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和下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但最引起许多人的注意,而且于生命有危险的,是《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非汤武而薄周孔”。非薄汤武、周孔,在现时代是不要紧的,但在当时却关系非小。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的,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这让司马懿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好呢?没有办法。在这一点上,嵇康对司马氏的行动有了直接的影响。嵇康的朋友吕安不孝,连及嵇康,嵇康的罪案和曹操杀孔融差不多。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不孝,故不能不杀。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倘只是不孝,其实那时倒不很要紧,关键在于嵇康发议论;阮籍不同,不大说关于伦理上的话,所以结局也不同。然而后人就将嵇康、阮籍骂起来,人云亦云,一直到现在,一千六百多年。季札说:“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这的确是的,大凡明于礼义,就一定要陋于知人心的,所以古代有许多人受了很大的冤枉。例如嵇康、阮籍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坏礼教。但据我个人的意见,这判断是错的。魏晋时代,崇尚礼教者看来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的。因为魏晋时代所谓崇尚礼教,是用以自利的,那崇奉也不过是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于是老实人被如此利用,他们不平至极,无计可施,而后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把它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摘编自鲁迅《而已集》)材料二:孔子是中国两千年礼法社会和道德体系的建设者。创造一个道德体系的人,也应是真正能了解这道德的意义的人。孔子知道道德的精神在于诚,在于真性情、真血性,所谓赤子之心。扩而充之,就是所谓“仁”。一切的礼法,只是它寄托的外表。舍本执末,丧失了道德和礼法的真精神、真意义,甚至假借名义以便其私,那就是“乡原”,即“小人之儒”,这是孔子所深恶痛绝的。孔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又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他更时常警告人们不要忘掉礼法的真精神、真意义。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他痛恨虚伪。他骂:“巧言令色,鲜矣仁!”然而孔子死后,汉代以来,孔子深恶痛绝的“乡原”支配着中国社会,成为“社会栋梁”,把孔子至大至刚、极高明的中庸之道化成弥漫社会的庸俗主义、妥协主义、折中主义、苟安主义,孔子好像预感到这一点,所以极力赞美狂狷而排斥乡原。他自己也能超然于礼法之表追寻活泼的真实的丰富的人生。他不但“依于仁”,还要“游于艺”。他有一天问他几个弟子的志趣。子路、冉有、公西华都说过了,轮到曾皙,曾皙描述了这样的一幅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肯定、称赞了曾皙。孔子这超然的、爱美的和自然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在晋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陶渊明的田园诗里见到。而汉代的俗儒钻进利禄之途,乡原满天下。魏晋文人以狂狷来反抗这乡原的社会,反抗这桎梏性灵的礼教和士大夫阶层的庸俗,在自己的真性情、真血性里发掘人生的真意义、真道德。他们不惜拿自己的生命、地位、名誉来冒犯假借礼教以维持权位的统治阶级。曹操拿“败伦乱俗,讪谤惑众,大逆不道”的罪名杀孔融。司马昭拿“无益于今,有败于俗,乱群惑众”的罪名杀嵇康。阮籍佯狂了,刘伶纵酒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这是真性情、真血性和这虚伪的礼法社会不肯妥协的悲壮剧。这是一群在文化衰堕时期替人类冒险争取真实人生和道德的殉道者。他们殉道时何等勇敢,从容而美丽: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而维护伦理的曹操枉杀孔融,屠杀孔融七岁的小女、九岁的小儿,谁是真的“大逆不道”者?道德的真精神在于“仁”,在于“恕”,在于人格的优美。