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专项训练(部编版)专题20: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一、【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冰雪文序张岱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干将之铸剑于冶,与张华之辨剑于斗,雷焕之出剑于狱,识者之精神,实高出于作者之上。由是推之,则剑之有光铓,与山之有空翠,气之有沆瀣,月之有烟霜,竹之有苍蒨,食味之有生鲜,古铜之有青绿,玉石之有胞浆,诗之有冰雪,皆是物也。苏长公曰:“子由近作《栖贤僧堂记》,读之惨凉,觉崩崖飞瀑,逼人寒栗。”噫!此岂可与俗人道战!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战!16.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B.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C.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D.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17.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冰雪之能寿物也寿:使……保持新鲜B.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藉:借助C.凡人遇旦昼则风日凡人:平凡的人D.特恨遇之者不能解恨:遗憾18.把文中两个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2)噫!此岂可与俗人道哉!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哉!【答案】16.A17.C18.(1)所以说:诗文(体现冰雪之气)的这一本质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2)哎!这怎么能和平常人说呢!诗文之中,悬崖飞瀑的感觉从何而来呀!【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故断句为: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C.句意为:大凡人们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凡人:大凡人们。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故,所以;固,本来、原本;尤,更加。(2)岂,怎么;俗人,平常人;道,说;何从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从何来”,从哪里来。【点睛】参考译文: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是能够使食物保鲜。今年冰雪多,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大概人的一生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现,但一年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注:浮云静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注:嗅觉芳香、味觉五味)都有冰雪的特点;其中可以任人酌取并受用不尽的,没有比诗文更高深的了。诗文仅为数不多的文字,出自高人之手,就显得超逸灵活;一旦落入凡夫俗子的手中,就变得秽恶。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虽小,但错误极大。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即使有能够评说的,和那些不懂的人评说,他仍不理解,评说又干什么呢?所以说:诗文的一般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春秋时代干将铸剑在于千锤百炼,和晋代张华从斗牛分野之间的天象辨别宝剑,雷焕在监狱中挖出宝剑相比,能识别的人的精通神奇实在高于铸剑的人之上。由此看来,剑有光芒和山有空阔翠绿、夜气有水雾、月亮有烟霜一般白亮、竹叶有苍翠深红、食物的味道有天然新鲜、古铜器有青绿色、玉器有古旧的光泽、诗文有冰雪一样的气质,这都是天然的物相。苏长公(苏轼)说:“子由(苏辙)最近所作的《栖贤僧堂记》,读来悲惨凄凉,有悬崖飞瀑、逼人寒栗的感觉。”哎!这怎么能和平常人说呢!诗文之中,悬崖飞瀑的感觉从何而来呀!二、【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留园记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②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都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③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注】①洊(jiàn)至:相继而至。②毗(pí)陵:今江苏常州市。③肇:开始:锡:通“赐”。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是园也斯是陋室(《陋室铭》)B.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嘉树荣而佳卉茁清荣峻茂(《三峡》)D.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公问其故(《曹刿论战》)12.下面括号内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芜秽不治(污浊)B.迤逦相属(曲折连绵)C.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饮酒赋诗)D.兵燹之余(战火焚毁破坏)1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2)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14.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表现了留园的景致之美?15.如果你陪同外地的亲戚去留园游玩,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向他们介绍留园。【答案】11.C12.A13.(1)所以就用他的姓作为这个园子的姓叫作刘园。(2)但是这个园子竟然侥幸没有遭受灾祸,难道不是大自然留下这个有名的园子来等待有德行的人吗!14.都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15.根据材料内容,任选角度,如园林景致、历史沿革、园名由来等,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即可。【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是:这,这个/表肯定的判断动词;B.冠:榜首,第一名/戴帽子;C.荣:茂盛/茂盛;D.故:旧的,原来的/原因;故选C。【12题详解】A.“芜秽不治”意思是:杂草丛生得不到治理。芜秽:杂草丛生。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故,所以;以,用;其,他的;曰,叫作。(2)重点字词:此,这个;恙,遭受灾祸;岂非,难道不是;待,等待;贤者,有德行的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注意文本中有直接描写留园之美的句子,也有从侧面描写留园之美的句子。结合“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都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可知,这是描写留园之美的句子。其中“都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是侧面描写,连京都的男女都来了,并且这里的人无不在谈论刘园。据此可知答案为:都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文本内容,从园林景致、历史沿革、园名由来等选择一个角度,介绍即可。示例:留园在嘉庆年间,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到光绪二年,为江苏常州市人方伯所得,整修后改名为留园,并一直到现在。【点睛】参考例文:出阊门外三里后,有一个刘氏寒碧庄。问有寒碧庄吗,没有知道的人,问有刘园吗,他们都说有。