使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引起窒息。

病因:包括妊娠期、分娩期及胎儿本身的因素,尤以产程开始后为多见。

1.妊娠期①母亲全身疾病如糖尿病;②产科疾病如妊高症等;③母亲吸毒等;④母

亲年龄>35岁或<16岁,多胎妊娠等。

2.分娩期①脐带受压、打结、绕颈;②手术产如高位产钳等;③产程中药物使用

不当(如麻醉、镇痛剂、催产药)等。

3.胎儿因素①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②畸形如呼吸道畸形等;③羊水或

胎粪吸入气道;④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等。

发病机制主要为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导致呼吸衰竭继而引起循

环、中枢神经、消化系统和代谢方面改变。

【病理生理】一、呼吸改变:

(1)原发性呼吸暂停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时,初起1一2分钟有呼吸深快,如缺氧未及

时纠正,旋即转为呼吸抑制和反射性心率减慢,此为原发性呼吸暂停。此时患儿肌张力存在,

血管轻微收缩,血压升高,循环尚好,但有紫绢,如及时给氧或予以适当刺激,有时甚至在

无外界帮助下仍能恢复呼吸。

(2)继发性呼吸暂停如缺氧持续存在,则出现喘息样呼吸,心率继续减慢,血压开始下降,

肌张力消失,苍白,呼吸运动减弱,最终出现一次深度喘息而进入继发性呼吸暂停,如无外

界正压呼吸帮助则无法恢复而死亡。

二、各器官缺血缺氧改变:窒息开始时,由于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一体内血液重新分布

一肺、肠、肾、肌肉、皮肤等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保证生命器官如心、脑、肾上

腺等处的供血。

三、血液生化和代谢改变:缺氧导致血PaCO?,pH和PaOz。在窒息应激状态时,儿茶酚胺及

胰高糖素释放增加,使早期血糖正常或增高;当缺氧情况持续,糖耗用增加、糖原贮存空虚,

遂出现低血糖症。此外,窒息酸中毒尚可抑制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降低肝内酶的活力而

致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临床表现】1、胎儿缺氧早期为胎动增加,胎心率加快160次/分;晚期为胎动减少

或消失,胎心减慢或停搏,羊水被胎粪污染呈黄绿或墨绿色。是一种简易的临床评价刚出生

婴儿窒息程度的方法。内容包括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等五项,每

项0〜2分,总共10分;评分越高,表示窒息程度越轻;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

度窒息。生后1分钟评分可区别窒息程度,5分钟以后评分有助于预后判断。

新生儿Apgar评分法

体征评分标准生后评分

0121分钟5分钟

皮肤颜色青紫或苍白躯干红四肢全身红

青紫

心率(次/无<100>100

分)

弹足底或插无反应有些动作,如哭、喷嚏

鼻管反应皱眉

肌张力松弛四肢略屈曲四肢能活动

呼吸无慢、不规则正常,哭声响

临床上根据生后1分钟的Apgar评分将窒息分为轻、重两度,0〜3分为重度,4~7分为

轻度。如5分钟评分仍低于6分者,神经系统受损较大。大多数窒息儿经及时抢救能够恢

复,少数继续发展并累及心、脑、肾器官、消化和代谢系统而呈休克状。

2、各器官受损的表现

(1)心血管系统的改变:轻症时有传导系统和心肌受损;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心衰。

(2)呼吸系统:易发生羊水或胎类吸入综合征,肺出血和持续肺动脉高压,低体重儿常

见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等。

(3)肾脏损害:较多见,急性肾功衰时有尿少、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酥增高,肾静

脉栓塞时可见肉眼血尿。

(4)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

(5)代谢方面:常见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等。

(6)胃肠道:有应激性溃疡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缺氧还导致肝葡萄糖醒酸转移酶活

力而使黄疽加重。

【实验室检查】

1、对宫内缺氧胎儿,可通过羊膜镜或在胎头露出宫颈口时取头皮血测pH值,以决定娩出后

的抢救措施。

2、出生后应立即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同时测定血糖、电解质、血尿素氮和肌酊。动态进

行头颅B超扫描有助于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诊断,必要时可作CT检查。

【治疗原则】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应由产、儿科医生共同协作进行。事先必须熟悉病史,对技术操作和器械

设备要有充分准备,才能使复苏工作迅速而有效。Apgar评分不是决定是否要复苏的指标,

出生后应立即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来确定复苏措施。

1.早期预测估计胎儿娩出后有窒息危险时,应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包括人员、技术

和仪器物品。

2.及时复苏按A、B、C、D、E步骤进行,A(airway):尽量吸尽呼吸道粘液。B(breathing)

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D(drug):

药物治疗;E(evaluation):评价。ABC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

3.具体复苏程序:

(1)最初复苏程序:①保暖:婴儿娩出后即置于远红外或其他方法预热的保暖台上。

②温热干毛巾揩干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③摆好体位,肩部以布卷垫高2—2.5cm,使颈

部轻微伸仰。④娩出后立即吸净口、咽、鼻粘液,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先吸口腔,再吸

