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校联盟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校联盟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校联盟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校联盟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校联盟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新余市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这是一部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该著作是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2.东汉田庄地主组织农民根据不同土质种植不同作物,并使用、制造和推广新式农具,或有计划地总结生产经验。这说明东汉田庄经济(

)A.导致了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压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带有浓厚的宗族等级色彩 D.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3.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这表明(

)A.中医积累了大量的诊断防治经验B.中医的功能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C.中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药学理论D.中医治疗效果和水平远远超过了西医4.“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据此推断,朱熹主张(

)A.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 B.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C.积极缓和田主与佃农之间关系 D.存理灭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如图是明末外国传教士利玛窦亲手绘制的《万国全图》。这幅世界地图上所绘的外国人占领的广大土地让明政府感到不解和恐惧,也让明政府重视起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此外艾儒略《职方外纪》对西方地理以及东西法路作许多介绍。到清初南怀仁制作《坤舆全图》,康熙时,最后制成《皇舆全览图》,其中绘制技术,并标示各地的经纬度。这些现象说明(

)A.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 B.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C.传统地理学观念被动摇 D.西学东渐成为社会潮流6.据日本专家研究,春秋时期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称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南方的稻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B.华夏观念得到了周边国家认同C.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进步明显 D.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7.有学者评价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

)A.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体现人是万物的尺度C.重新建立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 D.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8.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八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时,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 B.中日文化交流频繁C.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 D.日本不重视内部稳定9.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提出中西在人伦关系上有共通之处的观点,他认为尽管在礼制方面,西方略有不足,但中西方文化对“礼”的核心意义的认识还是相同的。这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A.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B.已放弃洋务派的主张C.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10.在当今的新加坡,人口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苏格兰人等东、西方各民族组成。在教育上,政府规定每个学校把英文作为第一语言,从而给予4种语言平等的地位,兼顾到了各族的感情。这种方式(

)A.说明对英国文化的推崇 B.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C.说明语言文化的不平等 D.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11.阿兹特克神圣历是一种为期260天的宗教历法,与太阳历服务农业不同,它最大的用途,便是用来占卜天象,预知吉凶。但是普罗大众却并不知晓其具体用法,只有阿兹特克祭司才知晓如何运用历法来行事、预知吉凶。这说明(

)A.太阳历在国家中地位要更加重要 B.阿兹特克历法主要用于祭祀活动C.神圣历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文化发展水平领先世界12.“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中古时期日耳曼人确立了在欧洲的统治 B.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C.西欧封建制度受罗马和日耳曼传统的影响 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残余13.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B.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C.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D.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14.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叶开始前往澳大利亚淘金的华工不断增加,虽历时半个多世纪,经济上也有一套自己的独立体现,在澳洲殖民地的中国人很少购买商人商品,这说明澳洲华工(

)A.深受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 B.生活状况较为艰辛C.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影响 D.遏制了中西文化融合15.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放弃了金本位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金本位体制。这两次改变(

)A.提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B.旨在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D.力图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6.“万里茶道”是17—19世纪,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体现了(

)A.中国闭关自守发生转变 B.中俄联系密切交流广泛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 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2分)17.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钟楼矗立,烟囱如林,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摘编自李维清主编《上海乡土志》材料二

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持续了三个多月。它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日军陷入泥沼般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最终被彻底击败。……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誉“八百壮士”。——摘编自《资深外交官厉声教追忆老上海的抗战岁月》材料三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GDP超过3.8万亿元,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转型较早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淞沪会战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18.[移民与社会发展]材料一

19世纪英国赴美移民的三次浪潮时间移民成分组成移民人数第一次浪潮(19世纪20﹣40年代)大多是来自贫困农村的小农和佃农每年超过4万人第二次浪潮(19世纪40年代末﹣70年代)产业工人、工匠、商人每年超过6万人,最高达7.5万人第三次浪潮(19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工厂工人、矿工、建筑工人每年超过8万人材料二

