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十四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横十四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横十四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横十四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横十四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numpages12 施工图施工图A市政道路项目横十四路高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本次设计市政路网位于巴南高职城,渝南大道以西,箭滩河以东,龙洲湾隧道项目以南,绕城高速以北区域。该片区周边交通条件优越,位于内环南面,渝南、内环高速、鱼洞长江大桥、李家沱大桥、马桑溪大桥等城市主干道环绕区域,通过长江大桥、内环快速路能快速到达主城各区。项目所处区域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其招商引资和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建设。本片区路网工程包括两条横向主干路(横十一路、横十四路),三条横向次干路(横十二路、横十三路、横十五路),六条片区内支路(纵二路、纵一路、尚文大道一~四支路),全长9803.121m。本次设计项目为横十四路沿东西走向布设,路线总长1147.458m,路幅宽度为32m,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设计依据与技术规范2.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新测提供1:500地形图(2021年3月测量)。3)《横十四路施工图设计》[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1年11月]4)《纵一路、横十四路、尚文三支路、尚文四支路、横十五路(详细勘察)》[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1年09月]5)由业主方提供的其它的资料。6)高边坡安全评估报告及专家论证意见2.2技术规范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7)《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2014)9)《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10)《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2021)2.3上阶段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完善图说;执行情况:已完善图说,详见YT-01~YT-08。2)复核边坡岩土参数,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特别是填土边坡沿土岩界面滑动的稳定性;执行情况:已复核边坡岩土参数,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增加岩土界面滑动稳定性验算,详见计算书。3)进一步完善压实填土设计;执行情况:已完善压实填土设计,详YT-01-5.4节高填方施工要求。4)进一步完善坡顶坡脚安全防护措施及截排水方案;执行情况:要求在挖方边坡坡顶及平台设置截水沟,填方边坡坡脚设置排水沟,且要求在坡顶设置栏杆,详见边坡典型横断面图高边坡分布情况根据重庆市建委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精神,本次设计填方高度大于或等于8m,挖方边坡(岩质边坡)高度大于或等于15m,岩土混合边坡高度大于或等于12m且土层厚度大于或等于4m的边坡划分为高边坡。高边坡具体分布如下表:桩号范围边坡/支挡结构高度(m)长度(m)边坡类型安全等级边坡性质包含剖面治理方式K0+070-K0+240左侧8~22170土质填方一级临时83-83'~88-88'分级放坡+反压护道(局部)+钢塑土工格栅+局部护脚墙(边坡高度≥16m时)+坡面植草+排水K0+280-K0+420左侧8~23140土质填方一级临时90-90'~94-94'分级放坡+反压护道+钢塑土工格栅+局部护脚墙(边坡高度≥16m时)+坡面植草+排水K0+500-K0+656.362左侧8~17156.362土质填方一级临时97-97'~102-102'分级放坡+反压护道+钢塑土工格栅+坡面植草+排水K0+620-K0+656.362右侧8~1636.362土质填方一级临时102-102'分级放坡+钢塑土工格栅+坡面植草+截排水K0+790-K1+030左侧15~36240岩质挖方一级临时105-105'~112-112'、116-116'~117-117'分级放坡+绿化基材混合物护坡+排水+截排水K0+980-K1+040右侧15~23.535岩质挖方一级临时117-117'分级放坡+绿化基材混合物护坡+排水+截排水高边坡路段地质评价本节内容截取自《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4.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势整体呈波状起伏,局部原始地貌已被人类破坏。总体趋势东高西低,地形宏观坡角一般5~30°,场区内高程在174.36~255.14m左右,相对高差约80.78m。4.2气象水文据巴南区气象站资料,建设区域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中的盆地南部长江河谷区,其主要特点是全年气候温暖,冬暖夏热特征明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季风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根据巴南区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多年平均气温为18.7℃,月平均气温最高32.8℃(8月),最低6.3℃(12月)。