鼻腔粘液。⑤触觉刺激:婴儿经上述处理后仍无呼吸,可采用拍打足底2次和摩擦婴儿背来

促使呼吸出现。以上五个步骤要求在生后20秒钟内完成

(2)第二步:婴儿经触觉刺激后,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肤色红润或仅手足青

紫者应当观察

如无自主呼吸、喘息和(或)心率<100次,应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

15—30秒后心率如>100次,出现自主呼吸者可予以观察;

如心率在80—100次有增快趋势者;宜继续复苏器加压给氧

如心率不增快或<80次者加胸外按压心脏30秒,无好转则行气管插管术,同时给予1:10000

肾上腺素0.l—0.3ml/kg内,静脉或气管内注入;

如心率仍V100次据病情酌情用纠酸、扩容剂,有休克症状者可给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从

小量开始,逐渐增量.对其母在婴儿出生前6小时内曾用过麻醉药者,可用钠络酮O.lmg

/kg,静脉或气管内注入

(三)复苏后观察监护:监护主要内容为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和室息所导

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大小便异常、感染和喂养等问题。

3.复苏后处理保暖和监护,维持内环境和血压稳定,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

预后:慢性宫内缺氧、先天性畸形、重度窒息复苏不及时或方法不当者、20分钟Apgar评

分低、出生2周时神经系统异常症候仍持续者预后不良.

预防:孕妇应定时作产前检查,发现高危妊娠应及时处理,避免早产和手术产;提高产科技

术;对高危妊娠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并进行处理;产时,当胎头娩出后,

立即挤净口、鼻内粘液,生后再次挤出或吸出口、鼻、咽部分泌物、并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

准备工作。

第三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各种困

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

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功能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

癫痫、脑性瘫痪等。HIE是新生儿窒息后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上病情重,病死

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病因之一。

【病因】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病因很多,缺氧可因:①母亲因素: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大出血、心肺疾病、严重贫血或休克等。②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

功能不良或结构异常等。③胎儿因素: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过期产、脐带脱垂、压迫、

打结或绕颈。④分娩因素:如滞产、急产、胎位异常,手术或应用麻醉药等。

缺氧缺血引起脑损伤的部位与胎龄有关。足月儿主要累及脑皮质、矢状窦旁区,因

为该区处于大脑前、中、后动脉分界区故易受血压下降的影响;早产儿则易发生脑室周

围白质软化,因为早产儿矢状窦旁区有脑膜动脉吻合支、故该部位比足月儿耐受缺氧缺

血,而脑室周围白质区是脑血流供应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当血压下降时该部位缺血导

致梗死。围产期窒息是本症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

使血氧浓度降低者均可造成室息。由宫内室息引起者占50%;娩出过程中窒息占40%;先天

疾病所致者占10%。

【发病机制】胎儿对缺氧较能耐受,它可以通过增加脑血流量使自己适应血氧浓度较低环境,

直到动脉血氧浓度减少85%〜90%才发生脑损害。脑的代谢旺盛,其氧耗量占全身氧耗量的

一半,脑的年龄来源几乎全部来自葡萄糖的氧化,缺氧影响能量的产生。

【病理生理】脑的能量来源和其他器官不同,几乎全部由葡萄糖氧化而来。新生儿脑代谢最

旺盛,脑耗氧量是全身耗氧量的一半。脑内糖原很少,葡萄糖及氧全靠脑血循环供应,缺氧

首先影响脑。

脑在缺氧情况下引起如下四种改变:

1.能量代谢障碍:缺氧时脑组织酸解作用增加5~10倍,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2.通气功能障碍:C02贮留,使Paco2升高,产生呼吸性酸中毒。

3、能量代谢障碍:由于无氧代谢脑内ATP的产生明显减少,一方面能量来源不足,脑内的

氧化代谢过程受到损害,大量神经元坏死。另方面使钠泵运转障碍,脑细胞内氯化钠增高,

引起细胞内水肿。

4、脑血流改变脑微血管缺氧及血流减少,引起脑缺血,并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产生血管

源性脑水肿,进一步造成脑缺血,继之发生脑坏死。

病理生理学改变:基本病理改变是脑水肿和脑坏死。缺氧主要引起脑水肿及神经元

坏死。而缺血主要引起脑血管梗塞及白质软化。

1.脑水肿:ATP减少所引起的细胞内水肿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细胞外水肿。。

2.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大脑及小脑皮层的神经元坏死,导致脑回萎缩,胶质纤维增生。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严重者可伴有脑干功能障碍。根

据病情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

1、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

2、脑水肿:前卤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3、肌张力改变: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

4、惊厥:增加、减弱或松软。

5、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临床分度】

1.轻度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须可出现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

正常,呼吸平稳,前囱平,一般不出现惊厥。上述症状一般于24小时后逐渐减轻。脑电

图正常,影像诊断不一定阳性。

2.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病情较重者可

出现惊厥。前囱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足

月儿上肢肌张力减退较下肢重,表明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减

退比上肢重,则是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所致。症状在生后72小时内明显,恶化者嗜睡程

度加深甚至昏迷,反复抽搐。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痛样波或电压改变,影像诊断常发现

异常。

3.重度意识不清,常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松软,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

