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二2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二2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二2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二2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二2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分子水平上,存在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B.在细胞水平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C.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D.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稳态〖答案〗B〖祥解〗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详析】A、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如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如果这个稳态受到破坏,正常细胞就可能变成癌细胞,A正确;B、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在分子水平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B错误;C、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C正确;D、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稳态,D正确。故选B。2.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细胞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缺氧处理25min内,神经细胞的K+外流受到抑制B.缺氧处理20min后,细胞内外电位差逐渐变小C.缺氧处理20min与10min相比,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答案〗A〖祥解〗据题意可知,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故自变量为缺氧时间,因变量是静息电位数值。静息时,钾离子外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详析】A、由图可知,缺氧25min内,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先逐渐增大,后又逐渐减少,说明K+外流先逐渐增多,然后又减少,A错误;B、由图曲线可知,缺氧处理20min后细胞内外电位差逐渐变小,B正确;C、由图曲线可知,缺氧处理20min与l0min相比,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较大,即兴奋性降低,C正确;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需要钠-钾泵参与,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A。3.一氧化氮(NO)是最早发现能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气体。NO可增强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使胞质内cGMP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NO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B.NO与乙酰胆碱均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C.NO与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可用NO剂治疗〖答案〗D〖祥解〗某些神经元含有一氧化氮合成酶,该酶能使精氨酸生成一氧化氮。生成的一氧化氮从一个神经元弥散到另一神经元中,而后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并提高其活力,从而发挥出生理作用。因此,一氧化氮是一个神经元间信息沟通的传递物质,但与一般递质有区别。【详析】A、分析题图,NO不贮存于突触小泡中,它的释放不依赖于胞吐作用,而是通过弥散,A错误;B、乙酰胆碱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B错误;C、乙酰胆碱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而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不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C错误;D、NO剂可引起平滑肌舒张,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D正确。故选D。4.抑郁症治疗药物(酸盐帕罗西汀片)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酸盐帕罗西汀片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B.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可能比正常人的少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答案〗A〖祥解〗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详析】A、由题干信息“酸盐帕罗西汀片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可知,如果抑制剂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则不具有选择性,A错误;B、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属于胞吐过程,需消耗神经元代谢提供的能量,B正确;C、由题干信息"抑郁症治疗药物可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可知,抑郁症患者体内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较多,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比正常人的少,C正确;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D正确。故选A。5.科学研究表明,对幼鼠注射或口服睾酮后,出生仅14d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如果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公鸡不再鸣啼、鸡冠萎缩,求偶行为消失;重新植入睾丸,则公鸡的雄性特征和交配行为又得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A.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B.被摘除睾丸的公鸡变成了母鸡,因而不再鸣啼C.睾酮属于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不存在D.注射或口服的睾酮进入性腺细胞消耗ATP〖答案〗A〖祥解〗动物激素功能的研究思路和注意事项:1、研究思路:采用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激素后实验动物恢复正常→推测激素的功能。2、注意事项:①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态相似的动物进行平均分组,且每组不能只有一只。②进行注射实验时,对照组应注射生理盐水,进行饲喂时,对照组可添加蒸馏水。③在设计实验前,要充分考虑激素的本质,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如摘除法、饲喂法、注射法等。【详析】A、在有性激素的条件下,动物有性行为,而将睾丸摘除没有性激素后,动物就失去了性行为,说明动物的性行为与性激素有直接关系,A正确;B、被割除睾丸的公鸡不能分泌雄性激素,因而丧失第二性征,不再鸣啼,但其遗传物质并未改变,因此不能说其变成了母鸡,B错误;C、公鸡和母鸡体内既存在雌激素也存在雄激素,只是不同性别的鸡所含两种性激素的量不同,C错误;D、睾酮是性激素本质是脂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ATP,D错误。故选A。6.某健康高二学生进食早餐后,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M表示基础血糖水平。下列血糖浓度叙述错误的是()A.空腹状态下该同学的M值范围为3.9~6.1mmol/LB.A点时该同学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C.B点时该同学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的作用效果相抗衡〖答案〗C〖祥解〗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详析】A、正常人空腹的血糖含量为3.9~6.1mmol/L,则空腹状态下该同学的M值范围为3.9~6.1mmol/L,A正确;B、A点时由于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故该同学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B正确;C、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该同学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从而升高血糖浓度,C错误;D、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利用葡萄糖,并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由此可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的作用效果相抗衡,D正确。故选C。7.下表是某患者的血液化验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检测项目结果单位参考值甲状腺激素2.68pmol/L7.86-14.41促甲状腺激素6.53μIU/mL0.34~5.60A.