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总复习_第1页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总复习_第2页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总复习_第3页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总复习_第4页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时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如表为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反映出当时()制度征收方式租庸调制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调:每丁按照当地的出产,每年输纳绢二匹、绫二丈、绵三两两税法全国各地的人民,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A.封建剥削减轻 B.货币经济发展C.人身控制加强 D.实物地租消失2.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十分重视对户口的收集和整理,规定每10年全国清查一次户口,清查后的户口档案存放到南京玄武湖的黄册库。这一做法()A.促进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B.有利于社会流动以及人口迁移C.保证了赋役征调和国家机构的运转D.反映出国家对地方治理的弱化3.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23年,清政府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清政府这些举措()A.免除了农民的徭役负担B.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C.旨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D.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4.定额租始于唐宋时期,清代时在江南地区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租佃形式。在定额租下,地主阶级的经营权甚至部分所有权向佃农转移,这成为宋以后封建租佃制最重要和最本质的进步。宋以后定额租的发展()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抑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导致土地兼并不断加剧D.促使新的生产关系出现5.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推行“输籍之法”:由中央制定户等及纳税标准,各州县官长以此核定每户的征课并载入定簿,“凡民间课输,皆籍其数,使州县长吏不得以走弄出没”。这表明,输籍法()A.是对均田制度的重大调整B.改变了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C.有利于防止地方官营私舞弊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6.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记载:凡是没户籍而占有田宅或附会他人之名而占有田宅者,皆罚以卒戍边二年,并没入田宅归县官。对于冒名占有田宅者,在政府发现以前而自首的,免除其罪并把冒名占有的田宅赐予他。汉代这一规定()A.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B.有利于国家的赋役征发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7.商鞅变法时,“舍地而税人”,征收赋税,不税田亩而税人丁;唐朝中期,宰相杨炎改革,“舍人而税田”,征收赋税,不税人丁而税田亩。推动赋税征收标准变革的主要因素是()A.改革者的个人意愿 B.土地所有制的变更C.社会形势的变化 D.弥补财政的亏空8.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除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外,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A.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B.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C.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D.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9.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A.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B.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C.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的开展10.汉文帝时,算赋(汉朝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汉景帝时,把秦朝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A.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C.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D.推动征税标准的重大变革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道,明朝如果某户有田百亩,卖去二十亩,则造册曰:“旧管百亩,今卖,当开除户下田二十亩,彼买者新收二十亩,而此户实在则止八十亩。”如此造册的直接原因是()A.赋役制度改革B.土地兼并严重C.户籍制度的完善D.专制集权的强化12.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B.关税收入在逐年增加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税政实施要则》,其中就包含着具有个人所得税性质的存款利息所得税和薪给报酬所得税。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一税种最终于1959年停止征收。1980年,国务院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六类;免征额为800元;……1981年,全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只有64元。因此,……其实际纳税人人数很少,税源分散,收入甚微。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前者是适应我国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并对其中的高收入者加以税收调节的产物;后者是防止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重要制度构建。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原来按纳税人类型分设的各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2005年,国务院将个税免征额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并增加了有关高收入者必须办理纳税申报的规定。2007年,国务院将个税免征额提高到2000元。200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增加到3944亿元,逐步成为我国的第四大税种。——据赵仁平《近现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历史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这一主题,提炼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如表为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反映出当时()制度征收方式租庸调制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调:每丁按照当地的出产,每年输纳绢二匹、绫二丈、绵三两两税法全国各地的人民,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A.封建剥削减轻 B.货币经济发展C.人身控制加强 D.实物地租消失[解析]根据材料“租庸调制”“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等信息可知,租庸调的赋税制度主要以收取实物为主,并且课税名目繁杂,而两税法以人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税额概以钱计,即收取货币为主,因此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下由收取实物税为主到货币税为主的转变,体现了货币经济的发展现象,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没有体现封建剥削程度,无法得出封建剥削减轻的结论,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体现了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排除C项;两税法规定税额以钱计算,但不代表实物地租消失,排除D项。2.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十分重视对户口的收集和整理,规定每10年全国清查一次户口,清查后的户口档案存放到南京玄武湖的黄册库。这一做法()A.促进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B.有利于社会流动以及人口迁移C.保证了赋役征调和国家机构的运转D.反映出国家对地方治理的弱化[解析]据材料可知,通过清查户口,政府掌控了人口数量,这有利于赋役的征调和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户口的收集和整理”,未涉及土地制度,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据所学可知,小农经济下,政府重农抑商,清查户口其目的是保证政府税收,故不利于人口的社会流动,但对加强地方治理起到很大作用,排除B、D两项。