反复呼吸暂停,前囱张力高,拥抱、吸吮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或放大,对光反应差,心

率减慢。本型死亡率高,存活者多数留有后遗症。脑电图及影像诊断明显异常。脑干诱

发电位也异常。

【治疗原则】目的在于尽可能改善已经受损害神经元的代谢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同时应予以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和脑细胞代谢等特殊治疗。关键是预防,治

疗以支持疗法、控制惊厥和治疗脑水肿为主。

一、支持治疗:①供氧: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②纠正低血压:保证充分的脑血流灌注,常用多巴胺每分钟5-10ug/kg静脉滴注。

③纠正低血糖:可按每分钟6-8mg/kg给

④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l-3ml/kg缓慢静滴。

⑤适当限液体入量:每日量50-60ml/kg。

二、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首次给负荷剂量20mg/kg,如未止惊1小时后可加用10mg/kg,

第2日开始维持量每日5mg/kg(一次或分两次静脉注射)。最好能监测血药浓度,惊厥停止

后一周停用。如惊厥频繁发作可加用安定或水合氯醛。

(三)治疗脑水肿:选用地塞米松lmg/kg,速尿lmg/kg静注,4-6小时后重复应用。也可

用甘露醇首剂0.5~0.75mg/kg,以后可用0.25-0.5g/kg静注,间歇4-6小时。力争在

48-72小时内使颅压明显下降。

三、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impairedgasexchange)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导致低氧血

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与环境温度低下和缺乏保暧措施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有窒息的危险与气道分泌物增加及抽搐有关。

5.恐惧(家长)(fear)与病情危重及愈后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

1.复苏步骤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1)气道通畅(A):①安置体位:患儿仰卧,肩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

枕位。②清除分泌物: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2)建立呼吸(B):①触觉刺激: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②复

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分;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

重而定,一般认为示指与拇指按压时压力为1.5〜2.okPa,每增加一指,压力递增

0.5kPa;氧气流量为5升/分或以上。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

(3)恢复循环(C):胸外按压心脏:一般采用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

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频率为120次/分;按压深度为

胸廓压下约1〜2cm。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4)药物治疗(D):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胸外按压心脏不能

恢复正常循环时,可给予静脉、气管内注入1:1000肾上腺素;根据医嘱,及时正确输

入纠酸、扩容剂等。

(5)评价(E):复苏步骤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情况,然后再决定

下一步骤操作。

2.保暖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病情稳定后置

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维持患儿肛温36.5〜37t:。

3.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及加强环境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4.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等物品,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避免外

渗。监护的主要内容为神志、肌张力、体温、床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

量和室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注意喂养,合理给氧,避免感染,观察用药反应,认真填

写护理记录。

5.安慰家长耐心细致的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

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得到家长最佳的配合。体征评分标准出生后评分

评分标准出生后评分

体征1

012分5分钟

皮肤颜色青紫或苍白身体红,四肢青紫全身红

心率(次/

无<100>100

分)

弹足底或插

无反应有些动作如皱眉哭,喷嚏

鼻管反应

肌张力松弛四肢略屈曲四肢活动

呼吸无慢,不规则正常、哭声响

第四节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septicemia)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

而造成的全身感染。

【病因和发病机制】

1.自身因素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血中补体少,白

细胞在应激状态下杀菌力下降、T细胞对特异抗原反应差,细菌一旦侵入易致全身感染。

1.非特异性免疫

①屏障功能差:新生儿皮肤角层和真皮层和黏膜薄嫩,易受损而失去保护作用;脐部未愈合

又为病原菌提供了直接入侵的门户。

②中性粒细胞储备不足:吸附、吞噬并杀灭病原菌的能力差,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

重儿或有缺氧、酸中毒存在时更明显。

③补体激活力差补体成分及体液中的各种酶都明显低于成人,C3仅为成人的60%,且补体

活力下低下,不能有效地协助杀死病原菌。

2.特异性免疫①母亲血中IgM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新生儿只能制造一部分IgM,故

新生儿易发生G-杆菌感染,尤其是大肠杆菌败血症。

②新生儿血中IgA不足,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③IgG可通过胎盘,但水平不高。

④近年来研究发现,IgG亚类结构和功能异常IgG亚类比例失衡也容易发生感染。

2.病原菌随地区不同而不同,我国仍以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近年由于极

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提高和各种导管、气管插管技术的广泛应用,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

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肝菌)等条件致病菌败血症增多。

3.感染途径新生儿败血症可以发生在宫内感染、产时或产后。产前感染与孕妇有明显

的感染有关,尤其是羊膜腔的感染更易引起发病;产时感染与胎儿通过产道时被细菌感

染有关,如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产后感染往往与细菌从脐部、皮肤粘膜损伤处及呼吸道、

消化道等侵入有关。近年来医源性感染有增多趋势。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表现。产前、产时感染一般发生在出生后3天内,产后感染

发生在出生后3天以后。早期表现为精神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等,转而发展为

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和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少数严

重者很快发展到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和核黄疸。血

培养、直接涂片找细菌、检测细菌抗原、外周血检测、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和血沉检查

有助于明确诊断。

(一)新生儿败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