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考试时间:2024年7月3日上午8: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考试时间:2024年7月3日上午8:00-10:00】八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答题前将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4.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5.非选择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辈(háng)登时(dèng)斡旋(wò)戛然而止(jiá)B.翩然(biān)褶皱(zhě)迁徙(xĭ)犬牙差互(cī)C.砂砾(lì)卑劣(liè)彷徨(huáng)行将就木(jiān)D.寒噤(jìn)棱角(léng)逗留(dòu)目眩神迷(xu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讫立脑畔严峻垂珠帘珑B.萌发骨骼枯躁泛舟赤壁C.踪迹赋予缅怀强词夺理D.襁褓推搡虔诚纷至踏来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我们做到光明正大,心底无私,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B.我与小明相约周末一起打篮球,因选择地点不统一,我俩就分崩离析了。C.这次舞蹈表演,我们班的同学们配合默契,真可谓天衣无缝。D.春天的大自然,山清水秀,花香鸟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鲁迅先生所写的《社戏》一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主要是呼吁大家要珍惜这种传统文化。B.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常常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下了“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C.《灯笼》一文,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灯笼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时,是当时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D.《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文中对雁群生活习性的观察和说明,体现大雁的灵性,字里行间充盈着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汉语的魅力从何而来①近段时间,“人生,易如反掌”这句台词,在网络上热度颇高。耳熟能详的话,为何能拨动网友心弦?原来,这句外文电视剧的台词,本可直译为“人生超简单的”,翻译却用心地配合剧中角色摊开手掌的动作,将其意译为“人生,易如反掌”,使表达更加贴切生动。②两句台词,含义相同,韵味却不同。像这样的点睛之笔,在翻译中并不少见。有一首英文诗直译是“我喜欢这个世界上的三样东西,太阳、月亮和你。太阳代表早晨,月亮代表晚上,你代表永恒”。在译者的“妙笔生花”下,被意译为“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不仅表达更简练,而且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常用而不觉的汉语韵味,让人深深折服。③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翻译追求信、达、雅,简单来说,就是准确、通顺、优美。比如,电影《魂断蓝桥》的原名,直译过来是《滑铁卢桥》。译为《魂断蓝桥》,不仅凸显了电影主题,烘托了哀伤氛围,更为其增添了文化底蕴。因为“蓝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爱情。在唐代小说《传奇·裴航》里,男女主人公正是在蓝桥邂逅,苏轼词句“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又为“蓝桥”赋予了求而不得之感。而这些元素,构成我们理解“蓝桥”的背景知识,成就了这一经典译名。从这个角度也能理解,为何说汉语文化是“高语境”文化。④汉语博大精深,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说到江南,浮现在眼前的,大概率不是地理位置上的长江以南,而是烟雨朦胧、小桥流水;说到塞北,很难不想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望月是思乡、折柳是送别、红豆即相思……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5000多年中华文明,为汉语注入了丰富内涵。有人说,汉字“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的确,提笔挥墨,一笔一画之间,写就的不仅是文字,更是深厚的文化积淀。⑤在发展流变中,汉语的表达效率不断提升。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短句,省去了一切连接、修饰,全由名词并列而成。高度凝练的表达下,九种景物看似独立存在,实则互相照应、有机相融,构建出一幅萧瑟秋景,游子离家、悲秋之情溢于言表。光是简练还远远不够,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还追求平仄、对仗和押韵的音律之美,善用比喻、比拟、用典等修辞手法,让有限的文字言短而意长、辞约而旨丰。将丰富的意涵浓缩于只言片语之中,让汉语整体呈现出诗性之美,有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适合写诗的语言之一,可谓得之。⑥语言的使用场景、人们的表达习惯总是因时而异、因势而新。当前,网络用语层出不穷,汉语词汇不断迭代更新。比如,“点赞”“二维码”等词语由互联网发展衍生而来,已被收录进《新华词典》;一些传播范围较广的日常用语,如“网红”“脑洞”等也被增补到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不乏有人担忧汉语的生态受到影响,然而,语言的新陈代谢是客观规律。正是在这样的与时俱进中,汉语的实用性得到强化,适用的场景更加广泛,古老的汉语得以始终保持年轻态。⑦“古今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绵延不息的汉语,让今天的我们可以跨越时间,与千百年前的古人实现情感共鸣;让华夏儿女即便隔着千山万水,也能彼此感同身受。当更多人由衷地感叹汉语的魅力,汉语延续发展就有了更深厚的土壤,文化认同也就有了更牢固的纽带。(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结合文意,下列对“汉语的魅力”理解全面的一项是()A.含义相同,韵味却不同,汉语的表达更加贴切生动。