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遂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导练(3)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吉安市遂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导练(3)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吉安市遂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导练(3)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吉安市遂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导练(3)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吉安市遂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导练(3)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单元导练八(综合三)一、基础性作业1.2020年5月,河南省文物局公布了双槐树遗址重大考古成果,该遗址位于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故命名为“河洛古国”。以下遗址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是A.良渚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贾湖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半波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C正确;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属于长江流域,排除B;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不属于黄河流域,排除A;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排除D。故选C。2.中新网北京2022年5月6日电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GNAFC)罗马当地时间4日发布最新年度报告显示,突发性粮食不安全水平创新高。我们国家多次呼吁要节约粮食,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生活的是()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同时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的生活,B项正确;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治国,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排除A项;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强调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排除C项;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反对空谈仁义,排除D项。故选B项。3.据《高平县志》记载:“赵括乘胜追至秦壁,即今省冤谷也,其谷四周皆山,唯有一路可容车马,形如布袋,赵兵既入,战不利,筑垒坚守......后赵括自出博战,以秦射杀之,四十万人降武安君,诱入谷尽坑之。”文献记载的战役是()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后赵括自出博战,以秦射杀之,四十万人降武安君,诱入谷尽坑之。”,结合所学知识,战国后期,秦赵两国进行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赵王执意起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但是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结果秦国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元气大伤,此战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C正确;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霸的战役,A排除;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打败魏国的重要战役,B排除;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D排除。故选C。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B.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C.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D.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贵族宗法制;“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说的是分封制;“秦以后一统的君主”指的是秦朝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官僚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君主‘独制’”指的是君主专制。B不正确,符合题意;ACD题干能体现,排除;故选B。5.《三字经》是中国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是“叙史”部分:“①,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②……魏蜀吴,争汉鼎,③,迄两晋……”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A.①汉业建②号三国③嬴秦氏 B.①号三国②汉业建③嬴秦氏C.①嬴秦氏②号三国③汉业建 D.①嬴秦氏②汉业建③号三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我国朝代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秦王嬴政时期,秦国强大起来,“始兼并”,统一六国,因而①处填写“嬴秦氏”;“高祖兴”是汉高祖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因而后面②处填写“汉业兴”;三国时期连着两晋,因而“迄两晋”前面的③处填写“号三国”,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6.“(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后汉【答案】B【解析】【详解】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B符合题意;ACD项与“光武”无关,排除。故选择B。7.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理解其意,儒学虽成为官方的学问,但也有局限性。也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学丧失了独立的批评与自由。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8.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C.促进了区域文明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项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掠夺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项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是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D项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这不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美洲地区的发现是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的,故本题选C。9.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农业的发展 B.古代艺术的高超 C.古代科技的辉煌 D.古代商业的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图一反映的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图二反映的是科技方面的成就;图三反映的是华佗发明的五禽戏,由此可知这几幅图片反映的是古代科技的辉煌,故C正确。ABD项反映的仅仅是其中一项,不全面,故排除ABD项。故选C。10.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此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C.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很多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因此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故C项正确。《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录是司马迁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民间传说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可信度很低。排除A;题干并未提到历史文献记录与口头传说的印证问题,而是说《史记》的记录是在口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此项无法得出。排除B;历史文本记录的完整性与历史的真实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且《史记》中不少记载经历史学家证明也存在错误。排除D。故选C。11.《三国志》所载:“……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曹操在兵败北撤后,也曾感慨道:“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关于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瘟疫是曹军战败的原因之一 B.该战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该战争为淝水之战 D.该战争标志三国鼎立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战于赤壁,大破之……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可见这场战役是指赤壁之战,而瘟疫是曹操军队战败的原因之一,A正确;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官渡之战,B排除;依据题干可知该战役是赤壁之战,此战中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而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争,C排除;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基础,而不是标志三国鼎立的形成,D排除。故选A。12.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序号学派基本主张1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2B“夫仁政,必自经界始”3C“兼相爱,交相利”4D以法治国5兵家“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1)请根据表格中的基本主张分别写出ABCD对应的学派名称?(2)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答案】(1)道家、儒家、墨家、法家。(2)百家争鸣。【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所以A对应的学派名称是道家;“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是孟子的言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以B对应的学派名称是儒家;“兼相爱,交相利”体现的是墨家学派的主张,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C对应的学派是墨家;“以法治国”是法家学派的主张,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D项对应的学派名称的法家。【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二、提升性作业13.中华传统医学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中国古代提出“治未病”理论的人是A.张骞 B.张仲景 C.蔡伦 D.司马迁【答案】B【解析】【详解】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编写了著名医书《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B符合题意;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开通丝绸之路奠定基础,为我国古代著名外交家,A排除;蔡伦是东汉宦官,改进造纸术,C排除;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著有史学著作《史记》,D排除。故选B。14.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圆周率,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A.顾恺之 B.王羲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点:祖冲之。解题思路:题干的“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故D符合题意;顾恺之是东晋的画家,排除A;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排除B;贾思勰是北朝的农学家,排除C。故选D。1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要反映了A.南朝统治者大力抑制佛教 B.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C.南方气候润湿,雨水较多 D.