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4.0℃(2006年8月26日),最低–1.8℃(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年最大降雨量1502.4mm(1982年),年最小降雨量为819.20mm(1969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1.8mm,降雨多集中在4~9月,其降雨量最高达867.8mm,占年降雨量的76%。场地属长江水系。长江是区内第一大河流,场区内一品河由南向北流经区境,最终汇入长江。据附近水文站资料,长江多年平均流量1.15万m3/s,最大流量8.57万m3/s,最小为0.277万m3/s;场地西侧约200m处为一品河干流,发源于綦江区天台山北麓棋盘石,流域面积367km2,干流全长51.99km,其中巴南区境内长49km,流经巴南区安澜、一品、鱼洞等街道(镇),在鱼洞老大桥处汇入长江;场区内叉河沟由东向西汇入一品,河面宽度约5~10m,水深约0.5~2.0m河百年一遇洪水位为190.78m,50年一遇洪水位为189.21m,20年一遇洪水位为187.12m,10年一遇洪水位为185.32m,5年一遇洪水位为183.24m,洪水位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小。此外,场区内鱼塘和水堰零星分布,鱼塘大小不一,存在一定的地表水。4.3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南温泉背斜南段西翼,场岩层产状:倾向在280°~300°,倾角在52~62°之间,优势产状285°∠56°。岩层呈单斜产出,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根据现场的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95°~120°,倾角20°~30°,优势产状:110°∠25°,裂隙面平直光滑,张开1~3mm,无充填物,间距一般2~4m,延伸性好,结合差~很差,属硬性结构面。J2:倾向185°~205°,倾角60°~75°,优势产状:195°∠70°,裂隙面较平直,微张,无充填物,间距一般4~6m,延伸性好,结合差~很差,属硬性结构面。4.4地层岩性经过调查沿线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粉质黏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沿线的岩层以砂岩和泥质岩为主。各岩土层及岩性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⑴素填土(Q4ml):紫褐色、灰褐色、黄褐色,主要由黏性土以及砂、泥岩块石碎石等组成,堆渣场无序堆填而成,砂、泥岩块碎石含量25%~35%,粒径20mm~200mm为主,最大粒径超过800mm,结构松散、稍湿,填筑时间小于2年。场地中部局部地带有分布,钻探揭露填土厚度为0.60(钻孔H11-80)~19.8m(钻孔H11-63),平均厚13.0m。⑵粉质黏土(Q4el+dl):褐红色、灰褐色,稍湿,残坡积成因,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主要呈可塑状态,钻探揭露厚度为0.20(钻孔Z2-1)~21.8m(钻孔H11-11),平均厚2.6m,主要分布于原始低洼地带(水田、鱼塘、水堰、沟河处局部呈软塑状)及缓坡处(为可塑状,局部地段含砂质成分较重)。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⑴泥岩(J2s-Ms):紫红色、红褐色,主要成分为黏土质矿物,泥质结构为主,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厚0.3(钻孔H11-10)~3.7m(钻孔H11-92),平均厚1.7m,岩质软,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岩层岩芯呈短~中柱状,岩体较完整,属极软岩~软岩,岩质软,抗风化能力较差。为本场地主要岩石,局部地段砂质泥岩含砂较重。⑵砂岩(J2s-Ss):浅灰色、灰白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及黏土矿物,多为钙质胶结,局部为泥钙质胶结。该层砂岩呈层状形式分布,强风化层厚0.50(钻孔H11-7)~3.8m(钻孔Z2-48),平均厚1.9m,岩质软,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岩层岩芯呈短~中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完整,属较软岩,局部地段砂岩含泥质较重。4.5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原始地貌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出露岩层为河湖相沉积岩,基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薄层砂岩或泥岩,不具备典型的含水层,场地内地势低洼处填方段素填土为强透水层,其下有一层第四系粉质黏土层。场地地下水根据含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1)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层中,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水量大小不一,不稳定。在土层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下渗、给通过岩土界面在有条件的切割区排泄。因斜坡储水条件差,故汇集在原始地形低洼地段形成潜水,局部含有上层滞水。通过钻孔静止水位观测,地下水水位不统一。雨季和洪水季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施工和设计时应注意。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区内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基岩裂隙中,裂隙水赋存条件稍差,存在风化带网状裂隙水。通过本次钻孔水位观测,大部分钻孔内水位多为残留水,未见稳定地下水。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相对贫乏,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拟建工程基础主要位于当地地下水位线以上,但局部地势低洼地段雨季可能存在上层滞水、第四系潜水等,水量较小。