二战中,英国饱受战争摧残,人员伤亡惨重,殖民地民族运动此起彼伏、英国缔造的“日不落”帝国分崩离析,英国政府试图以英联邦继承帝国势力,许多殖民地和英联邦公民充分利用其公民权移居英国,并逐渐形成一股移民潮。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已经约有12.5万名西印度裔在英国定居。此后移民数量逐年递增,更在1961年一度达到50万人的高峰。——摘编自元鹏成《国际关系视野下二战后英国移民政策的调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赴美移民浪潮的特点及对美国社会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移民大量增加的原因。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性”显著增加,在文明的某些方面出现全球一致性,各国进入文明状态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各具特色,呈现出出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包括经济模式、政治体制模式、文化模式、思想模式等,完全相同的社会发展模式并不存在。全球化中没有标本和唯一模式,只是原有多样性新的优化和重组。——摘编自曹招根《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等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解析〗1.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徐霞客游记》作为一部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D项正确;《本草纲目》是医药学巨著,不是地理学著作,排除A项;《农政全书》整理的是农业科技而非地理学研究成果,排除B项;手工业著作《天工开物》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D〖解析〗根据“东汉田庄地主组织农民根据不同土质种植不同作物,并使用、制造和推广新式农具,或有计划地总结生产经验。”可得是出东汉的田庄注意精耕细作,有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体现了进步的一面,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技术,不能体现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排除A项;材料强调田庄对农业技术的影响,会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族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3.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1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表明该组织对中医功能的认同和肯定,B项正确;“中医积累了大量的诊断防治经验”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中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药学理论”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比中医与西医的治疗效果,无法得出中医治疗效果和水平远远超过了西医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4.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意思是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的意思是如果富贵是可以求取的,即使去做地位低下的工作去求取,也在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意思是遵循天理,则不追逐利益,却没有不得利的,遵从人的欲望,则追求利益不得,而祸患已跟随而至,综上可知,朱熹主张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未体现“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田主与佃农之间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存理灭欲”,排除D项。故选B项。5.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中国)。根据材料“明政府重视起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艾儒略《职方外纪》对西方地理以及东西法路作许多介绍”“清初南怀仁制作《坤舆全图》,康熙时,最后制成《皇舆全览图》,其中绘制技术,并标示各地的经纬度”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绘图吸取借鉴西方科技,反映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但不能代表传统地理学观念被动摇,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西学东渐成为社会潮流”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6.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春秋时期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称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可得出,中国的稻作文化影响到周边国家,说明其影响广泛,A项正确;华夏观念是针对国内的,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南方的稻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南方的稻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材料不能反映规模,排除D项。故选A项。7.B〖解析〗据材料“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智者学派主张反对迷信,强调自由,法律、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都是相对的,要以人为尺度,这体现了古代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B项正确;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排除A项;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智者学派怀疑“神”,并不“否定神的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8.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可以看出,日本古代法律吸收了唐律的内容,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A项正确;材料只能表明日本学习中国文化,而不能表明中日文化交流频繁,排除B项;材料表明日本学习唐朝法律,二者之间差别不大,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9.C〖解析〗据材料“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提出中西在人伦关系上有共通之处的观点”,可知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即不再局限于西用,开始认识到西学中制度层面,这与同时期的维新思想有关,C项正确;“彻底地改弦更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张之洞还未放弃洋务运动地主张,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张之洞对西学认识的变化,无法得知其对戊戌变法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10.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新加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在教育上兼顾多种语言,这既尊重了语言的多样性,说明这种方式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D项正确;把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是因为英语在国际上运用的广泛性,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兼顾各种语言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排除B项;材料说明这种教育方式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C项与材料相悖,排除C项。故选D项。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阿兹特克神圣历。根据材料可知,神圣历是宗教历法,为政治、宗教活动服务,C项正确;材料并未比较太阳历和神圣历的地位,排除A项;阿兹特克历法包括太阳历和神圣历,太阳历用于农业,排除B项;材料不能证明阿兹特克文化发展水平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12.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题干中的“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得出,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受到罗马文明的影响以及保留有日耳曼的特征,因此西欧封建制度是诸多因素作用的产物,C项正确;材料说明西欧封建制度受罗马和日耳曼传统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日耳曼人在中古时期统治欧洲,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西欧封建制度是诸多因素作用的产物,不是罗马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排除B项;材料说明西欧封建制度受罗马和日耳曼传统的影响,没有体现农奴制的保留,排除D项。