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12讲:初中重点散文回顾及高中散文知识点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1页
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12讲:初中重点散文回顾及高中散文知识点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2页
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12讲:初中重点散文回顾及高中散文知识点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3页
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12讲:初中重点散文回顾及高中散文知识点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4页
新人教版高一(初升高)暑期数学衔接第12讲:初中重点散文回顾及高中散文知识点练习(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初中重点散文回顾及高中散文知识点【学习目标】1、重温初中学过的散文名篇;2、衔接高中散文知识点;【互动探究】例1:在《春》中,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原文链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中这样的描写不在少数,作者所写的春已经完全从现实中跳脱出来,成为了作者描绘出来的理想春天。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拓展思考*《春》《背影》《匆匆》中的朱自清,有何异同,谈谈你的看法吧。一篇《藤野先生》,全方位展现了鲁迅先生情感态度,简而言之,即鲁迅先生的“厚、薄、凉、热”。对此你有何感想?*原文链接*[一]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卖,有时还值得去转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二]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血管神经……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三]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春》和《藤野先生》同属散文,从表达方式上看有何异同?你了解散文吗?【多元解读】当那些记忆中的文字幻化成美丽的图片,你能认出它们吗?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间,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歌声。——朱自清《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莫怀戚《散文》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鲁迅《藤野先生》【知识精讲】【知识点一】课外散文之表现手法及修辞一、表现手法1、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人物、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以突出特点,或抒发情感,或揭示道理。2、衬托: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主要的人物或事物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动静结合: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和声音;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却容易使文章呆滞,写动态,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动静结合,相得益彰。4、虚实结合:作者描写的现实客观的景、物、事与作者通过联想、想象而虚拟的景、物、事互相映衬,表达更为浓烈的情思。5、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6、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7、联想、想象: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8、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作感情铺垫,使情感的抒发更为强烈。9、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修辞修辞手法:十二种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 比拟(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对比(鲜明地突出作者思想情感,增强说服力、感染力) 借代(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夸张(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情,增强感染力) 对偶(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表意集中含蓄) 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 设问(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注意)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反复(内容上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反语(多表示讽刺、愤激不平) 引用(说明道理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表达感情含蓄、言简意丰)【课堂检测】【例题1】塞外的春天①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①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奢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后移居台湾。1.本文②-⑤段描绘了四幅塞外春天的图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兽戏春图。这四幅图画是按照_________顺序来描写的。(4分)2.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1)轻浮的柳絮,精致的杨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从修辞运用的角度:3.第⑥段“我最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结合全文谈谈“我”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3分)4.