原来这个留园,在嘉庆初年为刘君蓉峰所有,所以就用他的姓作为这个园子的姓叫作刘园。咸丰年间,其山水之胜,花木之美,亭榭的幽深,这确实可以称为吴下名园第一名。到庚申、辛酉间,大混乱相继而至,吴地的名园有一半成为废墟。而所谓刘园则岿然独存。同治年间,荒芜不治。到光绪二年,为江苏常州市人方伯得到,于是开始整修它。平整土地、清除混乱、剔除杂草。好的树木变得茂盛而好的花卉茁壮生长,奇奇形怪状的石头显露出来而小溪也变得畅通。凉台热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连绵相连。春秋佳日,方伯和宾客饮酒赋诗在其中,而京都男女也有人拉着衣服连袖而去游览了。于是在这出阊门的人没有不说刘园、刘园的。方伯请求我写文章为留园做记。我说:“沿用原来名字吗?你不赐给一个吉祥的名字吗?”方伯说:“不,不。寒碧庄知名到现在还没有被人熟知,难道不知道改名容易,被人熟知难呀。我不如跟从这个名称而称呼它。人说刘园,我就说留园,不改变他的音而改变它的字,就在他原来的名字,为我的起的新名字。”我感叹说:美啊,这些名字吗,符合实际的!等到战火焚毁破坏后,高台倾倒而曲池平,不知道有多少,但是这个园子竟然侥幸没有遭受灾祸,难道不是大自然留下这个有名的园子来等待有德行的人吗!我知道留园的名声常常停留在天地间了。三、【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墨池记曾巩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②之墨池者苟伯子③《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④,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⑤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⑥,而又尝自休⑦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⑧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注释】①曾巩: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②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书圣”。③荀伯子:南朝宋人。④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人称“草圣”。⑤极:至,达。⑥徜徉肆恣:尽情游览。⑦休:停留。⑧章:通“彰”。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B.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C.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D.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羲之之书晚乃善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B.此为其故迹其真无马邪(《马说》)C.书“晋王右军墨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14.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15.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对你学习书法有什么启示?【答案】BC14.那么他能达到这样的成就,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15.示例: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启示我们学习书法要勤奋刻苦(有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解析】【12题详解】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苟伯子《临川记》云也”的意思是:在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新城之上”是交代地点,“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是对墨池的描写,“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是“者……也”的判断句式,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故选B。【13题详解】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善:形容词,好/动词,善于,擅长;B.其: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诘问语气;C.书:动词,写/动词,写;D.固:副词,原来,本来/形容词,固执,顽固;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则(那么)、盖(大概)、自致(自己达到)、天成(天生的)”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15题详解】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从记叙墨池遗迹入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因此本题可从学习书法要勤奋刻苦,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角度来谈启示。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点睛】参考译文: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四、【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氏山房藏书记苏轼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①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聃②于上国③,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④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已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节选自《苏轼全集校注》,有删节)(注)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②季札聃:人名。③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④倍蓰:超过数倍。7.下面是小娟同学对句中加点词语境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联系成语“一丝不苟”,可推知“学者益以苟简”中“苟”意义为“苟且”“马虎”。B.古汉语有字同义不同的现象,“皆手自书”与“而书益多”中两个“书”字同义不同。C.回顾课文“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可推知“而书固自如也”中“固”意义为“固执”。D.查字典,“遗”有“遗留”“赠送”等义项,“将以遗来者”中“遗”应选择“赠送”。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B.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C.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D.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圣人的学问都始于认真读书,他们的学问与道德修养都不是后人所能赶上的。B.近年来可读之书多而易得,但科举士子却将书束之高阁,致使他们谈吐没有根底。C.李公择藏书丰富,读书精深,闻名当世:他藏书于僧房供后人阅读,有仁者之心。D.苏轼想读完公择藏书,他主动作记是希望后人知前人读书不易从而更加努力读书。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2)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帮帮你:指:①手指;②指向:③指责;④意思,意图;⑤指称。——《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答案】7.C8.B9.D10.(1)读书人生在这个时代,能见到《六经》的大概没有多少,他们的求学是多么困难啊。(2)李公择离开后,山中人怀念他,将他住过的僧房称为“李氏山房”。【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C.