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讲第1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讲第1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讲第1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讲第1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1.政治: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中心集权和君主专制相对减弱;门阀士族政治特色显明,成为该时期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2.经济:北方经济遭到破坏,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田庄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激烈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限制权;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3.思想文化:儒学受到佛、道冲击;玄学流行;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4.民族关系上: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民族杂居,民族政权对峙;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沟通频繁,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二、隋唐时期(581—907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制度创新,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成熟,后期中心对地方的干脆限制减弱;士族阶层在政治上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照旧流行。2.经济:前期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封建经济全面旺盛,对外贸易发达;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起先南移。3.思想文化:全面旺盛,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4.民族关系:中心王朝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以及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沟通,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边疆的开发,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5.对外关系上: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对外政策开明,中外人员往来、经贸交往和文化沟通频繁。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1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程标准素养考向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相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领域的新成就1.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政权更迭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2.利用史料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缘由、表现及其影响,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角度相识区域经济的发展3.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从“历史说明”“家国情怀”角度相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意义一、三国与西晋国号起止时间建立者都城备注魏220—266年曹丕洛阳被权臣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取代蜀221—263年刘备成都被曹魏所灭吴229—280年孙权建业(今南京)被西晋所灭西晋266—316年司马炎洛阳280年,完成统一;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概念阐释〕五胡内迁: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羌、氐;在西晋发生内乱时,这些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慢慢主导局势;316年,内迁匈奴贵族灭西晋。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南逃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概念阐释〕士族: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别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2.南朝: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国号宋,此后南方先后阅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3.六朝: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定都今日的南京,统称为六朝。4.江南的开发(1)缘由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溢了劳动力资源。②南方雨量足够,气候潮湿,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南方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兴修水利。(2)表现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明显进步。(3)影响:推动了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逐步交融。5.南方统一的趋势:东晋的军事实力慢慢减弱;陈朝时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1)含义: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大都接受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民族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照旧广泛存在。(3)淝水之战①背景: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②后果:前秦军队被击败,前秦政权崩溃,民族冲突重新加剧。2.北朝(1)含义:4世纪末到6世纪末,北方先后存在的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王朝合称北朝。(2)政权更迭:4世纪末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内政修明,灭掉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灭掉陈朝,完成统一。(3)北魏孝文帝改革①时间:5世纪后期。②措施:迁都洛阳;改穿汉族服饰;朝中统一说汉语;改姓汉姓;仿士族划分门第,激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③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沟通交融的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冲突,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旺盛,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和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概念阐释〕民族交融: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慢慢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趋向一样。〔图解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主题从“历史说明”等角度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的统一因素[史料]事实上,姓族制度建立以后,士庶之别就取代了胡汉分野。民族界限模糊了,身份认同从族别变成了门第。鲜卑的豪门与汉人的望族共同组成统治阶级,下层则混为一谈……与此同时,洛阳也再度成为华夏文化的中心。拓跋宏迁都三十多年后,一位名叫陈庆之的南梁将领这样描述他亲赴洛阳的切身感受:我原本以为两京沦陷之后,长江以北便都变成了戎狄之乡。这次到洛阳才知道衣冠人物尽在中原,根本不是我们江东可比的。拓跋宏成功了,他其实已是中华皇帝,虽然也只有半壁江山,但他开创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由胡汉混血的北方来统一中国,从而创建新的中华文明,这就是鲜卑人的历史功绩。——易中天《中华史》[问题]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士庶之别就取代了胡汉分野”的缘由,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功效。[提示]缘由:推行说汉语、穿汉服和改汉姓等汉化政策,淡化了民族差异;仿照魏晋士族制度,建立姓族制度,确定鲜卑族门第等级,突出了阶级差别。功效:缓和了民族冲突,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旺盛,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拓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的统一因素(1)民族交融不断加强,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