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暑假教案B (二)_第1页
六年级语文暑假教案B (二)_第2页
六年级语文暑假教案B (二)_第3页
六年级语文暑假教案B (二)_第4页
六年级语文暑假教案B (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大观

趣说唐宋诗词之最

最厚的冰一一瀚海阑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最深的情一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高的楼一一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最快的船一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深的雪一一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最大的瀑布一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长的头发一一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

最远的邻居一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倒霉的船一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架子最大的人一一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世上最长的脸一一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古诗三首》与古诗常识

一、上节回顾

《十六字令三首》与小令知识

二、本节内容

(-)知识点:诗歌分类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歌”、

“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

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一楚辞一汉赋一汉乐府一魏晋南北朝民歌一建安诗歌一陶诗等

文人五言诗一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

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

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

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

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

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

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

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古诗鉴赏详解

观沧海•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

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

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

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

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

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

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

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

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

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

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

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

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

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观沧海》是诗人出征乌桓,在碣石山面临苍茫大海时所写的名篇。全诗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描写了大海壮阔的景色,抒发了诗人豪迈、博大的胸怀和昂扬奋发的精神。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

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

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

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

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

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

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

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翠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

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

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

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

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

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

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

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

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

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

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

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

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

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

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

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

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

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蝶,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

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

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敝潮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激滩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

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

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

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

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

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

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

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

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

了西湖的别称。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抓住夏

季时晴时雨的特点,用凝练的语言勾勒出西湖美妙身姿,刻画出西湖的神韵,意趣悠长。

三、课堂练习

《观沧海》同步练习: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亶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蝇家、军事家、诗人。他的

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

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o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O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

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

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望岳》同步练习

1、本诗作者是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唐杜甫子美少陵野老诗史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

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的

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

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望高大雄伟

峰峦连绵,山色青翠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3、“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

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

4、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的意思是积聚、汇聚,用一“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

望中泰山的神奇秀丽。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山北背

阴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的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

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1)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2)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

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

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

催人奋进。

《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步练习:

(一)词语解释

1、激涌:(波光闪动的样子)

2、方好:(正显得美)

3、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4、西子:(西施,春秋时代的越国美女)

5、湖:(杭州西湖)

(二)文学常识

作者是(宋)朝的(苏轼)

(三)理解

(1)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当时苏轼与朋友一起在西湖饮酒游览,天气(初晴后

雨),诗人饱览了西湖(晴日)与(雨中)的湖光山色,由衷赞叹,欣然写下这首咏赞西湖

的名作。

(2)“水光激滞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

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3)“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

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

出了(西湖的神韵),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5)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

样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拓展阅读】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哪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

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19)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

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

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

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

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

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

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

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

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

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

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

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

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

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

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

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

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

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

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

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

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

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

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

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思考:1、这首诗,“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诗歌《望岳》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答案:1、眼前的困难挫折。2、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能不怕困难。

四、课堂小结

《观沧海》《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

五、课后作业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B.前六句写泰山之景,显其宏伟气势。

C.全诗表达了诗人登上山顶后的畅快。D.泰山位于今山东境内,为“五岳之首”。

7.”齐鲁青未了”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象。(2分)

【甲】观沧海【乙】望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两首是分别以和字总领全篇。(2分)

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都描写了雄伟壮丽的景色。B.都融入了作者浪漫的想象。

C.都具体描绘了事物的景象。D.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6、观望(每格1分,共2分)7、B(2分)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本篇作者曾出现在以下哪篇课文中?()(2分)

A.《武松打虎》B.《煮酒论英雄》C.《明湖居听书》D.《劳山道士》

7、作品中的大海具的特点,作者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想要

的抱负。(2分)

6.B(2分)7.雄伟/壮丽(1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1分)

【拓展阅读】

(一)腊八粥•沈从文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

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

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

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

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

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象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

话,眼睛可急红了。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正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

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

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象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

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

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卜……”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

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

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朦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

大了三四

倍一一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恶……”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

跌进到黄炳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月鼓肿,那也是往常熬粥

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

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

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

了。

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

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

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妈,妈,你喊哈叭出去了罢!讨厌死了,尽到别人脚下钻!”

