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恩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巴中市恩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巴中市恩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巴中市恩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巴中市恩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恩阳区2023年春七年级期中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满分150分120分钟完卷)一、语文知识与运用(24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项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两弹”元勋邓稼先,殷(yān)红热血,精忠报国,鞠躬尽萃,死而后已,功勋惠泽人世间。B.“民主战士”闻一多,目光炯炯,慷慨(kǎi)淋漓,气冲斗(dǒu)牛震天地。C.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cǎoshuài),鲁迅先生是深恶(wù)痛决之的。D.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到作者炽(zhì)痛的爱国情怀;读陆定一的《老山界》,我们被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深深打动。【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辨析。A.鞠躬尽萃——鞠躬尽瘁;C.深恶痛决——深恶痛绝;D.炽(zhì)——chì;故选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让你崇敬,让你感动,这些人或伟大或平凡或家喻户晓或鲜为人知。B.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C.对于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仍有人不以为然,漠不关心。D.孔子被誉为“圣人”,在中国妇孺皆知。【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A.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使用正确;B.扑朔迷离:原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会扑腾不停,雌兔会眯上眼睛,而在地上跑的时候雌雄难辨。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使用正确;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符合“仍有人漠不关心”的语境,应为“不以为意”;D.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使用正确;故选C。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些商贩昧着良心制作假牛肉,这不仅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将“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和“扰乱了市场秩序”互换位置)B.为了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学校进行了由宿舍到操场的紧急逃生疏散。(将“增强”改为“提高”)C.周围漆黑一片,我只听见列车猛烈的嘶叫声,打破了沉寂的夜。(把“沉寂的夜”改为“夜的沉寂”)D.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下水,显示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将“显示”改为“标志”)【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病句修改能力。B.有误,本句问题是成分残缺,应在“逃生疏散”的后面加上“演练”;故选B。4.下面语境中对加点词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哇哇”是拟声词。)B.《台阶》中,“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总”是副词。)C.《邓稼先》中,“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和”“可是”都是连词。)D.《老山界》中,“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才”是介词。)【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词性的理解辨析。D.有误,“才”起到对“到”的修饰作用,加深语气,因此是副词;故选D。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④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A.④②⑤③① B.④②①③⑤ C.①③⑤④② D.①⑤③④②【答案】A【解析】【详解】五句话分为两层:④②⑤为一个组合,承接上文的“难觅”,表示一种假设的情况,应在前;③①为一个组合,解释其原因,应在后。在④②⑤这个组合中,根据关联词“如果……那……”,可以推知④在前,②在后;再根据从“逃离了都会”到“偷偷生长在……乡舍与……村庄”的事理逻辑顺序,可以推知②在前,⑤在后。在③①这个组合中,根据从“萌芽”到“生发”的事理逻辑顺序,可以推知在③前,①在后。故选A。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故事。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南北朝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如“卿”,有对他人的爱称如“孤”,有对朋友辈的敬称如“大兄”等。D.《卖油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叙的一则故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A.《资治通鉴》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并非“纪传体”;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C.