“而书固自如也”的意思是:然而书还是和先前一样。这里的“固”是“本来”的意思。故选C。【8题详解】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子“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的意思是:我既衰弱又生病,没有什么可给世人用,希望能有数年的空闲,全部读完那些未曾见过的书。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余既衰且病”中“衰”和“病”是并列关系,可知CD错误。“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表示要将李公择的书读完,“尽读”后应有宾语,可知A项错误。故选B。【9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依据原文“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可知,并不是苏轼“主动作记”,而是李公择要求苏轼写一篇文章。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士(指读书人)、是(这)、盖(大概)”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既去(已经离开)、思(思念)、为(称作,称为)”几个词是重点词语。【点睛】参考译文:从孔子开始,圣人的学习一定从读书开始。在这个时候,只有周朝的柱下史老聃掌管很多书。韩宣子到鲁国,然后见到《易象》和《鲁春秋》。季札聃被中原诸侯国邀请,然后才能听到《诗经》的风、雅、颂。读书人生在这个时代,能见到《六经》的大概没有多少,他们的学习可说是很困难的。然而他们对礼乐都很熟悉,道德修养都很深厚,不是后代的君子所能赶上的。从秦汉以来,写文章的人更多,造纸方法和文字笔画一天比一天趋向简便,而书也更多,世人没有谁不拥有,然而学习的人愈加地马虎不认真,什么原因呢?我还赶上看见老儒先辈,自称他们年轻时,要想求取《史记》《汉书》而不能得到,侥幸得到了,都亲手抄写,日夜诵读,惟恐来不及读。近年书商辗转翻刻,诸子百家的书,一天要流传一万张纸。书对学习的人来说,多而且容易获取到这样的地步,他们的文章学术,理应超过前人好多倍,然而年轻的科举士子,都把书捆起来不读,谈吐没有根底,这又是什么道理呢?我的朋友李公择,年轻时在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的僧房中读书。公择离开后,山中人怀念他,把他住过的僧房命名为“李氏山房”。藏书共九千多卷。公择涉猎其流,探索其源以后,吸取它们的精华,咀嚼它们的韵味,而转化为自己的学养,表述在文章上,落实在行动上,而在当代出名了。然而书还是和先前一样,未曾稍有损坏。他将它赠送给后来之人,供他们无穷无尽地索求,而满足不同才分的人各自相应的需求。因此不把书藏在家中,而藏在先前所居的僧房。这是仁者的心思啊!我既衰弱又生病,没有什么可给世人用,希望能有数年的空闲,全部读完那些未曾见过的书。而本来想去庐山游览但不能成行,(如能成行)大概我将终老在那里了。我将全部打开公择的藏书,拾取他丢弃的书来充实自己,或许有益吧?公择要求我写篇文章以作藏书记,我于是替他写了几句,让后来的人知道从前君子读书的困难,而现在求学的人有书却不读是可惜的。五、【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真题】古诗文阅读司马光邵佰温荆公①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②以为不然,力争之。神宗用荆公为参知政事,用溫公为枢密副使,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方下诏,帝谓监察御史里行程颢曰:“朕召司马光,卿度光来否?”颢对曰:“隆下能用其言,光必来;不能用其言,光必不来。”帝曰:“未论用其言,如光者常在左右,人主自可无过。”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帝与左丞蒲宗孟论人才,及温公,帝曰:“如司马光未论别事,只辞枢密一节,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人。”帝之眷礼于公不衰如此。(节选自邵伯温《那氏闻见前录》)注释:①荆公:指王安石。②温公:指司马光。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土/知永兴军。B.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土/知永兴军。C.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D.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土知永兴军。20.把文中画模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想改革祖宗的法律制度,实行新法,司马光没把它当回事。B.皇帝已经猜测到司马光不会上殿朝见,可见并非真心要任用司马光。C.皇帝想任命司马光为许州知州,司马光因为修撰《资治通鉴》拒绝了。D.皇帝直看重且礼遇司马光,认为如果他常伴身边,自己可以无过失。【答案】B司马光以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为由,推辞不接受任命。D【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断句。句意为:司马光坚决请求离职,皇帝不得已,于是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温公坚求去”是司马光的态度,“帝不得已”写皇帝无没办法,“乃除端明殿学土”写皇帝的任命,“知永兴军”是司马光的职务。据此可断为: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土/知永兴军;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以,介词,用;辞,推辞;拜,任命。【2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由“荆公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以为不然,力争之”,可知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变对意见,“以为不然,力争之”。因此本项中“司马光没把它当回事”说法错误。B.由“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可知皇帝对司马光的任命是真心的。因此本项中“并非真心要任用司马光”说法错误;C.由“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司马光拒绝担任许州知州,请求改任留司御史台,以便于编修《资治通鉴》,可见这时他还没有着手编修《资治通鉴》。因此本项“因为修撰《资治通鉴》拒绝了”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王安石想要变更祖宗留下来的法度,推行新法,辞退原先的年龄老的大臣,任用新进的年轻人,司马光认为不正确,据理力争。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任命司马光为枢副使,司马光以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为由,推辞不接受任命。司马光坚决请求离职,皇帝不得已,于是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皇帝一心想任用司马光,下诏让他担任许州的知州,命令他到皇宫来。正要下诏,皇帝问监察御史里行程颢说:“我想召见司马光,你觉得他能来吗?”程颢说:“陛下您能采纳他的建议,他就一定来;陛下不能采纳他的建议,他一定不会来。”皇帝说:“不要谈论采纳他的建议,像司马光这样的人常在左右,做皇帝的必然能不犯过错。”司马光果然辞谢任命,请求到西京留司御史台任职,以便编修《资治通鉴》。皇帝与左丞蒲宗孟谈论人才,提到司马光,皇帝说:“像司马光这样的,不用说别的事,单是他辞任枢密这一件事,我从即位以来,只见到他一个能做到。”皇帝对司马光念念不忘,以至于此。六、(2021·天津市第七中学九年级期中)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仲淹①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②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③参加政事。会王伦寇④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释]①仲淹:即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②懦默:性情胆怯不敢直言。③除:任命,授职。④寇;进犯。(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①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_____②请罢举正用仲淹_____(2)翻译句子。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3)范仲淹“固辞不拜”参知政事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
