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路地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红果路地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红果路地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红果路地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红果路地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II类环境)SO42-(mg/L)微<30039.608.6997.5689.83微Mg2+(mg/L)微<20008.628.658.788.85NH4+(mg/L)微<5000000OH-(mg/L)微<430000000总矿化度(mg/L)微<20000313.68343.62308.28287.24按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PH值微>6.57.577.668.568.69微侵蚀性CO32-(mg/L)微<15<4.0<4.0<4.0<4.0HCO3-(毫米ol/L)微>1.0179.88249.83117.42106.18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长期浸水)水中CL-含量(mg/L)微<1000012.883.061.751.09微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干湿交替)水中CL-含量(mg/L)微<100微场地地下水及地表水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进行防腐。4.2.6土腐蚀性评价综合场地及周边无污染源,各土层未受污染,根据临近场地勘察资料(《新森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0+000~K12+450)》(初勘察、步详细勘察)、《白鹭大庄园改造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高新大道至驿云路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0+000~K1+528.539)》,综合判定场地内各土层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各土层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各土层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进行防腐。不良地质作用通过调查访问,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岩溶、采空区等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及现象,亦未发现河道、暗沟、渠、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特殊性岩土道路沿线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强风化基岩,具体特征如下:(1)人工填土人工填土零星分布于全线,主要由粘性土,砂、泥岩块石、碎石等组成。含量约含量25~55%,粒径以20~200毫米为主。结构松散~稍密,道路区呈中密状态,稍湿。厚度0~4.6m。人工填土在工程上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非均质性和湿陷性;其块石粒径大小不均,分选较差,土体内局部存在大块石架空现象,其整体均匀性较差,其物理力学等性质差异较大;人工填土在地下水的浸泡渗透下,易出现不均匀沉降。拟建道路沿线主要松散填土分布一览表序号位置填土厚度(m)建议处理措施1K11+720-K11+920高新大道至驿云路改造工程管网开挖范围1..0~2.0位边坡开挖范围,后期直接挖除2K12+140-K12+2600.8~4.8压实处理(2)粉质粘土粉质黏土为残坡积土,属特殊性岩土,紫褐色~黄褐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底部含少量泥岩角砾,一般呈可塑状,该层在靠近鱼塘、农田地段时,受有机质浸染和长期饱水顶部变异为淤泥,中下部则呈流塑~软塑状态。一般为中等压缩性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根据钻探揭露层厚0~10.80m。(3)淤泥质黏土道路沿线多为原始地形,淤泥质黏土属软土,主要分布在水田、鱼塘、藕田、水库位置,表层分布,呈灰黑色,一般呈软塑-流塑状,韧性低-中等、干强度低-中等、无光泽,有腥味,一般淤泥厚度0.30~1.0m,局部稍厚,为软弱土,建议对地表水田段呈流塑~软塑状粘土进行清除、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拟建道路沿线主要淤泥质黏土(软土)分布一览表序号位置淤泥质黏土厚度(m)建议处理措施1K12+0000.5~1.0清除或换填2K12+040道路右侧0.3~0.8清除或换填3白鹭园水库0.5~4.0退距设支挡结构注:平面分布范围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圈定范围。(4)强风化基岩强风化岩石以物理风化为主,具有表层风化、裂隙式风化、顺层风化、隔层风化的特征。风化速度和深度与岩性、地形、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本区砂岩强度较高,抗风化能力较强。泥岩强度相对较低,风化层相对较厚。4.2.8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根据地质测绘、岩土室内试验及前期勘察成果资料,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建设场地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表中带*者为参考附近项目并结合本工程特点所提出的经验值;本表临时边坡坡率及永久边坡坡率的坡率值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取值。