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一、选择题1.学习历史要重视人类文明史上的关键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一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天子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 B.形成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C.孔子在鲁国施展政治抱负 D.井田制开始实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封建亲戚”来巩固政权,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政权与族权的结合,B项正确;诸侯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排除A项;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排除C项;商代时期,井田制的雏形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2.《大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庙堂诗,从中可看出宗周贵族比较系统的政治观念,诗歌中不再以“夏”称周邦,也不提夏、商两族先王德行遗言,只是处处言“周”,这说明A.宗法观念源于西周时期 B.夏商周有民族认同意识C.周对夏、商文化的割裂 D.周王室中心地位的凸显〖答案〗D〖解析〗材料“诗歌中不再以‘夏’称周邦,也不提夏、商两族先王德行遗言,只是处处言‘周’”突出的是周王室的中心地位,D正确;宗法血缘关系在西周之前就已经萌芽,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周对夏商文化存在继承和发展,C排除。故选D。3.有学者指出,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该学者意在强调A.中国大一统局面只能在秦汉时期出现B.中国封建帝国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原因C.秦汉帝国的结构是历史发展必然结果D.秦汉帝国的国家形态得到了历史认同〖答案〗C〖解析〗根据“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国家形态”可知秦汉帝国的结构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而来的,说明秦汉帝国的结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C;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隋唐和明清时期也出现过,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秦汉帝国结构的由来是经过不断发展完善,经过长期的试错而来的,而非具有特殊原因,排除B;“得到了历史认同”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4.下图所示历史事件()A.埋下了西晋灭亡的隐患 B.促进了经济重心的转移C.加剧了南方的割据隐患 D.增进了西晋皇室的团结〖答案〗A〖解析〗匈奴等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为刘渊建汉并灭掉西晋提供了重要条件,A项正确;该事件与经济重心南移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西晋统一全国后,南方不存在严重的割据隐患,排除C项;西晋统一全国后不久出现了“八王之乱”,排除D项。故选A项。5.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以后,中原地区也逐渐流行“骑乘之风”。唐朝时期,官宦贵族较为喜欢的出行方式是A.骑马 B.牛车 C.驿驴 D.步行〖答案〗A〖解析〗马、驴等原本产自塞外,引入中原后,都是稀罕之物,经历了一个由贵族化到平民化的过程。唐朝时期为彰显官宦贵族与平民的区别严格限制平民骑马,A项符合题意;牛车出现早,商周时期已有,对贵族来说自然不能显示高贵,故B不符合题意;驿驴是唐朝时出现的供有钱的客商的交通工具,故C不符合题意;步行是社会底层的惯常出行方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如图所示为清朝时的更钟,它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符合传统计时习惯。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清朝的时钟领先世界 B.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C.时钟更有利于控制农时 D.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脉传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可知,清朝时的更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未体现清朝的时钟领先世界、时钟更有利于控制农时,排除AC项;材料主旨与中国文化的一脉传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史载,唐朝将帅征战后战俘的清点、功赏的确定由御史台的监察御史负责,“凡将帅战伐,大克杀获,数其俘馘,审其功赏,辨其真伪”;“凡岭南及黔府选补,亦令一人监其得失”。这说明当时A.已经出现抑制武将的倾向 B.注重维护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C.政治体制中存在制衡意识 D.御史台有监察军事和人事的职责〖答案〗D〖解析〗材料“唐朝将帅征战后战俘的清点、功赏的确定由御史台的监察御史负责”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御史台具有监察军事和人事的职责,D正确;唐朝并不抑制武将的发展,A正确;材料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无关,B排除;政治体制制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故选D。8.下表为唐宋时期我国部分省份兴修水利情况的统计表(单位:个)。据此可知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云南唐321132244151812442029471五代411142北宋127252014378618451645南宋4474918536632414A.唐宋时期水利技术不断提高 B.宋代经济重心已转移南方C.唐朝政府重农政策十分突出 D.宋代南方的农业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水利工程数量反映了农业发展状况,宋代南方的水利工程数量明显多于北方,说明宋代南方的农业发展迅速,故选D;材料只能看出唐宋时期水利工程的数量,无法看出水利技术的提高,排除A;宋代南方水利工程数量明显多于北方,表明南方农业发展迅速,不能直接用来说明经济重心已转移南方,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政策,排除C。9.元代行省官员处理政务时实行群官负责和圆议连署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上述举措A.密切了中央地方关系 B.开集体决策之先河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D.导致冗官冗费后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代行省官员处理政务时,集体开会共同负责,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没有体现“密切了中央地方关系”,排除A项;“开集体决策之先河”说法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也是集体决策,排除B项;材料主旨体现了上述举措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不会导致冗官冗费,排除D项,故选C项。10.观察图一和图二,根据所学,对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①图一具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作用,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②图二对欧、亚、非、美、澳五大洲的形状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地理大发现的意义④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可看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C〖解析〗2世纪希腊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在15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航海潮兴起的背景下被重新发掘出来,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故①正确;根据图片可以看出,图二中五大洲的轮廓比较明显,故②正确;图一只有欧亚非三洲,没有美洲和澳洲,而且比例不当,通过地理大发现,人们认识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细节,故③正确;①②③正确,故选C;虽然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但是从图片中看不出来,故④错误,故排除ABD。11.朝议,亦称廷议或集议,是中国古代的朝廷议事制度。