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嘉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嘉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嘉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嘉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试题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基础知识积累(共10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门槛(kǎn)骷髅(kū)咀嚼(jué)铤而走险(tǐng)B.憎(zēng)恶挚友(zhì)着落(zhuó)锲而不舍(qì)C.什物(shí)侮辱(wū)犁耙(pá)目不窥园(kuī)D.殷红(yīn)咳嗽(sou)揩油(kāi)气冲斗牛(dǒu)【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字音。B.锲而不舍(qì)——qiè;C.侮辱(wū)——wǔ;D.殷红(yīn)——yān;故选A。2.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嗥鸣调羹署名浊流宛转B.覆灭高粱辔头群蚁排衙C.尴尬深宵画舫酣然入梦D.愧怍头颅班斓历尽心血【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字形。D.班斓——斑斓,历尽心血——沥尽心血;故选D。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在党的关怀下成长。(句中的“在”是副词)B.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C.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发人深思。)D.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句中的“因为”是连词)【答案】A【解析】【详解】A.“在”在句中与“党的关怀”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语“成长”,因此“在”是介词而非“副词”;故选A。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件事错综复杂,虽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B.前几天刚刚清理过的树下杂草,春风一吹,又锋芒毕露了使人顿生无限感叹。C.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D.这番话说得慷慨淋漓,颇有气吞山河的气概,令人不由自主的热血沸腾。【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成语运用。A.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识别。句中形容事件复杂,合乎语境,使用正确;B.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句中形容春天的杂草,用错对象;C.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使用正确;D.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使用正确;故选B。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黄河大合唱》是现代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组诗。组诗是以反映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抒情诗,也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B.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或朋友、夫妻间的爱称,“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C.《骆驼祥子》描写了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样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但他的希望一次义一次地破灭,他从未拥有过自己的车。D.现代作家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的生活细节,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生活真实化的鲁迅,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祥子为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辛苦攒钱。他买的第一辆车被营盘里的兵们抢去了,选项表述“他从未拥有过自己的车”有误;故选C。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承宫①琅邪②姑摹人也。少孤③,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④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⑤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⑥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少孤:年幼丧父。④徐子盛:人名。⑤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⑥樵薪:砍柴。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B.见往事耳历史C.宫过其庐下拜访D.遂通其经于是,就7.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为人/牧猪D.见诸/生讲诵8.把[甲]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9.[甲][乙]两文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6.C7.D8.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兄长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9.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坚持读书是有益的/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解析】【6题详解】考查文言词语理解辨析。C.句意:承宫从他屋前经过。过:经过。故选C。【7题详解】考查文言断句。D.句意: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诸生讲诵”是“看”的内容,中间停顿。因此停顿为:见/诸生讲诵;故选D。【8题详解】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士:读书人;三日:几天;即:就;更:重新;刮目:擦擦眼;待:看待。何:为什么;见事:知晓事情。【9题详解】考查感悟启示。人是可以改变的,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乙文中的承宫,虽然家贫,但是能在吃苦受累的情况下坚持学习,最终精通《春秋》。通过甲、乙两文的阅读理解,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意对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承宫,琅琊姑幕人,幼年丧父,在他八岁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书,传授的学生有上百人。承宫从他屋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因此忘记了他的猪,一心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去寻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学社内的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最终精通了这本经书。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钟山即事①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②。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注释]①此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之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南京),游钟山时有感而作。②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的姿态。③茅檐:茅屋檐。相对,对着山。10.