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_第1页
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_第2页
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_第3页
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_第4页
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洋浦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卷一、单透题1.实验表明,某些“21一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的活性为正常人的1.5倍。该事实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A.正常人不含有控制SOD的基因B.SOD合成基因位于第21号染色体C.SOD的活性与其基因数量无关D.控制SOD合成的基因位于线粒体【答案】B【解析】【详解】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其SOD的活性为正常人的1.5倍,说明正常人体内也含有控制SOD的基因,SOD合成基因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且SOD的活性与其基因数量有关,基因数量越多,SOD活性越高,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故选B。2.肺炎链球菌有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型)两种类型。其中S型细菌外面有多糖类的荚膜,有致病性;R型细菌外面没有荚膜,无致病性。如图表示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含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ab段下降,是由于小鼠依赖自身免疫力将R型细菌杀灭B.S型活细菌的产生是由于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C.曲线bc对应的时间段内,小鼠可能会因为患败血症而死亡D.该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引起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答案】D【解析】【分析】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详解】A、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所以曲线ab段下降,A正确;B、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能恢复活性,因此S型活细菌的产生是由于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B正确;C、曲线bc对应的时间段内,S型细菌数量逐渐增加,可导致小鼠因为患败血症而死亡,C正确;D、该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DNA引起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故选D。3.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答案】A【解析】【分析】物种是指能够进行自由交配并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个体。【详解】A、同一物种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甲、乙两种耧斗菜是两个物种,A错误;B、不同生长环境有利于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从而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C、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方向进化,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故选A。4.下图表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果能将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人号称“千杯不醉”,而转化为乙醛的人俗称“红脸人”,不能转化的人俗称“白脸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脸人”和“白脸人”的基因型各有4种B.该图反映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C.人群中“白脸人”夫妇所生子女有“白脸人”和“千杯不醉”D.一对“红脸人”的夫妇所生子女中,有1个“千杯不醉”和1个“白脸人”,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号称“千杯不醉”女儿的概率是3/3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酶1的形成需要基因A;酶2的形成需要基因b。“红脸人”体内只有酶1,其基因型为AB,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为aa,有aaBB、aaBb和aabb三种;“千杯不醉”体内既有酶1也有酶2,其基因型为Abb,有AAbb,Aabb两种。此种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红脸人”基因型有4种,“白脸人”基因型有3种,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C、“白脸人”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千杯不醉”基因型为Abb,人群中“白脸人”夫妇所生子女不可能出现“千杯不醉”,C错误;D、“红脸人”基因型为AB,“白脸人”为aa,一对“红脸人”(AB)的夫妇所生子女中,有1个“千杯不醉”(Abb)和1个“白脸人”(aa),说明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二者再生一个号称“千杯不醉”(Abb)女儿的概率是3/4×1/4×1/2=3/32,D正确。故选D。5.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基因D因一个碱基对A/T替换成G/C而突变成基因d,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基因突变成d基因后,d基因中的氢键数目一定改变B.D基因突变成d基因后,d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一定不变C.D基因突变成d基因后,d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定会发生改变D.D基因突变成d基因后,d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目一定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如果发生碱基对的替换,编码的蛋白质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氨基酸序列,也或者提前终止,导致氨基酸序列变短。【详解】A、AT碱基对中含有2个氢键,CG中含有3个氢键,因此一个基因D因一个碱基对A/T替换成G/C而突变成基因d,d基因中的氢键数目一定改变,A正确;B、一个碱基对A/T替换成G/C,导致密码子发生改变,编码的氨基酸种类可能发生改变,B错误;C、基因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发生改变,只是基因中的氨基酸的序列发生改变,C错误;D、一个碱基对A/T替换成G/C,有可能导致不该出现终止密码的位置出现了终止密码子,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目减少,D错误。故选A。6.上世纪70年代前DDT曾广泛用于杀灭蚊虫以控制疟疾传播,其杀蚊效果显著,但若干年后该作用显著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蚊虫种群DDT抗性相关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B.DDT诱导蚊虫产生抗药性基因C.蚊虫产生的DDT抗性不能遗传D.蚊虫与存在DDT的环境不构成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受到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影响;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详解】A、DDT的长期使用对蚊虫进行了选择,使蚊虫种群DDT抗性相关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A正确;B、DDT的长期使用对蚊虫进行了选择,使抗药性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抗药性基因是在使用DDT之前就已经存在的,B错误;C、蚊虫产生的DDT抗性属于可遗传变异,能遗传,C错误;D、协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蚊虫与存在DDT的环境构成协同进化,D错误。故选A7.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病因是患者体细胞中的视网膜色素变性GTP酶调节蛋白(RPGR)丧失活性。与正常人相比,某患者的BPRG基因缺少了4个脱氧核苷酸,进而导致组成RPGR的氨基酸数目减少了384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患者的BPRG基因与相应正常基因的差异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B.该患者的BPRG基因缺少了4个脱氧核苷酸导致翻译进程提前终止C.可通过b超检查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此病D.调查该病的发病率时应注意在人群中随机调查【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详解】A、该患者的BPRG基因缺少了4个脱氧核苷酸,与相应正常基因的差异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A正确;B、患者的BPRG基因缺少了4个脱氧核苷酸,进而导致组成RPGR的氨基酸数目减少了384个,说明转录产生的mRNA上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导致翻译进程提前终止,B正确;C、该遗传病由基因突变导致的,b超不能检查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此病遗传病,C错误;D、调查该病的发病率时应注意在人群中随机调查,减小误差,D正确。故选C。8.下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依次属于()A.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解析】【详解】据图分析,图①是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②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选C。9.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C.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②部位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4【答案】B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②为氢键,是DNA解旋酶的作用部位。【详解】A、基因不仅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还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错误;