“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是君对臣的爱称;故选D。7.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B.潇洒飘逸,龙蛇飞动。C.横平竖直,严谨稳固。 D.气势庄严,英气逼人。【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审读图片可知,图中书法字体方正,笔画平直,规矩严整,是楷书。特点是形体方正,规矩整齐;横平竖直,严谨稳固;气势庄严,英气逼人。“潇洒飘逸,龙蛇飞动”,是草书的特点;故选B。8.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看今朝,黄大年殚精竭虑(赤胆忠心、至诚报国)“深深”写传奇(展风采,竞风流、留芳名、书春秋、树楷模)【解析】【详解】拟写对联,需要注意以下情况: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本题注意结合人物事迹拟写对联即可。二、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①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调查并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近日发布。其中的“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专题报告通过考察青少年的抑郁和睡眠状况在10余年间的演变趋势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保持平稳,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长未达标。②蓝皮书副主编、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说,青少年睡眠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体现:一是上学日睡眠不足8小时的比例升高1个百分点。2009年,有47.4%的青少年在上学日的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2020年这一比例只有46.4%:2020年青少年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8小时,比2009年减少0.3小时。③分学段分析显示,有95.5%的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时,平均为8.7小时;有90.8%的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平均为7.6小时;有84.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平均为7.2小时。④二是上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周末补觉的现象呈现学段分化。相比10余年前,2020年各个学段青少年的睡眠时长均呈现下降趋势,小学和初中阶段在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高一、高二减少10至20分钟;小学生周末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12至25.2分钟,初一、初二年级减少约20分钟,初三及高中阶段减少40.2至51.3分钟。(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03—03)【链接一】①要阻止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首先得找到“病因”。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给出了答案,影响孩子睡眠的三大因素是课业压力、玩手机或电脑、父母未能做好表率。睡眠状况较差的青少年儿童中,有41.9%的人睡前会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67%左右的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电脑,可见,确保学生睡眠充足,是学校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如今目标没有达成,板子只打向学校显然有失公允。换言之,孩子睡眠不足,学校作业过多是重要原因,家长也难辞其咎。比如,给孩子报了过多的补习班、兴趣班,孩子不得不拿出额外时间完成作业;孩子沉迷手游或电视节目,家长不加干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这也说明学生睡眠问题需要家校配合解决。②近期,教育部又提出要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将中小学生睡眠质量和时间交由家校联手“共治”,并纳入监测考核。尤其是在睡眠管理上,要把家庭和学校的边界划出来,研究学校的发力方式,提出学校怎么配合家长的具体方式。从政策部署来说,只要按照相关要求实施,完全有望阻止学生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选自《潇湘晨报》2021—03—22,有删改)【链接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美国、日本、韩国的相应机构,共同开展了中美日韩四国中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活动。下面是两项调查统计结果:【链接三】①睡眠可以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科学家通过对健康成人被试者的睡眠情况进行监控,发现睡眠不足会引起被试者体内多种基因功能的改变,涉及认知功能、新陈代谢、免疫力等领域,明确了睡眠对基因的影响。科学家还认为,人在睡眠时可以将已经学习过的隐性知识,更为有效地转化为外在知识,而这种特殊的认知能力与其晚上睡眠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如果能达到充足的睡眠,人的记忆力会特别好。②睡眠不足、质量不高,给青少年学子带来的不良影响非常严重。睡眠不足将导致学习时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升高等。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及某些神经症的发生,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③作为学生,如何改善自己睡眠不足的状况呢?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一定要树立学就是学、休息就是休息的观念。