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提升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1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提升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2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提升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3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提升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4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提升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江苏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2023江苏如皋检测]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进行驻防,总兵力达到了40万,而唐中央控制的兵力,总计只有20余万。这一措施()A.形成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 B.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C.直接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2023江苏常熟检测]《新唐书》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A.安史之乱的过程 B.藩镇割据的局面 C.农民起义的情况 D.宦官专权的形势3.[2023江苏无锡期末]关于下表文献材料的相关记载,主题最为准确的一项是()文献材料材料来源“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十四》“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旧唐书·列传·吐蕃上》“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唐蕃会盟碑》碑文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B.中外民族关系的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次建立 D.唐代历史演变的兴衰4.[2023江苏南通期末]下表为唐朝诗人关于和亲的诗句,这反映出()诗句诗人出处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途高适《塞上》广化三边静,通烟四海安武平一《送金城公主适西蕃》A.和亲政策得到朝野一致赞同 B.和亲政策促进民族平等交往C.唐朝实施和亲促进经济发展 D.唐朝借助和亲处理民族关系5.[2023江苏常州期末]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推行的部分重要措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是()措施方面具体内容政治特设政事堂;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之弊经济以农为本,劝课农桑;实行租庸调制考试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6.[2023江苏南通期中]淮安在隋朝大运河贯通前只是普通的军事城市,隋朝大运河贯通后,淮安境内的楚州和泗州迅速成为大运河干线上的要津和漕运中枢城市。材料反映了大运河的开凿()A.促进了南北交流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城市发展 D.带动了文化繁荣7.[2023江苏宿迁检测]长庆三年(823年),礼部侍郎王起建议:进士及第者的诗赋先送给中书门下进行详复,确认无误后由皇帝下敕,再由礼部放榜。然而在实操中,礼部多将及第的人名呈于宰相私第,待其确认无误后再放榜。这一现象()A.为朋党政治滋生提供了土壤 B.优化了科举取士的程序C.反映了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8.唐朝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同西域各族人员往来频繁,诗人岑参也参与了这些活动,并在诗中作了精彩反映,如“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B.奢靡之风逐渐兴起C.社会发展由盛转衰 D.诗歌风格雄奇奔放9.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B.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D.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突出表现10.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一变而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A.传统儒学思想的僵化和局限 B.民族交融对隋唐盛世的影响C.对外交流促进思想文化转变 D.唐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11.902年,唐末藩镇割据林立,互相之间攻战不断;到了910年,五代十国前期多个国家并立。对这一历史变化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 B.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C.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 D.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12.唐太宗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这反映了唐太宗()A.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B.认为君主应该接纳臣民的谏言C.主张维护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D.充分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二、综合题13.[2023江苏苏州期末]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伴随着多种形式,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间来看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长远进步,开辟了道路。——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材料二从官军干部检之,高仙芝、王思礼均为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契丹人。——摘编自岑仲勉《隋唐史》材料三为了正确地引导和管理互市活动,保障正常、公正的贸易秩序,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掌诸蕃交易之事”。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地方上,郡学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由官府提供“廪给”。——摘编自杨华双《唐朝开明民族政策述略》(1)根据材料一,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并概括其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的影响。(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2023江苏如皋检测]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进行驻防,总兵力达到了40万,而唐中央控制的兵力,总计只有20余万。这一措施()A.形成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 B.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C.直接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玄宗在边境设置军镇进行驻防,军镇总兵力有40万,中央控制的兵力只有20万,由此可见地方军镇实力较强,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形成了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A项正确;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是安史之乱,排除B项;直接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是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不受中央控制,排除C项;藩镇军事力量较强,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2.