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重点知识_第1页
文学理论重点知识_第2页
文学理论重点知识_第3页
文学理论重点知识_第4页
文学理论重点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理论重点知识(约30分)

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

学活动论"。

艺术生产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

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

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

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

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

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

种话语伙伴关系。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

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

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

审美的属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审美领域,其集中形态

是人们的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不

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

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情形。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

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从创作看,任何表达意图都须

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整体的文学话语蕴藉活动需落为具体文本的

话语蕴藉。

文学的话语蕴藉:含蓄和含混。

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仿佛无

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

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主客体关系是

一种审美价值关系,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是审美者,是审美价值的评价

者和创造者,客体首先是作为主体的审美评价对象。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构成的审美价值评价体系。创作主体对

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具有感情体验的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的

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的情感关系。

主体的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客体关系的纽带。

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

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相联系,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

投射。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外在事物进

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创作

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等,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

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和意念的艺术过程。

艺术构思包括

回忆与沉思:

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想象与联想:

想象是贯穿艺术构思过程始终的一种心理机制。

联想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所思索的形象

不断变化的心理机制。联想本质上也是想象的一种衍化。

灵感与直觉: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

的思维方式之一。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本质做出的直接

了解。直觉主要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对某种事物

做出的突破性顿悟。

理智与感情:

理智是指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

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

规范这些动力的。对于完整的文学创造过程来说,它们都不可缺少。

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调动、分析材料,使之成为能表达一定意义

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无意识是指潜伏于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

识的一些心理能力。

艺术概括: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对

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

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

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艺术真实及其主要特征,

艺术真实: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中去,经过艺术创

造,与"真""善""美"共生共存的审美化的真实。是作家在假定

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

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分为内蕴的

真实和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和诗艺的真实。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

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与同历

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内容形式化"

与"形式内容化")。

文学作品:重点掌握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

学典型;

文学意境与审美意象的特征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

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T本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审美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

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虚实

相生韵味无穷;

叙述内容叙述内容即故事本身,主要构成:人物、结构和行动与叙述话

语;

抒情性作品的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在多数

情况下,这三个要素相互融合而形成抒情性作品的意义。由于抒情性作

品的情感经验总要投射到声音或画面上,形成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象

征表现,所以,三个要素的关系,即声与情的关系和景与情的关系。

文学风格的内涵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

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

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标志,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

记或指纹。创作个性情感体验创作倾向个性心理艺术修养时代影

文学消费与接受: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娱乐等

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欣赏的一项活动。

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

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

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抛弃,是在读者阅

读的具体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接受活动对于作品价值的确立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是一

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文学

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文学消

费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消费为文学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文学消费制

约着文学生产的内容与规模。文学消费趋向的变化导致文学生产的变化,

作家必须根据读者的审美水准和趣味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文

学消费对文学生产的制约,主要是通过文学批评来实现的。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1.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

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文学消费一方面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给

人带来精神享受;另一方面,为获得这种享受,消费者又必须会出相应

的货币,因而文学消费兼具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文学接受"

概念则不然,当我们说"文学接受"时,可以不考虑接受者的这种这种

经济行为,不考虑他的文学书籍是买来的、借来的或别人赠送的,而仅

仅关注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这种精神活动本身。

2.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

定是一种阅读的精神行为。

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要使文学消费得以顺利进

行,即要求文学消费者具备必要的文化知识、阅读能力及消费心理等主

观条件之外,还要求文学消费者具备必要的经济等条件。文学接受的主

客观条件则有所不同。就文学接受的主观条件而言,除了前面所说的阅

读能力等之外,文学接受也关注接受者的经历、文化修养、审美趣味、

艺术经验等。文学接受的客观条件则主要指读着以及接受者所处的历史

时代背景等。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各有侧

重。

4.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于审

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二、联系

文学消费是初级状态的文学接受,而文学接受则是高级状态的文学消费,

二者共同指向的核心均为文学欣赏或审美鉴赏这个文学阅读活动的最

高层次。

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

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与观念。读者这种以阅读文本的既定

心理,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隐含读者,是由德国的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所谓隐含读者相

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

者。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在

阅读文学作品时,指由于读者的思想情感,或经历,与作家表达的作品中人

物所具有的相似,从而受到深刻打动,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

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