B.电影《魂断蓝桥》的原名,直译过来是《滑铁卢桥》。译为《魂断蓝桥》,不仅凸显了电影主题,烘托了哀伤氛围,更为其增添了文化底蕴。C.“古今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汉语让今天的我们可以跨越时间,与千百年前的古人实现情感共鸣。D.汉语富有韵味,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呈现出诗性之美,是一种“高语境”文化,在绵延不息中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年轻态。6.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可以直译为“人生超简单的”这句话,翻译却用心地配合剧中角色摊开手掌的动作,将其意译为“人生,易如反掌”,体现了翻译的准确性。B.汉字“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体现了汉字的结构美和书法美。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短句,高度凝练,互相照应、有机相融,游子离家、悲秋之情溢于言表。D.“点赞”“二维码”等词语由互联网发展衍生而来,已被收录进《新华词典》,这会使汉语的生态受到影响。7.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译为“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这首英文诗,相比直译,表达更简练,而且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译者真是“妙笔生花”。B.“蓝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爱情。苏轼词句“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又为“蓝桥”赋予了求而不得之感,丰富了“蓝桥”的爱情内涵,这也是译者追求通顺的一种体现。C.说到江南,浮现在眼前的,是烟雨朦胧、小桥流水;说到塞北,很难不想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些都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既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D.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还追求平仄、对仗和押韵的音律之美,善用比喻、比拟、用典等修辞手法,让有限的文字言短而意长、辞约而旨丰。这体现汉语不仅简练,整体还呈现出诗性之美。三、古诗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共15分,8—10题每题3分,11题6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①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②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③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甫:刚,才。=2\*GB3②洵(xún):确实。③浣:洗。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仿佛若有光好像B.黄发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C.妇女亦耕田力作也D.而妇人汲井且浣衣从井里打水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屋舍俨然理所当然B.鸡犬相闻不闻机杼声C.其俗洵美矣其真无马邪D.余顾而慕之天之苍苍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文“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句的朗读停顿应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甲】文是作者虚构的故事,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一种肯定。C.【乙】文描写沿途风光和民俗世风,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D.【甲】【乙】两段文字都展现了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11.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二)古诗赏析。(共12分)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6分)【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下列对诗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诗都是五言律诗,【甲】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乙】诗作者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B.【甲】【乙】两诗的首联所描绘的景象意境各异,【甲】诗轻快明丽,【乙】诗则雄浑壮阔。C.【甲】诗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D.【乙】诗尾联融情于景,把诗人的情感融入到挥别的动作和马儿鸣叫的场景中。(2)请你说说【甲】【乙】两诗情感态度的异同。(3分)13.默写填空。(共6分,每空1分)(1)树梢树枝树根根,。(贺敬之《回延安》)(2)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3)一日不见,!(《诗经·子衿》)(4),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两句,构造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共18分)“荷锄”之交马海霞=1\*GB3①出了正月,祖父便开始等一个人,这个人是十里外的大胡子爷爷。②祖父知道大胡子爷爷每年农历二月,肯定来一趟,骑着他的小毛驴,扛着他的锄头,也不去家里,直接到地里找祖父。③农人“上班”就是到地里报到,在“上班时间”,大胡子爷爷到地里找祖父,肯定一找一个准。两位老友见面后,也不怎么寒暄,大胡子爷爷把厚棉衣脱下来,找棵树挂上,甩开膀子便开始帮祖父锄地,两人一边锄地,一边聊天。④祖父和大胡子爷爷是老友,两人年轻时都在地主家当长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翻身做了主人,有了土地,便靠种地谋生。⑤两人一年你来我往走动一回,大胡子爷爷来帮祖父干一天农活,祖父再去帮他伺候一天田地。