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保健应用_第1页
中医药学保健应用_第2页
中医药学保健应用_第3页
中医药学保健应用_第4页
中医药学保健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学保健应用中医药学保健应用中医药学保健应用中医药学1中医药历史重要的代表性著作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汉代,载药365种),我国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代),我国最早的成药典(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宋代)。956mNHZ。YZMnZTM。OLfEN0f。2重要的代表性历史人物被称为医圣的人(张仲景),被称为药王的人(孙思邈),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3中医学的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轮治。4阐述整体观念的两层含义(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将六腑五官等联系在一起的有机体。如肝与胆相表里,肝在体和筋,肝开窍于目等。不同脏腑生理功能各不相同,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正常的机能活动,如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几者协调统一,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运行。有病时,也是相互影响和表达。如肝火上炎则目赤、肝血不足则目涩视力减退;反过来,也可通过目的情况判断肝的功能,如目黄可能患有黄疸肝炎,口臭、舌苔黄厚、牙痛可能胃热。t92b5pI。26dxpFi。lzhLLM5。(2)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天地相应”,春夏温热,阳气升发,故人体腠理开泄而汗出以散热,脉多浮大;秋冬寒凉,阳气收藏以固护脏腑,故人体腠理密闭而少汗,脉多沉小。FK7lFEf。fMpnvWx。hGsJJyL。5何谓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其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最后判断出病证。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qCdK3gG。sHjnA0z。ZYdYpjL。6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司外揣内、援物比类、试探与反证。(1)司外揣内:指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象,以推测分析其内在变化的认知方法,又称“以表知里”。(2)援物比类: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的某些属性相似或类同,从而推断两者在其它属性上也有可能相似或类同的认知方法,又称“取象比类”法。4kNgpj3。YW74T7N。zCkBU4s。(3)试探与反证:试探,是通过对研究对象不断的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原设想做出适当调整和修改,以寻求逐步逼近的一种认知方法。ahDOshj。BG9VZMR。D5ZN4JC。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1)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阴阳的属性双方都是对立的、相反的。上与下、左与右、静与动、寒与热、柔与刚等。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部脏腑为阴,而对于体表,背为阳,腹为阴;五脏为阳,则六腑为阴。h4tj1uC。Y1jLBUx。PAYNhl9。(2)阴阳消长:是指阴阳两个方面始终处于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之中。比如由夏至秋冬,阳消阴长,由冬至春夏,属于阴消阳长。OSHj4uO。KBkPMPD。r5AM1mu。(3)阴阳互根:是指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阴或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热就无所谓寒;对人体而言,最本质的生理功能是兴奋与抑制,二者也是互根互用的。阴阳互根不仅表现为二者的依存,而且表现为相互促进、相互为用。如:物质与功能之间,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旺盛,则化生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充足,脏腑组织生长发育健壮,即“阴根于阳”,阳能促阴。另一方面,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充足,形体组织生长发育健壮,则各种活动能力强,即“阳根于阴”,阴能促阳。由于某些原因,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阴阳互损,二是阴阳决离。KVuPhba。JijJ8SF。cu8zPTe。(4)阴阳转化: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两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对立的反面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是指事物的总的阴阳属性的改变。它与“阴阳消长”是不同的。阴阳消长是量变,阴阳转化是质变。所谓“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便是如此。S56RDZi。qiPpOQO。X2Ipklh。