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贵州省部分学校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贵州省部分学校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贵州省部分学校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贵州省部分学校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贵州省部分学校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虽涉及一部分自然知识,如《论语》中就有54条是关于自然的资料,但它们都不是以研究自然本身为目的的,而大多是儒者利用自然知识说明其政治和道德方面的主张。该学者意在说明,先秦时期的儒者()A.重视实践,强调社会责任意识 B.关注民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C.忽视科学,注重社会秩序构建 D.排斥器物,主张探究万物本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据材料“涉及一部分自然知识”“利用自然知识说明其政治和道德方面的主张”可知,先秦儒者重视研究社会秩序构建,忽视科学,C项正确;社会责任意识是指民众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是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强调人要勇于任事和敢于承担责任等,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民生的关注,且“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与儒学不符,排除B项;材料“涉及一部分自然知识”“利用自然知识”表明儒者并不排斥器物,而是利用自然知识为其政治主张服务,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武帝时在全国大规模兴修水利。在长安附近开凿漕渠、白渠沟引泾水,注入渭水,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在东泰山下引汶水灌溉农田;在甘肃境内引黄河水灌田;在安徽境内引淮水灌溉。其他新开水渠、陂池也很多,溉田各在数千顷或万顷以上。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经济中心南移 B.国家治理能力增强C.政府厉行重农抑商 D.江南地区开发加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在全国大规模兴修水利,说明当时国家有能力进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增强,B项正确;国家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始于唐“安史之乱”后,排除A项;材料仅显示汉武帝重视农业,看不出其抑制工商业,排除C项;材料中的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所示为考古发现的唐代造型各异的胡商俑。这可用于说明唐代()A.文化繁荣且兼收并蓄 B.胡人生活普遍汉化C.丝绸之路推动文化交流 D.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图片上造型各异的胡商俑可知,这些唐代胡商俑,是唐代丝路和文化交流的符号与标志性形象,可用于说明丝绸之路推动文化交流,C项正确;仅凭几个胡商俑不能得出唐文化繁荣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胡人的个性造型,不能说明胡人生活普遍汉化,排除B项;这些胡商俑的人物原型大都是外国人,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所示为王安石变法中的部分举措。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举措概要均输法增设发运使,总握东南六路财务,同时主管茶、盐、酒、矾税收免役法大量裁减州郡役人以及额外奉应官员的种种陋规农田水利法官吏对农业耕作技术或水利修建工程向官府“各述所见”,凡有功者,给予一定奖励A.全力裁减开支 B.重视改善吏治 C.推行重农抑商 D.重在增加赋税〖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素养。据“增设发运使官;大量裁减州郡役人;官吏……凡有功者,给予一定奖励”等可知,三条举措都有关于官吏的内容,包括设官、废除陋规、奖励官员等,可知是重视改善吏治,B项正确;材料中增设发运使官不属于全力裁减开支,这属于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推行重农抑商,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重在增加赋税,还有其它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5.明太祖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将原中书省的权力进行拆分,划归六部。六部的长官主要由四大学士组成,四大学士将六部的各项事宜进行统筹梳理,最后将整理好的奏折提交给皇帝。这些做法有利于()A.提高内阁政治地位 B.加强中央集权C.权臣集体参与决策 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四大学士将六部的各项事宜进行统筹梳理,最后将整理好的奏折提交给皇帝”可知,此举便于事项归总,进而提高行政效率,D项正确;明成祖时设立内阁,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中央和地方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显示出权臣参与决策,排除C项。故选D项。6.清代前期,浙江余杭县蚕乡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丝车。每当蚕熟茧成之后,蚕农便“择茧之细白者以缫丝”,一时机声轧轧,遍及乡野,出产之蚕丝成为余杭乡民完粮、抵债第一物产。这反映出当地()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家庭手工业发达C.弃农经商者增多 D.出现新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前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前期,浙江余杭县蚕乡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丝车,是重要的缫丝之乡,可见当时家庭丝织业发达,B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弃农经商者增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新的经营方式是指雇佣关系,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7.林则徐抵粤主持禁烟运动初期向道光帝慎重建议:对外商采取“免治既往之罪,奖其悔惧之心”的政策,分化敌方,以保障禁烟运动的胜利。他称之为“鸦片必要清源,而边衅亦不容轻启,是以兼筹并顾”。这表明林则徐()A.对敌我实力了解不清 B.主张学习西方以抵御外侮C.注重外交斗争的策略 D.力促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林则徐主张“分化敌方”“兼筹并顾”可知,林则徐分析敌我情况之后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可见他讲究外交斗争策略,C项正确;林则徐正是基于敌强我弱,对敌我实力的了解,所以建议不可轻易与列强对战,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涉及林则徐给道光帝提供的外交斗争策略,材料不涉及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8.下表所示为19世纪70年代至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中国()时间新设厂矿总数/个投资总额/万元平均每年新设厂矿数/个每年投资额/万元19世纪70年代至甲午中日战争前504702201895—1913年5491202.9530—3163.31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非常艰难 B.民族工业发展以重工业为主C.民族工业发展受政府政策影响 D.民族工业发展体系日臻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至1913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设立厂矿的限制,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说明民族工业发展受政府政策影响,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非常艰难,排除A项;仅据材料无法得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以轻工业还是以重工业为主,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民族工业发展体系发展并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9.1918年12月,《北京大学日刊》刊登了新潮社会员的《新潮杂志社启事》,该文提道:“同人等集合同趣组成一月刊杂志,定名曰《新潮》。