故选C项。13.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根据“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可知美国通过订立法案将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掠夺中国的先进人才,体现了对中国的科技封锁,B项正确;美国修改法案的目的是通过不让留学生回国,对新中国实行科技封锁,而不是为了招揽中国人才,排除A项;1949年新中国才成立,到1953年尚未强大起来,排除C项;美国对华采取孤立政策,并没有释放外交善意,排除D项。故选B项。14.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叶(澳洲)。根据材料“虽历时半个多世纪,经济上也有一套自己的独立体现,在澳洲殖民地的中国人很少购买商人商品”可知,虽历时半个多世纪,澳洲华工生活仍具有封闭性,在澳洲殖民地的中国人很少购买商人商品,说明澳洲华工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影响,C项正确;宗法观念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澳洲华工在澳洲殖民地很少购买商人商品,不能说明澳洲华工生活状况较为艰辛,排除B项;材料说明澳洲华工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影响,未涉及中西文化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15.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作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为克服危机,美国放弃了金本位体制;二战后,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重新确立金本位体制,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两次改变都旨在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B项正确;“提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符合二战后的改变,大危机期间实行美元贬值,排除A项;二战后的改变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大危机期间美国的做法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力图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只符合二战前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B项。16.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7—19世纪(中外)。据材料“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可知,万里茶道是通过陆路在中俄之间进行茶叶贸易的通道,中外陆路贸易得到了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外陆路贸易的发展,与闭关自守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只是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但不能说明“密切交流广泛”,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陆路的对外贸易,没有涉及海路的贸易情况,此时中西海路交流并没有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17.(1)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西服成为时尚。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冲击,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2)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为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时间。(3)成就: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答对任意两点)原因: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上海人民的努力奋斗;人才因素、交通条件。(答对任意两点)〖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上海)。表现:根据材料一“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得出出现西式建筑;根据材料“中西邮局”可知,近代邮电事业发展;根据材料“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可知,西服成为时尚。原因:根据材料“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和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冲击,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它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日军陷入泥沼般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最终被彻底击败”可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为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时间。(3)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成就:根据材料“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得出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中国芯、创新药、未来车、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得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根据材料“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得出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原因:根据材料“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可知,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从上海人民的努力奋斗;人才因素、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18.(1)特点:持续时间长;以技术工人为主。影响:改变了美国的族群和人口结构;丰富了美国的多元文化,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2)原因:二战后英国经济恢复需要大量劳动力;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美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第一次浪潮(19世纪20—40年代)……第三次浪潮(19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可得出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一“产业工人、工匠、商人”“工厂工人、矿工、建筑工人”可得出以技术工人为主。第二小问影响,可从对美国族群和人口结构、文化及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英国。根据材料二“二战中,英国饱受战争摧残,经济的重建亟需大量的劳动力”可得出二战后英国经济恢复需要大量劳动力;根据材料二“帝国分崩离析”可得出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9.观点: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发展的共同性(一致性)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平。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和绝对优势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会更加突出;少数大国一手操纵世界经济事务;局部地区的民族摩擦,增加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题意要求,从材料“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性”显著增加”“全球化”趋势不会让文明的差异、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消失”中分析出观点;然后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点来论证观点即可。江西省新余市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这是一部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该著作是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2.东汉田庄地主组织农民根据不同土质种植不同作物,并使用、制造和推广新式农具,或有计划地总结生产经验。这说明东汉田庄经济(