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取值;考虑到本工程为市政工程,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2条增加取值建议,请设计根据执行规范选用,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14.3.2条: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较完整时取1.40-1.10,本次勘察范围内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20。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14.3.5条,当设计需要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对岩质地基可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33的系数确定;对土质地基可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50的系数确定。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6~14.2.10条计算取值,岩体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可由岩石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乘以折减系数取0.7,岩体内摩擦角由岩石内摩擦角0.9折减取值,岩体粘聚力由岩石粘聚力折减0.3取值,岩体抗拉强度由岩石抗拉强度0.4折减取值,边坡和洞室围岩抗剪强度、抗拉强度时间效应系数取0.95。结构面参数取值建议结构面类型C(kPa)Φ(°)结构面类型岩层层面3012软弱结构面5018硬性结构面裂隙面5018硬性结构面裂隙面3012软弱结构面现状土岩接触界面(粉质粘土与基岩面)11.687.28K11+280~K11+640现状土岩接触界面(填土与粉质粘土面)14.69.1现状土岩接触界面(粉质粘土与基岩面)12.087.44K11+620~K11+940现状土岩接触界面(填土与粉质粘土面)15.19.3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参数类型素填土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强风化中等风化泥岩重度(kN/m³)天然20.0*17.0*19.923.8*25.1饱和20.5*/20.124.0*25.2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4.70饱和////3.00抗拉强度(kPa)////106压缩性指标压缩系数(Mpa-1)//0.37//压缩模量(MPa)//4.66//抗剪强度天然C(kPa)5.0*/19.7/242Φ(°)30.0*/13.4/30饱和C(kPa)3.0*/14.2//Φ(°)24.0*/9.4//变形参数压缩模量(MPa)////603弹性模量(MPa)////721泊松比(MPa)////0.33基底摩擦系数0.25*/0.25*0.35*0.45与M30砂浆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40*130*320*临时边坡坡率(H<8m)1:1.50*/1:1.25*1:1.00*1:0.75*永久边坡坡率(H<8m)1:1.75-1:2.00*/1:1.50*1:1.25*1:1.00*永久边坡坡率(H>8m)不陡于1:2.00*/1:1.50-1:1.75*/不陡于1:1.00*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8.0*/15.0*100.0*/岩石水平抗力系数(MN/m3)////55*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20*55*100*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kPa)(《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取值)//150*250*500*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地标《市政工程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取值)//150*250*1861工程地质评价4.3.1场地稳定性及筑路适宜性评价据工程地质钻探及工程地质测绘表明,道路区内无断层、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拟建线路K11+840-K11+900西侧斜坡发现危岩四处,均属于小型、低位危岩体,位于边坡开挖线范围,后期将被清除。另存在孤石3处,均位于边坡开挖线范围,后期直接清除。场地岩土种类较简单,基岩为侏罗系砂岩、泥岩,岩体较完整,岩体为中厚~厚层状结构。强风化层基岩厚薄不均,风化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层基岩强度相对较高。水文地质条件总体简单;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场地稳定性问题主要为地基稳定性和边坡稳定性,在合理的设计、施工下都可保证其稳定。综上所述,道路区整体稳定,适宜拟建项目建设。4.3.2基岩面及强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范围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具有起伏变化的特征,其起伏变化情况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起伏特征及工程建设对原始地貌的改造等影响。基岩面倾角一般2°~30°,局部达50°;基岩埋深0~21.08m。