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咸宁市通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咸宁市通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咸宁市通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咸宁市通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春季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8分。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A.巩固了隋朝统治 B.加速了隋朝的灭亡C.促进了经济交流 D.结束了南北的分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隋朝大运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C项正确;隋朝大运河的修建,需要征调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排除A项;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且题干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589年,大运河修建前,隋文帝统一全国,排除D项。故选C项。2.“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杜甫的这几句诗反映了()A.唐朝“开元盛世” B.唐朝手工技术的高超C.曲辕犁耕的发明 D.灌溉工具筒车的应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可知描述的是使用筒车进行灌溉,所以反映了筒车的应用,D项正确;杜甫描述的是筒车的应用,不能体现是“开元盛世”,更不能说明手工技术的高超,也和曲辕犁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3.“贞观年代,宫人贵妇可以骑马外出,但要戴一种宽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长长的罩纱把全身都遮住……到玄宗年代,连面纱都省了,后来她们干脆女扮男装出行。”这说明唐朝()A.皇帝十分宠爱妃子 B.社会风气比较开放C.女性社会地位很低 D.妇女受教育程度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宫人贵妇外出骑马,要戴一种宽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长长的罩纱,把全身都遮住……到玄宗年代,连面纱都省了,后来她们干脆女扮男装出行”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当时的生活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B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皇帝十分宠爱妃子,排除A项;材料反映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4.下列文物出土于唐代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唐朝()A.人们喜欢收集钱币 B.随葬文物品种多样C.中外铸币技术高超 D.中外经贸交流频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俑反映是唐朝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史实;东罗马金币反映的是唐朝与欧洲国家的交往史实,非洲黑人俑反映的是唐朝与非洲国家的交往史实。因此题干图片说明,由于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的中外经贸交流频繁,D项正确;题干文物不能说明人们喜欢收集钱币,排除A项;题干图片反映是唐朝中外经贸情况,不能说明随葬文物品种多样,排除B项;题干图片反映是唐朝中外经贸情况,不能说明中外铸币技术高超,排除C项。故选D项。5.《新唐书》记载,唐朝后期,“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以上材料描述的是()A.宦官专权 B.朝政腐败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中唐后期、武夫悍将、有土地、有人民、有甲兵可知是藩镇割据。唐朝中期已经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唐朝不得已用节度使和少数民族军队镇压,导致恶性循环,最终在唐朝中后期出现割据一方的藩镇,C项正确;宦官专权属于唐朝后期的弊病之一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朝政腐败也属于唐朝后期的弊病之一但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黄巢起义属于唐朝后期的农民起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募役法》规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钱服役。《方田均税法》规定: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收入 B.增强军事力量C.抑制土地兼并 D.减轻农民负担【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和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募役法》以及《方田均税法》规定可知,增加了政府收入,A项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增强军事力量,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抑制土地兼并,排除C项;“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可知,对于拿到坏的土地的农民来说,平均征税,增加了他们的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7.宋辽“澶渊之盟”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不仅适当的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而且更多的满足了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促进了民族交融。材料说明“澶渊之盟”()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有利于宋辽间的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不仅适当的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而且更多的满足了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促进了民族交融。”可知,澶渊之盟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D项正确;澶渊之盟不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排除A项;澶渊之盟没有消除宋辽间的民族隔阂,消除民族隔阂这种说法太过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排除C项。故选D项。8.某同学绘制了以下辽宋金夏时期的政权更替图,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国家大一统的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辽宋金夏时期政权更替图”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与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西夏、金,故该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C项正确;地方军阀割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排除B项;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9.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带领“岳家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即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了许多失地,屡建奇功,最终却被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岳飞之死是由于()A.阻碍民族交融 B.南宋政府决意和谈C.岳飞拥兵自重 D.奸相秦桧阴险构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岳飞是南宋的主战派,且当时岳飞抗金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以南宋统治者为首的主和派因岳飞抗金危害了其利益,故以莫须有罪名处死了岳飞,B项正确;题意中未提及民族交融,排除A项;题意中未提及岳飞拥兵自重,排除C项;秦桧阴险构陷岳飞是表面现象,但还需统治者同意,岳飞之死是由南宋政府决定的,排除D项。故选B项。10.宋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市场上流通着大量的金属货币。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材料叙述了北宋四川地区“交子”()A.产生的原因 B.发行的过程 C.产生的影响 D.消亡的结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由于金属货币的太多缺点,因此促使了纸币交子的诞生,A项正确;交子的发行过程主要是指交子的流通的过程,题意中未提及,排除B项;交子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促进了商业的发展,题意中并未提及,排除C项;题意中未提及交子退出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A项。11.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他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建议,还依照儒生刘秉忠的意见定国号为大元。这种状况()A.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 B.延缓了国家统一的进程C.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 D.提高了汉族人民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依照儒生刘秉忠的意见定国号为大元”说明忽必烈推崇儒家思想,效仿汉族制度和思想治理国家,这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忽必烈推崇儒家思想,效仿汉族制度和思想治理国家,无法体现“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忽必烈采取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进程,而不是延缓了国家统一进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忽必烈推崇儒家思想,效仿汉族制度和思想治理国家,无法体现“提高了汉族人民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12.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设置了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在西藏设置了宜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由此可见,元朝在边疆地区管辖的方式是()A.