⑥待到中午,祖父从布兜里抓两把花生米、两根萝卜咸菜、一摞煎饼放石桌上,大胡子爷爷变戏法似的从棉衣口袋里掏出一壶老酒、一个纸包,纸包里包着几片熟猪头肉。吃食都是AA制,不分主客,谁也不用劝谁,两位老友,在石屋里自斟自饮,喝得畅快淋漓。⑦春耕时,地离家近的,主妇便送茶饭到地头,离得远的,便自己带饭。山地离家远,祖父都是自己带干粮,在地里,粗茶淡饭招待老友,老友也不会挑理儿,野外吃饭比不得家中,没有招待不周之说。⑧两位老友吃饱喝足,再坐着聊会儿,彻底休息过来了,便继续锄地。“锄”尚往来,选个天气好的日子,祖父让祖母煮两个咸鸡蛋,烙上两张葱油饼,包好了揣兜里,走着去大胡子爷爷地里帮忙。⑨我年幼时不理解,祖父和大胡子爷爷来回折腾啥呀,一来一往,和自己种自己地出的力气一样,还不如谁也不帮谁。⑩祖母说,哪能一样呀,自己干自己地里的活,还捞得着煮茶喝酒闲聊吗?⑪祖父和大胡子爷爷的锄地互助,其实是他们见面的一种方式。正月是农闲的时候,但过去家家都不富裕,为人实诚的朋友都心领神会——正月不访友。⑫出了正月,地里活儿多了起来,此时到地里帮朋友干活,不是特意登门拜访,便不必带礼品。春暖花开时,在野外吃饭,有春风做陪、春花做伴,老友对坐,粗茶淡饭也吃得一脸得意。地里会友,就好像在大自然空旷的会客厅聚会,想说啥就说啥,喝高了,往地里一躺,也没人笑话。⑬旧时农村,农活全靠一双手,很少有人有闲情游山玩水,于是祖父和大胡子爷爷便想到在地里见个面,聊聊天,还不耽误干地里活儿。⑭我年龄越长,越羡慕祖父和大胡子爷爷的这种“土味”交往,他们了解彼此的生活条件,绕过了走访的礼节和面子工程,待到春风起荷锄去看你,两位旧时光里的老农,一手敬春天,一手敬土地,播种下最接地气的人间情义。(摘自《春城晚报》,有删改)14.结合文意,说说选文标题的作用。(3分)15.阅读选文,在下表横线上填写年龄阶段和“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年龄阶段年幼时①“我”的心理②=3\*GB3③16.选文第=4\*GB3④段可否删去?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4分)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⑫段画横线的句子。(4分)18.有人说:“大胡子爷爷是个普通人,身上却有着令人感动的品质。”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他身上令人感动的品质。(4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1题。(共10分,19—20题,每小题3分,21题4分)三伏天何以这么热?①“三伏”的说法由秦汉时盛行的五行学说延伸而来,主要指中原地区气候上一年中最闷热的一段时期,它是“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每到这时人们会感慨“我与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②“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头伏(初伏)入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开始,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进入“末伏”(三伏)。③那么,“庚日”又指的是什么呢?我国从古至今流行一种“干支纪日法”,即是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因天干的数字有10个,因此每隔10天就有一个庚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这样,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④要说三伏天,大家肯定脑海里先浮现出炎炎烈日,不过这太阳也确实不能随便甩锅,三伏天还真跟它脱不了干系。⑤大家知道,我们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自转和公转,而且地球是侧着身子转的。正是得益于这种得天独厚的配置,地球上才有了昼夜和四季。太阳是地球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是由地球公转的不同位置来确定的。⑥春、秋时太阳直射在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能最多,北半球为夏季;冬至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能最少,北半球为冬季;从本质上来讲,是太阳主宰了地球气候。所以夏秋之间,在北半球的我们自然是难逃太阳“手掌心”。⑦除了太阳,还有另一个让三伏天格外炎热的“凶手”:副热带高压——它出现在南北两半球副热带地区。在北半球,副热带高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缓慢向北移动。⑧被它笼罩的地区会受下沉气流的控制,天空中不能再积攒出很多云彩,格外晴朗,导致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急剧上升,气温也随之上升。然而在副热带高压的西北边缘地区,一些偏南方向的气流把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吹到我国大陆,为降雨提供水汽,地表湿度增大后,散发的热量会减少。这样,在吸热增多、散热减少的情况下,地表热量不断累积,出现一天比一天热的情况。⑨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这也是为什么夏至日虽然太阳高度角最高,却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的原因——积累的热量还未达到高峰。⑩酷热的天气总是让人脾气烦躁,有些人开始将矛头直指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温室效应。那么,古代人是不是就不会经历这样的高温天气了呢?历史气候研究表明,我国史上最热的夏天出在乾隆八年。《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说,当时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整个华北地区炎热异常;当年(1743年)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记录的实测温度是,7月20日—25日的气温值都高于40℃,7月25日竟然达到了惊人的44.4℃!那时候又没有电扇和空调,古人比咱们更加煎熬!当然,这种极端的天气事件很难说与全球变暖有直接关系。⑪不过,现代都市中的柏油马路、水泥路以及各种钢筋水泥建筑物也通过改变地表反射率,对地面增温作出“贡献”,这也是中心城区温度比郊区高,出现城市热岛的原因。由此可见,我们现在“享受”的高温,是自然气候和“人为加工”的共同产物。(选自陕西科技报,有删改)19.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伏”源自秦汉时期盛行的五行学说,它是“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B.