场区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一般0.40~4.00m左右,局部地段基岩强风化带厚度较大,达9.70m,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4.3.3地震效应与地震稳定性评价(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本次勘察选取6个钻孔进行剪切波速测试,测试成果见表5.3-1,土的类型划分见表5.3-2。根据试验结果,场地素填土剪切波υs=138m/s,属软弱土;后期填土将进行分层压实处理,剪切波υs=260m/s,属中硬土(后期必要时现场实测剪切波进行校核);淤泥质黏土剪切波υs=100m/s,属软弱土;粉质黏土剪切波υs=174m/s~186m/s(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时按不利取174m/s参与计算),属中软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υs=500~800m/s,属软质岩石;中风化基岩的剪切波速υs>800m/s,属岩石。详勘钻孔剪切波测试成果表孔号岩土类别测试范围(m)Vs速度范围(m/s)Vs平均速度(m/s)Vse等效剪切波速(m/s)11BK53粉质黏土0.00-7.80162-197186186强风化泥岩7.80-8.70750750中风化泥岩8.70-12.00907-104699012BK12粉质黏土0.00-3.00168-180174174强风化泥岩3.00-5.00724-768746中风化泥岩5.00-8.00910-102798712BK27粉质黏土0.00-5.80170-188179179强风化泥岩5.80-8.00712-776751中风化泥岩8.00-12.00960-105496312BK31粉质黏土0.00-8.20168-196182182强风化泥岩8.20-10.00740-768754中风化泥岩10.00-12.00906-98694612BK44素填土0.00-4.50130-146138148粉质黏土4.50-6.30176-182179强风化泥岩6.30-7.70780780中风化泥岩7.70-10.00910-102397312BK45素填土0.00-3.00133-143138162粉质黏土3.00-7.70177-189182强风化泥岩7.70-8.70786786中风化泥岩8.70-10.00940-985963土的类型划分土的类型岩石坚硬土或软质岩石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土层剪切波范围(m/s)Vs>800800≥Vs>500500≥Vs>250250≥Vs>150Vs≤150根据设计方案,依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表4.1.3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表4.1.6,对场地类别的划分见下表。道路沿线地震效应评价表里程开挖、回填至设计路面标高后履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建筑抗震地段划分素填土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K12+023~K12+3008.68.6217II0.35一般地段K12+300~K12+6185.50.0133.0II0.35一般地段K12+618~12+81813.45.2133.0II0.35一般地段备注:1、抗震有利地段:建设场地及其邻近无晚近期活动性断裂,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同时地基为比较完整的岩体、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的中硬土等地段。2、抗震不利地段: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地层严重不均匀的地段,地形陡峭、孤突、岩石松散、破碎的地段,以及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地表排水条件不良的地段。3、抗震危险地段:河滩和边滩内基岩具有倾向河槽的构造软弱面且其被水流所切割、独立于岩盘的地段,通过发震断裂的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大规模滑坡、崩塌等而严重阻断交通的各种地段。抗震一般地段: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场地素填土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时按不利取138m/s,未来填土参照此取值,后期必要时根据填土压实情况对场地类别进行校核.抗震地段划分时的起算标高按设计路面高程计算。(2)岩土的地震稳定性评价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拟建道路为标准设防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3规定,本场地不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和液化处理。地基为新近填土时,应考虑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失效等其他不理影响对拟建道路构建物可能造成的破坏,并应采取相应措施。对抗震不利地段应采取相应措施。场地内未揭露砂土、粉土等易液化土,土体不会产生液化,可不需采用抗液化措施。1)场地覆盖层为人工素填土及粘土,无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岩土体不易发生地震液化现象;场地淤泥质黏土局部较大,建议进行换填处理,未来素填土厚度局部较大,需经分层压实或处理,处理后淤泥质黏土及素填土层无地震动液化、塌陷性质。2)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016年版))抗震设防的边坡工程其地震作用计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边坡工程支护结构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应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场地在地震作用下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作用拟建道路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本次勘察钻探范围无统一地下水位,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影响动态变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临水库位置钻孔存在地下水,地下水主要接受水库蓄水及大气降水补给。