[2023江苏常熟检测]《新唐书》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A.安史之乱的过程 B.藩镇割据的局面 C.农民起义的情况 D.宦官专权的形势[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可知“方镇”指的是藩镇,反映了藩镇割据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材料“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可知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的结果,并不是过程,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宦官专权的形势,排除D项。3.[2023江苏无锡期末]关于下表文献材料的相关记载,主题最为准确的一项是()文献材料材料来源“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十四》“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旧唐书·列传·吐蕃上》“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唐蕃会盟碑》碑文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B.中外民族关系的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次建立 D.唐代历史演变的兴衰[解析]材料反映了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及与吐蕃友好的民族关系,这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关系,不是中外民族关系,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次建立是在秦朝,排除C项;材料涉及唐朝的民族关系,并未全面描述唐朝历史的演变,排除D项。4.[2023江苏南通期末]下表为唐朝诗人关于和亲的诗句,这反映出()诗句诗人出处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途高适《塞上》广化三边静,通烟四海安武平一《送金城公主适西蕃》A.和亲政策得到朝野一致赞同 B.和亲政策促进民族平等交往C.唐朝实施和亲促进经济发展 D.唐朝借助和亲处理民族关系[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和亲”“安西”“塞上”“西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西”在西域地区,“塞上”主要指北方长城内外,“西蕃”指吐蕃,由此可见,唐朝借助和亲处理民族关系,D项正确。5.[2023江苏常州期末]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推行的部分重要措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是()措施方面具体内容政治特设政事堂;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之弊经济以农为本,劝课农桑;实行租庸调制考试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解析]根据材料“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实行租庸调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历史现象发生在唐太宗时期,其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开明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D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于汉朝,排除A项;“开皇之治”出现于隋朝,排除B项;“开元盛世”发生于唐玄宗时期,排除C项。6.[2023江苏南通期中]淮安在隋朝大运河贯通前只是普通的军事城市,隋朝大运河贯通后,淮安境内的楚州和泗州迅速成为大运河干线上的要津和漕运中枢城市。材料反映了大运河的开凿()A.促进了南北交流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城市发展 D.带动了文化繁荣[解析]据题意可知,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使淮安从普通的军事城市成为大运河干线上的要津和漕运中枢城市,说明大运河的开凿推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大运河的开凿对沿岸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能体现促进南北交流、巩固国家统一和带动文化繁荣,排除A、B、D三项。7.[2023江苏宿迁检测]长庆三年(823年),礼部侍郎王起建议:进士及第者的诗赋先送给中书门下进行详复,确认无误后由皇帝下敕,再由礼部放榜。然而在实操中,礼部多将及第的人名呈于宰相私第,待其确认无误后再放榜。这一现象()A.为朋党政治滋生提供了土壤 B.优化了科举取士的程序C.反映了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及第者的诗赋先送给中书门下”“礼部多将及第的人名呈于宰相私第”可知,唐代中后期,科举放榜深受宰相私人的影响,这易导致科举取士之人与宰相之间存在利益交换,进而催生朋党政治,A项正确;材料与优化科举取士程序无关,排除B项;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在材料中未能体现,排除C项;此举易降低科举取士的效用,并不一定会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D项。8.唐朝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同西域各族人员往来频繁,诗人岑参也参与了这些活动,并在诗中作了精彩反映,如“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B.奢靡之风逐渐兴起C.社会发展由盛转衰 D.诗歌风格雄奇奔放【解析】材料“唐朝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同西域各族人员往来频繁,诗人岑参也参与了这些活动,并在诗中作了精彩反映”反映出唐朝与西域各族相处融洽,故选A项。9.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B.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D.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突出表现【解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该时期的史实特征不符,均排除。10.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一变而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A.传统儒学思想的僵化和局限 B.民族交融对隋唐盛世的影响C.对外交流促进思想文化转变 D.唐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民族交融的加强,少数民族的风气也影响到隋唐盛世的气象,故选B项。11.902年,唐末藩镇割据林立,互相之间攻战不断;到了910年,五代十国前期多个国家并立。对这一历史变化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 B.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C.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 D.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解析】从唐末的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前期多个国家并立,这是一种历史的延续,B项符合题意。题干历史现象相距时间较短,没有出现生产力特别明显的发展,A项错误;C项观点错误,排除;题干历史现象并不是社会形态的演进,D项错误。12.唐太宗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这反映了唐太宗()A.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B.认为君主应该接纳臣民的谏言C.主张维护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D.充分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解析】根据材料“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可知,唐太宗看到了人民对于国家及其统治者的重要性,这反映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故A项正确。二、综合题13.[2023江苏苏州期末]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伴随着多种形式,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