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职司。”据此可知,该杂志()A.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B.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C.呼应了当时的新思潮 D.以唤醒民族意识为要务〖答案〗C〖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实力范围为1918年(中国)。1918年的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基地,况且该杂志专门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社会问题,可见呼应了新文化运动,C项正确;“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职司”说明该杂志并不一定是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职司”说明这份杂志意在宣传西方思想,这并不能证明其深受十月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该杂志重点在于批判中国现代学术和社会黑暗,而非唤醒民族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10.黄埔军校不仅创办了多种政治性报刊杂志,还在1925年成立“血花剧社”,成立两年内剧社共在校内外演出50多场,剧目有《血泪潮》《还我自由》《黄花岗》《鸦片战争》《革命军来了》《联合战线》等。由此可见,黄埔军校()A.注重进行革命宣传和教育 B.号召群众支持北伐战争C.是反对北洋军阀的主力军 D.是国共合作的必然结果〖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黄埔军校不仅创办了多种政治性报刊杂志,还成立爱国剧社,演出多场革命剧目,可见其注重进行革命宣传和教育,A项正确;北伐战争是从1926年开始的,B项表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难以得出黄埔军校是反对北洋军阀的主力军,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国共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11.1939-1942年,伴随着西南乐西公路的修建,新的国家和地方各级政权在西昌逐渐建立,与此同时教育体系、医疗卫生、工商业企业、电影等文化软实力以及报纸等大众传媒亦逐步在西昌建立。由此可知,乐西公路工程()A.解决了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 B.有助于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为现代民族地区建设提供了经验 D.扩大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至194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教育体系、医疗卫生、工商业企业、电影等文化软实力以及报纸等大众传媒亦逐步在西昌建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现代国家的治理深入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为现代民族地区建设提供了经验,C项正确;乐西公路工程的修建不能完全解决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无关,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乐西公路工程的修建是否扩大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C项。12.据1946年7月8日《解放日报》统计,当时上海的永安、新新、先施等大公司,美货占其全部出售商品的80%,上海成为“美化”的典型,“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一现象的出现()A.抑制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B.反映出中美两国分歧逐步加剧C.表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已形成 D.说明美国商品广受民众的欢迎〖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中国)。根据材料“美货占其全部出售商品的80%”、“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可知,抗战胜利后,美国货物在中国的流行与畅销,这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密切相关,严重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抗战胜利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国民政府依靠美国,“中美两国关系分歧逐步加剧”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战后世界秩序的形成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为标志,排除C项;美国利用其在华特权,大量倾销商品,“强调美国商品广受民众的欢迎”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D项。故选A项。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奖励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奖励优秀的社会科学著作。这些规定()A.构建起较系统的科教文化蓝图 B.为中国科技文化事业指明方向C.推动中西科技文化建设的交流 D.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建设色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教事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素养。据材料“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普及科学知识”"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可知,国家鼓励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为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国家重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无法体现出“系统的科教文化蓝图”,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下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秉持敌视和孤立政策,“推动中西科技文化建设的交流”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我国仍旧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些规定带有新民主主义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14.李慕白于1958年所作的《边收边种》(如图所示)将女性作为主要描绘对象,画面中挽起裤脚的女子站在水田中,长期劳作使女子小腿和手臂呈现出肌肉线条美,齐耳短发也为女子增添了灵动感。这一绘画()A.彰显了健康向上的审美趋向 B.反映了土地改革运动的进程C.折射出当时浮夸现象的盛行 D.表明女性是农村劳动的主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女性从家庭走向田间,图片展现了这一时期劳动女性健康向上的力量美和灵动美,A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排除B项;该绘画内容与浮夸现象无关,排除C项;材料展示的是女性劳动的状态,并没有探讨农村劳动的主体,排除D项。故选A项。15.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东中西部经济梯度发展态势日益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由南向北推进,相继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地区三个经济圈,成为经济增长高地。这主要是由于()A.沿海经济迅速崛起 B.经济模式的加快转型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改革开放的有序推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由南向北推进,相继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地区三个经济圈,成为经济增长高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由南向北推进,呈现这一发展态势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外开放的有序推进,D项正确;A项表述是材料反映的现象而不是原因,排除A项;B项着眼于经济体制改革,而这是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共同环境,不是形成梯度差异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故选D项。