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化学反应原理_第1页
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化学反应原理_第2页
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化学反应原理_第3页
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化学反应原理_第4页
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化学反应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化学反应原理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一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三个角度理解产生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原因(1)从宏观角度分析:ΔH=H1(生成物的总能量)-H2(反应物的总能量)(2)从微观角度分析:ΔH=E1(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2(生成物的键能总和)(3)从活化能角度分析:ΔH=E1(正反应活化能)-E2(逆反应活化能)重点梳理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重点梳理2.两种重要的反应热

精选例题氢卤酸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HF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的ΔH1<0B.相同条件下,HCl的ΔH2比HBr的小C.相同条件下,HCl的(ΔH3+ΔH4)比HI的大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H—X键放出akJ能量,则该条件下ΔH2=akJ·mol-1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ΔH1为HX从溶液变成气体吸收的能量,即ΔH1>0,错误;B项,Cl的非金属性比Br的强,故稳定性:HCl>HBr,对应的ΔH2更大,错误;C项,HI的(ΔH3+ΔH4)与HCl的相等,错误;D项,ΔH2即为H—X键能,ΔH2=akJ·mol-1,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精选例题跟踪训练1.已知Zn(s)+H2SO4(aq) ZnSO4(aq)+H2(g)

ΔH<0,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值与反应物用量无关B.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吸收能量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ΔH值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有关,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正确;B项,该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正确;C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正确;D项,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精选例题2.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3kJ,18g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44kJ的热量。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x为(

)A.920

B.557

C.463

D.188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精选例题规律小结

从两个角度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之和大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之和小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为吸热反应。(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重点梳理考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四步”重点梳理2.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的“五审”精选例题Na2CO3(aq)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精选例题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精选例题跟踪训练1.依据叙述,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4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450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5kJ、940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精选例题精选例题精选例题2.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

A2(g)+B2(g)2AB(g)

ΔH=+(a-b)kJ·mol-1解析:

由图可知,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a-b)

kJ·

mol-1。精选例题规律小结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七”注意(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若反应是在25

℃、101

kPa下进行的,可不注明。(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3)注意符号单位:ΔH应包括“+”或“-”、数字和单位(kJ·mol-1)。(4)注意守恒关系:①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②能量守恒(ΔH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精选例题(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点燃”以及“加热”等。(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乘以某一数值,则ΔH也要乘以相同数值。(7)同素异形体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除了注明状态外,还要注明物质名称。重点梳理考点一

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对比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对比第2讲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重点梳理重点梳理精选例题如图所示装置中,装置A中盛放0.1mol·L-1的稀硫酸,装置B中盛放0.1mol·L-1的CuCl2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且不考虑电极产物在溶液中的溶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A为原电池,装置B为电解池B.装置A为电解池,装置B为原电池C.两烧杯中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D.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溶液的pH升高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E为浸过含酚酞的Na2SO4溶液的滤纸。A、B分别为铂片,压在滤纸两端,R、S为电池的电极。M、N是用多微孔的Ni制成的电极,在碱溶液中可视为惰性电极。G为电流计,K为开关。C、D和电解池中都充满浓KOH溶液。若在滤纸中央滴一滴紫色的KMnO4溶液,将开关K打开,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C、D中有气体产生。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R为

(填“正”或“负”)极。

(2)A附近溶液的现象是

,B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3)滤纸上的紫色点向

(填“A”或“B”)方移动。

(4)当C、D中的气体产生到一定量时,切断外电源并接通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后,C、D中的气体逐渐减少,C中的电极为

(填“正”或“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解析:

电解KOH溶液的实质就是电解水,两极分别产生H2和O2,因为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是O2体积的两倍,所以C管中收集到的是H2,D管中收集到的是O2。(1)H2是在阴极产生的,所以M是阴极,与之相连的R是电源的负极。(2)B是电解池的阳极,A是电解池的阴极。电解Na2SO4溶液的实质也是电解水,电解时H+移动到A极,得电子被还原为H2,破坏了A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导致A极附近的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B极上OH-被氧化成O2。(3)KMnO4溶液中,紫红色的