秦汉皇帝一般不会轻易否决朝议之事,唐代规定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宋太祖也常常违心屈从廷臣正确的意见。到了明代,天子对不合己意的廷议结果则屡次下议或置之不理。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A.决策失误逐渐减少 B.中央行政效率提高C.宦官专权日益严重 D.君主专制权力强化〖答案〗D〖解析〗秦汉皇帝一般不会轻易否决朝议之事,唐代规定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宋太祖也常常违心屈从廷臣正确的意见,明代天子对不合己意的廷议结果则屡次下议或置之不理。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君主专制权力强化,故D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决策失误逐渐减少,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错误;材料信息不涉及宦官专权,故C错误。12.下表为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整理自《世界经济千年史》),据此可知时间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中国西欧中国西欧1500年2517.96007741600年29.219.96008941820年32.92366001232A.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下滑 B.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迟滞C.工业革命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猛 D.人口不断增长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答案〗D〖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从1500年到1820年,中国占世界GDP份额不断增长,但人均GDP却没有变化,这和明清中国人口不断增长有关,故D正确;由数据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不断提升,故AB错误;此时工业革命还未完成,故C错误。13.有学者指出,希罗多德之前的时代往往神人不分,而希罗多德的《历史》则记载和研究了“人干了什么、人是怎么想的、人是怎么做的”。能调查清楚的地方他都尽量求真,如果实在查不清,他就把几种说法都列上,如“希腊人是这样说的,腓尼基人是这样说的”。这表明《历史》一书()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真实还原历史全貌C.引用材料丰富翔实 D.极力颂扬希腊成就〖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人干了什么、人是怎么想的、人是怎么做的”表明,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和研究人的活动,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罗列对模糊问题的说法留给后人自己判断,体现出《历史》蕴含人文主义精神,A项正确;《历史》带有主观色彩,“真实还原”说法绝对,排除B项;引用材料丰富翔实、极力颂扬希腊成就,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14.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大地区。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A.促使东西方文明开始交融 B.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一体化 D.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突厥人、波斯人、叙利亚人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互相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存斗争中认同了阿拉伯文化,B项正确;古罗马时期,东西方文化已有交流,排除A项;世界文化是多样性,没有体现一体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排除D项。故选B项。1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白人移民美洲,欧洲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欧洲人也将疾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上述现象说明A.殖民扩张导致世界人口锐减B.世界联系加强推动国际合作C.国际交流急剧增加各国压力D.世界移民拴紧人类共同命运〖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移民美洲,既促进了物质文明的交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同时也将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这说明世界移民拴紧人类共同命运,D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人口锐减,A错误;B、C与材料无关。16.据袁景晖的《建始县志》记载:“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这些物种的传入A.是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B.表明文明的交流取得重大进展C.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表现 D.源自中国劳动人民辛勤的培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因为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所以百姓在山上种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等外来物种,从而使百姓大量垦荒,包谷大量种植,这种外来物种的大量种植,表明文明的交流取得重大进展,B项正确;这些物种不是明清政府闭关锁国对外政策的结果,排除A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排除C项;这些物种是国外引入,不是源自中国劳动人民辛勤的培育,排除D项。故选B项。17.“它经过了三十年战争的洗礼,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和平,只存在于大国之间,国家主权原则也不适用于欧洲之外,但它却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A.维也纳体系 B.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答案〗B〖解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WestphalianSystem)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既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中“源头”的限定不符,排除。故选B项。18.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伽利略:“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伽利略的“科学方法”是A.经验与总结 B.猜想与假设 C.观察与实验 D.调查与比较〖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自然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基础,结合题干中“他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可以知道这一方法为实验的方法,故〖答案〗选C。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19.如表是1831—4833年英国选民人数变化据,可知英国()1831年1833年选民人数(万人)48.880.8选民人数占总人口比例2%3.3%A.议会改革推动民主化 B.资产阶级丧失政治优势C.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 D.无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据材料可知,1833年与1831年相比,选民人数上升,选民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上升,推动了英国政治的民主化,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推动了英国政治权力由贵族转向工业资产阶级,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中无产阶级并没有获得政治权利,推动了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20.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这里的“政治结构”是指A.责任内阁制确立并完善 B.