基础施工中只要备以常规抽水设备,就能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基坑涌水问题。对工程基础施工影响较小。本次勘察选取部分钻孔进行简易提水试验,钻孔一抽既干,静置24小时后,水位恢复缓慢,由此可见勘察期间场地基岩裂隙中含水量不大。如雨季施工,可能会有部分渗透水,应做好相应的地下水抽排准备工作。4.6不良地质现象通过调查访问,拟建线路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亦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7地震效应评价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道路为标准设防类。4.8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岩石名称填土粉质黏土砂岩泥岩结构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天然19.523*24.823.5*25.5饱和20.5*饱和20*自然抗压强度(MPa)13.885.25饱和抗压强度(MPa)9.333.20内聚力C(kPa)天然5*天然26.251540108050*饱和3*饱和20.46内摩擦角φ(°)天然28*天然13.5036.3433.9118*饱和25*饱和11.29抗拉强度(kPa)56026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压实有现场试验确定150*500*3230300*1980弹性模量(MPa)330100变形模量(MPa)23070泊松比μ0.190.31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60*40*40030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9055岩体与挡墙底部的摩擦系数0.25*0.20*0.35*0.45*0.30*0.4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N/m4)12*15*40*40*负摩阻力系数0.20*注:①带“*”者根据相关规范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取值。②抗剪强度指标括号外为天然状态,括号内为饱和状态。③以上取值是根据试验结果按规范要求、分地层统计而得,而岩、土体不是均质的,存在变异性,其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值与上述成果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在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动态化设计。高边坡支护设计边坡安全等级:一级/二级。边坡重要性系数:1.1(一级)/1.0(二级)。边坡防护工程设计安全系数:1.35(一级永久边坡)、1.25(一级临时边坡);1.30(二级永久边坡)、1.20(二级临时边坡)。结构设计安全使用年限及设计基准期:2年(临时边坡)、50年(永久边坡);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按7度构造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本工程设计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对于没有勘察点控制的地段,若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与设计时的地质条件相差较大,应根据施工反馈的信息调整设计。本工程边坡应严格按照“逆作法”施工。K0+070-K0+240左侧/K0+280-K0+420左侧地勘评价:沿线现状地面高程为188.55~205.85m,该段为丘陵斜坡地貌,横向地形较陡,左侧边坡地形一般坡角为15~30°,局部存在陡坎。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厚度为0.6~4.8m;少量分布有素填土,厚度为0.4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0.7~3.0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场地整体稳定。设计方案:本段边坡为一级边坡,采用“分级放坡(K0+080~K0+150左侧,K0+330~K0+370左侧原地面较陡采用反压)+钢塑土工格栅+坡面植草+排水”方式进行支护。放坡:边坡每级坡高为8m,台阶宽度为2m,从坡顶起0~8m按1:1.5放坡,8~16m按1:1.75放坡,高于16m按1:2.0放坡。边坡填筑前应清除此段粉质粘土层,自然纵坡大于12%或横坡大于1:5时应挖成宽度2~4m,并向内倾斜大于4%的台阶,对原状地面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要求其压实度不小于94%,新填土按道路路基要求碾压并与台阶处一同碾压。反压护道:K0+080~K0+150左侧,K0+330~K0+370左侧原地面较陡采用反压护道,反压护道宽度详断面。钢塑土工格栅:铺设范围为路面底面以下,边坡平台下2.0m范围内,长度详大样图;其技术参数横向抗拉强度≥30kN,纵向抗拉强度≥80kN,节点分离力≥500N。护脚墙:边坡高度≥16m设置2m高护脚墙,护脚墙埋深不小于1m,护脚墙相关要求详图。排水:坡顶雨水由市政管网系统收集排走;坡脚排水根据地形采用临时排水沟或散排排出,排水沟与坡脚线距离2~5m。K0+500-K0+656.362左侧/K0+620-K0+656.362右侧地勘评价:沿线现状地面高程为188.75~201.65m,该段为丘陵斜坡地貌,横向地形较陡,左侧边坡地形一般坡角为15~30°,局部存在陡坎。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厚度为0.6~4.8m;少量分布有素填土,厚度为0.4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强风化带厚约0.7~3.0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场地整体稳定。设计方案:本段边坡为一级边坡,采用“分级放坡(+钢塑土工格栅+坡面植草+排水”方式进行支护。放坡:边坡每级坡高为8m,台阶宽度为2m,从坡顶起0~8m按1:1.5放坡,8~16m按1:1.75放坡,高于16m按1:2.0放坡。