16.自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围绕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12点主张,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这体现出当代中国()A.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B.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C.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推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外交部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的12点主张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体现出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面前作为大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和担当,A项正确;B项中的“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不结盟政策,排除C项;乌克兰不是中国的邻国,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唐前期,统治者很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工作,除了御史台不定期派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外,最主要的创举是使十道巡按使的派遣成为制度。十道巡察,是中央对地方州县的一种经常性的巡回监察制度,出使官员除御史大夫外,礼部尚书及内外五品官以上者也可担任。十道按察使的设立,使唐前期对地方的监察趋于完备。安史之乱后按察使开始演变成为掌握地方实权的行政长官,“兵甲、财富、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势不胜其重,能生杀人,或专私其所领州,而虐视支郡”。随着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削弱,监察御史出使地方等职权也遭到破坏。总之,唐中后期的地方监察权力被严重削弱。——摘编自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等材料二由于元朝地域广袤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统治者特别重视地方监察制度建设。1268年,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负责纠弹朝廷百官;随后设置行御史台,作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各行省、宣慰司。虽然行御史台直属于御史台,但两机构在机构和官秩上相同,地位几乎平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监察官吏由其上级监察部门选任,有效地维护了监察系统垂直领导的体制,又保证了监察机构的独立性。《行台体察等例》等法规规定,其职权“以举贤才为纲,而以厚风俗、均赋役、重审理、汰冗官、选守令、出奉使、均公田为目,指摘割切,虽触忌讳,亦不顾也”。地方监察官有许多详细的考核制度予以约束,稍有劣迹,即被清除出监察机构。——摘编自吴文涛《论元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中后期地方监察权力弱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及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启示。〖答案〗(1)原因: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加剧,朝政腐败;藩镇割据,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地方监察机制的异化,地方官员权力增强。(2)特点:地方监察机构相对独立;形成垂直领导体制;地方监察机构职权范围较为广泛;考核制度严格规范;强调依法依规监察。(答出两点即可)意义:加强了地方官员队伍建设;有利于防范和打击官吏腐败,推动吏治清明;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大一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封建政治机器(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3)启示:建立完备的监察体制;监察官应独立执法;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与考核;加强监察法规建设。〖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唐中后期(中国)。关于唐中后期地方监察权力弱化的原因,由材料“随着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削弱,监察御史出使地方等职权也遭到破坏。”并结合所学可知,地方监察机制的异化,地方官员权力增强;据所学可知,唐中后期政局动荡,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加剧,朝政腐败,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减弱;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元代(中国)。第一小问,关于元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由材料“但两机构在机构和官秩上相同,地位几乎平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又保证了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可知,地方监察机构相对独立;由材料“地方监察官吏由其上级监察部门选任,有效地维护了监察系统垂直领导的体制”可知,形成垂直领导体制;由材料“地方监察官有许多详细的考核制度予以约束,稍有劣迹,即被清除出监察机构。”可知,考核制度严格规范;据所学可知,元代地方监察形成许多制度,强调依法依规监察。第二小问,关于元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意义,据所学可知,元代地方监察制度对官员的行为作出规定,有利于官员规范自己的行为,推动吏治清明;元代的地方监察制度加强了地方官员队伍建设;据所学可知,地方监察制度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统一,同时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封建政治机器(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中国古代。关于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启示,由材料“唐中后期的地方监察权力被严重削弱。”、“统治者特别重视地方监察制度建设。”可知,建立完备的监察体制;据所学可知,监察制度要发挥监察职能需做到监察权与行政权相分离,监察官应独立执法;监察制度建设需要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同时监察官员的选任与考核应该加强。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在一九三七年五月二日至十四日在延安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指出,“三民主义有它的历史变化。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曾经因为孙先生与合作加以坚决执行而取得人民的信仰,成为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胜利的革命的旗帜”。"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苹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摘编自邓涛《<毛泽东选集>中关于孙中山先生的内容》材料二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的第一部分“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即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在该文中,毛泽东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它是指在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苹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苹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苹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成功地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孟艾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相似意义。