8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指自然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行变化的规律。9举例说明五行的相生即资生、助长、促进之意。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资生、助长和促进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无行对五脏而言,肝血可以养心神,肝为心之母;心气旺盛可以加强脾胃的功能,心为脾之母;脾的运化能力强,则肺气足,声音洪亮,脾为肺之母;肺气下行有助于肾的主水功能,即肺为肾之母;肾水能滋养肝木,故肾为肝之母。VDjC49o。uu9WMOp。8UXteZN。10举例说明五行的相克即克制、抑制、制约之意。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就人体五脏而言,肾克心,肾水制约着心火,使其不至于过旺;心克肺,心火可以制约肺使其不至于过寒;肺克肝,肺的肃降可以制约肝阳过分的升发;肝克脾,肝的疏泄可以制约脾的壅塞;脾克肾,脾的运化可以调控肾的主水功能,使水湿不至于泛滥。yUcjxUB。MXqrk77。H4h4Y70。11气的含义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12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13气的运行:气的运行称为“气机”,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称为“气机调畅”。v8osPHL。nrJw0P8。wJuL4L8。14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气的推动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活动都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激发。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肌体各方面的活动也随之减弱,从而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出现早衰、血虚、血瘀等病变。

气的温煦作用:使得机体能够维持正常的体温,脏腑组织能够正常的活动。如果气的温煦作用失常,体温低下,四肢不温,血和津液运行迟缓。zMan1iu。lw9EciR。vyD1i0k。气的防御作用:指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侵犯,能与侵入人体的病邪作斗争,驱邪外出,使身体健康。

气的固摄作用:指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脏器具有控制作用。如果气不足,固摄作用弱,则会出现遗精,遗尿,月经、白带过多,胃下垂、脱肛等病症。

气的气化作用:是指气能促进精、气、血和津液的产生和代谢。wHlIXAJ。IPZWLVe。SkVvDgs。15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是说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的生成、血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气。气足则血足,有足够的力量推动血液在血脉内的运行。若气虚,则血少,并且血行不畅,会导致血瘀;或者由于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在血脉内的运行,而导致血液溢出脉外,出现各种出血证,因此,临床治疗出血证时往往配伍补气药。RpsKMYI。6rEHeqz。tvOnh8s。血为气之母:主要表现为血能载气、血能养气。血是气的载体,气必须依附于血而运行全身。血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气不断的得到补养而保持充盈,若血虚,则气也虚衰,因此,治疗气虚时不但要选用补气药,还要配伍补血药。yBkWgQ5。dOJF2Jq。M2au86N。16脏腑学说:是研究脏腑自身的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的学说。17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区别:五脏属于实体性器官,主“藏精气”,即生化和贮藏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主持复杂的生命活动。六腑属于中空官腔性器官,主“传化物”,用来收纳和消化水谷、排泄糟粕,主要是对饮食物起消化、吸收、输送、排泄的作用。SuuBG0F。gBzazwE。K7RPtS1。18中医对心的理解:心位于胸中,为五脏之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表,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a3EzPeS。esqLZ4X。ThjpXyJ。19中医对肺的理解:位于胸中,上通喉咙。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ktIFVCK。VePw7Un。0uqilUW。20中医对脾的理解:脾:位于胸腔中部,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hfulua3。lhptQd8。YJ1yj6p。21中医对肝的理解:肝:位于肋部。生理功能:主疏泄和主藏血。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PJr6SN4。0iAbT1T。MQcAB4F。22中医对肾的理解:肾:肾位于腰部,故称“腰为肾之府”。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0H3bTRX。3vXFLUE。qzCjQcL。23六腑的特点: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突出强调“通”和“降”二字。CZrUqno。qw223fq。tyH4Cy6。