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复习资料重点_第1页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复习资料重点_第2页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复习资料重点_第3页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复习资料重点_第4页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复习资料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

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焚风效应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象

8、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9、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

10、南方涛动热带太平洋气压与热带印度洋气压的升降呈反相相关联系的振荡现象

11、地域分异规律指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

12、径流模数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生的径流量

13、风化作用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

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14、生态幅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

15、垂直带性分异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

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16、离堆山河流上的河曲被废弃后,由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嘴

17、气候系统决定气候形成、分布、特征和变化的物理子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海

洋、湖泊等)、岩石圈(平原、高山、高原和盆地等地形)、冰雪圈(极地冰雪覆盖和

冰川等)和生物圈(动、植物群落和人类)。

18、太阳常数表征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等于在地球大气外离太阳1个

天文单位处,和太阳光线垂直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

射能量

19、地壳均衡漂浮在高密度、塑性的地幔上的低密度、刚性的岩石圈对表面压力变化

而产生的平衡性响应

20、河流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

21、生物小循环生物圈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通过传输介质大气或水在植物-动物-土壤

(微生物)之间所构成的循环过程。

22、黄土堆积

23、季风气候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大

陆气流的影响,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干冷,夏季湿热。

24、隐域性植被指在一定的气候带或大气候区内,因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

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25、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征气候的干燥程度。

26、自然区划则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

过程的统一性,将地表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地域系统。包括综合自然区

划和部门自然区划。

27、土地利用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

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

28、径流降雨超过土壤入渗量时产生的地表水流。

29、植被某一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

30、流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或湖泊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的总和。

31、地下水埋藏和运动于地面以下各种不同深度含水层中的水。

32、地壳从地表到莫霍面,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圈层.

33、露点温度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34、反气旋在北(南)半球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大气涡旋。在气压场上表现为高气压。

35、东北型河流

36、风化壳地球表面岩石圈被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

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37、泥石流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

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

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

38、基座阶地上部为河流冲积物,下部为基岩或其他成因类型堆积物构成基座的阶地。

39、山地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是地壳上升背景下由外营力切割形成的地

貌类型。

40、山地结构

41、土壤酸碱度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主要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42、经线又称子午线,通过地球表面某点和两极的大圆,表示当地的南北方向。

43、温室效应低层大气由于对长波和短波辐射的吸收特性不同而引起的增温现象。

44、南极圈南纬66。33,的纬线(圈),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在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终

日不没;在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终日不出。

45、南回归线位于23。27$,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一年内到达的最南点所在的

纬线。

46、水分平衡地球-大气系统长时间平均得到的水分与失去的水分之间的平衡关系。

47、气温垂直递减率又叫做绝热率,是表征气体随高度增加其气温的变化程度的

物理量。

48、海洋性气候受海洋影响显着的岛屿和近海地区的气候,以降水多、温度变化和缓

为特征。

49、荒漠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的地理景观。

50、水系地表径流对地表产生侵蚀以后所形成的河槽系统。由干流、各级支流及

与河流相通的湖泊、沼泽、水库等组成。

51、阶地沿河流、湖泊和海滨伸展,超出河、湖、海面以上的阶梯状地貌。由侵蚀剥

蚀、堆积过程和地壳构造运动合力塑造而成。

52、半岛三面临海,一面连接大陆的陆地。

53、草甸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被。

54、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依次取食其他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构传递方式。

55、河口河流进入海洋、湖泊和水库的地段及支流汇入干流处。

56、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

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7、平流层距地表约10〜50km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逸散层之下。

58、洋中脊纵贯大洋盆底中部大体与大陆边缘平行的隆起山脊。

59、大气的合与辐散

60、土地淋溶层

61、融冻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

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过程。

62、回归线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

63、副热带南、北纬越25-35度间、地理上将其范围扩大为南、北纬25-40度一带,

也称亚热带,亚热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气候带。

64、气旋反气旋在北(南)半球呈逆(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气流涡旋。在气压场上表现

