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_第1页
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_第2页
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_第3页
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_第4页
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论文·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滕伟新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温家宝总理指出“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的殷殷嘱托,“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发展”的实践。婺源作为鄱阳湖上游的一个县,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投入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去。婺源河流属饶河源头,为乐安河上游。星江河是婺源的母亲河,她与我县其他支流汇合一起,蜿蜒500余公里最后注入鄱阳湖。婺源要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想,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科学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城乡协调的人居环境体系、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体系、繁荣稳定的生态社会体系,确保鄱阳湖上游的生态安全。婺源应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机遇,寻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充分发挥婺源的生态与文化优势,推动婺源经济社会各方面又好又快发展。一、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婺源,位于我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4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人口34万。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其基本优势是:1、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享有“书乡”美誉。自唐至清,全县共出进士552人,历代文人留下著作3100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朱熹、詹天佑等历史文化名人名扬中外;历史史遗迹、明清古建遍布乡野;徽剧、傩舞、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歙砚制作技艺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坑、汪口村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彩虹桥、汪口俞氏宗祠等三处13个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生态优美,物产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5%,有自然保护小区193个,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6000多株。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境内有世界濒临绝迹的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良好的自然条件蕴育了众多地方特产,其中红、绿、黑、白“四色”特产(荷包红鱼、绿茶、龙尾歙砚、江湾雪梨)享誉古今。3、区位凸显,交通便捷。婺源地处我国黄金旅游圈的腹地,周边分布有黄山、三清山、庐山、武夷山、千鸟湖、鄱阳湖、景德镇等名山、名水、名镇。一小时内有黄山、景德镇和衢州三个机场,景婺黄(常)两条高速公路(江西段)2006年11月正式通车,京台铁路(经过婺源)列入国家规划,婺源正成为江西对接长三角的前沿。4、资源优越,产业良好。从发展旅游看,婺源“青山、秀水、古树、田园、英才、文脉、民风、民俗”八大资源;从发展茶产业看,良好的生态、适宜的气候、优良的土质、传统的习惯等,都为打响“茶乡”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林业发展看,全县人平有10多亩山地,多少代人艰辛努力留下的宝贵财富;保护好这一片青山绿水,是我县广大干群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应发挥比较优势,抓住发展关键,突破发展瓶颈。一是注重生态建设和保护。坚持以封为主,封、改、造相结合,认真实施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善林业管理长效机制,坚决关闭高耗材低效益木竹加工企业。二是抓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深入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执法行动,实施好以电代燃料和农村电气化县项目。三是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抓好“环保星江行”活动,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使星江水更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3、调整经济结构,抓好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我县应立足本地区位和资源优势,实施生态、科技、环保型重点项目建设。一是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机械电子制造、茶叶精深加工、新材料产业、旅游商品加工等工业支柱产业,着力培植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大的企业。二是抓好项目必须同全民创业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既需要大项目,也需要解决就业多的中小项目,只有让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才能形成抓项目、上项目的合力。实行全民创业,激活民间资本。树立外力牵动的战略思想,依靠招商引资上项目,借助外力求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增强全县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实力,从而改变我县县域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财政增长缺乏强力支撑等不利局面。4、立足生态环境,抓好文化建设。我县文化底蕴深厚,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无价之宝。我县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扛起乡村文化大旗,既保护繁荣了原生态文化,又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县积极策应全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想,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内涵。一是进一步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加大对乡村文化遗产的研究开发力度,发挥好我县文化研究会及下属九个分会的作用。二是把文化经济作为转型的经济形态加快发展。积极做好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工作,把有开发价值的文化研究成果转嫁到有关产业中去,形成文化与经济的共赢。三是建设好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县文化艺术中心,加快县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建设,充分发挥县徽剧团、“乡土艺队”、“农村书屋”的作用,打响我县民俗文化演艺节目品牌;建设好人的精神家园,激发全县人民的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持。5、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改善民生。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生是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着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一是继续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再就业小额贷款规模,提高贷款利用水平;突出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着力增强农民的就业技能。二是继续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四个全覆盖”的要求,应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重点抓好城镇居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降低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门槛,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全覆盖;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最低保障能力,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三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到农村一线创新创业。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完善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农村卫生人才建设,提高城乡群众的健康水平。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强化公共卫生和食品药品执法监督,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和生命安全。加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部分中低收入阶层家庭购房难问题。抓好创建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