)A.导致了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压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带有浓厚的宗族等级色彩 D.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3.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这表明(

)A.中医积累了大量的诊断防治经验B.中医的功能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C.中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药学理论D.中医治疗效果和水平远远超过了西医4.“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据此推断,朱熹主张(

)A.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 B.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C.积极缓和田主与佃农之间关系 D.存理灭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如图是明末外国传教士利玛窦亲手绘制的《万国全图》。这幅世界地图上所绘的外国人占领的广大土地让明政府感到不解和恐惧,也让明政府重视起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此外艾儒略《职方外纪》对西方地理以及东西法路作许多介绍。到清初南怀仁制作《坤舆全图》,康熙时,最后制成《皇舆全览图》,其中绘制技术,并标示各地的经纬度。这些现象说明(

)A.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 B.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C.传统地理学观念被动摇 D.西学东渐成为社会潮流6.据日本专家研究,春秋时期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称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南方的稻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B.华夏观念得到了周边国家认同C.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进步明显 D.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7.有学者评价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

)A.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体现人是万物的尺度C.重新建立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 D.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8.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八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时,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 B.中日文化交流频繁C.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 D.日本不重视内部稳定9.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提出中西在人伦关系上有共通之处的观点,他认为尽管在礼制方面,西方略有不足,但中西方文化对“礼”的核心意义的认识还是相同的。这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A.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B.已放弃洋务派的主张C.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10.在当今的新加坡,人口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苏格兰人等东、西方各民族组成。在教育上,政府规定每个学校把英文作为第一语言,从而给予4种语言平等的地位,兼顾到了各族的感情。这种方式(

)A.说明对英国文化的推崇 B.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C.说明语言文化的不平等 D.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11.阿兹特克神圣历是一种为期260天的宗教历法,与太阳历服务农业不同,它最大的用途,便是用来占卜天象,预知吉凶。但是普罗大众却并不知晓其具体用法,只有阿兹特克祭司才知晓如何运用历法来行事、预知吉凶。这说明(

)A.太阳历在国家中地位要更加重要 B.阿兹特克历法主要用于祭祀活动C.神圣历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文化发展水平领先世界12.“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中古时期日耳曼人确立了在欧洲的统治 B.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C.西欧封建制度受罗马和日耳曼传统的影响 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残余13.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B.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C.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D.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14.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叶开始前往澳大利亚淘金的华工不断增加,虽历时半个多世纪,经济上也有一套自己的独立体现,在澳洲殖民地的中国人很少购买商人商品,这说明澳洲华工(

)A.深受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 B.生活状况较为艰辛C.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影响 D.遏制了中西文化融合15.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放弃了金本位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金本位体制。这两次改变(

)A.提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B.旨在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D.力图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6.“万里茶道”是17—19世纪,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体现了(

)A.中国闭关自守发生转变 B.中俄联系密切交流广泛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 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2分)17.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钟楼矗立,烟囱如林,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摘编自李维清主编《上海乡土志》材料二

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持续了三个多月。它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日军陷入泥沼般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最终被彻底击败。……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誉“八百壮士”。——摘编自《资深外交官厉声教追忆老上海的抗战岁月》材料三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GDP超过3.8万亿元,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转型较早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淞沪会战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18.[移民与社会发展]材料一

19世纪英国赴美移民的三次浪潮时间移民成分组成移民人数第一次浪潮(19世纪20﹣40年代)大多是来自贫困农村的小农和佃农每年超过4万人第二次浪潮(19世纪40年代末﹣70年代)产业工人、工匠、商人每年超过6万人,最高达7.5万人第三次浪潮(19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工厂工人、矿工、建筑工人每年超过8万人材料二