为低气压。

65、气旋由围绕低压中心旋转的大所组成的大气系统

66、土壤腐殖质层腐殖质化过程使土体进行腐殖质累积,结果使土体发生分

化,往往在土体上部形成一个暗色土。

67、气压梯度力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作用于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力,其方向由高压

指向低压

68、气候雪线气候决定的常年积雪分布的下限

69、大气的辅合

70、大气辐合大气由四周向低压中心会聚的现象

71、生物金字塔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

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

72、季风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如中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

风。

73、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

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

74、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系统中直接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关联的表层部分,是

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组成的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复

杂系统。

75、土壤淋溶层

76、层理指岩石沉积过程中的原生成层构造。

77、群落栖息于某一生境中的各种生物所形成的结构比较松散的群体。

78、厄尔尼诺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升高的现象。

79、不整合由于构造运动导致的地层间断和地层时代不连续,

80、林线在山地主要受温度的制约而形成的森林分布上限

81、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表物体动力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移的力

82、信风带径向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和的作用,使得地表不同地带盛行不同不同风向

的风,这种风就叫信风带

83、地质构造因素、气候因素、地表组成物质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

84、

85、气候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

86、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一般概括为、、等。

87、地表水主要赋存形式有、、等。

88、我国海岸基本分为平原海岸、基岩海岸、生物海岸等类型。

89、森林蕴藏着大量的动、植物资源,并且具有、、、,以及防治

自然灾害的巨大作用。

90、

二简答题

1、试简述天文四季分类的依据以及其气候特征

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来划分

2、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些类型?

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位移的形迹。反映了某种方式的构造运

动和构造应力场。主要有水平构造和垂直构造。

3、什么是大气环流?从空间区域尺度上看,有哪些类型?(可从全球性环

流、季风环流、局地环流回答)

大范围大气运动的状态。从全球径向环流看,在南北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平均运动

构成三个经圈环流:1.低纬度的正环流,即哈得来环流。在近赤道地区空气受热

上升,在高层向北运行逐渐转为偏西风,在3(TN左右有一股气流下沉,在低层又

分为两支,一支向南回到近赤道,另一支北移。2.中纬度形成一个逆环流或称

间接环流,费雷尔环流3.极区正环流,即极地下沉而在6(TN附近为上升,从

而形成一个正环流,但较弱,在中纬地区与低纬区之间,则常有极锋活动。大气

环流通常包含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和平均径圈环流3部分。

4、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

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按物质成分分类1、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

石流;2、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

流;3、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按流域形态分类1、标准型泥石流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

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2、河谷型泥石流流域

呈有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

谷中有时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

3、山坡型泥石流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rtf,无明显流通区,形

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按物质状态分类1、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

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沆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

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

破坏力大。2、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

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

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

海”。以上分类是中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

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

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

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

5、土壤水分有哪些?其中哪些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固态水,土壤水冻结时形成的冰晶。

汽态水,存在于土壤空气中。

束缚水,包括吸湿水和膜状水。

自由水,包括毛管水、重力水和地下水。

6、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就是问生态系统的组分)

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细

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植物与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化

能合成细菌利用某些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比如,硝化细菌通

过将氨氧化为硝酸盐的方式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分解者又称“还原者”它们是一类异养生物,以各种细菌和真菌为主,也包含屎壳

郎、蚯蚓等腐生动物。

分解者,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生命的复杂有机质(尸体、粪便等)分解

成水、二氧化碳、钱盐等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的物质,完成物质的循环,因此分

解者、生产者与无机环境就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消费者,指依靠摄取其他生物为生的异养生物,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包括

了几乎所有动物和部分微生物(主要有真细菌),它们通过捕食和寄生关系在生态系

统中传递能量,其中,以生产者为食的消费者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

食的被称为次级消费者,其后还有三级消费者与四级消费者,同一种消费者在一个

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可能充当多个级别,杂食性动物尤为如此,它们可能既吃植物(充

