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一.含义:通货膨胀:经济学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或较明显的上涨。包括以下三个内涵:(一)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二)通货膨胀反映了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的变化。(三)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持续上涨”。二..类型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1)定义:指由货币供给过度增加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2)过程:在短期内,社会总供给是给定的。此时,如果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则意味着总需求会迅速增加,与相对不变的总供给相比,总需求处在过度增长的状态。这时,经济中开始出现短期性的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其膨胀的程度依货币供给量超过货币必要量的程度而定。在长期内,经济增长水平是变化的。在增长极限内,预期经济增长水平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是同比例增加。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进而促使总供给增加和价格上涨。这时,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表现得非常明显,即过度需求拉动物价水平迅速上升。(3)结果: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会造成货币表现商品劳务的价格失真,造成价格信号失灵,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都遭受损失。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1)定义: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引起生产成本上升所导致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情况。(2)类型:分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由过度的工资上涨所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从而推动总供给曲线上移而形成的。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来获得垄断利润,使得总供给曲线上移,从而引起的通货膨胀。(3)过程:在总需求不变的假定条件下,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促使价格水平上涨的同时,会引起总供给水平的下降。成本推动型理论认为,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又推动成本上升,如此恶性循环,造成物价持续上升。(4)结果:会造成生产企业的土地成本,劳动成本、机器成本、原材料成本均上升,而生产企业为了减少成本上升而遭受的损失会把其成本的一部分转嫁给消费者,最终造成消费者购买支出增加,造成恶性循环。3.混合型通货膨胀:(1)定义:是指由总需求增加和总成本上升共同作用的通货膨胀。分为“螺旋式”通货膨胀和“直线式”通货膨胀。(2)过程:在“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中,首先是成本的上升促使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即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从而导致社会总产量下降,社会失业率上升。“直线式”混合型通货膨胀开始于流通领域,起因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当需求拉动物价持续上升时,可能会造成增加工资以避免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而工资增加会导致成本增加,推动总成本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这一过程中,价格水平呈“直线式”上升。4.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均衡的状态下,由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分为需求结构转移型通货膨胀,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斯堪的纳维亚型通货膨胀。一、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11页)1、将其转换为现实购买力所需要的时间或难易程度;2、买卖资产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差额越大,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小。3、转换成现实购买力的机会成本(指购买这项资产而不购买其他资产多牺牲的预期报酬的数量)机会成本越高,资产的流动性越低,反之,流动性越高。二、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银行信用的优点: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上的局限性、方向上的局限性、期限上的局限性。同业拆借市场的定义:同业拆借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融通短期资金的的一种金融业务。同业拆借市场,又称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或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特点:1.融资期限的短期性2.交易的同业行3.交易金额的大宗性4.同业拆借利率的参考性和政策指导性5.交易简便的无形市场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的一种现象。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2.再贴现:指贴现银行在需要资金时,将已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3.金融衍生工具,也称金融衍生产品或衍生金融工具,是相对于传统或原生金融工具而言,是指一种根据事先约定的事项进行支付的双边合约,其合约价格取决于或派生于原生金融工具的价格及其变化,这些原生金融工具称为基础资产,一般指股票、债券、存单、货币,甚至股票价格指数等。4.表外业务的定义:表外业务是指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没有直接影响,但却与表内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也称为或有资产或或有负债。5.流动性陷阱:(63页)又称凯恩斯陷阱,是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的现象。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蓄起来。因此,即使货币供给增加,也不会导致利率下降。6.机会成本:购买或消费一种商品时所丧失的时间和费用。