此患者甲状腺激素功能比正常人低下B.该患者的基础体温低于正常人C.患者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能不敏感D.口服甲状腺激素可缓解其症状〖答案〗C〖祥解〗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2、分析表格数据:该患者体内游离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说明由于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出现了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导致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详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患者体内游离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说明该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A正确;B、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会引起患者基础体温低于正常人,B正确;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产生,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由于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因此其垂体功能正常,C错误;D、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可以缓解患者症状,D正确。故选C。8.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B.血浆内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C.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广泛D.激素发挥作用后即失活,所以体液调节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答案〗B〖祥解〗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详析】A、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A错误;

B、血浆内CO2浓度升高会刺激刺激相关感受器,进而刺激脑干呼吸中枢,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使呼吸加快加深,B正确;

C、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范围小、比较局限,C错误;

D、激素发挥作用后即失活,但体液调节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D错误。

故选B。9.人的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稳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与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发免疫反应B.伤口感染后局部会出现红肿、化脓现象,白细胞吞噬细菌形成脓液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被称为“细胞战士”、抗体被称为“分子武器”,它们能消灭“非己”成分维持机体稳态D.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消灭病原体的“战场”〖答案〗A〖祥解〗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基础,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胸腺、扁桃体)、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详析】A、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与免疫细胞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表面的分子变化,从而引发免疫反应,A错误;B、白细胞吞噬细菌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CD、免疫细胞和抗体能消灭“非己”成分维持机体稳态,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地方,能消灭病原体,CD正确。故选A。10.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的信息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其作用方式是直接与受体接触C.②和③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D.④是细胞因子,均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答案〗D〖祥解〗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图中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淋巴因子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Na+、K+、乙酰胆碱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详析】A、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Na+、K+、乙酰胆碱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信息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A正确;B、①包括甲状腺激素,直接与受体接触发挥作用,B正确;C、②还可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可以是Na+、K+,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C正确;D、细胞因子不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④不是细胞因子,D错误。故选D。11.癌症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有一种免疫抑制性跨膜蛋白分子PD-1,该蛋白分子可阻止T细胞全力攻击“入侵者”,起到免疫刹车作用,机理如图所示。科学家研制的PD-1抗体、PD-L1抗体可以解除免疫刹车作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T细胞的PD-1信号通路持续激活,则将会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B.PD-1抗体、PD-L1抗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肿瘤C.若正常细胞与T细胞间的PD-1/PD-L1信号通路受阻,则会引发免疫缺陷病D.施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往往比不施用的患者略低〖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1、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2、PD-1抗体与PD-1结合,PD-L1抗体与PD-L1结合,使得PD-L1无法与PD-1结合,使T细胞保持活性。【详析】A、由题干信息“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有一种免疫抑制性跨膜蛋白分子PD-1,该蛋白分子可阻止T细胞全力攻击‘入侵者’,起到免疫刹车作用”可知,若T细胞的PD-1信号通路持续激活,T细胞增殖分化会受到抑制,A错误;B、由图可知,PD-1抗体、PD-L1抗体分别与PD-1或PD-L1结合,从而阻止T细胞表面PD-1和肿瘤细胞PD-L1的相互作用,进而恢复T细胞功能,从而增强T细胞杀死某些类型的肿瘤细胞的作用,B正确;C、由图形信息可知,正常细胞与T细胞间的PD-1/PD-L1信号通路受阻后,T细胞免疫活性的抑制作用解除,免疫功能会增强,C错误;D、施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后,抗体与PD-1或PD-L1结合后,PD-1与PD-L1无法再结合,T细胞就能执行正常的免疫功能,患者免疫功能比不施用者强,D错误。故选B。12.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为验证细胞分裂素的这一生理效应,研究人员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如图)为材料进行实验。以未经处理的幼苗为对照组,则对实验组的处理为()A.在①②处同时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B.保留②,在①处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C.切除②,在①处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D.切除①,在②处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答案〗B【详析】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顶芽优先生长。验证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自变量为细胞分裂素,因变量为侧芽的恢复生长,故实验组应该保留顶芽,在侧芽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故B正确。13.下列关于生长素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不能经过脱水缩合生成生长素B.抑制胚芽鞘的细胞呼吸,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会下降C.在太空中将植物横放,生长素既不能极性运输也不能横向运输D.2,4-D不是植物体内合成的,是具有与生长素相似效应的生长素类调节剂〖答案〗C〖祥解〗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度不同,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根、芽、茎。生长素在植物的芽、幼叶和幼根、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为主动转运。