所以
罢免(2)平时忌讳讲完善装备,遇到敌人进攻时却专门责令县官员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3)他对朝廷任用执政大臣只是凭谏官的几句话而决定感到不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所以金人不敢轻易扰乱边境。故:所以。②句意:请求罢免王举正任用范仲淹。罢:罢免。(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讳,忌讳。言,说。死事,以死殉职。(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可知,他对朝廷任用执政大臣只是凭谏官的几句话而决定感到不满。【点睛】参考译文:范仲淹做将军时,号令清楚,赏罚分明,爱护部属。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的接待,所以金人不敢轻易扰乱边境。西夏元昊请求与宋朝交好后,范仲淹被升为枢密副使。王举正怯懦不能成事,谏官欧阳修等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将相之才,请求罢免王举正任用范仲淹,于是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说:“治理国家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而决定吗?”于是坚决推辞,表示愿意与韩琦同去驻守边关。后被任命为陕西宣抚使,没有成行,又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一职。赶上王伦在淮南造反,州县官吏不能坚守城池的朝廷就要处死他们。范仲淹说:“平时忌讳讲完善装备,遇到敌人进攻时却专门责令县官员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于是州县官吏才保全了性命。七、(2021·江西赣州·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谏院①题名②记司马光古者谏无官③,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④,无不得谏者。汉兴盛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⑤病,萃⑥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⑦。彼汲汲⑧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初,真定诏置速官六员,责其取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⑨。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选自《古文观止·卷九·唐宋文》【注释】①谏院:掌管向皇帝进谏的机构,②题名:谏官把自己的名字题写在木版上,立于谏院中,以警戒后人:③谏无官;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④工商;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代指市井百姓,⑤利:优势。⑥萃:聚集。⑦谋:图谋,谋求,⑧汲汲:形容心情急切。⑨漫灭:污漫消除。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夫()
(2)病()
(3)书()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汉兴盛以来,始置官。(2)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4.“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二年范仲淹应约写下《岳阳楼记》,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怀;庆历年间,司马光为警示谏官而写下此文,间接表达了自己与范仲淹相同的政治情怀。请说说这种情怀是什么。【答案】句首发语词
弊病
写(1)汉朝兴盛以来,才(开始)设置了谏官(的职位)。天禧初年,真宗下诏设立了六位谏官,来监督皇帝的行为。4.不论是被贬谪还是在位,二人都忧国忧民(心忧百姓),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他们不为名利,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专利国家”,而不在意个人荣辱得失。【解析】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解释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夫:句首发语词。(2)句意:国家社稷的得与失。病:弊病。(3)句意: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书:写。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语:(1)始:才;置:设置。(2)初:初年;责:监督;其:代词,指皇帝。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根据《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分析,反映了范仲淹忧国忧民(心忧百姓),以治国安邦为己任的情怀。根据本文“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分析,反映出司马光忧国忧民,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他们不为名利,为了国家不考虑自己的安危,不阿谀奉承,不在意个人荣辱得失。据此写出共同的情怀:忧国忧民(心忧百姓),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他们不为名利,敢于进言,为了国家不考虑自己的安危,不阿谀奉承,性情耿直的精神。【点睛】参考译文: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交萃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八、(2021·江苏无锡·九年级期中)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有文武才干。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用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现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扎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浚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曰:“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晋书·吾彦传》)5.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帝甚嘉之(赞许)B.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毁坏)C.因此每毁之(常常)D.会交州刺史陶璜卒(恰逢)6.下列句中的“而”与“慨然而叹”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溪深而鱼肥B.学而时习之C.人不知而不愠D.先天下之忧而忧7.翻译句子(1)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2)帝尝从容问曰:“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8.从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吾彦的“勇略”?【答案】5.B6.D