当初级消费者)又吃各种食草动物(充当次级消费者),有的生物所充当的消费者级

别还会随季节而变化。

7、简述板块的三种边界类型

洋中脊代表的离散边界、俯冲带代表的汇聚边界、转换断层代表的转换边界。一般认

为缝合带代表古板块的汇聚和碰撞边界

8、简述土壤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的物质流与能量交换

生物圈中的能流与物流是相伴随的,因为太阳辐射能先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体固定

下来,然后以化学能的形式沿食物链逐级传递。动物和微生物的取食活动就是传递

能量的方式。一般说来,化学元素之进入生物体内是靠生物的主动摄取,而化学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运动则是由气流和水流来完成的•陆地生物生存于大气之中,

气态营养物和废物很容易在生物与环境间循环运动。一般可溶性物质是随水进出生

物体的。就全球来讲,江河中所携带的可溶性物质,只能随水流由高向低移动,

最后归入湖泊和海洋。当湖水和海水蒸发时,这些物质被留下,有的还形成沉积

物。能以气溶胶等形式回到陆地的极少。因此液态的物质循环常常是不完全的。

9、简述地球表层系统结构与特点

地球系统中直接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关联的表层部分,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组成的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10、自然区划的发生统一性原则。

①发生统一性原则、②相对一致性原则、③空间连续性(区域共物性)原则、④综合

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等。

(1)发生统一性原则。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进行自然

区划必须探讨区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与过程,以形成该区域单位整体特性的发展史为区划

依据。在遵循上述原则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任何区域单位都具有发生统一性,但

不同等级或同一等级的不同区域单位,其发生统一性的程度和特点是不相同的。也就是

说,区域单位的发生统一性是相对的。②由于低级区域单位是由等级较高的区域单位分化

出来的,因此,越是低级的区域单位其年龄越小,发生统一性越强。③对区域单位形成

和演变的研究,当然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的地质时期,但与现代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

的主要是第四纪,尤其是晚更新世末、全新世初以来的环境变化。现代环境主要是通过

这一时期的一系列变化造成的,而且这些变化过程迄今尚未结束,仍直接地影响着当

代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2)相对一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区域单位时,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

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相对的一致性,而且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各有其一致性的标准。例

如,自然带的一致性体现在热量基础的大致相同。自然国的一致性体现于热量辐射基础

相同条件下的大地构造与地势起伏大致相同,等等。相对一致性原则适用于把高级地域

单位划分为低级单位,同时乂适用于把低级地域单位合并为高级单位。

(3)区域共辄性原则。自然区划所划分出来的必须是具有个体性的、区域上完整的自然

区域,这称为区域共物性原则。区域共物性产生于区域单位空间不可重复的客观事实。任

何一个区域单位必然是完整的个体,不可能存在着彼此分离的部分。根据这个原则,尽

管山间盆地与其邻近山地在形态特征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但必须把两者合并为更高级的区

域单位。同理,尽管自然界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特征很类似,而彼此隔离的区域,但不能

把它们划为一个区域单位。

11、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分别做简要介绍。

12、地层接触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分别作简要介绍。

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通常分为两种类型:(1)整合接触。

简称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即地层是连

续的。(2)不整合接触。简称不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有过长时期沉积中断,

出现地层缺失,即地层是不连续的。

13、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以划分哪几种降水类型,分别作简要介绍。

降水的形成过程是云中的小水滴增大成为雨滴、雪花及其他降水物的过程。

地形雨地形雨是暖湿气流在运行中,遇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达到凝结高度时,

水汽凝结形成的降水。地形雨多集中在山地迎风坡(雨坡)。世界上年降水多的

地方基本上都和地形而有关。如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的乞拉齐朋是世界上

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对流雨对流雨是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气团强烈上升、冷却、迅速达到水汽