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答案】B【解析】【详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大意是说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眬烟雨之中,这主要反映了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因此造成佛教盛行、寺院众多的现象,B正确;A项与题干意思以及史实相矛盾,排除;题干的主旨不是反映南方的气候或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而是反映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局面,CD排除。故选B。16.《时代》周刊曾评选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是因为()A.发明指南针 B.发明火药 C.改进印刷术 D.改进造纸术【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蔡伦改进造纸术,D项正确;发明指南针与蔡伦无关,排除A项;发明火药与蔡伦无关,排除B项;改进印刷术与蔡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7.战争可以改变历史走向,推动历史进程。与如图相关的古代著名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草木皆兵出自于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前秦军队虽有80万,但向南进军后,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导致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到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是东晋士兵,开始感到有所畏惧,这一情景就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D正确;巨鹿之战相关的成语是破釜沉舟,A错误;官渡之战相关的成语是倒屣相迎,B错误;赤壁之战相关的成语是草船借箭等,C错误。综上故选D。1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训形式多是“家书”或“遗令”,重视教育子弟,内容涉及从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此后各朝,上至达官下至平民,多有家训问世,内容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家训A.只出现显贵家庭 B.受儒家思想影响大C.形式单一内容统一 D.满足科举考试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内容“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知中国古代家训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体现了儒家思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内涵,B正确;依据题干可知家训不仅出现在显贵家庭,也出现在平民家庭,A排除;依据题干“重视教育子弟,内容从涉及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可见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较为丰富,C排除;依据题干可知,中国古代家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而科举考试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后的隋唐时期,因此并不都是满足科举考试需要,D排除。故选B。19.下边书法作品是()A.《宣示表》 B.《张猛龙碑》 C.《兰亭集序》 D.《比丘道匠造像题记》【答案】C【解析】【详解】从该书法作品中的“永和九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可知,该书法作品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C项正确;经分析,该书法作品是《兰亭集序》,因此,它不可能是《宣示表》《张猛龙碑》《比丘道匠造像题记》,排除ABD项。故选C项。20.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指出,汉武帝时期,政府通过盐业获得的利益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A.统一货币 B.轻徭薄赋 C.平抑物价 D.盐铁专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汉武帝时期,政府通过盐业获得的利益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可知汉武帝时期国家一半的财政收入是通过盐业获得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状况与这一时期实行的盐铁专卖有关,故选D;统一货币、轻徭薄赋和平抑物价与“通过盐业获得的利益”的描述不符,排除ABC。21.下表是学者研究统计西汉和西晋时期中国人口分布情况。这一现象表明()朝代南方(秦岭——淮河以南)北方(秦岭——淮河以北)人口占全国人口数比例(%)人口占全国人口数比例(%)西汉(公元2年)1350万人22.54650万人西晋太康元年(280年)1295万人401960万人60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北方经济衰退严重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以得出,从西汉到西晋,南方人口有所上升,但在占全国人口数比例也没有超过北方,所以,这反映出了南方经济有所发展,体现区域经济格局变化,D项正确;表格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A项;表格没有体现北方经济衰退严重,排除B项;南方人口没有超过北方,不能体现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排除C项。故选D项。22.阅读以下有关秦始皇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1)材料一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据该材料概述这一制度的特点。材料二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陈寿《三国志》(2)材料二中“罢侯”置守”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三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创制立法”的影响。【答案】(1)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2)“罢侯”:废除分封制;“置守”:实行郡县制。(3)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解析】【详解】(1)秦朝统一后,嬴政采用“皇帝”称号,设立皇帝制度,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特点:依据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得出皇权至上;依据材料“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可知是皇帝独尊;依据材料“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可知是皇位世袭。

(2)秦朝统一后,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下各级官员直接由朝廷,不得世袭。依据材料二“罢侯”可知是废除分封制;依据材料二中“置守”可知是实行郡县制。

(3)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封建社会所沿用。影响:依据材料三“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和所学可知,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事实证明,秦国的发展完全符合秦孝公和商鞅为之规划的发展轨迹。通过把秦国绑到战车上,商鞅把诸侯眼中的“夷狄之邦”改造成了诸侯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国”。——摘自张俊伟《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1)材料一中“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哪些措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的作用。材料二: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鲜卑族入主中原时还处于游牧时代。进入中原后,由于受到先进的社会政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开始向封建转制化。鲜卑族对其他民族残酷的统治,激起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不断起义;随着北魏的发展,在鲜卑统治集团内部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北魏政权矛盾重重。——摘编自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启示》(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答案】(1)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背景: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民族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经济上,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因此“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的措施指的是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和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通过把秦国绑到战车上,商鞅把诸侯眼中的‘夷狄之邦’改造成了诸侯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鲜卑族入主中原时还处于游牧时代。进入中原后,由于受到先进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开始向封建制转化”可以得出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依据“鲜卑族对其他民族残酷的统治,激起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不断起义”可以得出民族矛盾尖锐;依据“在鲜卑统治集团内部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北魏政权矛盾重重”可以得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三、拓展性作业(选做题)24.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星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民族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物,谱写下一曲曲壮丽辉煌的时代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不断改造儒……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滕福海《董仲舒与罢黜百家》(1)图片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哪一举措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由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集团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的主要措施。材料二:西汉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这些代表人物的许多活动及其成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集大成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巨大的、长久的影响。——摘编自甘霖《变局》(2)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汉武帝时期在对外交流方面具有“开创性、集大成”特点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果。材料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3)材料三中光武帝的举措,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材料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4)材料四中“志在千里”指是什么?为实现远大理想,曹操做了怎样的努力?(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答案】(1)核心思想:仁。创办私学。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直接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3)光武中兴。(4)志在千里指的是统一全国;在官渡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又挥师南下想要统一全国,与刘孙进行赤壁之战;(5)适时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理想远大,有坚定的目标,脚踏实地。【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图片人物是孔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因此是创办私学。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一“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不断改造儒……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因此主要措施是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在途中他们被匈奴抓住。在匈奴的威胁利诱面前,张骞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他始终不忘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