〖答案〗(1)因素: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帮助;中国人民的觉醒,工农运动的发展;孙中山不懈的理论探索。(答出三点即可)(2)相似意义:明确了革命的方向;为民主革命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推动了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促进了民主革命进程。(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三民主义有它的历史变化。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曾经因为孙先生与合作加以坚决执行而取得人民的信仰,成为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胜利的革命的旗帜”“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苹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帮助;中国人民的觉醒,工农运动的发展;孙中山不懈的理论探索等方面分析。【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成功地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明确了革命的方向;为民主革命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推动了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促进了民主革命进程等方面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2年3月,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第三次视察鞍钢(位于辽宁的鞍山钢铁公司)时指出,“国营工业不发展,资本主义就发展,我们就没有办法建设社会主义了”。1952年7月14日,无缝钢管厂工程率先鸣响了施工的“第一枪”。1952年8月1日和1953年2月27日,大型轧钢厂和炼铁七号高炉破土动工。近5万名建设者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工程建设中,他们中有从抗美援朝前线凯旋的复员军人,有从辽南地区农村抽调的村屯干部,也有从省内外各地工厂选调的技术工人,还有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派来的一个测绘大队。1953年“三大工程”均提前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新中国的第一座钢铁基地诞生,为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也为顺利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创了一个良好开端。——摘编自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第一块基石——“一五”期间鞍钢建设发展情况》材料二近年来,鞍钢着眼于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的战略目标,制定实施了“四个转变”战略,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化经营,在海外投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与全球最大的独立钢铁贸易公司英国斯坦科集团共同出资建立了鞍钢西班牙有限公司和英国控股公司。随着国际化经营进程的不断推进,鞍钢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日渐提升,一个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的鞍钢正日益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实施境外投资战略是一把“双刃剑”,有机遇也有风险。——摘编自吴桂梅等《鞍钢境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及对策》(2016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鞍钢建设对我国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21世纪鞍钢集团公司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获得新发展的有利条件。〖答案〗(1)意义:鞍钢建设标志着新中国第一座钢铁基地的诞生,为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石;推动了“一五”计划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有利于壮大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力量;促进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助于加强国防力量,保障国家安全。(答出三点即可)(2)新发展:以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为战略目标;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化经营;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国内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答出两点即可)有利条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战略的扶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意义:根据材料“标志着新中国的第一座钢铁基地诞生”可分析出鞍钢建设标志着新中国第一座钢铁基地的诞生,为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石;根据材料“为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也为顺利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创了一个良好开端”可分析出推动了“一五”计划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有利于壮大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力量;结合三大改造可分析出促进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助于加强国防力量,保障国家安全。(答出三点即可)【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1世纪的中国。新发展:根据材料“鞍钢着眼于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的战略目标”可分析出以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为战略目标;根据材料“制定实施了‘四个转变’战略,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化经营”可分析出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化经营;根据材料“鞍钢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可分析出竞争实力不断增强;根据材料“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日渐提升”可分析出国内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答出两点即可)有利条件:结合改革开放的进程可分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国家战略的扶持;结合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分析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合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可分析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韬(1828—1897)的思想主张阶段主张墨海书馆时期(1849—1862年)1849年秋,他进入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墨海书馆”担任中文编辑。在他看来,西人“藐视傲睨而不为礼”,与西人通商“即大害之所在”,长此以往“华风将浸成西俗,此实名教之大坏也”,“如徒颂美西人而贬已所守,未窥为治之本原者也”。