仔细品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例题2】怀念一种声音①有一种声音,让人到中年的我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②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我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③这种声音叫雨声。雨声从我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在我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雾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④春雨,夏雨,秋雨,冬雨。⑤一下雨,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更事的我叫到身边,告诉我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虽听不懂,但我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⑥然后,我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重复后,我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打在木晒楼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⑦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爹的挚友。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我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⑧雨声中,我长大了,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我生命最奇诡的底色。下雨的日子,我也向儿子讲那些古人关于雨的诗句,我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⑨春雨,夏雨,秋雨,冬雨。⑩突然有一天,这一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商,我携家人怅然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雨声呈现出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这不是我感觉过的雨声!每逢下雨的日子,会觉得格外无聊,我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⑪我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我希望找回那声音。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我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下雨的时候,我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声音!我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⑫又是一个下雨的日子。我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⑬我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15.文章记叙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听雨的经历和感受,阅读全文填写表格。(4分)地点-经历-感受①-雨声中听爹讲古诗-雨声带有绚丽颜色老屋厅堂里-听雨落下的声音-②老屋厅堂里-③-如梦如幻新楼房-听雨落下的声音-④16.文章结尾说:“我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4分)17.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情感的。(不超过150字)(7分)【要点回顾】1、重温初中学过的散文名篇;2、常见的变现手法及修辞【温故知新】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小题。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入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近照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玲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E.本文即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2、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5分)3、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4、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字)(10分)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小题。黑白苏州①许多年以来,古老与风雅便是我梦幻中的苏州。走进这座古城,仅仅是走马观花式地阅读,就发现苏州果然很老,枫桥、寒山寺、胥门……它们附丽的故事一个比一个古老;苏州果然很雅,小桥、流水、园林……其中散淡的韵致一处比一处风流。岁月深处,苏州是一片家园厚土;折身之间,苏州是一抹秀色青青。②然而,最触动我心灵的,却并不是这些早已为人稔熟的文化元素,而是这座古城蔚为大观的黑白文化——成片成片黑瓦白墙的民居,一匾一匾黑底白字的招牌。那几天,我往返于与之相邻的几座城市,惊奇地发现,一出苏州境域,就没有了这种黑白鲜明的城市色彩。显然,“黑白”只属于苏州。③黑白苏州!这就是我行走中体味到的苏州本色。不管岁月如何流转,世事如何变迁,苏州,撷取着城市历史与人文精粹,借助建筑和招牌,以“黑白”之文化创意,构筑出了风姿绰约的形象外观,令苏州的灵魂在黑白分明的时空中轻舞飞扬。纵然历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这种黑白风格的城市色彩也丝毫没有淡化,抑或变形。④其实,苏州给人的最初印象本是柔美的———吴侬软语、垂堤杨柳、丝绸苏绣、茶肆评弹……这个历史文化名城,2500年来承载了太多的春花秋月,孕育了太多的文采风流。一代代美丽的苏州女儿家长成嫁人,小桥、流水旁的人家里,吴侬软语呢喃至今。一代代倜傥风雅的苏州才子吟风写月,一展情怀——陆机、张旭、范仲淹、唐伯虎、金圣叹……哪一个不是用字或画或文在浇灌、养育苏州的柔美。在每一个游人的眼里,苏州就是那柔柔的《茉莉花》民歌,就是那悠悠的寒山寺钟声……⑤然而,苏州骨子里却是刚烈的。这种刚烈最鲜明地体现在苏州人身上。最好的事例是苏州开城祖伍子胥,他曾交待,自己死后要悬头城门,要眼睁睁看着复仇的越国军队踏入吴国。相传,在越国军队走近城门时,伍子胥那双未合上的双眼竟然喷出血光,令越军不得不绕行别的城门入城。后人赞曰: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金圣叹,也是一位刚烈志士。史载他奇才横溢,生性不羁。大明亡灭,普天之下,唯有金圣叹敢于发出呐喊,敢于放声痛哭,终以“大不敬罪”而被杀,是为著名的苏州“哭庙案”。明代,苏州织工大暴动更是威震朝野,“柔婉的苏州人这次是提着脑袋、踏着血泊冲击”京城的腐败统治,这次暴动的声响长久回荡在历史的天空。无疑,这些人物和事件,为苏州竖立起一座座历史丰碑,苏州大地耸立起一个个大写的“人”。⑥在许多人心中,苏州的黑白仅仅是旧照片上的视觉色彩,仅仅是城市古老的简单诠释,他们全然不理会这座古城积淀深厚的文化内蕴,更不用心体验它于黑白色彩中坚守的文化骨骼有多沉重。