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星执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广州市星执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广州市星执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广州市星执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广州市星执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学业调查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距今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附近,B项正确;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生活在云南,排除A项;蓝田人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排除C项;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穴里,排除D项。故选B项。2.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他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最早栽培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最早栽培水稻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D项正确;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当时原始农业还没有出现,排除A项;山顶洞人虽然比北京人进步许多,但仍不会农耕,排除B项;半坡居民是我国最早栽培粟的原始居民,排除C项。故选D项。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下列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是()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可知最早种植粟的是半坡人,D项正确;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他们会种植水稻,是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屋中,与最早种植粟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是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类,与最早种植粟的史实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4.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秦始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和炎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5.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并结合所学可知,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各自最后君主夏桀、商纣王、周幽王均暴虐无道,统治残暴,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B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三个朝代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而C项不是其灭亡的共同原因,排除C项;西周大规模分封诸侯,而夏商时期分封制尚未完全定型,故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展览于2013年4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A. B.C. D.【答案】B【解析】【详解】商朝出土的司母戊铜方鼎(后母戊鼎)是现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B项是司母戊鼎,B项正确;A项是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排除A项;C项是青铜立人像,排除C项;D项是利簋,排除D项。故选B项。7.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都和春秋争霸有关,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和战国的兼并战争有关,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争霸,故选D。8.某一历史人物“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第一霸”,这位历史人物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周武王【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A项正确;BC项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不是“春秋第一霸”,排除BC项;周武王建立西周,排除D项。故选A项。9.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是指()A.秦 B.吴 C.楚 D.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故其中的“一强”是指秦国,A项正确;吴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排除B项;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初露称雄之势,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排除C项;前333年,越王无疆北上伐齐,听信田姓说客所误,率领大军调头攻楚,不料中埋伏,兵败身亡,越国因此分崩离析,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保卫东周王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B项正确;促进生产力发展不是直接目的,排除A项;“缓和社会矛盾”“保卫东周王室”与变法的目的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11.有位学者称:孔子之道不是他个人的道,而是上承两千多年,下启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精神。“孔子之道”应是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的思想。故选A项;“兼爱”、“非攻”都是墨家思想,“无为”是道家思想,排除BCD项。故选A项。12.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秦)穆公求士……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强国;惠王用张仪之计……逐散六国之从;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李斯意在强调A.人才为秦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B.历代秦王都励精图治C.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主要原因 D.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商鞅、强国;张仪、散六国之从;范雎、成帝业”可知,三个智能之人,推动了秦国的大发展,这体现在强调人才的作用,A项正确;秦王“逐客”,是没能看到“客”的巨大作用,李斯“谏逐客”是提醒秦王客有巨大作用,这是在强调人才的作用,而不是说秦王励精图治、商鞅变法、灭六国是大势,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3.下图所示农民起义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①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②建立了“张楚”政权③打击了秦朝的黑暗统治④消灭了秦军的主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消灭了秦军的主力的是项羽的军队。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消灭了秦军主力的是项羽的军队,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4.经过统治者的励精图治,西汉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局面,史称“文景之治”。这里的“统治者”主要是指①汉高祖②汉文帝③汉景帝④汉武帝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它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为汉代国富民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文景之治”时期的统治者主要是指汉文帝、汉景帝,仔细审查②③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汉高祖是西汉的开国皇帝,汉武帝是实现大一统的皇帝,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故此题选B。15.汉武帝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 B.兴办太学 C.实行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势力,颁布了“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故选A;兴办太学是为了扩大儒学影响,故排除B;盐铁专卖是为了控制经济命脉,故排除C;北击匈奴是为了稳定边疆、开拓疆土,故排除D。16.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弟弟,他独揽朝政,先后立了三个皇帝,毒杀了一个皇帝。这一现象体现了东汉政治的特点之一是()A.重文轻武 B.宦官乱政 C.大臣无能 D.外戚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弟弟,他独揽朝政”可知,梁冀是外戚。他独揽朝政说明他专权,D项正确;宋朝时期重文轻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宦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大臣,排除C项。故选D项。17.《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中提到:丝绸之路……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西亚,再绵延至欧洲。在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A.标志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促进了东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C.