施工期间地下水将对路基浸泡,软化路基,地下水的升降易引起路基沉降。同时地下水对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在动水压力下,边坡易变形,施工中边坡应做好截排水措施,设置泄水孔;在沟谷地段设置排水通道,避免填方后,地下水排泄不畅,导致路基沉降。大气降雨后形成地表水,地表水下渗进入土层及基岩中的裂隙面、层面形成地下水,直接降低岩、土承载力及层面、裂隙面抗剪强度指标。五、主要材料5.1混凝土地通道箱形结构采用C40防水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P8,混凝土内掺入水泥用量8%的高性能抗裂防水剂;地通道垫层采用C20素混凝土;地通道人行道系统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底板桩基础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砼的施工均需按有关规范说明执行。5.2钢筋设计普通钢筋采用HRB400和HPB300,抗拉设计强度分别为330MPa、250MPa。钢筋的主要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的有关规定。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和钢筋机械连接接头:HPB300钢筋接头建议采用闪光接触对焊,条件不具备时采用电弧焊(双面焊缝);HRB400带肋钢筋直径≥16毫米时,接头建议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等级为I级,接头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的规定。5.3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规格:宽320毫米,厚20毫米;钢边止水带规格:宽≥350毫米,厚≥10毫米。钢边止水带性能指标序号检测项目指标1硬度(邵尔),度60+52拉伸强度,MPa≥183断裂伸长率,%≥4004压缩永久变形70℃*24h,%≤3523℃*168h,%≤205撕裂强度,KN/毫米≥356脆性温度,℃-457热空气老化,70℃*168h,%硬度变化(邵尔A)度≤+8拉伸强度,MPa≥16.2扯断伸长率,%≥3208臭氧老化50pphm:20%,48h2级9橡胶与金属粘合断面在弹性体内10防霉性能≥2级外贴止水带性能指标序号检测项目指标1断裂拉伸强度,Mpa,常温≥162扯断伸长率,%,常温≥6003撕裂强度,kN/m≥604低温弯折,℃≤-405热空气老化(70℃*168h)断裂拉伸强度保持率,%≥80扯断伸长率保持率,%≥70100%伸长率外观无裂纹6耐碱性,10%Ca(OH)[2]常温*168h断裂拉伸强度保持率,%≥80扯断伸长率保持率,%≥905.4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性能指标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防水卷材性能指标检测项目技术指标断裂拉伸强度,Mpa常温≥1660℃≥6扯断伸长率%常温≥550撕裂强度,kN/m≥6030min无渗漏(MPa)0.3低温弯折,℃≤-35加热伸缩量,毫米延伸≤2收缩≤6热空气老化(80℃×168h)断裂拉伸强度保持率,%≥80扯断伸长率保持率,%≥70耐碱性,饱和Ca(OH)2溶液常温×168h断裂拉伸强度保持率,%≥80扯断伸长率保持率,%≥90人工气候老化断裂拉伸强度保持率,%≥80扯断伸长率保持率,%≥70卷材与卷材粘接剥离强度N/㎜(标准试验条件),≥1.5浸水保持率(常温×168h),%≥70卷材与混凝土的剪切强度N/㎜,≥4.0卷材与混凝土的剥离强度N/㎜,≥1.5六、地通道设计6.1主体结构设计地通道设计起终点桩号及设计长度:K0+248.997~K0+352.997,全长84m。地通道断面设计:结构采用单箱双室结构,外轮廓尺寸为23.1m×7.55m,箱室结构净高5.15m,单侧净宽为10.25m=2.4m(人行道)+7.5m(车行道)+0.35m路缘带,地通道顶板、侧墙厚度为90厘米,中隔墙厚度为80厘米,底板为150厘米。顶板与侧墙及中隔墙间设80厘米×40厘米倒角,底板与侧墙及中隔墙间设30厘米×30厘米倒角,最大覆土厚度位于小桩号洞口位置,覆土厚度1.8~2.2m。地通道采用桩基础,桩基直径150厘米,横向设置8根,共6排48根。6.2洞口挡土墙通道进出口两侧设置扶壁式挡墙,挡墙高度4~8m,位置见平面布置图。新森大道本标段其余位置采用了相同的挡墙,进出口挡墙长度约36m,挡墙大样见岩土分册YT-20。6.3附属工程设计6.3.1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设计因本次设计地通道总长84m,且不通行危险化学品等机动车,属于四类隧道。本次不考虑设置消防给水系统。灭火器置于灭火器箱内,暗装于地通道墙体,通道入口、中部、出口各靠右设置一处,总计6处。灭火器箱采用铝合金嵌墙型开门式,做法详《07S207》。6.3.2照明设施地通道照明采用局部照明,安装顶灯照明。施工时注意根据电照设计埋设管道和照明设备预埋件,照明详细设计及相应工程量详见电照专业设计图部分。6.3.3防排水设施地通道防排水以防、排、堵相结合:地通道主体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在地通道结构外侧设换向透水管,通过纵、横向PVC管有组织地引入路面排水系统中,为地下水建立通畅的泄排渠道。地通道内的雨水及地下渗积水通过路侧排水沟排泄到路网的排水系统。6.3.4地通道装饰地通道侧墙人行道以上范围内装饰采用8毫米厚钢钙复合板,沿地通道全长设置。钢钙复合板应采用配套专用龙骨支架及相关配件固定于隧道边墙上。钢钙复合板应采用A1级不燃材料,具有易清洁、耐酸、耐碱、抗冻融等特性。板的横、纵向抗折强度应大于20Mpa。复合板内结合强度应大于0.6Mpa。