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件-10醛、酮_第1页
《有机化学》课件-10醛、酮_第2页
《有机化学》课件-10醛、酮_第3页
《有机化学》课件-10醛、酮_第4页
《有机化学》课件-10醛、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醛、酮有机化学

醛和酮均含有羰基官能团:羰基碳原子上至少连有一个氢原子的叫醛:—CHO或叫醛基。

羰基碳原子上同时连有两个烃基的叫酮。

前言1醛、酮的结构1、羰基的组成§10.1醛、酮的结构一个键、一个键易受亲核试剂进攻,发生亲核加成羰基π电子云示意图2、羰基是极性基团=2.3—2.8D2醛、酮的分类和命名一、分类1、根据醛、酮羰基所连烃基分根据酮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是否相同,分为:单纯酮,混酮。§10.2醛、酮的分类和命名醛酮的异构现象有碳链异构和羰基的位置异构二、同分异构现象2、根据醛、酮分子中羰基的数目分(1)醛:命名习惯和伯醇相似CH3CH2CHO(CH3)2CHCHO异丁醛丙醛三、命名1、

普通命名法(2)酮:按照羰基所连接的两个烃基命名苯甲酮(乙酰苯)甲基乙基甲酮(甲乙酮)甲基异丙基酮甲基乙烯基酮2、系统命名法

(1)脂肪族: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酮要标明位次。

也可用希腊字母表示靠近羰基的碳原子,其次为、、…...例如:(2)芳香醛、酮的命名,常将脂链作为主链,芳环为取代基:对甲基苯甲醛

2-甲基-4-苯基丁醛

1-苯基-2-丁酮3-丁烯-2-酮2-丁酮(2)多元醛、酮,要标明羰基的数目和位次2,4-戊二酮3醛、酮的制备

伯醇和仲醇氧化或脱氢反应,可分别生成醛、酮。例1:例2:1醇的氧化和脱氢醇在适当的催化剂条件下脱去一分子氢,生成醛酮。

该反应得到的产品纯度高,但为一吸热反应,工业上常在脱氢的同时,通入一定量的空气,使生成的氢与氧结合放出的热量供脱氢反应。这种方法叫氧化脱氢法。例2:例1:在汞盐催化下,生成羰基化合物,除乙炔外,其他炔烃水合均生成酮:

主要生产乙醛。2炔烃水合

生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该法主要制备芳香族醛酮(因为芳环侧链上

-

容易被卤化。)例1:例2:3同碳二卤化物水解芳烃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下,与酰卤或酸酐作用,生成芳酮:

该反应也是一个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4傅-克酰基化反应

苯甲酰氯二苯甲酮

芳烃侧链上的

-

活泼易被氧化.控制条件可生成相应的芳醛和芳酮(注意选择适当的催化剂)。5芳烃侧链的氧化烯烃与CO和H2在某些金属的羰基化合物催化下,与110~200℃、10~20MPa下,发生反应,生成多一个碳原子的醛。

羰基合成的原料多采用双键在链端的

-烯烃,其产物以直链醛为主(直:支=4:1)。6羰基合成4醛、酮的物理性质

室温下,甲醛为气体,12个碳原子以下的醛酮为液体,高级醛酮为固体。低级醛有刺鼻的气味,中级醛(C8~C13)则有果香。低级醛酮的沸点比相对分子量相近的醇低。(分子间无氢键)。醛酮沸点与烷烃沸点的比较

由于羰基是个极性基团,分子间偶极的静电引力比较大,所以醛酮的沸点一般比相对分子量的非极性化合物(如烃类)高。

低级醛酮易溶于水,醛酮都能溶于水。丙酮能溶解很多有机化合物,是很好的有机溶剂。5醛、酮的化学性质醛酮的结构与反应-活泼H的反应(1)烯醇化(2)-卤代(卤仿反应)(3)羟醛缩合反应

醛的氧化亲核加成氢化还原§10.5醛、酮的化学性质一、羰基的亲核加成亲核试剂首先进攻!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烯烃的加成一般为亲电加成;