(1)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1、偿还性2、流动性3、收益性4、风险性(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3)通货紧缩的影响:财富缩水效应;经济衰退效应;财富再分配效应;事业效应。(4)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促进论、促退论、中性论计算题: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时,无论借贷期的长短,仅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在计算下期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为I=P*r*n本息和为S=P+I=P(1+r*n)I为利息额、P为本金、S为本金与利息之和、r为年利率、n为借贷期限复利:是将本期的利息加入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利息的计息的方法,俗称“利滚利”。本利和为S=P(1+r)n利息为I=S-P三、股票价格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收益/市场利率,只记公式。二、信用的本质(解答题29页) 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三、信用与货币的关系(31页)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其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1、货币借款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方面,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2、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量,货币的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量;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二、汇票(41页):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汇票付款人在检票时或者在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者持票人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的票据。汇票可以分为记名汇票、不记名汇票、指定式汇票汇票的基本特征:1、汇票是一种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2、汇票有三方当事人,即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3、汇票是委付证券4、汇票必须承兑四、普通股的特点:(44页)1、普通股收益的不固定性2、普通股股东拥有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发言权和表决权(即有权就公司重大问题进行发言和投票表决)3、普通股股东具有优先认股权(即当公司增发新普通股时,现有股东有权优先股买新发行的股票,以保持其对企业所有权的原百分比不变,从而维持普通股股东在公司的表决权和选举权的比重不变)六、为什么投资股票的风险大于投资债券的风险(解答题)P481、债券投资资金作为公司的债务,基本金和利息收入有保障。认购公司债券是有期限的借贷关系,公司债券持有人到期可收取固定的利息,又可收回本金。在收益分配上,公司债券持有人的地位优先于公司股东。2、债券和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二者波动的程度不同。股票的流通性较强,其交易价格也就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公司债券作为有期限的债权凭证,可以定期收取本金,投资风险小,其流通范围和流通频率均小于股票,交易价格的变动较为平缓。利息与利率复习资料第一节利息与利率概述★★利息:是指借贷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实在特定时期内使用借贷资本所支付的代价。★★★收益资本化(53页):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过来算出来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名义利率(55页):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报刊上所公布的利率、借贷合同中规定的利率就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55页):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浮动利率(56页):是指在融资期限内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58页)复利计算下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一年后本利和为S=P99999(1+i/m)m利息为I=P(1+i/m)m-P换算成年实际利率r为r=(1+i/m)m-1利率决定理论及其变动因素1、古典利率理论的主要思想(简答题):(60页)资本供给来自社会储蓄,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2)资本需求来自社会投资,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3)储蓄与投资相等时决定均衡利率水平。影响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简答题):(66页)资本边际生产效率(2)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3)物价水平(4)银行成本(5)中央银行的贴现率(6)国家经济政策(7)国际利率水平(68—69页)流水性升水:是指由于流动性风险而产生的利率差额。到期收益率(70页)(计算):指的是这样一种利率,即它是使某项投资或金融工具未来所能获得的收益的现值等于其当前价格的利率。也就是说,到期收益率是使债务工具未来收益的现值等于今天的价格的贴现率。公式:到期收益率=(票面利息+或-本金损益)/市场价格例如:某种债券票面金额为100元,10年还本,每年利息为7元,每年以95元买入该债券并持有到期,那么,他每年除了得到利息收入7元外,还获得本金盈利0.5元[(100-95)/10=0.5],这样,他每年的实际收益就是7.5元,其到期收益率为7.90%(7.5/95)。4、市场分割假说:纯粹预期假说假期投资者没有严格的期限偏好,对此,市场分割假说提出了完全不同的假设,它假定市场由具有不同投资期限偏好的投资者组成,每种投资者都偏好或只投资于某个特定品种的债券,所以,不同期限的债券完全不可相互替代,一种期限债券的预期回报率对另一种期限债券的需求没有任何影响,从而使得各种期限债券的利率只是由该种债券的供求决定的。因此,市场是分割的。