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两党轮流执掌政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十七世纪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28世纪初期,B是1689年即17世纪,C是1832年议会改革时期,D是19世纪中期的,所以本题只能选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的前提。21.《英荷战争》中记述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发生三次战争。……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表明战争A.是日不落帝国形成的开始 B.证明商业资本主义不敌工业资本主义C.使英国成为新一代世界霸主 D.使英国占有荷兰全部海外殖民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世界)。材料主要讨论的是英荷战争的意义和影响。英荷战争中英国取得胜利表现出英国所采取的工业资本主义比荷兰的重商主义更适应历史的发展,B项正确;日不落帝国形成开始早于英荷战争,排除A项;英国胜利只能说明他取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排除C项;英国占有荷兰全部海外殖民地,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事件包括①苏丹马赫迪大起义②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胜利③埃及抗英斗争④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武装斗争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如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斗争中,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③正确;1881年苏丹爆发了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①正确;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②正确;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是拉美独立运动的史实,而不是非洲的反抗斗争,因此①②③正确,故A正确;排除B、C、D项。二、材料分析题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左传·昭公》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关于“九刑”的具体规定,《左传·文公》曾经提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触犯这些规定的要受到惩处;《尚书·吕刑》记载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刖、宫、大辟五种,称为“五刑”,其具体条文规定达300多条。“刑罚世轻世重”则表明刑罚的执行时轻时重,因人因时而异,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也可以赦免。——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王玉哲认为:“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大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和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答案〗(1)特色:法律条文具体,刑罚体系完备;司法因人因时而异,立足于保护贵族利益,维护等级秩序。成因: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注重维护贵族的利益和统治。(2)认识:二人都认为分封制是西周基本政治制度,但二人对周武王分封效果的认识不同。罗香林认为周武王分封取得了成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王玉哲认为分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留下了政治隐患。〖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具体条文规定达300多条……刑罚的执行时轻时重,因人因时而异,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法律条文具体、刑罚体系完备、司法因人因时而异、立足于保护贵族利益、维护等级秩序等方面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制度、礼乐秩序、注重维护贵族的利益等方面分析其成因。(2)本题根据材料二“‘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大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分封制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对周武王分封效果的认识不同等方面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津作为近代北方的工业与金融中心,金融领域的“斗争”异常激烈。天津近代发钞银行一览表(摘录)银行时间设立总部是否在天津性质津钞发行额(民国26年)银行设立时间总部是否在天津津钞发行额(民国26年)性质汇丰银行1881年否外资天津农工银行1916年是商办华俄道胜银行1896年否外资中法实业银行1916年否外资通惠银行1896年是官督商办花旗银行1919年否外资天津官银号1902年是官办中国实业银行1919年是(后迁出)官民合办1750000横滨正金银行1903年否外资中国丝茶银行1925年是商办大清银行1905年否官办中元实业银行1925年是商办中国银行1912年否官办115161800中国农工银行1927年否官民合办1500000——摘编自黄丽珍等《天津近代货币“斗争”回顾与思考》材料二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就先后在东北和华北建立起多家日本银行支行和日伪银行,日军依靠这些银行大量发行伪币来兑换法币和地方货币,掠夺中国人民……为稳定根据地的金融,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货币;国民党政府则在国统区严禁使用敌伪货币,并在敌占区推行地方银行纸币护卫法币,维护法币在沦陷区的流通。日伪银行还采取不合理的兑换关系,人为贬低法币,破坏正常的市场交易。为了扰乱金融秩序,日军大批伪造根据地货币,发行大量假钞。而敌后根据地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假斗争;国民党政府下令军统局与美国合作,在重庆制造沦陷区的伪币,用于抢购物资。为套取中国外汇,日本在华北各地掀起挤兑银元的风潮,用钞票购兑中国银元,再购兑成白银运往关外,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而国民政府采取外汇管制等多种手段以粉碎敌人阴谋,稳定金融秩序。除此之外,日军还开展物资战,到非沦陷区抢购物资,引起通货膨胀,物资战也成为货币战的一种形式。敌后根据地和国民政府也采取积极措施,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摘编自王永进《抗战时期日军对中国的货币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天津金融领域“斗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国反击日军“货币战”的重要意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货币的新认识。〖答案〗(1)特点: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性质多样(或类型多样);持续时间长;货币多样化(存在地方货币或发行权不统一);斗争(竞争)激烈;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背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政权更迭,中央集权削弱;列强经济侵略加剧(或列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加剧);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或民族工商业对资本的需要);天津作为贸易中心、工业中心,金融需求大。(2)意义:打击了日军的经济侵略;维护了金融秩序(或维护了货币的流通,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了社会经济;减少白银外流,维护了国家利益;有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国家(或货币)主权;对以后货币的发行与管理提供借鉴。(3)货币发行权的独立、统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抵制假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货币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货币稳定有利于社会稳定等等。〖解析〗(1)特点:通过观察材料一展示的“天津近代发钞银行一览表”,根据表格中具有发钞权的银行总部、性质、设立时间和数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性质多样,持续时间长,货币多样化;综合各家银行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津近代银行竞争激烈,中国近代金融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背景:根据天津近代发钞银行设立时间集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政权更迭,中央集权削弱,列强经济侵略加剧,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而天津作为贸易中心、工业中心,金融需求大。