若不是八儿脚下弃得腊肉皮骨格外多,哈叭也不会单同他来那么亲热罢。

“哈叭,我八儿要你出去,快滚罢……”接着是一块大骨头掷到地上,哈叭总算

知事,衔着骨头到外面啃嚼去了。

“再不知趣,就赏它几脚!”八儿的爹,看那只哈叭摇着尾巴很规矩的出去后,

对着八儿笑笑的说。

其实,“赏它几脚”的话,倘若真要八儿来执行,还不是空的?凭你八儿再用力

重踢它几脚,让你八儿狠狠的用出吃奶力气,顽皮的哈叭,它不还是依然伏在桌下嚼

它所愿嚼的东西吗?

因为“赏它几脚”的话,又使八儿的妈记起了许多他爹平素袒护狗的事。

“赏它几脚,你看到它欺负八儿,哪一次又舍得踢它?八宝精似的,养得它恣刺

得怪不逗人欢喜,一吃饭就来桌子下头钻,赶出去还得丢一块骨头,其实都是你惯死

了它!”这显然是对八儿的爹有点揶揄了。

“真的,妈,它还抢过我的鸭子脑壳呢。”其实这也只能怪八儿那一次自己手松。

然而八儿偏把这话来帮助他妈说哈叭的坏话。

“那我明天就把哈叭带到场上去,不再让它同你玩。”果真八儿的爹的宣言是真,

那以后八儿就未免寂寞了。

然而八儿知道爹是不会把狗带到场上去的,故毫不气馁。

“让他带去,我宝宝一个人不会玩,难道必定要一个狗来陪吗?”以下的话风又

转到了爹的身上,“牵了去也免得天天同八儿争东西吃!”

“你只恨哈叭,哈叭哪里及得到梁家的小黄呢?”

“要是小黄在我家里,我早就喊人来打死卖到汤锅铺子去了。”八儿的妈说来脸

己红红的!

小黄是怎么一个样子,乃值得八儿的爹提出来同哈叭相较呢?那是上隔壁梁家一

只守门狗,有得是见人就咬的一张狠口。梁家因了这只狗,几多熟人都不敢上门了。

但八儿的妈,时常过梁家时,那狗却象很客气似的,低低吠两声就走了开去。八儿的

妈,以为这已是互相认识的一种表示了,所以总不大如别人样对这狗防备。上月子,

为八儿做满八岁的生日,八儿的妈上梁家去借碓舂耙耙,进门后,小黄突然一变往日

态度,毫不认账似的,扑拢来大腿腱子肉上咬了一口就走了。这也只能怪她自己,头

上顶了那个平素小黄不曾见她顶过的竹簸。落后是梁四屋里人为敷上了止血药,又为

把米粉舂好了事。转身时,八儿的妈就一一为他爹说了,还说那畜生连天天见面的人

也认不清,真的该拿来打死起!因此一来,八儿的爹就找出一句为自己心爱这只哈叭

护短的话了。

譬如是哈叭顽皮到使八儿的妈发气时,八儿的爹就把“比梁家小黄就不如了!”

“那你喜欢小黄罢?”“我这哈叭可惜不会咬人!”一类足以证明这只哈叭虽顽皮实

天真驯善的话来解围,自然这一类解围的话中,还夹着点逗自己奶奶开心的意味。

本来那一次小黄给她的惊吓比痛苦还多,请想,两只手正扶着一个大簸簸,而那

畜生闪不知扑拢来就在你腱子肉上啃一下,怎不使人气愤?要是八儿家哈叭竟顽皮到

同小黄一样,恐怕八儿的爹,不再要奶奶提议,也早做成打狗的杨大爷一笔生意了。

八儿不着意的把头转到门帘子脚边去,两个白花耳朵同一双大眼睛又在门帘下脚

掀开处出现了。哈叭象是心里怯怯的,只把一个头伸进房来看里面的风色,又象不好

意思似的(尾巴也在摇摆)。

“混账……”很懂事样子经过八儿一声吆喝,哈叭那个大头就不见了。

然而八儿知道哈叭这时还在门帘外边徘徊。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北京

阅读感受:

(-)忆儿时吃蟹•丰子恺

有一件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

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天吃酒,看书。他不要吃羊、

牛、猪肉,而喜欢吃鱼、虾之类。而对于蟹,尤其喜欢。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忆儿时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