24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又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表现为春风、夏暑(火)、长夏湿、秋燥、冬寒。A9hUFqh。5Cvz1Er。X6gaRag。25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易袭阳位。(2)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善合它邪。26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4)寒性主痛。27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发,耗伤阴津。(3)暑易夹湿。28湿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2)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29燥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30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伤津耗气。(3)火易生风动血。(4)火毒结聚,形成疮疡31七情及治病特点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气机。(3)影响病情的变化。MMMzUCt。7RONhB2。9FA0NBn。32阴阳失调:人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协调平衡,中医认为,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的总纲。有以下几种情况。(1)阴阳偏盛:包括阳偏盛、阴偏盛。阳偏盛表现出机能亢奋,热量过剩,出现壮热、面红、目赤、烦躁、口渴、脉数等症状。阴偏盛,主要是由于感受了阴寒湿气或过食生冷之物而导致,出现行寒肢冷、水肿、身体蜷缩等。LmmbpYS。o7TXYST。oWTlv9A。(2)阴阳偏衰:包括阳偏衰、阴偏衰。阳偏衰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寒冷。阴偏衰表现为骨蒸潮热、消瘦、盗汗、脉细数。cDrisrF。FKs5SpK。0oZIFMj。(3)阴阳互损:阴邪盛到一定程度,把阳气拒绝于外,表现为面红潮热、口渴、脉大等热象,实际上这种热是表面的假象,称为“真寒假热”;如果邪热偏盛到一定的程度,人体的正常的阳气被遏制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则表现为四肢冰冷的寒象,实际上是“真热假寒”。juGnqBG。RSJvr4k。y3NN1OD。(4)亡阴及亡阳。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微欲绝的危证。33道地药材:某地气候环境适宜于某种药材的生长,加工技术好,出产的该药材产量大,临床疗效优于其他产地的同种药材,则该药材为某地的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如四川的黄连、乌头、贝母;云南的三七,吉林的人参,山东的阿胶、金银花、丹参。fzxxU7T。6yevW5T。cGuSeAR。34药材几种辅料炮制加工的目的清炒:根据炒制的火候和程度又分为炒焦、炒黄和炒炭。其中,炒焦和炒黄主要是为了便于粉碎和增加焦香味。炒炭后增加了止血作用。如艾叶炭、大黄炭等。加敷料炒:又分为加液体敷料炒(又称为炙)和加固体敷料炒。常用的液体敷料有:蜂蜜、醋、酒、盐水、姜汁。常用的固体敷料有:麦麸子、滑石粉、沙土等。蜂蜜:增强药物补益作用,润肺止咳以及润肠通便作用。醋:增强药物疏肝理气止痛作用。酒:增强药物活血行气作用。盐水:增强药物入肾清虚热作用。姜汁:增强药物和胃止呕、解毒作用。加固体敷料的目的主要是:使药物受热均匀,减轻药物的燥性等。35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一般来讲,温热性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寒凉性药能减轻或消除热症。药物的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而确定的。P2pjFW9。8ixbHOh。mi6bOdm。五味及其功用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通常辛味药具有发散、行气和活血作用;甘味药具有补虚、缓急止痛作用;酸味药具有收敛止咳、止泻、止汗等作用;苦味药通常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药物的味是根据药物的功效而定的,并非与口尝味道一致。qe87IOm。6tWXftd。PyKc7m7。36中药的归经与升降浮沉归经:指药物对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反映药物作用范围。升降浮沉:表示药物作用趋向。37中药的配伍相须: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能明显增强疗效。相使: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相畏、相杀:一种药物的毒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可使毒副作用降低。