“西国所行者……近于杂霸之术,非纯王之政”,“政教一体”和“君民同治”为立法大谬者流亡海外时期(1862—1874年)1862年,王韬因受太平天国运动牵连,被迫流亡海外。王韬首先批评了鸦片战争后国人的虚骄之气,明确提出因势利导,利用西方之利,师其所长,学习内容多为历算、格致、轮船、织具等。1867年后,他游历英国和参观议院后,称其是“国中遇有大政重务,宰辅公侯、荐绅士庶,群集而建议于斯,参酌可否,剖析是非”的重地重回故土时期(1874—1897年)他创办报刊,撰文称中国传统政治症结在于“民视君阀如九重之远矣”。英国立国之基并不在于时人所说的“船坚炮利”,而在于“君民共主,上下相通”的法政制度。“英不独长于治兵,亦长于治民,其政治之美,驳驳乎可与中国上古比隆焉”“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摘编自李栋、杨莹《洋务运动时期王韬对待西方法政知识的认知与逻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王韬思想观念的“变与不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王韬经历了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抨击、接受与传播的心路过程。阐述: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也加快传入中国。作为传统的知识分子,王韬最初(在墨海书馆时期)对西方思想文化持否定态度,大力抨击西方的民主思想,把君主立宪制度等象征西方民主的实践视为重大谬误。王韬到英国游历后,仔细观察英国议会,对其评价较高,逐渐肯定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具体措施。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西学东渐的进一步发展,王韬重回故土后,撰文抨击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体制,揭示英国富强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器物,而在于政治体制。这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要求政治制度的变革,学习英国.积极宣传君主立宪制,为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思潮的盛行奠定了基础。总之,王韬政治主张的转变,是一名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生动写照,反映了其始终未变的家国情怀。〖解析〗本题为历史事物阐释类论述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论题:根据材料“西国所行者……近于杂霸之术,非纯王之政”,“‘政教一体”和“君民同治’为立法大谬者”可知,王韬最初批判西学;根据材料“韬首先批评了鸦片战争后国人的虚骄之气,明确提出因势利导,利用西方之利,师其所长,学习内容多为历算、格致、轮船、织具等”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王韬主张学习西方;根据材料“他创办报刊”可知,重回故土时期,王韬积极宣传西方思想,由此可以得出观点:王韬经历了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抨击、接受与传播的心路过程。阐述: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也加快传入中国。作为传统的知识分子,王韬最初(在墨海书馆时期)对西方思想文化持否定态度,大力抨击西方的民主思想,把君主立宪制度等象征西方民主的实践视为重大谬误。根据材料“1862年,王韬因受太平天国运动牵连,被迫流亡海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韬到英国游历后,仔细观察英国议会,对其评价较高,逐渐肯定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具体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西学东渐的进一步发展,王韬重回故土后,撰文抨击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体制,揭示英国富强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器物,而在于政治体制。这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要求政治制度的变革,学习英国.积极宣传君主立宪制,为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思潮的盛行奠定了基础。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对王韬的活动以及家国情怀给予充分肯定。即总之,王韬政治主张的转变,是一名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生动写照,反映了其始终未变的家国情怀。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虽涉及一部分自然知识,如《论语》中就有54条是关于自然的资料,但它们都不是以研究自然本身为目的的,而大多是儒者利用自然知识说明其政治和道德方面的主张。该学者意在说明,先秦时期的儒者()A.重视实践,强调社会责任意识 B.关注民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C.忽视科学,注重社会秩序构建 D.排斥器物,主张探究万物本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据材料“涉及一部分自然知识”“利用自然知识说明其政治和道德方面的主张”可知,先秦儒者重视研究社会秩序构建,忽视科学,C项正确;社会责任意识是指民众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是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强调人要勇于任事和敢于承担责任等,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民生的关注,且“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与儒学不符,排除B项;材料“涉及一部分自然知识”“利用自然知识”表明儒者并不排斥器物,而是利用自然知识为其政治主张服务,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武帝时在全国大规模兴修水利。在长安附近开凿漕渠、白渠沟引泾水,注入渭水,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在东泰山下引汶水灌溉农田;在甘肃境内引黄河水灌田;在安徽境内引淮水灌溉。其他新开水渠、陂池也很多,溉田各在数千顷或万顷以上。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经济中心南移 B.国家治理能力增强C.政府厉行重农抑商 D.江南地区开发加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在全国大规模兴修水利,说明当时国家有能力进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增强,B项正确;国家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始于唐“安史之乱”后,排除A项;材料仅显示汉武帝重视农业,看不出其抑制工商业,排除C项;材料中的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所示为考古发现的唐代造型各异的胡商俑。这可用于说明唐代()A.文化繁荣且兼收并蓄 B.胡人生活普遍汉化C.丝绸之路推动文化交流 D.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图片上造型各异的胡商俑可知,这些唐代胡商俑,是唐代丝路和文化交流的符号与标志性形象,可用于说明丝绸之路推动文化交流,C项正确;仅凭几个胡商俑不能得出唐文化繁荣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胡人的个性造型,不能说明胡人生活普遍汉化,排除B项;这些胡商俑的人物原型大都是外国人,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所示为王安石变法中的部分举措。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举措概要均输法增设发运使,总握东南六路财务,同时主管茶、盐、酒、矾税收免役法大量裁减州郡役人以及额外奉应官员的种种陋规农田水利法官吏对农业耕作技术或水利修建工程向官府“各述所见”,凡有功者,给予一定奖励A.全力裁减开支 B.重视改善吏治 C.推行重农抑商 D.重在增加赋税〖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素养。据“增设发运使官;大量裁减州郡役人;官吏……凡有功者,给予一定奖励”等可知,三条举措都有关于官吏的内容,包括设官、废除陋规、奖励官员等,可知是重视改善吏治,B项正确;材料中增设发运使官不属于全力裁减开支,这属于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推行重农抑商,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重在增加赋税,还有其它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5.明太祖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将原中书省的权力进行拆分,划归六部。