结合“干支纪日法”,因“天干”“地支”的数字各有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有一个庚日。C.地球侧身不停地绕太阳自转和公转,我们可以根据它公转的不同位置,来确定中国的二十四节气。D.柏油马路、水泥路以及各种钢筋水泥建筑物通过改变地表反射率,能够使地面增温。20.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B.第⑧段加点词“一些”,说明只是一部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第⑩段采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古人也会经历高温天气。D.本文以“三伏”为说明对象,具体说明三伏天热的原因。2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北半球“三伏”为什么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4分)五、名著阅读(6分)22.阅读名著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同学们,你一定读过《经典常谈》这部名著吧?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2分)他在《报任安书》里说他的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自序》里说:“罔(网)罗天下放佚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王迹所兴”,始终盛衰,便是“古今之变”,也便是“天人之际”。以上选段中的“他”是。他撰写的《史记》体例有五:本纪、、列传、表、书。(2)班长组织大家为《经典常谈》这部名著设计制作一个腰封,请你结合腰封的概念和内容,仿照示例,进行设计。(4分,60字左右)腰封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腰封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内容宣传、推介性文字,方便读者选购。示例:《昆虫记》——法布尔用十卷篇章轻松诙谐地讲述了昆虫的生活。一幕幕昆虫世界的生动场景,经这部著作的细致入微巧描摹,读来惹人捧腹,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和对科普的深刻省思。六、语言运用(8分)23.某中学八年级某班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班级准备开展“别出心裁品古诗”活动,请仿照示例,为提供的活动主题,选择适合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请将适合的艺术形式字母番号填在对应的活动主题横线上。(2分,每空1分)活动主题:①余音绕梁——②丹青妙手——艺术形式:A.演古诗B.舞古诗C.画古诗D.唱古诗E.写古诗【示例】:落笔挥毫——E(2)班级筹备编一本“古诗中的春夏秋冬”专题诗集,请为诗集命一个名字,并简要解说命名缘由。(6分)。①诗集名:《》(2分)②缘由:(4分,60字左右)七、表达与写作(60分,含书写分5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任选一题写作。(1)作家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述了自己小时候一个星期天的经历,表达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发生过特别的事情,遇见过特殊的风景,获得了别样的体验?在你的想象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经历一场奇遇,解开一个谜团,见证一个奇迹?请以“那个星期天”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2)年少的我们,都有过自然风景、艺术长廊、茫茫书海、心灵深处……的旅行经历,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迷惘,或顿悟……这些丰富多彩的历程,令我们难忘,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以“走过”为题目,自选对象,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③中心明确,内容具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思想积极健康,有真情实感;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南充市2023-2024学年度下期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D2.C3.B4.A5.D6.C7.B8.(3分)A(A项"仿佛",应译为"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9.(3分)B(A项中"屋舍俨然"的"然"应译为"……的样子":"理所当然"的"然"应译为"这样"。B项中的"闻",均译为"听到、听见"。C项中"其俗洵美矣"的"其"应作代词,译为"它,它的",这里指"江北的":"其真无马邪"的"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D项中"余顾而慕之"的"之"应作代词,译为"他们";"天之苍苍"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0.(3分)B(【甲】文应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11.(共6分,每小题3分)(1)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往来——来来往往,1分;悉——全,都,1分;意近即可,共3分。)(2)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生产、四处游玩的懒惰男子。(事——从事,1分;惰——懒惰,1分;意近即可,共3分。)附:【乙】文参考译文: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的样子,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在努力耕田劳作,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生产、四处游玩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子从井里打了水又在浣洗衣服。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此起彼伏)。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12.(1)(3分)B(正确的说法应是:【甲】诗雄浑壮阔,【乙】诗则轻快明丽。)(2)(3分)示例:同: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