饱和时形成的。对流雨强度大、时间短、范围小,并常伴有雷电甚至冰雹,又

称热雷雨。赤道带全年都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的午后也常会出现。

锋面雨锋面雨是冷暖两气团相遇时产生的降水。多形成于温带,是中高纬度

地带最重要的降水类型。

14、粉砂淤泥质海岸的形成及其结构。

粉砂淤泥质海岸是由小于0.05毫米粒级的粉砂淤泥组成的海岸

15、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球是宇宙已知的唯一有海洋的星球,其表面的70.8%被海水所覆盖。海洋本身

构成了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海洋是地球上真正的生命摇篮,最早的生命即产生于

海洋。而目前,仍有大量生物生活在海洋,并且形成了最大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

统。海洋是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的主要接收者,也是主要的蓄积者,海水冷却时将

向空气中散发大量的热,增温时则将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海洋借助自己与大气的物质

和能量交换过程间接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各种自然现象。

地球表面温度之所以比较适中,变幅也不太大,当然是由日地距离、地球自转速

度、大气圈及其环流的存在等一系列主要因素决定的,但是,海洋的调节无疑也有一

定的作用。海洋中运动着的水体——洋流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地球低纬区输送到

高纬区的热量,约有一半是由洋流完成的。濒临寒流的海岸,气温比同纬度内陆地区

低;而接近暖流的海岸,气温则比同纬度内陆地区高。

洋流还影响降水的地理分布。暖流影响区气旋发育,降水往往比较多;寒流影响

区则往往发育高压,降水比较少,以致成为荒漠。

16、简述我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的主要特点

一、新构造运动与现代地形轮廓的形成

我国境内许多地区都属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强烈升降活动,多样

的活动形式和区域差异的存在,造成我国地表形态起伏变化。

青藏高原是我国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地区,以大幅度整体隆升为特色,经过第四纪的抬

升,形成地球上最高的巨大高原。

我国境内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对塑造现代地貌有重要作用。此外,我国地震活动带的分布,

地震活动的强弱程度,第四纪的岩浆喷发与火山活动都与新构造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二、现代季风的形成和温带荒漠的扩展

现代季风是在青藏高原抬升到一定高度之后才出现的。通过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热

力和动力作用,使原来的海陆热力对比季风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当高原抬升到一定高度

后,由于它的屏障作用,使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在冬季不易受到暖平流的影响,利

于冷空气的积聚,使冷高压得以加强。夏季,位于青藏高原以南的印度次大陆受地形

屏障少受冷空气影响,热低压因而得以长期保存。

青藏高原的隆起,伴随而来的现代季风形成并日益加强的过程,深刻地改变了青藏高

原及其周围地区的自然面貌,奠定了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分异的基础。

中国温带荒漠的形成大致由中更新世以后开始,是现代季风环流形成以后的产物。华北地

区干旱程度的加强,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早更新世的许多古湖泊逐渐消失;另方面,

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在干寒条件下,黄土分布范围扩大,从黄土层中

所发育的古土壤层及所含化石的性质也反映出气候愈来愈干旱的特征。

17、中国自然地理地域分异的特征

我国地域分异的基本轮廓,一方面是水热条件变化引起的水平地带性分异,另方面是

地貌变化引起的垂直分异。水平分异是第一性的,垂直分异是第二性的。

(1)水热条件变化引起的水平地带性分异

决定我国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它决定着气温的南北差异)、距海远近

(引起气候湿润程度的差异)和地形。这三方面是综合起作用的

(2)大地貌的分异特点

我国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势呈阶梯式分布。东部地势低平,水热条件所决定的自

然地带自北而南表现出有规律的更替。第二级阶梯由广阔的高原和大盆地组成。因地势

较高,距海较远,自然地带分布总的格局未受破坏,但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而且

愈向西部,变异愈明显。青藏高原为最高一级阶梯,由于地势很高,自然景观的形成、

演变和地域分异规律与我国其他地区迥然不同,它虽然位于中纬度西风带与亚热带范围

内,但呈现高寒荒漠、高山草原、高山草甸灌丛景观,它既不同于同纬度低海拔的水平

地带性,也不同于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性,而是在垂直高度变化的基础上叠加了水平地

带的影响。

18、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试述其意义或对策

19、试分析1998年夏秋我国长江下游,东北嫩江,松花江流域,洪灾的原

因?