【详析】A、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色氨酸不能经过脱水缩合生成生长素,A正确;B、在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故抑制细胞呼吸,产生ATP将减少,从而使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下降,B正确;C、太空是失重状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基因决定的,不受重力影响,因此植物失去的是生长素在重力影响下的横向运输,故在太空中将植物横放,生长素依然能进行极性运输,C错误;D、2,4-D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生长素类调节剂,D正确。故选C。14.依据植物开花与光周期长短可以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是指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是指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就能开花的植物。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将菊花顶部花芽附近的叶片去掉,并对顶部花芽和下部的叶片作以下四组不同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周期处理部位,因变量是植物是否开花B.由实验结果可知,只要是用短日照处理,植物都会开花C.由实验结果可知,菊花是长日照植物,要使其提前开花,可以延长光照D.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菊花开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植物体的下部叶片〖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及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周期和光周期处理部位,因变量是植物是否开花。【详析】A、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顶部的花芽还是下部的叶片,根据实验的单因子变量原则,自变量是光周期和光周期处理部位,因变量是植物是否开花,A错误;B、从图中可知,无论是长日照还是短日照处理顶部,只要用短日照处理下部叶片,植物都开花,B错误;C、由图中实验结果可以推知,菊花是短日照植物,要使其提前开花,应该缩短光照时间,C错误;D、分析实验,无论是长日照还是短日照处理顶部,只要用短日照处理下部叶片,植物都开花,说明菊花开花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植物体的下部叶片,D正确。故选D。15.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b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能一直保持稳定B.渔业生产上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a所示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中c所示类型D.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缓慢增长,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为图中a所示类型〖答案〗A〖祥解〗分析图可知,图中a所示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b所示的为稳定型,c所示的衰退型,据此答题即可。【详析】A、图中b所示的年龄结构类型为稳定型,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但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不止年龄结构,所以不一定能一直保持稳定,A错误;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剩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a所示的增长型,B正确;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中c所示的衰退型,C正确;D、我国人口虽出生率逐年下降,但总的来说还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为图中a所示的增长型,D正确。故选A。16.图甲表示草原中某动物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图乙表示该动物某一时期种群数量比值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AB段和图乙中的ab段,由于种群初始值小,种群数量均增长缓慢B.图甲中CD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图乙中cd段种群数量增加C.该动物在此区域的环境容纳量对应图甲中的E点和图乙中的c点D.影响该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迁入率、迁出率和性别比例〖答案〗B〖祥解〗图甲表示草原中某动物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先增大之后逐渐减小为0,当种群数量达到C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该种群增长规律符合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增长速率减小至0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允许的K值,当种群增长速率为最大时种群数量C即为K值的一半。图乙表示该动物某一时期种群数量Nt+1/Nt比值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其中Nt+1/Nt的比值相当于种群增长率。当其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长;当其等于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其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详析】A、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甲中的AB段种群数量在逐渐增加,而图乙中的ab段由于Nt+1/Nt的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逐渐减少,A错误;B、图甲中CD段种群仍然在逐渐增加,此时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图乙中cd段Nt+1/Nt的比值大于1,种群数量仍然在逐渐增加,B正确;C、该动物在此区域的环境容纳量对应图甲中的E点,但不是对应图乙中的c点,因为超过c点的种群数量还在增加,C错误;D、影响该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故选B。17.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若某种群的死亡率增大,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C.在“S”形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降低D.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通常呈“J”形增长〖答案〗A〖祥解〗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环境中的资源、空间和天敌等生物因素有关。2、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是先增大而后降低。【详析】A、种群的数量变化如迁入和迁出,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的变化与种群所处的环境变化有关。某种群的死亡率增加,并不意味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错误;C、在种群数最增长的“S”型曲线中,其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C错误;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能适应环境,且资源无限等,则可能呈“J”形曲线增长,如不能适应环境,则被淘汰,D错误。故选A。18.田鼠是一种群居的植食性鼠类,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鼠害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田鼠与其天敌猫头鹰的种群数量的波动总是不同步的B.由于田鼠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时结果往往偏大C.即使食物十分充足,内蒙古草原上田鼠的种群数量也呈“S”型增长D.田鼠的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的最大数量,不同时期环境容纳量不同〖答案〗D〖祥解〗本题考查种群,考查对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种群数量变化特点的理解。明确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计算公式和种群“S”型增长的变化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析】田鼠与其天敌猫头鹰的种群数量的波动,总是田鼠变化在先,猫头鹰变化在后,A项正确;由于田鼠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使再次捕获时被标记个体的比例降低,导致调查其种群密度时结果往往偏大,B项正确;即使食物十分充足,受生活空间和天敌的影响,内蒙古草原上田鼠的种群数量也会呈“S”型增长,C项正确;种群数量围绕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种群数量的最大数量可以大于环境容纳量,D项错误。19.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似“S”形增长,其增长受种内竞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和锯谷盗为种间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D.