然而,你往枫桥去,你会发现枫桥乃至苏州的所有拱桥,无不是用棱角分明的石块在构筑圆拱;你往拙政园去,你会发现拙政园乃至苏州所有园林中的点睛之物———太湖石,无不是形丑而质硬;你往绣房去,你会发现每一块锦绣图案,无不是钢针彩线在穿梭;你往剑池去,你会发现刚性的剑与柔情的水竟协和如斯——一池清水深藏宝剑三千……⑦柔美与刚烈,就这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们不也正是对苏州黑白色彩的精神内涵的另一种呈现吗?⑧黑白,难道不是苏州真正的魂灵吗?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第①段写作者走进梦幻中的苏州古城,观赏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感受它的古老与风雅,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B.作者认为,苏州拥有蔚为大观的黑白文化,黑瓦白墙的民居,黑底白字的招牌,优美的苏州园林都是黑白文化的元素。C.文章第⑥段写苏州拱桥的石块、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写绣房和剑池,目的是说明苏州文化真正的特点是刚硬。D.文中写了苏州与周边几座城市的不同,写了苏州的表象与内在精神,鲜明地突出了经久不变的“苏州本色”。E.作者借助对苏州建筑景观、历史事件、民俗风情的叙述描写,揭示了这座古城的文化内涵,寄寓了深沉的理性思考。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1)作者说“苏州大地耸立起一个个大写的‘人’”,请根据第⑤段的内容,概括这“大写的人”具有怎样的刚烈品格。(3分)(2)文章以“黑白,难道不是苏州真正的魂灵吗?”这句话作结,好在哪里?(4分)3、从全文看,题目“黑白苏州”有哪些含义?(4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羊的样子鲍吉尔·原野“泉水捧着鹿的嘴唇……”这句诗令人动心。在我的家乡胡四台,雨后或黄昏的时候,我看到了几十或上百个清盈盈的水泡子小心捧着羊的嘴。羊从远方归来,它们像孩子一样,累了,进家先找水喝。沙黄色干涸的马车道划开草场,贴满牛粪的篱笆边上,狗不停地摇尾巴,这就是胡四台村。卷毛的绵羊站在水泡子前,低头饮水,天上的云彩以为它们在照镜子。我看到羊的嘴唇在水里轻轻搅动。即使饮水,羊仍小心。它粉色的嘴巴一生都在寻觅干净的鲜草。然而见到羊,无端地,心里会生添怜意。当羊孤零零地站立一厢时,像带着哀伤,它仿佛知道自己的宿命。在动物里,羊是温驯的物种之一。似乎想以自己的谨小慎微赎罪,期望某一天执刀的人走过来时会手软。同样是即将赴死的生灵,猪的思绪完全被忙碌、肮脏与浑浑噩噩的日子缠住了,这一切它享受不尽,因而无暇计较未来。牛勇猛,也有几分天真。它知道早晚会死掉,但不见得被屠杀。当太阳升起,绿树和远山的轮廓渐渐清晰的时候,空气的草香让牛晕眩,完全不相信自己会被杀掉这件事。吃草吧,连同清凉的露珠。动物学家统计:牛的寿命为二十五年,羊十五年,猪二十年,鸡二十年,鹰一百年。这种统计如同在理论上人寿可达一百五十年一样,永无兑现。本来牛羊可以活到寿限,它们并非像人那样被七情六欲破坏了健康。在人看来,牛羊仅仅作为人类的蛋白质资源而存在着。除了鹰——这位天上的尊者。屠夫也从不计算它们是否到了寿限,像人类离退休那样有准确的档案依据。时至某日,整齐受戮,最后“上桌”。如果牲畜也经常进城,看到橱窗或商店里的汉堡、香肠和牛排之后,会整夜地睡不好觉。甚至自杀,像上千只的鲸鱼自杀一样。另一些思路较宽的动物可能这样安慰自己:那些悬于铁钩上的带肋的红肉,在馅饼里和葱蒜杂搀一处的碎肉,皆为人肉。因为人是这样的多,又如此不通情理,他们自相残食。这样想着,睡了,后来有鼾。“众生”是释迦牟尼常使用的一个词。在一段时间内,我以为指的是人或动物昆虫。一次,如此念头被某位大德劈头痛斥:你怎么知道“众生”仅为鸟兽虫鱼与人类?你在哪里看到佛这样说法?我不解,“众生”到底是什么呢?佛经里有一段话,“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尔等顽固不化”。所谓“不化”即不觉悟,因而难脱苦海。后来获知,“众生”还包括草木稼蔬,包括你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小生灵。譬如弘一法师上座时用垫子抖一抖,免得坐在看不见的小虫身上。可知,墙角的草每一株都挺拔翠绿,青蛙鼓腹而鸣,小腻虫背剪淡绿的双翅,满心欢喜地向树枝高处攀登,这是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即知,“佛性”是一种共生的权利,而“不化”乃是不懂与众生平等。若以平等的眼光互观,庶几近于佛门的慈悲。乡村的道上,羊整齐站在一边,给汽车马车让路。吃草时,它偶尔抬起头“咩”地一声,其音悲戚,如果仔细观察羊瘦削的脸,无神的眼睛,大约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命不好。”时常是微笑着的丰子恺先生曾愤怒指斥将众羊引入屠宰厂的头羊是“羊奸”。虽然在利刃下,“羊奸”也未免刑。黄永玉说“羊,一生谨慎,是怕弄破别人的大衣”。当此物成为“别人的大衣”时,羊早已经过血刃封喉的大限了。但在有生之年,仍然小心翼翼,包括走在血水满地的屠宰厂的车间里。既然早晚会变成“别人的大衣”,羊们何不痛快一番,如花果山的众猴。上窜下跳,惊天动地,甚至穿着“别人的大衣”跳进泥坑里滚上一滚。然而不能,羊就是羊,除非给它“克隆”一些猛兽的基因。夏加尔是我深爱的俄裔画家。在他的笔下,山羊是新娘,山羊穿着儿童的裤子出席音乐会。在《我和我的村庄》中,农夫荷锄而归,童话式的屋舍隐于夜色、鲜花和教堂以及挤奶的乡村姑娘被点缀在父亲和山羊的相互凝视中。山羊的眼睛黑而亮,微张的嘴唇似乎小声唱歌。夏加尔常常画到羊,它像马友友一样拉大提琴,或者在脊背铺上鲜花的褥子,把梦中的姑娘驮到河边。旅居法国圣保罗德旺斯的马克·夏加尔在一幅画中,画了挤奶的女人和乡村之后,仍然难释乡愁,又画了一只温柔的手抚摸画面,这手竟长了七个指头,摸不够。在火光冲天、到处是死亡和哭泣的《战争》中,一只巨大的白羊象征和平。在《孤独》里,与一个痛苦的人相对的,是一位天使和微笑的山羊。夏加尔画出了羊的纯洁,像鸟、蜜蜂一样,羊是生活在我们这个俗世的天使之一,尽管它常常是悲哀的。在汉字源流里,羊与“美”相关,又与“吉”有关,如汉瓦当之“大吉羊”。从夏加尔二十七岁离开彼得堡之后七十年的时光里,在这位天真的、从未放弃理想的犹太老人的心中,羊成了俄罗斯故乡的象征。在大人物中,正如有人相貌似鹰,如叶利钦;像豹,如萨达姆。也有人像山羊,如安南,如受到中国人民包括儿童尊敬的越南老伯胡志明。宁静如羊的人,同样以钢铁的意志,带领人们走向胜利与和平。城里很少见到羊。我见过的一次是在太原街北面的一家餐馆前。几只羊被人从卡车上卸下来,其中一只,碎步走到健壮的厨工面前,双腿一弯跪了下来。羊给人下跪,这是我亲眼见的一幕。另两只羊也随之跪下。厨工飞脚踢在羊肋上,骂了一句。羊哀哀叫唤,声音拖得很长,极其凄怆。有人捉住羊后腿,拖进屋里,门楣上的彩匾写着“天天活羊”。后来,我看到“天天活羊”或“现杀活狗”这样的招牌就想起给人下跪的羊,它低着头,哀告。到街里办什么事的时候,我尽量不走那条道。即使有人用“君子远疱厨”或“你难道没吃过羊肉吗?”这样的训词来讥刺我。此时,我欣慰于胡四台满山遍野的羊,自由嚼着青草和小花,泉水捧起它们的粉红的嘴唇。诗写得多好,诗中还说“青草抱住了山岗”,“在背风处,我靠回忆朋友的脸来取暖”。还有一首诗写道,“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这些诗,仿佛是为羊而作的。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羊的样子”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4分)2、文章第六段插叙了作者在餐馆里看到厨工对下跪的羊施暴的一幕,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3、运用拟人手法是本文的显著特色,试分析作者运用这种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4、作者无法忘却给人下跪的羊的形象,同时又无法回避“吃过羊肉”的现实。