(摘编自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尧舜是禅让天下的,这让司马懿篡位时不知怎么办才好,而嵇康的言论对司马氏的行动有影响。B.魏晋时代对礼教的崇奉不过是偶然崇奉,而老实人被利用,无计可施,后来变成从内心深处不信礼教,甚至反对礼教。C.孔子是中国两千年礼法社会和道德体系的建设者,也应是真正能了解这道德的意义的人,他痛恨“小人之儒”。D.司马昭拿“无益于今,有败于俗,乱群惑众”的罪名杀嵇康,而阮籍佯狂,刘伶纵酒,在真性情、真血性中享受快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晋统治者以孝治天下导致天位从禅让而来。如果他们主张以忠治天下而不以孝治天下,其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B.孔子极力赞美狂狷而排斥乡原,具有超然的、爱美的和自然的生活态度,他“依于仁”,还“游于艺”,他肯定了曾皙的志向。C.汉代的俗儒钻进利禄之途,把孔子的中庸之道异化为庸俗主义、妥协主义、折中主义等,魏晋文人的狂狷便是对此的反抗。D.嵇康被杀害时非常勇敢,从容地弹奏了一曲《广陵散》,非常洒脱;而维护伦理的曹操枉杀孔融,甚至连小孩也不放过。3.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材料二中“道德的真精神”的一项是(3分)()A.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谢安时年七八岁,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遂遣之。B.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C.魏王(曹操)将见匈奴使,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D.有失牛者,就宽(刘宽)车认之。宽下驾步归。有顷,失牛者得牛送,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4.请简要阐释材料二中加点的“乡原”和“殉道者”的含义。(4分)5.两则材料都对嵇康和孔融进行了评价,其观点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老樟木匣子季明安吉庆是夜间回来的。新婚不久,安吉庆就投军打鬼子去了,一晃快三年没见面。妻子打开门的一刹那,她的眼泪倏地涌了出来。这许多天来,恍惚间,她总感觉安吉庆回来了,就在离她不远的地方,而且这气息愈来愈浓重。事实上,一个多月前,安吉庆所在的部队,就开拔到离老家不足百里的地方驻扎。军人没有命令,有家也不能回。今天,团长特批了他几个钟头的假,回家看看,对安吉庆来说,几个钟头,不过是个虚的概念。最后,团长说:“骑马回去,鸡叫头遍,必须赶回来!”天亮前,安吉庆就要带领敢死队,突击被鬼子占领的一处阵地。她一头扑进安吉庆的怀里时,安吉庆痛得大叫了一声,她这才发现,安吉庆的身上,有好几处没有痊愈的新伤口。她的眼泪,就更多了。安吉庆离开时,她一直送到村口。①安吉庆牵着马,那马,头一上一下奋力地甩动着,迈着小步伐,把昏黄的月光都踏成了碎片。走出很远,安吉庆站住。那马扭回头,看了看站在村口的她,喷了个响鼻,但安吉庆没有回头,伫立片刻,抬手擦了一下眼睛,倏地跨上马,腿一夹,一阵清脆的马蹄声,消失在她的视野里。许多年来,这个场景,梦一样活在她的记忆里。富金山方向的炮火,闪耀了好些天,渐渐平息下来,但安吉庆,却再也没有回来。就在安吉庆离开不久,她怀上了小安,她终生没有改嫁,独自把小安拉扯长大成人。许多年后,小安也变成了风烛残年的老安,他一直珍藏着母亲像宝贝一样传给他的一个老樟木匣子。②这是母亲的嫁妆,装首饰用的,但他知道,母亲家也穷,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首饰。老安的孙子要结婚了,这是大喜事,本没什么问题,但老安的孙子的女友提出要在县城买一套新房,而老安家里没钱,这就成了大问题。老安的孙子知道,爷爷老安手里有宝贝——老樟木匣子,于是,他怂恿父亲过去讨要。老安的儿子硬着头皮过来,刚一张口,老安瞪起眼睛,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放屁!”然后,老安又狠狠把“放屁”两个字,连说了好几遍。老安的心,凉了。过去,无论多么艰难,母亲和他都没有动过樟木匣子里面东西的心思,而且还想把它作为传家宝,一直传下去,可像现在这样一来,樟木匣子还能传下去吗?见父亲灰溜溜地回来,老安的孙子“喊”了声,说:“我自有办法。”几天之后,老安的孙子终于从老安那里把樟木匣子偷了出来。他和女友兴奋地打开樟木匣子,却并没有发现期待中的金银珠宝,里面只有二十块大洋和一张发黄的纸片。他们失望片刻,又高兴起来,毕竟这些“袁大头”还能值些钱。老安的孙子和其女友来到县城的古玩店,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们最终以每块大洋一千元的价格成交。最后,店主拿起那张发黄的纸片,看了看,心中一跳,他装作不经意地问:“这个……卖不卖?”老安的孙子急忙说:“卖!你收吗?”店主漫不经心地摇摇头说:“收是可以收,但不值钱。”他竖起两个指头,晃了晃。③老安的孙子眼睛亮了:“两百?卖!”一张旧纸片,卖两百,划算。其实店主的本意,是出价两千。