推动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 D.建立了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丝绸之路……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B项正确;对西域的管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排除C项;丝绸之路开通并未使中国与欧洲实现了直接往来,排除D项。故选B项。18.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A项正确;《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B项;李时珍历时27年编写《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重要地位。排除C项;D项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排除D。19.以下示意图的地理方位能直观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蜀、吴三国的都城分别在洛阳、成都和建业(今天的南京),所以三国的地理方位分别是北方、西南和东南,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20.诸葛亮指出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曹操战败,这场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故选D;牧野之战是周灭商之战,排除A;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争,发生在北方地区,排除B;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和前秦之间,排除C。21.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西晋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A.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 B.推恩令的实行 C.君主的腐朽统治 D.民族矛盾激化【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的原因是因为分封同姓子侄为王,最终导致诸侯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而西晋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内乱长达16年,在16年间,西晋王朝的诸侯王为了争权夺利,司马家族的祖孙三代皇族杀来杀去。故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都是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A项正确;汉武帝通过“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但与西晋无关,排除B项;西汉的“七国之乱”与“君主的腐朽统治”无关,排除C项;两次变乱均是皇族内乱,与民族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2.下图能反映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江南社会相对稳定C.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政权重视农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各族迁往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不断向南迁徙,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同时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因此图片能反映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A项正确;图片材料反映的是中原各族迁往南方,并没有体现江南社会相对稳定,排除B项;图片材料反映的是中原各族迁往南方,无法体现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排除C项;图片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原各族迁往南方,并未体现南方政权重视农业,排除D项。故选A项。23.《史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宋书》(南朝·梁)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表明()A.西汉经济非常落后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江淮经济超过北方 D.政治重心已经南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史记》中记载的江南地区农业生产落后,人民比较贫困;“(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说明南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这一变化说明因为人口南迁等原因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不同时期的江南农业生产变化,不是说明西汉经济非常落后,排除A项;南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无法说明江淮经济超过北方,排除C项;题干描述的是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变化,与政治政治重心南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4.他进一步推进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文中的他是()A.冯太后 B.汉武帝 C.光武帝 D.孝文帝【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氏建立起来的政权。为巩固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题干信息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故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25.《齐民要术》中明确提出从事农业生产必须因时、因地、因作物品种而异,不能整齐划一。这强调了农业生产()A创造经济效益 B.遵循自然规律C.改进生产工具 D.追求品种齐全【答案】B【解析】【详解】“因时、因地、因作物品种而异,不能整齐划一”体现了贾思勰强调的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B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农业生产要遵循的规律,没有强调农业生产创造经济效益,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生产工具,不是强调农业生产要改进生产工具,排除C项;“因作物品种而异”强调的是根据农作物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农时和土壤条件耕种,不是强调农业生产追求品种齐全,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3分,27题14分,28题13分,共4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东周时期。历史上又把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材料三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首先称霸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请列举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人?【答案】(1)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2)王权衰落,诸侯国崛起(3)诸侯国:齐国;霸主: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为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制农具,图二是两头牛拉着犁耕地说明了牛耕的出现。【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分析可知,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国崛起。【小问3详解】诸侯国:根据材料可知,“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指的是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首先称霸,首先称霸的诸侯国是齐国;霸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之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也先后称霸,春秋后期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如吴王阖闾、越王勾践。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图三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2)根据材料二,图四中的人物于哪一年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并依据图四说出该历史人物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图五中所反映的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幅图反映了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儒家思想有怎样的不同态度。【答案】(1)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2)公元前221年;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3)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颁布推恩令。(4)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有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小问2详解】图四中的人物是秦始皇,他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依据图四可知,秦始皇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小问3详解】图五中,反映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是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颁布推恩令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小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