你怎样看待这种两难的境地?(8分)第12讲初中重点散文回顾及高中散文知识点【学习目标】1、重温初中学过的散文名篇;2、衔接高中散文知识点;【互动探究】例1:在《春》中,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原文链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在细腻生动的描写当中所流露出来的朱自清的鲜明的快乐。)《春》中这样的描写不在少数,作者所写的春已经完全从现实中跳脱出来,成为了作者描绘出来的理想春天。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面对春天时洋溢的热情和难掩的对自然、对春的热爱。)*拓展思考*《春》《背影》《匆匆》中的朱自清,有何异同,谈谈你的看法吧。(不设置任何标准答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回顾体会学习过的朱自清的作品。如果学生能从三篇文章中品味出朱自清作为一个文人、学者的赤子情怀、珍惜美好的一面也不错。)一篇《藤野先生》,全方位展现了鲁迅先生情感态度,简而言之,即鲁迅先生的“厚、薄、凉、热”。对此你有何感想?*原文链接*[一]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卖,有时还值得去转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对不务正业、虚荣浮夸的清国留学生的刻薄讽刺。[二]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血管神经……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对温和耐心、平等待人的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和挂念。[三]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对灵魂意志麻木的国人感到心凉,心中饱含着报国热望。《春》和《藤野先生》同属散文,从表达方式上看有何异同?你了解散文吗?《春》重在写景,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兼有抒情。《藤野先生》重在写人记事,所以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但作者的爱憎也在文章中鲜明表露。【多元解读】当那些记忆中的文字幻化成美丽的图片,你能认出它们吗?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间,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歌声。——朱自清《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莫怀戚《散文》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鲁迅《藤野先生》【知识精讲】【知识点一】课外散文之表现手法及修辞一、表现手法1、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人物、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以突出特点,或抒发情感,或揭示道理。2、衬托: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主要的人物或事物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动静结合: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和声音;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却容易使文章呆滞,写动态,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动静结合,相得益彰。4、虚实结合:作者描写的现实客观的景、物、事与作者通过联想、想象而虚拟的景、物、事互相映衬,表达更为浓烈的情思。5、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6、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7、联想、想象: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8、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作感情铺垫,使情感的抒发更为强烈。9、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修辞修辞手法:十二种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 比拟(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对比(鲜明地突出作者思想情感,增强说服力、感染力) 借代(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夸张(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情,增强感染力) 对偶(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表意集中含蓄) 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 设问(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注意)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反复(内容上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反语(多表示讽刺、愤激不平) 引用(说明道理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表达感情含蓄、言简意丰)【课堂检测】【例题1】塞外的春天①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①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奢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后移居台湾。1.本文②-⑤段描绘了四幅塞外春天的图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兽戏春图。这四幅图画是按照_________顺序来描写的。(4分)2.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1)轻浮的柳絮,精致的杨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从修辞运用的角度:3.第⑥段“我最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结合全文谈谈“我”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3分)4.仔细品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百鸟报春图黄河开冻图百花闹春图时间(每空1分)2、(1)“轻浮”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情状;“滥造”突出了榆钱数量之多(每词1分)(2)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趣。