应满足系统抗风压性:系统在+7Mpa及-9Mpa压力差下钢钙复合板无损坏。地通道内部钢钙板以上部分装饰应采用隧道专用防火涂料,耐火极限不小于2小时,厚度为21毫米,其中底层为20毫米厚有机硅防水型隧道防火涂料,面层为1毫米厚黑色有机硅隧道涂料。钢钙板处侧墙采用20毫米厚有机硅防水型隧道防火涂料底层。防火涂料装饰面层与钢钙板之间应有不小于15厘米的搭接长度。七、耐久性设计7.1结构结构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设计方法、施工质量、监理控制及管理部门后期维护等各方面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以及结构使用过程中例行检测与正确维修,因此,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四方单位应紧密协作,共同解决结构耐久性各项措施的实施。7.1.1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本项目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交通运输部批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CCES01-200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2005年修订版)提出的标准、要求进行设计。7.1.2结构环境本项目结构所处环境类别按Ⅰ类考虑。环境作用考虑到对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侵蚀的严重程度为B级,这样环境作用等级为Ⅰ-B级。7.1.3基本要求(1)控制混凝土中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各种混凝土构件的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拟定参见下表。最外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地通道、桩基础毫米40泥下区注:1、保护层厚度指最外侧钢筋表面至混凝土外边缘距离。2、泥下区指陆地地面线以下范围。(2)为提高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施工等方面做如下要求: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①选用低水化热和含碱量偏低的水泥,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②选用坚固耐久、级配合格、粒型良好的洁净骨料;③使用优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除特殊情况外,矿物掺和料应作为耐久混凝土的必需组分;④优质的引气剂,将适量的引气作为配制耐久混凝土的常规手段;⑤尽量降低拌和水用量,为此应外加高效减水剂或有高效减水功能的复合外加剂;⑥限制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最高用量,为此应特别重视混凝土骨料的级配以及粗骨料的粒型要求;⑦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且胶凝材料的总量也不能过高。混凝土中最大水胶比、凝胶材料用量、最大氯离子含量以及最大碱含量等参数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和《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规定。进场骨料须做碱活性检测。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符合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结合混凝土施工环境条件、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2)混凝土的施工要求①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的要求,制定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与实施细则,精心选择原材料,进行混凝土试配,在试验室试验的基础上优选混凝土配合比。应在现场进行试浇筑。②耐久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有:混凝土的振捣均匀和密实,混凝土的养护,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阶段的混凝土裂缝控制。③应仔细规划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顺序,以尽量减少新浇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与开裂,如墩、梁、板分段分块浇筑的施工缝间隔等。④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截头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垫块可用细石混凝土制作,其抗腐蚀能力和强度应不低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为保证钢筋定位的准确性,宜采用定位夹或定型生产的纤维砂浆块。⑤混凝土的搅拌宜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搅拌机,不使用自落式搅拌机或立轴强制式搅拌机。⑥拌和物的振捣必须做到均匀密实。用插入式振捣变换插点时,应快插后向上缓慢拔出,不得沿拌和物表层平拖。⑦混凝土的养护包括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新浇混凝土应及早开始养护,避免水分的蒸发。湿养护不得间断,尤其注意初始保湿养护,避免新浇表面过早暴露在空气中。大掺量矿物掺和料混凝土在结束正常养护后仍宜采取适当措施,能在一段时间内防止混凝土表面快速失水干燥。(3)涂装场地内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地勘报告)。