第五节利率的作用简答题: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77页)答:(1)在宏观经济活动中通过影响储蓄收益可以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2)通过对投资成本的影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3)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利率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4)利率还可以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第一节金融机构概述金融机构:(简答题)又叫金融中介,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第二节银行存在的基础理论道德风险(89页):最早使用在医疗保险分析中,是指在保险关系中,被保险人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优势,在最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出损害保险人利益的行为。是由于经验者或市场交易的参与者得到了第三方的保障后,使其自身决策或行为引起损失时不必完全承当责任,甚至可以得到某种补偿的现象。第三节金融体系的构成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比较(简答题97页)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投资银行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帮助资金供求双方达成一份合约,从而使双方各得其所,而商业银行是通过自己与资金供求双方达成两份合约来帮助双方融资的,商业银行在其中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在资金融通交易中的风险不同。投资银行并没有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出来,它收取佣金之后就全身而退,投资者风险自担,而商业银行会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并从中获利。对资金需求者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同。提供金融服务的内容不同。投资银行主要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证券承销业务,而商业银行则为借贷双方提供流动性和交易结算服务。投资基金:(98页)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公司管理和运用基金,专门从事投资活动的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募基金:是指受一国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私募基金:(101页)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特点:非公开性、募集性、大额投资、封闭性、非上市性、投资策略高度保密、财务杠杆性、组织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手法多样。信托投资公司:(103页)是一种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财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有:资金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有价证券信托、其他财产或财产权信托等。简答题:(116页)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缺点比较答:(一)直接融资的优缺点1:直接融资的优点:有助于筹集长期资金、合理配置资源、加速资本积累2:直接融资的缺点:进入门槛较高、公开性的要求、风险较大(二):间接融资的优缺点(117页)1:间接融资的优点:信息优势、规模效应、期限转化优势、流动性高,风险低、保密性强的素质。2:间接融资的缺点:(1)社会资金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较多地依赖于金融机构(2)监管和控制比较严格和保守,对新兴产业、高风险项目的融资要求一般难以及时、足量满足。(3)资金使用受限制。综上所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各有优缺点,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贴息的计算公式:(122页)贴现利息=票据面额*贴现率*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间隔期贴现净额=票面额*(1-年贴现率*未到期天数/年计息日)4、正回购与逆回购(127页)正回购,即通常意义上的回购概念,是指资金需求者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购买者签订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逆回购,是指资金供给者在买入证券的同时与证券出售者签订的、在一定期限内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出售所买证券的协议。一、什么资本市场
1、资本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交易市场,其交易对象主要是政府中长期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以及直接从银行获得的中长期贷款。
2、主要特征:(1)、融资期限长。至少在1年以上,也可以长达几十年,甚至无到期日。(2)、流动性相对较差。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的资金多用于解决中长期融资需求,故流动性和变现性相对较弱。(3)、风险大而收益较高。由于融资期限较长,发生重大变故的可能性也大,市场价格容易波动,投资者需承受较大风险。同时,作为对风险的报酬,其收益也较高。一级市场的特点:(130页)二、什么是核准制:核准制是指发行人在申请发行证券是,不仅要充分公开企业的真是情况,而且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监管机构规定的必备条件,证券监管机构有权否决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证券发行申请。三、发行方式:(131页)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直接发行,是指发行人不通过证券承销机构而是自己直接将证券推销给投资者的一种证券发行方式,如公司内部发行证券和股息在投资。间接发行,是指证券发行人不直接参与证券的发行过程,而是委托证券承销机构出售证券的一种发行方式。第二节一、金融远期合约即远期合约交易,是一种相对简单的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约定价格买卖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交易。(P148)二、远期利率协议具有以下基本特征:(P149)第一,远期协议利率是一种资产负债表外的工具,不涉及实质性的本金交收。第二,远期利率协议是有约束力的合约,没有双方的同意,不可撤销,也不可转让给第三方第三,远期利率协议一般是由银行提供的场外市场交易产品第四,远期利率协议的最长期限通常不超过两年,以一年以内的远期最为常见,也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进行变通安排。三、金融远期合约作为场外交易的衍生工具具有以下特征:(p151)1、金融远期合约是场外交易2、金融远期合约是非标准化的合约3、金融远期合约交易不需保证金4、金融远期合约以实物交割为主5、金融远期合约双方损益的完全对称性第三节金融期货合约交易期货合约:简称期货,是指有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金融期货(P152):是指以金融工具为合约标的物的期货合约,也就是说金融期货合约的基础资产是金融资产,而不是商品。