(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3、因为“我”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就会由大雁的“有去有还”,想到“我”却远离家乡,有去无还。(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4、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叶落归根的思想感情。(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例题2】怀念一种声音①有一种声音,让人到中年的我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②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我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③这种声音叫雨声。雨声从我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在我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雾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④春雨,夏雨,秋雨,冬雨。⑤一下雨,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更事的我叫到身边,告诉我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虽听不懂,但我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⑥然后,我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重复后,我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打在木晒楼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⑦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爹的挚友。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我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⑧雨声中,我长大了,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我生命最奇诡的底色。下雨的日子,我也向儿子讲那些古人关于雨的诗句,我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⑨春雨,夏雨,秋雨,冬雨。⑩突然有一天,这一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商,我携家人怅然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雨声呈现出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这不是我感觉过的雨声!每逢下雨的日子,会觉得格外无聊,我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⑪我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我希望找回那声音。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我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下雨的时候,我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声音!我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⑫又是一个下雨的日子。我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⑬我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15.文章记叙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听雨的经历和感受,阅读全文填写表格。(4分)地点-经历-感受①-雨声中听爹讲古诗-雨声带有绚丽颜色老屋厅堂里-听雨落下的声音-②老屋厅堂里-③-如梦如幻新楼房-听雨落下的声音-④16.文章结尾说:“我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4分)17.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情感的。(不超过150字)(7分)参考答案:1、老屋的台阶上②雨声美妙,充满音乐美③雨声中听爹和挚友的交流④雨声呈现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共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2、我希望通过画画来再现逝去的自然、祥和的生活环境和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借以抒发强烈的怀念之情,排遣孤寂之情。(共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3、答案示例一:作者先写以前在老屋的台阶上边听雨声,边听爹讲古诗,感到雨声具有“绚丽颜色”,然后写在厅堂里听雨声,听爹和挚友的交流,感觉到雨声充满音乐美。然后再写如今在新楼房里听雨声,感觉雨声呈现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压抑。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淳朴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怀念。答案示例二:作者先写以前在老屋的台阶上雨声中听爹讲古诗,在厅堂里雨声中听爹和挚友的交流,后来自己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写出人与人和谐地交往和交流。然后再写现在搬进世纪花园的新楼房,人人封闭,写出人与人缺乏沟通和交流,自己感到孤立无助。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怀念。【要点回顾】1、重温初中学过的散文名篇;2、常见的变现手法及修辞【温故知新】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小题。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入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近照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玲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E.本文即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2、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5分)3、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4、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字)(10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