锯谷盗第50天前数量就开始减少,所以锯谷盗是影响拟谷盗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答案〗B〖祥解〗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都以面粉为食,为竞争关系,但竞争实力悬殊,由图我们可以看到最终拟谷盗的数量很多,而锯谷盗的数量趋于零,是一种“你生我死”的竞争方式。拟谷盗的最大数量在100只附近波动,说明该值为环境容纳量。【详析】A、据图分析50天以后拟谷盗种群达到K值,增长速率最大值应该出现在2/K,应该在第50天之前,A错误;B、空间资源有限条件下,拟谷盗种群似“S”形增长,当种群数量较大时,引起种内斗争加剧,限制种群增长,B正确;C、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都以面粉为食,为竞争关系,刚开始两种虫子都很少,资源相对丰富,竞争较弱,后期锯谷盗种群密度极低,竞争程度也弱,所以竞争强度的变化是由弱到强再到弱,C错误;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锯谷盗不是影响拟谷盗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故选B。20.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示意图,数字代表不同的植物带,且1~4均由5演变而来,则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1~5植物带的不同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该湖泊中的生物大多呈均匀分布C.水中生物的分层现象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等决定D.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该湖泊最终将变为森林〖答案〗C〖祥解〗1、群落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2、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3、群落演替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析】A、图中1~5植物带的不同分布是由于地形造成的,属于水平结构,A错误;B、由图可知,该湖泊中的生物大多呈集群分布,B错误;C、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不同,引起了水中生物的分层现象,C正确;D、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才会演变成森林,故不是所有的生态系统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错误。故选C。21.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答案〗B〖祥解〗本题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两条主要的食物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食物网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能力。【详析】大量捕捉蛙,短期内会导致害虫数量增多,水稻虫害严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A错误,B正确;大量捕捉蛙,蛇因蛙的数量减少而捕食的鼠的数量增多,因此短期内,蛇的数量会基本不变,而鼠的数量会迅速减少,C、D错误。22.下列不是利用能量流动的原理使农作物产量增加的是()A.使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B.使用农药消灭害虫C.温室种植时,降低夜间的温度D.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答案〗D〖祥解〗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可以减少杂草与作物的资源竞争,减少虫对光合产物的消耗,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详析】A、使用除草剂或人工除草,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属于利用能量流动的原理使农作物产量增加,A正确;B、使用农药消灭害虫,减少了农作物流向害虫的能量,属于利用能量流动的原理使农作物产量增加,B正确;C、降低夜间的温度,减少了农作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属于利用能量流动的原理使农作物产量增加,C正确;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消耗更多能量,不属于利用能量流动的原理使农作物产量增加,D错误。故选D。23.下列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电子仪器模拟蜜蜂跳圆圈舞和摆尾舞的振动频率或声音来吸引蜜蜂,属于行为信息的应用B.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C.利用黑光灯诱捕害虫,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D.利用信息传递作用控制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技术〖答案〗A〖祥解〗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详析】A、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振动频率或声音属于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A错误;B、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故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B正确;C、利用黑光灯诱捕害虫,利用的是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C正确;D、利用信息传递作用控制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技术,该防治方法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D正确。故选A。24.下列有关诗文所蕴含的生态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螟蛉有子,蜾羸负之”体现了两种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答案〗B〖祥解〗1、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表现为共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外一种生物为食物,表现为捕食关系。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的稳定。【详析】A、由于人类的活动减少,出现了“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故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A正确;B、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故“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是一种捕食关系,B错误;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显示草原被火烧之后(遭到破坏),来年又重新长出(恢复原状),故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正确;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显示由于烛光吸引萤火虫聚集在周围,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故选B。25.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等化合物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答案〗C〖祥解〗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详析】①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引起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①正确;②臭氧层破坏是由于大量使用和排放氟氯烃等化合物引起的,②正确;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大量排放,③错误;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N、P等元素的大量排放,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26.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从而造成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图1是与膝跳反射有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⑧表示细胞或结构)。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②收缩,屈肌⑦舒张。回答下列问题:(1)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_____________(填图1中序号)是传入神经。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_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递。(2)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在膝跳反射过程中,A点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为甲曲线,其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F点时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3)图1中__________是抑制性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⑤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________(填“甲”“乙”或“丙”),⑥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______(填“甲”“乙”或“丙”)。