二战中,英国饱受战争摧残,人员伤亡惨重,殖民地民族运动此起彼伏、英国缔造的“日不落”帝国分崩离析,英国政府试图以英联邦继承帝国势力,许多殖民地和英联邦公民充分利用其公民权移居英国,并逐渐形成一股移民潮。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已经约有12.5万名西印度裔在英国定居。此后移民数量逐年递增,更在1961年一度达到50万人的高峰。——摘编自元鹏成《国际关系视野下二战后英国移民政策的调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赴美移民浪潮的特点及对美国社会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移民大量增加的原因。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性”显著增加,在文明的某些方面出现全球一致性,各国进入文明状态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各具特色,呈现出出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包括经济模式、政治体制模式、文化模式、思想模式等,完全相同的社会发展模式并不存在。全球化中没有标本和唯一模式,只是原有多样性新的优化和重组。——摘编自曹招根《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等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解析〗1.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徐霞客游记》作为一部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D项正确;《本草纲目》是医药学巨著,不是地理学著作,排除A项;《农政全书》整理的是农业科技而非地理学研究成果,排除B项;手工业著作《天工开物》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D〖解析〗根据“东汉田庄地主组织农民根据不同土质种植不同作物,并使用、制造和推广新式农具,或有计划地总结生产经验。”可得是出东汉的田庄注意精耕细作,有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体现了进步的一面,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技术,不能体现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排除A项;材料强调田庄对农业技术的影响,会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族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3.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1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表明该组织对中医功能的认同和肯定,B项正确;“中医积累了大量的诊断防治经验”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中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药学理论”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比中医与西医的治疗效果,无法得出中医治疗效果和水平远远超过了西医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4.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意思是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的意思是如果富贵是可以求取的,即使去做地位低下的工作去求取,也在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意思是遵循天理,则不追逐利益,却没有不得利的,遵从人的欲望,则追求利益不得,而祸患已跟随而至,综上可知,朱熹主张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未体现“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田主与佃农之间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存理灭欲”,排除D项。故选B项。5.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中国)。根据材料“明政府重视起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艾儒略《职方外纪》对西方地理以及东西法路作许多介绍”“清初南怀仁制作《坤舆全图》,康熙时,最后制成《皇舆全览图》,其中绘制技术,并标示各地的经纬度”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绘图吸取借鉴西方科技,反映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但不能代表传统地理学观念被动摇,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西学东渐成为社会潮流”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6.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春秋时期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称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可得出,中国的稻作文化影响到周边国家,说明其影响广泛,A项正确;华夏观念是针对国内的,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南方的稻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南方的稻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材料不能反映规模,排除D项。故选A项。7.B〖解析〗据材料“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智者学派主张反对迷信,强调自由,法律、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都是相对的,要以人为尺度,这体现了古代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B项正确;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排除A项;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智者学派怀疑“神”,并不“否定神的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8.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可以看出,日本古代法律吸收了唐律的内容,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A项正确;材料只能表明日本学习中国文化,而不能表明中日文化交流频繁,排除B项;材料表明日本学习唐朝法律,二者之间差别不大,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9.C〖解析〗据材料“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提出中西在人伦关系上有共通之处的观点”,可知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即不再局限于西用,开始认识到西学中制度层面,这与同时期的维新思想有关,C项正确;“彻底地改弦更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张之洞还未放弃洋务运动地主张,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张之洞对西学认识的变化,无法得知其对戊戌变法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10.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新加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在教育上兼顾多种语言,这既尊重了语言的多样性,说明这种方式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D项正确;把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是因为英语在国际上运用的广泛性,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兼顾各种语言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排除B项;材料说明这种教育方式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一体,C项与材料相悖,排除C项。故选D项。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阿兹特克神圣历。根据材料可知,神圣历是宗教历法,为政治、宗教活动服务,C项正确;材料并未比较太阳历和神圣历的地位,排除A项;阿兹特克历法包括太阳历和神圣历,太阳历用于农业,排除B项;材料不能证明阿兹特克文化发展水平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12.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题干中的“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得出,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受到罗马文明的影响以及保留有日耳曼的特征,因此西欧封建制度是诸多因素作用的产物,C项正确;材料说明西欧封建制度受罗马和日耳曼传统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日耳曼人在中古时期统治欧洲,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西欧封建制度是诸多因素作用的产物,不是罗马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排除B项;材料说明西欧封建制度受罗马和日耳曼传统的影响,没有体现农奴制的保留,排除D项。故选C项。13.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根据“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可知美国通过订立法案将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掠夺中国的先进人才,体现了对中国的科技封锁,B项正确;美国修改法案的目的是通过不让留学生回国,对新中国实行科技封锁,而不是为了招揽中国人才,排除A项;1949年新中国才成立,到1953年尚未强大起来,排除C项;美国对华采取孤立政策,并没有释放外交善意,排除D项。故选B项。14.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叶(澳洲)。根据材料“虽历时半个多世纪,经济上也有一套自己的独立体现,在澳洲殖民地的中国人很少购买商人商品”可知,虽历时半个多世纪,澳洲华工生活仍具有封闭性,在澳洲殖民地的中国人很少购买商人商品,说明澳洲华工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影响,C项正确;宗法观念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澳洲华工在澳洲殖民地很少购买商人商品,不能说明澳洲华工生活状况较为艰辛,排除B项;材料说明澳洲华工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影响,未涉及中西文化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15.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作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为克服危机,美国放弃了金本位体制;二战后,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重新确立金本位体制,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两次改变都旨在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B项正确;“提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符合二战后的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