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苏科新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1章练习卷_第1页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苏科新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1章练习卷_第2页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苏科新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1章练习卷_第3页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苏科新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1章练习卷_第4页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苏科新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1章练习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苏科新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1章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1.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成燎原之势,“新冠肺炎的发源地在哪?”成了很多科学家一直探究的问题,有人认为疫情最早爆发于武汉,武汉可能是发源地;也有人认为病毒应该起源于美国。这些猜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一环节()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施计划 D.得出结论2.研究动物的行为时常用到观察法和实验法,这两种研究方法都必须()A.设计实验 B.在实验室进行 C.进行观察 D.改变动物的生存条件3.显微镜是科学探究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A.若光线较暗,需将⑦转至平面镜 B.若在视野中看到字母“p”,则玻片上的字母应为“q”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③和⑤放大倍数的和 D.对光成功的标志是出现白亮的圆形视野4.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气体可以使()A.浑浊的石灰水变澄清 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绿色叶片变蓝5.下列各项中,表现出生物现象的是()①潮起潮落②铁钉生锈③养鱼缸内的水变绿了④桔子皮上长青霉⑤阳台上的盆花向外弯曲生长⑥山石水土⑦萝卜空心A.②③④⑦ B.①③⑤⑥ C.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⑦6.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显微镜中物镜和目镜都具有放大功能 B.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不清晰时应该调节粗准焦螺旋 C.对光时使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D.观察的实验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7.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B.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 C.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的花最漂亮? D.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8.如果让你调查一块面积很大的草坪中某种草的密度(单位面积内的株数),你认为最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是()A.一株一株地数出总的数量,再计算密度 B.根据自己的经验大概估计一下 C.在不同地点选取若干个样本地块计算密度,然后取平均值 D.随机选取一个样本地块,计算密度9.观察临时装片时,要将图中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请问应将玻片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A.右下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左上方10.某同学进行“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了他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A.作出假设 B.实施计划 C.制订计划 D.表达与交流11.下列是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同一部位的两个视野,视野甲与视野乙相比,视野乙看到的情况是()视野甲视野乙目镜物镜目镜物镜10×10×16×40×A.视野较亮、细胞数目少 B.视野较亮,细胞数目多 C.视野较暗,细胞数目多 D.视野较暗,细胞数目少1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错误的是()A.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 D.对光时,以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13.使用显微镜时,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将()A.不变 B.增多 C.翻倍 D.减少14.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转动粗准焦螺旋 B.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使视野变暗﹣﹣平面镜换成凹面镜且小光圈换成大光圈 D.观察的物像被放大400倍﹣﹣目镜选用10×,物镜选用40×二.填空题(共4小题)15.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其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的数值,这可减少观测的误差..16.根据图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物镜是,目镜是。(2)当甲和丙搭配使用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细胞的体积。当乙和丁搭配使用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细胞的体积。(3)某同学观察到视野中的图象如图,则玻片上写的是。如果他要把“p”移到视野中央,则必须向移动装片。17.从结构上说,除以外,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18.在使用实验法的过程中,使实验结论科学可靠的关键是设计好实验来研究变量。科学家在研究响尾蛇追踪猎物的方式时,就是用来进行对照并观察现象,从而得出可靠结论的。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9.如图是某同学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幅图片。(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2)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归类。①按形态结构进行分类:植物:;动物:;其他类群:。②按生物的生活环境分类:空中飞行的生物:;陆地生活的生物:。四.解答题(共1小题)20.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浇水的量对马铃薯生长情况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①取3个大小相同的花盆,分别装满沙土,并编号。②将3个发芽、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处理后分别埋进3个花盆中,观察、记录实验结果。③将3个花盆按表中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花盆编号培养条件实验结果1室温、光照充足、适量浇水马铃薯正常生长2室温、光照充足、不浇水马铃薯很快死亡3室温、光照充足、大量浇水马铃薯一段时间后死亡(1)你对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2)该实验的变量是:。(3)为什么除浇水量不同外,温度和光照条件均相同?。(4)该实验设计有一个缺陷,请改正。(5)设置花盆1的目的是:。(6)从实验结果来看,你可以得出结论是:。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苏科新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1章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成燎原之势,“新冠肺炎的发源地在哪?”成了很多科学家一直探究的问题,有人认为疫情最早爆发于武汉,武汉可能是发源地;也有人认为病毒应该起源于美国。这些猜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一环节()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施计划 D.得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答案】B【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提出问题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作出假设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制订计划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实施计划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其中作出假设是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所以有人认为疫情最早爆发于武汉,武汉可能是发源地;也有人认为病毒应该起源于美国。这些猜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作出假设。故选:B。【点评】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2.研究动物的行为时常用到观察法和实验法,这两种研究方法都必须()A.设计实验 B.在实验室进行 C.进行观察 D.