这货是个傻子,捡漏了!看着老安的孙子欢喜离去的背影,店主兴奋而又小心翼翼地摊开那张纸。这是张“恤金给予令”,是颁发给安吉庆亲属的。纸上印鉴齐全,还增加了师长的亲笔签名和印章,落款日期是“民国”二十八年春三月。店主是行家,他知道这张纸片在收藏圈里能卖多少钱。当年,一万多兵员的一个师,从战场撤下来后,已不足八百人。④师长痛心疾首,为了让阵亡的将士安息,他多方求告,甚至不惜变卖老家的房产,筹措了一笔钱款,给阵亡将士们的亲属发放了抚恤金。钱不多,但师长内心稍得安慰。虽然“恤金给予令”使用统一的制式,款项却是师长自筹的。这二十块大洋,无论生存多么艰难,母亲和老安都没有花;那张“恤金给予令”,无论岁月多么动荡,他们都像对待珍宝一样地将它竭力保存了下来。卖掉了“袁大头”,手上就有了两万多块钱,老安的孙子和其女友决定庆贺一下,他们来到西餐厅,点了牛排、红酒……“有钱不花,那是苕!活苕!”老安的孙子嘴里鼓鼓囊囊地说。“苕”,是当地土话,傻子的意思。离开时,那个空樟木匣子被遗忘在西餐厅的角落里,之后,不知所终。几天后,义愤填膺的老安找到儿子家,他额头青筋乱跳。他想用拐棍把儿子、孙子痛打一顿,但风烛残年的老安已经没那个力气了。最后,老安拼起一股劲,把一口唾沫猛地啐在儿子的脸上。老安的孙子看看父亲的脸,又看看老安,不满地喊道:“爷,吐血啦?为个又破又旧的老匣子,至于嘛!”老安两眼一黑,扑通一声摔倒在地……(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几段叙述了安吉庆的故事,用到了插叙的手法,在叙写安吉庆久别回家的事件中,插叙了他离家多年未归的原因及请假回家的情形。B.安吉庆回家不久又很快离开,从此一去不复返。安吉庆的妻子在丈夫死后终身未改嫁,体现了那个时代普通农村妇女思想的守旧,对婚姻的固守。C.小说涉及的时间跨度很大,涉及的人物辈分很远,但叙述的故事富有真实性,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设置的情节都很符合对应时代的现实情况。D.尽管生存艰难,但老安母子俩从没有动用过老樟木匣子里面的抚恤金,这与老安的孙子偷老樟木匣子、卖大洋、丢弃老樟木匣子的行为形成对比。7.下列对小说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运用了细节描写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安吉庆夫妻离别时依依不舍与心酸无奈的情感。B.句子②交代了老樟木匣子的来源,也为下文老安的孙子偷老樟木匣子却没有发现金银珠宝的情节埋伏笔。C.句子③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了老安的孙子贪财好利、愚昧无知、见识短浅的形象。D.句子④详细交代了抚恤金的相关内容,表明这份抚恤金来之不易,抚恤金凝聚着对阵亡将士的家属的关爱。8.“老樟木匣子”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学校戏剧社要把这篇小说改写成戏剧,请你根据文中安吉庆与妻子分别时的场景设计一场舞台剧本。(6分)剧本设计①舞台说明(环境)②安吉庆的动作③妻子的动作④马的声音特效⑤(安吉庆离开时)旁白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勇[注]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巍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延光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首虏八千余人,马畜五万余头。捕得军就及匈奴持节使者,将至索班没处斩之,以报其耻,传首京师。永建元年,更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勇又使别校诛斩东且弥王,亦更立其种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悉平。其冬,勇发诸国兵击匈奴呼衍王,呼衍王亡走。后车师无复虏迹,城郭皆安。唯焉耆王元孟未降。永建二年,勇上请攻元孟,于是遣敦煌太守张朗将河西四郡兵三千人配勇。因发诸国兵四万余人,分骑为两道击之。勇从南道,朗从北道,约期俱至焉耆。而朗先有罪,欲徼功自赎,遂先期至爵离关,遣司马将兵前战,首虏二千余人。元孟惧诛,逆遣使乞降。元孟竟不肯面缚,唯遣子诣阙贡献。朗遂得免诛。(选自《后汉书·班勇传》,有删改)材料二:太后闻军司马班勇有父风,召诣朝堂问之。勇上议曰:“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太尉难之,勇对曰:“置校尉者,宣威布德,以系诸国内向之心而疑匈奴觊觎之情,而无费财耗国之虑也。”于是从勇议。其后匈奴果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敦煌太守张珰上书曰:“今亲践其土地,乃知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帝复以班勇为西域长史。(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有删改)[注]勇:班勇,汉将班超的小儿子。