六部的长官主要由四大学士组成,四大学士将六部的各项事宜进行统筹梳理,最后将整理好的奏折提交给皇帝。这些做法有利于()A.提高内阁政治地位 B.加强中央集权C.权臣集体参与决策 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四大学士将六部的各项事宜进行统筹梳理,最后将整理好的奏折提交给皇帝”可知,此举便于事项归总,进而提高行政效率,D项正确;明成祖时设立内阁,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中央和地方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显示出权臣参与决策,排除C项。故选D项。6.清代前期,浙江余杭县蚕乡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丝车。每当蚕熟茧成之后,蚕农便“择茧之细白者以缫丝”,一时机声轧轧,遍及乡野,出产之蚕丝成为余杭乡民完粮、抵债第一物产。这反映出当地()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家庭手工业发达C.弃农经商者增多 D.出现新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前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前期,浙江余杭县蚕乡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丝车,是重要的缫丝之乡,可见当时家庭丝织业发达,B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弃农经商者增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新的经营方式是指雇佣关系,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7.林则徐抵粤主持禁烟运动初期向道光帝慎重建议:对外商采取“免治既往之罪,奖其悔惧之心”的政策,分化敌方,以保障禁烟运动的胜利。他称之为“鸦片必要清源,而边衅亦不容轻启,是以兼筹并顾”。这表明林则徐()A.对敌我实力了解不清 B.主张学习西方以抵御外侮C.注重外交斗争的策略 D.力促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林则徐主张“分化敌方”“兼筹并顾”可知,林则徐分析敌我情况之后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可见他讲究外交斗争策略,C项正确;林则徐正是基于敌强我弱,对敌我实力的了解,所以建议不可轻易与列强对战,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涉及林则徐给道光帝提供的外交斗争策略,材料不涉及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8.下表所示为19世纪70年代至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中国()时间新设厂矿总数/个投资总额/万元平均每年新设厂矿数/个每年投资额/万元19世纪70年代至甲午中日战争前504702201895—1913年5491202.9530—3163.31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非常艰难 B.民族工业发展以重工业为主C.民族工业发展受政府政策影响 D.民族工业发展体系日臻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至1913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设立厂矿的限制,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说明民族工业发展受政府政策影响,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非常艰难,排除A项;仅据材料无法得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以轻工业还是以重工业为主,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民族工业发展体系发展并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9.1918年12月,《北京大学日刊》刊登了新潮社会员的《新潮杂志社启事》,该文提道:“同人等集合同趣组成一月刊杂志,定名曰《新潮》。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职司。”据此可知,该杂志()A.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B.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C.呼应了当时的新思潮 D.以唤醒民族意识为要务〖答案〗C〖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实力范围为1918年(中国)。1918年的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基地,况且该杂志专门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社会问题,可见呼应了新文化运动,C项正确;“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职司”说明该杂志并不一定是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职司”说明这份杂志意在宣传西方思想,这并不能证明其深受十月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该杂志重点在于批判中国现代学术和社会黑暗,而非唤醒民族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10.黄埔军校不仅创办了多种政治性报刊杂志,还在1925年成立“血花剧社”,成立两年内剧社共在校内外演出50多场,剧目有《血泪潮》《还我自由》《黄花岗》《鸦片战争》《革命军来了》《联合战线》等。由此可见,黄埔军校()A.注重进行革命宣传和教育 B.号召群众支持北伐战争C.是反对北洋军阀的主力军 D.是国共合作的必然结果〖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黄埔军校不仅创办了多种政治性报刊杂志,还成立爱国剧社,演出多场革命剧目,可见其注重进行革命宣传和教育,A项正确;北伐战争是从1926年开始的,B项表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难以得出黄埔军校是反对北洋军阀的主力军,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国共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11.1939-1942年,伴随着西南乐西公路的修建,新的国家和地方各级政权在西昌逐渐建立,与此同时教育体系、医疗卫生、工商业企业、电影等文化软实力以及报纸等大众传媒亦逐步在西昌建立。由此可知,乐西公路工程()A.解决了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 B.有助于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为现代民族地区建设提供了经验 D.扩大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至194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教育体系、医疗卫生、工商业企业、电影等文化软实力以及报纸等大众传媒亦逐步在西昌建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现代国家的治理深入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为现代民族地区建设提供了经验,C项正确;乐西公路工程的修建不能完全解决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无关,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乐西公路工程的修建是否扩大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C项。12.据1946年7月8日《解放日报》统计,当时上海的永安、新新、先施等大公司,美货占其全部出售商品的80%,上海成为“美化”的典型,“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一现象的出现()A.抑制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B.反映出中美两国分歧逐步加剧C.表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已形成 D.说明美国商品广受民众的欢迎〖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中国)。