(2)意义:根据材料二中“日本就先后在东北和华北建立起多家日本银行支行和日伪银行,日军依靠这些银行大量发行伪币来兑换法币和地方货币,掠夺中国人民”“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到非沦陷区抢购物资,引起通货膨胀”等问题,“为稳定根据地的金融,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货币”“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假斗争”“在重庆制造沦陷区的伪币,用于抢购物资”等信息,结合所学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国家和历史等方面知识分析可知,中国反击日军货币战,打击了日军的经济侵略,维护了金融秩序(或维护了货币的流通,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了社会经济,减少了白银外流,维护了国家利益,有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国家(或货币)主权,也为以后货币的发行与管理提供了借鉴。

(3)新认识: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货币发行、安全、稳定以及抵制假币等方面分析可知,货币发行权的独立、统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抵制假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货币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货币稳定有利于社会稳定等。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移民源远流长,绵延不断。两晋之际,“关西扰乱,频岁大饥,百姓乃流移就谷,相与入汉川者数成家”。唐代安史之乱使得大量流民南迁。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但因轻重不一负担不均,又引起了新一轮的民户迁徙……许多王朝建立后往往将某些潜在敌对势力强制迁移至容易控制的地区。同时国家也有计划地迁徙人口于边疆地区。明清以来,国内人口剧增、土地兼并严重,少地农户不得不铤而走险,违禁出走海外谋生。移民这一社会现象几乎是与人类社会同步产生,而且伴随人类社会而发展。——摘编自丁鼎、王明华《中国古代移民述论》材料二自17世纪开始到20世纪中叶,美国移民的主体从黑奴到爱尔兰人,从犹太人到墨西哥人,20世纪中后期亚洲移民逐渐超过欧洲移民。美国每年移民都达几十万人,其中包括美国公民的配偶、子女或者特殊人才,也包括政治难民和留学生等。许多优秀留学生来到美国攻读研究生学位,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这也是美国科技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大量移民涌入美国,沿海一些州和城市成为新移民集中的居住地域。有一项研究估计,1980年仅来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就在150万—400万人之间……19世纪末至今,美国移民政策从鼓励自由移民转变到限制和选择性移民,这一转变适应了美国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摘编自李静怡《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种族与移民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移民的原因,简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外来移民的特点,简析影响19世纪末美国移民政策转变的因素。(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制定移民政策的立足点。〖答案〗(1)原因:逃避战乱、灾荒;躲避苛政;为巩固统治,国家强制移民;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需要;人地矛盾带来的生存压力以及海外贸易的吸引。影响积极方面;移民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交融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增强王朝统治力量,有利于政权的稳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建设;海外移民能改善个体生存环境,也客观上为中外文化交流和迁入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消极方面:使移民背井离乡,被动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大量的人口迁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迁入地的政治生态,影响社会稳定。

(2)特点:不同历史时期,移民主体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区域;移民数量大;移民种类多;移民大多受教育程度高;新移民居住区域相对集中;大量非法移民存在。因素:移民增加美国城市公共生活的压力;国际移民的大量涌入加剧了种族矛盾和族际冲突,对美国社会安全和稳定提出了严峻挑战;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宗教信仰的摩擦和冲突;捍卫美国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

(2)如国情的不同、社会发展的需要、巩固统治的需要等。〖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频岁大饥”“安史之乱”“实行‘两税法’,但因轻重不一负担不均,又引起了新一轮的民户迁徙”“许多王朝建立后往往将某些潜在敌对势力强制迁移至容易控制的地区”“国内人口剧增、土地兼并严重,少地农户不得不铤而走险,违禁出走海外谋生”等归纳〖答案〗为:逃避战乱、灾荒;躲避苛政;为巩固统治,国家强制移民;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需要;人地矛盾带来的生存压力以及海外贸易的吸引。第二小问,结合移民的原因及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回答,如积极方面;移民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交融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增强王朝统治力量,有利于政权的稳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建设;海外移民能改善个体生存环境,也客观上为中外文化交流和迁入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消极方面:使移民背井离乡,被动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大量的人口迁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迁入地的政治生态,影响社会稳定。(2)第一小问,回答时需注意材料信息“美国每年移民都达几十万人"“其中包括美国公民的配偶、子女或者特殊人才,也包括政治难民和留学生等”“随着大量移民涌入美国,沿海一些州和城市成为新移民集中的居住地域”“仅来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就在150万——400万人之间”分析出〖答案〗为:不同历史时期,移民主体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区域;移民数量大;移民种类多;移民大多受教育程度高;新移民居住区域相对集中;大量非法移民存在。第二小问,需从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入手,从社会政治、经济安全、宗教冲突等方面分析。(3)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可从国情的不同、社会发展的需要、巩固统治的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6.共产主义运动(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持续了近两百年,历经坎坷,风雨无阻。请按时间先后顺序将下列事件对应的字母填入方框。A.新经济政策B.巴黎公社C.东欧剧变D.《宣言》E.十月革命(2)一百年来,团结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谱写了一部光辉历史。请将下列选项填入年表的相应位置。(填写字母)A.抗日战争B.中国重返联合国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E.浦东开发开放F.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G.南昌起义H.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①是创建人民军队的标志②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③是1840年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④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和威望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国自主创新取得的伟大科技成就,提升了国防实力