B、已知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则T也占20%,A+T占两条链碱基的比例为40%,A+T占一条链碱基的比例也为40%,C+G占同一条链碱基的比例为60%,因此一条链中(C+G)/(A+T)为3:2,B正确;C、DNA解旋酶作用于②氢键部位,而DNA聚合酶作用于①磷酸二酯键部位,C错误;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共有8个DNA分子,其中含有以前标记的有2个,含15N的DNA分子占1/4,D正确。

故选BD。10.宫颈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人乳头瘤病串(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HPV蛋白E6与E7是引起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HPV的寄生引起子宫颈细胞中出现了与宫颈癌有关的基因B.子宫颈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正常表达时,子宫颈细胞生长和分裂会失控C.子宫颈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易于分散和转移D.研发能抑制E6与E7合成的药物是治疗宫颈癌的可行策略【答案】D【解析】【分析】引起细胞癌变外因是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正常细胞中都有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与HPV的寄生无关,A错误;B、原癌基因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周期,维持细胞正常的生长与分裂,B错误;C、子宫颈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的黏着性降低,易于分散和转移,C错误;D、题干信息显示,HPV蛋白E6与E7是引起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抑制HPV蛋白E6与E7的合成是治疗宫颈癌的可行策略,D正确。故选D。11.“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其中某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该过程的酶为RNA聚合酶 B.a链上任意3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C.b链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D.该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向RNA传递【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单链,为逆转录过程。【详解】A、图示为逆转录过程,催化该过程的酶为逆转录酶,A错误;B、a(RNA)链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B错误;C、b为单链DNA,相邻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C正确;D、该过程为逆转录,遗传信息从RNA向DNA传递,D错误。故选C。12.某食草昆虫的长翅和短翅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原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且D基因频率为80%,之后该种群中的个体随机分布到三座孤岛上,因风力较大,阻碍了孤岛间个体的基因交流。孤岛上的短翅昆虫由于不能飞行而避免了被海风吹到海里淹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昆虫原种群中杂合长翅个体所占比例约为16%B.孤岛上该昆虫种群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升高C.随机分布在三座孤岛上的昆虫种群基因库不会出现明显差异D.孤岛上的大风环境会诱导该食草昆虫产生适应性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D基因频率为80%,则d基因频率为20%,该昆虫原种群中杂合长翅Dd个体所占比例约为2×80%×20%=32%,A错误;B、孤岛上的短翅昆虫由于不能飞行而避免了被海风吹到海里淹死,孤岛上该昆虫种群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升高,B正确;C、因三座孤岛环境不同,同时因风力较大,导致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随机分布在三座孤岛上的昆虫种群基因库会因自然选择出现明显差异,C错误;D、该食草昆虫在进行基因突变后,在大风环境的选择下留下适应性个体,D错误。故选B。13.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表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可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只有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才属于染色体变异C.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四倍体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答案】A【解析】【分析】1、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4、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详解】A、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可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如由四倍体植株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单倍体植株,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B、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都属于染色体变异,B错误;C、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四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C错误;D、用秋水仙素处理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是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含有2个或多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是四倍体或多倍体,D错误。故选A。14.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的合成受阻 B.DNA甲基化,使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D.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化【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生物体中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详解】A、DNA甲基化,会导致转录过程受阻,进而表现为mRNA的合成受阻,A正确;B、DNA甲基化,不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只是会引起基因表达和表型的改变,B错误;C、DNA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进而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C正确;D、DNA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而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而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化,D正确。故选B。15.浑身长满硬刺的刺猬,一旦遇到敌害,整个身体就形成刺球,把头等部位保护起来,一般的敌人在它面前常常束手无策,而狐狸却洒其尿液,能把刺猬“熏”得舒展开“刺球”,这时狐狸就咬住其腹部,继而将其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C.适应的多样性 D.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答案】B【解析】【分析】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普遍性:(1)含义: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2)原因:自然选择。2、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详解】大多数情况下刺球可以保护刺猬不被天敌吃掉,但聪明的狐狸却可以用尿液把刺猬“熏”得舒展开“刺球”从而将刺猬吃掉,这说明了适应的相对性,B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16.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的两种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I中甲的名称为_____。(2)过程I中,方框内应该用_____(填“→”或“←”)标出该过程进行的方向。(3)过程Ⅱ中,如果合成的一条多肽链中共有150个肽键,则控制合成该肽链的基因至少应有_____个碱基。(4)若过程Ⅱ的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一丝氨酸一谷氨酸一”,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①中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_____。(5)物质①在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细胞中表达得到的蛋白质的种类并不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答案】(1)RNA聚合酶(2)←(3)906(4)AGACTT(5)不同细胞内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过程I为转录过程,甲为RNA聚合酶,乙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丙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①为DNA分子,②为RNA分子;过程Ⅱ为翻译过程,②为mRNA。