20、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

地理位置、地形的影响

(1)夏季,大陆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海洋东南风吹向大陆形成季风。亚欧大陆为

最大大陆,其东部的太平洋为最大大洋,所以季风气候最典型,加之亚洲东部平原低平

广阔,季风直入腹地,影响范围广泛。

(2)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的

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它任何地区都要显著。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在

东亚最为典型.

21、假设某海伦自日本国横滨刚(N33,E39)沿纬线向东之美国洛杉矶港

(N33,W118)行驶,试回答此航线是否属最近航线,为什么?

22、海滨地带会出现荒漠吗?为什么?请举一例说明。

23、什么是地理学?地理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变现在那几个方面?

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2、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度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3、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4、地球自转为建立地球坐标系确定了极点;

5、地球自转改变了地球的形状;

6、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兵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

7、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都有密切关系。

25、影响土地发育的因素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影响土壤发育的?

26、简述地表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气温日较差:①纬度越低气温日较差越大,因为低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

阳高度的日变化较大。②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③大尺度的地形区,则海拔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如: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

差大。

④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

射影响较大。

简单记忆就是:

1、纬度或太阳辐射:低纬区大于高纬区

2、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

3、下垫面:海小于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27、简述高低维之间热量传输的途径

因为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

热量差异,就会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8、假如大气中没有水,世界将是个什么样子?

29、简述行星风带(风带)的形成及其随地表干湿分布的影响。

30、为什么生物圈的长度一般不会超过五级?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由能量流动规律决定的。能量流动的特点

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

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一般不能逆向流动。这是由于动物

之间的捕食关系确定的。如狼捕食羊,但羊不能捕食狼。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

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人后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

中是逐级减少的。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

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

31、简述气候对地貌发育与分布的影响与控制

32、简述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33、简述物理风化作用的类型与机制

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

冰劈作用

层裂

盐分结晶的撑裂作用

34、简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负反馈作用)

当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的最稳定状态口寸,它能够自我调节和维持自身的正常功能,并能在

很大程度上克服消除外来的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它能忍受一定限度的外部压力,压

力一旦解除就又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这实质上就是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35、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

系。

36、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7、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38、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39、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规律

40、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中的循环

41、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42、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土壤发育的影响。

43、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规律

44、岩石圈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45、从河海相互作用的角度谈谈河口的特征

46、简述人与地表环境的关系

47、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

48、简述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

49、地表系统(环境)调控的途径有哪些?

50、画出经典土壤剖面层,写出各层名称及特点

51、喀斯特地貌怎么形成?形成条件?

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经受水流溶蚀、侵蚀以及岩体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过程,形成

于地表和地下各种侵蚀和堆积物体形态的总称。

52、黄土的特征,黄土地貌的影响因素

53、板块理论的内容与意义

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名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

构造运协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

物质的热力对流。板块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海底新发现、大陆漂移的运动机制和各种大陆

地质现象。

54、水情的要素

55、地球表面特任

56、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57、简要分析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三、论述

1、试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正面影响

1、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人类活动使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加快2、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通

过高科技手段改良土壤,创造了新的品种3、人类的辛勤劳动荒山变成绿油油的农田4、

使沙漠变成绿洲5、建立三北防护林,有效抑制沙漠的蔓延6、人类消灭有害物种,如

四害等,消灭有害生物,可以减少疾病在动物间的传播,有利于保护珍惜物种7、通过

基因重组,培养新物种8、引进新物种,如澳洲的屎壳郎分解牛羊的粪便9、实行退耕

还林还草活动10、人工降雨克服干旱,使当地生物存活11、利用高科技预测灾难的发生,

保护物种12、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动植物。

负面影响

现代工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燃烧过程也在不断地放出二氧化碳,消耗大量的氧气,

同时还要排出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来污染环境2、城市的强烈噪

声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因素3、放射性物质4、沙尘暴,由于人类乱砍滥伐破坏森林和