⑤,成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⑥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3)马克思曾经说过:“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①马克思所说的“掘墓人”指的是什么?②在西方世界,马克思的预言是否已经实现?其原因是什么?〖答案〗(1)DBEAC(2)①G②C③A④D⑤B⑥F⑦E⑧H(3)①指的是无产阶级;②还没有实现;因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A.新经济政策推行的时间是1921年开始;B.巴黎公社发生的时间是1871年;C.东欧剧变发生的时间是1989年;D.《宣言》发表的时间是1848年;E.十月革命的时间是1917年11月;因此时间先后顺序为DBEAC。(2)①结合所学知识,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标志,G正确;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C正确;③抗日战争是1840年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A正确;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D正确;⑤中国重返联合国,成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B正确;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F正确;⑦浦东开发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E正确;⑧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H正确。(3)①材料“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出自《宣言》,马克思所说的“掘墓人”指的是无产阶级;②在西方世界,马克思的预言还没有实现,因为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资产阶级力量强大。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唐宋时期是“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阐述:从国家官员构成情况看:唐朝时期,是科举制的初创时期,科举制选拔人才只是作为国家官吏来源的补充,国家官员主要来源于恩荫,门第和出身仍占有重要地位,唐朝贵族社会色彩仍然很浓厚;宋朝时期,是科举制的完善时期,国家官员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平民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士”,宋朝平民社会色彩明显。从参加科举考试人员的出身看,唐朝门阀思想依然浓厚,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工商之子不能参加。宋朝,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对考试人员的身份限制也大为降低。所以,唐朝贵族社会色彩仍然浓厚,宋朝平民社会色彩凸显,唐宋时期“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首先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并结合图示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中国人文主义热潮的演变历程。可以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论题并展开阐述。如根据图中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唐宋时期是“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阐述:首先从国家官员构成情况将唐、宋官员的来源进行对比分析;其次从参加科举考试人员的出身将唐、宋进行对比。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得出结论。在论述过程中要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一、选择题1.学习历史要重视人类文明史上的关键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一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天子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 B.形成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C.孔子在鲁国施展政治抱负 D.井田制开始实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封建亲戚”来巩固政权,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政权与族权的结合,B项正确;诸侯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排除A项;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排除C项;商代时期,井田制的雏形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2.《大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庙堂诗,从中可看出宗周贵族比较系统的政治观念,诗歌中不再以“夏”称周邦,也不提夏、商两族先王德行遗言,只是处处言“周”,这说明A.宗法观念源于西周时期 B.夏商周有民族认同意识C.周对夏、商文化的割裂 D.周王室中心地位的凸显〖答案〗D〖解析〗材料“诗歌中不再以‘夏’称周邦,也不提夏、商两族先王德行遗言,只是处处言‘周’”突出的是周王室的中心地位,D正确;宗法血缘关系在西周之前就已经萌芽,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周对夏商文化存在继承和发展,C排除。故选D。3.有学者指出,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该学者意在强调A.中国大一统局面只能在秦汉时期出现B.中国封建帝国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原因C.秦汉帝国的结构是历史发展必然结果D.秦汉帝国的国家形态得到了历史认同〖答案〗C〖解析〗根据“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国家形态”可知秦汉帝国的结构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而来的,说明秦汉帝国的结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C;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隋唐和明清时期也出现过,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秦汉帝国结构的由来是经过不断发展完善,经过长期的试错而来的,而非具有特殊原因,排除B;“得到了历史认同”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4.下图所示历史事件()A.埋下了西晋灭亡的隐患 B.促进了经济重心的转移C.加剧了南方的割据隐患 D.增进了西晋皇室的团结〖答案〗A〖解析〗匈奴等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为刘渊建汉并灭掉西晋提供了重要条件,A项正确;该事件与经济重心南移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西晋统一全国后,南方不存在严重的割据隐患,排除C项;西晋统一全国后不久出现了“八王之乱”,排除D项。故选A项。5.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以后,中原地区也逐渐流行“骑乘之风”。唐朝时期,官宦贵族较为喜欢的出行方式是A.骑马 B.牛车 C.驿驴 D.步行〖答案〗A〖解析〗马、驴等原本产自塞外,引入中原后,都是稀罕之物,经历了一个由贵族化到平民化的过程。唐朝时期为彰显官宦贵族与平民的区别严格限制平民骑马,A项符合题意;牛车出现早,商周时期已有,对贵族来说自然不能显示高贵,故B不符合题意;驿驴是唐朝时出现的供有钱的客商的交通工具,故C不符合题意;步行是社会底层的惯常出行方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如图所示为清朝时的更钟,它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符合传统计时习惯。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清朝的时钟领先世界 B.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C.时钟更有利于控制农时 D.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脉传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可知,清朝时的更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未体现清朝的时钟领先世界、时钟更有利于控制农时,排除AC项;材料主旨与中国文化的一脉传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史载,唐朝将帅征战后战俘的清点、功赏的确定由御史台的监察御史负责,“凡将帅战伐,大克杀获,数其俘馘,审其功赏,辨其真伪”;“凡岭南及黔府选补,亦令一人监其得失”。