二、系统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会合理利用白天的时间。三、科学安排生活,建立有规律的起居来克服熬夜。如一般在睡前一小时内,不要做太难的习题,也不要思考一些太深入的、会引起情绪波动的问题,同时在饮食上也可采取一些措施。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十余年来,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九成多初中生睡眠时长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B.在青少年睡眠管理上,只要学校与家长做好配合,完全有望阻止学生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C.在中国,67%左右的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电脑,导致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长不足。D.我国中学生的睡眠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与繁重的学业负担、家长带来的不良情绪这两个因素有关。10.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周末睡眠时长则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上升趋势。B.确保学生睡眠充足是学校与家庭共同责任,学校要找到配合家长进行睡眠管理的具体方式。C.日美两国中学生睡眠足够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中韩两国中学生睡眠足够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D.作为学生,改变观念、系统安排学习时间、科学安排生活等都能够改善自身睡眠不足的状况。11.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学校、家长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请你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案】9.A10.A11.①学校要不折不扣落实国家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严格控制学业课业数量、难度,避免“题海战术”消耗学生的睡眠时间;②家长不仅要在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方面发挥更主要的作用;③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方面发挥好表率作用;④给孩子减负,减少补习班、兴趣班等;⑤家校联合共治,学校配合家长做好学生睡眠管理。(答出四点即可)【解析】【9题详解】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B.根据【链接一】第②段“从政策部署来说,只要按照相关要求实施,完全有望阻止学生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可知,原文表述的意思是“从政策部署角度上说,做好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就“完全有望阻止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选项属于偷换概念;C.根据【链接一】第①段“睡眠状况较差的青少年儿中,有41.9%的人睡前会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67%左右的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电脑”可知,原文的范围是“睡眠较差的青少年儿童中”而非“中国”,选项属于扩大范围;D.根据【链接二】的图表可知,图表中所说的影响因素是“不良情绪”,并没有说是家长带来的不良情绪;故选A。【10题详解】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根据材料第④段“二是上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周末补觉的现象呈现学段分化。相比10余年前,2020年各个学段青少年的睡眠时长均呈现下降趋势,小学和初中阶段在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高一、高二减少10至20分钟;小学生周末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12至25.2分钟,初一、初二年级减少约20分钟,初三及高中阶段减少40.2至51.3分钟”可知,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但周末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上升趋势这一结论从文章内容中无法推断出;故选A。【11题详解】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和语言表达。注意需从“学校”“家长”两个角度谈,言之有理即可。根据【链接一】第①段“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给出了答案,影响孩子睡眠的三大因素是课业压力、玩手机或电脑、父母未能做好表率;睡眠状况较差的青少年儿童中,有41.9%的人睡前会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67%左右的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电脑”可得出:家长不仅要在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方面发挥更主要的作用,更要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方面发挥好表率作用;根据【链接一】第①段“给孩子报了过多的补习班、兴趣班,孩子不得不拿出额外时间完成作业:孩子沉迷手游或电视节目,家长不加干预”可得出:父母应当给孩子减负,减少补习班、兴趣班等;根据【链接一】第①段“《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这也说明学生睡眠问题需要家校配合解决”可得出:为了改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问题,家校应联合共治,学校配合家长做好学生睡眠管理;根据材料第④段“二是上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周末补觉的现象呈现学段分化”和【链接一】第①段“换言之,孩子睡眼不足,学校作业过多是重要原因”可得出:为了改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问题,学校要不折不扣落实国家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严格控制学业课业数量、难度,避免“题海战术”消耗学生的睡眠时间。