(4)若要检测图1中M点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理论上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A.将电表的两极连接于膜外M点两侧,刺激N点B.将电表的两极连接于膜外M点两侧,刺激感受器C.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N点D.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感受器〖答案〗(1)①.③②.单向(2)①.Na+内流②.内正外负(3)①.⑤②.甲③.乙(4)D〖祥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3.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题图分析:图1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和⑧传出神经,②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肌肉⑦组成效应器。【小问1详析】根据A上有神经节,确定③是传入神经,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单向传递。【小问2详析】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在膝跳反射过程中,A点的膜电位发生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再到静息电位的变化,如图2中的甲曲线,其中EF段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的,F点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小问3详析】图1中⑤是抑制性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由于③为传入神经,将兴奋传递到⑤后,引起⑤位置产生动作电位,其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甲,由于⑤产生的神经递质为抑制性递质,导致⑥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乙,即静息电位的绝对值更大,此时表现为屈肌⑦舒张。【小问4详析】完成膝跳反射,必须具备完成的反射弧,同时M点兴奋会发生膜电位的变化,故要检测图1中M点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理论上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同时刺激感受器,观察指针的偏转,即D正确。故选D。27.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血糖升高等特征。请分析回答问题。(1)肾上腺素的分泌的大致过程为: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情况下,下丘脑兴奋,交感神经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使其分泌肾上腺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2)有人推测电刺激交感神经后会引起肾上腺髓质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使心跳加速(心率加快)。现提供多只生长状况、大小均相似的家兔,蒸馏水,生理盐水及必要的用具,请设计实验验证上述推测。第一步:将多只家兔均分为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剥离出甲组家兔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未切断并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第二步:_____。第三步:电刺激甲组家兔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立刻用等渗溶液提取其肾上腺髓质组织液并制成提取液。第四步:_____,适当时间后再测定这两组家兔的心率。若_____,则推测正确。〖答案〗(1)神经调节(2)①.分别测定并记录乙、丙组家兔的心率②.将提取液注射到乙组家兔体内,将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到丙组家兔体内③.乙组家兔注射后与注射前心率之差明显大于丙组家兔〖祥解〗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量原则等。本实验需要验证电刺激交感神经后会引起肾上腺髓质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使心跳加快(心率升高),因此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否进行电刺激,因变量是心率变化。【小问1详析】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情况下,下丘脑兴奋,交感神经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使其分泌肾上腺素,这过程有完整的反射弧,属于神经调节。【小问2详析】本实验需要验证电刺激交感神经后会引起肾上腺髓质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使心跳加快(心率升高),实验的自变量是否进行电刺激,因变量是心率变化。所以处理自变量前因先测定乙、丙的心率。处理了自变量后,即电刺激甲兔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并制备提取液(可能有某种物质),注射到乙兔体内,丙组作为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检测乙兔和丙兔的心率。若乙兔注射后与注射前心率之差明显大于丙兔,说明电刺激交感神经后会引起肾上腺髓质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使心跳加快(心率升高)。28.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的。如图表示三种植物激素及2,4-D的相互作用模型,其中①②③表示植物激素。回答下列问题。(1)激素①②③的名称依次是______。(2)激素①和______协调促进细胞的分裂,前者主要促进______的分裂,后者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在农业生产中,农民通过将芫荽(香菜)的种子放在流动的河流或深井中进行浸泡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这种做法与______(填“赤霉素”或“脱落酸”)的相关性最大。(3)高浓度的①能够促进______(植物激素)的合成,但当该激素合成过多时,又会抑制激素①的作用,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调节。(4)研究表明,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这一事实说明_____。〖答案〗(1)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2)①.细胞分裂素②.细胞核③.脱落酸(3)①.乙烯②.(负)反馈(4)决定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祥解〗由图分析可知:①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为生长素;②抑制生长,促进休眠,为脱落酸;③抑制休眠,促进生长,为赤霉素。【小问1详析】据题图激素①有促进生长和果实发育的作用,故应为生长素;②有抑制生长、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应为脱落酸;③有促进生长、抑制种子休眠的作用,应为赤霉素,故①②③的名称依次是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小问2详析】激素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调促进细胞的分裂,其中前者促进细胞核的分裂,后者促进细胞质的分裂;农业生产中,农民通过将芫荽(香菜)的种子放在流动的河流或深井中进行浸泡,将降低脱落酸的含量,同时解除其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因此这种做法与脱落酸的相关性最大。【小问3详析】当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植物体内乙烯的合成,乙烯的合成增多时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这体现了激素的反馈调节。【小问4详析】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例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例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这一事实说明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29.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下图所示。注:字母A~I代表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____。在野外调查时,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在进行野外群落调查时,首先要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的方法。调查发现,群落A以马尾松林的形式存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_____(填“较高”“较低”或“不变”)。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____(填“早”“中”或“晚”)期最高。(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__现象,这能提高群落利用___的能力。(4)若群落A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____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种群②.年龄(2)①.较低②.先增加后减少③.中(3)①.种间竞争②.分层③.