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网络_第1页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_第2页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_第3页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_第4页
初中化学知识网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知物结构梳理

浓溶液

物理性质卜性质

稀溶液

化学性质1―混合物一溶液

饱和溶液一溶解度

物理变化-1不饱和溶液

溶剂溶质——溶质质量分数

吸热现象l_

放热现象上金属单质

F变化一物质一^类单质非金属单质

氧化反应化稀有气体

还原反应-I-学

变“酸性氧化物

化「氧化,,”•碱性氧化物

化合反应-L纯净,

组成结构

分解反应-“「含氧酸

-酸一

置换反应--L无氧酸

复分解反应」化合物一

物质----------元素»「可溶性碱

-碱一

1-不溶性碱

丁质子

质量守恒定律t中子「含氧酸盐

I—JI'--------

L无氧酸盐

1-电子----核外电子排布

化学方程式——化学式一化合价一元索符号——原子结构简图——离子结构简图一离子符号

1、物质的组成结构

(1)物质的微观构成

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原子离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性质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的最小微粒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子一般

化学变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不可分,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

化中是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

可能分割成其它离子、原子或

区否可分可能发生变化。发生变化。

分子。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构

是否独

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的化阴阳离子共同构成物质。

立存在

变。学性质不变。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得

别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通

一般有质子、中子和核电子带负电电荷成为阴离

构成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且纯

外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

净物中仅含有一种分子。

电_电荷,成为阳离子离子。

所显电阴离子:带饮电荷

不显电性不显电性

性情况阳离子:带正电荷

表示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用元素符号或原子结构分别以阴、阳离子符号或离子

方法示示意图表示。结构示意图表示。

在化学在化学反应中原分子破裂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反应中))JV------------------------------原Jy---------------------------------禺J

的表现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表达

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论种类。

方法

基本体积小,质量小,都是在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隙。同种微粒性质相

属性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3)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质子原子的质量。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二电荷。

JI③决定元素种类。

'原子核]r①每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原I中子彳②不带电荷。

<1③决定同类元素中的不同种原子。

子f①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I②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兀索化学性质的性质。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6质子数+中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是由自然界中的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类原子的

不总称。如:氢原子(H)和氢离子(H+)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都是氢元素。

同含元素只分种类,没有大小、数量原子有种类之分,又有大小、质量和数量

义(个数)的含义。(个数)的含义。

点应用元素在说明物质宏观组成时应用。用来原子是微观粒子,在说明物质微观结构时

范围描述某类物质或某种物质的组成。应用。

联系原子是元素的个体,是元素的最小物质单位,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

③常见元素及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氢氮氮氧氟氯碳硅磷硫

元素符号HHeN0FNeCACSPS

元素名称钠镁铝钾钙镒铁铜锌钦银汞金铅

元素符号NaMgA1KCaMnFeCuZnBaAgHgAuPb

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品种(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粒(微观):①表示该元素的•个原子②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⑤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利稀原气体。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氧、硅、铝、铁、钙

2、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化合价

一价氯钠钾氢银,

二价氧钙钢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单质零价记心间。

(2)化学式的写法(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①「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单质■如:Fe^C、He等

书写.I②气体单质(双原子分子)用A2表示(A表示某种元素)。

如:O,、Cl?

化合物:正价前,负价后,交叉约简,再标数

注意:1,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原子团有:硫酸根底上_、硝酸根N0;、碳酸根C0#

钱根NHj、氢氧根0H-

2,原子团不是化学式,是化学式的组成部分。

(3)质量守恒定律

①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

②实质:从分子一原子观点看,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发

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

元素(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也不变,所以,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4)化学方程式

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

,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r①厂等号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

写: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方L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和奇偶数法

式③杆[注明点燃、加热"△二高温等反应条件

。称'注明生成物沉淀号“I”和气体逸出号“t”

I④等将短线改为等号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衣不息又1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r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4\(本质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熔点,沸点,

物质的性质,颜色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

燃性等)

r化合反应:多变一。A+B+C+...—X

分解反应:一变多。X—A+B+C+...