3.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23年,清政府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清政府这些举措()A.免除了农民的徭役负担B.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C.旨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D.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将征收丁税的人数固定下来,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放松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B项正确;固定丁税数量并不是免除了农民的徭役负担,A项错误;清政府改革赋税制度的目的不是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项错误;固定丁税数量,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并没有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D项错误。4.定额租始于唐宋时期,清代时在江南地区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租佃形式。在定额租下,地主阶级的经营权甚至部分所有权向佃农转移,这成为宋以后封建租佃制最重要和最本质的进步。宋以后定额租的发展()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抑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导致土地兼并不断加剧D.促使新的生产关系出现[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定额租的发展,放松了封建土地对农民的束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定额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导致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私有制,与定额租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定额租的发展与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没有必然因果联系,排除D项。5.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推行“输籍之法”:由中央制定户等及纳税标准,各州县官长以此核定每户的征课并载入定簿,“凡民间课输,皆籍其数,使州县长吏不得以走弄出没”。这表明,输籍法()A.是对均田制度的重大调整B.改变了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C.有利于防止地方官营私舞弊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解析]材料说明,中央确定户等划分标准及相应的赋役,地方以此核定各户的等级并载入簿册,这有利于保证赋役征发,也使得地方官吏不能“走弄出没”即随意征派和勒索,故C项正确;这不是对均田制度的重大调整,没有改变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这也不能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故A、B、D三项错误。6.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记载:凡是没户籍而占有田宅或附会他人之名而占有田宅者,皆罚以卒戍边二年,并没入田宅归县官。对于冒名占有田宅者,在政府发现以前而自首的,免除其罪并把冒名占有的田宅赐予他。汉代这一规定()A.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B.有利于国家的赋役征发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鼓励百姓如实申报户口和田宅,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赋税和徭役的征发,故B项正确;“罚以卒戍边二年,并没入田宅归县官”的做法,不能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商业的抑制,故排除C项;材料中汉代立户的规定针对的是已占有田宅者,并非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故排除D项。7.商鞅变法时,“舍地而税人”,征收赋税,不税田亩而税人丁;唐朝中期,宰相杨炎改革,“舍人而税田”,征收赋税,不税人丁而税田亩。推动赋税征收标准变革的主要因素是()A.改革者的个人意愿 B.土地所有制的变更C.社会形势的变化 D.弥补财政的亏空[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重在征收人丁税,而唐代中期,均田制难以维持,则侧重征收田税,导致征税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形势的变化,C项正确;改革者的个人意愿是主观因素,不是赋税征收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从商鞅变法到唐朝中期,土地所有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弥补财政亏空并非主要原因,况且材料也体现不出当时的财政状况,排除D项。8.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除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外,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A.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B.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C.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D.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和实施,反映出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C项正确;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的是增值税,不是个人所得税,A项错误;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只有超过5000元的部分才缴纳个人所得税,B项错误;提高个税起征点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D项错误。9.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A.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B.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C.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的开展解析:提高关税会对对外贸易和商品进口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故A项错误;提高关税有可能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提高关税可以使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优势减弱,从而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提到对关税自主运动的影响,故D项错误。10.汉文帝时,算赋(汉朝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汉景帝时,把秦朝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A.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C.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D.推动征税标准的重大变革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减轻赋税和徭役的情况,没有体现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帝、汉景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没有涉及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情况,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帝、汉景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没有反映征税标准的重大变革,D项错误。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道,明朝如果某户有田百亩,卖去二十亩,则造册曰:“旧管百亩,今卖,当开除户下田二十亩,彼买者新收二十亩,而此户实在则止八十亩。”如此造册的直接原因是()A.赋役制度改革B.土地兼并严重C.户籍制度的完善D.专制集权的强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实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故出现题干材料中的现象,A项正确。12.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B.关税收入在逐年增加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关税收入增加,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税政实施要则》,其中就包含着具有个人所得税性质的存款利息所得税和薪给报酬所得税。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一税种最终于1959年停止征收。1980年,国务院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