(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如何防护①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个人生物信息逐渐替代传统密码,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商业领域中。社会公众要意识到“便捷性危险”,谨慎使用个人生物信息;国家更要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立法,为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加固防护墙。②个人生物信息最常见的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比如手机解锁、手机支付、公司门禁、“刷脸”支付等。这虽然给公众网络交易带来极大便捷,但其中也隐藏着不少安全隐患。相比常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信息、密码信息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复制概率较高。例如:1.5米内的“剪刀手”自拍照片能百分百还原出一个人的指纹信息,如果手机丢了,里面刚好有你的“剪刀手”自拍照片,是能通过制作指纹膜在你的手机支付账户直接进行指纹支付的;在朋友圈“晒”照片,也会泄露面容生物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面容信息进行网络支付。此外,手机号码信息、密码信息一旦泄露,可以随时随地修改,但个人生物信息一旦泄露,并无修改的可能性,即便陷入危险境地,也难以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我国在个人生物信息保护立法上也还存在一定缺失,个人生物信息的越界、过度采集行为并未及时得到法律惩处,给个人生物信息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风险。③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防护个人生物信息的安全呢?④社会已普遍将个人生物信息纳入私权范畴,但其属性尚未得到立法确认,所以应依法明确个人生物信息的私权属性。如,赋予个人生物信息法律权属和地位,罗列个人生物信息种类,比如指纹、面容、虹膜、声音、体态、健康状态、DNA等等,确保个人生物信息保护专项立法涵盖内容广泛。⑤政府、企事业单位、院校、社区等要联合开展个人生物信息法制宣讲,告知社会公众乱用个人生物信息产生的严重后果,提高社会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法治安全意识,让社会公众意识到个人生物信息与其他不同,一旦遭遇泄露无法更改,或将造成一生影响。⑥强化个人生物信息监督管理职责也是关键的一步棋。在诸多侵犯个人生物信息违法行为中,多数用户自身并不知情,难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依赖监督管理部门的技术优势,提前消除个人生物信息的安全隐患,防止因企业过度采集和使用个人生物信息,导致信息泄露侵犯社会公众合法权益。⑦对于个人生物信息,政府多一份责任公民就多一份保障,公民多一份警觉就会少一份担忧。(摘自《人民论坛》2020年10月,有删改)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社会生活和商业领域中,指纹和人脸识别等个人生物信息已逐渐替代传统密码。B.第②段将个人生物信息与身份证信息、密码信息作比较,说明后者安全系数较低。C.第④段列举了多项个人生物信息种类,说明个人生物信息保护专项立法涵盖面广。D.多数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个人生物信息被侵犯,所以政府必须担负起管理的责任。13.第②段说明个人生物信息存在哪三个方面的安全隐患?请简要概括。14.文章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如何防护个人生物信息安全?请简要概括。【答案】12.B13.①被复制概率较高;②被泄露后无法修改;③保护立法存在一定缺失。14.①依法明确个人生物信息的私权属性;②开展个人生物信息法制宣讲;③强化个人生物信息监督管理职责。【解析】【分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说明后者安全系数较低”错误。第②段将个人生物信息与身份证信息、密码信息作比较,说明个人生物信息存在三个方面的安全隐患。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②段“相比常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信息、密码信息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复制概率较高”概括为:被复制概率较高。根据②段“个人生物信息一旦泄露,并无修改的可能性,即便陷入危险境地,也难以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概括为:被泄露后无法修改。根据②段“我国在个人生物信息保护立法上也还存在一定缺失,个人生物信息的越界、过度采集行为并未及时得到法律惩处,给个人生物信息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风险”概括为:保护立法存在一定缺失。【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④段“社会已普遍将个人生物信息纳入私权范畴,但其属性尚未得到立法确认,所以应依法明确个人生物信息的私权属性”分析概括:依法明确个人生物信息的私权属性。由⑤段“政府、企事业单位、院校、社区等要联合开展个人生物信息法制宣讲,告知社会公众乱用个人生物信息产生的严重后果”分析概括:开展个人生物信息法制宣讲。由⑥段“强化个人生物信息监督管理职责也是关键的一步棋”分析概括:强化个人生物信息监督管理职责。(三)阅读丘脊梁《街边剃头匠》一文,完成小题。①在我们院子外小街拐弯的街边,有一副剃头担子,摊主似乎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乡下人。我日日打他摊前经过,却从没正眼注意过他,因为我觉得这种人跟我的生活实在没什么牵连,要理发,外面美容美发店多如牛毛,再怎么样,我也不可能光顾这种给民工们方便的地方的。②有一天我却想起了他。事情的起因是儿子半岁时要剃一个胎头。那天母亲、妻子和我抱着孩子下楼,找了好几家理发店,一见那些年轻的小姐,母亲便叫嚷着换地方。理发(或者说是美发)的小姐看了孩子头上勃勃跳动的脑门,也吓着说:“还是找个年纪大点的师傅吧,这活我从来没做过。”