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4)①.初生②.先增加后保持稳定〖祥解〗据图示可知,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中期最高。这个研究过程是以不同海拔的马尾松林群落来代替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群落演替是指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群落的演替按演替开始时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群落演替使得群落总生产量增加,群落有机物逐渐积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小问1详析】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在野外调查中,很难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因此其年龄结构也难以确定,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年龄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小问2详析】通过坐标图可知,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横坐标),马尾松林物种丰富度(群落曲线)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中期最高(对应E点)。【小问3详析】在群落发育晚期,生态系统生物数量增多,由于不同植物间的竞争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小问4详析】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没有较好的土壤基础,没有任何生物定居,此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先增加后保持稳定,随着演替进入乔木阶段后,有机物的含量逐渐稳定。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0.对某小型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单位为×102kJ/(m2·a)]:GPXR甲12.62.99.7乙838.2166.0672.2丙0.90.40.5丁105.038.866.2分解者184.523.8160.7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1)表格中X的含义是______。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入下一营养级,原因在于_______。(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kJ/(m2·a)。分析表格可知,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呈现______趋势。〖答案〗(1)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②.12%③.一部分能量通过本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2)①.838.2×102②.减少(下降)〖祥解〗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储存在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中;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暂时未利用。【小问1详析】某营养级的同化量除了呼吸作用消耗量外,就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即用于该营养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X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乙→丁→甲→丙,那么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100%=(12.6÷105)×100%=12%;因为一部分能量通过本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故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入下一营养级。【小问2详析】对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838.2×102kJ/(m2·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各成分的呼吸消耗量之和已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总同化量,因此该生态系统储存能量的有机物的总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分子水平上,存在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B.在细胞水平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C.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D.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稳态〖答案〗B〖祥解〗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详析】A、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如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如果这个稳态受到破坏,正常细胞就可能变成癌细胞,A正确;B、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在分子水平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B错误;C、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C正确;D、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稳态,D正确。故选B。2.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细胞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缺氧处理25min内,神经细胞的K+外流受到抑制B.缺氧处理20min后,细胞内外电位差逐渐变小C.缺氧处理20min与10min相比,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答案〗A〖祥解〗据题意可知,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故自变量为缺氧时间,因变量是静息电位数值。静息时,钾离子外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详析】A、由图可知,缺氧25min内,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先逐渐增大,后又逐渐减少,说明K+外流先逐渐增多,然后又减少,A错误;B、由图曲线可知,缺氧处理20min后细胞内外电位差逐渐变小,B正确;C、由图曲线可知,缺氧处理20min与l0min相比,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较大,即兴奋性降低,C正确;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需要钠-钾泵参与,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A。3.一氧化氮(NO)是最早发现能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气体。NO可增强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使胞质内cGMP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NO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B.NO与乙酰胆碱均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C.NO与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可用NO剂治疗〖答案〗D〖祥解〗某些神经元含有一氧化氮合成酶,该酶能使精氨酸生成一氧化氮。生成的一氧化氮从一个神经元弥散到另一神经元中,而后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并提高其活力,从而发挥出生理作用。因此,一氧化氮是一个神经元间信息沟通的传递物质,但与一般递质有区别。【详析】A、分析题图,NO不贮存于突触小泡中,它的释放不依赖于胞吐作用,而是通过弥散,A错误;B、乙酰胆碱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B错误;C、乙酰胆碱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而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不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C错误;D、NO剂可引起平滑肌舒张,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D正确。故选D。4.抑郁症治疗药物(酸盐帕罗西汀片)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酸盐帕罗西汀片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B.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可能比正常人的少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答案〗A〖祥解〗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详析】A、由题干信息“酸盐帕罗西汀片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可知,如果抑制剂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则不具有选择性,A错误;B、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属于胞吐过程,需消耗神经元代谢提供的能量,B正确;C、由题干信息"抑郁症治疗药物可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可知,抑郁症患者体内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较多,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比正常人的少,C正确;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D正确。