(2)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置换反应:AB+C=CB+A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①化合反应:

点燃

A、单质+单质-化合物4P+5O2==2P2O5

高温

B、单质+化合物T化合物C+CO2==2C0

C、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H2O+CO2=H2CO3

D、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NH3+CO2+HQ=NH4HCO3

②分解反应:

A、氧化物的分解

通电

2H2。==2H2T+O2T

B、酸的分解(含氧酸)

H2CO3=H2O+CO2T

C、不溶性碱的分解

CU(0H)2==CuO+H2O

D、某些盐的分解

高温

CaCC)3——CaO+CO2T

③置换反应

A、非金属+金属氧化物一金属+金属氧化物

Fe2O3+3H2=2Fe+3H2O

B、金属(H前面)十酸(稀盐酸、稀硫酸)一盐+氢气

Zn+H2sC)4=ZnSO4+H2T

C>金属(一般不选K、Na、Ca)+盐溶液—另一金属+另一种盐

Fe+CuCb=FeCb+Cu

D、水与其它单质的反应

2Na+2H2。=2NaOH+H2t,

④复分解反应

A、碱性氧化物+酸反应-»盐+水

CaO+2HCl=CaCl2+H2O

B、碱+酸-盐+水

HC1+NaOH=NaCl+H20

C、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CuSO4+2NaOH=Na2sO4+Cu(OH)2;

D、盐+盐一两种新盐

K2SO4+BaCl2=BaSO41+2KCI

E、盐+酸t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CaCO3+2HCl=CaCl2+H2O+CO2T

(3)其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

产生的热量能及时扩散一燃烧

达到可燃物着冬

剧烈氧化

发光、放热”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积聚

热量,气体体积迅速膨^^爆炸

I缓慢氧化f若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扩散,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一>自燃

一般情况下,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4、溶液

懵质:被溶解的物质。

/组成《

I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

基本特征4

I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分离。

(I)溶液/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

I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X100%。

酸碱性:指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酸的溶液呈酸性,碱的溶液呈碱性,

但呈酸性的不一定是酸,呈碱性的不一定的碱。用酸碱指示剂示来

检验。

,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用PH值表示。PH范围在0—14之间(PH=7,溶

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说明酸性越大PH>7溶液呈碱

性,PH越大,说明碱性越大)。

(2)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

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

在这种溶质里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

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一般规律:

升高温度或加入____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降温或或加入____

专题2身边的化学物质

知识结构梳理

初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介绍30种物质,其中有6种混合物,7种单质,13种无机化合物

和4种有机化合物。现将30种物质以物质分类的形式归纳如下:

(混合物:空气、煤、石油、生铁、钢、无定形碳

金属单质:Fe、Al、Cu

物单质

非金属单质:0八H?、金刚石和石墨

质,

c氧化物:HzO、CO”CO、CaO

i纯净物i酸:HCKH2SO4、HNO3

・无机化合物

碱:NaOH、Ca(OH)2

'化合物〔盐:

NaCl、Na2cO3、CuS04•5H20,CaCO

(有机化合物:CH八C2HsOH、CH:,OH、CH3COOH

1、空气和水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气体及杂质

体积分数78%21%0.03%0.94%0.03%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及主要用途:

氮气岫)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

的气体,难溶于水。难溶于水。

(1)常温下稳定。

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故

化学性质(2)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

又称惰性气体。

氧气等物质反应。

用途保护气电光源

(3)水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化学式为H2OO

r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休,凝固点0℃,沸点100'C,49时

密度最大,为Ig/cm,,冰的密度比水小。

性质

通电

①电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H2。==2H2T+O2T

I化学性质

②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举例H2O+CO2=H2CO3

③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举例Ca0+上0=Ca(0H)2

I用途:工业、农业、生活等

(4)空气和水的污染和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②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水的污染源:

①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液、废渣、凌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2、碳及其化合物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或点

燃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ra充分燃烧生成CO2,化学方程式为,+O2XO2

.①可燃性tb不充分燃烧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2C+Oz=2CO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蓝色。

.②与氧化铜反应:木炭在高温条件下与CuO反应生成Cu和CO,,现象一黑色粉木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2CuO=COz+2Cu