7.①凭你的相貌,以后应当到达这个官职,不足以羡慕他。②武帝曾经私下问:“孙皓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8.①任建平太守时,铸造铁链阻断江面防备敌军。②平息九真士兵叛乱。【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B.句意:你们因为吾彦回答皇帝的问话稍有点不妥,就不停地诋毁他。毁:诋毁;故选B。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例句句意:感慨着赞叹。而:表修饰,可不译;A.句意: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而:表并列,并且;B.句意: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而:表顺承,可不译;C.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也不生气。而:表转折,但是、却;D.句意: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而:表修饰,可不译;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以:凭借;相:相貌;慕:羡慕;(2)尝:曾经;从容:私下;何:什么。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根据第二段“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浚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可知,吾彦任建平太守时,铸造铁链阻断江面防备敌军;根据结尾段“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可知,吾彦平息九真士兵叛乱;可见其“勇武”。【点睛】参考译文:吾彦,字士则,是吴国人。吾彦有文武之才。出仕吴国担任通江吏。当时将军薛珝执持旄节南征,军队队伍非常壮观,吾彦看了之后感慨而赞叹。有个擅长看相的人刘札对他说:“凭你的相貌,以后应当到达这个官职,不足以羡慕他。”开始时只做了一个小的头目,受吴国大司马陆抗差遣。陆抗对他勇敢和谋略感到惊奇,准备提拔重用他,又担心大家不赞同,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跳窜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只有吾彦坐着不动,举起几案来抵挡刺客。大家都佩服吾彦的勇敢,于是陆抗提拔重用了他。不久吾彦升迁做了建平郡的太守。当时王溶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建造战船,吾彦觉察到了这件事,请求增派兵力加强防备,孙皓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吾彦于是铸造铁链阻断江面。等到敌人的军队逼近边境时,沿江的许多城镇都纷纷投降归顺,或者被攻占沦陷,只有吾彦仍坚守建平。敌军攻不下建平,只好后退三十里,以礼相待。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归降。晋武帝让他做金城太守。武帝曾经私下问:“孙皓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吾彦回答说:“吴主孙皓英明雄俊,才能杰出,宰相大臣们才德出众,明达事理。”武帝笑着说:“如果国君明达,大臣贤德,为什么会亡国呢?”吾彦说:“上天赐给吴主的禄位总有终了的时候,吴国的命运也有期限,所以吴主被陛下您所擒获。这大概是天命吧,怎能是人为之事呢!”张华当时也在坐,对吾彦说:“你做吴国大将,加起来的时间也有几年了,人们蔑视你的无闻,这是我感到迷惑的地方。”吾彦大声而严厉地说:“陛下了解我,你没有听说吗?”武帝很赞许他。恰逢交州刺史陶璜死了,武帝委派吾彦担任南中都督、交州刺史,吾彦赠送陆机兄弟很多财物,陆机准备接受,陆云说:“吾彦本来贫寒,受我们父亲的提拔,可是回答皇上问话时有贬毁我们的父亲之意,怎么能接受他的东西呢!”陆机于是没有接受。因为这个原因陆氏兄弟经常诋毁吾彦。长沙孝廉尹虞对陆机兄弟说:“从古到今由卑贱而发达的人尚且有帝王,何况是公卿?你们因为吾彦回答皇帝的问话稍有点不妥,就不停地诋毁他。我担心南方的士人都将会远离你们,那时你们便孤单了。”于是陆机兄弟对吾彦的恨意才稍减一点,诽谤的话逐渐停息。当初,陶璜死的时候,戍守九真的士兵作乱,把当地的太守驱逐走了,九真贼帅赵祉围攻郡城,吾彦全力平息了这次叛乱。在九真二十多年,恩惠威严显著,南方州县平静。九、(2021·江苏无锡·九年级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逊濂,自谓弗如。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事,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濂不能饮,帝尝强之至三觞,行不成步。其宠侍如此。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9.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濂具以实对”相同的一项是(
)A.卷石底以出 B.不以物喜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醒能述以文者10.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召问群臣臧否(暗中、悄悄地)B.恶可深罪(厌恶)C.因呼濂字曰(于是,就)D.必设坐命茶(同“座”,座位)11.翻译下列句子。(1)微景濂,几误罪言者。(2)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1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宋濂是个怎样的人?【答案】DB(1)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或:怪罪)上书言事的人了。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或:士大夫中登门(到门上去)索要诗文的人),接踵而至(先后跟随而来)(后半句意对即可)。12.聪明(英敏强记),学识渊博;诚实谨慎;正直,敢于说真话【解析】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濂具以实对”中的“以”是介词,用。A.以:连词,表修饰,不译;B.以:介词,因为;C.以:介词,来;D.以:介词,用;故选D。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句意为:太祖闲时暗中召见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间:暗中、悄悄地。B.句意为: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恶:代词,哪里,怎么。C.句意为: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因:于是,就。D.句意为:太祖一定要下令设座上茶。坐:同“座”,座位。故选B。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①微:如果没有。误:错误。罪:治罪。言者:上书言事的人。②造:到。乞:讨要。后先相踵:接踵而至(先后跟随而来)。12.本题考查人物评价。从第①段“幼英敏强记”,可以看出宋濂聪明(英敏强记);从第②段“濂具以实对”回答皇帝提问,宋濂如实以对,可以看出他的诚实谨慎;从第②段“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日”评价大臣时,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不在皇帝面前攻击别人,可以看出他的光明磊落、率真耿直,不随意说人坏话的性格特点;从第②段“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可以看出他正直,敢于说真话;从第①段“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逊濂,自谓弗如”、第③段“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接踵而至”能看出宋濂勤奋刻苦、学识渊博、受人推崇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宋濂,字景濂。幼时聪敏记忆力强,跟随闻人梦吉学习,精通《五经》。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又在柳贯、黄溍门下游学,他们两人都非常推崇宋濂,自认为不如他。宋濂性情诚恳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他的住室,题名为“温树”。如果有客人问起宫中情况,宋濂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曾经宋濂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太祖派人暗中观察。第二天,太祖便问宋濂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几位客人,吃些什么。