涂装前应制作实体试块供业主、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确认后方可实施。1)涂层系涂料设计混凝土表面涂层配套涂层名称配套涂料名称涂装方式涂装道数涂层干膜最小平均厚度(µm)底层桥梁专用修补腻子刮涂——中间层桥梁专用水泥基找平腻子点补及刮涂——面层水泥基丙烯酸溶剂型保护涂料喷涂或轴涂280涂层指标涂料名称部位比重(t/m3)体积固体份(%)理论涂布率(g/m2)理论涂布率(L/m2)干膜厚度(μm)水泥基丙烯酸溶剂型保护涂料地通道端部挡墙1.2351±22000.163802)涂料技术指标①材料要求含有无机硅酸盐(水泥基)成分的丙烯酸类保护涂料;颜料为无机氧化物颜料;单体涂料,无需固化剂,优于多组分材料。②标准要求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TT695-2007要求。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用防腐涂料》JTT821-2011要求。符合国家标准《溶剂型外墙涂料》GB/T9757-2001要求符合《界面渗透型防水涂料质量检验》DBJ01-54-2001渗透成膜型防水涂料性能要求③技术要求外观粘稠液体固含量60±2%抗CO2渗透系数μ≥1.5×106抗水蒸气扩散系数μ≤1.5×104附着力(拉开法)≥6Mpa干燥时间表干1小时,实干12小时耐水性240小时不起泡、不剥落、不粉化、不失光、不变色耐盐水性240小时不起泡、不剥落、不粉化、不失光、不变色耐碱性720小时不起泡、不剥落、不粉化、不失光、不变色耐酸性,10%H2SO4240小时漆膜无异样耐化学品性720小时不起泡、不剥落、不粉化、不失光、不变色耐人工气候老化性1000h不起泡,不剥落,不粉化耐冲击性50cm抗氯离子渗透性[mg/(cm2.d)],30d≤5.0×10-3八、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8.1施工方案8.1.1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1)施工前应仔细阅读设计图纸及有关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发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2)在每道工序的施工准备过程中,必须对有关桩号、坐标、方位角和标高等进行严格校核,并经过测量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应严格按照地通道及道路设计图的立面、平面坐标放样,校核相互关系,以免出错。(3)坐标系统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系统。8.1.2基础施工地通道位于填方区,下方跨域新森大道玉龙隧道。其中一排桩基位于隧道左右两洞中间,施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位于两洞中间桩基应在下方隧道一次回填完成后,与隧道同步施工。(2)隧道施工完成后,两洞中间桩基应采用钢护筒进行保护,桩周围至隧道顶面采用碎石土回填。(3)碎石土碎石粒径不得大于5厘米,碎石回填材料严禁采用风化岩石,土石比4:6。(3)隧道两侧范围内应对称回填,并采用分层碾压,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5m,压实后土体密实度必须达到96%,采用的填料需满足路基填料要求。(4)地通道其余桩基在回填至地通道底面标高后施工。(5)施工时应对设计用于桩长计算采用《工程地质详勘报告》中桥位各钻孔柱状图基桩持力层岩石与施工成孔记录进行对照,如桩端岩石饱和单桩抗压强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导致桩长(包括增长或减短)变化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对桩长进行核算,依据设计单位反馈意见进行施工。(6)桩基成孔方式建议采用机械成孔,不能成孔时采用护壁或护筒等措施,桩底沉渣厚度小于5厘米。8.1.3地通道结构施工箱涵水平施工缝宜设置在底板面上100厘米处,其他地方不得设置。地通道采用C4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8。地通道使用的各种混凝土,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考虑使用年限条件下的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及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等参数均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规定。地通道主体结构混凝土中加入替代水泥用量8%的高性能抗裂防水剂,根据试验及厂方提供的参考数据综合分析后确定,并保存依据资料。设计采用HPB300、HRB400钢筋。HPB300钢筋材料和连接应满足《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8)的规定;HRB400钢筋材料和连接应满足《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7)的要求。除特别说明外直径≥16毫米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连接等级为I级,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要求。8.2施工注意事项(1)桥涵施工应遵守相关规范执行,设计图中数据均为理论值,均应在施工前考虑桥梁纵、横坡、施工预拱度等因素影响进行放样,并采用多种方法复核。(2)施工前应认真研究落实施工组织计划,按照设计文件允许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都必须考虑施工期间的结构安全、交通安全和行人安全。(2)地通道主框架采用搭架现浇方式浇筑,应结合实际的地质情况来合理安排框架的分段和浇筑顺序。应先对基础进行处理,确保地基满足设计要求,可搭架现浇闭合框。(3)应严格保证框架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应将旧混凝土的接缝面凿毛洁净,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整体性,并注意混凝土的养生。