醛酮的加成为亲核加成,易于HCN、NaHSO3、ROH、RMgX等发生亲核加成反应。通式:

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加速,在酸性溶液中反应变慢:-(氰醇)(1)与氰化氢加成条件:醛、脂肪族甲基酮及C8以下环酮CN-离子为强的亲核试剂,它与羰基的加成反应历程:注意:由于氰化氢剧毒,易挥发。通常由氰化钠和无机酸与醛(酮)溶液反应。pH值约为8有利于反应。

羟基腈是一类很有用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氰基-CN能水解成羧基,能还原成氨基。例如:—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的合成:

第二步包含:水解、酯化和脱水等反应。有机玻璃丙酮氰醇(78%)-甲基丙烯酸甲酯(90%)用途合成增加一个碳的-羟基腈,-羟基酸

醛和脂肪族甲基酮(或八元环以下的环酮)与之反应,生成

-羟基磺酸钠

(2)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反应历程(亚硫酸氢根离子为亲核试剂):应用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产品中加入稀酸或稀碱,NaHSO3分解而除去。鉴别、分离提纯醛酮a.-羟基磺酸钠易溶于水,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将醛酮与过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混合在一起,醛和甲基酮很快会有结晶析出。可以此来鉴别醛酮。白x苯甲醛可以,但苯乙酮不与之反应酯环酮张力大的,容易水合。+HOH(3)与水加成

将醛溶液在无水醇中通入HCl气体或其他无水强酸,则在酸的催化下,醛能与一分子醇加成,生成半缩醛。半缩醛不稳定,可以和另一分子醇进一步缩合,生成缩醛:(4)与醇加成质子化

半缩醛在酸催化下,可以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碳正离子,然后再与另一个醇作用,最后生成稳定的缩醛:

半缩醛反应历程:

缩醛的反应历程:

缩醛对碱和氧化剂都相当稳定。由于在酸催化下生成缩醛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故缩醛可以水解成原来的醛和醇:

在有机合成中常利用缩醛的生成和水解来保护醛基。

醛与二元醇反应生成环状缩醛:例如:制造合成纤维“维尼纶”:聚乙烯醇甲醛

酮也能与醇生成半缩酮或缩酮,但反应较为困难。而酮和1,2-或1,3-二元醇比较容易生成环状缩酮:

常用1,2-或1,3-二元醇与生成环状缩醛以保护羰基。醛酮与格利雅试剂加成,后水解成醇:强亲核试剂(5)与格利雅试剂的加成——醇

利用其水解得醇反应,可以使许多卤化物转变为一定的醇:制备1°、2°、3°醇

与氨的衍生物,例如:羟胺(NH2OH),肼(NH2NH2),

2,4-二硝基苯肼和氨基脲等反应.羟胺例1:例2:肟(wò)(6)与氨的衍生物反应

例4:2,4-二硝基苯肼氨基脲例3:腙(zong)脲(niao)第一步:羰基的亲核加成,生成不稳定的加成产物;第二步:失去一分子水.

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是——加成-脱水反应.

氨衍生物对羰基的加成一般可在弱酸催化下进行,其历程和醇对羰基的加成相类似。

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历程:

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也常用来对羰基化合物的鉴定和分离:(1)生成物为具有一定熔点的固体,可利用来鉴别醛酮;(2)它们在稀酸作用下可水解成原来的醛酮,因此可利用来分离、提纯醛酮。此类反应,多出现在推结构等题中出现

亚胺极不稳定,极容易水解成原来的醛酮。

希夫碱还原可得仲胺。在有机合成上常利用芳醛与伯胺作用生成希夫碱,加以还原以制备仲胺。

(A)醛酮与氨的反应:(B)醛酮与伯胺的反应——生成取代亚胺(希夫碱)

总结——醛酮加成反应都是亲核加成;在加成反应过程中,羰基碳原子由原来sp2杂化的三角形结构变成了sp3杂化的四面体结构;当碳原子所连接基团体积较大时,加成可能产生立体障碍。醛酮加成反应活性,一般具有如下由易到难的顺序:

例如:醛和脂肪族甲基酮能与NaHSO3加成,而非甲基酮就难于加成。(1)酮-烯醇互变异构接受质子的方向

在微量酸或碱的存在下,酮和烯醇相互转变很快达到动态平衡,这种能够相互转变而同时存在的异构体叫互变异构体。(酮-烯醇互变异构)二、

氢原子的活泼性

简单的醛酮(乙醛、丙酮等)的烯醇式在互变平衡混合物中含量很少(酮式的总键能大于烯醇式):-二羰基化合物,由于共轭效应,烯醇式的能量低,因而比较稳定:(1)与FeCl3显色反应(2)使溴水褪色例2

醛、酮分子中的

-H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

-卤代醛、酮。例1

一卤代醛、酮往往可以继续卤化成二卤代、三卤代产物

(2)卤化反应和卤仿反应

凡具有CH3-CO-结构的醛、酮(乙醛和甲基酮)与卤素的碱溶液作用时,反应总是得到同碳三卤代物:

三卤代物在碱存在下,会进一步发生三卤甲基和羰基碳之间的裂解,得到三卤甲烷和羧酸盐:

三卤甲烷俗称卤仿(氯仿、溴仿和碘仿(亮黄色))。该反应叫卤仿反应,通式:3-能发生碘仿反应的结构:乙醛甲基酮含CH3CHOH—的醇NaOX为强的氧化剂,可将此类结构氧化成:CH3-CO-发生卤仿反应的醛(酮),其充要条件是有三个α-H。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碘仿反应?(1)CH3CH2OH(2)CH3CHO(3)异丙醇(4)

-苯乙醇(5)CH3-CO-CH2-CH2-COOH答:都可以。思考题反应的应用鉴别制备羧酸碘仿是黄色固体在稀碱存在下,醛可以两分子相互作用,生成

-羟基醛,叫羟醛缩合(或醇醛缩合)反应:

(3)羟醛缩合反应δ+第二步: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与另一分子乙醛发生亲核加成,生成烷氧负离子

羟醛缩合反应历程第一步:在碱作用下,生成烯醇负离子δ+

凡碳上有氢原子的

-羟基醛都容易失去一分子水,生成——烯醛。

含有氢原子的酮也能起类似反应,生成

,-不饱和酮-羟基醛受热时容易失去一分子水,生成

,-不饱和醛补充1:

完成下列反应,写出主要产物。

两种不同的含有

氢原子的羰基化合物之间进行羟醛缩合反应(称为交叉羟醛缩合);若参加反应的一种化合物不含

-H原子,产物种类减少:

苯甲醛与含有氢原子的脂肪族醛酮缩合,可以生成芳香族的,-不饱和醛、酮:(甲醛、三甲基乙醛、苯甲醛、糠醛等)90%思考OH—OH—10℃1、氧化反应

以酒石酸盐为络合剂的碱性氢氧化铜溶液(绿色),能与醛作用,铜被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硝酸银的氨溶液,与醛反应,形成银镜。三、

氧化和还原(A)费林试剂(Fehling):(B)托伦斯试剂(Tollens):(1)醛容易被氧化为酸[O]=

KMnO4,K2Cr2O7,H2CrO4,RCOOOH,Ag2O,H2O2(2)由于醛的羰基碳上有一个氢原子,所以醛比酮容易氧化;使用弱的氧化剂都能使醛氧化:Tollen’s、Fehling’s【1】醛的氧化反应Tollens试剂:Ag(NH3)2OH溶液Fehling试剂:CuSO4水溶液和酒石酸钾钠碱溶液的混合液

制备

,-不饱和酸可使用这些弱氧化剂(托伦斯试剂):b.合成

用途氧化性比较a.鉴别醛酮a.吐仑试剂可氧化所有的醛(包括芳甲醛);斐林试剂只氧化脂肪醛。Tollen’s>Fehling’sb.吐仑试剂和斐林试剂对C=C、C≡C不起反应R-CH=CH-CHOR-CH=CH-COOH

