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强化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强化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强化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强化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强化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金兆梓《新编高中本国史》载:五胡入主中原后,“逐渐濡染华之文化”“直至鲜卑拓跋魏之孝文帝起,以华夏之礼教,改革其国俗,于是北方各族始在鲜卑统一局面之下而彻底汉化”。作者意在说明()A.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B.政权更迭激化了阶级矛盾C.不同民族间文化优势互补D.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2.唐朝22位皇帝中,18位是马球运动爱好者。全国上下球场林立,玩者如云。一些宫女及富家女子也以驴代马,挥杖击球,赛场上经常出现“珠球忽掷,月杖争击”“百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的壮观场面。由此可见,唐代马球运动的兴盛()A.受政府重武抑文政策影响B.契合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C.由统治者的个人喜好决定D.助推农牧文明的相互交融3.唐初统治者知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反复强调要“以百姓心为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在这种理念之下,当政者定下了“抚民以静”的策略。据此可知,唐初统治者()A.秉持了儒家的民本思想B.率先推行以德治国的方针C.突破了等级秩序的羁绊D.推崇以静制动的治国策略4.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家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由此可以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B.世族文化影响扩大C.宗法制度社会基础得到巩固D.印刷技术快速发展5.魏晋之时,南人崇尚洛阳遗风,南方上层人士普遍鄙弃自己的母语,改操中原洛阳之语音,甚至“乃有遭丧而学中国(中原)哭者”。作洛生咏(指洛阳书生的讽咏声),后来竟成为南方士人标榜身份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儒学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B.南方的文化遭到重大摧残C.洛阳的语音更具有优越性D.中原文化习俗向南方扩展6.从建安八年至二十三年,曹操连续五次下令求贤,指出不论身份贵贱、品德如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便可选拔为官。此举()A.适应了战争和统一北方的需要B.表达出“大义灭亲”的决心C.消除了门阀制度的不良风气D.深受“知行合一”思想影响7.唐朝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同西域各族人员往来频繁,诗人岑参也参与了这些活动,并在诗中作了精彩描述,如“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B.奢靡之风逐渐兴起C.社会发展由盛转衰 D.诗歌风格雄奇奔放8.有学者把唐代的藩镇根据分布特点大致分为河朔型、中原型、边疆型、东南型等,其中河朔型藩镇最基本的特点是藩帅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镇拥立,如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节度使前后凡五十七人,唐廷所任者仅4人,其余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偏裨擅立。这种藩镇()A.削弱了唐朝对地方的控制力 B.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C.植根于地方经济实力的强大 D.延续了唐王朝的统治9.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10.唐代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中以“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感叹王谢家族因文采风流、功业显著、权倾朝野而彪炳史册。这说明()A.王谢为西晋统治江南打下了基础B.晋书专为当时世家大族歌功颂德C.高门士族是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D.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全面繁荣11.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国君苻坚仰慕儒家经典,积极恢复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还亲自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各级机构任职。苻坚此举()A.推动民族交融 B.消除了民族间的矛盾C.动摇中央集权 D.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12.《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221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 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二、非选择题1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材料一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视为多民族交融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扩大为人口近6000万的民族,后来遂称汉族。——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公讳晖,字景袭,河南洛阳人。昭成皇帝(北魏高祖拓跋什翼犍)之六世孙……温源恭俭之性,得之自然;忠孝笃敬之诚,因心而厚。幼涉经史,长爱儒术……太和(北魏孝文帝年号)中始自国子生辟司徒参军事,转尚书郎太子洗马……入为尚书右仆射,寻迁左光禄大夫尚书仆射……春秋五十五,以神龟二年九月庚午遘疾薨於位(因病去世)。天子震悼,群辟痛心,有诏追赠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侍中如故。考德累行,谥曰文宪公。——摘编自《元晖墓志铭》(1)依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族形成与发展的特点。(2)写出《元晖墓志铭》的具体史料类型。依据材料内容,具体说明《元晖墓志铭》可以印证的史实。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金兆梓《新编高中本国史》载:五胡入主中原后,“逐渐濡染华之文化”“直至鲜卑拓跋魏之孝文帝起,以华夏之礼教,改革其国俗,于是北方各族始在鲜卑统一局面之下而彻底汉化”。作者意在说明()A.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B.政权更迭激化了阶级矛盾C.不同民族间文化优势互补D.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解析]由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使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权更迭激化阶级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的汉化,并没有涉及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体现不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优势互补,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魏晋南北朝时并未完成,排除D项。2.唐朝22位皇帝中,18位是马球运动爱好者。全国上下球场林立,玩者如云。一些宫女及富家女子也以驴代马,挥杖击球,赛场上经常出现“珠球忽掷,月杖争击”“百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的壮观场面。由此可见,唐代马球运动的兴盛()A.受政府重武抑文政策影响B.