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臣愚A以为不可许也B旧敦煌郡C有营兵三百人D今宜E复之F复置G护西域H副校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史”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长吏”官职不同。B.“以鄯善归附”与“具以表闻”(《陈情表》)两句中的“以”词义不同。C.“犹自疑未下”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疑”词义不同。D.“太尉难之”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两句中的“难”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勇年轻时就有父亲班超的大将风度。永初元年,西域反叛。班勇同兄长班雄一起出敦煌,迎接都护和西域的士兵回来。B.延光四年秋,班勇调集多方兵力攻打军就,抓到了军就和匈奴持节使者,替索班报仇雪耻,并将他们的首级送到了京师。C.永建元年,车师六国都被平定了。这年冬天,班勇攻打匈奴呼衍王并斩杀了他,后来车师没有了匈奴的踪迹,城池安宁。D.太后召军司马班勇到朝廷来询问。班勇认为当时国库并不充实,军队没有后援力量,出击匈奴是显示弱点,暴露短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4分)(2)欲徼功自赎,遂先期至爵离关,遣司马将兵前战,首虏二千余人。(4分)14.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写到了班勇,叙写的角度和内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双井茶送子瞻①黄庭坚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②,落础③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④。[注]①双井茶:黄庭坚老家出产的一种名茶,元祐二年诗人在京任职时,亲人给他捎来了一些茶,他马上想到分送给好友苏轼品尝,并附上这首诗。苏轼当时任翰林院学士。②云肞:指茶叶。③硙:小石磨。④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不愿接受封赏而弃官,“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太湖)”。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曾写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词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玉堂”语意双关,诗人把翰林院说成是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B.颔联中的“旧”字大有深意,暗示苏轼此时身份的变化,为诗歌尾联埋下了伏笔。C.颈联把茶叶写得珍贵稀缺,显示了诗人送茶的诚意,体现了诗人与苏轼真挚的友憎。D.整首诗词意畅达,由玉堂发兴,引出题赠对象,再叙写送茶之事,最后点明题意。16.尾联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将进酒》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例来呼应“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抒发了忧愤不平之情。(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用来点评唐玄宗。他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后来沉迷享乐,导致国家发生祸乱、自身处境艰难(3)苏轼《石钟山记》中,反驳“扣石发声之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如果你了解书法,就会知道现存的《兰亭集序》都是摹本,它的真迹究竟在何处呢?据说,王羲之把《兰亭集序》视为传家宝,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王家的第七代子孙智永手中。智永出家当了和尚,将祖传真本给了弟子辩才和尚。到了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据称他曾三次向辩才索要《兰亭集序》,均被拒绝。后来,①的大臣萧翼,假扮成穷困潦倒的书生,借住到永欣寺,慢慢与辩才结为挚友,而后套出《兰亭集序》的下落,得到真迹献给唐太宗。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②,令多位书法家临摹,并选择临摹做得最好的收入内府,而真迹则由自己保存。