在高温条件下还能与Fez。,等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上述类似反应。

2Fe203+3C=4Fe+3CO2t

(3)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点燃

<(可燃性:2C0+0/==2c0,火焰的颜色:在空气中淡蓝色,在氧气中蓝色。

化学性质・还原性:与CuO等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CO+CuO=Cu+C02。

,I毒性:CO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的能力。

用途:①燃料②冶炼金属

(4)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固体(%俗称冰。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无毒。

高温

与灼热的炭反应:C+CO2==2CO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溶于水的⑩少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O),C0;:+H,0=H£0,

(因此,CO?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H£03不稳定易分解生

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CO-乩0)

、与碱反应:C02+Ca(0II)2=CaC0:!I+H20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02+2NaOH=Na2CO3+H2O

3、金属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工

金属活动性一强逐渐减弱.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

液里置换出来。

(1)铁的性质

(物理性质:纯铁有银臼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能

够被磁铁吸引,密度为7.86g/cm3,熔点为1535℃。

(A、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跟氧气反应J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生成铁

I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Q)。这是钢铁制品生锈的原因。

〔C、在纯氧气中点燃或高温能燃烧:3Fe+20?=Fe。

I化学性质1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跟某些酸反应:Fe+2HC1=FeCl2+H2t;Fe+H2s0“=FeS04+H2t

现象: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跟某些盐溶液反应:Fe+CuSOi=FeSO,+Cu

现象:金属衣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蓝色变浅绿色。

(2)生铁和钢: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3)铁的锈蚀与防护:①钢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和水口:接接触。

②防止生锈的方法:a涂油;b刷漆;c镀保护膜。

4、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的酸及其性质

盐酸硫酸

纯净的盐酸是没有颜色的液体,纯净的硫酸是无色、黏稠、油状、不易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工业盐挥发。常用的浓硫酸中H2s质量分数

物理性质酸常因含有FeCh略显黄色,常用为98%

的盐酸中HC1的质量分数为37%

-38%

易挥发HC1气体,浓盐酸在空气浓硫酸具有四大特性:吸水性、胀水性、

中产生“白雾”现象,这是因为腐蚀性、强氧化性。

特性从浓盐酸挥发出的HC1气体与空

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的小

液滴的缘故。

与酸碱指

不能使无色的酰变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

示剂

与活泼金Zn+HCl=ZnCl2+H2tFe+HSO尸FeSCh+JLt

属反应

化与金属氧FezCh+HCrFeCh+HzOCuO+H2so尸CuSOi+HzO

化物反应CUO+HC1=CUC12+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与碱反应NaOH+HCl=NaCl+H2OCa(OH)2+H2SO4=CaSO4+2H2O

AgNO3+HCl=AgCl1+HNO3Ba(NO3)2+H2so尸BaSCM+2HNO3

与某些盐AgCl是一种不溶于稀HNO3的白是一种不溶于稀H2sol的白色沉淀

反应色沉淀

(1)用于金属表面除锈。(1)用于金属除锈

(2)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2)浓在实验室中做干燥剂

用途可以帮助消化。(3)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

(3)制造药物。冶炼金属等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

白色块状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水溶液称石

物理性质

大量的热。灰水。

与指示剂

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醐变红。

作用

与非金属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1+HQ

反应Ca(OH)2+SO产CaSON+H:。

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H2O

z与酸反应NaOH+HNO3=NaNO+H,OCa(OH)z+H2so尸CaSOJ+HQ

性3

;与某些盐

2NaOH+CuSOi=Cu(OH)2I4-Na2SO5Ca(OH)2+Na2NO:t=CaCO3I+2NaOH

反应

制备原理Ca(OH)2+Na2CO3=CaCO3I+2NaOHCaO+H2O=Ca(OH)2

(1)、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1)、建筑上用石灰浆砌砖抹墙

用途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2)、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和配制农药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NaOH波尔多液。

3、酸与碱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表示:酸+碱f盐+水

举例:NaOH+HQfNaCl+HQCa(OH)2+H2SOI=CaSOlI+HQ

反应实质: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生成水。

(2)、应用:改良土壤;

处理工厂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在医药方面的问题。

4、盐:组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盐及其产k质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