根据材料“美货占其全部出售商品的80%”、“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可知,抗战胜利后,美国货物在中国的流行与畅销,这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密切相关,严重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抗战胜利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国民政府依靠美国,“中美两国关系分歧逐步加剧”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战后世界秩序的形成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为标志,排除C项;美国利用其在华特权,大量倾销商品,“强调美国商品广受民众的欢迎”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D项。故选A项。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奖励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奖励优秀的社会科学著作。这些规定()A.构建起较系统的科教文化蓝图 B.为中国科技文化事业指明方向C.推动中西科技文化建设的交流 D.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建设色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教事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素养。据材料“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普及科学知识”"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可知,国家鼓励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为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国家重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无法体现出“系统的科教文化蓝图”,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下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秉持敌视和孤立政策,“推动中西科技文化建设的交流”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我国仍旧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些规定带有新民主主义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14.李慕白于1958年所作的《边收边种》(如图所示)将女性作为主要描绘对象,画面中挽起裤脚的女子站在水田中,长期劳作使女子小腿和手臂呈现出肌肉线条美,齐耳短发也为女子增添了灵动感。这一绘画()A.彰显了健康向上的审美趋向 B.反映了土地改革运动的进程C.折射出当时浮夸现象的盛行 D.表明女性是农村劳动的主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女性从家庭走向田间,图片展现了这一时期劳动女性健康向上的力量美和灵动美,A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排除B项;该绘画内容与浮夸现象无关,排除C项;材料展示的是女性劳动的状态,并没有探讨农村劳动的主体,排除D项。故选A项。15.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东中西部经济梯度发展态势日益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由南向北推进,相继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地区三个经济圈,成为经济增长高地。这主要是由于()A.沿海经济迅速崛起 B.经济模式的加快转型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改革开放的有序推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由南向北推进,相继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地区三个经济圈,成为经济增长高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由南向北推进,呈现这一发展态势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外开放的有序推进,D项正确;A项表述是材料反映的现象而不是原因,排除A项;B项着眼于经济体制改革,而这是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共同环境,不是形成梯度差异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故选D项。16.自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围绕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12点主张,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这体现出当代中国()A.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B.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C.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推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外交部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的12点主张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体现出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面前作为大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和担当,A项正确;B项中的“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不结盟政策,排除C项;乌克兰不是中国的邻国,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唐前期,统治者很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工作,除了御史台不定期派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外,最主要的创举是使十道巡按使的派遣成为制度。十道巡察,是中央对地方州县的一种经常性的巡回监察制度,出使官员除御史大夫外,礼部尚书及内外五品官以上者也可担任。十道按察使的设立,使唐前期对地方的监察趋于完备。安史之乱后按察使开始演变成为掌握地方实权的行政长官,“兵甲、财富、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势不胜其重,能生杀人,或专私其所领州,而虐视支郡”。随着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削弱,监察御史出使地方等职权也遭到破坏。总之,唐中后期的地方监察权力被严重削弱。——摘编自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等材料二由于元朝地域广袤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统治者特别重视地方监察制度建设。1268年,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负责纠弹朝廷百官;随后设置行御史台,作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各行省、宣慰司。虽然行御史台直属于御史台,但两机构在机构和官秩上相同,地位几乎平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监察官吏由其上级监察部门选任,有效地维护了监察系统垂直领导的体制,又保证了监察机构的独立性。《行台体察等例》等法规规定,其职权“以举贤才为纲,而以厚风俗、均赋役、重审理、汰冗官、选守令、出奉使、均公田为目,指摘割切,虽触忌讳,亦不顾也”。地方监察官有许多详细的考核制度予以约束,稍有劣迹,即被清除出监察机构。——摘编自吴文涛《论元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中后期地方监察权力弱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及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启示。〖答案〗(1)原因: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加剧,朝政腐败;藩镇割据,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地方监察机制的异化,地方官员权力增强。(2)特点:地方监察机构相对独立;形成垂直领导体制;地方监察机构职权范围较为广泛;考核制度严格规范;强调依法依规监察。(答出两点即可)意义:加强了地方官员队伍建设;有利于防范和打击官吏腐败,推动吏治清明;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大一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封建政治机器(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3)启示:建立完备的监察体制;监察官应独立执法;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与考核;加强监察法规建设。