金融期货作为期货交易中的一种,具有期货交易的一般特点,但与商品期货相比较,其合约标的物不是实物商品,而是金融商品,如证券、货币、汇率、利率等。金融期货合约的基本内容(P153):(1).交易数量和单位,是指交易所对每一份金融期货合约规定的交易规模。(2).最小变动价位,是指由交易所规定的、在期货交易是买卖双方报价所允许对的最小变动幅度,每次报价时价格的变动必须是这个最小变动价位的整数倍。(3).每日价格最大波动幅度限制,俗称“每日停板制”,是指交易所为了防止期货价格发生剧烈波动,而对期货合约每日价格波动的最大幅度作出的一定限制。(4).交割期,指交易所规定的各种期货合约到期进行实物交割的月份,一般规定几个交割月份,有交易者自行选择。(5).最后交易日,指期货合约停止买卖的最后截止日期。1.金融期权合约的构成要素(P158):期权购买者和期权出售者、执行价格、期权费、权利类型。2.金融期权的基本种类(P159):(1)按期权权利的类型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2)按期权的执行时间不同划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3)按交易地点不同划分为交易所期权和柜台期权。(4)按标的资产不同,分为股票期权、股指期权、利率期权和外汇期权。3.保护性策略(P163):通过买入期权,为现货或期货部位进行套期保值,可以有效地保护基础资产的风险,其最大损失是确定的。什么是互换合约(1)互换合约,也称互换交易,是指当事人利用各自筹资成本的相对优势,以商定的条件在不同货币或相同货币的不同利率的字长或债务之间交换,以避免将来因汇率和利率变动而引起的风险的一种金融衍生交易。(2)互换交易中交换的具体对象:可以是不同种类的货币、债券,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利率、汇率价格指数等。(3)互换交易中交换包括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一是互换双方根据协议的安排,先各自在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市场上融资,并相互换;二是互换协议到期后,互换双方将互换的资金还给对方,或者将利息按期支付给对方。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义信用衍生产品是用来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统称。其功能是将依法的信用风险转移给另一方,从而使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增加或减少信用风险敞口头寸而达到管理信用风险的目的1、系统性风险:(180页)即市场风险,是指有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证券价格所构成的影响。系统性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等,这种风险不能通过风散投资加以消除,因此,又被称为不可风散风险。2、分离定理:(185页)该定理在投资组合中可以以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的情况下,投资者选择投资组合时都会选择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组合的最优组合点,因为这一点相对于其他的投资组合在风险上或是报酬上都具有优势。3、市场证券组合:(186页)是有所有证券组成的证券组合。在这个证券组合中。投资在每种证券上的比例等于它的相对市场价值。全能型商业银行:(198页)指这样一种商业银行,他可以经营一切金融业务,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贷款业务、证券业务、信托业务等。总分行制的优缺点:(200页)优点:(1)利用分布广泛的分支机构,便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营。(2)由于有大量的分支机构,便于资产在地区和行业上分散,提高银行的安全性。(3)便于银行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4)银行家数少,便于中央银行宏观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5)业务经营受地方政府干预小,可以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6)由于资金来源广泛,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力。缺点:(1)容易形成垄断,不利于自由竞争,一定程度上阻碍银行业的发展。(2)增加了银行内部的控制难度。3.连锁银行制:指两家以上商业银行受控于同一个人或同一集团,但又不以股权公司的形式出现的银行制度。第二节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是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的创新发展。所有者权益,(208页)主要是指银行的自有资本,它代表着对商业银行的所有权。与其他企业相同,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209页)在途资金,又称“托收中现金”,是指在支票结转过程中,本行需向其他银行收款的支票,支票所载金额在未划入本行收款账户前即为在途资金。1、原始存款(222页):即整个银行体系最初吸收的存款,具体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再贴现而形成的存款,是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3、派生存款(223页):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4、现金漏损率:(225页)也称通货比率,是指客户从银行提取的现金与存款总额之比。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239页)1.全部资本归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2.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共同组建的中央银行。3.全部股份由私人持有的中央银行。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242页)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及其原因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实际上市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具体形态。即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又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要在国家的总体经济政策指导下,独立地执行货币政策,保持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原因:首先,中央银行与政府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其次,为了避免经济的政治性波动的需要。最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所决定。(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原因:a.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b.