宋濂详细地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你没有欺骗我。”太祖闲时暗中召见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太祖问他这样说的原因,他回答说:“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那些不善良之人,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奏疏说:“这是对皇上不敬,这是违法诽谤。”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茹太素对陛下是尽忠心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太素的奏疏,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对上书言事的人治罪了。”每当闲暇之时,宋濂来见,太祖一定要下令设座上茶。每当早晨见宋濂,总要下令做膳招待,反复地向宋濂咨询,常常谈到夜半才作罢。宋濂不会饮酒,而太祖有一次硬让他喝了三觞,使他醉得行不成步。宋濂所受恩宠便是如此。从少到老,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对学问无所不通。在朝时,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接踵而至。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而不称其姓氏。宋濂逝于夔,终年七十二岁。正德年间,又追封谥号文宪。十、(2021·福建·启悟中学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①,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②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③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④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⑤《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⑥,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⑦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曾巩《醒心亭记》(节选))【注】①作州:指欧阳修担任滁州知州。②直:径直。③即:到。④即:根据。⑤韩子退之:指韩愈,字退之。⑥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⑦夷狄:边远地区。(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是日更定_____(《湖心亭看雪》)②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岳阳楼记》)③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_____④名之以见其实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B.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C.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D.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欧阳公为人和做官的看法。【答案】(1)
这;
同“嘱”,嘱托;
理想;
动词,取名。(2)C(3)①有时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靠近醒心亭观望风景。②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4)为人,欧阳修是一个豪放洒脱的人;为官,欧阳修是一个能与民同乐的好官。【解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是:这。②句意: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属:同“嘱”,嘱托。③句意: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意:理想。④句意: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名:动词,取名。(2)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为: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啊!一个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啊!“公乐也”句中“……也”是判断句式,可单独断开,所以第一处在“也”后断开;“一山之隅”和“一泉之旁”两者是并列关系,所以第二处在“隅”后断开,第三处在“旁”后断开,故正确的断句为: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故选C。(3)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或,有时;且,并且;劳,劳累;即,到。②句中重点词:谓,称得上;善,擅长,善于;于,介词,在。(4)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需通读全文,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在分析其内容。联系文章中“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得内容可知,为人方面:欧阳修贤能有才、意趣高洁、豪放洒脱、乐观豁达。虽遭贬谪,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在逆境中悠然自得;为官方面:欧阳修简政爱民、与民同乐、心怀济世安民的理想。他不计个人得失,以盛世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之“乐”;励精图治,以积极心态做好地方官,这才能有与太守出游同乐的安乐图景。【点睛】参考译文: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三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形成的原因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只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有没办法再见到的感叹(或说有比不上他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写。十一、(2021·河北唐山·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①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②。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③,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④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⑤也。”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⑥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⑦,准严供帐⑧,大为具待⑨。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⑩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⑪,笑曰:“此张公谓我矣。”[注]①华州下邽:地名。②《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③临轩顾问:到殿前长廊看望询问。④由是:因此。⑤文皇魏徵:文皇即唐太宗,魏徵,太宗时为相。⑥僚属:同僚。⑦罢还:罢职回来。⑧严供帐:尊敬地供给帐幕。⑨具待:盛情款待。⑩霍光:西汉大臣,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之弟。⑪不学无术:《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14.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①或教准增年②上由是嘉之③及准出陕④准莫谕其意1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尝奏事殿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谓其僚属曰/太守谓谁C.准送之郊/文皇之得魏徵 D.取其传读之/其喜洋洋者矣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准方进取,可欺君邪?(2)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17.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4.①有的人