因地制宜 B.守内虚外 C.分权制衡 D.行省自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元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通知。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元朝设置了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在西藏设置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A项正确;守内虚外是赵匡胤为了防止后代有军阀仿效自己,黄袍加身而设立一项旨在维护皇家长久统治的治军国策,排除B项;分权制衡是被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排除C项;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排除D项。故选A项。13.中国古代文化繁荣,成就显著。“婉约新词晏柳倡,清真漱玉竞芬芳。苏辛豪气今犹在,铁马秋风更激昂。”这几句诗称赞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史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婉约新词”指的是宋词中的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辛”指(苏轼)、(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据此分析可知,题干这几句诗称赞的是宋词,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诗句称赞的是宋词,因此,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4.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40千米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正是通过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材料反映了()A.元朝战争频繁 B.元朝交通便捷C.元朝商业繁荣 D.元朝科技发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每条大路每隔大约40千米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正是通过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可知,元朝疆域内的驿站数量多,物资齐备,这说明元朝交通便捷,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相关内容能表明元朝战争频繁、商业繁荣、科技发达,排除AC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10分,第16小题12分,第17小题10分,共32分15.[宋朝的中央集权和科举制]材料一中央政府架构的基本原则是中央对地方“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人将这些措施图示如下:材料二中国学术思想之发展,先秦诸子而外,当以宋为最。……其所以然者,殆由人主之奖进,而奖进之工具,即科举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室,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神童诗》(北宋)汪沫(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宋太祖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的作用。【答案】(1)措施: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地方官员之间互相牵制;在各州府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作用:加强了皇帝选官用人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各阶层流动;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整体水平;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解析】【小问1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一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通判”的设置,与知州相互牵制,以分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所学可知,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所以,宋太祖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的为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地方官员之间互相牵制;在各州府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小问2详解】作用: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殆由人主之奖进,而奖进之工具”可知,加强了皇帝选官用人的权利;材料三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知,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各阶层流动。材料三中“学乃身之室,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可知,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整体水平;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所以,科举制的作用概括为加强了皇帝选官用人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各阶层流动;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整体水平;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16.[宋代的社会和经济]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宋代(1080)北方974149492466南方262654051038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开放夜市,通晓不绝。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朝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1)根据材料一,归纳南北方人口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东京城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答案】(1)变化趋势:南方人口占比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比不断下降。(2)特点:人口稠密;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商业区与居住区交错;商业经营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等。(3)原因: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发达,物产丰富,商业繁荣;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船上装有指南针等等。【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趋势:根据材料“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分析得出南方人口占比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比不断下降。【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得出人口稠密;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根据材料“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得出”商业区与居住区交错;根据材料“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得出商业经营时间不受限制;根据材料“三鼓以后还可开放夜市,通晓不绝。”得出出现早市、夜市等。【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得出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得出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根据材料“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得出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结合所学,可从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政府政策、造船业、指南针等角度分析,如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发达,物产丰富,商业繁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船上装有指南针等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史实)629年-646年玄奘西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742年-753年鉴真东渡821年-824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答案】【角度一】观点: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或唐朝中外友好交往,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活跃)。论述: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总之,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交往,双向交流,兼收并蓄。【角度二】观点:唐朝汉藏友好交往(或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唐朝民族关系和睦)论述: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丝绸以及佛经、医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唐蕃的文化交流。“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人民情深谊厚、友好相处的历史见证。总之,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和亲、会盟等方式,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往。【角度三】观点:唐朝走向盛世。论述: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以民为本,虚心纳谏,采取一系列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