诗歌前两句选取(1)________________、竹(花草)等意象,描绘出春天钟山(2)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10①.涧水②.充满生机(清幽)11.①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流连。②退居金陵时闲适恬淡的心情。③政治上失意的孤独、落寞。(写出两点即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意象及景物特点分析。诗歌前两句诗的意思是: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此处选取无声的涧水、竹、花草这些意象,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呈现出一片生机。【11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感。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诗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是的所见所感。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涧、竹、花、草之美,构成一幅春日图景,所写之景是美的,有对美的欣赏之意,也有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三四句中再写情境,点出幽境。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人呢?“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作品看似表露诗人心中的一种闲适自得,然而细细品味则不难体会出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默写填空(1)《逢入京使》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表达惜别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3)《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答案】①.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泪不干③.百般红紫斗芳菲④.惟解漫天作雪飞⑤.深林人不知⑥.明月来相照⑦.朔气传金柝⑧.寒光照铁衣⑨.谁家玉笛暗飞声⑩.此夜曲中闻折柳【解析】【详解】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漫、袖、紫、芳菲、惟、朔、柝。三、语言综合运用(6分)13.综合运用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由此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为了培养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初一22班将举办“天下家国”主题班会。(1)【我宣传】为营造班会活动氛围,班委会准备了几条宣传标语,下列选项不符合主题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C.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学习爱国精神,励志报效祖国(2)【我主持】在诗歌朗诵会上,李明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王可同学将接着朗诵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3)【我展示】请写出连续两句你最喜欢的爱国诗词,并注明作者。【答案】(1)C(2)示例:李明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与气概源自对祖国深厚的情感即爱国主义。它从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来,下面请王可同学为大家朗诵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让我们在风声雨声中,感受爱国的炽热深情。(3)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活动的主题标语。C.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释义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与“天下家国”主题无关。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设计串联词。串联词有承上启下作用,这里串联词既要概括《黄河颂》内容主旨,又要点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主旨。示例:李明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惊涛澎湃,感受到了中华历史的源远流长,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下面让我们继续从王可同学为大家朗诵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来感受中华儿女那炽热的爱国之情。【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积累。根据要求写出连续两句你最喜欢的爱国诗词,并注明作者。过零丁洋【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题壁【清】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①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②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③“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④“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⑤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⑥她说她现在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老百姓。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⑦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⑧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⑨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⑩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⑪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⑫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14.作者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难”在哪里。15.联系上下文,半夜里,红军战士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说明了什么?;16.“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中的“缀”能否换成“挂”?为什么?17.请从内容、写作手法、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给第十二段写一个批注。(可就整段批注,也可就局部批注)【答案】14.①老百姓对红军不够了解:“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②人又累又饿:“粮食缺乏”“实在太疲倦”。③山高路险,条件艰苦:“更加陡起来”“绝壁”“寒气逼人,刺入肌骨”。15.“忽然醒来”是因为夜里山上太冷被冻醒。“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是因为实在太疲倦。睡去又醒来又睡去,说明了红军战士行军的辛苦。16.不能。“缀”有点缀装饰之意,更符合语境,比“挂”更生动,更富有美感,写出了当时黑夜天空繁星闪烁的美丽,衬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17.内容:这一段写了夜宿峭壁的情形和感受。写作手法: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突出了深夜的宁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比作“巨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语言:准确生动,如“刺人”“矗立”“包围”等词的运用富有感染力。(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4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根据第②段“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可知困难是老百姓对红军不够理解;第⑦段“前面粮食缺乏”可知困难是人又累又饿;第⑨段“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第十段“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第十二段“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可知困难是山高路险。