唐太宗大费周折而得到了珍品,当然要被带在身边。唐太宗临死时,下令用《兰亭集序》隐葬,但是后人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长期以来,人们将唐代书法家冯承素临摹的《兰亭集序》视为最佳摹本。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将”与文中加点的“将”,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天将大亮,他迅速起床,赶着吃完早餐,然后上学去了。B.对于朋友的这番解释,他还是将信将疑,心里有些不快。C.缺乏担当的人,出事后往往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D.这间屋子的面积不是很大,居住空间有限,将能住下三个人。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大气中相当比例的臭氧存在于平流层。平流层中的臭氧对地球生物圈起到了保护作用,它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中的有害部分,防止其射到地面,让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此外,臭氧还能消毒杀菌、净化空气等,因此①,如食品、污水处理等行业。少量的臭氧一般不会对人体有害,但如果吸入的臭氧过量,可能②,影响肺功能,对呼吸道造成损伤。还可能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臭氧还可能干扰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使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减弱,此时③,而人就容易生病。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请简要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65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对待自然美景,我们“想见”,然后“看见”,最后有所“感悟”。“想见”是一种向往和期待,它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梦想;“看见”是行动,亲自前往,实际观察,一探究竟,它可能带给你深刻体验和意外惊喜;“感悟”则是在观察和思考后获得了认识和领悟。这对我们的学习求知和成长发展也有启示意义。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A项,“这让司马懿篡位时不知怎么办才好”断章取义,原文是“……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这让司马懿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好呢”。B项,“后来变成从内心深处不信礼教,甚至反对礼教”不合文意,原文是“……而后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把它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D项,“在真性情、真血性中享受快乐”分析不当,原文是“阮籍佯狂了,刘伶纵酒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这是真性情、真血性和这虚伪的礼法社会不肯妥协的悲壮剧”)2.A(因果颠倒,“导致”错误,应是“因为”)3.C(C项,讲的是曹操让人代替自己的故事,最不能体现“道德的真精神”。A项,讲的是天真仁爱的赤子之心。B项,讲的是桓公博大的同情心。D项,讲的是刘宽的仁恕之心。A、B、D三项都能体现“道德的真精神”)4.①“乡原”指丧失了道德和礼法的真精神、真意义,甚至假借名义来谋取私利的“小人之儒”。②“殉道者”指魏晋时期反抗礼教和士大夫阶层的庸俗,甚至不惜拿自己的生命、地位和名誉来冒犯统治阶级而争取真实人生和道德的文人。(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5.相同:都肯定了嵇康和孔融的反抗精神。(2分,意思答对即可)不同:①材料一认为嵇康和孔融表面上不信礼教,甚至反对礼教,实际上是承认礼教,相信礼教;②材料二认为嵇康和孔融反抗这桎梏性灵的礼教,不肯向虚伪的礼法社会妥协,表现出真性情、真血性。(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6.B(“体现了那个时代普通农村妇女思想的守旧”错误,应该是体现了安吉庆的妻子对丈夫的深情、执着与敬佩)7.A(“运用了细节描写和比喻的手法”错误,句子①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8.①老樟木匣子是小说的线索,是重要物象。小说围绕老樟木匣子中抚恤金的由来,老樟木匣子被偷、被丢弃,抚恤金被卖等情节展开叙述。②小说通过老樟木匣子揭示了主旨。