②嘉奖,奖赏
③等到,到……的时候
④明白,知晓,理解
15.A
16.(1)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能欺骗君主呢?(2)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再坐下,事情解决后才退下。
17.才华出众;诚实(诚信);耿直;宽容虚心(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解析】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或,有的人;②句意为:因此皇帝奖赏他。嘉,嘉奖,奖赏;③句意为:等到寇准出使到陕西的时候。及,等到,到……的时候;④句意为:寇准没有领会到他的意思。谕,明白,知晓,理解。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尝:曾经/曾经;B.谓:对……说/是;C.之:到……去/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其:代词,他的/代词,那;故选A。16.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方,刚刚;进取,参加进士考试;欺,欺骗;(2)辄,就;引,拉;复,再,又;乃,才。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从“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可以看出,他才华出众;从“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可以看出他很诚实,讲诚信;从“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可以看出他耿直;从“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可以看出他宽容虚心。【点睛】参考译文: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人。寇准年轻时才华出众,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长廊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徵一样。”起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宰相,就对自己的同僚下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才,可惜他知识学问不够啊。”等到寇准出使到陕西的时候,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准备酒食款待张咏。张咏将要离开的时候,寇准把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去看啊。”寇准没有领会到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公在教导我啊。”十二、(2021·贵州黔南·九年级期中)皮先生学愚公有皮先生者,鲁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而曰:“愚公年九十,我始半之。太行、王屋若是其高且广也,而可移,我盍①试其少者?”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塿②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葬焉而不室于墓,种莳③焉而不侵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为者?且是丘也,高仅可隐,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而曾莫之知也,子何为者?”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是岁旱,溪涸。溪右甲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娥氏之力也!”(选自《耳食录》)【注释】①盍:何不。②培塿:小土丘。③莳:种植。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我始半之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B.且是丘也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C.以先生绝其源也
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D.广不及数亩之宫
非学无以广才(《诫子书》)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20.以下两个句子中的“也”字都带有感叹的意味。请阅读句子,揣摩说话人的心理,并联系全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1)太行、王屋,若是其高且广也,而可移,我盍试其少者?(2)此夸娥氏之力也!【答案】18.C
19.皮先生不听,开垦了一个月,把土运到溪中,溪水被土堵住了。
20.第一个“也”体现了他对愚公的羡慕,第二个“也”表现了对皮先生的嘲讽,文章写出了对与现实不符、盲目模仿行为的鄙视。【解析】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根据语义来确定。A.始:才/开始;B.且:而且/将近;C.绝:断绝/断绝;D.广:宽度/增长;故选C。19.此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翻译。注意重点实词及句式的特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弗:不,垦:开垦,期月:一整个月,于:到,为:表示被动,翻译出被动句式即可。2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①“太行、王屋,若是其高且广也,而可移,我盍试其少者?”译为:太行山、王屋山,这么又高又广的山,他尚且能够移走,我怎么不试试移走小点的山呢?”写出了皮先生对愚公能力的赞叹,表达了他的的羡慕之情。②“此夸娥氏之力也!”句意为:你真有夸娥氏的力气啊!这是对皮先生的嘲笑和讽刺,写出了对其与现实不符、盲目模仿行为的鄙视。【点睛】译文有个姓皮的先生,生性鲁莽而且好奇。钦慕愚公的移山行为,说:“愚公九十岁了,我的年龄才是他的一半。太行山、王屋山,这么又高又广的山,他尚且能够移走,我怎么不试试移走小点的山呢?”野外有个土丘。皮先生带领两个儿子扛着土筐拿着簸箕,从早到晚开垦土丘,打算搬走它。有人笑着劝止他说:“愚公的故事,是《列子》里边的寓言。那是因为太行山、王屋山阻挡了愚公让他转很多的路,所以愚公打算铲平大山。现在这个小十丘,处于平原上边,居住在这里的人也不觉得它挡住了房子,走路的人也不觉得它堵了路,在这里埋葬死者也不觉得它影响了墓穴,种庄稼也没有干扰你家的土壤,它处在这里已经很合适了。你还想怎么样?而且这座土丘,高度只不过一人多高。宽度只不过几亩大小,铲平它也不足以说明你的力气大,搬掉它也不足以说明你的能力,从这上边迈过去就像拔掉一根头发一样容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什么?”皮先生不听。开垦了一个月,把土运到溪中,溪水被土堵住了。这年出现了旱情,溪水干涸了。溪水东边的农民,田地得不到灌溉,禾苗就要枯死了。都认为是皮先生断绝了水源,大家一起到他家门前吵闹,皮先生害怕了,连忙挖出溪沟里的土倒在溪上,又成了一座土丘。看到的人都笑着对皮先生说:“你真有夸娥氏的力气啊!”十三、(2021·湖南长沙·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弇弇①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②,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③,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④,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⑤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⑥,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⑦。