契合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C.由统治者的个人喜好决定D.助推农牧文明的相互交融[解析]根据“赛场上经常出现‘珠球忽掷,月杖争击’‘百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的壮观场面”可知,马球比赛具有积极向上的特征,与唐代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契合,故选B项;唐代没有实行重武抑文政策,排除A项;马球运动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这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喜好所能决定的,排除C项;马球运动和农牧文明的相互交融没有关系,排除D项。3.唐初统治者知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反复强调要“以百姓心为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在这种理念之下,当政者定下了“抚民以静”的策略。据此可知,唐初统治者()A.秉持了儒家的民本思想B.率先推行以德治国的方针C.突破了等级秩序的羁绊D.推崇以静制动的治国策略[解析]材料所示为唐初统治者能够重视人民的力量,关注百姓在社会中的作用,故A项正确;B、C两项中“率先”“突破了”不符合史实;“推崇以静制动的治国策略”和题干主旨不符,D项错误。4.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家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由此可以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B.世族文化影响扩大C.宗法制度社会基础得到巩固D.印刷技术快速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族势力强大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庶族在内的社会阶层普遍重视家庭教育,可以推知当时世族文化影响扩大,B项正确;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是在西汉时期,A项错误;宗法制度社会基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C项错误;印刷技术快速发展是在唐宋时期,D项错误。5.魏晋之时,南人崇尚洛阳遗风,南方上层人士普遍鄙弃自己的母语,改操中原洛阳之语音,甚至“乃有遭丧而学中国(中原)哭者”。作洛生咏(指洛阳书生的讽咏声),后来竟成为南方士人标榜身份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儒学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B.南方的文化遭到重大摧残C.洛阳的语音更具有优越性D.中原文化习俗向南方扩展[解析]题干所示为魏晋时期南方对洛阳语音的推崇,这反映了中原文化习俗向南方扩展,故D项正确;A、B、C三项既不符合题干主旨,也不符合史实,排除。6.从建安八年至二十三年,曹操连续五次下令求贤,指出不论身份贵贱、品德如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便可选拔为官。此举()A.适应了战争和统一北方的需要B.表达出“大义灭亲”的决心C.消除了门阀制度的不良风气D.深受“知行合一”思想影响[解析]据题意可知,曹操选才不论出身,这种方式能够尽可能多的选拔出优秀人才,从而实现统一北方的需要,故选A项;曹操的选官方式是为了选拔人才,并没有表达“大义灭亲”的决心,排除B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知行合一”是明代王阳明提出的观点,排除D项。7.唐朝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同西域各族人员往来频繁,诗人岑参也参与了这些活动,并在诗中作了精彩描述,如“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B.奢靡之风逐渐兴起C.社会发展由盛转衰 D.诗歌风格雄奇奔放[解析]根据材料“唐朝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同西域各族人员往来频繁,诗人岑参也参与了这些活动,并在诗中作了精彩反映”,可以看出唐朝时中原人民与西域各族相处融洽,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奢靡之风、社会发展状况及诗歌风格,故B、C、D三项排除。8.有学者把唐代的藩镇根据分布特点大致分为河朔型、中原型、边疆型、东南型等,其中河朔型藩镇最基本的特点是藩帅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镇拥立,如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节度使前后凡五十七人,唐廷所任者仅4人,其余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偏裨擅立。这种藩镇()A.削弱了唐朝对地方的控制力 B.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C.植根于地方经济实力的强大 D.延续了唐王朝的统治[解析]根据“其中河朔型藩镇最基本的特点是藩帅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镇拥立”“其余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偏裨擅立”可以看出藩镇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削弱中央集权,不利于唐朝的统治,故A项正确,排除D项;藩镇与安史之乱没有直接联系,不能得出因果关系,排除B项;材料与地方经济无关,排除C项。9.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拓跋澄强调洛阳“均天下所据”,迁都洛阳可以“制御华夏”,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故选D项。10.唐代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中以“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感叹王谢家族因文采风流、功业显著、权倾朝野而彪炳史册。这说明()A.王谢为西晋统治江南打下了基础B.晋书专为当时世家大族歌功颂德C.高门士族是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D.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全面繁荣【解析】东晋政权是在南迁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建立的,诗句“王谢风流满晋书”反映了以王谢家族为代表的高门士族在东晋政权中的支柱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王谢家族是东晋政权的支柱,而不是西晋,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均排除。11.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国君苻坚仰慕儒家经典,积极恢复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还亲自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各级机构任职。苻坚此举()A.推动民族交融 B.消除了民族间的矛盾C.动摇中央集权 D.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少数民族政权国君苻坚仰慕儒家经典,并恢复中央和地方各级学校,学习儒家经典,这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推动民族交融,故选A项。12.《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221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 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解析】魏晋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货币更换频繁,从而导致以物易物成为主要的交换手段,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材料一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视为多民族交融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扩大为人口近6000万的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