后来我们便找到全城最大的一家理发店,店前悬着一条广告——“热烈欢迎香港进修归来的国际美发大师阿苗先生来我店执剪”。我心头一喜,想,这么大规模,这么上档次的理发店,又有国际大师执业,还会剃不了一个胎头?进去,果然热情。我对老板说:“要那个香港的大师来吧。”一会,那个叫阿苗还是阿猫的大师就来了。披着染得通红的长发,穿着女人的汗衫,二十多岁的样子,风度得很。母亲一见就不高兴。我笑着说:“孩子想剃一个胎头。”大师斜眼看了一下孩子,眉头一皱。精明的女老板马上赔着笑说:“阿苗先生的意思是,剃胎头算一件大喜事,价格要贵点。”我说:“要多少?”女老板说:“就算一百八十元吧,好数字。”我心里一震,真黑!但转念一想,孩子出生第一次剃头,贵点就贵点,便说:“好吧,只要剃得好,钱不要紧。”阿苗先生便不情愿地摆弄了一会剪子、剃刀,然后拿起电剪说:“抱过来坐好。”母亲看到他拿着一个嗡嗡叫的家伙,忙喊:“你那玩意怎能给这么小的孩子剃头!不小心震着他怎么办?”我和妻子也不同意。阿苗说:“那就没办法了。”母亲气得抱起孩子便走。我心想,这只怕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大师,也赶紧出来。站到街上,我们正不知如何是好时,我的脑中忽然想起那副乡土的剃头担子。③老远我就看到那个剃头匠守着摊子在发呆,见我过来,他忙起身招揽生意。他起身时幅度很大地趔趄了一下腰,我知道这是一个跛子。他笑脸相迎说:“先生要剃头?”我哧地笑了一下,心想,像我这样有身份又爱时髦的年轻人,怎会到你这破地方来理发呢?我指指跟在身后几米处的母亲抱着的孩子说:“能剃胎头?”他哈哈一笑,边准备家伙边说:“十六岁出师,剃过的胎头只怕上千了哟!”我忙高兴地招手要母亲她们快来。坐好后,他熟练地拿着雪亮的刀,五指叉开轻轻接住孩子的头,一面飞快地挥动,一面夸孩子长得胖,长得好。挥洒自如中,十分钟不到他就完事了。孩子的头发剃得一根不剩,却没落一根到衣服里。我发自内心地赞赏他手艺好。他呵呵笑着很不好意思地连连摆手。我说:“师傅辛苦了,要多少钱?”他伸出两根指头说:“两元钱。”我怎么也想不到人家要收180元的生意他只会要两元,忙拿出10元钱给他,连一向吝啬的母亲也说不用找了。但他却坚决要找,见我硬是不要,他便收好钱说:“先生的头发也不短了,要不我再给你也剃个头?”我心里有些犹豫,但考虑到他手艺不错,如果不理,他收了钱心里会不好过的,便同意理个平头。他愉快地给我围好围兜,左看右看,然后用推子很用心地理起来。理完,我起身要走,他却按住我说:“不急不急,还没完呢。”之后又给我做了差不多二十分钟的全身推拿。他推拿的水平极高,那每一下捏拿,都恰到好处,让人畅快无比。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理发竟然是如此惬意和美好的事情。④第二天上班,同事们见了我都问这么漂亮的头发是在哪里做的,花了几十元钱?我笑而不答。后来一位爱帅的年轻同事,一再央求我带他也去理一个,我推不掉,便带他去了。谁知他看了那副乡土的行头和乡气的师傅,直骂我开什么国际玩笑,我一再认真地说是真的在这里理的,剃头匠也证明不假,他才信了,但他却没有坐下理发,而是转身走了,走时,看我的眼神都有些异样。⑤以后,我仍日日走过那个剃头摊,但我再也没到这里理过发了,除了偶尔看到几个民工样的人在剃头,摊子生意一直冷冷清清。尽管我知道,他是一位处在民间的真正的大师。每每摸着孩子的头,我便会想起他,我便会惭愧起来,但也仅仅是想想而已。其实,走下楼,过去几步也就到了,但我却做不到!(有删改)15.“我”对街边剃头匠的态度、情感,随着情节的深入而不断变化,其变化过程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来填空。从没正眼注意过→______→______→心里有些犹豫→_____→再也没到这里理过发16.本文人物形象真实生动,试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句是如何描绘人物形象的。①大师斜眼看了一下孩子,眉头一皱。②他熟练地拿着雪亮的剃刀,五指叉开轻轻按住孩子的头,一面飞快地挥动,一面夸孩子长得胖,长得好。挥洒自如中,十分钟不到他就完事了。孩子的头发剃得一根不剩,却没落一根到衣服里。17.文题为“街边剃头匠”,主要人物也是剃头匠,可为什么第②段作者又不惜笔墨地写那个“阿苗先生”呢?18.结合第⑤段中划线句和链接材料,谈谈两文在情感上的相同点,以及产生这种情感的不同原因。【链接材料】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答案】15.①.哧地笑了一下②.发自内心地赞赏③.畅快无比,如此惬意和美好16.①通过对大师神态描写,现了他对剃胎头缺乏自信,但又不愿表现出来的心理。②通过动作描写、正侧面描写结合,“一根不剩”“没落一根”从侧面表现了街边剃头匠技术的娴熟高超。17.为了和街边剃头匠形成鲜明的对比,讽刺了阿苗大师这样有名无实的人,突出街边剃头匠的性格朴实、品德高尚,为下文对他的惭愧埋下伏笔。18.示例:相同点:都有愧疚、惭愧的感情。原因:本文写了是给孩子剃胎头的小事,无论是技艺还是德行,剃头匠都令人赞服,但因了他的廉价和简朴,(我的虚荣和清高,存有世俗偏见),我与他侧目而过,不再光顾,所以愧疚。链接材料中,作者老王抱病上门送礼要表达最深的谢意,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仅以金钱回报,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作者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义(作者一直充当给予者,从未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让老王始终觉得欠了作者一家的情。最后老王送鸡蛋和香油,作者不是感激地收下,而是又拿钱回赠老王,这样做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解析】【15题详解】考查人物心理分析。已知信息:“从没正眼注意过”对应第①段“我日日打他摊前经过,却从没正眼注意过他”;“心里有些犹豫”对应第③段“我心里有些犹豫,但考虑到他手艺不错,如果不理,他收了钱心里会不好过的,便同意理个平头”;“怕丢面子,不好意思说”对应文章第④段“第二天上班,同事们见了我都问这么漂亮的头发是在哪里做的,花了几十元钱?我笑而不答”;第①空:从已知的情感入手,随着情节的发展,剃头匠再次出现在第③段,因此梳理情感变化定位段落在第③段。根据第③段“我哧地笑了一下,心想,像我这样有身份又爱时髦的年轻人,怎会到你这破地方来理发呢”可提炼出“我”对他的态度:哧地笑了一下;第②空:剃头匠熟练地剃好了孩子的胎头,根据第③段“我发自内心地赞赏他手艺好”可提炼出:发自内心地赞赏;第③空:理发完后,他又给“我”做全身推拿,让“我”畅快无比,根据第③段“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理发竟然是如此惬意和美好的事情”可提炼出:畅快无比,如此惬意和美好。【16题详解】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及作用。(1)“斜眼”“眉头一皱”是对大师的神态描写,这是我说“孩子想剃一个胎头”时大师的表情,写出了大师不愿为孩子剃胎头;结合下文“阿苗先生便不情愿地摆弄了一会剪子、剃刀,然后拿起电剪”分析,大师之所以有这样的表情,是因为他对剃胎头缺乏自信,但又不愿表现出来,用神情来掩饰的心理。