这说明当时A.已经出现抑制武将的倾向 B.注重维护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C.政治体制中存在制衡意识 D.御史台有监察军事和人事的职责〖答案〗D〖解析〗材料“唐朝将帅征战后战俘的清点、功赏的确定由御史台的监察御史负责”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御史台具有监察军事和人事的职责,D正确;唐朝并不抑制武将的发展,A正确;材料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无关,B排除;政治体制制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故选D。8.下表为唐宋时期我国部分省份兴修水利情况的统计表(单位:个)。据此可知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云南唐321132244151812442029471五代411142北宋127252014378618451645南宋4474918536632414A.唐宋时期水利技术不断提高 B.宋代经济重心已转移南方C.唐朝政府重农政策十分突出 D.宋代南方的农业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水利工程数量反映了农业发展状况,宋代南方的水利工程数量明显多于北方,说明宋代南方的农业发展迅速,故选D;材料只能看出唐宋时期水利工程的数量,无法看出水利技术的提高,排除A;宋代南方水利工程数量明显多于北方,表明南方农业发展迅速,不能直接用来说明经济重心已转移南方,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政策,排除C。9.元代行省官员处理政务时实行群官负责和圆议连署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上述举措A.密切了中央地方关系 B.开集体决策之先河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D.导致冗官冗费后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代行省官员处理政务时,集体开会共同负责,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没有体现“密切了中央地方关系”,排除A项;“开集体决策之先河”说法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也是集体决策,排除B项;材料主旨体现了上述举措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不会导致冗官冗费,排除D项,故选C项。10.观察图一和图二,根据所学,对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①图一具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作用,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②图二对欧、亚、非、美、澳五大洲的形状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地理大发现的意义④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可看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C〖解析〗2世纪希腊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在15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航海潮兴起的背景下被重新发掘出来,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故①正确;根据图片可以看出,图二中五大洲的轮廓比较明显,故②正确;图一只有欧亚非三洲,没有美洲和澳洲,而且比例不当,通过地理大发现,人们认识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细节,故③正确;①②③正确,故选C;虽然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但是从图片中看不出来,故④错误,故排除ABD。11.朝议,亦称廷议或集议,是中国古代的朝廷议事制度。秦汉皇帝一般不会轻易否决朝议之事,唐代规定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宋太祖也常常违心屈从廷臣正确的意见。到了明代,天子对不合己意的廷议结果则屡次下议或置之不理。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A.决策失误逐渐减少 B.中央行政效率提高C.宦官专权日益严重 D.君主专制权力强化〖答案〗D〖解析〗秦汉皇帝一般不会轻易否决朝议之事,唐代规定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宋太祖也常常违心屈从廷臣正确的意见,明代天子对不合己意的廷议结果则屡次下议或置之不理。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君主专制权力强化,故D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决策失误逐渐减少,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错误;材料信息不涉及宦官专权,故C错误。12.下表为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整理自《世界经济千年史》),据此可知时间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中国西欧中国西欧1500年2517.96007741600年29.219.96008941820年32.92366001232A.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下滑 B.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迟滞C.工业革命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猛 D.人口不断增长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答案〗D〖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从1500年到1820年,中国占世界GDP份额不断增长,但人均GDP却没有变化,这和明清中国人口不断增长有关,故D正确;由数据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不断提升,故AB错误;此时工业革命还未完成,故C错误。13.有学者指出,希罗多德之前的时代往往神人不分,而希罗多德的《历史》则记载和研究了“人干了什么、人是怎么想的、人是怎么做的”。能调查清楚的地方他都尽量求真,如果实在查不清,他就把几种说法都列上,如“希腊人是这样说的,腓尼基人是这样说的”。这表明《历史》一书()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真实还原历史全貌C.引用材料丰富翔实 D.极力颂扬希腊成就〖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人干了什么、人是怎么想的、人是怎么做的”表明,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和研究人的活动,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罗列对模糊问题的说法留给后人自己判断,体现出《历史》蕴含人文主义精神,A项正确;《历史》带有主观色彩,“真实还原”说法绝对,排除B项;引用材料丰富翔实、极力颂扬希腊成就,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14.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大地区。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A.促使东西方文明开始交融 B.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一体化 D.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突厥人、波斯人、叙利亚人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互相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存斗争中认同了阿拉伯文化,B项正确;古罗马时期,东西方文化已有交流,排除A项;世界文化是多样性,没有体现一体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排除D项。故选B项。1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白人移民美洲,欧洲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欧洲人也将疾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上述现象说明A.殖民扩张导致世界人口锐减B.世界联系加强推动国际合作C.国际交流急剧增加各国压力D.世界移民拴紧人类共同命运〖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移民美洲,既促进了物质文明的交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同时也将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这说明世界移民拴紧人类共同命运,D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人口锐减,A错误;B、C与材料无关。16.