边坡填筑前应清除此段粉质粘土表层种植土,自然纵坡大于12%或横坡大于1:5时应挖成宽度2~4m,并向内倾斜大于4%的台阶,对原状地面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要求其压实度不小于94%,新填土按道路路基要求碾压并与台阶处一同碾压。K0+580~K0+660原地面存在软弱土,采用块片石换填,石料饱和抗压强度不低于20Mpa,换填宽出坡底2m。钢塑土工格栅:铺设范围为路面底面以下,边坡平台下2.0m范围内,长度详大样图;其技术参数横向抗拉强度≥30kN,纵向抗拉强度≥80kN,节点分离力≥500N。排水:坡顶雨水由市政管网系统收集排走;坡脚排水根据地形采用临时排水沟或散排排出,排水沟与坡脚线距离2~5m。K0+450-K0+470右侧K0+450~K0+470右侧无放坡空间,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护。挡墙相关要求详见大样图,挡墙定位详见平面布置。K0+790-K1+030左侧/K0+980-K1+040右侧地勘评价:现状地面高程为206.39~240.00m,设计标高为206.395~219.975m,属挖方道路。该段为丘陵斜坡地貌,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局部为素填土,拟建道路设计标高以下基岩直接出露。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场地整体稳定。根据道路标高场平后道路左侧将形成高15~36m高的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该段赤平投影图如下图所示:图1左侧边坡岩体结构面赤平投影图图2右侧边坡岩体结构面赤平投影图边坡强风化岩体类型为Ⅳ类;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强风化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5°;中风化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3°,中风化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60°,左侧边坡经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坡体切向相交,为切向坡,裂隙L2及L1与层面组合为外倾结构面。右侧边坡经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反向,为反向坡,其余裂隙及交线为切向坡,右侧边坡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破裂角取岩体破裂角60°。设计方案:本段边坡采用“1:1分级放坡+坡面绿化基材混合护坡+截排水”方式进行支护。放坡:以现状一级边坡平台坡肩作为坡顶,设计人行道边线为坡脚进行放坡,放坡坡度不陡于1:1.0。绿化基材混合物护坡:在挂土工网采用16#镀锌铁丝网,网孔5cm×5cm,网间搭接宽度10cm,并采用不同厚度的混凝土垫圈来调节,使铁丝网与坡面的距离保持在50~70mm。土工网铺设完成后,面层喷射含有草籽的有机材料10cm,锚杆间距1.0m,长锚杆长度为5.0m,短锚杆长度1.0m。坡顶设置梯形截水沟,截水沟与坡顶线距离2~5m,坡顶为反坡时依地形排出。坡顶防护网:本次设计于挖方高度>8m边坡坡顶1-2m外设置防护网,防护网采用0.3×0.3×0.5混凝土立柱基座,基座间距2m,网面采用浸塑金属网。边坡防护设计及施工要求本工程采取动态设计和信息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地质编录,校核结构面参数,如发现有与勘察不符的地层、与设计参数取值不符及其它有关情况,应及时通知业主、监理、设计、勘察等有关单位,必要时对原设计进行校核、修改和补充。锚杆应在大面积施工前按规范进行基本试验,并及时反馈设计,设计方根据试验成果核实设计参数,锚杆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坡面开挖施工1)坡面整理是指按设计坡比整平坡面。2)进行坡面清理施工前,应封闭周围小路,禁止通行,并设置安全警示。3)坡面清理施工前,应采取有效的施工临时脚手架等防护措施,避免清除过程中的落石或土体危及下方保护对象和施工人员的安全;4)坡面清理时,岩石边坡修整开挖应采取人工或风镐开挖方式施工严禁放炮施工,机械施工时注意施工安全。5)清除的岩体或土体应及时转运至稳定场地,不得随意堆弃,以免造成次生不稳定地质体。6)所有边坡开挖均应在干地施工,对开挖施工中的地下水、雨水和施工积水,应采取有效、可靠的截、排水措施予以排除。如在雨季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回填要求1)填方区先进行场地清理,耕土、淤泥、腐殖土、植被、草皮、杂物等应清除干净,厚度约50cm,地表清理可参照相关规范执行。2)压实填土的质量以压实系数γc控制,其中红线范围内平场部分,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红线范围外边坡部分,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2。3)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须开挖台阶,台阶应挖至基岩面,台阶宽不小于2.0米,台阶设反向坡。4)填料要求:填土采用块石、片石,以及碎石、石屑、粘性土(用作填料)。片石、块石尺寸不得超过30cm,缝隙用碎石、石屑、粘性土填充,不得采用建筑垃圾、耕植土等。土石比以确保密实度要求进行控制。建筑场地内压实填土的填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采用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土;B.以砾石、卵石或块石作填料时,分层夯实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0mm;分层压实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C.以粉质土、粉土作填料时,其含水量宜为最优含水量,可采用击实试验确定;D.挖高填低或开山填沟的土料和石料,应符合设计要求;E.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性土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F.碾压完成之后填料的综合内摩擦角不应小于30°。绿化基材混合物护坡施工要求1)清理坡面:将坡面对施工有碍的一切障碍物清理干净并适当修整。包括,植被结合部清理:清理坡面开口线以上原始边坡的接触面,清理宽度1.0~1.5m,以铲除原始边坡上植物枝干为准;清除坡表面的杂草、落叶枯枝、浮土浮石等;坡面修整处理:对于凹凸不平的位置进行适当修平填补处理。2)挂网:网片从植被结合部的顶部由上至下铺设,加筋网铺设要张紧。网间上下需进行不小于5㎝的搭接。网间左右不需进行搭接,但所有网片之间及与锚钉接触处应使用16#镀锌铁丝绑扎牢固。网片与坡面保持5~7cm的距离,可在网片与坡面之间使用垫块来起支撑作用。土工格栅1)材料要求:土工格栅采用双向钢塑格栅,其技术参数横向抗拉强度≥30kN,