(2)通过“拿、叉开、接住、挥动”等动词,判断运用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剃头匠剃胎头的全过程,动作娴熟而专业;“他熟练地拿着雪亮的刀,五指叉开轻轻接住孩子的头,一面飞快地接住,一面夸孩子长得胖,长得好”是正面描写,“孩子的头发剃得一根不剩,却没落一根到衣服里”,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剃头的效果从侧面表现了剃头匠技术的娴熟高超。暗含“我”对他的赞赏。【17题详解】考查人物的作用。根据②段“阿苗先生便不情愿地摆弄了一会剪子、剃刀……母亲气得抱起孩子便走。我心想,这只怕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大师,也赶紧出来”和③段“我发自内心地赞赏他手艺好……他推拿的水平极高,那每一下捏拿,都恰到好处,让人畅快无比。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理发竟然是如此惬意和美好的事情”可知,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讽刺了像阿苗大师这样有名无实的人,也更突出街边剃头匠的朴实、品德高尚的人物形象,结合⑤段“每每摸着孩子的头,我便会想起他,我便会惭愧起来”可知,为下文自己的惭愧埋下了伏笔。【18题详解】考查文章主旨。情感:本文中“每每摸着孩子的头,我便会想起他,我便会惭愧起来”“惭愧”一词可知,“我”对剃头匠的情感是“愧疚、惭愧”。链接材料“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个不幸者”指老王,从“愧怍”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对老王的情感也是惭愧、愧疚。原因:本文中剃头匠给“我”的孩子剃胎头,“我”对他的手艺是非常赞赏的。他不肯多收钱的品行,也是让“我”敬佩的,但是后来“我”带同事去理发,同事对剃头匠的态度及“走时,看我的眼神都有些异样”,让我“再也没到这里理过发了”。剃头匠的手艺精湛,德行更是极佳,但“我”却不再去,原因是他“那副乡土的行头和乡气”,“我”因为虚荣,结合③段“像我这样有身份又爱时髦的年轻人,怎会到你这破地方来理发呢”可知,“我”和同事一样都存有世俗偏见。“我”知道“他是一位处在民间的真正的大师”却不再光顾他的剃头摊,“我”为自己的虚荣而愧疚。链接材料:老王在去世前给“我”送来香油和鸡蛋,是把“我”一家当做亲人,而“我”并没有懂得老王的情谊,拿钱回报,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因此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三、古诗文阅读(26分)(一)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走近经典诗句,会让我们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独坐竹林深处,我们可以聆听王维“独坐幽篁里,(1)_______”的美妙乐音;沐浴清冷春风,我们可以感知李白(2)“_______,(3)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的淡淡乡思;东望故园,长路漫漫,我们还可以感受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4)_______”的泪语凝噎;策马戈壁草原,我们可以遥想木兰奔赴沙场“(5)_______,(6)_______”(《木兰诗》)的飒爽英姿。【答案】①.弹琴复长啸②.此夜曲中闻折柳③.何人不起故园情④.双袖龙钟泪不干⑤.万里赴戎机⑥.关山度若飞【解析】【详解】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琴、啸、闻、柳、袖、赴、戎”这几个字的写法。(二)古代诗歌赏析。(6分)晚春韩愈〔唐代〕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的暮春季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B.“杨花榆荚无才思”,诗人极力嘲讽“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没有其他花卉那般艳丽,不配在春天飘落。C.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D.本诗以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21.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答案】20.B21.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扬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错失时机的人生态度。【解析】【20题详解】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辨析。B.“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嘲讽”“不配”含有贬义,与原句意思不符;故选B。【21题详解】考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诗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杨花与榆荚拟人化,赋予其以人的思想,因风起舞的柳絮、榆荚比作飞雪,描绘出了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也来凑热闹,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景象。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杨花榆荚的赞美之情。(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①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节选自袁枚《子不语•卷十四•卖蒜叟》)【注释】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2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但微颔之但见杨双膝跪地B.久而不去一狼径去C.旁睨而揶揄之睨之久而不去D.叟能如是乎不知木兰是女郎2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康肃笑而遣之奋拳击之B尝射于家圃取势于十步外C.而钱不湿老人徐徐负蒜而归D.徐以杓酌油沥之以拳打砖墙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25.