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谈读书(部编)课件_第1页
高中谈读书(部编)课件_第2页
高中谈读书(部编)课件_第3页
高中谈读书(部编)课件_第4页
高中谈读书(部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读书的来历——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事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够,经验又补读书之不够,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故意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科学使人深入,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1潮阳第四中学——校长陈明波《审批》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干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第二,从“读书时不可故意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索,反对有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纳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2问题探究

这篇随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作者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事判事之际。〞又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科学使人深入,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加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以后,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有关读书作文

我自小体弱多病,听爸爸妈妈说我三岁才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同伴都不与我玩,讥笑我是个傻孩子。妈妈听到总是偷偷的抹眼泪。妈妈怕我受到伤害,总是把我关在家,不让我出门。怕我寂寞,妈妈给我买了许多连环画,如《鸡毛信》、《保密局的枪声》《三国演义》等,自此我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那时我的胆子特别小,有时出门就被同龄的那些可恶的人讥笑,说飞机来了,来抓你啦,我吓得掉头就跑,他们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甚至说你趴在地上学狗叫、学狗跑,飞机就饶了你,我则受尽了耻辱。为了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我就躲进我的小巢,继续与我忠实的伙伴书为伍,随着书中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感情也大落大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人书已不能满足的的必需求,记得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从舅舅的书筐里淘出的宝贝《第二次握手》、《人生》,虽说那是并不知道那两本书在当时的文学效应和社会效应,但足不出户的我也从苏冠兰、叶玉菡、丁洁琼他们的三十多年曲折的爱情经历和科学救国的坎坷经历中知道了世道的困难并没有磨灭他们刻骨铭心的爱情和对祖国的热情。读书使我更坚强

到了小学高年级,我开始读名人传记,了解到伟人不凡的业绩后面往往藏着人所不知的辛酸经历。读了霍金的《我的病历》,发现自己以前所受的苦难根本与他无法相比,我受到的不过是我所谓的精神创伤,可霍金所受到的则是疾病的折磨,不治之症对他的几乎致命打击并没有改变他对科学事业的追求,反而更激发了他与病魔做斗争的勇气。虽说他也有过失落、悲伤,甚至是厌世,但他凭借自己的顽强意志走出了低谷,获得了重生,他的“黑洞〞理论使他成为继爱因斯坦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由此我感到我不能再消沉,尝试着与人交往性格不再那么孤僻。进入中学,老师安排的读书课使我受益匪,我逐渐熟悉到了更多的伟人: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我了解到贝多芬这位出色的天才的命运之路却是崎岖坎坷的。他少年丧母,情场失意,双耳失聪,生活潦倒,命运对他是多么的不公啊!然而,所有的苦难只是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赤子之心爱人类。“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这是罗曼·罗兰在卷首语中开宗明义的一句话。而贝多芬就是这个英雄!他遭遇了种种困难、挫折,他失败过,苦恼过,但他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生命力,在任何逆境中都不放弃奋斗,牢牢把握着自己的命运,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难。贝多芬是不幸的,那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更是不幸的。在他双目失明,全身残废的状况下,靠那只惟一可以动的右手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一个普一般通,有血有肉的人竟如此坚强。读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在书中这样写到:“如果每个人在他生命的初始阶段患过几天盲聋症,这将是一种幸福〞。说真的,看到她这句话,我的心很疼,眼中泪忍不住滴了下来。她没有一双明亮的眼去欣赏七彩的阳光,她没有一双健康的耳朵去倾听大自然的音符。可我在挫折后是显得那么的不堪一击,同伴讥笑的鞭子没几下就抽断我的脊梁。我从伟人的事迹中站直了身子,我也逐渐能与人交流,在老师的激励和同学的帮助下,也敢班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敢在全校师生面前放声演讲。说我还显得有点儿稚嫩、有点儿怯场,但我终于昂起了头,挺起了胸膛。今后我还将继续与书为伴,因为读书使我更坚强!

古人谈读书的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激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挚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劳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施行。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胡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激励,岁月不等人。

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劳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散文潮阳第四中学——青春你我中国现代散文谈读书伟大的作家朱光潜谈读书重点难点

1.重点:用比喻阐明抽象的道理。2.难点:语言自然流畅,富于美感。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3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作者简介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天回国。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等职。作者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作者简介朱光潜先生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前者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和阐述文艺心理学的专门著作,在这一领域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朱光潜先生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作者简介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朱光潜先生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谈读书十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谈读书,这问题实在是谈不尽,而且这些年来我的见解也有些变迁,现在再就这问题谈一回,趁便把上次谈学问有未尽的话略加补充。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要交待本文的写作缘起。谈读书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湮没,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依据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做出发点。谈读书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帐,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劳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干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分析第二部分:谈读书的重要意义。这个问题虽然很重要,但不是本文的重点。因为关于有志读书的人来说,最关怀的是如何读书的问题。所以作者把重点放在如何读书上。

谈读书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2]才干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涌心惟[3],嘴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4]所养成。谈读书第二,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有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误了;比如学哲学的无论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5]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无论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6]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谈读书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7]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8],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爆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谈读书读的书当分种类,一种是为获得现世界公民所必必需的常识,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为获常识起见,目前一般中学和大学初年级的课程,如果认真学习,也就很够用。所谓认真学习,熟读讲义课本并不济事,每科必需精选要籍三五种来仔细玩索一番。常识课程总共不过十数种,每种选读要籍三五种,总计应读的书也不过五十部左右。这不能算是过奢的要求。一般读书人所读过的书大半不只此数,他们不能得实益,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而静读时又只潦草滑过。谈读书常识不但是现世界公民所必必需,就是专门学者也不能缺少它。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这关于分工研究或许是必要,而关于淹通[9]深造却是牺牲。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谈读书世间绝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问。比如政治学须牵涉到历史、经济、法律、哲学、心理学以至于外交、军事等等,如果一个人关于这些相关学问未曾问津,入手就要专门习政治学,愈前进必愈感困难,如老鼠钻牛角,愈钻愈窄,寻不着出路。其他学问也大抵如此,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谈读书我们只看学术史:凡是在某一科学问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于许多其它科学问有深广的基础。目前我国一般青年学子动辄喜言专门,以至于许多专门学者关于极基本的学科毫无常识。这种风尚或许是在国外大学做博士论文的先生们所酿成的。它影响到我们的大学课程,许多学系所设的科目“专〞到不近情理,在外国大学研究院里也不一定有。这好象逼吃奶的小孩去嚼肉骨,岂不是误人子弟?谈读书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碰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碰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关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和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必需的“经院式〞[10]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关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关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谈读书我的朋友中有专读冷僻书籍,关于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同意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纳。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的计划与系统。关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他必需咬定牙关去硬啃,久而久之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谈读书读书须有一种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的要籍,一部一部地从头到尾读,以求关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高深研究的准备。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谈读书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选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关于这问题的看法,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关于初学者不相宜。不过初学者以科目为中心时,仍可约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微意。一书作几遍看,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谈读书苏东坡与五朗书曾谈到这个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并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知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俲此。假设学成,八面受敌[11],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谈读书朱子尝劝他的门人采纳这个方法。它是精读的一个要诀,可以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举看小说为例,第一次但求故事结构,第二次但注意人物描写,第三次但求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辞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谈读书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他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谈读书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就如拈新字贴进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归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归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段的知识,不但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