据袁景晖的《建始县志》记载:“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这些物种的传入A.是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B.表明文明的交流取得重大进展C.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表现 D.源自中国劳动人民辛勤的培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因为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所以百姓在山上种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等外来物种,从而使百姓大量垦荒,包谷大量种植,这种外来物种的大量种植,表明文明的交流取得重大进展,B项正确;这些物种不是明清政府闭关锁国对外政策的结果,排除A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排除C项;这些物种是国外引入,不是源自中国劳动人民辛勤的培育,排除D项。故选B项。17.“它经过了三十年战争的洗礼,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和平,只存在于大国之间,国家主权原则也不适用于欧洲之外,但它却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A.维也纳体系 B.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答案〗B〖解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WestphalianSystem)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既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中“源头”的限定不符,排除。故选B项。18.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伽利略:“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伽利略的“科学方法”是A.经验与总结 B.猜想与假设 C.观察与实验 D.调查与比较〖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自然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基础,结合题干中“他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可以知道这一方法为实验的方法,故〖答案〗选C。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19.如表是1831—4833年英国选民人数变化据,可知英国()1831年1833年选民人数(万人)48.880.8选民人数占总人口比例2%3.3%A.议会改革推动民主化 B.资产阶级丧失政治优势C.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 D.无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据材料可知,1833年与1831年相比,选民人数上升,选民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上升,推动了英国政治的民主化,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推动了英国政治权力由贵族转向工业资产阶级,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中无产阶级并没有获得政治权利,推动了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20.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这里的“政治结构”是指A.责任内阁制确立并完善 B.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两党轮流执掌政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十七世纪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28世纪初期,B是1689年即17世纪,C是1832年议会改革时期,D是19世纪中期的,所以本题只能选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的前提。21.《英荷战争》中记述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发生三次战争。……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表明战争A.是日不落帝国形成的开始 B.证明商业资本主义不敌工业资本主义C.使英国成为新一代世界霸主 D.使英国占有荷兰全部海外殖民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世界)。材料主要讨论的是英荷战争的意义和影响。英荷战争中英国取得胜利表现出英国所采取的工业资本主义比荷兰的重商主义更适应历史的发展,B项正确;日不落帝国形成开始早于英荷战争,排除A项;英国胜利只能说明他取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排除C项;英国占有荷兰全部海外殖民地,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事件包括①苏丹马赫迪大起义②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胜利③埃及抗英斗争④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武装斗争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如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斗争中,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③正确;1881年苏丹爆发了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①正确;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②正确;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是拉美独立运动的史实,而不是非洲的反抗斗争,因此①②③正确,故A正确;排除B、C、D项。二、材料分析题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左传·昭公》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关于“九刑”的具体规定,《左传·文公》曾经提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触犯这些规定的要受到惩处;《尚书·吕刑》记载西周时期的刑罚有墨、劓、刖、宫、大辟五种,称为“五刑”,其具体条文规定达300多条。“刑罚世轻世重”则表明刑罚的执行时轻时重,因人因时而异,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交纳一定数量的罚金,也可以赦免。——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王玉哲认为:“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大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和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答案〗(1)特色:法律条文具体,刑罚体系完备;司法因人因时而异,立足于保护贵族利益,维护等级秩序。成因: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注重维护贵族的利益和统治。(2)认识:二人都认为分封制是西周基本政治制度,但二人对周武王分封效果的认识不同。罗香林认为周武王分封取得了成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王玉哲认为分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留下了政治隐患。〖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具体条文规定达300多条……刑罚的执行时轻时重,因人因时而异,贵族中的亲故勋戚可以减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法律条文具体、刑罚体系完备、司法因人因时而异、立足于保护贵族利益、维护等级秩序等方面指出西周司法制度的特色。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制度、礼乐秩序、注重维护贵族的利益等方面分析其成因。(2)本题根据材料二“‘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大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分封制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对周武王分封效果的认识不同等方面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津作为近代北方的工业与金融中心,金融领域的“斗争”异常激烈。