相恶、相反能使药效降低或消除或产生毒性,临床避免。r5LI6Mo。roIbXve。xbhmnca。38解表药的概念及分类解表药: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解除表证的药物。分类: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39比较麻黄、桂枝、紫苏功效与应用的异同点。三药均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以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但麻黄开泄发散力较强,一般只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不宜用于表虚有汗者;而桂枝发汗之力较麻黄为缓,且具有助阳之功,故尤其适用于表虚有汗者;紫苏发汗之力不及麻黄桂枝,但具有舒畅脾胃气机的作用,故特别适用于外感风寒而兼有腹胀、恶心呕吐者。麻黄还具有平喘的功效,适当配伍可应用于各种咳喘证,对于老人、小儿及体虚咳喘者,宜用蜜制麻黄。麻黄还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可以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JoHfC9n。JytbDUx。2QKeNAm。桂枝还能温通血脉、止痛,温助阳气。用于风寒湿痹筋骨关节疼痛,寒凝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阳气虚寒肢冷,便溏泻泄。csoaVnB。3tTH0wo。6avVVjT。紫苏尚具有行气止呕、解鱼蟹毒之功,应用于脾胃气机不畅之腹胀、呕吐或食鱼蟹中毒。40简述生姜功效、主要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功效:发汗解表,温胃止呕,温肺止咳,解毒。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胃寒呕吐,适当配伍可用于多种呕吐。(3)用于肺寒咳嗽,痰白清稀(干姜或姜)。(4)药物(生半夏、生天南星、生附子、生乌头等)中毒,食用变质的鱼蟹中毒。FNZDuYv。8NqGeq8。v70ZiZH。用量用法:3-9g,水煎服。41简述薄荷的功效、主要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功效:发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疏肝解郁。应用:(1)治疗外感发热、咽喉肿痛、咽痒口渴。(2)用于治疗麻疹不畅、风疹皮肤瘙痒。(3)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月经不调腹痛。用量用法:3-6g,水煎服(宜后下)。42柴胡的功效、主要应用、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应用:治肝气不畅胁肋胀痛、小腹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用量用法:3-9g,水煎服。解表退热生柴胡,疏肝理气用醋柴胡。43比较黄芩、黄连、黄柏功效与应用的异同点。黄连、黄芩、黄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均可用于治疗各种湿热证。如胃肠湿热之泻泄、痢疾、呕吐,肝胆湿热之黄疸,以及湿疹、湿疮以及各种热毒疮肿。其中黄连主入心经和胃经,善于清心火和胃火,主要用于心火旺之高热、烦躁、失眠、舌尖红、口腔溃疡等,以及胃热呕吐、胃火牙痛等;黄芩主入肺经,善于清肺火,主要用于肺热咳嗽,黄痰;黄柏入肾经,善于清肾火,主要用于肾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盗汗。mbiw3Rc。ZvGbklD。0XrPRWp。44中医认为水肿、小便不利等水液代谢失常与哪些脏腑有关,为什么?中医认为水肿、小便不利等水液代谢失常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肺通过其宣发肃降功能,将水液散布全身,并调节汗液的排泄。脾能运化水液,若脾的运化功能减退,水湿停滞,产生水肿痰饮等。肾主水,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是肾对水液的蒸腾气化作用。肺的通调、脾的运化,均有赖于肾的气化,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与肾的气化作用直接相关,肾主宰整个水液代谢。2LMZaMj。7pRsAhI。t7z55T9。45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以及主要应用。熟地黄人参大黄三七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阴亏血虚头晕、腰膝软弱、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耳聋。人参:大补元气,补脾肺,益心肾,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用于久病、大病、大出血、大吐泻等导致的元气大伤,虚极欲脱之证;用于治疗肺气虚咳喘、脾气虚食少体倦乏力;用于热病伤津以及消渴证之口渴;用于心悸、失眠、健忘等。cQ6UpXD。HWqrVSt。2YxPftG。大黄:攻下积滞,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要用于治疗热结便秘,热毒疮肿,水火烫伤,血热出血,以及妇科瘀血痛经等,湿热黄疸、湿热淋证等。Qiu5BC6。OpCQZPJ。GlU67BU。三七:化瘀、止血、止痛。用于治疗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如吐血、咳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用于多种瘀血证,如跌打损伤、疮疡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妇科瘀血痛经、月经不调等。IufzqHM。pymULlT。WUtm39A。46简述中药的一般煎煮方法用具:宜选用导热均匀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砂锅、砂罐、钢化玻璃罐,不宜用铁锅、铝锅。用水:洁净的饮用水,水量应高出饮片3-5厘米浸泡时间:重要中药煎煮前需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果实、种子等坚硬的药物可浸泡1小时。火候先武后文,第一煎30分钟,第二煎20分钟,两次药液合并,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47以麻黄汤为例阐述方剂的配伍原则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配伍。这种组方原则即是“君、臣、佐、使”。“君、臣、佐、使”用以说明方中药物的主从关系,反映药物在方中发挥作用的主次。IUHv0Fj。Pn2v0JC。Q5oPqk2。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