改变动物的生存条件【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答案】C【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并且详细、真实、客观地做好观察记录;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二者共同之处是都必须进行观察.【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不需要设计实验。故错误。B、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不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法也不一定在实验室进行。故错误。C、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二者共同之处是都必须进行观察。故正确。D、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不需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故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观察法对动物不施加影响,而实验法对动物施加影响;共同之处是都必须进行观察.3.显微镜是科学探究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A.若光线较暗,需将⑦转至平面镜 B.若在视野中看到字母“p”,则玻片上的字母应为“q”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③和⑤放大倍数的和 D.对光成功的标志是出现白亮的圆形视野【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答案】D【分析】图示显微镜的结构: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转换器;⑤物镜;⑥遮光器;⑦反光镜。据此解答。【解答】解:A、若光线较暗,需将⑦反光镜转至凹面镜,因为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可以增强光线强度。A错误;B、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若在视野中看到字母“p”,则玻片上的字母应为“d”。B错误;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③目镜和⑤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C错误;D、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说明对光成功。D正确。故选:D。【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有些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了。4.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气体可以使()A.浑浊的石灰水变澄清 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绿色叶片变蓝【考点】生物学基本常识.【答案】B【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解答】解: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故选:B。【点评】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5.下列各项中,表现出生物现象的是()①潮起潮落②铁钉生锈③养鱼缸内的水变绿了④桔子皮上长青霉⑤阳台上的盆花向外弯曲生长⑥山石水土⑦萝卜空心A.②③④⑦ B.①③⑤⑥ C.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⑦【考点】生物的特征.【答案】D【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①潮起潮落、②铁钉生锈、⑥山石水土都属于自然现象,③养鱼缸内的水变绿了、④桔子皮上长青霉说明生物能够生长,⑤阳台上的盆花向外弯曲生长说明生物能够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⑦萝卜空心说明生物生活需要营养。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6.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显微镜中物镜和目镜都具有放大功能 B.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不清晰时应该调节粗准焦螺旋 C.对光时使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D.观察的实验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答案】B【分析】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解答即可。【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A正确;B、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B错误;C、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对光时使用低倍物镜对准光孔,使光线经过物镜、镜筒、目镜进入人的眼睛,C正确;D、普通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光线必须通过观察材料反射到物镜、目镜、眼内才能形成物像。因此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D正确。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7.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B.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 C.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的花最漂亮? D.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答案】C【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解答】解:A、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鼠妇生活行为,A不符合题意;B、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有科学研究价值,因为对于研究蚯蚓的呼吸,B不符合题意;C、植物园里哪种郁金香的花最漂亮,是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C符合题意;D、绿色植物为什么能增加大气湿度,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探究是否成功,取决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是否科学合理。8.如果让你调查一块面积很大的草坪中某种草的密度(单位面积内的株数),你认为最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是()A.一株一株地数出总的数量,再计算密度 B.根据自己的经验大概估计一下 C.在不同地点选取若干个样本地块计算密度,然后取平均值 D.随机选取一个样本地块,计算密度【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答案】C【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另外全班同学在调查开始前要分组分工,明确目的、任务、注意的问题、安全等;调查结束写出调查报告后要进行交流讨论,集中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解答】解:调查一块草地上的密度普查的价值不大而且难度较大,而抽样调查省时省力,误差又不大,因此调查一块草地上的密度,最好采取选点抽样调查,求平均值。故选:C。【点评】抽样调查是指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9.观察临时装片时,要将图中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请问应将玻片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A.右下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左上方【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答案】C【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解答】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利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若想将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物像才能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正中央。故选:C。【点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10.某同学进行“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了他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A.作出假设 B.实施计划 C.制订计划 D.表达与交流【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答案】D【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本题以“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为知识背景,包括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和处理数据能力。【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该实验研究蚂蚁是否爱吃甜的食物。实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了他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表达和交流。故选:D。【点评】本题以“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的实验的操作能力。11.下列是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同一部位的两个视野,视野甲与视野乙相比,视野乙看到的情况是()视野甲视野乙目镜物镜目镜物镜10×10×16×40×A.