【小问1详解】过程I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因此图中甲为RNA聚合酶。【小问2详解】过程I中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链,根据图中mRNA游离出来的部位可以看出,转录的方向是从右到左,因此在方框内向标出的转录方向为←。【小问3详解】过程Ⅱ为翻译过程,如果合成的一条多肽链中共有150个肽键,则该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为150+1=151个,由于转录过程是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的,因此mRNA中碱基的数目是相应的DNA片段中碱基的一半,在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即由mRNA为模板翻译的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数目最多是mRNA中碱基数目的1/3,据此可知控制合成该肽链的基因至少应有151×6=906个碱基。【小问4详解】若过程Ⅱ的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一丝氨酸一谷氨酸一”,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由于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之间是互补关系,密码子所在的mRNA中的碱基序列与模板链中的碱基序列是互补关系,因此反密码子中的碱基序列与相应的模板链中的碱基序列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将反密码子中的碱基U改为T即为模板链中的碱基序列,即物质①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小问5详解】物质①即DNA在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中表达得到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而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中含有的基因是相同的,显然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中表达出的蛋白质不同的原因是细胞内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导致的。17.油菜是我国南方一种常见且可观赏的油料作物。如图甲表示该种植物某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该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乙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浙江省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过程能精确进行的原因是_____。(2)图中需要mRNA,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_____(填写图中的标号)。此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意义_____。(3)由图乙可以得出,基因可以通过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据图甲、乙分析,你认为在生产中能提高油菜产油率的基本思路是_____。【答案】(1)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2)①.③②.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可以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翻译的速率(3)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4)促进酶a的合成、抑制酶b的合成【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DNA复制,②表示DNA转录,③表示翻译。【小问1详解】①过程表示DNA复制,DNA复制能保证精确无误的原因是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小问2详解】翻译的场所在核糖体中,该过程需要以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转运氨基酸,因此图中需要mRNA、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③。翻译的过程中一个mRNA上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可以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翻译的速率。【小问3详解】图乙显示:PEP在酶a的催化下转变为油脂,在酶b的催化下转变为氨基酸,而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因此题图乙所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类型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小问4详解】根据图乙可知,酶a能使PEP转化为油脂,而酶b能使PEP转化为氨基酸,因此在生产中能提高油菜产油量的基本思路是:促进酶a合成,抑制酶b合成。18.囊性纤维病是北美国家最常见的遗传病。图1、图2是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据图回答家的问题:(1)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在大约70%患者中,编码CFTR蛋白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此种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该变异的意义是:_____。(3)CFTR蛋白的表达离不开遗传密码子的作用,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B.GTA肯定不是密码子C.tRNA上只含有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D.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鼠细胞中决定的是一种氨基酸(4)某地区人群中每2500人中就有一个患囊性纤维痛。下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囊性纤维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囊性纤维病患病基因存在的概率是_____,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_____(用分数表示)。【答案】(1)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①.基因突变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3)C(4)①.常染色体隐性②.1/50③.1/153【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图示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和Ⅱ4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小问1详解】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小问2详解】根据题干信息“70%的病人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的转运异常”可知,CFTR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而改变了其序列,属于基因突变,意义是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小问3详解】A、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编码,A正确;

B、密码子位于mRNA上,不可能含有碱基T,因此GTA肯定不是密码子,B正确;

C、RNA上含有多个碱基,其一端相邻的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C错误;

D、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因此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鼠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D正确。

故选C。【小问4详解】Ⅱ3和Ⅱ4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说明囊性纤维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某地区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一人患此病(aa),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500,则a的基因频率为1/50,A的基因频率为49/50,表现正常的基因型AA:Aa=(49/50×49/50):(2×49/50×1/50)=49:2。Ⅱ7表现型正常,其基因型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51,Ⅱ5的基因型为aa,故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Ⅱ6的基因型是1/3AA可2/3Aa,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2/51×2/3×1/4=1/15319.螺旋蛆蝇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种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请回答。(1)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图1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增加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保留下来的个体大量繁殖使该群体逐渐增大。(2)从图2可以看出基因突变具有_____特点。A与a1、a2、a3的关系是_____。(3)在对螺旋蛆蝇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理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