向阳极移动。(4)当C、D中的气体产生到一定量时,切断外电源并接通开关K,此时装置变为燃料电池。经过一段时间,C、D中的气体逐渐减少,H2和O2反应生成水,在碱性条件下,C中H2发生氧化反应。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重点梳理精选例题3.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B为两种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当K闭合时,在交换膜处

从右向左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2+)浓度减小C.y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D.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不久沉淀溶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规律小结

1.常见的隔膜隔膜又叫离子交换膜,由高分子特殊材料制成。离子交换膜分三类:(1)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即允许H+和其他阳离子通过,不允许阴离子通过。(2)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不允许阳离子通过。(3)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不允许其他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2.隔膜的作用(1)能将两极区隔离,阻止两极区产生的物质接触,防止发生化学反应。(2)能选择性的通过离子,起到平衡电荷、形成闭合回路的作用。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考点二

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五个角度”判断原电池正、负极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三步”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元素化合价的升降,确定正、负极反应物质及电子得失数目↓注意电解质溶液环境—分析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及离子参加反应的情况,确定电极反应,写出电极反应式↓合并正、负电极反应—调整两电极反应中电子数目相等并叠加,消去电子及介质离子,得出总反应式重点梳理精选例题3.“四步”书写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看电极—首先注意阳极是活性材料还是惰性材料↓定顺序—分析确定溶液中所有阴、阳离子并清楚放电顺序↓析变化—根据放电顺序分析两极产物以及电解液的变化↓写电极反应式—根据实际反应物与生成物写出电极反

应式和总反应式重点梳理精选例题4.“三”个方向(1)电子方向: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正极;电解池中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向阴极,电子从阳极流回电源正极(溶液中没有电子的移动,是离子的移动);(2)电流方向:电流从正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负极;(3)离子的迁移方向:一般,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迁移,阳离子向正极迁移;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迁移,阳离子向阴极迁移。重点梳理精选例题锂(Li)-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锂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Li+通过有机电解质向水溶液处移动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跟踪训练1.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比为3∶1的CuSO4溶液和NaCl溶液的混合溶液,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重点梳理精选例题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规律小结

1.解答电化学问题注意“三看”一看有无外接电源,有电源装置为电解池,无电源装置为原电池;二看电极,判断阴、阳极和正、负极;三看电解质溶液。2.“六点”突破电解应用题(1)分清阴、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两极的反应为“阳氧阴还”。(2)剖析离子移向,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3)注意放电顺序。(4)书写电极反应式,注意得失电子守恒。重点梳理精选例题(5)正确判断产物。①阳极产物的判断首先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作阳极,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溶解(注意:铁作阳极溶解生成Fe2+,而不是Fe3+);如果是惰性电极,则需看溶液中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阴离子放电顺序为S2->I->Br->Cl->OH-(水)>含氧酸根>F-。②阴极产物直接根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进行判断:Ag+>Hg2+>Fe3+>Cu2+>H+>Pb2+>Fe2+>Zn2+>H+(水)>Al3+>Mg2+>Na+。重点梳理精选例题(6)恢复原态措施。电解后有关电解质溶液恢复原态的问题应该用质量守恒法分析。一般是加入阳极产物和阴极产物的化合物,如用惰性电极电解H2SO4溶液,可加入H2O复原,用惰性电极电解盐酸,可通入HCl复原,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Cu2+完全放电之前,可加入CuO或CuCO3复原。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考点三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腐蚀和防护重点梳理精选例题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重点梳理精选例题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B.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跟踪训练1.如图是铺设输气管道(钢铁管道)的工地现场。白色塑料袋中盛装的是镁合金阴极保护填料,工人正在通过导线将镁合金填料焊接在管道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作时电流由镁合金流向钢铁管道B.焊接点的焊料及导线可以使用导电性能较好的铜C.镁合金填料可以用锡合金填料代替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工作时,Mg失电子从而保护钢铁管道,故电子流向钢铁管道,即电流流向镁合金,A项错误;若使用铜,则铜与钢铁管道在土壤中构成原电池,管道更易被腐蚀,B项错误;锡的活泼性比铁弱,C项错误;由题中信息可知,工作时,Mg失电子,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一定条件下,碳钢腐蚀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pH<4时,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B.当pH>6时,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C.当pH>14时,正极反应式为O2+4H++4e- 2H2OD.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腐蚀速率会减缓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规律小结