草原,使沙尘暴频频发生5、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6、氟化氢致使臭氧层空洞扩大7、

水污染8、空气污染9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10、生物入侵11、森林的减少造成洪水。

2、试述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一、高山缺氧

工程人员为了解决氧气缺少影响工作人员工作,使的工程缓慢的问题,把大型制氧机

带到了高原,为打造隧道的工程人员提供充足氧气,当时洞中氧气含量只相当于海拔1000米

左右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二、冻土问题

冻土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冻土研究基地为了攻克冻土难题,自青臧铁路开工建设

以来,铁道部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冻土攻关难题,先后安排了上亿元科研经费用于冻土研

究,并组织多家科研院校的专家,对青藏铁路五大冻土工程实验段展开科研攻关,获

得了大量的科研数据和科研成果。工程人员在高原动土上打了上千个水泥桩埋在动土下

面,为铁路的运营提供充足的支撑力。

三、保护环境

为了保护高原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珍稀的野生动物,青藏铁路仅环保投入就达

20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是目前我国政府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并

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环保监理,首次与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

四、不影响动物迁徙

工作人员首次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清水河特

大桥,就是青藏铁路专门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徙而建设的。

五、地形复杂问题

为了解决地形问题工程人员建设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

3、运用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论述如果大面积砍伐森林对气候圈,水

圈,土壤圈及生物圈的环境影响

4、论述西北干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本区的优势是土地资源丰富,但降雨相对不足,又多大风和沙尘暴。

5、简述大气从哪些途径获得能量(获得能量的具体结构)。

6、从地球系统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中国三大自然区域在成因上的联

系。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地区

气候和地貌两基本因素决定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进而将其分为三大自然区。

7、试述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8、试述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分异规律。所谓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球表

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即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

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表现

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

一、纬度地带性

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

道向两极逐渐变少,因而产生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

带。纬度地带性规律是全球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受海陆分布、大气

环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纬度地带性有时会受到干扰,显得没有这么理想,

但纬度地带性规律却是普遍存在的。

二、干湿度分带性

全球陆地降水量的89%来自海洋湿润气团,而海陆间的水交换强度越深

入内陆越弱,因此导致了大部分大陆上的干湿度,由海岸线附近向大陆内部

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沿海地带比较湿润,向内陆逐渐变干燥。简言之,由

于海陆分布导致的干湿度由海向陆的带状分布规律,就称为干湿度分带性。

三、垂直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气温逐渐降低,降水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因而导

致了气候、植被、土壤和自然景观呈现出垂直方向上的带状分布与变化,这就

是垂直带性。简言之,垂直带性就是自然景观随海拔高度而呈现出的带状分

布与变化规律。

9、是从影响与控制地貌发育的因素出发,阐述地貌分布的规律性。

10、试从全球大气环绕图式出发,路数与分析地球行盛风带的形成及全球降

水量的分布规律。

主要是因为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热量差异,就会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由于地球是自转的,存

在地转偏向力。具体如下;

(1)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

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2)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的高空偏转成西风。

(3)这样,来自赤道高空的空气流,不断地在3CT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3CTN附近高

空的空气垂直方向上下沉,从而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4)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南北),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北风),受

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5)通过上述,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便在赤道

与3CTN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

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6)北极及其附近地区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寒冷,空

气不断的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出的气流(北

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7)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与暖而轻的盛行西风刚好在60°N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

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并在6(TN上空不断聚集形成高气压,这时

候气流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而6(TN附近的近地面,气流不断上升到高空后即

向南北方向流走,致使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半球同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