视野较亮、细胞数目少 B.视野较亮,细胞数目多 C.视野较暗,细胞数目多 D.视野较暗,细胞数目少【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答案】D【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解答】解:甲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6×40=640(倍);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较暗,细胞数目少,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视野越暗。1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错误的是()A.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 D.对光时,以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答案】B【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解答】解:A、对光时,转动转换器,应先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为低倍物镜视野宽,视野较亮,容易找到物像,A正确;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宽,亮度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但体积较小,B错误;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镜头压坏玻片标本,C正确;D、显微镜的对光步骤: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即可。D正确。故选:B。【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有些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了。13.使用显微镜时,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将()A.不变 B.增多 C.翻倍 D.减少【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答案】D【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变得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变得越亮。【解答】解:据分析可知,使用显微镜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物像变大,视野变暗。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弄清楚使用显微镜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视野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变大。14.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转动粗准焦螺旋 B.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使视野变暗﹣﹣平面镜换成凹面镜且小光圈换成大光圈 D.观察的物像被放大400倍﹣﹣目镜选用10×,物镜选用40×【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答案】C【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解答】解:A、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地升降镜筒,便于快速焦找到物像,A正确;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中物像偏左上方,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B正确;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光线较暗时,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因此要使显微镜视野变暗,凹面镜换成平面镜且大光圈换成小光圈。C错误;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目镜选用10×,物镜选用40×,观察的物像被放大10×40=400(倍),D正确。故选:C。【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有些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了。二.填空题(共4小题)15.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其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的数值,这可减少观测的误差.√.【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此题考查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处理数据的.【解答】解: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其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的数值是为了减少误差.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其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的数值,这可减少观测的误差.故答案为:√【点评】实验设计尽量减少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考虑增加重复次数,反复验证实验结果,避免偶然性,使实验具有说服力.16.根据图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物镜是丙丁,目镜是甲乙。(2)当甲和丙搭配使用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细胞的体积小。当乙和丁搭配使用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的体积大。(3)某同学观察到视野中的图象如图,则玻片上写的是d。如果他要把“p”移到视野中央,则必须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解答。【解答】解:(1)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所以当甲和丙搭配使用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细胞的体积小。当乙和丁搭配使用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的体积大。(3)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视野中的“p”,在玻片上写的是“d”。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右下方,所以要把“p”移到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故答案为:(1)丙丁;甲乙。(2)多;小;少;大。(3)d;左上方。【点评】只有记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用显微镜进行观察。17.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考点】生物的特征.【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毒的结构。解答时可以从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细胞是生物体(病毒除外)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故答案为:病毒;细胞。【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18.在使用实验法的过程中,使实验结论科学可靠的关键是设计好对照实验来研究变量。科学家在研究响尾蛇追踪猎物的方式时,就是用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与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来进行对照并观察现象,从而得出可靠结论的。【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假设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踪它放走的猎物。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的目的是,将它与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进行对照。如果响尾蛇不去追踪,说明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踪它放走的猎物。如果响尾蛇去追踪,说明响尾蛇追踪猎物与响尾蛇毒液的气味无关。该实验变量是响尾蛇毒液的气味。【解答】解:在使用实验法的过程中,使实验结论科学可靠的关键是设计好对照实验来研究变量。通常一个实验中设计只有1个变量,“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法研究中,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的目的是与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进行对照。故答案为:对照;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与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响尾蛇的捕食特点。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9.如图是某同学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幅图片。(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陆地。(2)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归类。①按形态结构进行分类:植物:松、玫瑰;动物:蝴蝶、麻雀;其他类群:蘑菇。②按生物的生活环境分类:空中飞行的生物:蝴蝶、麻雀;陆地生活的生物:松、玫瑰、蘑菇。【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很多,如根据形态、结构,可分为动物和植物;根据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