1.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以钢铁的腐蚀为例进行分析:重点梳理精选例题3.金属的防护(1)电化学防护①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电池原理a.负极:比被保护金属活泼的金属;b.正极:被保护的金属设备。②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电解原理a.阴极:被保护的金属设备;b.阳极:惰性金属或石墨。(2)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不锈钢等。(3)加防护层,如在金属表面喷油漆、涂油脂,电镀,喷镀或表面钝化等方法。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考点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指导思想:选定反应中的“变量”,即随反应进行而变化的量,当“变量”不再变化时,反应已达平衡。(2)间接判断依据①对于有色气体存在的反应体系,如2NO2(g) N2O4(g)等,若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则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第3讲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化学平衡重点梳理精选例题②对于有气体存在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的反应,如N2(g)+3H2(g) 2NH3(g),若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则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注意:对于有气体存在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如:2HI(g) H2(g)+I2(g),反应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体系的压强、气体的物质的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都不变,故体系压强、气体的物质的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均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等效平衡判断“四步曲”第一步,看:观察可逆反应特点(物质状态、气体分子数),判断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还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可逆反应;第二步,挖:挖掘反应条件,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注意密闭容器不等于恒容容器;第三步,倒:采用一边倒法,将起始物质按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成同一边的物质;第四步,联:联系等效平衡判断依据,结合题目条件判断是否达到等效平衡。重点梳理精选例题反应N2(g)+3H2(g)2NH3(g)

ΔH<0,若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C.相同时间内,断开H—H键的数目和生成N—H键的数目相等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c(H2)∶c(NH3)=1∶3∶2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因该反应在恒压、绝热容器中进行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放出的热量不再变化,可以判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正确;B项,因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压强始终不变,错误;C项,断开H—H键的数目和生成N—H键的数目相等,只能说明反应正向进行,错误;D项,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c(H2)∶c(NH3)=1∶3∶2,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A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跟踪训练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B(g) 2C(g)

ΔH<0,A、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重点梳理精选例题A.x=1B.反应开始2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1·min-1C.反应进行到1min时,反应体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A的正反应速率等于C的逆反应速率时,反应体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2NO2(g)

ΔH<0,其中NO为无色气体,NO2为红棕色气体。下列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NO2)=v(O2)B.反应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答案解析解析关闭v正(NO2)=2v逆(O2)可以说明反应到达平衡,v(NO2)=v(O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故B正确;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故D正确。

答案解析关闭A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规律小结

不能作为平衡“标志”的四种情况(1)反应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2)恒温恒容下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或总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

H2(g)+I2(g)。(3)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

H2(g)+I2(g)。

(4)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考点二

化学平衡的移动判断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重点梳理精选例题已知:X(g)+2Y(g)3Z(g)