纵向抗拉强度≥80kN,

节点分离力≥500N,位置可根据路面以下埋设管线、检查井位置等据实调整,铺设时须设置不小于2m的反压层,土工格栅上、下侧及距格栅层8cm内的填料粒径不得大于6cm。钢塑格栅每延米的条带宽度14mm-23mm,网孔为100mm-180mm。重力式路肩墙/护脚墙施工要求(1)挡墙采用C25片石混凝土现浇,片石含量不超过20%,石料采用石质一致、不易风化、无裂缝,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的块片石,挡土墙在施工前做好地面排水工作,清除挡土墙后背坡面全部土层,保持基坑侧壁和边坡坡面干燥。(2)挡土墙的施工必须跳槽开挖,每段不能大于20m,施工时严禁超挖,挖至满足设计要求基底标高后必须及时用10cm厚C25细石砼垫层封闭;施工段长结合伸缩缝设置确定。需待强度达100%以上后,才能回填墙背填料,并分层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4%。墙后采用级配碎石填料,且满足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不小于35°。回填须逐层夯实,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当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在坡面挖台阶,台阶宽度约1米,呈5%反坡,然后再回填。(3)挡墙应以碾压密实老土或稳定岩层作为持力层,其地基承载能力特征值应满足大样图中设计要求,挡墙每隔15m~20m设置一道宽20mm的沉降缝,且于地基性状和挡土墙高度变化处应增设沉降缝。沉降缝采用沥青麻丝填塞,填塞深度不小于200mm。(4)挡墙在地面上高出30cm处设泄水孔,泄水孔间距2~3m,上下交错布置,向外倾斜i=5%,采用φ10cmUPVC硬塑管(贯穿墙体),墙后管口设500mm厚反滤层。(5)挡墙高度小于1m时埋深不小于0.5m,高度大于2m时埋深不小于1m,在斜坡上护脚墙的襟边宽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挡土墙基底纵坡i不宜大于5%。当大于5%时,应在纵向将基础做成台阶式。(6)挡土墙基础开挖时,中风化稳定岩层开挖临时开挖坡率1:0.3,强风化岩层及土层临时放坡坡率按1:0.5考虑,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施工时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开挖边坡安全。用电安全施工要求1)施工用电符合安全用电的规定,电杆、电箱、电源电线的安装,必须认真检查,达到标准。使用新电源必须先检查,合格后方能正式使用,并做好接地线的保养和防雷工作。2)现场施工用电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布置与架设,同时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在接线口、闸刀板等处挂立醒目标志牌,确保用电安全。3)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或脚手架上。4)架空线应装设横担和绝缘子,其规格、线间距离、档间距离等应符合架空线路要求,其电板线离地2~5m以上应加绝缘子。5)架空线一般应离地4m以上,机动车道为6m以上。6)电焊工须持证上岗,所用工具必须安全绝缘。工作前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施工中的安全保护措施1)加强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严禁损坏已完的建筑产品,建立相应管理制度。2)对建成的挡墙、脚墙要加强保护,防止人为破坏。3)遇暴雨,应防止施工过程中挡墙基坑的塌方事故。挡墙施工完毕后,应防止雨水对挡墙坡面土体的冲刷,避免地表土体在雨水的作用下发生滑塌等地质灾害。同时应采取措施如支撑、覆盖等,减小雨水冲刷程度。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本工程可能涉及的危重大工程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重大工程范围表(具体根据施工工法按规定识别):分部分项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本工程涉及范围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工程1、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边坡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支护或防护处理;施工单位应编制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基坑边坡应分层分段开挖,要求拟作法施工的应严格执行;现场需采用有效的降水措施或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沟,避免周边汇水灌入。X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边坡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支护或防护处理,现场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时,施工单位应编制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基坑支护变形等不应对新建建筑物和既有建筑物造成影响。探明现场管线,做好防护措施或者移管,避免对管线的影响。