各段应严格控制断面尺寸,施工误差应限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偏差之内。(4)须待框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时方可回填侧墙填土及顶板覆土,在横向上应对称回填。框架结构设计为搭设满堂支架施工的结构,施工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基坑设计为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开挖,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护壁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5)落地支架应进行预压以消除支架变形。(6)框架的内模必须是聚氨脂木模板、胶合竹模板或表面贴硬塑料板的木模板,这些模板必须是大块模板;模板要求尺寸准确,表面平整;同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湿砼爆模,确保浇出的混凝土尺寸准确。模板应涂刷正规的脱膜剂,表面光洁美观、无锈斑和异色痕迹。(7)施工时要求确保钢筋定位准确,如钢筋相互矛盾时,以“次要钢筋让主要钢筋”"原则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混凝土和钢筋的质量,注意混凝土工作缝的处理,确保其整体性。(8)由于结构角点应力较大,在施工中应特别注意角点位置的混凝土振捣质量。(9)严格控制结构的轮廓和尺寸,严格控制施工误差,混凝土应注意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方可拆模。(10)施工前对相关图纸应全盘研究,如排水、照明、消防等,确保预埋钢筋及预埋件及时准确的预埋于隧道相关部位,如有冲突及时通知设计处理。(11)施工前通过人工局部开挖核实工程影响区的管网情况,如需改造的则先行改造,确保文明施工,消除对当地社会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12)设计中其他未详之处按如下原则处理:按现行施工规范进行,规范未明确处由建设项目参与各方及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协商解决。(13)地通道顶板以上80厘米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回填,需满足《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范》(CJJT177-2012)相关规定,参数要求如下:位置离路面顶面距离施工湿容重W(KN/m3)抗压强度CF(MPa)深度>0.8m5.5>W≥4.5≥0.6九、危大工程9.1设计中涉及的危大工程清单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表分部分项工程重点部位或环节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是否涉及基坑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应分段跳槽开挖,采用逆作法,加强基坑周边监测。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加强信息法施工,现场核对地质情况,对管线位置进行核查,明确周边环境及保护对象,表达基坑与周边保护对象的平面及竖向的位置关系,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等工程。针对工具式模板提出具体要求。是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或跨度10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荷载均指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10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或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支撑工程的强度、稳定性、变形及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是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应据实考虑安装人员、设备荷载。是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自行式架桥机等应满足相关要求。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塔吊、龙门吊应满足相应要求。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安装拆除注意相关安全。脚手架工程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包括采光井、电梯井脚手架)。满足脚手架安全规范要求。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悬挑式脚手架工程。高处作业吊篮。吊篮的施工要求详见说明。卸料平台、操作平台工程。异型脚手架工程。拆除工程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拆除前应加强交通组织,细化安全文明专项施工方案。暗挖工程矿山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强化信息法施工,动态设计。盾构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盾构机械应符合要求。顶管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顶管工法及影响应合理。其它建筑幕墙安装工程。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人工挖孔桩工程。水下作业工程。装配式建筑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