ΔH=-akJ·mol-1(a>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Y的正反应速率和Z的逆反应速率相等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X、Y、Z的浓度之比为1∶2∶3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放出的总热量一定小于akJD.0.2molX和0.2molY充分反应生成Z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3mol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题意知,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Y的正反应速率和Z的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应满足3v正(Y)=2v逆(Z),A不正确;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X、Y、Z的浓度之比不一定是1∶2∶3,B不正确;不知道反应物的投料和反应物的转化率是多少,无法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放出的总热量,C不正确;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0.2molX和0.2molY充分反应生成Z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3mol,D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跟踪训练1.下列有关颜色的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平衡状态的H2、I2、HI混合气体体积压缩时颜色变深B.平衡状态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体积压缩时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平衡状态的NO2、CO、NO、CO2混合气体升温时颜色变深D.向Fe(SCN)3溶液中滴加几滴浓KSCN溶液后颜色变深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将等物质的量的N2、H2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N2(g)+3H2(g) 2NH3(g)

Δ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氮气的浓度仍然比原平衡大,A不正确;B项,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变小,B正确;C项,充入一定量的氢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变大,而氢气的转化率变小,C不正确;D项,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D不正确。答案解析关闭B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规律小结

1.解答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步骤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解读(1)原理内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概括为一句话:若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2)原理解读:①“减弱这种改变”——升温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增压平衡向气体物质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②化学平衡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能超过外界条件的变化。重点梳理精选例题③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考点三

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步骤重点梳理精选例题在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3Y+ZB.tmin时,正、逆反应都不再继续进行,反应达到化学平衡C.若t=4,则0~tmin的X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D.温度、体积不变,tmin时充入1molHe使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跟踪训练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反应:aX(g)+bY(s) nW(g)

ΔH=QkJ·mol-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做出了如下曲线图:其中,w(W)表示W在气体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t表示反应时间。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重点梳理精选例题A.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a<nB.图Ⅱ可能是在同温同压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2使用的催化剂效果好C.图Ⅱ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n=a+bD.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Q<0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反应中Y是固体,如果图Ⅰ表示压强的影响,曲线2达到化学平衡用的时间短,说明速率快,压强大,p2>p1,增大压强,w(W)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增大压强时平衡应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进行,故a<n,A正确;若图Ⅱ是在同温同压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曲线1达到化学平衡用的时间短,则1使用的催化剂效果好,B错误;若图Ⅱ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则p1>p2,n=a,C错误;若图Ⅲ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则曲线1达到化学平衡用的时间短,速率快,温度高,T1>T2,升高温度,w(W)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也就是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Q>0,D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A(g)+bB(g) cC(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T1>T2,p1<p2,a+b<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T1,p1)和(T1,p2)两条曲线可以看出:①温度相同(T1),但压强为p2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反应速率大,所以p2>p1;②压强较大(即压强为p2)时对应的w(B)较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a+b<c。由(T1,p2)和(T2,p2)两条曲线可以看出:①压强相同(p2),但温度为T1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反应速率大,所以T1>T2;②温度较高(即温度为T1)时对应的w(B)较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解析关闭B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规律小结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1)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2)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3)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考点一

溶液中的平衡

1.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的比较

第4讲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重点梳理精选例题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平衡常数

重点梳理精选例题重点梳理精选例题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选项,氯化钾水溶液显中性;B选项,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显碱性;C选项,氯化铵水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D选项,醋酸钠水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答案解析关闭C(2018·4·浙江选考)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的是(

)A.KCl B.Na2OC.NH4Cl D.CH3COONa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跟踪训练为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A.测定0.1mol·L-1醋酸溶液的pHB.测定0.1mol·L-1CH3COONa溶液的酸碱性C.比较浓度均为0.1mol·L-1盐酸和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D.比较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和醋酸溶液恰好反应完全时消耗两溶液的体积答案解析解析关闭0.1mol·L-1的一元强酸溶液的pH=1,如果测定出0.1mol·L-1醋酸溶液的pH>1,说明醋酸没有完全电离,则可证明醋酸是弱酸,故A正确;如果测定出0.1mol·L-1CH3COONa溶液呈碱性,说明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后呈碱性,则可证明醋酸是弱酸,B正确;如果醋酸为弱酸,则盐酸和醋酸溶液等浓度时,由于醋酸不完全电离,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少,浓度小,故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盐酸弱,可证明醋酸为弱酸,故C正确;NaOH和醋酸等物质的量反应,所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和醋酸溶液恰好反应完全时,消耗两溶液的体积相等,故不能进行比较来证明醋酸是弱酸,D不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规律小结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以强酸、弱酸的判断为例)(1)6个实验。“三个对比”实验:①等浓度强酸、弱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②测定等浓度强酸、弱酸溶液与活泼金属反应速率的快慢。③测定等体积、等pH强酸、弱酸溶液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量的多少。重点梳理精选例题“三个独立”实验:①含酚酞的NaA溶液的水解平衡移动实验。②测定NaA溶液的pH的实验。③一定pH的HA溶液稀释一定倍数后pH的变化实验。(2)2种典型方法。①测钠盐NaA溶液的pH,若pH>7,则说明HA为弱酸。②测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的pH,如0.01