故选A。5.科学研究表明,对幼鼠注射或口服睾酮后,出生仅14d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如果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公鸡不再鸣啼、鸡冠萎缩,求偶行为消失;重新植入睾丸,则公鸡的雄性特征和交配行为又得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A.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B.被摘除睾丸的公鸡变成了母鸡,因而不再鸣啼C.睾酮属于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不存在D.注射或口服的睾酮进入性腺细胞消耗ATP〖答案〗A〖祥解〗动物激素功能的研究思路和注意事项:1、研究思路:采用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激素后实验动物恢复正常→推测激素的功能。2、注意事项:①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态相似的动物进行平均分组,且每组不能只有一只。②进行注射实验时,对照组应注射生理盐水,进行饲喂时,对照组可添加蒸馏水。③在设计实验前,要充分考虑激素的本质,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如摘除法、饲喂法、注射法等。【详析】A、在有性激素的条件下,动物有性行为,而将睾丸摘除没有性激素后,动物就失去了性行为,说明动物的性行为与性激素有直接关系,A正确;B、被割除睾丸的公鸡不能分泌雄性激素,因而丧失第二性征,不再鸣啼,但其遗传物质并未改变,因此不能说其变成了母鸡,B错误;C、公鸡和母鸡体内既存在雌激素也存在雄激素,只是不同性别的鸡所含两种性激素的量不同,C错误;D、睾酮是性激素本质是脂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ATP,D错误。故选A。6.某健康高二学生进食早餐后,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M表示基础血糖水平。下列血糖浓度叙述错误的是()A.空腹状态下该同学的M值范围为3.9~6.1mmol/LB.A点时该同学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C.B点时该同学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的作用效果相抗衡〖答案〗C〖祥解〗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详析】A、正常人空腹的血糖含量为3.9~6.1mmol/L,则空腹状态下该同学的M值范围为3.9~6.1mmol/L,A正确;B、A点时由于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故该同学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B正确;C、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该同学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从而升高血糖浓度,C错误;D、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利用葡萄糖,并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由此可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的作用效果相抗衡,D正确。故选C。7.下表是某患者的血液化验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检测项目结果单位参考值甲状腺激素2.68pmol/L7.86-14.41促甲状腺激素6.53μIU/mL0.34~5.60A.此患者甲状腺激素功能比正常人低下B.该患者的基础体温低于正常人C.患者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能不敏感D.口服甲状腺激素可缓解其症状〖答案〗C〖祥解〗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2、分析表格数据:该患者体内游离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说明由于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出现了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导致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详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患者体内游离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说明该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A正确;B、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会引起患者基础体温低于正常人,B正确;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产生,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由于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因此其垂体功能正常,C错误;D、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可以缓解患者症状,D正确。故选C。8.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B.血浆内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C.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广泛D.激素发挥作用后即失活,所以体液调节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答案〗B〖祥解〗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详析】A、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A错误;

B、血浆内CO2浓度升高会刺激刺激相关感受器,进而刺激脑干呼吸中枢,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使呼吸加快加深,B正确;

C、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范围小、比较局限,C错误;

D、激素发挥作用后即失活,但体液调节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D错误。

故选B。9.人的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稳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与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发免疫反应B.伤口感染后局部会出现红肿、化脓现象,白细胞吞噬细菌形成脓液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被称为“细胞战士”、抗体被称为“分子武器”,它们能消灭“非己”成分维持机体稳态D.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消灭病原体的“战场”〖答案〗A〖祥解〗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基础,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胸腺、扁桃体)、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详析】A、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与免疫细胞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表面的分子变化,从而引发免疫反应,A错误;B、白细胞吞噬细菌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CD、免疫细胞和抗体能消灭“非己”成分维持机体稳态,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地方,能消灭病原体,CD正确。故选A。10.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的信息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其作用方式是直接与受体接触C.②和③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D.④是细胞因子,均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答案〗D〖祥解〗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图中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淋巴因子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Na+、K+、乙酰胆碱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详析】A、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Na+、K+、乙酰胆碱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信息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A正确;B、①包括甲状腺激素,直接与受体接触发挥作用,B正确;C、②还可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可以是Na+、K+,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C正确;D、细胞因子不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④不是细胞因子,D错误。