货币政策是整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245页)三项基本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集中和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的最本质特征。现钞发行程序:货币印制、货币调拨、货币保管、货币投放、货币流通、货币回笼、货币注销等。银行的银行(1)集中存款准备金按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要按法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同时,商业银行出于流动性考虑,也会将一定比例的资金存放于中央银行构成超额存款准备金。(2)充当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是指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资时,中央银行会对其提供资金支持。(3)充当全国票据清算中心中央银行通过为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相互间应收应付的票据进行清算时,就履行了最后清算人的职能。政府的银行所谓政府的银行,也称为“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从事金融活动对一国政府提供金融服务,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1)代理国库收支(2)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3)为政府提供信用(4)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事务。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254页)1.中央银行清算业务的含义: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资金划拨清算和资金转换的业务。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业务的主要内容:(1)组织票据交换和清算(2)办理异地跨行清算(3)提供跨国清算服务。一、论述银行监管的必要性?(260页)答: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在于银行的高风险以及风险的传染性和金融市场的失灵,促使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具体表现在:(一)银行业的高风险特征及其传染性:(260页)八种主要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填空题(多选)(1)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而给银行导致损失的潜在可能性,也包括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履行能力变动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动而给银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2)利率风险是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波动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不仅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也影响其资产、负债和表外科目的经济价值。利率风险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市场利率发生波动;二是银行的资产与负债期限不匹配。只要这两个条件同时存在,银行就存在利率风险。银行利率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利率波动的大小以及银行资产的负债期限不匹配的程度。(3)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可能性。(4)国家风险指由于国家的主权行为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金融信贷业务中也会面临国家风险,包括借款人所在的国政局动荡、社会动荡、经济恶化、政策多变等可能给金融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国家风险分为主权风险和转移风险。主权风险是主权政府或政府机构的行为给借贷方造成的风险,主权国家政府机构可能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拒绝履行偿付债务或拒绝承担担保责任,从而给贷款银行造成损失。转移风险是因东道国政府的政策或法规禁止或限制资金转移而对贷款方构成风险。(5)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即当流动性不足时,银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以合理的价格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6)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因操作流程不完善、人力过失、系统故障或失误及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7)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因经营活动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外部法律事件而导致风险敞口的可能性。换言之,法律风险主要是银行因其经营活动违反法律的规定而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8)声誉风险只由于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二)银行也风险的传染性(264—265页)(1)银行挤兑,也称为挤提,指存款人集中大量提取的行为,是一种突发性、集中性、灾难性的流动性危机,是由于客户对银行给付能力失去信心而产生的从银行大量支取现金的现象。挤兑得发生是因为谣言和取款者不能取款而对银行发生质疑,这些信息散播开来会引起该银行的储蓄户的恐慌,从而使不急需存款的储户也急需取款,引起挤提。——名词解释(2)银行危机的传染性风险。一般来说,如果某一银行出现支付危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外部性以及银行之间的信贷关系使得银行挤兑得以在银行之间进行传染/从而给整个银行带来风险。这种传染性借助于信息传染渠道和信贷传染渠道而可能引发金融风险。A、信息传染B、信贷传染——银行同业市场有主意在银行系统内重新分配流动性,银行同业市场的存在和银行体系共同参与支付清算系统,使得银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贷关系。——多选题三)、金融监管理论——选择题(267页)(1)公共利益理论。(简答题)公共利益理论是建立在政府拥有完全信息、政府是为社会整体福利服务的以及政府具有完全信用三个假设基础上,认为由于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建议成本以及不完全竞争等问题,死人不可能去监管那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只有通过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才能克服市场失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改善金融机构的治理水平,从而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以及维护金童体系的稳定,实现帕累托最优。