X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深基坑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边坡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支护或防护处理;施工单位应编制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基坑边坡应分层分段开挖,要求拟作法施工的应严格执行;现场需采用有效的降水措施或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沟,避免周边汇水灌入。本专业图纸中所涉及边坡均参照此类执行注:本表根据岩土专业涉及部分给出,未述及部分详其它专业图纸对危大工程应严格按照建办质[2018]3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等国家、行业、地方颁布的文件采取适当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本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7.3土石方开挖安全施工1)参加开挖的人员要遵守所使用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机械的各种安全装置齐全有效。同时支挡结构的基槽开挖均采用人工开挖,严禁放炮和大型机械施工。2)开挖顺序应从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并应放坡开挖,开挖临时坡率按设计坡率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并且应做好排水措施。3)配合挖土的人员,在坑槽内作业时要按规定坡度顺序作业。任何人不得进入的工作范围内。4)装土时,任何人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5)开挖的坑槽边禁止堆土、堆料、停放机械。6)发现地下水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施工安全。7)边坡应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原则,分层分段逆作法施工。分层工作高度不宜超过3.0m,分段长度为10~20m。应边开挖边护坡,禁止一次性开挖到底,任何部位均不得采用自下而)上造成岩体倒悬的开挖方式施工。8)施工时应注意复核边坡两侧高压线及其他管线等建构筑物与边坡的相互关系,避免边坡开挖影响到其安全。9)顺向挖方边坡5m范围内不得爆破施工。7.4高边坡脚手架搭设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纪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架设新用的材料及扣件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并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准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扣件,不准钢、竹材料混搭。3、架子地基应平整夯实,找平后加设垫木、垫板或底座。不得在未经处理的起伏不平和软硬不一的地面上直接搭设脚手架。4、严格按照脚手架搭设方案规定的构造尺寸进行搭设,控制好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并确保节点连接达到要求并设置一根防护栏杆,架体需与边坡锚固牢固,并按规范要求搭设剪刀撑。5、严禁垂直、交叉作业。6、施工人员进入作业环境之后应对环境观测,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始作业。作业中如有垮塌征兆或碎石松动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现场,待隐患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高边坡监测1)边坡工程监测应由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方可实施。2)要求对本次设计的所有高边坡均进行监测,可根据其安全等级、地质环境、边坡类型、支护结构类型和变形控制要求,按下表选择监测项目。边坡工程监测项目表测试项目测点布置位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一级二级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或预估支护结构变形最大处应测应测地表裂缝墙顶背后1.0H(岩质)、1.5H(土质)范围内应测应测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边坡坡顶道路变形位移及管涵渗水漏水情况应测应测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应测应测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杆件应测选测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选测选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应测选测注:①在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破坏后果严重时,应加强对支护结构的应力监测;②H为边坡高度。3)边坡工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应少于3个观测点的观测网,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②边坡工程施工初期,监测宜每天一次,且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周边建(构)筑物、管线对边坡变形敏感程度、气候条件和监测数据调整监测时间及频率。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③一级永久性边坡工程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宜少于二年;④监测工作可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