故选D。11.癌症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有一种免疫抑制性跨膜蛋白分子PD-1,该蛋白分子可阻止T细胞全力攻击“入侵者”,起到免疫刹车作用,机理如图所示。科学家研制的PD-1抗体、PD-L1抗体可以解除免疫刹车作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T细胞的PD-1信号通路持续激活,则将会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B.PD-1抗体、PD-L1抗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肿瘤C.若正常细胞与T细胞间的PD-1/PD-L1信号通路受阻,则会引发免疫缺陷病D.施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往往比不施用的患者略低〖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1、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2、PD-1抗体与PD-1结合,PD-L1抗体与PD-L1结合,使得PD-L1无法与PD-1结合,使T细胞保持活性。【详析】A、由题干信息“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有一种免疫抑制性跨膜蛋白分子PD-1,该蛋白分子可阻止T细胞全力攻击‘入侵者’,起到免疫刹车作用”可知,若T细胞的PD-1信号通路持续激活,T细胞增殖分化会受到抑制,A错误;B、由图可知,PD-1抗体、PD-L1抗体分别与PD-1或PD-L1结合,从而阻止T细胞表面PD-1和肿瘤细胞PD-L1的相互作用,进而恢复T细胞功能,从而增强T细胞杀死某些类型的肿瘤细胞的作用,B正确;C、由图形信息可知,正常细胞与T细胞间的PD-1/PD-L1信号通路受阻后,T细胞免疫活性的抑制作用解除,免疫功能会增强,C错误;D、施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后,抗体与PD-1或PD-L1结合后,PD-1与PD-L1无法再结合,T细胞就能执行正常的免疫功能,患者免疫功能比不施用者强,D错误。故选B。12.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为验证细胞分裂素的这一生理效应,研究人员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如图)为材料进行实验。以未经处理的幼苗为对照组,则对实验组的处理为()A.在①②处同时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B.保留②,在①处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C.切除②,在①处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D.切除①,在②处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答案〗B【详析】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顶芽优先生长。验证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自变量为细胞分裂素,因变量为侧芽的恢复生长,故实验组应该保留顶芽,在侧芽涂抹等量的细胞分裂素溶液,故B正确。13.下列关于生长素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不能经过脱水缩合生成生长素B.抑制胚芽鞘的细胞呼吸,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会下降C.在太空中将植物横放,生长素既不能极性运输也不能横向运输D.2,4-D不是植物体内合成的,是具有与生长素相似效应的生长素类调节剂〖答案〗C〖祥解〗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度不同,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根、芽、茎。生长素在植物的芽、幼叶和幼根、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为主动转运。【详析】A、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色氨酸不能经过脱水缩合生成生长素,A正确;B、在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故抑制细胞呼吸,产生ATP将减少,从而使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下降,B正确;C、太空是失重状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基因决定的,不受重力影响,因此植物失去的是生长素在重力影响下的横向运输,故在太空中将植物横放,生长素依然能进行极性运输,C错误;D、2,4-D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生长素类调节剂,D正确。故选C。14.依据植物开花与光周期长短可以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是指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是指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就能开花的植物。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将菊花顶部花芽附近的叶片去掉,并对顶部花芽和下部的叶片作以下四组不同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周期处理部位,因变量是植物是否开花B.由实验结果可知,只要是用短日照处理,植物都会开花C.由实验结果可知,菊花是长日照植物,要使其提前开花,可以延长光照D.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菊花开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植物体的下部叶片〖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及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周期和光周期处理部位,因变量是植物是否开花。【详析】A、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顶部的花芽还是下部的叶片,根据实验的单因子变量原则,自变量是光周期和光周期处理部位,因变量是植物是否开花,A错误;B、从图中可知,无论是长日照还是短日照处理顶部,只要用短日照处理下部叶片,植物都开花,B错误;C、由图中实验结果可以推知,菊花是短日照植物,要使其提前开花,应该缩短光照时间,C错误;D、分析实验,无论是长日照还是短日照处理顶部,只要用短日照处理下部叶片,植物都开花,说明菊花开花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植物体的下部叶片,D正确。故选D。15.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b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能一直保持稳定B.渔业生产上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a所示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中c所示类型D.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缓慢增长,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为图中a所示类型〖答案〗A〖祥解〗分析图可知,图中a所示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b所示的为稳定型,c所示的衰退型,据此答题即可。【详析】A、图中b所示的年龄结构类型为稳定型,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但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不止年龄结构,所以不一定能一直保持稳定,A错误;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剩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a所示的增长型,B正确;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中c所示的衰退型,C正确;D、我国人口虽出生率逐年下降,但总的来说还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为图中a所示的增长型,D正确。故选A。16.图甲表示草原中某动物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图乙表示该动物某一时期种群数量比值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AB段和图乙中的ab段,由于种群初始值小,种群数量均增长缓慢B.图甲中CD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图乙中cd段种群数量增加C.该动物在此区域的环境容纳量对应图甲中的E点和图乙中的c点D.影响该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迁入率、迁出率和性别比例〖答案〗B〖祥解〗图甲表示草原中某动物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先增大之后逐渐减小为0,当种群数量达到C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该种群增长规律符合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增长速率减小至0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允许的K值,当种群增长速率为最大时种群数量C即为K值的一半。图乙表示该动物某一时期种群数量Nt+1/Nt比值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其中Nt+1/Nt的比值相当于种群增长率。当其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长;当其等于1时,种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