(2)金融风险论。(3)投资者利益保护论。投资者利益保护论投资者利益理论主要是基于银行合约参与者—存款的微观视角,着眼于保护一般存款者以及金融商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角度论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二、(名词解释)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额定的机构对金融建议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很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三、金融监管的原则——简答题(269页)a、依法监管原则b、合理适度竞争原则c、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d、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四、监管当局的一般性监管(272页)(1)市场准入监管市场准入。挤兑银行金融机构的开业申请加以审查,将不合格的申请者挡在银行业大门之外的监管措施,它是保证银行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填空题(2)审定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监管当局对银行业务范围的监管,是指金融机构一旦成立后,应按照许可的营业范围从事金融活动,不得越位。(3)对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的审计检查a、现场监管,也称现场检查b、非现场监管,也称现场检查或常规检查六、存款保险制度(277页)(1)存款保险制度的内涵a、存款保险制度的界定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一种对存款者利益提供保护和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存款大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a、存款保险职能b、银行监管职能c、处置倒闭存款机构职能七、存款保险机构的运作(279页)a、存款保险机构的组织形式——隐形存款保险和显性存款保险——填空题b、存款保险投保原则c、存款保险额的规定八、(281页)最后贷款人制度——这种需求是指在银行体系由于遭遇不利的冲击引起流动性需求大大增加,而银行体系本生又无法满足时,由中央银行向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以确保银行体系稳健经营的一种制度安排。——名词解释(1)最后贷款人的职责与目标最后贷款人的首要职责是保持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最后带乱认的目标是维护整个经济体系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救助某个特定的金融机构。(2)中央银行是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的主要机构(3)最后贷款人的援助对象九、(282页)为什么最后贷款人功能只能必须由中央银行来承担?答:(1)中央银行对打定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决定最后贷款人功能应该也必须由中央银行来承担;(2)中央银行的非营业性和独立性确保了最后贷款人负担的是宏观经济责任而不是微观经济责任;(3)中央银行对信息的把握更为充分。作为一国的货币当局,中央银行能够接触对银行监管的信息,对银行的评估要比市场评估准确,这使得中央银行在拥有充分的银行监管信息的基础上,贷款给那些被同行市场错误地认为是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从而提高银行监管的效率;(4)中央银行拥有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在流动缺乏时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给予支持;(5)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更为易于通过组织其他银行给那些处于困难中的银行提供协调贷款的方式给予流动性的支持。总之,中央银行具有其他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无法比拟的优势,更适合做最后贷款人功能的承担者。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00页):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为更好地观测货币政策的效果并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在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插入的一些过度性指标。二、货币政策的重要性的原因(301页):一是人们长久以来认识到货币政策作用机理具有滞后性和动态性,因而有必要借助于一些能够较为迅速地反映经济状况变化的金融指标,作为观察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信号;二是为避免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需为货币当局设定一个名义锚(这个名义锚就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便社会公众观察和判断货币当局的言行是否一致。三、设置中介目标的作用有(301页):第一,反映货币政策的实施进度;第二,为中央银行提供一个追踪检测的指标;第三,便于中央银行随时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方向。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有(302页):1.短期市场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2.银行准备金(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早中央银行的存款余额及其持有的库存现金)3.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通货和银行准备金组成,他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伸缩的基础)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312页)。选择题1消费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间接信用指导填空题(314页)间接信用指导的方式有:1、窗口指导2、道义劝告1窗口指导。简答题(314页)窗口指导一词源于日本银行,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口头的或书面的方式向有关金融机构说明自己的立场,希望借助于道义上的说服力来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从而达到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目的。