安吉庆用生命换来的抚恤金和恤金给予令被子孙贱卖,老樟木匣子被丢弃,警示人们要重视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③小说通过老樟木匣子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对待老樟木匣子,老安和其母亲视若珍宝,突出了他们深明大义、重情重义的形象;而老安的孙子视若草芥,突出了他贪财好利、见识短浅的形象。(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得分)9.①舞台说明(环境):村口,月光洒满大地,安吉庆牵着“马”在前,妻子紧跟其后。②安吉庆的动作:没有回头,伫立片刻,擦眼睛,跨马离开。③妻子的动作:默默流泪,驻足眺望远方。④马的声音特效:安吉庆与妻子止步时模拟“马”转身、喷响鼻的声音;安吉庆跨马离开时模拟清脆的马蹄声。⑤(安吉庆离开时)旁白:此时,安吉庆和妻子都没有料到,这一次分别竟成了他们人生中的永别。(①②③④每点1分,第⑤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得分)10.BDF[(原文标点)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11.D(两句中的“难”词义不同:前者为“诘难”;后者为“祸殃、兵乱”,“作难”意为“起事”)12.C(“班勇攻打匈奴呼衍王并斩杀了他”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勇发诸国兵击匈奴呼衍王,呼衍王亡走”可知,呼衍王逃走了,不是被斩杀了)13.(1)班勇用恩德信义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缚到班勇那里投降。(“开以恩信”“诣”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开以恩信,用恩德信义开导;诣,往,到⋯⋯去)(2)(张朗)想立功赎罪,于是先期到达爵离关,派司马领兵上前作战,斩获二千多人。(“徼功自赎”“将兵前战”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徼功自赎,立功赎罪;将兵前战,领兵上前作战)14.①材料一从正面叙写班勇的主要作战事迹,凸显其英勇善战。(2分)②材料二正侧结合:写太后听说班勇有其父的风范并召见他,从侧面衬托班勇有英雄之气;从正面写班勇谏言,凸显其智慧。(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班勇字宜僚,年轻时就有父亲班超的大将风度。永初元年,西域反叛,朝廷任班勇为军司马。(班勇)同兄长班雄一起出敦煌,迎接都护和西域的士兵回来。延光二年夏,朝廷又任班勇为西域长史,率领兵士五百人驻扎在柳中。第二年正月,班勇到了楼兰,因为鄯善归附汉朝,朝廷特加班勇三绶。然而龟兹王白英还在犹豫疑惑而不能决断,班勇用恩德信义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缚到班勇那里投降。班勇因此发动他的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到车师前王都城,在伊和谷赶走了匈奴伊蠡王,收得前部五千多人,于是前部又开始通畅。还兵后,(班勇率军)在柳中屯田。延光四年秋,班勇调集敦煌、张掖、酒泉的六千骑兵和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攻打后部王军就,把他们打得大败。斩首俘获八千多人,五万多头马畜。抓到军就和匈奴持节使者,把他们押到索班死的地方斩了头,替索班报仇雪耻,并将首级送到了京师。永建元年,另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做王。班勇又派另一将校杀了东且弥王,也重立了他的同族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都被平定了。这年冬天,班勇调集各国军队攻打匈奴呼衍王,呼衍王逃走。后来车师没有了匈奴的踪迹,城池都安宁。只有焉耆王元孟没有投降。永建二年,班勇上书请求攻打元孟,于是朝廷派敦煌太守张朗带领河西四郡兵三千人配合班勇。班勇就调集各国士兵四万多人,分骑兵为两路攻击元孟。班勇从南道,张朗从北道,约定日期共同到达焉耆。张朗先前有罪,想立功赎罪,于是先期到达爵离关,派司马领兵上前作战,斩获二千多人。元孟害怕被杀,派遣使者请求投降。元孟最终不肯当面被捆绑,只派儿子到朝廷进贡。张朗于是得以免于处罚。材料二:太后听说军司马班勇有其父班超的风范,就召他到朝廷来询问。班勇建议道:“如今国库并不充实,军队没有后援力量,(出击匈奴)是向远方的异族显示我们的弱点,向天下暴露我们的短处,我愚昧地认为不能批准曹宗的请求。从前敦煌郡有三百人屯驻营垒,现在应该恢复,并且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太尉诘难他,班勇回答说:“设置校尉,是为了宣扬推广汉朝的威力,广施恩德,以维系西域各国的归附之心,动摇匈奴非分希图的野心,而不会带来消耗国家资财的忧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