化学式NaClNa2cChNaHCOsCaC03

俗名食盐纯碱、苏打小苏打大理石、石灰石

易溶于水,有咸味白色粉未,易溶于水,溶液显白色粉未易溶于水白色粉未,大理石、石

物性碱性灰石的主要成份

与酸

Na2CO3+HCl=NaHCO3+HCl=NaCl+H2OCaCO3+2HCl=CaCl2+

反应NaCl+HbO+gt+CO2tH2O+CO2t

学与碱Na2co3+Ca(OH)2=

反应CaCO3+2NaOH

性与盐Na2co3+CaC12=NaCl+CaCO3

质反应

5、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表达形式:AB+CD=AD+BC

条件:(1)对反应物的要求:有酸可溶可不溶

无酸都必须可溶

(2)对生成物的要求:有水生成

有所体生成

有沉淀生成

酸碱盐的通性

1、因为酸在水中电离的阳离子全部是H-,所以不同的酸具有共性,即酸的通性

通性一般规律举例

与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酸试液遇酸不变色

与金属作用酸+金属f盐+水Fe+2HCl=FeC12+Hzt

跟碱性氧化物酸+碱性氧化物f盐+水3H2SCh+Fe2O3=Fe2(SOi)3+3HQ

跟碱反应酸+碱f盐+水HCl+NaOH=NaCl+HQ

跟盐反应酸+盐f新酸+新盐H2SCh+BaC12=BaSOJ+2HC1

2、不同的碱具有0H,所以碱有共性,即碱的通性

通性一般规律举例

与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篮,无色酚献试液遇碱变红

跟碱性氧化物碱+碱性氧化物一盐+水Ca(OH)2+CO2=CaCO31+HQ

跟碱反应酸+碱一盐+水NaOH4-HCl=NaCl+H>O

跟盐反应碱+盐f新碱+新盐Ca(0H)2+Na2cCh=CaC031+NaOH

3NaOH+FeCl3=Fe(OH)3I+3NaCI

3、盐的通性

通性一般规律举例

与金属作用金属+盐f新盐+新金属Fe+CuSOi=FeSOi+Cu

跟酸反应盐+酸f新酸+新盐CaCO3+HCl=CaCl2+H.O+CO2t

跟碱反应盐+碱f新碱+新盐CuSO,+NaOH=Na2SOl+Cu(OH)21

跟盐反应盐+盐f新盐+新盐NaCl+AgNO:,=AgCl1+NaN0:,

专题3化学实验

知识结构梳理

f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主要有13种)

仪器使用技能: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动作技能(27项)实验操作技能:药剂(液体、粉末或块状)的取用、称量、

滴液、加热(液体或固体)、溶解、过滤器制作和装

配、蒸发、搅拌、试管振荡、倾倒液体、试纸的使

实,

用、气密性检查、气体收集、仪器洗涤、如实记录

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等。

智力技能(实验设计、药品选用、仪器选择、观察、描述、分析和概括实验现

象,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

常见气体(。2、4、COJ制取和收集

CuO的还原(C、出、CO)

实验能力(动作技能和智力<物质检验和鉴别(主要物质的性质实验)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技能的结合)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干燥管

固体+固体加热型液体+固体(液体)不加热型排水集气洗气瓶

常见化学仪器使用说明

仪器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原因

①盛放少量固

体或液体;②①直接加热,先均匀加热;②盛①以免试管因受热

收集少量气体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不均而破裂;②以免

或验纯;③在过其容积的1/3,试管口不要朝液体喷出伤人;③以

常温或加热着自己或他人;③使用试管夹夹免热试管壁烫伤手;

试管

时,用作少量持,不能手拿试管加热;④加热④增大受热面积,受

物质的反应容时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⑤加热均匀;⑤以免试管

器;④用作少热后试管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炸裂,塑料试管架熔

量气体的发生放回塑料制作的试管架上。化变形。

装置

①「止

内;

①管夹应从试管的

底部向上套入后

夹持;②试管夹

应夹在试管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试

部距试管口1/3;

③夹持后,手握

夹,

长柄,不要将拇

便

指放在短柄上。

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