1954年日本银行首次利用道义劝告这一手段,并称为窗口指导,以后为欧美国家效仿窗口指导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这是当时特殊的条件所决定的其一,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比一些西方国家高,因而日本银行更注重信贷量的控制;其二,由于历史的传统原因,日本政府和金融当局更倾向于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其三,日本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较长时期不甚发达,利率的杠杆作用受到仰制,银行信贷是占主导地位的融资方式,因此英国美国等国家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在日本缺乏有效的市场运行基础。第三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简答题: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利率传递渠道的一般均衡分析:(316页)第一,假定货币供给增加,当产出水平不变时,利率会相应下降;下降的利率会刺激投资,并引起总支出增加,总需求的增加又推动产出上升。这是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作用。第二,产出和收入的增加,必将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这时如果没有增加新的货币供给,则货币供求的对比会导致下降的利率回升。这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第三,利率的回升,又会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而产量下降又会导致货币需求下降,利率又会回落。这是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往复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均衡信贷配给理论的内容(320页):也称“信贷可得性理论”,该理论认为,以往货币理论家在分析经由利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时,往往只认定利率对储蓄和借款者的影响,而忽视了利率对贷款者的影响。事实上,贷款人对利率的变动是十分敏感的,并且他们的行为会独立地影响社会经济活动。银行贷款利率相对于市场利率具有粘性。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现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简答题(331页)是指社会微观主体(包括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在其财富中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的那部分数量。这一概念表明,货币需求关注的是经济主体持有货币的能力与意愿,换言之,经济学上的货币需求是指一种有效需求,它是指既有需求货币的愿望,又有获得或持有货币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选择题(331页)微观货币需求量和宏观货币需求量。主观货币需求量和客观货币需求量。名义货币需求量和实际货币需求量。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填空题)(332页)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全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总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政府在社会再生产中投资性支出的比例。其他宏观因素。货币需求的围观分析。收入状况。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消费倾向。人们的预期和偏好等因素。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填空题337—338页)1、需求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交易动机(简答题338页)指人们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的欲望,基于交易性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就成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它取决于收入的数量和收支的时距长短。这种交易支出具有确定性的特点。影响人们持有货币数量的因素(347页简答)财富总额及其构成。2.持有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3.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基础货币及其变动(350页)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中央银行不能无偿地向社会提供基础货币,而是以与社会经济主体交易的方式提供基础货币。这就决定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社会货币供给量的多少。基础货币(BaseMoney,通常是用B表示),是指流通在外的通货(C)和银行准备金(R)之和,既B=C+R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基础货币的增加将导致货币供给的倍数增加,正因为如此,基础货币也称强力货币。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分析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填空题355页):1、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2、非银行公众的行为参数非银行公众的行为参数(356页)非银行公众的行为参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班组承包合同履行期限与合同解除3篇
- 2025年度池塘生态渔业项目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幼儿园连锁经营承包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股权融资合同聚焦新能源领域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渡口环保吸污车租赁与市场推广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数据中心物业承包经营合同模板3篇
- 2024版商用建筑项目合作合同精简版版B版
- 个性化2024劳务派遣服务协议版B版
- 二零二五版旅游项目投资担保合同3篇
- 2025年房屋租赁续租协议2篇
- 二年级下册加减混合竖式练习360题附答案
- GB/T 21709.5-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
- 大三上-诊断学复习重点
- 应收账款的管理培训课件
- 2021年道路交通安全法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股东变更情况报告表
- 自带药物治疗告知书
- 房产中介门店6S管理规范
- 吞咽解剖和生理研究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异地就医备案个人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