你从【甲】【乙】两个故事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答案】22.D23.C24.①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②快要死的很老的人了,能用死去来成全你的名声,死了又有什么怨言呢?25.甲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不能恃才自傲。乙文告诉我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解析】【22题详解】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A.但:副词,只是/副词,只是;B.去:动词,离开/动词,离开;C.睨:动词,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样子/动词,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D.是:代词,这样/判断词,表示认定、断定;故选D。23题详解】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A.之:代词,他/代词,他;B.于:介词,在/介词,在;C.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D.以:介词,用/介词,用;故选C。【24题详解】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善射,擅长射箭;以,凭借,按照;自矜,自夸。(2)垂死,快要死了;以:用;成,成全;亦,又。【25题详解】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甲文由“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将铜钱盖在葫芦口,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并坦言自己只是熟练罢了,由此可知,不能因自己有某种长处而骄傲自大;只有认真勤学苦练,熟能生巧,才能有所成就。乙文根据“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可知,卖蒜老翁能面不改色经受住杨二的重拳,并令其不得动弹,杨二只得求饶。由此可见,作者写卖蒜叟的目的意在强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观点。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不能因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要保持一颗谦虚求教的诚心,时刻准备倾听别人的建议和看法,不能目中无人;强中自有强中手,只有不断努力进取才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点睛】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地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乙】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于是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坚固得出不来。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最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四、名著阅读(6分,每小题3分)26.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沦为行尸走肉。D.虎妞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有误,祥子第一次是在杨先生家拉包月,杨家太太刻薄,祥子受不了,与杨太太翻脸后走了。第二次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祥子在这里觉得很亲切、温暖。后来又在夏家拉上了包月;故选B。27.祥子人生三起三落,简介其中的一次起落。【答案】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任意选择其中一次“起落”,简要概括即可)【解析】【详解】考查名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识记。《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也是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从精进向上,转为不甘失败,最后自甘堕落的过程。最开始的祥子是一个进城务工青年,刚进城时,祥子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对人生做好了规划。祥子辛辛苦苦攒钱买了辆车,结果没过半年碰上军阀混战,车被抢了,这是一起一落;从军营中逃出来,还顺走了骆驼,卖了换钱,此时的祥子不甘失败,又准备攒钱买车。这次在曹先生家里好不容易快攒得差不多了,结果碰上孙侦探一锅给端掉了,全被敲诈勒索走了,这是第二起二落。后来,祥子跟虎妞结了婚,用她的钱买了二强子的车,似乎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车,但妻子虎妞难产死了,他又把车卖掉给虎妞办丧事。从此以后就没有买车的信念了,一直就是赁车。这是第三起三落。再往后,随着小福子的死,小马老马的不幸遭遇等事情的发生,祥子愈发丧失动力,就连车也不拉了。自此之后,祥子逐渐变得麻木不仁、堕落、懒惰、自私、贪婪起来,他不再像年轻时一样拼命地拉车赚钱,而是对打车、劳作产生了浓厚的厌恶。也不再像年轻时一样尊老爱幼,他不再诚实劳动,他开始抢病弱老人的生意,到曹先生家骗吃骗喝,最终沦为一个欺凌弱小的人、一个近乎无赖的人。更准确地说,此时的祥子俨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赖,就这样,祥子彻底堕落了,并在堕落中走向消亡。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寄托了作者对旧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任意选择其中一次“起落”,简要概括回答即可。五、写作(60分)微写作(10分)28.老舍先生在小说《骆驼祥子》结尾评论祥子:“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请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示例:这句话是小说主人公祥子一生的写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