〖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唐中后期(中国)。关于唐中后期地方监察权力弱化的原因,由材料“随着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削弱,监察御史出使地方等职权也遭到破坏。”并结合所学可知,地方监察机制的异化,地方官员权力增强;据所学可知,唐中后期政局动荡,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加剧,朝政腐败,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减弱;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元代(中国)。第一小问,关于元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由材料“但两机构在机构和官秩上相同,地位几乎平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又保证了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可知,地方监察机构相对独立;由材料“地方监察官吏由其上级监察部门选任,有效地维护了监察系统垂直领导的体制”可知,形成垂直领导体制;由材料“地方监察官有许多详细的考核制度予以约束,稍有劣迹,即被清除出监察机构。”可知,考核制度严格规范;据所学可知,元代地方监察形成许多制度,强调依法依规监察。第二小问,关于元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意义,据所学可知,元代地方监察制度对官员的行为作出规定,有利于官员规范自己的行为,推动吏治清明;元代的地方监察制度加强了地方官员队伍建设;据所学可知,地方监察制度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统一,同时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封建政治机器(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中国古代。关于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启示,由材料“唐中后期的地方监察权力被严重削弱。”、“统治者特别重视地方监察制度建设。”可知,建立完备的监察体制;据所学可知,监察制度要发挥监察职能需做到监察权与行政权相分离,监察官应独立执法;监察制度建设需要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同时监察官员的选任与考核应该加强。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在一九三七年五月二日至十四日在延安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指出,“三民主义有它的历史变化。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曾经因为孙先生与合作加以坚决执行而取得人民的信仰,成为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胜利的革命的旗帜”。"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苹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摘编自邓涛《<毛泽东选集>中关于孙中山先生的内容》材料二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的第一部分“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即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在该文中,毛泽东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它是指在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苹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苹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苹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成功地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孟艾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相似意义。〖答案〗(1)因素: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帮助;中国人民的觉醒,工农运动的发展;孙中山不懈的理论探索。(答出三点即可)(2)相似意义:明确了革命的方向;为民主革命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推动了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促进了民主革命进程。(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三民主义有它的历史变化。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曾经因为孙先生与合作加以坚决执行而取得人民的信仰,成为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胜利的革命的旗帜”“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苹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帮助;中国人民的觉醒,工农运动的发展;孙中山不懈的理论探索等方面分析。【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成功地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明确了革命的方向;为民主革命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推动了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促进了民主革命进程等方面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2年3月,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第三次视察鞍钢(位于辽宁的鞍山钢铁公司)时指出,“国营工业不发展,资本主义就发展,我们就没有办法建设社会主义了”。1952年7月14日,无缝钢管厂工程率先鸣响了施工的“第一枪”。1952年8月1日和1953年2月27日,大型轧钢厂和炼铁七号高炉破土动工。近5万名建设者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工程建设中,他们中有从抗美援朝前线凯旋的复员军人,有从辽南地区农村抽调的村屯干部,也有从省内外各地工厂选调的技术工人,还有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派来的一个测绘大队。1953年“三大工程”均提前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新中国的第一座钢铁基地诞生,为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也为顺利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创了一个良好开端。——摘编自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第一块基石——“一五”期间鞍钢建设发展情况》材料二近年来,鞍钢着眼于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的战略目标,制定实施了“四个转变”战略,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化经营,在海外投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与全球最大的独立钢铁贸易公司英国斯坦科集团共同出资建立了鞍钢西班牙有限公司和英国控股公司。随着国际化经营进程的不断推进,鞍钢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日渐提升,一个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的鞍钢正日益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实施境外投资战略是一把“双刃剑”,有机遇也有风险。——摘编自吴桂梅等《鞍钢境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及对策》(2016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鞍钢建设对我国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21世纪鞍钢集团公司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