酮不易发生氧化,但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发生羰基和

碳原子间发生碳碳键的断裂,生成低级羧酸混合物:

工业上己二酸的制备:【2】酮的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不同的试剂可得到不同的产物:在催化剂(Ni、Cu、Pt、Pd等)作用下与氢气作用,生成醇,产率高。醛生成伯醇,酮生成仲醇:(A)催化加氢

若醛、酮分子中有其他不饱和基团(C=C、C≡C、

—NO2、—C≡N等),也同时被还原:双键孤立时:反应活性为RCHO>C=C>RCOR´,双键共轭时:先C=C,再C=O;——制醇,产率高,选择性好

只还原醛、酮中的羰基,不影响其他不饱和键:

还原性比NaBH4强,对C=C、C≡C没有还原作用,但对醛酮,以及羧酸和酯的羰基、NO2、—C≡N等都能还原。(B)用金属氢化物还原

硼氢化钠NaBH4:

氢化锂铝LiAlH4:

将醛、酮用锌汞齐加盐酸还原成烃:

这是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的一个较好方法,在有机合成上常应用(注意:对醛-CHO而言还原到甲基-CH3)。芳烃与直链卤烷进行傅-克烷基化反应有重排,所以可先进行傅-克酰基化反应再用克莱门森还原反应制取直链烷基苯:(C)克莱门森(Clemmensen)还原——转化为烃l

醛、酮与肼在高沸点溶剂(如一缩乙二醇)中与碱一起加热,羰基先与肼生成腙,腙在碱性加热条件下失去氮,结果羰基变成亚甲基。黄鸣龙的贡献——原工艺:醛、酮与肼生成腙,在KOH或乙醇钠作用下放出N2,需要高温高压,不方便。后改用高沸点醇,如三缩乙二醇为溶剂,要回流100h。黄1946年改进:将醛、酮、NaOH、肼的水溶液和高沸点醇一起加热使之生成腙后,先将水和过量的肼蒸出,待温度达到腙的分解温度(195~200℃)时再回流3~4h即可。优点:常压进行,时间短。(D)沃尔夫-凯惜钠-黄鸣龙反应

注意: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克莱门森还原——适用对酸不敏感的化合物;如:NH2-CH2-CH2-CO-CH3,就不能用此方法,

含有-NO2也被同时还原。沃尔夫-凯惜钠-黄鸣龙反应——适用对碱不敏感的化合物;

如:含有羧基等就不行。补充:用HCl,可使之变为酚!-CO,-NO2均还原!例1例2

不含

氢原子的醛在浓碱存在下可以发生歧化反应,即两个分子醛相互作用,其中一分子醛还原成醇,一个氧化成酸:

两种不同的不含

氢原子的醛在浓碱存在下可以发生交叉歧化反应,产物复杂(两个酸两个醇)。(3)坎尼扎罗(Cannizzaro)反应(岐化反应)

:由于甲醛还原性强,反应结果总是另一种醛被还原成醇,而甲醛氧化成酸:如甲醛和乙醛制备季戊四醇包括交叉羟醛缩合和交叉歧化反应:

季戊四醇是重要化工原料,它的硝酸酯是心血管扩张药物。若两个醛之一为甲醛思考:用乙烯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之?

由于醛基直接连在芳环上的芳醛都没有

氢原子,所以可以用坎尼扎罗反应来制备芳香族醇:6重要的醛、酮

甲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含甲醛37%~40%、甲醇8%的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用作杀菌剂和防腐剂(制作标本)。

在酸性介质中加热,可解聚再生成甲醛。用此法储运甲醛。1、甲醛(1)甲醛极易氧化和聚合

(2)甲醛在水中与水加成甲二醇

浓缩甲醛水溶液和甲醛水溶液储存较久会生成白色的多聚甲醛(加热重新分解成甲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