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_第1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_第2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_第3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_第4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

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

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

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

为()

A.变化B.改变

C.变式D.突出

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

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教育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1903年B.1913年

C.1914年D.1900年

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

6、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B.布鲁纳

C.加涅D.桑代克

7、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

略是()

A.合作学习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D.指导教学

8、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

C.个别化教学D.掌握学习

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与负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

1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转化B.获得

C.评价D.同化

12、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13、下列哪一项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

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

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规定每天看电视的固定时间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

16、心理发展的特点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和个别差

异性。

17、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

18、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

的内在动力称为o

19、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

20、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五个方面。

2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2、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o

23、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称

之为o

24、心理学家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分

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三个发展阶段。

25、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

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o

26、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在迁移

心理学中称。

27、动机有激活、和强化三个基本功能。

28、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要判断称为。

29、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

30、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称之为。

三、判断题

31、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

32、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既是意义学习,也是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33、一切社会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而发挥作用的。

34、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35、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

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

36、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减弱。

37、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38、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39、功能固着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

40、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程度。()

四、简答题

41、简述去个体化的涵义与主要原因。

42、简要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43、简述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

44、简述挫折的应对策略。

五、述论题

4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请举例说明。

46、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A5、B6、B7、

B8、D9、B10、A11、C12、D13、

C14、B15、D

二、填空题

16、不平衡性17、准备律18、成就动机19、调节策

略20、S沿信息21、原有认知结构22、创造

23、问题解决24、关注学生25、诱因26、

27、指向、自我效能感、过度

学2829

30、知识

三、判断题

31、A32、A33、A34、B35、B36、A

37、A38、B39、B40、B

四、简答题

41、⑴去个体化的涵义:去个体化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在群

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论感丧失,

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

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

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去个体化。

(2)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①匿名性,在群体中个体不易被识别时,个体被

湮没了,被匿名了。

②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

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

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无法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来

支配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别人的反应来反应。42、(1)从需要的角度看:

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

或社会需要相联系。友谊感和成就感就是情感。

(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从发展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人

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

有的,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3)从反映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外显性,

如遇到危险时会极度恐惧,但危险过后恐惧会消失。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

深刻性、内隐性,如民族自尊心,父母对子女的爱。43、长时记忆的储

存模型:记忆并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与保存,它的储存是一个对信息的建构过程。

(1)语义网络:包含了表征各种概念的节点和彼此相联系的连线,连线的长

短代表着联系的密切程度。

(2)扩散激活:依据语义网络,当你想到一个单词的时候,很容易地想起与

之有联系的其他各词的过程。通过组织,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就在长时记忆中,构

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在心理学中称为图式。44、⑴正确认识挫折:

坦然面对,树立勇气和信心。

(2)改变不合理观念:应改变对所受挫折的看法及采取的态度。

(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到社会中去磨炼,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

知识修养。

(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性情急躁,心胸狭窄,意志薄弱,自我偏颇容易引

起挫折感。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的性格。

五、述论题

45、⑴对小学生要重视德性认知教育。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

化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德性知识学习活动,做好德育教材建设。另一方面,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德育认知,使其与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

应,并注重开发和调动学生心理潜能,从而去实现德育的内化。

(2)增强学生强化与内化统一的自我意识。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

练和良好品德强化。例如:如何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热爱集体,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等,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

强化训练。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小

学生在直观形象地强化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示范,达到内化

的目的,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各学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学生进行道德行

为教育的材料、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去挖掘、发

现,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渗透、利用。例如:《语文》课是向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

学科,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中的课文《称赞》、《从现在开始》等课文都是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主人公身上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

不良品质。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

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

(4)加强课外延伸,渗透德育行为。除在学科教育中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

养,还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开展课内外活动或各种实践活动。可能会比一

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学生去养成良好的

道德行为习惯。

(5)重视学生社会公德建设在道德养成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爱国守法、明

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

社会形象,制定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公约等。46、

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首先,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班级是学生活动的直接环境,学校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媒介,其

中的各种因素从各方面微观而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

第一,教师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最大,教师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鼓励甚至可

以决定学生的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