天津近代发钞银行一览表(摘录)银行时间设立总部是否在天津性质津钞发行额(民国26年)银行设立时间总部是否在天津津钞发行额(民国26年)性质汇丰银行1881年否外资天津农工银行1916年是商办华俄道胜银行1896年否外资中法实业银行1916年否外资通惠银行1896年是官督商办花旗银行1919年否外资天津官银号1902年是官办中国实业银行1919年是(后迁出)官民合办1750000横滨正金银行1903年否外资中国丝茶银行1925年是商办大清银行1905年否官办中元实业银行1925年是商办中国银行1912年否官办115161800中国农工银行1927年否官民合办1500000——摘编自黄丽珍等《天津近代货币“斗争”回顾与思考》材料二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就先后在东北和华北建立起多家日本银行支行和日伪银行,日军依靠这些银行大量发行伪币来兑换法币和地方货币,掠夺中国人民……为稳定根据地的金融,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货币;国民党政府则在国统区严禁使用敌伪货币,并在敌占区推行地方银行纸币护卫法币,维护法币在沦陷区的流通。日伪银行还采取不合理的兑换关系,人为贬低法币,破坏正常的市场交易。为了扰乱金融秩序,日军大批伪造根据地货币,发行大量假钞。而敌后根据地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假斗争;国民党政府下令军统局与美国合作,在重庆制造沦陷区的伪币,用于抢购物资。为套取中国外汇,日本在华北各地掀起挤兑银元的风潮,用钞票购兑中国银元,再购兑成白银运往关外,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而国民政府采取外汇管制等多种手段以粉碎敌人阴谋,稳定金融秩序。除此之外,日军还开展物资战,到非沦陷区抢购物资,引起通货膨胀,物资战也成为货币战的一种形式。敌后根据地和国民政府也采取积极措施,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摘编自王永进《抗战时期日军对中国的货币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天津金融领域“斗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国反击日军“货币战”的重要意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货币的新认识。〖答案〗(1)特点: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性质多样(或类型多样);持续时间长;货币多样化(存在地方货币或发行权不统一);斗争(竞争)激烈;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背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政权更迭,中央集权削弱;列强经济侵略加剧(或列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加剧);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或民族工商业对资本的需要);天津作为贸易中心、工业中心,金融需求大。(2)意义:打击了日军的经济侵略;维护了金融秩序(或维护了货币的流通,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了社会经济;减少白银外流,维护了国家利益;有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国家(或货币)主权;对以后货币的发行与管理提供借鉴。(3)货币发行权的独立、统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抵制假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货币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货币稳定有利于社会稳定等等。〖解析〗(1)特点:通过观察材料一展示的“天津近代发钞银行一览表”,根据表格中具有发钞权的银行总部、性质、设立时间和数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性质多样,持续时间长,货币多样化;综合各家银行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津近代银行竞争激烈,中国近代金融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背景:根据天津近代发钞银行设立时间集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政权更迭,中央集权削弱,列强经济侵略加剧,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而天津作为贸易中心、工业中心,金融需求大。

(2)意义:根据材料二中“日本就先后在东北和华北建立起多家日本银行支行和日伪银行,日军依靠这些银行大量发行伪币来兑换法币和地方货币,掠夺中国人民”“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到非沦陷区抢购物资,引起通货膨胀”等问题,“为稳定根据地的金融,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货币”“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假斗争”“在重庆制造沦陷区的伪币,用于抢购物资”等信息,结合所学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国家和历史等方面知识分析可知,中国反击日军货币战,打击了日军的经济侵略,维护了金融秩序(或维护了货币的流通,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了社会经济,减少了白银外流,维护了国家利益,有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国家(或货币)主权,也为以后货币的发行与管理提供了借鉴。

(3)新认识: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货币发行、安全、稳定以及抵制假币等方面分析可知,货币发行权的独立、统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抵制假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货币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货币稳定有利于社会稳定等。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移民源远流长,绵延不断。两晋之际,“关西扰乱,频岁大饥,百姓乃流移就谷,相与入汉川者数成家”。唐代安史之乱使得大量流民南迁。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但因轻重不一负担不均,又引起了新一轮的民户迁徙……许多王朝建立后往往将某些潜在敌对势力强制迁移至容易控制的地区。同时国家也有计划地迁徙人口于边疆地区。明清以来,国内人口剧增、土地兼并严重,少地农户不得不铤而走险,违禁出走海外谋生。移民这一社会现象几乎是与人类社会同步产生,而且伴随人类社会而发展。——摘编自丁鼎、王明华《中国古代移民述论》材料二自17世纪开始到20世纪中叶,美国移民的主体从黑奴到爱尔兰人,从犹太人到墨西哥人,20世纪中后期亚洲移民逐渐超过欧洲移民。美国每年移民都达几十万人,其中包括美国公民的配偶、子女或者特殊人才,也包括政治难民和留学生等。许多优秀留学生来到美国攻读研究生学位,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这也是美国科技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大量移民涌入美国,沿海一些州和城市成为新移民集中的居住地域。有一项研究估计,1980年仅来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就在150万—400万人之间……19世纪末至今,美国移民政策从鼓励自由移民转变到限制和选择性移民,这一转变适应了美国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摘编自李静怡《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种族与移民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移民的原因,简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外来移民的特点,简析影响19世纪末美国移民政策转变的因素。(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制定移民政策的立足点。〖答案〗(1)原因:逃避战乱、灾荒;躲避苛政;为巩固统治,国家强制移民;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需要;人地矛盾带来的生存压力以及海外贸易的吸引。影响积极方面;移民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交融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增强王朝统治力量,有利于政权的稳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建设;海外移民能改善个体生存环境,也客观上为中外文化交流和迁入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消极方面:使移民背井离乡,被动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大量的人口迁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迁入地的政治生态,影响社会稳定。

(2)特点:不同历史时期,移民主体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区域;移民数量大;移民种类多;移民大多受教育程度高;新移民居住区域相对集中;大量非法移民存在。因素:移民增加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