15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此题不难,根据题目要求找到相关的段落,第一问根据第十二段“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可知是夜里山上寒冷,战士们被冻醒了;第二问根据第十二段“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衬托出红军战士行军的辛苦与不易。【16题详解】考查对词语的替换。解答此题先要写出原词的表达效果,再写替换后词语的表达效果,替换词语没有原词的表达效果好。“缀”字有装饰的意思,“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比“挂”的程度深。换成“挂”字就达不到这种表达的效果。【17题详解】考查赏析文段。从内容、写作手法、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写一个批注即可。如从语言上,“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非常形象地写出山景之美,表现红军战士的乐观情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稻草爷(1)三爷种了两亩稻田。秋收时,有外地的收割机开进村,三爷却肩扛搭斗到田间,采取原始的手工方式打谷。(2)有人替三爷算了笔细账:若请人打谷,除去人工费、生活费、烟酒钱,还有种地的肥料款,那粮食跟直接掏钱买还有啥区别?(3)谁知三爷不请人,他自己割自己打。人们懂了,三爷是算过细账的,不会轻易把钱拿出去。(4)三爷打谷,与众不同。他要等到太阳出来,把露水照干了,才挑着箩筐慢悠悠地来到田间,袖出镰刀,弯腰刷刷地割一气谷,见密匝匝地摆了一大片了,把镰刀往泥土上一插,捧起稻把子来到搭斗边,双手向上高高一扬,使劲甩下,随着咚的一声问响,稻穗碰在打谷架上,谷粒脱落,蔌获地掉进搭斗。(5)三爷将稻草竖靠在搭斗边,凑齐五把,用几根稻草掴绑,馆一个套,轻轻一拉,嗅地抛出去,一个稻草人便直挺挺地站在稻田里了。(6)村里人都知道,三爷不缺吃穿,儿女们有出息,把他接到城里一住就是好多年,村民们差点都快把他忘了。(7)但不知何故,今年开春后,三爷独自一人留在了老家,还种了两亩稻田。三爷说,叶落归根,乡下空气好,自己种点绿色食物不施药,吃着放心。。(8)短短几天,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留下稻茬,收割机绞碎的稻草乱七八糟地躺在稻田里,烈日一照,显得干燥枯黄。村民们打燃打火机,秋风中,随着咝咝的声响,稻草顷刻化为灰烬。(9)三爷望着被烧掉的稻草。叹了一口气。(10)秋收的脚步渐行渐远。五天后,三爷的稻谷终于收完了,两排稻草整整齐齐,像是列着队,等他检阅。趁天气睛好,三爷忙着翻晒稻草。一个一个的稻草人被他提起头,另一只手掌一排,稻草撒开,以“四平八稳”的姿势站稳,然后就交给太阳去验收了。(11)村民们更加速惑。哼哼,你说稻草有啥用?你说现在稻草还有啥用!(12)三爷不与人理论,扛了根竹竿去桃稻草。三爷体力不比当年了,每次只挑十二个,晃悠悠地挑回院坝边堆着。三爷挑稻草也要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说没露水的稻草才不会露烂。(13)三爷把稻草全部挑回来后,就开始码草垛,请人递草,他亲自码。三爷用一些稻草捆铺一个圆盘,他站在中间,稻草从四面八方递上去,一层一层地铺,每个稻草都有一束被反剪转来,交叉压在三爷脚下。三爷一边铺一边踩,尽量把稻草踩得服服帖帖。(14)收黄豆了,村民们正愁找不到绳子掴,看见三爷的草垛,猛然想起稻草这毫不起眼的东西,是捆黄豆顿的最佳材料。他们说,三爷,把你家的稻草扯几根,我们的全被收割机轧坏了。(15)三爷乐呵呵地点头说,没事,你们用得着,尽管扯去。(16)有人拔了莱苗,桃到街上去卖,扯三爷的稻草捆绑。三爷挥挥手。扯吧,扯吧,自己动手。(17)小街上有几家开饭馆的老板闻讥赶来,要买三爷的稻草。他们说,跑了许多地方都不见这玩意儿了,发煤炭灶没它还真不行。三爷说,送几捆可以,给钱往别处去。(18)数九天,村民们宰杀年猪,用三爷的稻草搓草绳,他们说三爷的稻草黄灿灿的,很柔韧,掴猪下水最好。附近有几个女人培臭豆腐,也选三爷的稻草遮盖……曾经被人遗忘的稻草,居然有了诸多用处。(19)草垛像一个年迈的老头,慢慢枯瘦下去,三爷却眯着眼笑。仿佛,他又看见去年那个比他年龄还大的老哥子,站在他家门前买稻草的情景,说唾不惯床垫,木板床下面铺稻草睡觉最热乎。当他无可奈何地转身离去时,三爷记下了他那失望的眼神。(20)三爷天天守在门前,向很远的地方望去,他焦急地期待着那个老哥子再次出现。18.文章写了“稻草爷”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内容。(1)稻草爷用原始的手工方式亲自打谷:(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稻草爷等待那个喜欢铺稻草睡觉的老哥子。19.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第(4)段中划线的语句。20.依据文章第(9)段中的划线句子,结合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描写“三爷”此刻的心理活动。21.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文章第(11)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答案】18.①.稻草爷翻晒稻草、码草垛;②.稻草爷将稻草送给需要的人;19.动作描写,通过一系列动词“插”、“捧”、“扬”、“甩”写出了稻草爷打谷动作的干练娴熟,表现出他的勤劳能干,对乡村生活的热爱。20.示例:唉,这样烧掉稻草真是太可惜了!既浪费了稻草,又污染了环境。这些稻草的作用大着哩!我得把这些稻草收起来,以备他们的不时之需,他们到时候啊,就知道这些稻草的用处啦。21.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写乡亲们对三爷翻晒稻草的不理解,更能从侧面烘托三爷劳作经验的丰富,以及他的淳朴善良,乐于助人,为下文蓄势。【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从第(3)段“三爷打谷不请人,他自己割自己打”可知,文章写了“稻草爷”的第一件事是:稻草爷用原始的手工方式亲自打谷;从第(13)段“三爷把稻草全部挑回来后,就开始码草垛”可知,文章写了“稻草爷”的第二件事是:稻草爷翻晒稻草、码草垛;从第(15)段“没事,你们用得着,尽管扯去”可知,文章写了“稻草爷”的第三件事是:稻草爷将稻草送给需要的人;从第(20)段“他焦急地期待着那个老哥子再次出现”可知,文章写了“稻草爷”的第四件事是:稻草爷等待那个喜欢铺稻草睡觉的老哥子。【1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这句话中“一插”“捧起”“一扬”“甩下”是对三爷进行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也稻草爷爷打谷子时的动作行为,表现了他的动作非常熟练,是庄稼的好把式,表现了他的能干。在情感和主旨上,也表现了对稻草爷爷的赞美,对农村农民的热爱等情感。【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此题应该围绕“三爷对稻草的心疼以及要充分发挥稻草的作用”这两个角度来作答。示例:怎么能把稻草烧掉呢?真是太可惜啦!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不行,我得把稻草收集起来,日后一定会有别的用途。【21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从结构上来看,这段话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村民们更加迷惑”是对上文内容的心里感受,“你说稻草有啥用?你说现在稻草还有啥用!”是对下文内容的引出;从内容上来看,“村民们更加迷惑”写出乡亲们对三爷翻晒稻草的不理解,“你说现在稻草还有啥用”从侧面烘托出三爷的经验丰富和热心肠,且充满了智慧。五、写作(共4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读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到读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闻一多;从读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的“民族魂”鲁迅,到读光未然笔下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从读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红军战士,到读抗美援朝战场上“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无论是书上的杰出人物,还是身边的亲戚朋友;无论是平凡的社会生活,还是平常的自然风景,用心“研读”,仔细“品味”,你就会有很多发现。请以“______,我读懂了你”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校名和师生姓名。【答案】例文:奶奶,我读懂了你当知了读懂了大树,当小草读懂了土地,当海鸥读懂了大海,我,也读懂了你。阳光下,你鬓间的银色发丝刺痛了我的眼。我只知道我会长大,却忘了你会变老。你,操劳了一辈子,垂老之年,还得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