——选自《鸟说》(戴名世)【注释】①弇弇(guān):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②盏:灯。③掬:捧。④鷇(kóu):初生的小鸟儿。⑤奚:为什么。⑥非所:不应该呆的地方。⑦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2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含义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运用课内迁移法,由《醉翁亭记》“饮少辄醉”的“辄”解释为“就”,可以推断“辄息于屋上”的“辄”也可以解释为“就”。B.在古代“去”有两种释义:①离开;②距离,由此可以推出本文中“去地不五六尺”的“去”与《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的“去”都是距离的意思。C.“下瞰而鸣”的“而”,在文中表修饰,与《醉翁亭记》中的“杂然而前陈者”的“而”用法相同。D.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词类活用的现象,如“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的“巢”字与《湖心亭看雪》中“是金陵人,客此”的“客”字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与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B.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C.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D.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24.请找出本文能揭示主旨的关键性句子。读完此文你获得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简要阐述。【答案】21.B
22.D
23.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就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出去捕食。
24.(1)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2)启示:要选择好的环境来生存、发展(或学会保护自己,远离恶势力、君子当远祸等均可)。分析略。【解析】2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B.理解有误。结合释义推断,本文中“去地不五六尺”的“去”是距离的意思,《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的“去”是离开的意思。故选B。2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结合“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分析,“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中有标志性词语“之”,是连接主谓语的助词,中间不可中断,故在“鸣”后断句;“手下”是主谓短语,故在“下”后断句;“鸣乃已”是主谓短语,中间不可中断;再结合句意“轻摇鸟巢它轻叫,重摇鸟巢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才停”可断句为: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故选D。2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中注意重点字词“且(将要)、覆(盖)、往(去)”要理解正确。2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结合“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可知,作者在讲完鸟的故事后发出感叹:这鸟有洁白的羽毛和悦耳的叫声,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呢,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才会被奴仆侮辱而死!(难道)它们认为这世上生存的路很宽吗?据此可知,揭示主旨的句子是“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结合“桂之上日有声弇弇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可知,鸟儿筑巢在人手可以碰到的树枝间,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最后被奴仆侮辱而死,据此得出启示:我们要选择好的环境来生存、发展;要学会保护自己,远离恶势力、君子当远祸等。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遭遇,意在告诉我们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注意回避风险,尽量远离祸患。【点睛】参考译文:我读书的房屋,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每天有鸟的鸣叫声。靠近一看,是两只鸟在桂树的枝干之间做巢,距离地面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一盏灯一样大小,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毛色明亮而洁净,像月光一样皎洁,值得怜爱,不知道是什么鸟。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后,就在屋顶上歇息,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它的巢,它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鸟巢它轻叫,重摇鸟巢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才停。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鸟卵,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屋主的童仆抓走了。唉!这鸟有洁白的羽毛和悦耳的叫声,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呢,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才会被奴仆侮辱而死!(难道)它们认为这世上生存的路很宽吗?十四、(2021·广东韶关·九年级期中)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造纸化学品:制浆助剂项目发展计划
- 2024年车用塑料件合作协议书
- 小学一年级作文我最喜欢的植物10篇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 2024年嵌丝橡胶道口板项目合作计划书
- Thalidomide-5-piperazi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Unit 1 词汇填空专练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Tartaric-acid-disodium-dihydrat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4年PCR诊断试剂合作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单元评估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 公司公务车辆管理规定培训课件
-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智能交通违法行为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 儿科学9循环系统疾病
- 初二八年级下物理期中考试分析
- 私立民办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建设可行性项目投资计划书
- 分娩镇疼的护理课件
- 妊娠合并精神抑郁护理查房
- 项目研发商业计划书
- 风电场安全措施
- 外派董事监事管理办法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