mol·L-1

HA溶液的pH>2,则说明HA为弱酸。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考点二

溶液的酸碱性1.pH计算的一般思维模型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中和滴定”常考点(1)“考”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其中常考的是滴定管,如正确选择滴定管(包括量程),滴定管的检漏、洗涤和润洗,滴定管的正确读数方法等。(2)“考”操作步骤①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③计算。重点梳理精选例题(3)“考”指示剂的选择①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②若反应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若反应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③石蕊溶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选作指示剂。(4)“考”误差分析写出计算式,分析操作对V标的影响,由计算式得出对最终测定结果的影响,切忌死记硬背结论。此外对读数视线问题要学会画图分析。(5)“考”数据处理正确“取舍”数据,计算“平均”体积,根据反应式确定标准液与待测液浓度和体积的关系,从而列出公式进行计算。重点梳理精选例题相同温度下,关于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相等的两溶液中:c(CH3COO-)=c(Cl-)B.分别中和pH相等、体积相等的两溶液,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C.相同浓度的两溶液,分别与金属镁反应,反应速率相同D.相同浓度的两溶液,分别与NaOH固体反应后呈中性的溶液中(忽略溶液体积变化):c(CH3COO-)=c(Cl-)答案解析解析关闭p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c(H+)相等,c(OH-)也相等,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CH3COO-)=c(Cl-),A正确;p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c(CH3COOH)>c(盐酸),因此,pH相等、体积相等的两溶液,醋酸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多,B错误;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相同浓度的两溶液,分别与金属镁反应,盐酸反应速率快,C错误;相同浓度的两溶液,分别与NaOH固体反应后呈中性,盐酸消耗的氢氧化钠多,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CH3COO-)<c(Cl-),D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重点梳理精选例题跟踪训练1.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溶液和氨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水的pH大于NaOH溶液的pHB.加水稀释,氨水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小C.c(NH3·H2O)+c()=c(Na+)D.中和等体积该NaOH溶液和氨水所需盐酸的量不同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重点梳理精选例题2.常温下,向100mL0.01mol·L-1的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1的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

酸(填“强”或“弱”),理由是

(2)常温下一定浓度的MA稀溶液的pH=a,则a

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3)请写出K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4)K点对应的溶液中,c(M+)+c(MOH)

2c(A-)(填“>”“<”或“=”);若此时溶液的pH=10,则c(MOH)+c(OH-)=

mol·L-1。

重点梳理精选例题答案:

(1)强0.01mol·L-1的HA溶液中c(H+)=0.01mol·L-1(2)<

M++H2OMOH+H+

1×10-amol·L-1(3)c(M+)>c(A-)>c(OH-)>c(H+)(4)=

0.005解析:

(1)由图像可知0.01

mol·L-1的HA溶液的pH=2,说明HA完全电离,故其为强酸。(2)由图像可知向100

mL

0.01

mol·L-1的HA溶液中滴加51

mL

0.02

mol·L-1的MOH溶液,混合溶液pH=7,说明MOH是弱碱,故MA是强酸弱碱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